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2:综合性学习
【2024年山东省潍坊市昌邑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二、(8分)
班级开展“汉字与中华文化”主题班会,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6. 【欣赏书法美】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逻辑严密,不超过10个字。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基因,书法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书法与诗词、音乐、绘画、对联、建筑等都联系紧密,书法因文化而更具深刻内涵。书法的美呈现出多种样态,如:字法呈现结构美,__________________,墨法展示墨韵美……字法、笔法、墨法等审美元素共同构成了书法美的世界。
7. 【创作汉字诗】参照示例,从下面的备选汉字中任选一个为班级文化墙创作一首小诗。可从字形上分析哲理,也可用意象来表达情思,句式不限。
备选汉字:人 云 灯 旦
示例一 示例二 小诗创作
一 站着是1 倒下也是一 雨 夜中的雨 丝丝的 织就了诗人的情绪
8. 【布置文化墙】为宣传汉字和中华文化,筹备组准备在文化墙上粘贴活动寄语,节选部分有两处语病,请你帮他找出并修改。
①汉字的出现是汉民族走向文明的标志、②每一个汉字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③从甲骨文到金文,从篆书到袁书、再到授书、草书、行名、汉字的形态不断变化。既反映了书写技术的进步。也反映了社会文化的发展。④例如,隶书的出现标志着官方文书的规范化和统一化,而行书。草书的流行则体现了文人墨客对个性和自由。⑤汉字承载着数千年的中国文化,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传承起了重大作用。
(1)第___________句,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___________句,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6. 笔法呈现线条美(或力量美、走势美)
7. (示例)人:一撇一捺互相支撑/站起来/帮助他人/做一个成熟的人。
8. ①. 第④句 ②. 添加“的追求” ③. 第⑤句 ④. 把“发展”和“传承”调换位置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情境补写。
结合“书法的美呈现出多种样态,如:字法呈现结构美……墨法展示墨韵美……字法、笔法、墨法等审美元素共同构成了书法美的世界”可知,补写内容与“笔法”相关,格式为:笔法+动词+……美。
示例:笔法勾勒线条美。
【7题详解】
本题考查主观表达。题干要求从备选汉字中任选一个为文化墙创作一首小诗,可以从字形的角度分析其蕴含的哲理,也可以把所选的汉字用作意象来表达情思,突出汉字的内在含义以及蕴含的精神品质。
示例一:灯。夜幕中的光晕/擦亮了/夜行者的眼睛。
示例二:旦。火红的太阳,一点点从地平线升起,早晨来到,阳光照耀大地,我们也要迎接属于我们的美好明天。
示例三:云。天空的云,白白的,随风而动,逍遥自在,是诗人笔下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第④句成分残缺,缺少宾语。可在句末加上“的追求”。
第⑤句语序不当,把“发展”和“传承”调换位置。
【2024年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二、(8分)
学校开展“青春·中国”主题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任务。(8分)
6. 【撰写主持词】下面是主持人结束语中的一段话,请你仿照画线句子,再续写一句,构成排比句。
青春的歌喉是雄浑的,让我们用热情歌颂它的美好!青春的篇章是璀璨的,让我们用奋斗书写它的瑰丽!_________,__________!青年强则事业兴,青年盛则发展旺。
【答案】 ①. 青春的道路是宽广的 ②. 让我们用前行铺就它的辉煌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仿写语句。
根据材料“青春的歌喉是雄浑的,让我们用热情歌颂它的美好!青春的篇章是璀璨的,让我们用奋斗书写它的瑰丽!”以及题干“再续写一句,构成排比句”可知,仿写的句子要选取能代表青春的某一方面事物,表达对青春的赞美热爱之情,句式采用“青春的……是……的,让我们用……它的……”的句式。
示例:青春的舞姿是有力的,让我们用汗水绽放它的精彩!
7. 【修改邀请函】下面是一份活动邀请函,有两处语病,请你找出并修改。
邀请函
尊敬的陈老师:
您好!
①为了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②营造浓郁的爱国文化,③增强广大师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④展现我校广大莘莘学子的精神风貌,⑤校学生会定于5月13日下午在学校礼堂举行“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的演讲活动。⑥诚邀您届时莅临并担任评委。
新华中学学生会
2024年5月12日
(1)第_____句,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_____句,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② ②. 将“文化”改为“氛围”。 ③. ④ ④. 删掉“广大”或“莘莘”。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修改病句。
第②句错在搭配不当,“营造”和“文化”不搭配,应是“营造浓郁的爱国氛围”;
第④句错在语义重复,“莘莘学子”含义是众多学生,与“广大”意思重复了,应删去“广大”或“莘莘”。
8. 【拟活动方案】学校筹备组拟准备组织红色研学活动,请你完成下面任务。
(1)请你运用对偶修辞为本次红色研学拟定活动主题。
(2)请你为本次研学推荐一个红色研学地点,并阐述推荐理由。
【答案】(1)示例:承先烈遗志,扬青春风采。
(2)示例:我推荐西柏坡。西柏坡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中部,曾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党中央和毛主席在此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和全国土地会议,解放全中国,故有“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中国命运定于此村”的美誉。为我国革命圣地之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拟写活动主题
在拟写时,首先明确活动的主题是是“红色研学”,其次要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将主题以更生动、更形象、更富有节奏感的方式表达出来。
如:红色基因如磐石,革命文化似繁星。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文化积累和语言运用。
推荐的地点具有红色革命背景,能够达到爱国教育的目的,据此推荐并阐述理由即可。
示例:我推荐红四师成立大会遗址。红四师成立大会遗址,根据展馆内的资料看,有图片、文物、雕塑等多种形式,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适合学生参观;根据展览的具体内容来看,展现的是“红四师不畏艰难、砥砺前行的全过程”,参观遗址能了解红军革命历史,让同学们受到红色教育,增强爱国心。
【2024年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三、(8分)
学校开展以“清明节风俗”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材料一】扫墓祭祖。清明节是传统的春祭大节,其习俗由来久远。据考古,广东英德青塘遗址发现万年前的墓葬,经加速器质谱(AMS)测定,年代距今13500年左右,表明距今1万多年前,古人已具有明确的有意识的墓葬行为和礼俗观念。扫墓祭祖,是清明节俗的中心。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
【材料二】踏青。踏青为春日郊游,也称“踏春”,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清明节期间到大自然去欣赏和领略春日景象,郊外远足,这种踏青也叫春游。古代叫探春、寻春,其含义就是脚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观赏春色。踏青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材料三】插柳。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插柳的习俗与避免疫病有关。唐人认为在河边祭祀时,头戴柳枝可以摆脱毒虫的伤害。宋元以后,人们踏青归来,往往在家门口插柳以避免虫疫。
9. 三则材料中列举的清明节风俗,具有______的共同特点。______是清明节风俗的中心,“踏青”的含义是______,“插柳”的原因是______。(每空不超过4个字)
10. 下列诗句,与材料中列举的风俗有关系的一项是( )_
A.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B.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C.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D.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11. 清明节前夕,学校组织学生前往烈士陵园开展了祭扫革命先烈的活动,确立了“缅怀革命先烈,______”的活动主题,请你运用对偶手法,补全这一主题。
【答案】
9. ①. 历史悠久 ②. 扫墓祭祖 ③. 观赏春色 ④. 避免疫病 10. B
11. 示例一:弘扬民族精神示例二:传承英雄遗志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与概括。
结合材料一“清明节是传统的春祭大节,其习俗由来久远”,材料二“踏青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材料三“唐人认为在河边祭祀时,头戴柳枝可以摆脱毒虫的伤害。宋元以后,人们踏青归来,往往在家门口插柳以避免虫疫”可知:三则材料中列举的清明节风俗,具有历史悠久的共同特点。
由材料一“扫墓祭祖,是清明节俗的中心。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可知,扫墓祭祖是清明节风俗的中心;由材料二“古代叫探春、寻春,其含义就是脚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观赏春色”可知,“踏青”的含义是观赏春色;由材料三“插柳的习俗与避免疫病有关。唐人认为在河边祭祀时,头戴柳枝可以摆脱毒虫的伤害。宋元以后,人们踏青归来,往往在家门口插柳以避免虫疫”可知,“插柳”的原因是“避免疫病”。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诗句。
A.写在清明佳节的时候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第二句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
B.最爱的湖东美景百游不厌,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行不足:百游不厌。此句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诗人置身其间,饱览湖光山色之美,心旷而神怡,流露着喜悦轻松的心情。与材料二中列举的“踏青”风俗有关系;
C.描写了二月的新柳在春风吹拂下,柔嫩的细叶葱翠袅娜,充分表现出早春的勃勃生机和诗人对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
D.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客舍周围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写渭城驿馆风景,交待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补全主题。注意运用对偶手法。
“缅怀革命先烈”的结构是“动词+偏正短语”,结合标题“学校组织学生前往烈士陵园开展了祭扫革命先烈的活动”可补写为“赓续红色血脉”。
【2024年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三、(8分)
近年来,潍坊实施“文化强市”战略,旨在推动“文化城市”转型升级。我校拟举办“文化与城市”主题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新闻标题我拟写】
大众网9月9日报道 9月8日,文化和旅游部正式公布,潍坊市以第一名的成绩,当选“东亚文化之都”,是我国第14个、全省第3个获此殊荣的城市。继去年获得“世界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后,潍坊市又收获第二张世界级文化名片——东亚文化之都。这对于充分展示潍坊市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进一步发掘特色鲜明的文化遗产都具有重要意义,为我们加强国际性文化交流与合作打开了新空间。
7. 请你为上面的新闻拟写一则标题,不超过20字。
【文案语病我修改】
①据官方报道,“小而美”的城市书房作为一种新型公共文化,已开进了潍坊市的大街小巷、商圈乃至景区。②城市书房作为全民阅读的新型服务载体,不仅是对传统阅读阵地的有益化补充,而且是对旧有公共阅读服务缺位之处的现代化延伸。③城市书房的出现,增强了公共文化服务在阅读领域的覆盖面,真正打通了公共阅读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8. 上述介绍“城市书房”的文案内容中有三处语病,请你找出并修改。
(1)第________句,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________句,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________句,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化推广我参与】
调查项目 非常了解 基本了解 不太了解
民风民俗 22% 25% 53%
历史文化 22% 28% 50%
地标建筑 17% 21% 62%
9. 学校开展了“潍坊文化知多少”问卷调查,并打算根据上图中的结果,在学生中开展“推广潍坊文化”的系列活动,请你设计三个活动主题。
【答案】7. 示例一:潍坊再添新的文化名片——东亚文化之都
示例二:潍坊成功当选“东亚文化之都”
8. ①. 第①句 ②. 修改:在“新型公共文化”后加“空间”或“载体” ③. 第②句 ④. 修改:将“有益化补充”和“现代化延伸”交换位置 ⑤. 第③句 ⑥. 修改:将“增强”改为“扩大”或“拓宽”
9. 示例:(1)组织学生开展潍坊文化知识竞赛;(2)组织学生实地探访潍坊历史建筑;(3)组织学生开展潍坊民风民俗研学活动。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拟写标题。
根据本则新闻的导语“9月8日,文化和旅游部正式公布,潍坊市以第一名的成绩,当选‘东亚文化之都’”,可以用“潍坊市当选‘东亚文化之都’”作为标题。可根据“潍坊市又收获第二张世界级文化名片——东亚文化之都”概括为“潍坊再添新的文化名片——东亚文化之都”作为标题。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和修改。
第①句成分残缺,可在“公共文化”后面加上“空间”或“载体”等。
第②句语序不当,应把“有益补充”“现代化延伸”调换位置。
第③句搭配不当,应把“增强”改为“扩大”或“拓宽”。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和活动设计。
从调查项目来看,对潍坊的民风民俗、历史文化、地标建筑“非常了解”的分别只占22%、22%和17%;“基本了解”的比例与此相差无几。
对潍坊的民风民俗、历史文化、地标建筑“不太了解”的分别占到了53%、50%和62%,都在一半以上。
针对大部分同学不了解民风民俗的问题,可以组织民风民俗知识竞赛等活动来解决。针对一半同学不了解历史文化的问题,可以采取举办专题讲座的方式来解决。针对大部分同学不了解地标建筑的问题,可以通过地标建筑摄影展、游学活动等方式来解决。
【2024年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二、(8分)
3月17日是中国国医节,学校组织开展以“弘扬中医文化,树立文化自信”为主题的传统文化探究活动,请完成下列任务。
6. 【调查中医药现状】为了解中医药的发展现状,同学们作了如下调查,请用两句话写出你的分析结论。(不超过30字)
材料一
某校100名学生问卷调查显示:只有5%的学生人生病时会选择看中医;82.2%的学生对中医治病是在“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基础上进行辨证论治不清楚;95%的学生对于如何熬中药,只知道用水煮开,不明白煎煮中药还有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冲服、兑服等特殊煎服法。
材料二
在目前全球中药市场中,日本和韩国所占份额合计超过80%,而中国不到10%;超过70%的中药专利都是日本申请的,而我国只有0.3%。
7. 【讨论中医药文化】在“中医药文化大家谈”论坛中,有的同学发表观点说,中医已经落伍了,应该被淘汰,只有西医才能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青少年学生不需要了解、学习中医药。请谈谈你的看法。
8. 【传承中医药文化】为了号召更多同学加入“传承中医药文化”活动,学校发出如下倡议,其中部分文字用语不够简洁、得体,请你找出来并修改。
①为推进中医药文化建设,我校特发出倡议,②倡导全体同学积极参加“捐种绿植中医药”。
③一、建议每位少先队员捐植中草药盆栽及可种植在劳动实践基地的树苗等;
④二、捐植时间及方式:7月30日截至,班主任统一将班级孩子们种的中草药盆栽摆放在劳动实践基地的中医药园中。
⑤三、我们倡导“以花寄情,以绿铭志”的良好风尚,请用典雅古诗词为其挂牌。
⑥同学们,弘扬中华传统中医药文化,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奉献自己的一片爱心和义务。
(1)第________句,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________句,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________句,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6. 示例:①中药市场和专利,日韩占比很大,中国很少;②青少年对中医药认识匮乏。
7. 示例:我认为观点错误。中医没有落伍,中医药文化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在疾病预防和治疗根本方面,中医比西医更有话语权;青少年学生仍需要了解、学习中医药,有助于增强青少年的文化自信。
8. ①. ②句 ②. 缺少宾语中心语,最后加上“活动”。 ③. ④ ④. 用词不当,将“截至”改为“截止”。 ⑤. ⑥ ⑥. 搭配不当,将“义务”改为“力量”。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和概括。注意字数限制。
根据材料一“82.2%的学生对中医治病是在‘望、闻、问、切’诊合参的基础上进行辨证论治不清楚;95%的学生对于如何熬中药,只知道用水煮开”可知,相当多的学生对于中医的认识匮乏;
再根据材料二“目前全球中药市场中,日本和韩国所占份额合计超过80%,而中国不到10%;超过70%的中药专利都是日本申请的,而我国只有0.3%”可知,在全球中药市场和专利方面,日韩中占比大,而中国则非常少。
【7题详解】
本题考查意见建议。针对题干中有的同学认为“中医已经落伍了,应该被淘汰,只有西医才能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青少年学生不需要了解、学习中医药”的看法,进行驳斥,可以从中医的历史、价值等方面表述,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我认为你的观点是不对的。中医并没有落伍,而是与时俱进,不断焕发出新的光芒。中医学历史悠久,是无数中医学者呕心沥血的精华,它代代相传,凝结着民族智慧的结晶,而且相比较西医来说,中医治本,治疗的更彻底,我们青少年更需要学习中医方面的知识,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
第②句“倡导全体同学积极参加‘捐种绿植中医药’”,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句末加上“活动”;
第④句“捐植时间及方式:7月30日截至”中“截至”用词不当,“截至”是指停止于某一期限,但是并不表示就此结束,后面仍然有可能会继续。“截止”是指限至到某一时刻停止,或者是到一定期限停止进行,强调的是“停止”。此处应将“截至”改为“截止”;
第⑥句“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奉献自己的一片爱心和义务”中“奉献”和“义务”不搭配,应将“义务”改为“力量”。
【2024年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二、(8分)
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学校开展以“悦·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6. 【活动一:悦·写】请为本次“悦·读”活动写一条标语,要含有“悦”字。
7. 【活动二:悦·说】学校拟邀请知名校友刘教授于4月25日下午3点在博雅楼二楼会议厅做一场有关读书的报告,委托你打电话邀请刘教授参加本次活动,请将你想说的话写在下面(不超过150字)
8. 【活动三:悦·读】报告会结束后,校宣传部打算在图书馆举办为期一周的图书漂流活动。请你从下面两幅海报中任选一幅作为此次活动的宣传海报,并说明理由。
【答案】6. 示例:阅读,与书同行;悦读,与书为友。
7. 示例:刘教授,您好!我是××学校的学生,我们学校将于4月25日下午3点将在博雅楼二楼会议厅开展“悦读”读书会,受学校团委委托,想邀请您为我们做一场报告,不知您是否有时间?全校师生非常期待您能莅临!
8. 示例1:我推荐图一。画面中部用很多书本组合勾勒出“书”的繁体字,点明活动内容;上方“读书让生活更精彩”的文字点明活动意义;右下角有一枝盎然开放的荷花,寓意读书能涵养如荷花般高洁的人格魅力。选择图一,能引导同学们积极参与活动,走向悦读。
示例2:我推荐图二。画面中间是竖写的“读书”,点明了活动内容,下方一行小字“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点明了读书的意义;下方是一幅古人对坐诵读图,渲染了读书的氛围;左上角点缀一枝梅花,寓意读书能涵养如梅花般清丽的品格。选择图二,能引导同学们积极参与活动,走向悦读。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作答时注意标语紧扣主题,要含有“悦”字,简洁醒目。
例如:阅读悦精彩。
【7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作答时应注意语言要得体,交代清楚时间、地点和委托的事件。
例如:刘教授,您好!我是××学校的学生,我们学校将于4月25日下午3点将在博雅楼二楼会议厅开展“悦读”读书会,我代表学校团委,特邀请您为我们做一场有关读书的报告,不知您时间是否方便?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和拓展运用。作答时结合主题和海报上面的内容来分析即可。
例如:我推荐图一。海报上方有“读书让生活更精彩”的文字,体现了读书的意义,能很好地引导同学们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海报的中部是“书”的繁体字,右下角有开放的荷花和荷叶,荷象征着高洁的品质,把它和读书结合起来,即寓意读书能涵养人的品格。因此选择图一,能引导同学们积极参与活动,走向悦读。
又如:我推荐图二。海报的左上角是一枝梅花,梅花寓意清丽脱俗,顽强坚韧。将梅花放在海报上,与阅读相关联,寓意读书能涵养如梅花般清丽、坚韧的品格。海报正中间是竖写的“读书”两个字,突出了主题;在“读书”的下面是一行小字“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这里的文字将读书与传统文化相关联,体现了读书的深远意义;海报的最下面是一幅古人对坐的诵读图片,从画面上便能感受到浓浓的阅读氛围;选择图二,能引导同学们积极参与活动,走向悦读。
【2024年山东省潍坊安丘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学校开展以“清明节风俗”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材料一】扫墓祭祖。清明节是传统的春祭大节,其习俗由来久远。据考古,广东英德青塘遗址发现万年前的墓葬,经加速器质谱(AMS)测定,年代距今13500年左右,表明距今1万多年前,古人已具有明确的有意识的墓葬行为和礼俗观念。扫墓祭祖,是清明节俗的中心。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
【材料二】踏青。踏青为春日郊游,也称“踏春”,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清明节期间到大自然去欣赏和领略春日景象,郊外远足,这种踏青也叫春游。古代叫探春、寻春,其含义就是脚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观赏春色。踏青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材料三】插柳。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插柳的习俗与避免疫病有关。唐人认为在河边祭祀时,头戴柳枝可以摆脱毒虫的伤害。宋元以后,人们踏青归来,往往在家门口插柳以避免虫疫。
9.三则材料中列举的清明节风俗,具有 的共同特点。______是清明节风俗的中心,“踏青”的含义是 ,“插柳”的原因是 。(4分,每空不超过4个字)
10.下列诗句,与材料中列举的风俗有关系的一项是( )(3分)
A.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B.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C.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D.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11.清明节前夕,学校组织学生前往烈士陵园开展了祭扫革命先烈的活动,确立了“缅怀革命先烈, ”的活动主题,请你运用对偶手法,补全这一主题。(1分)
【答案】
9.(4分)历史悠久 扫墓祭祖 观赏春色 避免疫病(每空1分)
10.(3分)B(B项写的是踏青,A、C、D项的诗句与三则材料列举的清明节风俗都没有关系)
11.(1分)示例一:弘扬民族精神示例二:传承英雄遗志(必须用“对偶”手法,出现错别字不得分)
【2024年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二、(8分)
班级开展“汉字与中华文化”主题班会,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8分)
6.【欣赏书法美】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逻辑严密,不超过10个字。(2分)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基因,书法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书法与诗词、音乐、绘画、对联、建筑等都联系紧密,书法因文化而更具深刻内涵。书法的美呈现出多种样态,如:字法呈现结构美, ,墨法展示墨韵美……字法、笔法、墨法等审美元素共同构成了书法美的世界。
7.【创作汉字诗】参照示例,从下面的备选汉字中任选一个为班级文化墙创作一首小诗。可从字形上分析哲理,也可用意象来表达情思,句式不限。(4分)
备选汉字:人 云 灯 旦
示例一 示例二 小诗创作
一 站着是1 倒下也是一 雨 夜中的雨 丝丝的 织就了诗人的情绪
8.【布置文化墙】为宣传汉字和中华文化,筹备组准备在文化墙上粘贴活动寄语,节选部分有两处语病,请你帮他找出并修改。 (2分)
①汉字的出现是汉民族走向文明的标志。②每一个汉字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③从甲骨文到金文,从篆书到隶书,再到楷书、草书、行书,汉字的形态不断变化,既反映了书写技术的进步,也反映了社会文化的发展。④例如,隶书的出现标志着官方文书的规范化和统一化,而行书、草书的流行则体现了文人墨客对个性和自由,⑤汉字承载着数千年的中国文化,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传承起了重大作用。
(1)第 句,修改:
(2)第 句,修改:
【答案】
6.(2分)笔法呈现线条美(或力量美、走势美)
7.(4分)(示例)人:一撇一捺互相支撑/站起来/帮助他人/做一个成熟的人。 (立意积极1分,语句通顺1分,逻辑合理1分,语言优美1分)
8. (2分)
(1) 第④句, 添加“的追求”。(2) 第⑤句, 把“发展”和“传承”调换位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