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6:文言文阅读(原卷版+ 解析版)-2024年山东省滨州市各区县模拟真题汇编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6:文言文阅读(原卷版+ 解析版)-2024年山东省滨州市各区县模拟真题汇编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0.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05 18:41:44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6:文言文阅读
【2024年山东省滨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二)(1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 完成下面小题。
甲】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乙】
徐中行,台州临海人。始知学,闻安定胡瑗讲明道学,其徒转相传授,将往从焉。至京师,首谒范纯仁,纯仁贤之,荐于司马光,光谓斯人神清气和,可与进道。会福唐刘彝赴阙,得瑗所授经,熟读精思,攻苦食淡,夏不扇,冬不炉,夜不安枕者逾年。乃归葺小室,竟日危坐,所造诣人莫测也。父死,跣足庐墓,躬耕养母。推其余力,葬内外亲及州里贫无后者十余丧。晚年教授学者,自洒扫应对、格物致知达于治国平天下,不失其性,不越其序而后已。
(选自《宋史·徐中行传》)
14.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主人日再食(第二次)
B. 同舍生皆被绮绣(通“披”,穿)
C. 闻安定胡瑗讲明道学(听说)
D. 会福唐刘彝赴阙(适逢、刚好)
15.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当余之从师也 其徒转相传授,将往从焉
B. 久而乃和 光谓斯人神清气和
C. 乃归葺小室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D. 所造诣人莫测也 夫大国,难测也
16.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B. 所造诣/人莫测也
C. 将内外亲及州里贫/无后者十余丧
D. 自洒扫应对格物致知/达于治国平天下
17.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夏不扇,冬不炉,夜不安枕者逾年。
18. 甲乙两文都表现了古人求学_________,乙文还表现了徐中行做人行事方面的______ ____。
【答案】
A
15. B
16. D
17. (1)因为我心中有值得快乐的事情,不感到吃穿的享受不如别人。
(2)夏天不摇扇取凉,冬天不生炉取暖,夜晚也因苦读难以安眠,就这样过了一年多。
18. ①. 刻苦勤奋 ②. 高洁操守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在句中的含义。解答此类题型需要结合语境,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文言现象。
A.句意:主人每天给吃两顿饭。再:两次。解释有误;
B.句意: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被:通“披”,穿。解释正确;
C.句意:听说世居陕西路安定堡的胡瑗将理学讲得非常透彻。闻:听说。解释正确;
D.句意:恰逢福唐人刘彝入朝。会:适逢、刚好。解释正确;
故选A。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在句中的含义及用法。解答此类题型需要结合语境,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文言现象。
A.句意:当我跟从老师学习时。从:动词,跟从。/句意:他的门生之间互相传授学业,(徐中行)将要去跟从胡瑗学习。从:动词,跟从;
B.句意: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和:形容词,暖和。/句意:司马光认为这个人心神清朗,态度平和。和:形容词,平和;
C.句意:于是回乡修理小屋。归:动词,回家。/句意:太守回家宾客们也跟着回来。归:动词,回家;
D.句意:所达到的境地没有人能够揣测。测:动词,揣测。/句意:大国是难以揣测的。测:动词,揣测;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朗读节奏的划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动宾之间要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D.“自洒扫应对格物致知达于治国平天下”句意为:从洒水扫地、应酬答对,以及研究事理、获取知识,以至于治理国家、平定天下;“洒扫应对”、“格物致知”、“治国平天下”是递进的结构关系,因此应停顿为“自洒扫应对/格物致知/达于治国平天下”,停顿错误;
故选D。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翻译句子。解答此类题型,要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注意省略句要将省略的部分补充出来,倒装句要调整语序。翻译时应注意如下重点字词的意思:
(1)以:因为;中:内心;足:值得;口体之奉:衣食方面的奉养;若:比得上。
(2)扇:名词作动词,摇扇取凉;炉:名词作动词,生炉取暖;安枕:安眠;逾年:超过一年。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解答此题时,应先在文中找到两段文章中人物的共同特点。如由甲文中“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和乙文中“熟读精思,攻苦食淡,夏不扇,冬不炉,夜不安枕者逾年”可知,他们都很勤奋刻苦;由乙文“推其余力,葬内外亲及州里贫无后者十余丧。晚年教授学者,自酒扫应对格物致知达于治国平天下,不失其性,不越其序而后已”可知,徐中行做人行事方面有高洁的操守。
【点睛】参考译文:
甲:当我从师学习时,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和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到学舍后,四肢冻僵了不能动弹,仆人拿着热水给我浸洗,用被子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住旅馆主人处,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用红色帽带和珠宝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光彩鲜明,如同神人;我则穿着破旧的衣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念头。因为心中有值得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
乙:徐中行是台州临海人。他刚刚通晓儒学,就听说世居陕西路安定堡的胡瑗将理学讲得非常透彻,他的门生之间互相传授学业(先入学的学生直接和老师学习,然后辅导后入学的学生),将要去跟从胡瑗学习。到了京城,首先拜访范纯仁,范纯仁认为他很贤能,就向司马光推荐了他,司马光认为这个人心神清朗,态度和蔼,可以和他一起进修道业 。恰逢福唐人刘彝入朝,(徐中行)(从他那里)得到了胡瑗所传授的经义,反复诵读,深入思考,勤苦自励,一心向学(致力于勤苦之事,食用无味之物),夏天不摇扇取凉,冬天不生炉取暖 ,夜晚(也因苦读)难以安眠,就这样过了一年多。于是回乡修理小屋,整天端坐,所达到的境地没有人能够揣测。父亲死后,他赤着脚在墓旁搭盖小屋(居住守护),亲自耕种抚养母亲。(就着)剩余的力量推广施行(这样的行为),安葬了十多个同姓和外姓的亲戚以及乡里贫苦没有后代的死者。晚年他教导学生,从洒水扫地、应酬答对,以及研究事理、获取知识,以至于治理国家、平定天下,(都要求)不失去人的本性,不越过学的次第,如此这般方才罢手。
【2024年山东省滨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二)(1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送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节选自诸葛亮《诫子书》)
【乙】
成王封伯禽①鲁。周公②诫子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③,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④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⑤,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⑥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
(节选自《韩诗外传》)
[注释]①伯禽:周公旦长子,周朝诸侯国鲁国第一任国君,称“鲁公”。②周公:姓姬名旦,西周周成王的叔父。西周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儒学先驱。③尊盛:位高势盛。④畏:同“威”,威严。⑤博闻强记:见闻广博,记忆力强。⑥由:奉行,遵从。
12.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非淡泊无以明志 聪明睿智
B. 非学无以广才 土地广大
C. 俭以养德 守之以俭者
D. 欣然起行 然一沐三握发
13.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成王封伯禽于鲁 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B. 守之以恭者 子无以鲁国骄士
C. 犹恐失天下之士 守之以浅者
D. 亡其身者 择其善者而从之
1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
15.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文中概括了修身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静”字加以论述,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B. 【乙】文开篇“成王封伯禽于鲁”点明周公诫子事件发生的地点,周公从六个方面逐层说理,巧妙铺排,体现了对伯禽语重心长的劝诫。
C. 【乙】文中划线句“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的断句是正确的。
D. 【甲】【乙】两文都是古人劝诫的精品,以精练语言阐述深刻道理,在殷殷教诲中蕴含着深切的期望,读来发人深省。
16. 甲、乙两文告诫孩子的中心内容分别是什么?
【答案】
12. C
13. D
14. (1)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
(2)用恭敬的态度来保有宽以待人的品行,就会得到荣耀。 15. B
16. 甲:立德修身,珍惜时光。乙: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一词多义。
A.明:明确,坚定/明智;
B.广:增长/广阔;
C.俭:都是“节俭”的意思;
D.然:……的样子/但是;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一词多义。
A.于:介词,给/介词,在;
B.以:介词,用/连词,因为;
C.之:助词,的/代词,代鲁国
D.其:都是代词,表“他(他们)的”;
故选D。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通顺连贯。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以及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的翻译。重点词语有:
(1)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2)恭:肃敬,谦逊有礼;荣:荣华显贵。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理解和分析。
B.有误。【乙】文开篇“成王封伯禽于鲁”只是点明成王将鲁地封给伯禽,并非“点明戒子事件发生的地点”。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甲文《诫子书》中,诸葛亮告诫孩子的中心内容是立德修身和珍惜时光。这主要体现在“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句话中,强调了作为君子,应该用静谧来修养自己的身心,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同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这句话也强调了珍惜时光的重要性,告诫孩子不要浪费时间,否则将会一事无成。
乙文则通过周公对伯禽的诫言,强调了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这主要体现在“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这句话中,周公直接告诫伯禽不要因为自己的地位而骄傲自满,轻视他人。同时,后文通过六个方面的铺排,进一步强调了谦虚、谨慎、节俭、敬畏等品质的重要性,这些品质都是作为一个领导者所必备的。
因此,甲文告诫孩子的中心内容是立德修身和珍惜时光,而乙文则是告诫孩子不要因为地位而骄傲自满,轻视他人,应该保持谦虚、谨慎等品质。
【点睛】参考译文:
【甲】德才兼备人的品行,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不看淡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追求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奋精神,轻浮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等到悲凉地守着贫穷的小屋时,后悔又怎么来得及呢?
【乙】周成王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周公告诫儿子说:“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助天子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可是,我还(常常)洗一次头发,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接待宾客,还惟恐(因怠慢)失去人才。我听说,用恭敬的态度来保有宽以待人的品行,会得到荣耀;用节俭来保有广大的土地,必定会有安定;用卑谦来保有显赫的官职,这就是高贵;用警备之心来保有人口众多,兵强马壮,就意味着胜利;用愚笨来保有聪明睿智,就是明智;用浅陋来保有渊博,也是一种聪明。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贵为君王,之所以拥有天下,是因为遵从了这些品德。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亡身,桀纣就是这样的下场。你能不谦虚谨慎吗?”
【2024年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二)(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
常熟①人黄钺,字叔扬,少颖嗜学,而家无书,日游书肆②中,借观之,或竟日③不归。国初法峻,士不乐仕,文人逸遁④。诏下,多方求贤,甚急。钺父见钺好学,甚恐不免,数惩之,弗为变,乃令督耕陂⑤田舍间,钺托市盐酪,一二日入城借书,沿道披阅,至陂辄尽,每以为恨。隐者⑥杨溁避雨,泊舟钺舍旁,见钺倚檐⑦读书,就视之曰:“竖子⑧学如此哉,日读几何?”对曰:“我苦无书读耳,过目不忘也。”溁曰:“我有书藏洋海,店架插不下万卷,竖子能从吾游乎?”钺喜,从溁入舟,至其舍。乃命其子福与钺同业。三年尽其书。县闻之,辟⑨贤良。
【注释】①常熟:今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②书肆:书店。③竟日:终日,从早到晚。④逸遁:避世隐居。⑤陂:山坡。⑥隐者:隐士,⑦檐:这里指柱子。⑧竖子:小孩。⑨辟:征召,授予官职。
(选自《黄钺苦读》)
12.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 主人日再食 吾日三省吾身
B. 余因得遍观群书 未若柳絮因风起
C. 三年尽其书 一食或尽粟一石
D. 或竟日不归 或王命急宣
13. 下列各组句子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无从致书以观 以其境过清
B. 乃命其子福与钺同业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C. 少颖嗜学,而家无书 溪深而鱼肥
D. 当余之从师也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14. 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
(1)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2)沿道披阅,至陂辄尽。
15. (1)【甲】文中“立侍左右”“俯身倾耳”“色愈恭,礼愈至”极为传神地写出了

(2)读了两篇选文,你获得了哪些关于治学的有益启示?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阅读感悟。
【答案】
B
13. D
14. (1)服侍的人拿了热水来给我浇洗,用被子将全身蒙盖上,很久才暖和过来。
(2)顺着道路阅读,到坡地时就看完了。
15. (1)作者对老师的恭敬和求知的恳切。
(2)甲文中宋濂自身家贫无书,从藏书之家借书、抄书,生活清苦,然而一心向学、不怕艰苦,最终学有所成。乙文中,黄钺在被环境限制的情况下坚持读书学习,从未放弃读书的想法,后跟随杨溁读书,终被朝廷征召。这些告诉我们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珍惜现有的学习条件,不畏困难,脚踏实地,勤奋学习。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辨析。
A.都是“每天”的意思;
B.因此/趁、乘;
C.都是“全,这里作动词用,是‘完结’的意思”;
D.都是“有时”的意思;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辨析。
A.连词,表目的,译为“来”/连词,表原因,译为“因为”;
B.连词,于是,就/副词,才;
C.连词,表转折,译为“但是”/连词,表并列,译为“而且”;
D.都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故选D。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是“信、达、雅”,基本原则是“留、替、调、补、删”。翻译句子时还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省略句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语有:
(1)媵人:这里指服侍的人;汤:热水;沃:浇水洗(四肢);灌:通“盥”;衾:被子;拥:盖着;而:表承接;乃:才。
(2)沿:沿着,顺着;至:到;辄:就;尽:看完。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能力。
(1)结合【甲】文第一段“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俟其欣悦,则又请焉”可知,“立侍左右”“俯身倾耳”是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作者求学时恭敬态度;结合“或遇其叱咄……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可知,“色愈恭,礼愈至”是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作者面对老师的严厉或责备时,依然保持极高的敬意和谦卑的形象,体现了作者不畏艰难、刻苦求知的决心和毅力。“立侍左右”“俯身倾耳”“色愈恭,礼愈至”这些细节描写,不仅是对作者求学经历的忠实记录,而且极为传神地写出了作者求学时的恭敬态度和刻苦求知的决心毅力。
(2)由【甲】文“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可知,宋濂自身家贫无书,从藏书之家借书、抄书;这句话写出宋濂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不因家贫而放弃求学,寒冬腊月仍坚持抄书,体现了勤奋不息的精神。由“立侍左右”“俯身倾耳”“色愈恭,礼愈至”可知,宋濂跟随先达学习时,态度恭敬、不畏艰难、刻苦求知,即便遭遇责骂,仍保持恭敬态度,体现了他尊师重道的精神。
由“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可知,宋濂为了求学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行走于深山巨谷中,而且生活条件远不如他人。恶劣的环境和低下的生活条件都没有使他放弃求学,显示了宋濂坚持不懈的求知毅力。
由“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可知,宋濂生活清苦,然而一心向学、不怕艰苦,最终学有所成。“中有足乐者”说明宋濂内心充实,对学问有执着的热爱。
由【乙】文“家无书,日游书肆中,借观之,或竟日不归”可知,黄钺即便家中无书,也要想方设法借阅。这句话写出他对学习的极度热爱。
由“钺父见钺好学,甚恐,不免数惩之,弗为变,乃令督耕陂田舍间,钺托市盐酪,一二日入城借书,沿道披阅,至陂辄尽,每以为恨”可知,父亲的惩罚也没有改变他学习的态度,同时他还利用进城买盐酪的机会借书阅读,沿途披阅,充分利用每一刻时间。由此可以看出:黄钺在被环境限制的情况下坚持读书学习,从未放弃读书的想法。
由“钺喜,从溁入舟,至其舍。乃命其子福与钺同业。三年尽其书”可知,黄钺遇见隐者杨溁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黄钺把握住了这次机遇,通过与之交往获得了大量书籍的学习机会。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治学成功离不开个人的勤奋、对知识的渴望、对师长的尊重、对机会的敏锐捕捉以及在逆境中坚持的毅力。同时,内心的满足和对学问的真正热爱是推动学者不断前进的内在动力。
【点睛】参考译文:
【甲】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读书。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已经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快步走(跑)到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不敢答复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
当我寻师时,背着书箱,趿拉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和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到学舍后,四肢僵硬不能动弹,仆人给我灌下热水,用被子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住在旅馆,我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有红色帽带、饰有珍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光彩鲜明,如同神人;我却穿着旧棉袍、破衣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意思。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我的勤劳和艰辛大概就是这样。
【乙】常熟人黄钺,字叔扬,小时候就很聪明,且喜欢学习,但是家中没有书,就每天到书店里去,借书来看,有时从早到晚都不回家。建朝之初法律严厉,士人不喜欢当官,(形成)避世隐居的现象。诏令下来,多方面寻求贤能的人,很着急。黄钺的父亲看见黄钺喜爱学习,(担心他被征召,)非常恐惧,免不了多次惩罚他,(黄钺)没有因为(这个)改变。于是(他父亲)命令(他去)监督在山坡田舍间耕地(的人)。黄钺借口购买盐和乳酪,每隔一两天就进城去借书,(借到书后),顺着道路阅读,到坡地时就看完了,每次都觉得遗憾。隐士杨溁为避雨,把船停靠在黄钺的房舍外,见黄钺靠着柱子读书,近前看了看,说:“你这小孩这样(喜欢)读书,一天能读多少?”(黄钺)回答说:“我苦于没有书读,看过就不会忘记。”杨溁说:“我的书如同海洋一样,放在书架上,不下万卷,你这小孩能跟从我去研习吗?”黄钺很高兴,跟从进入船中。到了杨溁的房舍,(杨溁)便命令他的儿子杨福与黄钺一起学习。三年时间,(黄钺)把那里的书读完了。县令听说后,征召黄钺为贤良。
【2024年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二)(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
(苏轼)徙知徐州①。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②,吾侪③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④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然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⑤。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⑥以守,卒全其城。
(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①徙知徐州:指苏轼到徐州任太守。②涂潦:道路泥泞积水。③吾侪(chái):我们。④锸(chā):锹。⑤版:古城墙之夹板,中镇土石,夯实,垒而成墙。⑥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
12.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至若春和景明/四时之景不同
B. 或异二者之为/一食或尽粟一石
C.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率其徒持畚锸以出
D. 轼诣武卫营/及郡下/诣太守
1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B.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使官吏分堵以守
C.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卒全其城
D.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轼庐于其上
14. 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富民出,民皆奔走,吾谁与守?
15. 语段【甲】和语段【乙】分别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现人物的情感和品质。语段【甲】看似写景,实则将迁客骚人的悲喜情感和“______________”作对比,(用原文语句回答)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用原文语句回答);语段【乙】看似简单的叙事,实则是通过叙写苏轼抗洪抢险一事,表现了他的优秀品质。请结合苏轼救灾的措施(用自己的话),谈谈他是怎样的人。
【答案】
12. C
13. D
14. (1)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2)(如果)富人都出了城,民众就都会逃跑,谁和我一起守城呢?
15. ①. ①古仁人之心;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 示例1:从苏轼阻止富民出逃,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爱护百姓、不畏权贵的人。
示例2:从苏轼调动禁军共同守城,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行事果断、敢于担当的人。
示例3:从苏轼亲临一线,住在城墙上带领军民救灾,能够看出他是一一个身先士卒、临危不惧的人。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
A.日光/景色;
B.或许/有时;
C.都是“带领”的意思;
D.到……去/拜访;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虚词,一词多义。
A.助词,的/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
B.连词,因为/连词,用来;
C.代词,表示“他们”/代词,表示“这个”;
D.都是:介词,在;
故选D。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通顺连贯。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以及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的翻译。重点词语有:
(1)以:因为;物:指外界的事物或环境;“喜”和“悲”:分别表示高兴和悲伤的情感。
(2)富民:富裕的民众或有钱人;奔走:急忙跑动或行动;与:表示“和”或“跟”。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理解和分析。
(1)语段【甲】中,作者首先描述了淫雨霏霏、阴风怒号等恶劣的天气条件,以及由此带来的自然景象的悲凉和商旅的艰难。随后,作者通过“登斯楼也”的转折,将笔触转向迁客骚人的悲喜情感。然而,这些悲喜情感并非作者想要表达的重点,作者实则是想通过与“古仁人之心”的对比,来突出自己的思想感情。这里的“古仁人之心”指的是古代仁人志士的胸怀和境界,他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而是以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重。作者通过与这种境界的对比,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感情,即他比常人更加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愿意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忧虑和奋斗。因此,此空应填“古仁人之心”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由“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可知,苏轼在面对洪水泛滥、百姓危难之际,首先想到的是维护城池和百姓的安全。他阻止富民出逃,展现了对百姓的深厚关爱和责任心,不畏权贵的勇气也由此显现。
由“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可知,苏轼在紧急情况下,果断地调动禁军参与抗洪抢险,这体现了他行事果断、敢于担当的品质。
“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苏轼不仅亲自上阵,还住在城墙上指挥,过家门而不入,这种身先士卒、临危不惧的精神让人敬佩。
综合以上分析,苏轼是一个爱护百姓、不畏权贵、行事果断、敢于担当、身先士卒、临危不惧的人。
点睛】参考译文:
甲文:
像那连绵细雨纷纷而下,整月不放晴的时候,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波浪冲向天空;日月星辰隐藏起光辉,山岳也隐没了形迹;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时分天色昏暗,只听到老虎的吼叫和猿猴的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官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讥讽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冷落的景象,一定会感慨万千而十分悲伤了。
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时,湖面波平浪静,天色与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或浮或沉;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翠。有时湖面上的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有时湖面上微波荡漾,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有时湖面波澜不起,静静的月影像沉在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响起了,一唱一和,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杯痛饮,那心情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什么缘故呢?是因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这样他们进入朝廷做官也忧虑,退处江湖也忧虑。虽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路呢?
乙文:
(苏轼)被调任徐州知州。黄河在曹村附近决堤,在梁山泊泛滥,从南清河溢出,汇聚在徐州城下,水涨得不停息,城墙将要被毁坏,富裕的百姓争着出城躲避水灾。苏轼说:“如果富人都出了城,民心一定会动摇,我和谁一起守城呢?只要我在这里,水就绝不会冲毁城墙。”于是将富民们赶回城中。苏轼到武卫营,把卒长叫出来说:“河水将要冲进城里,事情很紧迫了,即使是禁军也要为我尽力。”卒长说:“太守尚且不逃避洪水,我们这些小人应该为您效力。”于是率领他的士兵拿着畚锸出营,修筑东南方向的长堤,堤坝从戏马台起,末尾连着城墙。然而,雨日夜不停地下,只有三版没有被水淹没。苏轼住在城墙上,经过家门也不进去,派官吏们分别在各个城墙边守卫,最终保全了徐州城。
【2024年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二)(12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岂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①改之乎?不然,迨②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颜氏家训·勉学》)
【注释】①盍[hé]:何不;为什么。 ②迨[dài]:等到;及。
12.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山行六七里
B. 穷冬烈风 欲穷其林
C.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D. 久而乃和 政通人和
13. 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不必若余之手录 请铭之坐右
B. 足肤皲裂而不知 君但志之而不思之
C. 以中有足乐者 而君变色以去
D. 今诸生学于太学 假诸人而后见也
14. 用/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断句,要求断两处。
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
15. 翻译下列句子。
(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2)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
16. 【甲】【乙】两文都谈到学习,各阐明了什么道理?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启示?
【答案】
12 A
13. B
14. 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
15. (1)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处于他们之间,但我毫无羡慕的心。
(2)学习最忌讳事,莫过于满足自己所学的知识,你为什么不改正呢?
16. 甲文阐明了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习效果没有决定性的影响,要“学有所成”,就必须勤学不懈,刻苦努力,提高道德修养的道理。
乙文阐明了学习要善于思考,遇到不懂的要问,有错就要改的道理。
启示:在学习上既要勤奋、刻苦,要有恒心,还要注意学习方法,这样学习才会有更多的收获。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注意根据语境确定词义。
A.均译为:行走;
B.极/尽;
C.房舍/舍弃;
D.暖/和乐;
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注意根据语境确定词义。
A.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代词,你的话;
B.都是表转折,但是、却;
C.连词,因为/连词,表顺承;
D.副词,众/合音,之于;
故选B。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
句意: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盖学贵善思”句意完整,可断开;“终必无所成”是“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的结果,中间可断开。据此断句为: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重点词有:
(1)余:我;缊袍敝衣:破旧的衣服;略无:完全没有、毫无;慕艳:羡慕;
(2)大忌:最忌讳;逾:超过;厌:满足;盍:何不,为什么。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分析理解和阅读感悟。
甲文,首段写自己求学的情形,着意突出其“勤且艰”的好学精神。先写生活条件之难,写自己安于清贫,不慕富贵,因学有所得,故只觉其乐而不觉其苦,强调只要精神充实,生活条件的艰苦是微不足道的。由于自己不怕各种艰难,勤苦学习,所以终于学有所成。
第二段写当代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与作者求学的艰难形成鲜明的对照,从反面强调了勤苦学习的必要性。通过生活条件之苦、求学之难的对比,很清楚地看出当今太学生在读书、求师、生活等几个方面,都比作者当年的求学条件优越得多。刻苦勤奋学习,才能业精德成。告诉我们: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习能够产生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促使学习成功的关键,是长期坚持“勤且艰”,要勤奋,有恒心,要专心致志,提高道德修养的道理。
乙文,文中李生说“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告诉我们:学贵善思,要择善而从之,好问善思、取长补短等;
根据“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可知,王生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告诉我们:要像王生一样,能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反思,改正。
启示:我们的生活条件不知比他们优越多少倍,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苦乐观,利用这优越的条件,学习上要勤奋刻苦,要把读书作为快乐的事,使自己学业有成。还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善于思考,不耻下问,要学习他人的长处。掌握了这些方法,才是学有成就的关键。
【点睛】参考译文:
甲文:当我外出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峡谷之中。隆冬时节,刮着猛烈的寒风,雪有好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回到客舍,四肢僵硬动弹不得。服侍的人拿着热水为我洗浴,用被子裹着我,很久才暖和起来。寄居在旅店里,旅店老板每天供应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客舍的人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用红色帽带和珠宝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宝刀,右边挂着香囊,光彩照人,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处于他们之间,但我毫无羡慕的心。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别人。我求学的辛勤和艰苦就是像这个样子。
如今的学生们在太学中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都赠给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没有冻饿的忧虑了;坐在大厦之下诵读诗书,没有奔走的劳苦了;有司业和博士当他们的老师,没有询问而不告诉,求教而无所收获的了;凡是所应该具备的书籍,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再像我这样用手抄录,从别人处借来然后才能看到了。他们中如果学业有所不精通,品德有所未养成的,不是天赋、资质低下,而是用心不如我这样专一,难道可以说是别人的过错吗!
乙文:王生喜欢学,却得不到方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这难道不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没有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怎么能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加生气,不回答李生的话,自己转身就跑开了。过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学习别人好的地方,希望听到真理啊!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开,几乎要拒绝人千里之外,难道是擅于学习的人所应该具有的吗?学习最忌讳的事,莫过于满足自己所学的知识,你为什么不改正呢?如果你现在不改正,等到你年纪大了,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王生这才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不聪明,现在才知道你说得对。请允许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作告诫。”
【2024年山东省滨州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二) 阅读下面【甲】 【乙】两段文言文, 完成12~16题(12分)
【甲】当余之从师也, 负篮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 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奥,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岂他人之过哉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 “或谓君不善学,信乎 ”王生不说,曰: “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 ”李生说之曰: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 ”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 “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岂善学者所应有邪 学者之太忌,莫逾自厌,盍①改之乎 不然,迨②年事蹉跎, 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 “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 以昭炯戒。 ”
(《颜氏家训·勉学》)
【注释】①盍 [hé] : 何不; 为什么。②迨[dài]: 等到; 及。
1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 (2分)
A.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山行六七里
B.穷冬烈风 欲穷其林
C.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D.久而乃和 政通人和
13.下列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2分)
A.不必若余之手录 请铭之坐右
B.足肤皲裂而不知 君但志之而不思之
C.以中有足乐者 而君变色以去
D.今诸生学于太学 假诸人而后见也
14.用/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断句,要求断两处。 (1分)
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
15.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2)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
16.【甲】 【乙】两文都谈到学习,各阐明了什么道理 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启示 (3分)
【答案】
12.A
13.B
14.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
15.(1)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处于他们之间,但我毫无羡慕的心。(2 分)
(2)学习最忌讳的事,莫过于满足自己所学的知识,你为什么不改正呢?(2 分)
评分:共 4 分。每小题 2 分。意思正确,关键词语要翻译出,如“缊袍敝衣”“慕艳”“忌”
“厌”等。
16.甲文阐明了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习效果没有决定性的影响,要“学有所成”,
就必须勤学 不懈,刻苦努力,提高道德修养的道理。(1 分)
乙文阐明了学习要善于思考,遇到不懂的要问,有错就要改的道理。(1 分)
启示:在学习上既要勤奋、刻苦,要有恒心,还要注意学习方法,这样学习才会有更多的
收获。(1 分)
【2024年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6题。(12分)
【甲】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⑤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东坡志林·记承天寺夜游》)
【乙】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①,意谓是如何得到 良久忽曰:“此间有什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②,退则死法③,当恁么④时也不妨熟歇。
(《东坡志林·记游松风亭》)
【注】①木末:树梢。②死敌:死于敌手。③法:军法。④恁么:如此,这样。
1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念无与为乐者 陈胜吴广喜,念鬼
B. 盖竹柏影也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C. 进则死敌 恐前后受其敌
D. 意谓是如何得到 便得一山
1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相与步于中庭 至于负者歌于途
B. 念无与为乐者 为宫室,为器皿
C. 如挂钩之鱼 彼竭我盈,故克之
D. 虽兵阵相接 虽我之死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15.【甲】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作者运用 的手法,抒发了 、漫步的悠闲、 、壮志未酬的苦闷等复杂的思想感情。(2分)
16.【甲】【乙】两文分别为苏轼被贬黄州、惠州期间所作,虽然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但所展露的胸怀却有共同之处,请写出来。(2分)
【答案】
12.(2分)A
13.(2分)D
14.(4分)(1)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草交错纵横,大概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2)于是(我)就好比上钩的鱼儿,忽然得到解脱。
15.(2分)借景抒情 赏月的欣喜、被贬的悲凉
16.(2分)乐观、旷达(或“豁达、洒脱”等);随缘自适(或“随遇而安”“善于自我排遣”等)。
【2024年山东滨州邹平魏桥实验学校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6题。(12分)
【甲】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节选自《活板》)
【乙】余又尝过金陵,人有发六朝陵寝,得古物甚多。余曾见一玉臂钗,两头施转关,可以屈伸,合之令圆,仅于无缝,为九龙绕之,功侔①鬼神。世多谓前古民醇工作率多卤拙是大不然。古物至巧,正由民醇故也。民醇,工不苟。后世风俗虽侈,而工之致力不及古人,故物多不精。 (节选自《梦溪笔谈·器用》)
【注释】1. 侔:齐,相等。
1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持就火炀之 瞬息可就
B.若止印三二本 不若燔土
C.用讫再火令药熔 一鼓作气,再而衰
D.故物多不精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1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以纸帖之 可以一战
B. 乃密布字印 乃不知有汉
C. 则以一平板按其面 入则无法家拂士
D. 更互用之 为九龙绕之
1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2)古物至巧,正由民醇故也。
15. 请用“/”给文中的画线句断句。(2处)(2分)
世多谓前古民醇工作率多卤拙是大不然
16. 对某一技艺或事物的说明介绍,重在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甲】文抓住“ ”
的特点介绍活字印刷术这一技术;【乙】文则围绕“巧”的特点,从 、
两方面来介绍玉臂钗的制作功夫。(2分)
【答案】
12.D(2分)
13.D(2分)
14. ⑴每个韵都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分别贮存这些活字。⑵古器物制造非常精巧,正由于民风淳朴的缘故。 (4分。每句2分,意思正确,关键词语要翻译出)
15.世多谓前古民醇/工作率多卤拙/是大不然 (2分)
16.活 活动灵巧、雕刻精巧(设计精巧)(2分。意思对即可)
【2024年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二)(1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东坡志林·记承天寺夜游》)
乙】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①,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什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②,退则死法③,当恁么④时也不妨熟歇。
(《东坡志林·记游松风亭》)
【注】①木末:树梢。②死敌:死于敌手。③法:军法。④恁么:如此,这样。
13.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念无与为乐者 陈胜吴广喜,念鬼
B. 盖竹柏影也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C. 进则死敌 恐前后受其敌
D. 意谓是如何得到 便得一山
14.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相与步于中庭 至于负者歌于途
B. 念无与为乐者 为宫室,为器皿
C. 如挂钩之鱼 彼竭我盈,故克之
D. 虽兵阵相接 虽我之死
15.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16. 【甲】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作者运用______的手法,抒发了 、漫步的悠闲、 、壮志未酬的苦闷等复杂的思想感情。
17. 【甲】【乙】两文分别为苏轼被贬黄州、惠州期间所作,虽然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但所展露的胸怀却有共同之处,请写出来。
【答案】
13. A
14. D
15. (1)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草交错纵横,大概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2)于是(我)就好比上钩的鱼儿,忽然得到解脱。
16. ①. 借景抒情 ②. 赏月的欣喜 ③. 被贬的悲凉
17. 乐观、旷达(或“豁达、洒脱”等);随缘自适(或“随遇而安”“善于自我排遣”等)。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考虑/考虑;
B.大概是/原来是;
C.敌人/攻击;
D.这里指“爬”/发现;
故选A。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介词,在/“于”与前面的“至”连用,用在一段话开头,以引起下文;
B.动词,享受/动词,雕刻;
C.结构助词,的/代词,指齐国;
D.连词,即便/连词,即便;
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重点词有:
(1)空明:形容水清明澄澈;交横:基础综合;盖:原来是;
(2)由是:于是;如:像;之:的。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甲文,《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壮志未酬的苦闷),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蕴含着贬低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壮志未酬的苦闷);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自比“闲人”,先对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借景抒情,透露出作者在贬低中虽感慨幽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甲文“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达了作者对月光的爱慕,抒发了作者自解、自矜、自嘲,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欣赏,用与“忙人”(朝廷官员小人)相对的“闲人”来写自己,表现了对“忙人”的鄙夷与讽刺,表现了作者旷达的心胸、随缘自适。
乙文“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什么歇不得处!’”,写作者走到松风亭下,感到腿酸疲乏,而松风亭还在高处,忽然想到就地亦能休息,不必刻意去到松风亭才休息;表现了作者乐观、旷达,随缘自适,善于自我排遣。
据此概括相同点:乐观、旷达,随缘自适,随遇而安,善于自我排遣。
【点睛】参考译文: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准备解衣入睡,恰好看到月光从门户照进来,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入睡,(我们)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月光照在庭院中,像积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院中竹柏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很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乙】我曾经住在惠州的嘉祐寺,信步走到松风亭下,感到腿酸疲乏,很想找个能躺下的地方休息一下。抬头望向松风亭,还在高处,心想这么高,我可如何爬上去休息呢?就这样想了一会儿,忽然对自己说:“这里为什么就不能休息呢?为何要到亭子里才能休息。”于是心情一下子放松了,好像已经挂在渔钩上的鱼儿忽然得到了解脱。如果人们都能领悟随遇而安的道理,即便是马上就要上阵杀敌,耳边听得战鼓声声,想到前进杀敌也是死,逃跑受到军法处置也是死,到那时,一样能放下顾虑,很好地休息一番。
【2024年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二)(1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乙】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署南平教谕,御史诣学宫,属吏咸伏谒,瑞独长揖,曰:“台谒当以属礼,此堂,师长教士地,不当屈。”其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①,令老仆艺②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瑞曰:“曩③胡公按部,令所过勿供张。今其行装盛,必非胡公子。”发④橐⑤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
(选自《明史·海瑞传》,有删改)
【注释】①脱粟:吃糙米饭。②艺:种植。③曩:从前。④发:打开。⑤橐:布袋的一种。
14. 解释加点字含义。
(1)御史诣学宫:__________
(2)属吏咸伏谒:_____
(2)与民由之:__________
(4)市肉二斤矣:_____
15.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倒悬之 父命之
B. 独行其道 其迁淳安知县
C. 谒当以属礼 以顺为正者
D.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昨闻海令为母寿
16. 翻译句子。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其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
17. 包拯、海瑞在民间人称“包青天”“海青天”。在“苍蝇、老虎一起打”的今天,请结合选文与《富贵不能淫》,谈谈老百姓心中的“青天”应该是怎样的人。
【答案】
14、①. 到 ②. 全、都 ③. 遵从 ④. 买
15. A
16. (1)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
(2)海瑞升任淳安知县,在任上穿布衣,吃粗米,让家中老仆种菜自给。
17. 孟子认为大丈夫不能为富贵所迷惑、贫贱所动摇、威武所屈服。老百姓心中的青天应该是廉洁奉公、不贪不占、勤于政事、爱护人民、秉公执法的政府官员。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御史到学宫诣:到。
(2)句意:部属官吏都伏地通报姓名。咸:全、都。
(3)句意: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由:遵从。
(4)句意:(只)买了两斤肉。市:买。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都是代词,他;
B.代词,代自己/代词,他;
C.介词,用/介词,把;
D.判断动词,是/介词,给;
故选A。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重点词:淫,惑乱、迷惑,使动用法;移,改变、动摇,使动用法;屈,屈服,使动用法。
(2)重点词:迁,升迁;布袍,穿布袍;脱粟,(吃)粗米;艺,种植。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人物形象分析。
由《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可知,孟子笔下的“大丈夫”具有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的精神;
从“属吏咸伏谒,瑞独长揖”可见海瑞刚正不阿;从“其迁淳安知县,布袍脱栗,令老仆艺蔬自给”可见其清正廉洁;从惩戒总督胡宗宪的儿子一事,可见其不畏权贵,伸张正义。据此可知,像海瑞这样清正廉洁、不畏强权、刚正不阿的清官,同时具有“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精神的人就应该是老百姓心中的“青天”。
【点睛】参考译文:
【甲】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会恐惧,他们平静的生活,天下战火就熄灭了。”
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乙】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代理南平县教谕,御史到学宫,部属官吏都伏地通报姓名,只有海瑞长揖而礼行礼,说:“到御史所在的衙门当行部属礼仪,这个学堂,是老师教育学生的地方,不应屈身行礼。”升任淳安知县,穿布袍、吃粗粮,让老仆人种菜自给。总督(官职名)胡宗宪曾经对人说:“昨天(我)听说海瑞县令给母亲做寿,(只)买了两斤肉。”胡宗宪的儿子路过淳安县,向驿吏发怒,把驿吏倒挂起来。海瑞说:“过去胡总督按察巡部,命令所路过的地方不要供应太铺张。现在这个人行装丰盛,一定不是胡公的儿子。”打开袋有金子数千两,收入到县库中,派人乘马报告胡宗宪,胡宗宪没有因此治他的罪。
【2024年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二)(1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②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③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选自《出师表》)
【乙】
臣闻物有同类而殊能者,故力称乌获①,捷言庆忌,勇期贲、育。臣之愚,窃以为人诚有之,兽亦宜然。
今陛下好陵阻险,射猛兽,卒然遇逸材之兽②,骇不存之地,犯属车之清尘③,舆不及还辕,人不暇施巧,虽有乌获、逢蒙之技不能用,枯木朽枝尽为难矣。且夫清道而后行中路而驰犹时有衔橛之变④。况乎涉丰草,骋丘虚,前有利兽之乐,而内无存变之意,其为害也不难矣。夫轻万乘⑤之重不以为安,乐出万有一危之途以为娱,臣窃为陛下不取。
盖明者远见于未萌,而知者避危于无形,祸固多藏于隐微而发于人之所忽者也。故鄙谚曰:“家累千金,坐不垂堂⑥。”此言虽小,可以喻大。臣愿陛下留意幸察。
【注释】①乌获、庆忌、贲、育:皆人名,战国时勇士。②逸:通“轶”,有超越意。这里喻指凶猛超常的野兽。③清尘:即尘土。④衔橛(jué)之变:泛指行车中的事故。⑤万乘:指皇帝。⑥垂堂:靠近屋檐下,坐不垂堂是防万一屋瓦坠落伤身。
(节选自司马相如《上书谏猎》)
12.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愿陛下亲之信之 故人不独亲其亲(《大道之行也》)
B. 窃以为人诚有之 盗窃乱贼而不作(《大道之行也》)
C. 可计日而待也 而年又最高 (《醉翁亭记》)
D. 兽亦宜然 宜乎众矣(《爱莲说》)
13. 下列对文章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文第①段运用对比手法从正反两个方面鲜明地阐述了“亲贤远佞”的必要性,正反对比发人深省,谆谆告诫意味深长。
B. 甲文在议论、记叙中融入抒情,表现了诸葛亮的忠心耿耿;乙文中司马相如引用谚语,对君王进行委婉劝谏,劝说君王行事要谨慎。
C. 乙文作者先从拥有非凡才能的人说起,继而引出动物也有十分凶猛的,会对人身造成伤害。
D. 甲文②③段依次追忆临危受命、临终托孤、三顾茅庐的往事,表达对先帝的感激之情。
14. 给下列句子断句(限两处)。
且夫清道而后行中路而驰犹时有衔橛之变
15. 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盖明者远见于未萌,而知者避危于无形。
16. 【甲】文中塑造了诸葛亮忠心耿耿的名臣形象,【乙】文中塑造了司马相如怎样的形象,结合具体情节进行分析。
【答案】
12. D
13. D
14. 且夫清道而后行/中路而驰/犹时有衔橛之变
15. (1)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
(2)聪明的人在事端尚未萌生时就能预见到,智慧的人在危险还未露头时就能避开它。
16. ①劝谏委婉得体,有着高超的语言艺术。作为臣子,司马相如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在劝解皇帝在打猎这一方面,做到了委婉含蓄;②忠君爱国,不卑不亢,敢于直言。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要根据具体语境来理解辨析。
A.动词,亲近/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
B.副词,私下/动词,偷窃;
C.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
D.相同,都是副词,“当然”的意思;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
D.表述顺序有误,结合原文“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可知②③段依次追忆三顾茅庐、临危受命、临终托孤的往事,表达对先帝的感激之情;
故选D。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句意:况且清扫了道路而后行车,驰骋在大路中间,尚且不时会出现拉断了马嚼子、滑出了车钩心之类的事故。“且夫”,领起下文的议论,“清道而后行”是表示两个连续的动作;“中路而驰”是一个偏正关系的短语独立成句;“犹时有衔橛之变”是一个动宾短语的句子。故正确的断句为:且夫清道而后行/中路而驰/犹时有衔橛之变。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
(1)受任,接受任务;于,在;际,时候;奉命,接受使命。
(2)盖,发语词,不译;明者,聪明的人;于,在;萌,萌发;知,通“智”,智慧;无形,没有形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人物有言行举止和事件分析概括作答。
乙文是司马相如对皇帝的谏书。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事情,即司马相如劝谏汉武帝不要沉湎于游猎。可以从这件事情上入手,得到其性格特点是:劝谏委婉得体、忠君爱国。
文章开头从人有“殊能”说起,进而说“兽亦宜然”,指出射猎会给汉武帝带来凶险;又用对比的手法,指出车行丛林土丘上,前有猎物,往往又会忘记凶险,置身于危险之中,指出“夫轻万乘之重不以为安,乐出万有一危之途以为娱,臣窃为陛下不取”;并说“盖明者远见于未萌,而知者避危无形”,从而阐明了游猎的危害。可见司马相如在劝谏的时候,采用了委婉含蓄的方法劝谏皇帝不要沉湎于游猎。
根据“祸固多藏于隐微而发于人之所忽者也。故鄙谚曰:‘家累千金,坐不垂堂。’此言虽小,可以喻大”可知,司马相如以小喻大,劝谏与奉承相得益彰。从劝谏事件来看,司马相如没有因为怕劝解而被皇帝惩罚,其目的是为了国家着想,可见司马相如又是一个不卑不亢、敢于直言、忠君爱国之人。
【点睛】参考译文:
【甲】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常常跟我谈论这些事情,对于桓帝、灵帝没有一次不发出叹息感到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复兴就指日可待了。
我本来是一介平民,在南阳务农亲耕,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谋求在诸侯之中闻名显达。先帝不因为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而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因此使我感动奋激,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整天担忧叹息,唯恐先帝托付给我的事不能完成,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希望竭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效忠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乙】
臣子我听说物有族类相同而能力不一样的,所以力气要称誉乌获,速度要说起庆忌,勇敢要数到孟贲、夏育。臣子愚蠢,私下认为人确实有这种力士勇士,兽类也应该是这样。
现在陛下喜欢登险峻难行之处,射猎猛兽,要是突然遇到特别凶猛的野兽,它们因无藏身之地而惊起,冒犯了您圣驾车骑的正常前进,车子来不及掉头,人来不及随机应变,即使有乌获、逢蒙的技术也施展不开,枯树朽枝全都成了障碍。况且清扫了道路而后行车,驰骋在大路中间,尚且不时会出现拉断了马嚼子、滑出了车钩心之类的事故。何况在密层层的草丛里穿过,在小丘土堆里奔驰,前面有猎获野兽的快乐在引诱,心里却没有应付事故的准备,这样造成祸害也就不难了。看轻皇帝的贵重不以为安逸,乐于外出到可能发生万一的危险道路上去以为有趣,臣子以为陛下这样不可取。
聪明的人在事端尚未萌生时就能预见到,智慧的人在危险还未露头时就能避开它,灾祸本来就多藏在隐蔽细微之处,而暴发在人忽视它的时候。所以俗语说:“家里积聚了千金,就不坐在近屋檐的地方。”这说的虽是小事,却可以引申到大的问题上。臣子希望陛下留意明察。
【2024年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二)(1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
鲁恭为中牟令,重德化①,不任刑罚。袁安②闻之,疑其不实,阴③使人往视之。随恭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过,止其旁,旁有儿童。其人曰:“儿何不捕之?”儿言雉方雏,不得捕。其人讶而起,与恭决曰:“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绩也。今蝗不犯境,此一异也;爱及鸟兽,此二异也;童有仁心,此三异也。久留徒扰贤者耳,吾将速反,以状白安。”
(选自《后汉书》,有改动)
【注释】①德化:用道德来教化。②袁安:河南郡太守,是鲁恭的上司。③阴:暗中。
12.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肉食者鄙 先帝不以臣卑鄙
B. 衣食所安 安求其能千里也
C. 止其旁 止增笑耳
D. 此一异也 渔人甚异之
13.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公将鼓之 何陋之有
B. 战于长勺 皆以美于徐公
C. 鲁恭为牟令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D. 其人讶而起 面山而居
14.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2)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绩也。
15. 【甲】【乙】两文都刻画了典型的人物形象。请具体分析两文在刻画曹刿和鲁恭形象的方法上有何不同。
16. “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意思是虽然身份低微,仍然不忘担忧国事。曹刿一介平民,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为国解忧。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简要说明“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在弦高和卜式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材料一】
秦穆公兴兵袭①郑,过周而东。郑贾人②弦高将西贩牛,道遇秦师于周、郑之间,乃矫③郑伯之命,犒④以十二牛,宾秦师而却之,以存郑国。
【材料二】
时汉方事⑤匈奴,式⑥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式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使者曰:“子何欲?”式曰:“天子诛勾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而匈奴可灭也。
注:①[袭]偷袭。②[贾人]商人,在当时社会地位不高。③[矫]假托。④[犒]犒劳。⑤[事]这里指抵抗。⑥[式]卜式。人名。
【答案】
12. A
13. D
14. (1)①衣服食物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2)我此次前来,是来检查你的政绩的。
15. 甲文主要运用语言描写。乙文主要运用侧面描写。
16. 弦高本是普通商人(位卑),却在面对秦军侵略时挺身而出,以他的智慧和财产令秦军撤退,保住了郑国。卜式作为普通百姓,虽无为官的才能与意愿,但也愿意捐出一半家产资助边防事业,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都是“目光短浅”的意思;
B.奉养、安身/怎么,哪里;
C.落下/只是;
D.不同/对……感到诧异;
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补齐音节,不译\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B.介词,在\介词,表比较的对象;
C.动词,担任\动词,是;
D.表修饰,不译\表修饰,不译;
故选D。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译句。重点词语:(1)安,有“养”的意思。弗,不。专,独自专有,个人专有。以,把。人,指鲁庄公身边的近臣或贵族。(2)所以,……的原因。欲,想要。察,考察。之,的。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塑造人物的方法及人物形象概括。
结合甲文可知,甲文主要写了曹刿和乡人的对话,表现曹刿身为普通百姓对家国的爱和责任;写了曹刿和鲁庄公的三问三答,曹刿否定了鲁庄公想要依靠贵族、神灵打赢这场战争的想法,肯定了鲁庄公想要依靠百姓打赢战争的想法,表现了曹刿具有杰出政治才能得形象。手法是语言描写。
乙文中“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绩也。今蝗不犯境,此一异也;爱及鸟兽,此二异也;童有仁心,此三异也。久留徒扰贤者耳,吾将速反,以状白安(我此次前来,是来检查你政绩的,蝗虫不犯县境,这是我看到的第一个现象;教化的恩泽施之于鸟兽,这是第二个现象;小孩也怀有仁爱之心,这是第三个现象。这就够了,我不在这里久留了,我在这里久留,只能起到打扰贤者的作用。我赶紧回去,把这些情况报告给袁安)”,主要运用侧面描写。通过袁安下属的所见所闻,突出了当地社会安定和民风淳朴,侧面刻画了鲁恭以德治民的形象。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首先要理解“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含义,即答题时要紧扣两个要素,一是身份低微,二是不忘担忧国事。
材料一中,“郑贾人弦高将西贩牛”写弦高本是普通商人,即位卑;“乃矫郑伯之命,犒以十二牛,宾秦师而却之,以存郑国”,写面对秦军侵略时挺身而出,以他的智慧和财产令秦军撤退,保住了郑国,即未敢忘忧国。
材料二中,“自小牧羊”写卜式只是一个普通百姓,即位卑;“愿输家财半助边”“天子诛勾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而匈奴可灭也”写他愿意捐出一半家产资助边防事业,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即未敢忘忧国。
【点睛】参考译文:
甲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准备迎战。曹刿请求进见,他的同乡对他说:“大官们自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其间呢?”曹刿说:“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宫进见鲁庄公。曹刿问鲁庄公:“您凭什么条件同齐国打仗?”庄公说:“衣食这类用来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是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跟从您的。”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不敢虚报,一定对神诚实。”曹刿回答说:“这是小信用,还不能使神信任您,神是不会保佑您的。”庄公说:“对于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我虽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诚心诚意来处理。”曹刿回答说:“这是忠于职守的一种表现,可以凭这个条件打一仗。作战时请让我跟从您去。”
【乙】鲁恭担任中牟县令,注重道德教化,不采用刑罚的方式。河南尹袁安听说这件事,怀疑它不是真的,暗地里派自己的下属到中牟县去视察。(袁安派去的那个人)跟着鲁恭走在田间小路上,两人一起坐在桑树下面。忽然,从远处飞来一只野鸡,在他们旁边落下,野鸡旁还有一个小孩。那个人问那个小孩:“你为什么不把它抓住?”那个小孩说这个季节正是野鸡培育它们的鸡雏的时候,不能抓。那个人感到惊讶起身,对鲁恭说:“我此次前来,是来检查你的政绩的,蝗虫不犯县境,这是我看到的第一个现象;教化的恩泽施之于鸟兽,这是第二个现象;小孩也怀有仁爱之心,这是第三个现象。这就够了,我不在这里久留了,我在这里久留,只能起到打扰贤者的作用。我赶紧回去,把这些情况报告给袁安。”
材料一:秦穆公发兵偷袭郑国时,经过东周向东进发,郑国的商人弦高恰往西去贩牛,在东周和郑国之间碰到了秦军,于是弦高假托郑国君的命令,用十二头牛犒劳秦军、礼待秦军,使秦军以为郑国已知道这次偷袭计划而不敢贸然前进,只得撤退,从而保存了郑国。
材料二:当时汉正在抵抗匈奴入侵,卜式上书,愿意捐出一半的家财资助边事。皇帝派人问卜式:“想当官吗?”卜式说:“从小牧羊,不熟悉怎样当官,不愿意做官。”使者说:“你想要什么呢?”卜式说:“皇上讨伐匈奴,我认为贤能的人应该为大节而死,有钱的人应该捐出来,这样的话匈奴就可以灭掉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6:文言文阅读
【2024年山东省滨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二)(1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 完成下面小题。
甲】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乙】
徐中行,台州临海人。始知学,闻安定胡瑗讲明道学,其徒转相传授,将往从焉。至京师,首谒范纯仁,纯仁贤之,荐于司马光,光谓斯人神清气和,可与进道。会福唐刘彝赴阙,得瑗所授经,熟读精思,攻苦食淡,夏不扇,冬不炉,夜不安枕者逾年。乃归葺小室,竟日危坐,所造诣人莫测也。父死,跣足庐墓,躬耕养母。推其余力,葬内外亲及州里贫无后者十余丧。晚年教授学者,自洒扫应对、格物致知达于治国平天下,不失其性,不越其序而后已。
(选自《宋史·徐中行传》)
14.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主人日再食(第二次)
B. 同舍生皆被绮绣(通“披”,穿)
C. 闻安定胡瑗讲明道学(听说)
D. 会福唐刘彝赴阙(适逢、刚好)
15.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当余之从师也 其徒转相传授,将往从焉
B. 久而乃和 光谓斯人神清气和
C. 乃归葺小室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D. 所造诣人莫测也 夫大国,难测也
16.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B. 所造诣/人莫测也
C. 将内外亲及州里贫/无后者十余丧
D. 自洒扫应对格物致知/达于治国平天下
17.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夏不扇,冬不炉,夜不安枕者逾年。
18. 甲乙两文都表现了古人求学_________,乙文还表现了徐中行做人行事方面的______ ____。
【2024年山东省滨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二)(1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送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节选自诸葛亮《诫子书》)
【乙】
成王封伯禽①鲁。周公②诫子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③,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④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⑤,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⑥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
(节选自《韩诗外传》)
[注释]①伯禽:周公旦长子,周朝诸侯国鲁国第一任国君,称“鲁公”。②周公:姓姬名旦,西周周成王的叔父。西周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儒学先驱。③尊盛:位高势盛。④畏:同“威”,威严。⑤博闻强记:见闻广博,记忆力强。⑥由:奉行,遵从。
12.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非淡泊无以明志 聪明睿智
B. 非学无以广才 土地广大
C. 俭以养德 守之以俭者
D. 欣然起行 然一沐三握发
13.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成王封伯禽于鲁 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B. 守之以恭者 子无以鲁国骄士
C. 犹恐失天下之士 守之以浅者
D. 亡其身者 择其善者而从之
1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
15.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文中概括了修身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静”字加以论述,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B. 【乙】文开篇“成王封伯禽于鲁”点明周公诫子事件发生的地点,周公从六个方面逐层说理,巧妙铺排,体现了对伯禽语重心长的劝诫。
C. 【乙】文中划线句“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的断句是正确的。
D. 【甲】【乙】两文都是古人劝诫的精品,以精练语言阐述深刻道理,在殷殷教诲中蕴含着深切的期望,读来发人深省。
16. 甲、乙两文告诫孩子的中心内容分别是什么?
【2024年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二)(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
常熟①人黄钺,字叔扬,少颖嗜学,而家无书,日游书肆②中,借观之,或竟日③不归。国初法峻,士不乐仕,文人逸遁④。诏下,多方求贤,甚急。钺父见钺好学,甚恐不免,数惩之,弗为变,乃令督耕陂⑤田舍间,钺托市盐酪,一二日入城借书,沿道披阅,至陂辄尽,每以为恨。隐者⑥杨溁避雨,泊舟钺舍旁,见钺倚檐⑦读书,就视之曰:“竖子⑧学如此哉,日读几何?”对曰:“我苦无书读耳,过目不忘也。”溁曰:“我有书藏洋海,店架插不下万卷,竖子能从吾游乎?”钺喜,从溁入舟,至其舍。乃命其子福与钺同业。三年尽其书。县闻之,辟⑨贤良。
【注释】①常熟:今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②书肆:书店。③竟日:终日,从早到晚。④逸遁:避世隐居。⑤陂:山坡。⑥隐者:隐士,⑦檐:这里指柱子。⑧竖子:小孩。⑨辟:征召,授予官职。
(选自《黄钺苦读》)
12.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 主人日再食 吾日三省吾身
B. 余因得遍观群书 未若柳絮因风起
C. 三年尽其书 一食或尽粟一石
D. 或竟日不归 或王命急宣
13. 下列各组句子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无从致书以观 以其境过清
B. 乃命其子福与钺同业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C. 少颖嗜学,而家无书 溪深而鱼肥
D. 当余之从师也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14. 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
(1)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2)沿道披阅,至陂辄尽。
15. (1)【甲】文中“立侍左右”“俯身倾耳”“色愈恭,礼愈至”极为传神地写出了

(2)读了两篇选文,你获得了哪些关于治学的有益启示?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阅读感悟。
【2024年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二)(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
(苏轼)徙知徐州①。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②,吾侪③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④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然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⑤。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⑥以守,卒全其城。
(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①徙知徐州:指苏轼到徐州任太守。②涂潦:道路泥泞积水。③吾侪(chái):我们。④锸(chā):锹。⑤版:古城墙之夹板,中镇土石,夯实,垒而成墙。⑥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
12.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至若春和景明/四时之景不同
B. 或异二者之为/一食或尽粟一石
C.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率其徒持畚锸以出
D. 轼诣武卫营/及郡下/诣太守
1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B.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使官吏分堵以守
C.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卒全其城
D.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轼庐于其上
14. 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富民出,民皆奔走,吾谁与守?
15. 语段【甲】和语段【乙】分别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现人物的情感和品质。语段【甲】看似写景,实则将迁客骚人的悲喜情感和“______________”作对比,(用原文语句回答)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用原文语句回答);语段【乙】看似简单的叙事,实则是通过叙写苏轼抗洪抢险一事,表现了他的优秀品质。请结合苏轼救灾的措施(用自己的话),谈谈他是怎样的人。
【2024年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二)(12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岂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①改之乎?不然,迨②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颜氏家训·勉学》)
【注释】①盍[hé]:何不;为什么。 ②迨[dài]:等到;及。
12.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山行六七里
B. 穷冬烈风 欲穷其林
C.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D. 久而乃和 政通人和
13. 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不必若余之手录 请铭之坐右
B. 足肤皲裂而不知 君但志之而不思之
C. 以中有足乐者 而君变色以去
D. 今诸生学于太学 假诸人而后见也
14. 用/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断句,要求断两处。
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
15. 翻译下列句子。
(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2)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
16. 【甲】【乙】两文都谈到学习,各阐明了什么道理?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启示?
【2024年山东省滨州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二) 阅读下面【甲】 【乙】两段文言文, 完成12~16题(12分)
【甲】当余之从师也, 负篮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 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奥,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岂他人之过哉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 “或谓君不善学,信乎 ”王生不说,曰: “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 ”李生说之曰: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 ”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 “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岂善学者所应有邪 学者之太忌,莫逾自厌,盍①改之乎 不然,迨②年事蹉跎, 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 “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 以昭炯戒。 ”
(《颜氏家训·勉学》)
【注释】①盍 [hé] : 何不; 为什么。②迨[dài]: 等到; 及。
1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 (2分)
A.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山行六七里
B.穷冬烈风 欲穷其林
C.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D.久而乃和 政通人和
13.下列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2分)
A.不必若余之手录 请铭之坐右
B.足肤皲裂而不知 君但志之而不思之
C.以中有足乐者 而君变色以去
D.今诸生学于太学 假诸人而后见也
14.用/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断句,要求断两处。 (1分)
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
15.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2)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
16.【甲】 【乙】两文都谈到学习,各阐明了什么道理 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启示 (3分)
【2024年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6题。(12分)
【甲】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⑤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东坡志林·记承天寺夜游》)
【乙】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①,意谓是如何得到 良久忽曰:“此间有什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②,退则死法③,当恁么④时也不妨熟歇。
(《东坡志林·记游松风亭》)
【注】①木末:树梢。②死敌:死于敌手。③法:军法。④恁么:如此,这样。
1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念无与为乐者 陈胜吴广喜,念鬼
B. 盖竹柏影也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C. 进则死敌 恐前后受其敌
D. 意谓是如何得到 便得一山
1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相与步于中庭 至于负者歌于途
B. 念无与为乐者 为宫室,为器皿
C. 如挂钩之鱼 彼竭我盈,故克之
D. 虽兵阵相接 虽我之死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15.【甲】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作者运用 的手法,抒发了 、漫步的悠闲、 、壮志未酬的苦闷等复杂的思想感情。(2分)
16.【甲】【乙】两文分别为苏轼被贬黄州、惠州期间所作,虽然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但所展露的胸怀却有共同之处,请写出来。(2分)
【2024年山东滨州邹平魏桥实验学校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6题。(12分)
【甲】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节选自《活板》)
【乙】余又尝过金陵,人有发六朝陵寝,得古物甚多。余曾见一玉臂钗,两头施转关,可以屈伸,合之令圆,仅于无缝,为九龙绕之,功侔①鬼神。世多谓前古民醇工作率多卤拙是大不然。古物至巧,正由民醇故也。民醇,工不苟。后世风俗虽侈,而工之致力不及古人,故物多不精。 (节选自《梦溪笔谈·器用》)
【注释】1. 侔:齐,相等。
1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持就火炀之 瞬息可就
B.若止印三二本 不若燔土
C.用讫再火令药熔 一鼓作气,再而衰
D.故物多不精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1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以纸帖之 可以一战
B. 乃密布字印 乃不知有汉
C. 则以一平板按其面 入则无法家拂士
D. 更互用之 为九龙绕之
1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2)古物至巧,正由民醇故也。
15. 请用“/”给文中的画线句断句。(2处)(2分)
世多谓前古民醇工作率多卤拙是大不然
16. 对某一技艺或事物的说明介绍,重在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甲】文抓住“ ”
的特点介绍活字印刷术这一技术;【乙】文则围绕“巧”的特点,从 、
两方面来介绍玉臂钗的制作功夫。(2分)
【2024年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二)(1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东坡志林·记承天寺夜游》)
乙】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①,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什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②,退则死法③,当恁么④时也不妨熟歇。
(《东坡志林·记游松风亭》)
【注】①木末:树梢。②死敌:死于敌手。③法:军法。④恁么:如此,这样。
13.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念无与为乐者 陈胜吴广喜,念鬼
B. 盖竹柏影也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C. 进则死敌 恐前后受其敌
D. 意谓是如何得到 便得一山
14.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相与步于中庭 至于负者歌于途
B. 念无与为乐者 为宫室,为器皿
C. 如挂钩之鱼 彼竭我盈,故克之
D. 虽兵阵相接 虽我之死
15.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16. 【甲】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作者运用______的手法,抒发了 、漫步的悠闲、 、壮志未酬的苦闷等复杂的思想感情。
17. 【甲】【乙】两文分别为苏轼被贬黄州、惠州期间所作,虽然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但所展露的胸怀却有共同之处,请写出来。
【2024年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二)(1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乙】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署南平教谕,御史诣学宫,属吏咸伏谒,瑞独长揖,曰:“台谒当以属礼,此堂,师长教士地,不当屈。”其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①,令老仆艺②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瑞曰:“曩③胡公按部,令所过勿供张。今其行装盛,必非胡公子。”发④橐⑤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
(选自《明史·海瑞传》,有删改)
【注释】①脱粟:吃糙米饭。②艺:种植。③曩:从前。④发:打开。⑤橐:布袋的一种。
14. 解释加点字含义。
(1)御史诣学宫:__________
(2)属吏咸伏谒:_____
(2)与民由之:__________
(4)市肉二斤矣:_____
15.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倒悬之 父命之
B. 独行其道 其迁淳安知县
C. 谒当以属礼 以顺为正者
D.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昨闻海令为母寿
16. 翻译句子。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其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
17. 包拯、海瑞在民间人称“包青天”“海青天”。在“苍蝇、老虎一起打”的今天,请结合选文与《富贵不能淫》,谈谈老百姓心中的“青天”应该是怎样的人。
【2024年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二)(1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②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③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选自《出师表》)
【乙】
臣闻物有同类而殊能者,故力称乌获①,捷言庆忌,勇期贲、育。臣之愚,窃以为人诚有之,兽亦宜然。
今陛下好陵阻险,射猛兽,卒然遇逸材之兽②,骇不存之地,犯属车之清尘③,舆不及还辕,人不暇施巧,虽有乌获、逢蒙之技不能用,枯木朽枝尽为难矣。且夫清道而后行中路而驰犹时有衔橛之变④。况乎涉丰草,骋丘虚,前有利兽之乐,而内无存变之意,其为害也不难矣。夫轻万乘⑤之重不以为安,乐出万有一危之途以为娱,臣窃为陛下不取。
盖明者远见于未萌,而知者避危于无形,祸固多藏于隐微而发于人之所忽者也。故鄙谚曰:“家累千金,坐不垂堂⑥。”此言虽小,可以喻大。臣愿陛下留意幸察。
【注释】①乌获、庆忌、贲、育:皆人名,战国时勇士。②逸:通“轶”,有超越意。这里喻指凶猛超常的野兽。③清尘:即尘土。④衔橛(jué)之变:泛指行车中的事故。⑤万乘:指皇帝。⑥垂堂:靠近屋檐下,坐不垂堂是防万一屋瓦坠落伤身。
(节选自司马相如《上书谏猎》)
12.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愿陛下亲之信之 故人不独亲其亲(《大道之行也》)
B. 窃以为人诚有之 盗窃乱贼而不作(《大道之行也》)
C. 可计日而待也 而年又最高 (《醉翁亭记》)
D. 兽亦宜然 宜乎众矣(《爱莲说》)
13. 下列对文章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文第①段运用对比手法从正反两个方面鲜明地阐述了“亲贤远佞”的必要性,正反对比发人深省,谆谆告诫意味深长。
B. 甲文在议论、记叙中融入抒情,表现了诸葛亮的忠心耿耿;乙文中司马相如引用谚语,对君王进行委婉劝谏,劝说君王行事要谨慎。
C. 乙文作者先从拥有非凡才能的人说起,继而引出动物也有十分凶猛的,会对人身造成伤害。
D. 甲文②③段依次追忆临危受命、临终托孤、三顾茅庐的往事,表达对先帝的感激之情。
14. 给下列句子断句(限两处)。
且夫清道而后行中路而驰犹时有衔橛之变
15. 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盖明者远见于未萌,而知者避危于无形。
16. 【甲】文中塑造了诸葛亮忠心耿耿的名臣形象,【乙】文中塑造了司马相如怎样的形象,结合具体情节进行分析。
【2024年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二)(1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
鲁恭为中牟令,重德化①,不任刑罚。袁安②闻之,疑其不实,阴③使人往视之。随恭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过,止其旁,旁有儿童。其人曰:“儿何不捕之?”儿言雉方雏,不得捕。其人讶而起,与恭决曰:“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绩也。今蝗不犯境,此一异也;爱及鸟兽,此二异也;童有仁心,此三异也。久留徒扰贤者耳,吾将速反,以状白安。”
(选自《后汉书》,有改动)
【注释】①德化:用道德来教化。②袁安:河南郡太守,是鲁恭的上司。③阴:暗中。
12.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肉食者鄙 先帝不以臣卑鄙
B. 衣食所安 安求其能千里也
C. 止其旁 止增笑耳
D. 此一异也 渔人甚异之
13.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公将鼓之 何陋之有
B. 战于长勺 皆以美于徐公
C. 鲁恭为牟令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D. 其人讶而起 面山而居
14.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2)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绩也。
15. 【甲】【乙】两文都刻画了典型的人物形象。请具体分析两文在刻画曹刿和鲁恭形象的方法上有何不同。
16. “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意思是虽然身份低微,仍然不忘担忧国事。曹刿一介平民,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为国解忧。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简要说明“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在弦高和卜式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材料一】
秦穆公兴兵袭①郑,过周而东。郑贾人②弦高将西贩牛,道遇秦师于周、郑之间,乃矫③郑伯之命,犒④以十二牛,宾秦师而却之,以存郑国。
【材料二】
时汉方事⑤匈奴,式⑥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式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使者曰:“子何欲?”式曰:“天子诛勾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而匈奴可灭也。
注:①[袭]偷袭。②[贾人]商人,在当时社会地位不高。③[矫]假托。④[犒]犒劳。⑤[事]这里指抵抗。⑥[式]卜式。人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