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我中华》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特别是在激活学生创新潜能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以上认识,我设计了本节课。
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目标,包括了我对学生音乐技能技巧的训练,能力的培养以及品德的教育。
1、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用热情、自豪的情感演唱《爱我中华》,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和喜悦心情。
2、从民族音乐出发,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民族生活,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3、使他们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得到锻炼,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的良好情感,从中渗透对学生心灵美、行为美的品质教育。
教材分析:
本课我所用教材是花城出版社音乐课本新授课《爱我中华》。这首歌曲是第四届少数民族运动会主题歌,它体现《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弘扬民族音乐”的教育理念。《爱我中华》是一首集我国南北地区较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歌舞音调创作而成的的歌曲。四四拍,曲式结构为三段式。全曲旋律流畅,变化丰富,有张有弛,一气呵成,营造了热情奔放的情绪。
重点:
能够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爱我中华》。
难点:
让学生能够掌握多变的节奏,及时呼吸,吐字清晰。
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与掌握,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旋律美。
2、自主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知识抢答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我采用了以下的辅助教学方法:讨论法、评价法、团结协作法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钢琴 教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教师弹唱歌曲《我的中国心》
由此引出本课要教学的内容:《爱我中华》
老师:我国有多少个民族?(指出其中的几个民族让学生了解)
学生:回答56个,观看课件
二学习歌曲:
(一)学习目标:1、 能够用热情、自豪的情感演唱歌曲《爱我中华》。
2、 能够体会歌曲所表达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3、 对歌曲进行演唱形式的处理。
(二)感受歌曲:
老师:放视频,想一想,你能用一个或几个形容词来描述一下你初听完这首歌后的感受吗?
学生:回答 (热情的、奔放的、奋进的、欢快的、激昂的等)
老师:同学们回答都很正确,很棒。
(三)歌曲介绍:
老师:1、 歌曲《爱我中华》大家都很熟悉,请问是哪位歌唱家演唱的?
学生:宋祖英
老师:2、 歌曲《爱我中华》的词曲作者是谁
学生:作词乔羽 作曲徐沛东
老师:3、 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你知道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是那个民族吗?人数最少的少数民族是哪个民族吗?
学生:回答(少数民族中人数最多的是壮族,最少的是珞巴族,只有3000人左右。)
(四)作品分析:
《爱我中华》是一首表现爱国主义精神的歌曲。歌中唱出五十六个民族团结一致、建设中华的豪情壮志,也唱出了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种语言汇成的一个共同思想——爱我中华。歌曲基本是以1、3、5三个音为基调形成的,分为三个部分其中第二部分更加热情奔放,特别是最后两小节唱出了“爱我中华”的自豪和热情。
歌曲吸收了我国西南少数民族的音乐素材创作而成,其中“咳啰咳啰咳啰咳啰”就有鲜明的民族语言特色,并具有舞蹈音乐的性质。
(五)再次聆听:
老师:由教师弹奏,演唱。并提问这首歌曲可以分成几段?
学生:回答 三段
(六)学唱歌曲
老师:读歌词,提问你认为能表达歌曲中心的歌词是哪一句?
学生: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学生:跟着老师学唱。
老师:唱谱,让学生填词
学生:填词试唱
老师:用钢琴伴奏,教唱
学生:学唱
老师:着重介绍比较难唱的部分。(中间第二段的咳啰)
学生:练习比较难唱的部分
老师:伴奏演唱整首歌曲
学生:演唱歌曲
(七)再次感受歌曲:
老师:播放《爱我中华》视频,(宋祖英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唱)熟悉歌曲的旋律,仔细听一下歌曲中都出现了哪些演唱形式
学生:歌曲的演唱形式有独唱、齐唱、轮唱、对唱合唱、重唱等等。
(八)歌曲处理
老师:在演唱中要注意
1、注意装饰音的演唱和休止符的时值。
2、注意第二段衬词演唱时跳音的音准。
3、注意声音强弱对比,高音时不要喊唱
学生:聆听 试唱 完整演唱歌曲
三拓展延伸:
老师:同学们,还知道哪些爱国主义歌曲?
学生:回答
老师:介绍几首《中国人》、《龙的传人》、《国家》
适当的播放一至两首。
四小结:
我们今天以“热爱祖国”为主题,学唱了《爱我中华》。我们同学应该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母亲,努力学习,将来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美丽,繁荣富强。让我们在美妙的音乐声中结束这堂课。
课后作业:
有感情地演唱这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