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7:实用类文本阅读
【2024年山东省滨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三) (11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脚踏实地 成就梦想
姜洁
①“新时代是追梦者的时代,也是广大青少年成就梦想的时代。希望你们心系祖国,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在奋斗中创造精彩人生,为祖国和人民贡献青春和力量。”日前,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单板滑雪运动员苏翊鸣回信,向他和中国冰雪健儿在冬奥赛场取得的优异成绩表示祝贺,并对大家提出殷切期望。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在中国冰雪健儿以及广大青年中引发热烈反响。
②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是青年成长成才的正道。在树立远大理想的同时,只有脚踏实地、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奋斗,才能最终成就自己的梦想。
③脚踏实地、成就梦想,首先需要打好基础、增长才干。短绠难汲深井之水,浅水难负载重之舟。任何人都不可能轻轻松松地成才,要想干成一番事业,必须积极主动学习新知识新思想,练就过硬本领。当今时代日新月异,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新时代青年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
④脚踏实地、成就梦想,还要不惧困难、顽强拼搏。“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人生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年轻人很容易因受到挫折而气馁,但绝不能因此一蹶不振、自暴自弃。在北京冬奥会上斩获2金1银的谷爱凌曾经训练摔倒造成脑震荡,“记不起任何东西”,还曾右手粉碎性骨折、大拇指韧带撕裂,但仍坚持带伤参加比赛;苏翊鸣年仅18岁,多次骨折,但一次次受伤从未动摇他继续训练的决心;28岁的短道速滑运动员武大靖因常年训练脚上满是伤疤、老茧,骨头也变形了,他说“我有一双很丑的脚”,但网友说他是中国最帅的奥运冠军……中国冰雪健儿们的事迹告诉我们,面对挫折困难,要始终坚守希望、不惧挫折、迎难而上、坚持到底,才能获得成功,笑到最后。
⑤脚踏实地、成就梦想,还应久久为功、接续奋斗。行百里者半九十。人类的美好理想,都不可能唾手可得,都离不开手胼足胝、焚膏继晷的艰苦奋斗。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从积贫积弱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发展繁荣,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顽强拼搏,靠的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以我国冰雪运动为例,从1980年第一次参加冬奥会无一人获得奖牌,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取得9枚金牌,这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冰雪人久久为功、接续奋斗的结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需要广大青年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奋斗。
⑥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历史际遇。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毫不畏惧面对一切艰难险阻,在劈波斩浪中开拓前进,在披荆斩棘中开辟天地,在攻坚克难中创造业绩,用青春和汗水创造精彩人生,书写新的奇迹!
(《人民日报》2022年03月20日)
19. 本文论述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0. 第④段中划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1. 请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22. 读了文章开头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单板滑雪运动员苏翊鸣的回信,你受到了哪些启发?请结合本文论述的内容简要谈一谈。
【2024年山东省滨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三)(10分)
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雷锋精神绽放出璀璨的时代光芒
胡竞方
①走进纪念馆,了解雷锋、聆听雷锋的故事;一起诵读《雷锋日记》,汲取榜样力量;开展志愿服务,在实践中学会奉献……近期,广大中小学生积极参与各类活动,以实际行动学雷锋、树新风。
②雷锋是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让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力量。”自1963年3月毛泽东同志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60年来,学雷锋活动在全国持续深入开展,雷锋的名字家喻户晓,雷锋的事迹深入人心,雷锋精神滋养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灵。
③雷锋非凡的人格、不懈的奋斗,铸就了雷锋精神。“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以实际行动践行着日记里的一字一句,他“一心向着党,向着社会主义,向着共产主义”,把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崇高信仰,转化成为党和人民奋斗终身的坚定信念;他立志“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在服务人民、助人为乐中坚守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价值追求;他甘当“一颗最小的螺丝钉”,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
④雷锋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的具体体现。雷锋精神的核心内涵就是他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雷锋虽然离开我们几十年了,但他的事迹在祖国大地到处传颂,学雷锋活动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实践充分证明,雷锋精神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顺应了社会进步的时代潮流,彰显了我们党的先进本色。雷锋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⑤雷锋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感召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奋发向上、忘我奉献。从“雷锋式好战士”刘英俊到“八十年代新雷锋”朱伯儒;从坚持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的张黎明到矢志不渝传承雷锋精神的郭明义; ;从把心血和汗水洒遍千山万水、千家万户的扶贫干部,到疫情防控一线的千千万万志愿者;在冬奥会等各项体育运动和文艺活动的台前幕后,志愿者热情参与、真情奉献,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积极传播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用青春的激情打造最美的“中国名片”……一个个鲜活形象,书写着不同时代的雷锋故事。近年来,“当代雷锋”“道德模范”“时代楷模”“中国好人”等在人们身边大量涌现,雷锋精神绽放出璀璨的时代光芒,引领越来越多的人崇德向善、见贤思齐。无数人学习雷锋好榜样,在服务社会、助人为乐、爱岗敬业中提升人生境界,彰显了理想信念、爱心善意、责任担当。
⑥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眺望前方的奋进路,我们要大力弘扬雷锋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丰厚道德滋养。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传承弘扬雷锋精神,每个人出一份力,就能汇聚成排山倒海的磅礴力量。
(改编自《人民日报》)
17. 下面对本文中心论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雷锋精神绽放出璀璨的时代光芒。
B. 雷锋精神滋养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灵。
C. 雷锋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D. 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
18. 根据你对全文论述内容的理解,结合上文,在第⑤段横线处补写一句话。
19. 下列对文本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志愿服务活动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
B. 以“中国名片”为喻,更通俗地论证了志愿者服务给中国带来的新影响。
C. 大力弘扬雷锋精神,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一定的精神动力。
D. 志愿者服务就是“雷锋精神,人人可学”的具体表现。
20. 阅读全文和【链接材料】,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新时代雷锋精神的理解,并分享一次自己的志愿服务经历。
【链接材料】
习近平总书记说:“今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60年来,学雷锋活动在全国持续深入开展,雷锋的名字家喻户晓,雷锋的事迹深入人心,雷锋精神滋养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灵。实践证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
【答案】
17. A
18. 示例一:从“的士雷锋车队”的丁云新到“雷锋奶奶”靳国芳
示例二:从资助贫困生圆梦的“人间至善”白方礼到造福邻里的“活雷锋”王兰花 19. C
20. 时代在变,学习雷锋的方式在变,但雷锋精神的底色从未改变。新的时代主题和使命对新时代青年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雷锋精神注入了新的内涵。奉献、友爱、互助、进步——这八个字既与雷锋留下的精神遗产高度契合,也是青年志愿者精神的核心内涵。志愿服务经历,略。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中心论点的概括。
根据标题“雷锋精神绽放出璀璨的时代光芒”、第①段“近期,广大中小学生积极参与各类活动,以实际行动学雷锋、树新风”第②段“雷锋是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第④段“雷锋虽然离开我们几十年了,但他的事迹在祖国大地到处传颂,学雷锋活动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实践充分证明,雷锋精神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顺应了社会进步的时代潮流,彰显了我们党的先进本色”、第⑤段“雷锋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感召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奋发向上、忘我奉献”、“无数人学习雷锋好榜样,在服务社会、助人为乐、爱岗敬业中提升人生境界,彰显了理想信念、爱心善意、责任担当”等内容可知,文章论述了雷锋精神在当代的重要意义和重要影响,雷锋精神绽放出璀璨的时代光芒,据此可知,文章的中心论点是:雷锋精神绽放出璀璨的时代光芒。
B项“雷锋精神滋养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灵”、C项“雷锋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文章的分论点;D项“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强调了人人、处处都可学习和践行雷锋精神,强调了“雷锋精神绽放出璀璨的时代光芒”这一观点;
故选A。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论据的补充。
根据第⑤段第一句“雷锋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感召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奋发向上、忘我奉献”可知本段的分论点是:雷锋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感召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奋发向上、忘我奉献。再结合横线处的上下文“从‘雷锋式好战士’刘英俊到‘八十年代新雷锋’朱伯儒;从坚持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的张黎明到矢志不渝传承雷锋精神的郭明义”“从把心血和汗水洒遍千山万水、千家万户的扶贫干部,到疫情防控一线的千千万万志愿者”可知此处需补写两个当代具有雷锋精神的人物及其典型事例,用“从……到……”句式来写。
示例:从几十年如一日地照顾孤寡老人和生活困难的孙茂芳到在医疗领域做出了显著贡献的庄仕华。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
C.结合第⑥段“眺望前方的奋进路,我们要大力弘扬雷锋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丰厚道德滋养”可知,大力弘扬雷锋精神,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故选C。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第一问。谈谈对新时代雷锋精神的理解。结合第②段“雷锋是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第④段“雷锋精神的核心内涵就是他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雷锋虽然离开我们几十年了,但他的事迹在祖国大地到处传颂,学雷锋活动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实践充分证明,雷锋精神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顺应了社会进步的时代潮流,彰显了我们党的先进本色”、第⑤段“雷锋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感召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奋发向上、忘我奉献”、第⑥段“一个个鲜活形象,书写着不同时代的雷锋故事。近年来,‘当代雷锋’‘道德模范’‘时代楷模’‘中国好人’等在人们身边大量涌现,雷锋精神绽放出璀璨的时代光芒,引领越来越多的人崇德向善、见贤思齐。无数人学习雷锋好榜样,在服务社会、助人为乐、爱岗敬业中提升人生境界,彰显了理想信念、爱心善意、责任担当”等内容可知,文章论述了雷锋精神的内涵、雷锋精神对新时代人们的重要意义、不同时代的人物用不同的方式践行和传扬着雷锋精神,赋予了雷锋精神新的内涵。结合【链接材料】“ 60年来,学雷锋活动在全国持续深入开展,雷锋的名字家喻户晓,雷锋的事迹深入人心,雷锋精神滋养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灵。实践证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可知,材料论述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一直滋养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灵。
综上分析可从雷锋精神的内涵、新时代人们践行雷锋精神的例子、雷锋精神对一代代中华儿女的重要意义方面作答即可。示例:无论时代如何变化,雷锋精神都是永不褪色的旗帜。中华儿女们通过不同的方式,践行着雷锋精神,“当代雷锋”“道德模范”“时代楷模”“中国好人”在新时代层出不穷,一个个鲜活的例子,赋予了雷锋精神更丰富的精神内涵。在新时代,我们更要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传承弘扬雷锋精神,在服务社会、助人为乐、爱岗敬业中提升人生境界,彰显理想信念、爱心善意、责任担当。
第二问。分析一次自己的志愿服务即可。如到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义务植树、在火车站、博物馆、图书馆等地方做志愿者等。
【2024年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三)(1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把二氧化碳“捕回”海底
①地下岩层深处,不但有珍贵的油气资源,也有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在海洋油气钻探过程中,如何通过技术手段捕获伴生的二氧化碳,将其封存在海底?
②6月1日,距离广东深圳西南约200公里的恩平15—1原油钻采平台上,高碳原油生产井、生产处理系统、二氧化碳压缩机等设备依次启动,将油田开发伴生的二氧化碳捕获、分离,加压至气液混合的超临界状态后,通过二氧化碳回注井,回注至距平台3公里,海床之下800多米的咸水层中,实现长期稳定封存。
③这标志着我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投用,也意味着我国初步形成海上二氧化碳捕集、处理、注入、封存和监测的全套技术和装备体系,填补了海上二氧化碳封存技术空白。项目预计每年可封存二氧化碳30万吨,累计将超过150万吨,相当于植树近1400万棵。
④二氧化碳顺利回注到海底地层,要突破哪些“关卡”?
⑤首先要找到合适的存储位置。中国海油的专家们找到了一个状似倒扣“巨碗”的地质构造,具有自然封闭性,能实现二氧化碳长期稳定封存。
⑥位置选好后,就要钻一口垂直深度近900米,水平位移超3000米的大位移井,建立一条向“巨碗”输送二氧化碳的通道。如此大的水平位移,井壁摩擦力成倍提高,钻井时很容易被卡住,加上海底浅层土质松软,钻井时井眼容易垮塌和漏失钻井液。
⑦针对这些挑战,钻井专家定制了特制钻井液,既能抵抗酸性二氧化碳腐蚀,也能支撑井壁、润滑井眼,让二氧化碳回注之路通畅无阻。不仅如此,注气管柱还加装了光纤监测装置,每隔1米就有1个监测点,数千只敏锐的“眼睛”全方位观察管柱是否存在泄漏。
⑧我国海域沉积盆地分布广、地层厚度大、构造底层圈闭多,具备二氧化碳封存的良好地质条件,封存潜力预测达2.58万亿吨,能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重要支撑。
16. 二氧化碳顺利回注到海底地层,要突破哪些“关卡”?请梳理内容,补充填写在横线处。
①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③钻井时很容易被卡住。
④钻井时井眼容易垮塌。
⑤钻井时漏失钻井液。
17. 第③段中划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8. 第⑧段划线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19. 请分析文章以“把二氧化碳‘捕回’海底”为题的作用。
【2024年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善于团结协作
田旭辉
①要干成事,很多时候仅靠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不可避免地要依靠团队的力量,善于团结协作,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②在东京残奥会上,中国选手刘翠青在领跑员徐冬林的协助下获得金牌的情景,令人印象深刻。刘翠青患有眼疾,需要领跑员的引领,而领跑员徐冬林饱受伤病的困扰,在刘翠青的鼓励下,咬牙坚持了下来,他们在团结协作中成就彼此、创造辉煌的经历,发人深省。
③要干成事,很多时候仅靠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不可避免地要依靠团队的力量,善于团结协作,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因为每个人都有各自的长处和不足,在团结协作中,相互之间能够固强补弱、优势互补,催生出更加强大的战斗力。
④团结协作就要目标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凝聚强大的力量。倘若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互相不配合,即使人再多,也形不成合力,干不成事业。天津有一块“摇动石”,重达几十吨,据传唐代有人在石上写下这样一句话:“摇动石重千斤,一人推之则动,众人推之则不动。”“推之则不动”的原因就在于人人各自为战、目标不一,力量被一一抵消掉了。一个团队只有大家目标一致、上下一心,真正拧成一股绳,才能有发展、有作为。
⑤团结协作就要全力以赴。团队中的每个人就像是机器中的零部件,任何一个人松动了都可能导致整台机器出故障。因而我们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素质,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发光发热。现实中,有的人在团队中消极懈怠、不思进取,增加队友的负担和压力,造成单向的帮助,而非彼此的互助,从而使团队难有建树。只有人人在各自岗位上全力以赴,做好各自的“1”,才能真正实现1+1>2的效果。
⑥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团结协作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人出现失误。我们与其指责抱怨,不如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最大的帮助,主动靠前帮助分析失误原因,找出解决办法,尽量弥补过失造成的后果。在团结协作中,可怕的不是某个人的失误和过错,而是彼此间缺乏补台意识。倘若取得成绩时贪功贪名,遇到问题时推诿扯皮,必将阻碍共同事业的发展。只有遇事主动靠前,真诚互助,才能携手创造辉煌的事业。
(《解放军报》)
16.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7. 请简单分析第④段的论证思路。
18. 下面选项不符合文章的是( )
A. 第⑤段中划线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团队中每个人的重要性。进一步证明了“团结协作就要全力以赴”的分论点,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
B. “要干成事,很多时候仅靠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不可避免地要依靠团队的力量”,一句中“很多时候”,表示了范围限制,是说要干成事,多是靠团队,仅靠个人成功率低。这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C. 第⑥段段首划线处的句子应该是“团结协作就要相互补充”。
D. “根线简单断,万根线能拉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几句话都可以作为本文的道理论据。
19. 第⑥段采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024年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三)(1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今天,我们为何读古诗?
①今天,我们为何读古诗?
②李泽厚先生在《美的历程》中说过,古诗“既不纯是外在事物、人物活动的夸张描绘,也不只是内在心灵、思辨、哲理的追求,而是对有血有肉的人间现实的肯定和感受,懂得和执着”。对照起来,如今短视频中的人间百态、电视电影中的光怪陆离,凭借一时的耳目刺激,固然能给人以强烈的新鲜感,但同那些积淀了千年的古典诗词相比,似乎少了些更有价值的审美层次。
③在古诗中,我们能读到中华文化蓬勃的生命力与高昂的自信心。在唐代的中央大学里就读着大量“国际学生”。日本留学生晁衡考过了唐朝的科举,一度官至节度使。他代表大唐出使本国,王维为他赋诗赠别:“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新罗留学生崔致远在长安国子监留学数年后科举及第,到南京出任深水县尉,写下了包含诸多诗词的《中山覆篑集》,成为朝鲜汉文学的开山之作。当我们读到中国古诗中的博大胸襟,了解到千余年围绕着中华文化所形成的“文化圈”,我们便不会妄自菲薄,丢掉中华民族的自信之魂。
④在古诗中,我们能读到“共看明月皆如此”的永恒诗心。那些风格各异的五言七言,好比一颗颗时空胶囊,将千百年前人们的喜怒哀乐封装于此,穿越时空,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会发现,自己和那些逝去的身影共享着中国人的古老情愫。“写书今日了,先生莫嫌迟。明朝是假日,早放学生归。”这位唐代的学生,好不容易抄完了课文,开始向老师撒娇:明天就是周末了,今天可以早点放我回去吗?诗中吐露的急切之情和现在的孩子们又有什么不同呢?千百年后的今天,我们仍爱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作临别赠言互相慰勉。遇到挫折时,我们仍常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来自我激励……百代之下,其情一也。
⑤在古诗中,我们能读到“斯文万古存”的坚韧力量。在这些方块字中,汉字的音韵和诗人的情感互相激发,成为后代中国人永不枯竭的力量源泉。陶渊明在田园之间,虽箪瓢屡空,却诗酒作伴,怡然自乐;七百年后的苏东坡,在被贬的逆境之中,翻阅着陶渊明的诗集,留下了12首与“偶像”对话的《和陶诗》,从中汲取着安贫乐道、悦纳生活的能量;陆游在南宋偏安一隅的屈辱中锐意进取,在狂风骤雨中僵卧孤村,却仍渴望着“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战斗;“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面对铡刀,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诗句慷慨就义……这些历久弥新的诗篇铸就了现代的民族精神。
⑥现在的我们,为何还要读古诗?因为在这个时代,我们可以在古诗的吟诵中培育健全的人格,获得无尽的精神力量。
17. 本文思路清晰,论证严密。请梳理选文的论证结构,完成下面的表格。
论点一: ① 中心论点:②
分论点二: 在古诗中,我们能读到“共看明月皆如此”的永恒诗心
分论点三: 在古诗中,我们能读到“斯文万古存”的坚韧力量。
18. 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19. 请结合选文第④段内容,谈谈你对“永恒诗心”的理解。
20. 下面这段文字可以作为选文哪一段的论据?加以阐述并说明理由。
长征途中,前有娄山天险,后有追兵将至。娄山关一场恶战令人心忧,而毛泽东主席则有着“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气与信心,正是从容不迫、英雄本色。
【2024年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三)(10分)
材料一:
①湿地作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几乎涵盖陆地上所有相对固定的天然或人工水体,还包括水深低于6米的海域。
②湿地一定是绿色的吗?其实不一定,湿地还可以是红色、黄色、蓝色、白色,甚至是彩色的。举例来说,位于渤海湾东北部辽河三角洲中心的盘锦红海滩湿地,就以“红”为特色。这里生长着盐地碱蓬。每年4月,它们钻出地面,在阳光和潮水的“洗礼”中不断吸取土地与海水中的盐分,颜色开始慢慢由嫩绿变为深绿,再到浅红、殷红,直至9—10月全盛期时,呈现出一片火红的色泽,让这片湿地宛如一颗镶嵌在辽东湾的红宝石。
③一般来说,湿地颜色主要受植物颜色影响,但也不能完全根据湿地名字来判断。如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常见的红树林湿地,虽然叫红树林,但却是一片翠绿。
④湿地仿佛一个调色盘,大自然用它的丹青妙笔绘就了一幅幅斑斓的湿地长卷造就了多姿多彩的湿地景观。
(摘编自《湿地是什么颜色的?》,《人民日报》2023年2月21日)
材料二:
①湿地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具有强大的生态环境功能,在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支持服务和文化服务等方面有其他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
②分布在城市中的城市湿地具有独特作用,是城市生态人文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湿地提供水源,为城市发展提供基础保障;湿地调节气候、净化空气,为保持城市空气清新提供保障;湿地维持生物多样性,可以给城市提供鸟语花香的生态环境;湿地为城市提供旅游、度假等休闲场所,为城市居民带来幸福享受,为城市和谐发展提供保障。
(摘编自《什么是城市湿地?》,《人民日报》2023年2月22日)
材料三:
①最近,重庆梁平区获得了城市湿地生态保护的最高荣誉——“国际湿地城市”。没有大江大河的粱平,是怎么做到的呢?
②“保留湖周林团,保护曲美岸线,我们更多地利用自然生态修复方式构建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自然生境系统。”梁平区湿地保护中心主任说。
③“近年来,梁平以‘小微湿地+’为生态建设抓手,湿地资源成为塑造城市特质和乡村风情最为灵动的生态元素。”梁平区区长说。
④“猎神村的不少梯塘昔年因开采石膏矿引起渗漏,这些年经过改造,得以重新蓄水,变身小微湿地,现在成了村民休闲游玩的好去处。生态改善的成效就摆在眼前,保护利用好湿地成了大家自觉的行动。”染平区猎神村党支部书记说。
⑤“梁平每年都会吸引大量游客慕名而来,湿地生态已是大家共护共享的绿意空间和赏心悦目的心安之所,‘湿意’生态正在持续赋能产业振兴。”梁平区委书记说。
(摘编自《养护湿地,有出诗意》,《半月谈》202年第22期)
材料四:
①近年来,河北衡水市坚持生态优先、生态修复理念,结合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衡水湖景区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实际,通过“微塑造”精雕细琢,在保护湿地自然生态原貌基础上下绣花功夫。
②“梅花岛的地形地势、生长植物等均最大限度维护原有样貌,通过‘微塑造’的方式让游客更好地亲近自然,进而发自内心地珍爱自然。”衡水市滨湖新区管委会副主任说。
③衡水市还走人湖和谐共生道路,让湿地更好地助推绿色发展。2019年,衡水市对占地约200亩的顺民庄进行整体搬迁,退村还岛、退村还湖,如今小渔村已转型为集生态观光、科普研学等功能为一体的樱花岛。生态惠民极大激发了人湖和谐共生的基础动力,湖区群众逐渐形成了爱护衡水湖的共识。
(摘编自《衡水湖畔观“鸟浪”》,《半月谈》2023年第1期)
18. 下列诗句,没有写到湿地的一项是( )
A.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汉乐府《江南》)
B.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C.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D.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李白《送友人》)
19. 材料一举盘锦红海滩湿地的例子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0. 根据材料二,在表格中填入相应内容。
湿地的功能 城市湿地对城市发展的独特作用
提供水源 ①
调节气候、净化空气 ②
③ 为城市提供鸟语花香的生态环境
21. 在湿地保护与利用上,重庆梁平区和河北衡水市有哪些相同的经验?请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加以概括。
【2024年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材料一:
2月7日,我国第五座南极考察站正式开站,这是继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之后,我国建设的第五座南极考察站,也是第三座常年考察站。秦岭是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被尊为华夏文明的龙脉,新站以此命名,是绵延传承中华历史文化记忆的一个精神象征。秦岭站位于南极罗斯海沿岸区域,这一区域是地球上为数不多、最接近原始状态的极地海域之一,吸引了许多国家在此建设考察站,这里曾是中国南极科考布局的空白。在南极大陆所有的边缘海里,罗斯海是最向南延伸的一片海,其湾顶纬度离南极点很近,有独特的科考价值。“绿色考察”理念贯穿于秦岭站的设计和施工全过程。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占比超过60%;所有的油漆、建材均采用无甲醛无氟材料。
材料二:
①我国自1984年首次南极科考至今,一代又一代科考队员奔赴地球最南端,这片终年冰雪覆盖的神秘大陆,究竟有何魔力,吸引我们孜孜不倦地探索
②严酷的自然条件,导致南极大陆生物稀少,但围绕大陆的南大洋,却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常年或季节性栖息在南极的鸟类就有41种,仅企鹅数量就多达2亿只;常年生活在南极的海豹总量约3200万头;鱼类约200种,其中四分之三为南极鳕鱼,主要分布在南极陆架区。南大洋磷虾总藏量常年维持在50亿吨之内,每年可渔获5000万吨且不会影响生态平衡,这相当于当今世界总渔获量的一半!
③南极冰层覆盖下的矿产、能源、淡水资源,也是世界各国开展南极考察的动机和目标。南极的石油和天然气主要分布在大陆架区,石油储藏量500亿—1000亿桶,天然气储量30000—50000亿立方米,此外还拥有巨大的风能、潮汐能和地热能等清洁能源。南极洲还是地球最大的淡水资源库,其98%的土地常年被冰雪覆盖,冰盖平均厚度2350米,冰盖储存了全世界80%可用淡水,且没有受到污染,可供人类用7500年。按照上世纪末的开采速度计算,地球上现可开发利用的石油、天然气储量只够维持50年左右,煤炭也将在160多年后消耗殆尽。
④南极冰盖总面积将近1400万平方公里,平均厚度约2100米,被称为地球的“冷源”,如果全部融化,不仅能让全球海平面升高约58米,而且会深刻影响地球的气候环境。因此,南极冰盖的未来变化,是气候变化研究的重中之重。近年来,随着全球变暖,南极冰盖受到大气和海洋变暖的显著影响,正在加速消融。
9.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秦岭站是我国在南极建成的第三座常年考察站,施工过程做到了绿色环保,填补了我国在南极罗斯海沿岸区域的布局空白。
B. 秦岭站的命名和昆仑站、泰山站一样,都以我们国家重要地理标志、文化符号命名,充分体现了国家的文化自信。
C. 材料(二)第②段运用列数字的方法,详细具体地表现了南极大陆上生物资源之丰富,很有说服力。
D. 从材料(二)第③段可以看出:南极矿产资源丰富,如大陆架区石油、天然气储量丰富,南极洲还是地球上最大的淡水资源库。
10. 阅读材料二中的画线句子,回答问题。
按照上世纪末的开采速度计算,地球上现可开发利用的石油、天然气储量只够维持50年左右,煤炭也将在160多年后消耗殆尽。(句子中的加点部分能否去掉?请结合内容说明理由)
11. 南极科考意义深远,有人说南极科考是“为地球和人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请运用材料二中的相关内容,分条列出这样说的依据。
【2024年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三)(10分)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涵养与弘扬新时代家风
黄雄义
①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不论时代如何变化,家庭之于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均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效用。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是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人民幸福、社会和谐、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重要前提。
②家风建设,是为“家之本在身”。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是一个家庭所形成、体现的风尚风貌。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家风与个人成长乃至家庭兴衰紧密相连。好的家风,蕴含着满满的正能量,促使个人健康成长、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促进家道兴盛。家风既作用于个人和家庭,又能持续影响整个社会的风气。当千万家庭的家风汇聚融合在一起,就能“积小流以成江海”,使其内含的行为准则和价值理念蔚然成风。“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社稷安”,说的即是此理。
③中华民族历来就有着重家风的深厚文化传统。在中国古代,凡是注重修身齐家、训导子孙者,无不追求涵养优良的家风,并习惯于将其精神融贯于成文家训,以期达到“一时之语,可以守之百世”的良好效果。如,周公旦作《诫伯禽书》,告诫儿子伯禽要恪守六种谦德,“毋以鲁国骄士”;包拯治家如执法,特立家训碑,严令后世子孙禁犯赃滥,否则就得承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的惩罚;司马光作《训俭示康》,教导儿子要以俭素为美,牢记“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这些家训家规,重心皆在于为子孙后代立规矩、树精神。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为新时代我们涵养和弘扬优良家风提供了支撑。对于家风建设,老一辈革命家同样高度重视,推动了红色家风的形成与发展。革命前辈们塑造的红色家风,是对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坚持和延续,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④当今时代日新月异,城乡家庭的结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方方面面都发生了新变化。新时代的家风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有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民族的基本内容,也要传承尊老爱幼、母慈子孝等传统家庭美德。概言之,新时代的好家风,应是融贯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新时代客观需求于一体的家风,应贯穿和体现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⑤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新时代的家风建设要系统推进。近年来,各地广泛开展家风示范基地阵地建设、优良家风代表家庭评选等家风建设活动,已在全社会形成了浓厚热烈的学习氛围。我们要继续加大宣传推广,以讲故事、树典型等多元方式让新时代的家风厚植民心,让人民知其含义、知其所然。
18.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9. 选文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0. 简要分析选文的论证思路。
首先,引出本文的论题;然后论证①____________;
接下来从“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两方面进行论证;
最后总结全文,提出希望。
21. 结合选文,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涵养与弘扬新时代优良家风,我们应该怎么做。
【2024年山东滨州邹平魏桥实验学校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三)阅读选文,完成17~20题。(10分)
坐热“冷板凳”
李昌禹
①时而潇洒一笑,时而英气逼人,仿佛从书卷中走出的倜傥公子,舞台上的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演员、90后小生陈丽君,不久前凭借在越剧《新龙门客栈》中纯熟的演技火出了圈。
②面对突然的爆火,陈丽君在接受采访时说,“越剧的舞台不大,主要的人物就一两个,不知道什么时候轮得到自己。就为了热爱两个字,才愿意在这里坐冷板凳、坚持着。”过去学戏的18年里,别人在休息时,她时常还在压腿、下腰、练台步,为台上呈现的那一刻做准备。这种把冷板凳坐热的精神,令人赞赏。
③年轻人处于事业的成长期,难免会遭遇在一段时期内坐冷板凳的状况。有的人能够泰然处之,耐得住寂寞、忍得了冷清、沉得下心境,把冷板凳坐得有温度、有宽度、有高度;有的人则不愿、不敢、不屑坐冷板凳,吃不得苦,受不得累,只想做看得见、摸得着的事,不愿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在拈轻怕重中蹉跎岁月。
④愿意坐冷板凳,凭的是一种心境。有执着的信念、超脱的心态,方能将冷板凳坐得住、坐得稳。“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敦煌女儿”樊锦诗从大学毕业起就扎根大漠,几十年如一日,静心笃志、潜心研究敦煌文物;【甲】他们在冷板凳上一坐就是大半辈子,长期默默无闻、鲜为人知,却能淡泊名利、潜心做事,这种可贵可敬的品质,堪称年轻人的标杆。
⑤不怕板凳坐不热,就怕板凳没人坐。那些心态浮躁,动辄为名所困、被利所惑,或受杂念所累、为外物所扰的人,是坐不了冷板凳的,更遑论把冷板凳坐热。
⑥冷板凳要坐热,往往有一个漫长的过程,要有稳扎稳打、久久为功的恒心毅力。【乙】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曾表示,每一项国家科技奖背后,都是科学家们平均16年的“坐冷板凳”。坐定了冷板凳,便没有捷径可走,在日积月累中厚积薄发,才是把板凳坐热的不二法门。有的人当初愿坐冷板凳,也能坐冷板凳,可时间一长,经不起困难和挫折的考验,日渐失去昔日奋进、拼搏的斗志,沦为熬资历、混日子的“老板凳”,“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终归无所成就。
⑦其实,坐热冷板凳的过程,也是一个潜心修为、提升自我能力的过程,坐冷板凳不等于苦熬苦等,苦中亦有乐。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最能练苦功,他8岁学戏,70多岁高龄时,仍夏练三伏、冬练三九,从不间断。但他的苦功,不仅在于千锤百炼,还在于他苦用心思:看到香炉里轻烟飘动,他就联想到舞蹈姿态的舒展自然,看到雄鸡格斗,他就联想到精神抖擞的舞蹈身段。高空苍鹰的昂然英姿,风吹树动的优美姿态,都是他揣摩身段动作的灵感来源。这种用心揣摩、长期苦练的精神,至今仍是后辈青年人学习的楷模。
⑧“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说的虽然是做学问,但做人做事的道理大抵如此。坐得住冷板凳,才换得来“热沙发”。能够把冷活做实、冷事做热、冷门做火,练就看家本领,久久为功,时间自然会让成功热情而至。
(选自《人民日报》 2024年04月14日)
17.选文开头从陈丽君写起有何用意?(2分)
18.第⑦段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
19.删去第⑥段中的加点词语,句子表达效果有何变化?(2分)
冷板凳要坐热,往往有一个漫长的过程,要有稳扎稳打、久久为功的恒心毅力。
20.下列这句话放在文中【甲】【乙】哪一处最为合适?请简述理由。(3分)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实现“让杂交水稻覆盖全球”的梦想,一辈子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推广。
【2024年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三)(1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脚踏实地 成就梦想
姜洁
①“新时代是追梦者的时代,也是广大青少年成就梦想的时代。希望你们心系祖国,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在奋斗中创造精彩人生,为祖国和人民贡献青春和力量。”日前,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单板滑雪运动员苏翊鸣回信,向他和中国冰雪健儿在冬奥赛场取得的优异成绩表示祝贺,并对大家提出殷切期望。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在中国冰雪健儿以及广大青年中引发热烈反响。
②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是青年成长成才的正道。在树立远大理想的同时,只有脚踏实地、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奋斗,才能最终成就自己的梦想。
③脚踏实地、成就梦想,首先需要打好基础、增长才干。短绠难汲深井之水,浅水难负载重之舟。任何人都不可能轻轻松松地成才,要想干成一番事业,必须积极主动学习新知识新思想,练就过硬本领。当今时代日新月异,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新时代青年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
④脚踏实地、成就梦想,还要不惧困难、顽强拼搏。“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人生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年轻人很容易因受到挫折而气馁,但绝不能因此一蹶不振、自暴自弃。在北京冬奥会上斩获2金1银的谷爱凌曾经训练摔倒造成脑震荡,“记不起任何东西”,还曾右手粉碎性骨折、大拇指韧带撕裂,但仍坚持带伤参加比赛;苏翊鸣年仅18岁,多次骨折,但一次次受伤从未动摇他继续训练的决心;28岁的短道速滑运动员武大靖因常年训练脚上满是伤疤、老茧,骨头也变形了,他说“我有一双很丑的脚”,但网友说他是中国最帅的奥运冠军……中国冰雪健儿们的事迹告诉我们,面对挫折困难,要始终坚守希望、不惧挫折、迎难而上、坚持到底,才能获得成功,笑到最后。
⑤脚踏实地、成就梦想,还应久久为功、接续奋斗。行百里者半九十。人类的美好理想,都不可能唾手可得,都离不开手胼足胝、焚膏继晷的艰苦奋斗。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从积贫积弱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发展繁荣,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顽强拼搏,靠的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以我国冰雪运动为例,从1980年第一次参加冬奥会无一人获得奖牌,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取得9枚金牌,这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冰雪人久久为功、接续奋斗的结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需要广大青年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奋斗。
⑥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历史际遇。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毫不畏惧面对一切艰难险阻,在劈波斩浪中开拓前进,在披荆斩棘中开辟天地,在攻坚克难中创造业绩,用青春和汗水创造精彩人生,书写新的奇迹!
(《人民日报》2022年03月20日)
【文本二】
①新时代中国青年,有了理想,奋斗才有目标,人生才有航向,青春才有持久向上的力量。
②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有远大理想、坚定信念,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才能有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1955年8月,第一支青年垦荒队奔赴北大荒,随后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来到白山黑水之间,以坚韧不拔、艰苦创业的精神铸就拓荒丰碑;2019年1月,“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留下“中国印记”,人们发现这支团队的平均年龄是33岁,“80后”“90后”已经成为航天尖兵。一代代青年人,以朝气与志气,以使命和责任,以理想和信念,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注入了磅礴的青春力量。
③对于个人而言,有没有远大理想,能不能志存高远,也决定着青春的成色与分量。有远大理想、有鸿鹄志向,才能向着这个目标去努力、去奋斗,在人生的航线上少走弯路、不走歧路。世界会为知道去哪里的人让路,而如果没有方向,任何风都可能是逆风。
17. 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两个文本都在第一段就提出中心论点,观点鲜明。
B. 文本一第④段举谷爱凌和武大靖的例子,证明脚踏实地,成就梦想,就要不惧困难、顽强拼搏。
C. 文本二从国家和个人两个方面论证了理想信念的重要性。
D. 文本一采用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相结合的方法,文本二主要用举例论证。
18. 文本一中第④段中划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19. 请简要分析本文一的论证思路。
20. 文本一开头先写了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单板滑雪运动员苏翊鸣的回信,有何作用?你受到了哪些启发?请结合本文论述的内容简要谈一谈。
(三)(10分)
阅读下文,回答下列问题。
有感于流行语的盛行
盛玉雷
①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一些流行语热起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说出了不少人对诗和远方的憧憬;体内爆发的“洪荒之力”,点燃了不少人挑战自我的“小宇宙”;而“新四大发明”,更是带火了“秒杀”“刷脸”“抢红包”“高铁游”等一批热词……这些流行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时代的发展进步,也折射出人们的精神气质。
②语言是交流信息的工具,表达思想的手段,影响着人们对自我和社会的认知。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实验:六名专业摄影师为同一个人拍摄肖像,拿到的却是不同的身份资料,为了“准确传达”这样的信息,六张肖像照最终迥然不同。有时候,哪怕只是一个语言标签,也容易让人先入为主,进而反作用于人的情绪和思想。从这个角度看,一个语汇的背后,往往涉及一系列的价值判断。
③现实生活中,还有一些网络流行语,只是热衷于简单粗暴地“贴标签”,传递极端的情绪、使用夸张的表达,渲染或消极、或焦虑的心态。这样的语汇如被滥用,难免给社会心态造成不良影响。比如,有人用“杠精”来形容动辄抬杠的情形,可如果只是生活上有不同看法、工作中提出改进意见就被如此称呼,岂不冤枉?又比如,有人用“积极废人”指称那些爱给自己定目标但永远做不到的人,如果仅停留在揶揄或自嘲层面,奋斗的意义又该如何安放?实际上,不论是“隐形贫困人口”还是“逃避性沮丧”或是“口头学渣”,这些网络热词看似调侃,实际上却是用贴负面标签的方式传递着焦虑,不经意间放大了一部分并没有那么大的负面情绪。
④传播学里有个概念叫“沉默螺旋”,是说当人们发现自己的观点处于少数或者容易被批驳时,会选择沉默来防止被孤立。然而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对媒体的影响增大,有学者提出“反沉默螺旋”现象:曾经的“一己之见”“片面认识”“表面意思”,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条件下,反而比以往更容易传播。一些网络流行语,正是因为抓住了人们对困难际遇、负面情绪的代入感而走红一时。我们需要认识到,被情绪裹挟的判断不会令人信服,被标签标注的生活无法让人热爱。更何况,正如短暂的阴雨不能反映整年气候,一两个情绪化的热词,也不足以勾画我们生活与工作的全貌,更无法给我们解决问题提供精神动力。
⑤网络热词的生命力,不在于会不会吸引眼球,是不是引人发笑,而在于有没有创造出社会价值、能不能经历时间的沉淀。从“任性”一词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剑指权力使用乱象;到“APEC蓝”来之不易,成为环保重要目标;再到“工匠精神”热度不减,一系列利好举措出台……这些经久不衰的流行语之所以能够深入人心,在于兼具了有效、有用、有趣的属性,既反映时代又推动时代的改变。而那些价值导向负面的流行语,终难逃昙花一现的命运,在大浪淘沙之后被人遗忘。
⑥从20世纪80年代的“个体户”,到20世纪90年代的“下海”,再到21世纪之后网络技术带来的新词大爆发,再热极一时的流行语,也都要经历从广泛流传、不断打磨到沉淀结晶的过程,最终成为时代的一种书写。如果把语言比喻成一座城市,那么这些沉淀下来的流行语就是城市建设中的一砖一瓦。从热词中驱散负能量的寒霜,让流行语成为正能量的载体,才能让这座语言的花园更美丽、这个语言的城市更繁荣。
(选自《人民日报》(人民网),有删改)
17.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8. 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9 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20. 请简要梳理本文的论证思路。
【2024年山东省滨州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今天,我们为何读古诗
①今天,我们为何读古诗
②李泽厚先生在《美的历程》中说过,古诗“既不纯是外在事物、人物活动的夸张描绘,也不只是内在心灵、思辨、哲理的追求,而是对有血有肉的人间现实的肯定和感受,懂得和执着”。对照起来,如今短视频中的人间百态、电视电影中的光怪陆离,凭借一时的耳目刺激,固然能给人以强烈的新鲜感,但同那些积淀了千年的古典诗词相比,似乎少了些更有价值的审美层次。
③在古诗中,我们能读到中华文化蓬勃的生命力与高昂的自信心。在唐代的中央大学里就读着大量“国际学生”。日本留学生晁衡考过了唐朝的科举,一度官至节度使。他代表大唐出使本国,王维为他赋诗赠别:“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新罗留学生崔致远在长安国子监留学数年后科举及第,到南京出任深水县尉,写下了包含诸多诗词的《中山覆篑集》,成为朝鲜汉文学的开山之作。当我们读到中国古诗中的博大胸襟,了解到千余年围绕着中华文化所形成的“文化圈”,我们便不会妄自菲薄,丢掉中华民族的自信之魂。
④在古诗中,我们能读到“共看明月皆如此”的永恒诗心。那些风格各异的五言七言,好比一颗颗时空胶囊,将千百年前人们的喜怒哀乐封装于此,穿越时空,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会发现, 自己和那些逝去的身影共享着中国人的古老情愫。 “写书今日了,先生莫嫌迟。明朝是假日,早放学生归。”这位唐代的学生,好不容易抄完了课文,开始向老师撒娇:明天就是周末了,今天可以早点放我回去吗 诗中吐露的急切之情和现在的孩子们又有什么不同呢 千百年后的今天,我们仍爱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作临别赠言互相慰勉。遇到挫折时,我们仍常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来自我激励……百代之下,其情一也。
⑤在古诗中,我们能读到“斯文万古存”的坚韧力量。在这些方块字中,汉字的音韵和诗人的情感互相激发,成为后代中国人永不枯竭的力量源泉。陶渊明在田园之间,虽箪瓶屡空,却诗酒作伴,怡然自乐;七百年后的苏东坡,在被贬的逆境之中,翻阅着陶渊明的诗集,留下了12首与“偶像”对话的《和陶诗》,从中汲取着安贫乐道、悦纳生活的能
量;陆游在南宋偏安一隅的屈辱中锐意进取,在狂风骤雨中僵卧孤村,却仍渴望着“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战斗; “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面对铡刀,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诗句慷慨就义……这些历久弥新的诗篇铸就了现代的民族精神。
⑥现在的我们,为何还要读古诗 因为在这个时代,我们可以在古诗的吟诵中培育健全的人格,获得无尽的精神力量。
17.本文思路清晰,论证严密。请梳理选文的论证结构,完成下面的表格。 (2分)
分论点一: ① 中心论点:②
分论点二: 在古诗中, 我们能读到“共看明月皆如此”的永恒诗心
分论点三: 在古诗中, 我们能读到“斯文万古存”的坚韧力量。
18.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3分)
19.请结合选文第④段内容,谈谈你对“永恒诗心”的理解。 (2分)
20.下面这段文字可以作为选文哪一段的论据 加以阐述并说明理由。 (3分)
长征途中,前有娄山天险,后有追兵将至。娄山关一场恶战令人心忧,而毛泽东主席则有着“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气与信心,正是从容不迫、英雄本色。
【2024年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三)阅读选文,完成17~20题。(10分)
材料一:
湿地作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几乎涵盖陆地上所有相对固定的天然或人工水体,还包括水深低于6米的海域。
湿地一定是绿色的吗 其实不一定,湿地还可以是红色、黄色、蓝色、白色,甚至是彩色的。举例来说,位于渤海湾东北部辽河三角洲中心的盘锦红海滩湿地,就以“红”为特色。这里生长着盐地碱蓬。每年4月,它们钻出地面,在阳光和潮水的“洗礼”中不断吸取土地与海水中的盐分,颜色开始慢慢由嫩绿变为深绿,再到浅红、殷红,直至9—10月全盛期时,呈现出一片火红的色泽,让这片湿地宛如一颗镶嵌在辽东湾的红宝石。
一般来说,湿地颜色主要受植物颜色影响,但也不能完全根据湿地名字来判断。如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常见的红树林湿地,虽然叫红树林,但却是一片翠绿。
湿地仿佛一个调色盘,大自然用它的丹青妙笔绘就了一幅幅斑斓的湿地长卷,造就了多姿多彩的湿地景观。
(摘编自《湿地是什么颜色的 》,《人民日报》2023 年2 月 21日)
材料二:
湿地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具有强大的生态环境功能,在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支持服务和文化服务等方面有其他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
分布在城市中的城市湿地具有独特作用,是城市生态人文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湿地提供水源,为城市发展提供基础保障;湿地调节气候、净化空气,为保持城市空气清新提供保障;湿地维持生物多样性,可以给城市提供鸟语花香的生态环境;湿地为城市提供旅游、度假等休闲场所,为城市居民带来幸福享受,为城市和谐发展提供保障。
(摘编自《什么是城市湿地 》,《人民日报》2023 年 2 月 22日)
材料三:
最近,重庆梁平区获得了城市湿地生态保护的最高荣誉——“国际湿地城市”。没有大江大河的粱平,是怎么做到的呢
“保留湖周林团,保护曲美岸线,我们更多地利用自然生态修复方式构建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自然生境系统。”梁平区湿地保护中心主任说。
“近年来,梁平以‘小微湿地+’为生态建设抓手,湿地资源成为塑造城市特质和乡村风情最为灵动的生态元素。”梁平区区长说。
“猎神村的不少梯塘昔年因开采石膏矿引起渗漏,这些年经过改造,得以重新蓄水,变身小微湿地,现在成了村民休闲游玩的好去处。生态改善的成效就摆在眼前,保护利用好湿地成了大家自觉的行动。”染平区猎神村党支部书记说。
“梁平每年都会吸引大量游客慕名而来,湿地生态已是大家共护共享的绿意空间和赏心悦目的心安之所,‘湿意’生态正在持续赋能产业振兴。”梁平区委书记说。
(摘编自《养护湿地,育出诗意》,《半月谈》2023年第22 期)
材料四:
近年来,河北衡水市坚持生态优先、生态修复理念,结合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衡水湖景区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实际,通过“微塑造”精雕细琢,在保护湿地自然生态原貌基础上下绣花功夫。
“梅花岛的地形地势、生长植物等均最大限度维护原有样貌,通过‘微塑造’的方式让游客更好地亲近自然,进而发自内心地珍爱自然。”衡水市滨湖新区管委会副主任说。
衡水市还走人湖和谐共生道路,让湿地更好地助推绿色发展。2019 年,衡水市对占地约200亩的顺民庄进行整体搬迁,退村还岛、退村还湖,如今小渔村已转型为集生态观光、科普研学等功能为一体的樱花岛。生态惠民极大激发了人湖和谐共生的基础动力,湖区群众逐渐形成了爱护衡水湖的共识。
(摘编自《衡水湖畔观“鸟浪”》,《半月谈》2023年第1期)
17.下列诗句,没有写到湿地的一项是( )(2分)
A.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汉乐府《江南》)
B.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C.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D.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李白《送友人》)
18.材料一举盘锦红海滩湿地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2分)
19.根据材料二,在表格中填入相应内容。(3分)
湿地的功能 城市湿地对城市发展的独特作用
提供水源 ①
调节气候、净化空气 ②
③ 为城市提供鸟语花香的生态环境
20.在湿地保护与利用上,重庆梁平区和河北衡水市有哪些相同的经验 请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加以概括。(3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7:实用类文本阅读
【2024年山东省滨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三) (11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脚踏实地 成就梦想
姜洁
①“新时代是追梦者的时代,也是广大青少年成就梦想的时代。希望你们心系祖国,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在奋斗中创造精彩人生,为祖国和人民贡献青春和力量。”日前,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单板滑雪运动员苏翊鸣回信,向他和中国冰雪健儿在冬奥赛场取得的优异成绩表示祝贺,并对大家提出殷切期望。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在中国冰雪健儿以及广大青年中引发热烈反响。
②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是青年成长成才的正道。在树立远大理想的同时,只有脚踏实地、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奋斗,才能最终成就自己的梦想。
③脚踏实地、成就梦想,首先需要打好基础、增长才干。短绠难汲深井之水,浅水难负载重之舟。任何人都不可能轻轻松松地成才,要想干成一番事业,必须积极主动学习新知识新思想,练就过硬本领。当今时代日新月异,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新时代青年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
④脚踏实地、成就梦想,还要不惧困难、顽强拼搏。“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人生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年轻人很容易因受到挫折而气馁,但绝不能因此一蹶不振、自暴自弃。在北京冬奥会上斩获2金1银的谷爱凌曾经训练摔倒造成脑震荡,“记不起任何东西”,还曾右手粉碎性骨折、大拇指韧带撕裂,但仍坚持带伤参加比赛;苏翊鸣年仅18岁,多次骨折,但一次次受伤从未动摇他继续训练的决心;28岁的短道速滑运动员武大靖因常年训练脚上满是伤疤、老茧,骨头也变形了,他说“我有一双很丑的脚”,但网友说他是中国最帅的奥运冠军……中国冰雪健儿们的事迹告诉我们,面对挫折困难,要始终坚守希望、不惧挫折、迎难而上、坚持到底,才能获得成功,笑到最后。
⑤脚踏实地、成就梦想,还应久久为功、接续奋斗。行百里者半九十。人类的美好理想,都不可能唾手可得,都离不开手胼足胝、焚膏继晷的艰苦奋斗。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从积贫积弱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发展繁荣,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顽强拼搏,靠的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以我国冰雪运动为例,从1980年第一次参加冬奥会无一人获得奖牌,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取得9枚金牌,这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冰雪人久久为功、接续奋斗的结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需要广大青年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奋斗。
⑥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历史际遇。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毫不畏惧面对一切艰难险阻,在劈波斩浪中开拓前进,在披荆斩棘中开辟天地,在攻坚克难中创造业绩,用青春和汗水创造精彩人生,书写新的奇迹!
(《人民日报》2022年03月20日)
19. 本文论述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0. 第④段中划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1. 请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22. 读了文章开头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单板滑雪运动员苏翊鸣的回信,你受到了哪些启发?请结合本文论述的内容简要谈一谈。
【答案】
19. 只有脚踏实地,才能成就梦想。(或:在树立远大理想的同时,只有脚踏实地、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奋斗,才能最终成就自己的梦想。)
20. 举例论证,列举谷爱凌、苏翊鸣、武大靖带伤坚持参加比赛获得成功的事例,有力地论证了“脚踏实地、成就梦想,还要不惧困难、顽强拼搏”的观点。
21. 首先,引用习总书记给苏翊鸣回信引出本文中心论点;其次从脚踏实地、成就梦想,需要打好基础、增长才干;还要不惧困难、顽强拼搏;还应久久为功、接续奋斗三个方面论证论点;最后,号召青年用青春和汗水创造精彩人生。
22. 示例:现在是追梦者的时代,也是青少年成就梦想的新时代。我们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同时为成就梦想打好基础、增长才干,不惧困难、顽强拼搏,久久为功、接续奋斗,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创造精彩人生,书写新的奇迹!
【解析】
【19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中心论点的概括。解答此类题目时,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直接提取,也就是用文中的原句;二是用自己的话概括。直接在文中提取中心论点的方法是先看文章题目,再看开头段,接着看结尾段,然后看中间段,是否有符合作为中心论点的原句。如果有,直接照抄即可。用自己的话概括中心论点时,同样也要先看题目,因为题目虽不是论点,但论题时我们概括中心论点的核心词。再注意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重点看最后一点,抓住关键句子,进而整合归纳,从中概括出中心论点。
通读全文,联系第①段中“‘新时代是追梦者的时代,也是广大青少年成就梦想的时代。希望你们心系祖国,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在奋斗中创造精彩人生,为祖国和人民贡献青春和力量。’日前,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单板滑雪运动员苏翊鸣回信,向他和中国冰雪健儿在冬奥赛场取得的优异成绩表示祝贺,并对大家提出殷切期望。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在中国冰雪健儿以及广大青年中引发热烈反响”和第②段中“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是青年成长成才的正道。在树立远大理想的同时,只有脚踏实地、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奋斗,才能最终成就自己的梦想”的内容可知,文章开篇通过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单板滑雪运动员苏翊鸣回信中的话语,自然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是青年成长成才的正道。
【20题详解】
考查论证方法的理解和作用分析。
联系第④段中“在北京冬奥会上斩获2金1银的谷爱凌曾经训练摔倒造成脑震荡,‘记不起任何东西’,还曾右手粉碎性骨折、大拇指韧带撕裂,但仍坚持带伤参加比赛;苏翊鸣年仅18岁,多次骨折,但一次次受伤从未动摇他继续训练的决心;28岁的短道速滑运动员武大靖因常年训练脚上满是伤疤、老茧,骨头也变形了,他说‘我有一双很丑的脚’,但网友说他是中国最帅的奥运冠军……”的内容可知,划线句子列举了谷爱凌、苏翊鸣、武大靖等人的事例,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充分有力地论证了“脚踏实地、成就梦想,还要不惧困难、顽强拼搏”这一分论点,进一步论证了中心论点,使论证更具有说服力。
【21题详解】
考查把握论证思路的能力。答题技巧:先点出文章的论点;然后答出论据或论证方法及其作用;最后使用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等表示起承转合关系的词语来组织答题语言。
本题首先要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第①②段引用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交代文章背景,提出“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是青年成长成才的正道”的论点;第③④⑤段,从“脚踏实地、成就梦想,首先需要打好基础、增长才干”“脚踏实地、成就梦想,还要不惧困难、顽强拼搏”“脚踏实地、成就梦想,还应久久为功、接续奋斗”三个方面论述了青年成长成才之道;第⑥段,总结观点,发出呼吁,提出展望。据此总结作答即可。
【22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文章开头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单板滑雪运动员苏翊鸣的回信“新时代是追梦者的时代,也是广大青少年成就梦想的时代。希望你们心系祖国,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在奋斗中创造精彩人生,为祖国和人民贡献青春和力量”,我们受到的启发可以结合文章内容“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是青年成长成才的正道。在树立远大理想的同时,只有脚踏实地、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奋斗,才能最终成就自己的梦想”“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面对挫折困难,要始终坚守希望、不惧挫折、迎难而上、坚持到底,才能获得成功,笑到最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需要广大青年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奋斗”等方面进行阐述即可。
示例: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单板滑雪运动员苏翊鸣的回信启发我们,我们青少年只有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才是成长成才的正道。在树立远大理想的同时,只有脚踏实地、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奋斗,才能最终成就自己的梦想。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的观念,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面对挫折困难,我们要始终坚守希望、不惧挫折、迎难而上、坚持到底,才能获得成功,笑到最后。
【2024年山东省滨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三)(10分)
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雷锋精神绽放出璀璨的时代光芒
胡竞方
①走进纪念馆,了解雷锋、聆听雷锋的故事;一起诵读《雷锋日记》,汲取榜样力量;开展志愿服务,在实践中学会奉献……近期,广大中小学生积极参与各类活动,以实际行动学雷锋、树新风。
②雷锋是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让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力量。”自1963年3月毛泽东同志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60年来,学雷锋活动在全国持续深入开展,雷锋的名字家喻户晓,雷锋的事迹深入人心,雷锋精神滋养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灵。
③雷锋非凡的人格、不懈的奋斗,铸就了雷锋精神。“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以实际行动践行着日记里的一字一句,他“一心向着党,向着社会主义,向着共产主义”,把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崇高信仰,转化成为党和人民奋斗终身的坚定信念;他立志“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在服务人民、助人为乐中坚守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价值追求;他甘当“一颗最小的螺丝钉”,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
④雷锋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的具体体现。雷锋精神的核心内涵就是他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雷锋虽然离开我们几十年了,但他的事迹在祖国大地到处传颂,学雷锋活动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实践充分证明,雷锋精神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顺应了社会进步的时代潮流,彰显了我们党的先进本色。雷锋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⑤雷锋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感召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奋发向上、忘我奉献。从“雷锋式好战士”刘英俊到“八十年代新雷锋”朱伯儒;从坚持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的张黎明到矢志不渝传承雷锋精神的郭明义; ;从把心血和汗水洒遍千山万水、千家万户的扶贫干部,到疫情防控一线的千千万万志愿者;在冬奥会等各项体育运动和文艺活动的台前幕后,志愿者热情参与、真情奉献,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积极传播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用青春的激情打造最美的“中国名片”……一个个鲜活形象,书写着不同时代的雷锋故事。近年来,“当代雷锋”“道德模范”“时代楷模”“中国好人”等在人们身边大量涌现,雷锋精神绽放出璀璨的时代光芒,引领越来越多的人崇德向善、见贤思齐。无数人学习雷锋好榜样,在服务社会、助人为乐、爱岗敬业中提升人生境界,彰显了理想信念、爱心善意、责任担当。
⑥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眺望前方的奋进路,我们要大力弘扬雷锋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丰厚道德滋养。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传承弘扬雷锋精神,每个人出一份力,就能汇聚成排山倒海的磅礴力量。
(改编自《人民日报》)
17. 下面对本文中心论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雷锋精神绽放出璀璨的时代光芒。
B. 雷锋精神滋养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灵。
C. 雷锋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D. 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
18. 根据你对全文论述内容的理解,结合上文,在第⑤段横线处补写一句话。
19. 下列对文本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志愿服务活动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
B. 以“中国名片”为喻,更通俗地论证了志愿者服务给中国带来的新影响。
C. 大力弘扬雷锋精神,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一定的精神动力。
D. 志愿者服务就是“雷锋精神,人人可学”的具体表现。
20. 阅读全文和【链接材料】,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新时代雷锋精神的理解,并分享一次自己的志愿服务经历。
【链接材料】
习近平总书记说:“今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60年来,学雷锋活动在全国持续深入开展,雷锋的名字家喻户晓,雷锋的事迹深入人心,雷锋精神滋养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灵。实践证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
【答案】
17. A
18. 示例一:从“的士雷锋车队”的丁云新到“雷锋奶奶”靳国芳
示例二:从资助贫困生圆梦的“人间至善”白方礼到造福邻里的“活雷锋”王兰花 19. C
20. 时代在变,学习雷锋的方式在变,但雷锋精神的底色从未改变。新的时代主题和使命对新时代青年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雷锋精神注入了新的内涵。奉献、友爱、互助、进步——这八个字既与雷锋留下的精神遗产高度契合,也是青年志愿者精神的核心内涵。志愿服务经历,略。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中心论点的概括。
根据标题“雷锋精神绽放出璀璨的时代光芒”、第①段“近期,广大中小学生积极参与各类活动,以实际行动学雷锋、树新风”第②段“雷锋是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第④段“雷锋虽然离开我们几十年了,但他的事迹在祖国大地到处传颂,学雷锋活动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实践充分证明,雷锋精神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顺应了社会进步的时代潮流,彰显了我们党的先进本色”、第⑤段“雷锋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感召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奋发向上、忘我奉献”、“无数人学习雷锋好榜样,在服务社会、助人为乐、爱岗敬业中提升人生境界,彰显了理想信念、爱心善意、责任担当”等内容可知,文章论述了雷锋精神在当代的重要意义和重要影响,雷锋精神绽放出璀璨的时代光芒,据此可知,文章的中心论点是:雷锋精神绽放出璀璨的时代光芒。
B项“雷锋精神滋养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灵”、C项“雷锋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文章的分论点;D项“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强调了人人、处处都可学习和践行雷锋精神,强调了“雷锋精神绽放出璀璨的时代光芒”这一观点;
故选A。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论据的补充。
根据第⑤段第一句“雷锋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感召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奋发向上、忘我奉献”可知本段的分论点是:雷锋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感召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奋发向上、忘我奉献。再结合横线处的上下文“从‘雷锋式好战士’刘英俊到‘八十年代新雷锋’朱伯儒;从坚持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的张黎明到矢志不渝传承雷锋精神的郭明义”“从把心血和汗水洒遍千山万水、千家万户的扶贫干部,到疫情防控一线的千千万万志愿者”可知此处需补写两个当代具有雷锋精神的人物及其典型事例,用“从……到……”句式来写。
示例:从几十年如一日地照顾孤寡老人和生活困难的孙茂芳到在医疗领域做出了显著贡献的庄仕华。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
C.结合第⑥段“眺望前方的奋进路,我们要大力弘扬雷锋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丰厚道德滋养”可知,大力弘扬雷锋精神,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故选C。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第一问。谈谈对新时代雷锋精神的理解。结合第②段“雷锋是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第④段“雷锋精神的核心内涵就是他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雷锋虽然离开我们几十年了,但他的事迹在祖国大地到处传颂,学雷锋活动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实践充分证明,雷锋精神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顺应了社会进步的时代潮流,彰显了我们党的先进本色”、第⑤段“雷锋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感召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奋发向上、忘我奉献”、第⑥段“一个个鲜活形象,书写着不同时代的雷锋故事。近年来,‘当代雷锋’‘道德模范’‘时代楷模’‘中国好人’等在人们身边大量涌现,雷锋精神绽放出璀璨的时代光芒,引领越来越多的人崇德向善、见贤思齐。无数人学习雷锋好榜样,在服务社会、助人为乐、爱岗敬业中提升人生境界,彰显了理想信念、爱心善意、责任担当”等内容可知,文章论述了雷锋精神的内涵、雷锋精神对新时代人们的重要意义、不同时代的人物用不同的方式践行和传扬着雷锋精神,赋予了雷锋精神新的内涵。结合【链接材料】“ 60年来,学雷锋活动在全国持续深入开展,雷锋的名字家喻户晓,雷锋的事迹深入人心,雷锋精神滋养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灵。实践证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可知,材料论述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一直滋养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灵。
综上分析可从雷锋精神的内涵、新时代人们践行雷锋精神的例子、雷锋精神对一代代中华儿女的重要意义方面作答即可。示例:无论时代如何变化,雷锋精神都是永不褪色的旗帜。中华儿女们通过不同的方式,践行着雷锋精神,“当代雷锋”“道德模范”“时代楷模”“中国好人”在新时代层出不穷,一个个鲜活的例子,赋予了雷锋精神更丰富的精神内涵。在新时代,我们更要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传承弘扬雷锋精神,在服务社会、助人为乐、爱岗敬业中提升人生境界,彰显理想信念、爱心善意、责任担当。
第二问。分析一次自己的志愿服务即可。如到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义务植树、在火车站、博物馆、图书馆等地方做志愿者等。
【2024年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三)(1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把二氧化碳“捕回”海底
①地下岩层深处,不但有珍贵的油气资源,也有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在海洋油气钻探过程中,如何通过技术手段捕获伴生的二氧化碳,将其封存在海底?
②6月1日,距离广东深圳西南约200公里的恩平15—1原油钻采平台上,高碳原油生产井、生产处理系统、二氧化碳压缩机等设备依次启动,将油田开发伴生的二氧化碳捕获、分离,加压至气液混合的超临界状态后,通过二氧化碳回注井,回注至距平台3公里,海床之下800多米的咸水层中,实现长期稳定封存。
③这标志着我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投用,也意味着我国初步形成海上二氧化碳捕集、处理、注入、封存和监测的全套技术和装备体系,填补了海上二氧化碳封存技术空白。项目预计每年可封存二氧化碳30万吨,累计将超过150万吨,相当于植树近1400万棵。
④二氧化碳顺利回注到海底地层,要突破哪些“关卡”?
⑤首先要找到合适的存储位置。中国海油的专家们找到了一个状似倒扣“巨碗”的地质构造,具有自然封闭性,能实现二氧化碳长期稳定封存。
⑥位置选好后,就要钻一口垂直深度近900米,水平位移超3000米的大位移井,建立一条向“巨碗”输送二氧化碳的通道。如此大的水平位移,井壁摩擦力成倍提高,钻井时很容易被卡住,加上海底浅层土质松软,钻井时井眼容易垮塌和漏失钻井液。
⑦针对这些挑战,钻井专家定制了特制钻井液,既能抵抗酸性二氧化碳腐蚀,也能支撑井壁、润滑井眼,让二氧化碳回注之路通畅无阻。不仅如此,注气管柱还加装了光纤监测装置,每隔1米就有1个监测点,数千只敏锐的“眼睛”全方位观察管柱是否存在泄漏。
⑧我国海域沉积盆地分布广、地层厚度大、构造底层圈闭多,具备二氧化碳封存的良好地质条件,封存潜力预测达2.58万亿吨,能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重要支撑。
16. 二氧化碳顺利回注到海底地层,要突破哪些“关卡”?请梳理内容,补充填写在横线处。
①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③钻井时很容易被卡住。
④钻井时井眼容易垮塌。
⑤钻井时漏失钻井液。
17. 第③段中划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8. 第⑧段划线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19. 请分析文章以“把二氧化碳‘捕回’海底”为题的作用。
【答案】
16. ①. 要找到合适的存储位置。 ②. 建立一条输送二氧化碳的通道。
17. 运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运用具体数字,准确说明了工程项目预计封存的二氧化碳量之大。突出说明二氧化碳封存技术对环境的有利作用。
18. “预测”一词表示推测,说明封存潜力可能会达到2.58万亿吨,“预测”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19. ①交代说明对象,点明文章说明内容。②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增强趣味性。③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信息提炼与概括。
结合题干找到第④段“二氧化碳顺利回注到海底地层,要突破哪些‘关卡’?”可知,答题信息要从后面找。
由第⑤段“首先要找到合适的存储位置。中国海油的专家们找到了一个状似倒扣‘巨碗’的地质构造,具有自然封闭性,能实现二氧化碳长期稳定封存”可概括出:要找到合适的存储位置。
由第⑥段“位置选好后,就要钻一口垂直深度近900米,水平位移超3000米的大位移井,建立一条向‘巨碗’输送二氧化碳的通道”可概括出:建立一条输送二氧化碳的通道。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由第③段画线句中的“30万吨”“150万吨”“1400万棵”可判断出这是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相当于植树近1400万棵”将封存的二氧化碳的数量与植树达到的效果进行比较,这是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可封存二氧化碳30万吨,累计将超过150万吨”说明了工程项目预计封存的二氧化碳量之大;“相当于植树近1400万棵”说明了封存二氧化碳这一技术对环境的积极作用。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用具体的数字,准确地说明了工程项目预计封存的二氧化碳量之大,突出说明二氧化碳封存技术对环境的有利作用,使说明更具体、更直观、更有说服力。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特点分析。解答时,首先要解词,然后解释其在句中的作用,最后说明加点的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
“预测”的意思是预先测定或推测,表推断的限制词,是对“我国海域沉积盆地”封存二氧化碳“潜力”的推断,可能会达到2.58万亿吨,但也不排除达不到的可能,说话留有余地,符合实际情况;“预测”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说明文标题作用。
“把二氧化碳‘捕回’海底”这个标题点出了本文的说明对象和说明的内容是把二氧化碳封存进海底;“捕回”一词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对二氧化碳的处理过程赋予了类似动物捕捉或人逮捕的行为特性,使无生命的二氧化碳好像有了被主动控制和引导的能力,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使得描述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趣味性,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2024年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善于团结协作
田旭辉
①要干成事,很多时候仅靠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不可避免地要依靠团队的力量,善于团结协作,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②在东京残奥会上,中国选手刘翠青在领跑员徐冬林的协助下获得金牌的情景,令人印象深刻。刘翠青患有眼疾,需要领跑员的引领,而领跑员徐冬林饱受伤病的困扰,在刘翠青的鼓励下,咬牙坚持了下来,他们在团结协作中成就彼此、创造辉煌的经历,发人深省。
③要干成事,很多时候仅靠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不可避免地要依靠团队的力量,善于团结协作,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因为每个人都有各自的长处和不足,在团结协作中,相互之间能够固强补弱、优势互补,催生出更加强大的战斗力。
④团结协作就要目标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凝聚强大的力量。倘若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互相不配合,即使人再多,也形不成合力,干不成事业。天津有一块“摇动石”,重达几十吨,据传唐代有人在石上写下这样一句话:“摇动石重千斤,一人推之则动,众人推之则不动。”“推之则不动”的原因就在于人人各自为战、目标不一,力量被一一抵消掉了。一个团队只有大家目标一致、上下一心,真正拧成一股绳,才能有发展、有作为。
⑤团结协作就要全力以赴。团队中的每个人就像是机器中的零部件,任何一个人松动了都可能导致整台机器出故障。因而我们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素质,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发光发热。现实中,有的人在团队中消极懈怠、不思进取,增加队友的负担和压力,造成单向的帮助,而非彼此的互助,从而使团队难有建树。只有人人在各自岗位上全力以赴,做好各自的“1”,才能真正实现1+1>2的效果。
⑥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团结协作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人出现失误。我们与其指责抱怨,不如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最大的帮助,主动靠前帮助分析失误原因,找出解决办法,尽量弥补过失造成的后果。在团结协作中,可怕的不是某个人的失误和过错,而是彼此间缺乏补台意识。倘若取得成绩时贪功贪名,遇到问题时推诿扯皮,必将阻碍共同事业的发展。只有遇事主动靠前,真诚互助,才能携手创造辉煌的事业。
(《解放军报》)
16.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7. 请简单分析第④段的论证思路。
18. 下面选项不符合文章的是( )
A. 第⑤段中划线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团队中每个人的重要性。进一步证明了“团结协作就要全力以赴”的分论点,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
B. “要干成事,很多时候仅靠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不可避免地要依靠团队的力量”,一句中“很多时候”,表示了范围限制,是说要干成事,多是靠团队,仅靠个人成功率低。这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C. 第⑥段段首划线处的句子应该是“团结协作就要相互补充”。
D. “根线简单断,万根线能拉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几句话都可以作为本文的道理论据。
19. 第⑥段采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
16. 善于团结协作,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题目也可以)
17. 首先提出本段的分论点“团结协作就要目标一致”,然后从正反两方面进行道理论证,接着列举摇动石的事例,从反面指出各自为战将干不成事业,最后总结再次申述分论点,从而更好的论证了全文的观点,加强了说服力。 18. D
19. 对比论证,突出了团结协作相互补充的重要性。
【解析】
【分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中心论点的查找。议论文的中心论点一般出现在题目、首段或末段三个位置。本文首段,作者通讲道理引出中心论点“善于团结协作,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还有本文的标题,均可作为中心论点。第④⑤⑥段分别从“团结协作就要目标一致”“团结协作就要全力以赴”“团结协作就要相互补充”三个方面进一步论证了中心论点。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证思路。首句直接提出分论点:团结协作就要目标一致。第二句和第三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凝聚强大的力量。倘若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互相不配合,即使人再多,也形不成合力,干不成事业”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对比论证。第四句和第五句列举天津“摇动石”的例子,从反面论证了“人人各自为战、目标不一”就干不成事业。末句得出结论,再次强调了分论点,进而证明了中心论点,说服力强。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意思是:知道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这句话可证明乐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不能证明本文观点“善于团结协作,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故不能作为论据。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作用。
第⑥段“我们与其指责抱怨,不如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最大的帮助”“倘若取得成绩时贪功贪名,遇到问题时推诿扯皮,必将阻碍共同事业的发展。只有遇事主动靠前,真诚互助,才能携手创造辉煌的事业”将出现失误的情况,与“指责抱怨”“推诿扯皮”和“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最大的帮助”“遇事主动靠前,真诚互助”等情况对比,运用对比论证,突出了第⑥段的分论点:团结协作就要相互补充。使论证更深入。
【2024年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三)(1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今天,我们为何读古诗?
①今天,我们为何读古诗?
②李泽厚先生在《美的历程》中说过,古诗“既不纯是外在事物、人物活动的夸张描绘,也不只是内在心灵、思辨、哲理的追求,而是对有血有肉的人间现实的肯定和感受,懂得和执着”。对照起来,如今短视频中的人间百态、电视电影中的光怪陆离,凭借一时的耳目刺激,固然能给人以强烈的新鲜感,但同那些积淀了千年的古典诗词相比,似乎少了些更有价值的审美层次。
③在古诗中,我们能读到中华文化蓬勃的生命力与高昂的自信心。在唐代的中央大学里就读着大量“国际学生”。日本留学生晁衡考过了唐朝的科举,一度官至节度使。他代表大唐出使本国,王维为他赋诗赠别:“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新罗留学生崔致远在长安国子监留学数年后科举及第,到南京出任深水县尉,写下了包含诸多诗词的《中山覆篑集》,成为朝鲜汉文学的开山之作。当我们读到中国古诗中的博大胸襟,了解到千余年围绕着中华文化所形成的“文化圈”,我们便不会妄自菲薄,丢掉中华民族的自信之魂。
④在古诗中,我们能读到“共看明月皆如此”的永恒诗心。那些风格各异的五言七言,好比一颗颗时空胶囊,将千百年前人们的喜怒哀乐封装于此,穿越时空,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会发现,自己和那些逝去的身影共享着中国人的古老情愫。“写书今日了,先生莫嫌迟。明朝是假日,早放学生归。”这位唐代的学生,好不容易抄完了课文,开始向老师撒娇:明天就是周末了,今天可以早点放我回去吗?诗中吐露的急切之情和现在的孩子们又有什么不同呢?千百年后的今天,我们仍爱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作临别赠言互相慰勉。遇到挫折时,我们仍常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来自我激励……百代之下,其情一也。
⑤在古诗中,我们能读到“斯文万古存”的坚韧力量。在这些方块字中,汉字的音韵和诗人的情感互相激发,成为后代中国人永不枯竭的力量源泉。陶渊明在田园之间,虽箪瓢屡空,却诗酒作伴,怡然自乐;七百年后的苏东坡,在被贬的逆境之中,翻阅着陶渊明的诗集,留下了12首与“偶像”对话的《和陶诗》,从中汲取着安贫乐道、悦纳生活的能量;陆游在南宋偏安一隅的屈辱中锐意进取,在狂风骤雨中僵卧孤村,却仍渴望着“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战斗;“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面对铡刀,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诗句慷慨就义……这些历久弥新的诗篇铸就了现代的民族精神。
⑥现在的我们,为何还要读古诗?因为在这个时代,我们可以在古诗的吟诵中培育健全的人格,获得无尽的精神力量。
17. 本文思路清晰,论证严密。请梳理选文的论证结构,完成下面的表格。
论点一: ① 中心论点:②
分论点二: 在古诗中,我们能读到“共看明月皆如此”的永恒诗心
分论点三: 在古诗中,我们能读到“斯文万古存”的坚韧力量。
18. 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19. 请结合选文第④段内容,谈谈你对“永恒诗心”的理解。
20. 下面这段文字可以作为选文哪一段的论据?加以阐述并说明理由。
长征途中,前有娄山天险,后有追兵将至。娄山关一场恶战令人心忧,而毛泽东主席则有着“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气与信心,正是从容不迫、英雄本色。
【答案】
17. ①在古诗中,我们能读到中华文化蓬勃的生命力与高昂的自信心。
②我们可以在古诗的吟诵中培育健全的人格,获得无尽的精神力量。
18. 举例论证具体生动地论证了在古诗中,我们能读到中华文化蓬勃的生命力与高昂的自信心。
19. 示例:“永恒诗心”是指我们在古诗词中能够读到千百年来中国人所共有的情愫。
20. 应作为选文第⑤段的论据。因为材料内容通过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具体生动地论证了长征途中毛泽东主席不畏困难的精神以及坚定乐观的信念成为了现代的民族精神。(论证了在古诗中,我们能读到“斯文万古存”的坚韧力量。)与第5段中陶渊明、苏轼等人的例子相互补充,从古今多维度论证了分论点。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论证思路及论点提炼。
通读全文可知,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论述了今天我们读古诗的原因,第①自然段提出问题,第②自然段论述古诗词的价值,第③——⑤自然段分别论述读古诗的原因,第⑥自然段总结全文,归纳论点。
第①空:根据题干分论点二“在古诗中,我们能读到‘共看明月皆如此’的永恒诗心。”的提示,找到第③自然段第一句话“在古诗中,我们能读到中华文化蓬勃的生命力与高昂的自信心”,可知,此句是本文的第一个分论点;
第②空:根据第⑥自然段“现在的我们,为何还要读古诗?因为在这个时代,我们可以在古诗的吟诵中培育健全的人格,获得无尽的精神力量”可知,本段照应开头总结全文,点明中心论点。因此,中心论点是:我们可以在古诗的吟诵中培育健全的人格,获得无尽的精神力量。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根据第③段画线句“在唐代的中央大学里就读着大量‘国际学生’。日本留学生晁衡考过了唐朝的科举,一度官至节度使。他代表大唐出使本国,王维为他赋诗赠别:‘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新罗留学生崔致远在长安国子监留学数年后科举及第,到南京出任深水县尉,写下了包含诸多诗词的《中山覆篑集》,成为朝鲜汉文学的开山之作”列举晁衡、崔致远的事例,可知这是举例论证;结合③段首句分论点“在古诗中,我们能读到中华文化蓬勃的生命力与高昂的自信心”,可知,具体有力的论证了“在古诗中,我们能读到中华文化蓬勃的生命力与高昂的自信心”这一论点,增强了文章说服力。
【1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词语含义理解。
根据④段“那些风格各异的五言七言,好比一颗颗时空胶囊,将千百年前人们的喜怒哀乐封装于此,穿越时空,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会发现,自己和那些逝去的身影共享着中国人的古老情愫”可以得知,“永恒诗心”指的是我们能够在诗歌中读到千百年人民的喜怒哀乐,读到中国人共有的古老情愫。据此分析即可。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论据补充,作答时,要充分理解论据,使之与选段的论点相符合。
根据文字“长征途中,前有娄山天险,后有追兵将至。娄山关一场恶战令人心忧,而毛泽东主席则有着‘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气与信心,正是从容不迫、英雄本色”,写的是毛泽东面对娄山关恶战,从容不迫,自信乐观,可知与第⑤自然段中“陶渊明、苏东坡、陆游、谭嗣同”等人面对逆境时表现出来的不畏困难的精神以及坚定乐观的信念一致,能证明“在古诗中,我们能读到‘斯文万古存’的坚韧力量”的观点。因此可以作为第⑤自然段的事实论据。
【2024年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三)(10分)
材料一:
①湿地作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几乎涵盖陆地上所有相对固定的天然或人工水体,还包括水深低于6米的海域。
②湿地一定是绿色的吗?其实不一定,湿地还可以是红色、黄色、蓝色、白色,甚至是彩色的。举例来说,位于渤海湾东北部辽河三角洲中心的盘锦红海滩湿地,就以“红”为特色。这里生长着盐地碱蓬。每年4月,它们钻出地面,在阳光和潮水的“洗礼”中不断吸取土地与海水中的盐分,颜色开始慢慢由嫩绿变为深绿,再到浅红、殷红,直至9—10月全盛期时,呈现出一片火红的色泽,让这片湿地宛如一颗镶嵌在辽东湾的红宝石。
③一般来说,湿地颜色主要受植物颜色影响,但也不能完全根据湿地名字来判断。如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常见的红树林湿地,虽然叫红树林,但却是一片翠绿。
④湿地仿佛一个调色盘,大自然用它的丹青妙笔绘就了一幅幅斑斓的湿地长卷造就了多姿多彩的湿地景观。
(摘编自《湿地是什么颜色的?》,《人民日报》2023年2月21日)
材料二:
①湿地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具有强大的生态环境功能,在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支持服务和文化服务等方面有其他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
②分布在城市中的城市湿地具有独特作用,是城市生态人文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湿地提供水源,为城市发展提供基础保障;湿地调节气候、净化空气,为保持城市空气清新提供保障;湿地维持生物多样性,可以给城市提供鸟语花香的生态环境;湿地为城市提供旅游、度假等休闲场所,为城市居民带来幸福享受,为城市和谐发展提供保障。
(摘编自《什么是城市湿地?》,《人民日报》2023年2月22日)
材料三:
①最近,重庆梁平区获得了城市湿地生态保护的最高荣誉——“国际湿地城市”。没有大江大河的粱平,是怎么做到的呢?
②“保留湖周林团,保护曲美岸线,我们更多地利用自然生态修复方式构建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自然生境系统。”梁平区湿地保护中心主任说。
③“近年来,梁平以‘小微湿地+’为生态建设抓手,湿地资源成为塑造城市特质和乡村风情最为灵动的生态元素。”梁平区区长说。
④“猎神村的不少梯塘昔年因开采石膏矿引起渗漏,这些年经过改造,得以重新蓄水,变身小微湿地,现在成了村民休闲游玩的好去处。生态改善的成效就摆在眼前,保护利用好湿地成了大家自觉的行动。”染平区猎神村党支部书记说。
⑤“梁平每年都会吸引大量游客慕名而来,湿地生态已是大家共护共享的绿意空间和赏心悦目的心安之所,‘湿意’生态正在持续赋能产业振兴。”梁平区委书记说。
(摘编自《养护湿地,有出诗意》,《半月谈》202年第22期)
材料四:
①近年来,河北衡水市坚持生态优先、生态修复理念,结合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衡水湖景区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实际,通过“微塑造”精雕细琢,在保护湿地自然生态原貌基础上下绣花功夫。
②“梅花岛的地形地势、生长植物等均最大限度维护原有样貌,通过‘微塑造’的方式让游客更好地亲近自然,进而发自内心地珍爱自然。”衡水市滨湖新区管委会副主任说。
③衡水市还走人湖和谐共生道路,让湿地更好地助推绿色发展。2019年,衡水市对占地约200亩的顺民庄进行整体搬迁,退村还岛、退村还湖,如今小渔村已转型为集生态观光、科普研学等功能为一体的樱花岛。生态惠民极大激发了人湖和谐共生的基础动力,湖区群众逐渐形成了爱护衡水湖的共识。
(摘编自《衡水湖畔观“鸟浪”》,《半月谈》2023年第1期)
18. 下列诗句,没有写到湿地的一项是( )
A.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汉乐府《江南》)
B.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C.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D.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李白《送友人》)
19. 材料一举盘锦红海滩湿地的例子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0. 根据材料二,在表格中填入相应内容。
湿地的功能 城市湿地对城市发展的独特作用
提供水源 ①
调节气候、净化空气 ②
③ 为城市提供鸟语花香的生态环境
21. 在湿地保护与利用上,重庆梁平区和河北衡水市有哪些相同的经验?请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加以概括。
【答案】
18. B
19. 说明湿地不一定是绿色的,其颜色主要受植物颜色影响,生动具体,增强了说服力。
20. ①为城市发展提供基础保障;②为保持城市空气清新提供保障;③维持生物多样性。
21. 坚持生态发展理念;依托区域特色;赋能产业振兴;全民共护共享;政府主导推动。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
A.句意:江南水上可以采莲,莲叶层层叠叠繁茂葱翠。写到了湿地江南莲田;
B.句意:只隔了道清清浅浅的银河,他俩相界离也没有多远。那阻隔了牵牛和织女的银河既清且浅,牵牛与织女相去也并不远,虽只一水之隔却相视而不得语也。没有写到湿地;
C.句意:八月洞庭湖水暴涨几与岸平,水天一色交相辉映迷离难辨。写到了湿地洞庭湖;
D.句意:青山横亘城北,白水流过东城。诗人已经送友人来到了城外,然而两人仍然并肩缓辔,不愿分离。只见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而过。写到了湿地流水;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段作用。
结合第②段“湿地一定是绿色的吗?其实不一定,湿地还可以是红色、黄色、蓝色、白色,甚至是彩色的。举例来说,位于渤海湾东北部辽河三角洲中心的盘锦红海滩湿地,就以‘红’为特色。这里生长着盐地碱蓬。每年4月,它们钻出地面,在阳光和潮水的‘洗礼’中不断吸取土地与海水中的盐分,颜色开始慢慢由嫩绿变为深绿,再到浅红、殷红,直至9—10月全盛期时,呈现出一片火红的色泽”,第③段“一般来说,湿地颜色主要受植物颜色影响”可知,举盘锦红海滩湿地的例子是为了说明湿地并不一定是绿色的,湿地颜色主要受植物颜色影响,举具体的例子,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的提炼与概括。
根据材料二第②段“分布在城市中的城市湿地具有独特作用,是城市生态人文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湿地提供水源,为城市发展提供基础保障;湿地调节气候、净化空气,为保持城市空气清新提供保障;湿地维持生物多样性,可以给城市提供鸟语花香的生态环境;湿地为城市提供旅游、度假等休闲场所,为城市居民带来幸福享受,为城市和谐发展提供保障”就可概括答案:湿地提供水源,为城市发展提供基础保障;湿地调节气候、净化空气,为保持城市空气清新提供保障;湿地维持生物多样性,可以给城市提供鸟语花香的生态环境;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的提炼与概括。
根据材料三第②段“‘保留湖周林团,保护曲美岸线,我们更多地利用自然生态修复方式构建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自然生境系统。’”,材料四第①段“近年来,河北衡水市坚持生态优先、生态修复理念”可概括出:坚持生态发展理念;
根据材料三第③段“‘近年来,梁平以‘小微湿地+’为生态建设抓手’”,材料四第②段“‘梅花岛的地形地势、生长植物等均最大限度维护原有样貌,通过‘微塑造’的方式让游客更好地亲近自然,进而发自内心地珍爱自然。’”可概括出:依托区域特色;
根据材料三第⑤段“‘梁平每年都会吸引大量游客慕名而来,湿地生态已是大家共护共享的绿意空间和赏心悦目的心安之所,‘湿意’生态正在持续赋能产业振兴。’”,材料四第③段“2019年,衡水市对占地约200亩的顺民庄进行整体搬迁,退村还岛、退村还湖,如今小渔村已转型为集生态观光、科普研学等功能为一体的樱花岛”可概括出:赋能产业振兴;
根据材料三第④段“生态改善成效就摆在眼前,保护利用好湿地成了大家自觉的行动”,材料四第③段“生态惠民极大激发了人湖和谐共生的基础动力,湖区群众逐渐形成了爱护衡水湖的共识”可概括出:全民共护共享;
根据材料三第④段“猎神村的不少梯塘昔年因开采石膏矿引起渗漏,这些年经过改造,得以重新蓄水,变身小微湿地,现在成了村民休闲游玩的好去处”,材料四第③段“2019年,衡水市对占地约200亩的顺民庄进行整体搬迁,退村还岛、退村还湖”可概括出:政府主导推动。
【2024年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材料一:
2月7日,我国第五座南极考察站正式开站,这是继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之后,我国建设的第五座南极考察站,也是第三座常年考察站。秦岭是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被尊为华夏文明的龙脉,新站以此命名,是绵延传承中华历史文化记忆的一个精神象征。秦岭站位于南极罗斯海沿岸区域,这一区域是地球上为数不多、最接近原始状态的极地海域之一,吸引了许多国家在此建设考察站,这里曾是中国南极科考布局的空白。在南极大陆所有的边缘海里,罗斯海是最向南延伸的一片海,其湾顶纬度离南极点很近,有独特的科考价值。“绿色考察”理念贯穿于秦岭站的设计和施工全过程。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占比超过60%;所有的油漆、建材均采用无甲醛无氟材料。
材料二:
①我国自1984年首次南极科考至今,一代又一代科考队员奔赴地球最南端,这片终年冰雪覆盖的神秘大陆,究竟有何魔力,吸引我们孜孜不倦地探索
②严酷的自然条件,导致南极大陆生物稀少,但围绕大陆的南大洋,却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常年或季节性栖息在南极的鸟类就有41种,仅企鹅数量就多达2亿只;常年生活在南极的海豹总量约3200万头;鱼类约200种,其中四分之三为南极鳕鱼,主要分布在南极陆架区。南大洋磷虾总藏量常年维持在50亿吨之内,每年可渔获5000万吨且不会影响生态平衡,这相当于当今世界总渔获量的一半!
③南极冰层覆盖下的矿产、能源、淡水资源,也是世界各国开展南极考察的动机和目标。南极的石油和天然气主要分布在大陆架区,石油储藏量500亿—1000亿桶,天然气储量30000—50000亿立方米,此外还拥有巨大的风能、潮汐能和地热能等清洁能源。南极洲还是地球最大的淡水资源库,其98%的土地常年被冰雪覆盖,冰盖平均厚度2350米,冰盖储存了全世界80%可用淡水,且没有受到污染,可供人类用7500年。按照上世纪末的开采速度计算,地球上现可开发利用的石油、天然气储量只够维持50年左右,煤炭也将在160多年后消耗殆尽。
④南极冰盖总面积将近1400万平方公里,平均厚度约2100米,被称为地球的“冷源”,如果全部融化,不仅能让全球海平面升高约58米,而且会深刻影响地球的气候环境。因此,南极冰盖的未来变化,是气候变化研究的重中之重。近年来,随着全球变暖,南极冰盖受到大气和海洋变暖的显著影响,正在加速消融。
9.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秦岭站是我国在南极建成的第三座常年考察站,施工过程做到了绿色环保,填补了我国在南极罗斯海沿岸区域的布局空白。
B. 秦岭站的命名和昆仑站、泰山站一样,都以我们国家重要地理标志、文化符号命名,充分体现了国家的文化自信。
C. 材料(二)第②段运用列数字的方法,详细具体地表现了南极大陆上生物资源之丰富,很有说服力。
D. 从材料(二)第③段可以看出:南极矿产资源丰富,如大陆架区石油、天然气储量丰富,南极洲还是地球上最大的淡水资源库。
10. 阅读材料二中的画线句子,回答问题。
按照上世纪末的开采速度计算,地球上现可开发利用的石油、天然气储量只够维持50年左右,煤炭也将在160多年后消耗殆尽。(句子中的加点部分能否去掉?请结合内容说明理由)
11. 南极科考意义深远,有人说南极科考是“为地球和人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请运用材料二中的相关内容,分条列出这样说的依据。
【答案】
9. C
10. 不能去掉。这句限制语表现出后面“50年”“160年”这两个数字推算的依据,这样表述更加严谨、精准,增强可信度和说服力。
11. (1)南极能够为人类提供鱼类、磷虾等更丰富的海洋资源。(2)南极丰富的矿产资源成为人类能源危机下的新希望。(3)南极冰盖的变化是地球未来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风向标。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辨析
C.有误,根据材料(二)第②段“严酷的自然条件,导致南极大陆生物稀少,但围绕大陆的南大洋,却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可知,第②段主要说明的是围绕南极大陆的南大洋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而不是南极大陆生物资源丰富;
故选C。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根据材料二第③段“按照上世纪末的开采速度计算,地球上现可开发利用的石油、天然气储量只够维持50年左右,煤炭也将在160多年后消耗殆尽”可知,“50年”和“160年”这两个时间数据是基于“上世纪末的开采速度”这一特定条件推算得出的。这一限制语为数据的来源和推算提供了明确的依据,确保了信息的严谨性和可信度。如果去掉该限制语,数据将失去具体的参照标准,导致信息表达不够准确和严谨。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
根据材料二第②段“围绕大陆的南大洋,却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南大洋磷虾总藏量常年维持在50亿吨之内,每年可渔获5000万吨且不会影响生态平衡”可知,南极科考有助于人类获取更丰富的鱼类、磷虾等海洋资源,为食品供应和经济发展提供支持。
根据材料二第③段“南极冰层覆盖下矿产、能源、淡水资源,也是世界各国开展南极考察的动机和目标”等可知,南极的石油、天然气以及清洁能源等丰富矿产资源,可以缓解人类面临的能源危机,为地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能源来源。
根据材料二第④段“而且会深刻影响地球的气候环境”“南极冰盖的未来变化,是气候变化研究的重中之重”等可知,南极冰盖作为地球的“冷源”,其未来变化对全球气候有重大影响。因此,南极科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预测全球气候变化,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有助于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2024年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三)(10分)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涵养与弘扬新时代家风
黄雄义
①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不论时代如何变化,家庭之于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均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效用。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是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人民幸福、社会和谐、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重要前提。
②家风建设,是为“家之本在身”。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是一个家庭所形成、体现的风尚风貌。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家风与个人成长乃至家庭兴衰紧密相连。好的家风,蕴含着满满的正能量,促使个人健康成长、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促进家道兴盛。家风既作用于个人和家庭,又能持续影响整个社会的风气。当千万家庭的家风汇聚融合在一起,就能“积小流以成江海”,使其内含的行为准则和价值理念蔚然成风。“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社稷安”,说的即是此理。
③中华民族历来就有着重家风的深厚文化传统。在中国古代,凡是注重修身齐家、训导子孙者,无不追求涵养优良的家风,并习惯于将其精神融贯于成文家训,以期达到“一时之语,可以守之百世”的良好效果。如,周公旦作《诫伯禽书》,告诫儿子伯禽要恪守六种谦德,“毋以鲁国骄士”;包拯治家如执法,特立家训碑,严令后世子孙禁犯赃滥,否则就得承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的惩罚;司马光作《训俭示康》,教导儿子要以俭素为美,牢记“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这些家训家规,重心皆在于为子孙后代立规矩、树精神。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为新时代我们涵养和弘扬优良家风提供了支撑。对于家风建设,老一辈革命家同样高度重视,推动了红色家风的形成与发展。革命前辈们塑造的红色家风,是对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坚持和延续,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④当今时代日新月异,城乡家庭的结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方方面面都发生了新变化。新时代的家风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有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民族的基本内容,也要传承尊老爱幼、母慈子孝等传统家庭美德。概言之,新时代的好家风,应是融贯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新时代客观需求于一体的家风,应贯穿和体现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⑤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新时代的家风建设要系统推进。近年来,各地广泛开展家风示范基地阵地建设、优良家风代表家庭评选等家风建设活动,已在全社会形成了浓厚热烈的学习氛围。我们要继续加大宣传推广,以讲故事、树典型等多元方式让新时代的家风厚植民心,让人民知其含义、知其所然。
18.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9. 选文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0. 简要分析选文的论证思路。
首先,引出本文的论题;然后论证①____________;
接下来从“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两方面进行论证;
最后总结全文,提出希望。
21. 结合选文,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涵养与弘扬新时代优良家风,我们应该怎么做。
【答案】
18. 我们要涵养与弘扬新时代优良家风
19. 举例论证;列举了周公旦、包拯等人教导子女以及后世子孙的故事,充分有力地论证了“中华民族历来九有着重家风的深厚文化传统”的观点,进而论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20. ①. 家风建设的重要性; ②. 中华民族历来就有着重家风的深厚文化传统 ③. 新时代家风建设的具体内容
21. 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该加强自身修养,明辨善恶,身怀正气。不浪费粮食,水以及其它物品。讲诚信,答应别人的事要办到。从小树立自食其力的观念,摒弃“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等不爱劳动的坏习惯,从小养成爱劳动,善于劳动,勤于劳动的好习惯。与邻居、同学、朋友互相帮助,和睦相处,扶助弱小爱护老人等的。(意思对即可)
【解析】
【18题详解】
本文考查议论文论点的提炼与概括。论点是作者完整的看法、见解和主张,能够统摄全文。一般是文章标题,或出现在文章的首尾段,也有的需要自己根据文章内容概括。
文章开头第①段先指出了“家庭”的重要性,再根据“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是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人民幸福、社会和谐、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重要前提”,可见“家风建设”的重要意义,故文章的中心论点可用文章标题“涵养与弘扬新时代家风”进行提炼概括:我们要涵养与弘扬新时代优良家风。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论证方法的理解及作用分析。论证方法主要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解答时,首先根据句子内容判断论证方法,再结合语境分析其作用。
文章第③段划线句“如,周公旦作《诫伯禽书》,告诫儿子伯禽要恪守六种谦德,‘毋以鲁国骄士’;包拯治家如执法,特立家训碑,严令后世子孙禁犯赃滥,否则就得承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的惩罚;司马光作《训俭示康》,教导儿子要以俭素为美,牢记‘以俭立名,以侈自败’”中举出周公旦、包拯、司马光的家训的例子,可知运用了举例论证,通过这几人教导子女的故事,论证了第③段开头的分论点“中华民族历来就有着重家风的深厚文化传统”,并且能够进一步论证本文的中心论点“涵养与弘扬新时代家风”,论证有力,增强说服力。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议论文论证思路。分析作者论证思路,要在对文章内容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理清各部分所写的内容,分析出观点、论据、运用的论证方法,然后对内容概括作答。一般采用“先通过……引出论点或分论点,再用……事例或名言加以论述,最后得出……的结论”的答题方法,结合文本内容概括作答。
第①空:根据第②段“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是一个家庭所形成、体现的风尚风貌”,“好的家风,蕴含着满满的正能量,促使个人健康成长、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促进家道兴盛。家风既作用于个人和家庭,又能持续影响整个社会的风气”“‘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社稷安’”可知,文章在开头第①段提出论题后,接着论证了家风建设的重要性;
第②空:根据文章第③段“中华民族历来就有着重家风的深厚文化传统……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为新时代我们涵养和弘扬优良家风提供了支撑”可概括为:中华民族历来就有着重家风的深厚文化传统;
第③空:根据文章第④段“新时代的家风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有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民族的基本内容,也要传承尊老爱幼、母慈子孝等传统家庭美德”可概括为:新时代家风建设的具体内容。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看法启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皆可。
根据文章第④段“新时代的家风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有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民族的基本内容,也要传承尊老爱幼、母慈子孝等传统家庭美德”,“贯穿和体现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可提炼出:爱国,爱党,尊老,爱幼,与人为善等内容;再联系生活实际,作为中学生,要自立自强,热爱学习,诚信,节俭等等。
示例:作为中学生,我们要努力加强个人修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诚信友善,不说脏话,不欺负弱小。爱惜粮食,不随手扔垃圾,自立自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热爱劳动,尊重老人,与同学和谐相处。
【2024年山东滨州邹平魏桥实验学校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三)阅读选文,完成17~20题。(10分)
坐热“冷板凳”
李昌禹
①时而潇洒一笑,时而英气逼人,仿佛从书卷中走出的倜傥公子,舞台上的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演员、90后小生陈丽君,不久前凭借在越剧《新龙门客栈》中纯熟的演技火出了圈。
②面对突然的爆火,陈丽君在接受采访时说,“越剧的舞台不大,主要的人物就一两个,不知道什么时候轮得到自己。就为了热爱两个字,才愿意在这里坐冷板凳、坚持着。”过去学戏的18年里,别人在休息时,她时常还在压腿、下腰、练台步,为台上呈现的那一刻做准备。这种把冷板凳坐热的精神,令人赞赏。
③年轻人处于事业的成长期,难免会遭遇在一段时期内坐冷板凳的状况。有的人能够泰然处之,耐得住寂寞、忍得了冷清、沉得下心境,把冷板凳坐得有温度、有宽度、有高度;有的人则不愿、不敢、不屑坐冷板凳,吃不得苦,受不得累,只想做看得见、摸得着的事,不愿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在拈轻怕重中蹉跎岁月。
④愿意坐冷板凳,凭的是一种心境。有执着的信念、超脱的心态,方能将冷板凳坐得住、坐得稳。“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敦煌女儿”樊锦诗从大学毕业起就扎根大漠,几十年如一日,静心笃志、潜心研究敦煌文物;【甲】他们在冷板凳上一坐就是大半辈子,长期默默无闻、鲜为人知,却能淡泊名利、潜心做事,这种可贵可敬的品质,堪称年轻人的标杆。
⑤不怕板凳坐不热,就怕板凳没人坐。那些心态浮躁,动辄为名所困、被利所惑,或受杂念所累、为外物所扰的人,是坐不了冷板凳的,更遑论把冷板凳坐热。
⑥冷板凳要坐热,往往有一个漫长的过程,要有稳扎稳打、久久为功的恒心毅力。【乙】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曾表示,每一项国家科技奖背后,都是科学家们平均16年的“坐冷板凳”。坐定了冷板凳,便没有捷径可走,在日积月累中厚积薄发,才是把板凳坐热的不二法门。有的人当初愿坐冷板凳,也能坐冷板凳,可时间一长,经不起困难和挫折的考验,日渐失去昔日奋进、拼搏的斗志,沦为熬资历、混日子的“老板凳”,“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终归无所成就。
⑦其实,坐热冷板凳的过程,也是一个潜心修为、提升自我能力的过程,坐冷板凳不等于苦熬苦等,苦中亦有乐。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最能练苦功,他8岁学戏,70多岁高龄时,仍夏练三伏、冬练三九,从不间断。但他的苦功,不仅在于千锤百炼,还在于他苦用心思:看到香炉里轻烟飘动,他就联想到舞蹈姿态的舒展自然,看到雄鸡格斗,他就联想到精神抖擞的舞蹈身段。高空苍鹰的昂然英姿,风吹树动的优美姿态,都是他揣摩身段动作的灵感来源。这种用心揣摩、长期苦练的精神,至今仍是后辈青年人学习的楷模。
⑧“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说的虽然是做学问,但做人做事的道理大抵如此。坐得住冷板凳,才换得来“热沙发”。能够把冷活做实、冷事做热、冷门做火,练就看家本领,久久为功,时间自然会让成功热情而至。
(选自《人民日报》 2024年04月14日)
17.选文开头从陈丽君写起有何用意?(2分)
18.第⑦段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
19.删去第⑥段中的加点词语,句子表达效果有何变化?(2分)
冷板凳要坐热,往往有一个漫长的过程,要有稳扎稳打、久久为功的恒心毅力。
20.下列这句话放在文中【甲】【乙】哪一处最为合适?请简述理由。(3分)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实现“让杂交水稻覆盖全球”的梦想,一辈子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推广。
【答案】
17. 引出并证明本文的论点,同时引起读者的思考。(2分。意思对即可)
18. 举例论证,有力地论证了“坐热冷板凳的过程,也是一个潜心修为、提升自我能力的过程,坐冷板凳不等于苦熬苦等,苦中亦有乐”这一观点。(3分。论证方法1分,作用2分)
19. “往往”是“常常”的意思,大部分都要有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有特殊情况。去掉后成为都要有漫长过程,与实际情况不符。这个词语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3分。意思对即可))
20. 【甲】处,一是材料和“有执着的信念,超脱的心态,方能将冷板凳坐的住,坐得稳”这一观点相吻合;二是【甲】处前是分号,后面是“他们”可以看出例子不是一个。 (3分。合情合理即可)
【2024年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三)(1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脚踏实地 成就梦想
姜洁
①“新时代是追梦者的时代,也是广大青少年成就梦想的时代。希望你们心系祖国,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在奋斗中创造精彩人生,为祖国和人民贡献青春和力量。”日前,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单板滑雪运动员苏翊鸣回信,向他和中国冰雪健儿在冬奥赛场取得的优异成绩表示祝贺,并对大家提出殷切期望。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在中国冰雪健儿以及广大青年中引发热烈反响。
②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是青年成长成才的正道。在树立远大理想的同时,只有脚踏实地、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奋斗,才能最终成就自己的梦想。
③脚踏实地、成就梦想,首先需要打好基础、增长才干。短绠难汲深井之水,浅水难负载重之舟。任何人都不可能轻轻松松地成才,要想干成一番事业,必须积极主动学习新知识新思想,练就过硬本领。当今时代日新月异,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新时代青年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
④脚踏实地、成就梦想,还要不惧困难、顽强拼搏。“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人生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年轻人很容易因受到挫折而气馁,但绝不能因此一蹶不振、自暴自弃。在北京冬奥会上斩获2金1银的谷爱凌曾经训练摔倒造成脑震荡,“记不起任何东西”,还曾右手粉碎性骨折、大拇指韧带撕裂,但仍坚持带伤参加比赛;苏翊鸣年仅18岁,多次骨折,但一次次受伤从未动摇他继续训练的决心;28岁的短道速滑运动员武大靖因常年训练脚上满是伤疤、老茧,骨头也变形了,他说“我有一双很丑的脚”,但网友说他是中国最帅的奥运冠军……中国冰雪健儿们的事迹告诉我们,面对挫折困难,要始终坚守希望、不惧挫折、迎难而上、坚持到底,才能获得成功,笑到最后。
⑤脚踏实地、成就梦想,还应久久为功、接续奋斗。行百里者半九十。人类的美好理想,都不可能唾手可得,都离不开手胼足胝、焚膏继晷的艰苦奋斗。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从积贫积弱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发展繁荣,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顽强拼搏,靠的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以我国冰雪运动为例,从1980年第一次参加冬奥会无一人获得奖牌,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取得9枚金牌,这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冰雪人久久为功、接续奋斗的结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需要广大青年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奋斗。
⑥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历史际遇。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毫不畏惧面对一切艰难险阻,在劈波斩浪中开拓前进,在披荆斩棘中开辟天地,在攻坚克难中创造业绩,用青春和汗水创造精彩人生,书写新的奇迹!
(《人民日报》2022年03月20日)
【文本二】
①新时代中国青年,有了理想,奋斗才有目标,人生才有航向,青春才有持久向上的力量。
②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有远大理想、坚定信念,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才能有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1955年8月,第一支青年垦荒队奔赴北大荒,随后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来到白山黑水之间,以坚韧不拔、艰苦创业的精神铸就拓荒丰碑;2019年1月,“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留下“中国印记”,人们发现这支团队的平均年龄是33岁,“80后”“90后”已经成为航天尖兵。一代代青年人,以朝气与志气,以使命和责任,以理想和信念,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注入了磅礴的青春力量。
③对于个人而言,有没有远大理想,能不能志存高远,也决定着青春的成色与分量。有远大理想、有鸿鹄志向,才能向着这个目标去努力、去奋斗,在人生的航线上少走弯路、不走歧路。世界会为知道去哪里的人让路,而如果没有方向,任何风都可能是逆风。
17. 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两个文本都在第一段就提出中心论点,观点鲜明。
B. 文本一第④段举谷爱凌和武大靖的例子,证明脚踏实地,成就梦想,就要不惧困难、顽强拼搏。
C. 文本二从国家和个人两个方面论证了理想信念的重要性。
D. 文本一采用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相结合的方法,文本二主要用举例论证。
18. 文本一中第④段中划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19. 请简要分析本文一的论证思路。
20. 文本一开头先写了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单板滑雪运动员苏翊鸣的回信,有何作用?你受到了哪些启发?请结合本文论述的内容简要谈一谈。
【答案】
17. A
18. 举例论证,列举谷爱凌、苏翊鸣、武大靖带伤坚持参加比赛获得成功的事例,有力地论证了“脚踏实地、成就梦想,还要不惧困难、顽强拼搏”的观点。
19. 首先,引用习总书记给苏翊鸣回信引出本文中心论点;其次从脚踏实地、成就梦想,需要打好基础、增长才干;还要不惧困难、顽强拼搏;还应久久为功、接续奋斗三个方面论证论点;最后,号召青年用青春和汗水创造精彩人生。
20. 示例:引用习总书记的回信,交代文章背景,引出下文中心论点“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是青年成长成才的正道”,引起读者思考。现在是追梦者的时代,也是青少年成就梦想的新时代。我们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同时为成就梦想打好基础、增长才干,不惧困难、顽强拼搏,久久为功、接续奋斗,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创造精彩人生,书写新的奇迹!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A.文本一第①段首先引用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交代文章背景后,在第②段才提出“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是青年成长成才的正道”论点的。所以选项“两个文本都在第一段就提出中心论点”的说法是错误的。
故选A。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论证方法的理解和作用分析。
联系第④段中“在北京冬奥会上斩获2金1银的谷爱凌曾经训练摔倒造成脑震荡,‘记不起任何东西’,还曾右手粉碎性骨折、大拇指韧带撕裂,但仍坚持带伤参加比赛;苏翊鸣年仅18岁,多次骨折,但一次次受伤从未动摇他继续训练的决心;28岁的短道速滑运动员武大靖因常年训练脚上满是伤疤、老茧,骨头也变形了,他说‘我有一双很丑的脚’,但网友说他是中国最帅的奥运冠军……”的内容可知,划线句子列举了谷爱凌、苏翊鸣、武大靖等人的事例,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充分有力地论证了“脚踏实地、成就梦想,还要不惧困难、顽强拼搏”这一分论点,进一步论证了中心论点,使论证更具有说服力。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论证思路的能力。
答题技巧:先点出文章的论点;然后答出论据或论证方法及其作用;最后使用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等表示起承转合关系的词语来组织答题语言。
本题首先要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第①②段引用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交代文章背景,提出“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是青年成长成才的正道”的论点;第③④⑤段,从“脚踏实地、成就梦想,首先需要打好基础、增长才干”“脚踏实地、成就梦想,还要不惧困难、顽强拼搏”“脚踏实地、成就梦想,还应久久为功、接续奋斗”三个方面具体论述了青年成长成才之道;第⑥段,总结观点,发出呼吁“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毫不畏惧面对一切艰难险阻,在劈波斩浪中开拓前进,在披荆斩棘中开辟天地,在攻坚克难中创造业绩,用青春和汗水创造精彩人生,书写新的奇迹”。据此总结作答即可。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文章开头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单板滑雪运动员苏翊鸣的回信“新时代是追梦者的时代,也是广大青少年成就梦想的时代。希望你们心系祖国,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在奋斗中创造精彩人生,为祖国和人民贡献青春和力量”,我们受到的启发可以结合文章内容“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是青年成长成才的正道。在树立远大理想的同时,只有脚踏实地、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奋斗,才能最终成就自己的梦想”“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面对挫折困难,要始终坚守希望、不惧挫折、迎难而上、坚持到底,才能获得成功,笑到最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需要广大青年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奋斗”等方面进行阐述即可。
示例: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单板滑雪运动员苏翊鸣的回信启发我们,我们青少年只有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才是成长成才的正道。在树立远大理想的同时,只有脚踏实地、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奋斗,才能最终成就自己的梦想。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的观念,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面对挫折困难,我们要始终坚守希望、不惧挫折、迎难而上、坚持到底,才能获得成功,笑到最后。
(三)(10分)
阅读下文,回答下列问题。
有感于流行语的盛行
盛玉雷
①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一些流行语热起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说出了不少人对诗和远方的憧憬;体内爆发的“洪荒之力”,点燃了不少人挑战自我的“小宇宙”;而“新四大发明”,更是带火了“秒杀”“刷脸”“抢红包”“高铁游”等一批热词……这些流行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时代的发展进步,也折射出人们的精神气质。
②语言是交流信息的工具,表达思想的手段,影响着人们对自我和社会的认知。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实验:六名专业摄影师为同一个人拍摄肖像,拿到的却是不同的身份资料,为了“准确传达”这样的信息,六张肖像照最终迥然不同。有时候,哪怕只是一个语言标签,也容易让人先入为主,进而反作用于人的情绪和思想。从这个角度看,一个语汇的背后,往往涉及一系列的价值判断。
③现实生活中,还有一些网络流行语,只是热衷于简单粗暴地“贴标签”,传递极端的情绪、使用夸张的表达,渲染或消极、或焦虑的心态。这样的语汇如被滥用,难免给社会心态造成不良影响。比如,有人用“杠精”来形容动辄抬杠的情形,可如果只是生活上有不同看法、工作中提出改进意见就被如此称呼,岂不冤枉?又比如,有人用“积极废人”指称那些爱给自己定目标但永远做不到的人,如果仅停留在揶揄或自嘲层面,奋斗的意义又该如何安放?实际上,不论是“隐形贫困人口”还是“逃避性沮丧”或是“口头学渣”,这些网络热词看似调侃,实际上却是用贴负面标签的方式传递着焦虑,不经意间放大了一部分并没有那么大的负面情绪。
④传播学里有个概念叫“沉默螺旋”,是说当人们发现自己的观点处于少数或者容易被批驳时,会选择沉默来防止被孤立。然而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对媒体的影响增大,有学者提出“反沉默螺旋”现象:曾经的“一己之见”“片面认识”“表面意思”,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条件下,反而比以往更容易传播。一些网络流行语,正是因为抓住了人们对困难际遇、负面情绪的代入感而走红一时。我们需要认识到,被情绪裹挟的判断不会令人信服,被标签标注的生活无法让人热爱。更何况,正如短暂的阴雨不能反映整年气候,一两个情绪化的热词,也不足以勾画我们生活与工作的全貌,更无法给我们解决问题提供精神动力。
⑤网络热词的生命力,不在于会不会吸引眼球,是不是引人发笑,而在于有没有创造出社会价值、能不能经历时间的沉淀。从“任性”一词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剑指权力使用乱象;到“APEC蓝”来之不易,成为环保重要目标;再到“工匠精神”热度不减,一系列利好举措出台……这些经久不衰的流行语之所以能够深入人心,在于兼具了有效、有用、有趣的属性,既反映时代又推动时代的改变。而那些价值导向负面的流行语,终难逃昙花一现的命运,在大浪淘沙之后被人遗忘。
⑥从20世纪80年代的“个体户”,到20世纪90年代的“下海”,再到21世纪之后网络技术带来的新词大爆发,再热极一时的流行语,也都要经历从广泛流传、不断打磨到沉淀结晶的过程,最终成为时代的一种书写。如果把语言比喻成一座城市,那么这些沉淀下来的流行语就是城市建设中的一砖一瓦。从热词中驱散负能量的寒霜,让流行语成为正能量的载体,才能让这座语言的花园更美丽、这个语言的城市更繁荣。
(选自《人民日报》(人民网),有删改)
17.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8. 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9 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20. 请简要梳理本文的论证思路。
【答案】
17. 中心论点:让流行语成为正能量的载体。
18. 从社会上流行语热的现象谈起,引出文章的论题“流行语”,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揭示了流行语的特点,为下文的议论作铺垫。
19. 举例论证。作用:列举了“杠精”“积极废人”“隐形贫困人口”“逃避性沮丧”“口头学渣”等流行语,并对其进行分析,有力地证明了本段“还有一些网络流行语,只是热衷于简单粗暴地“贴标签”,传递极端的情绪、使用夸张的表达,渲染或消极、或焦虑的心态”这一分论点,使论证真实可信,具有说服力。
20. 首先作者从现实中的热词写起,透过现象揭示语汇背后涉及价值判断的本质;接着作者分析了负面流行语产生的原因;然后给出了判断网络热词生命力的标准;最后作者发出“让流行语成为正能量的载体”的真诚呼吁。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中心论点的提取。
结合第①段“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一些流行语热起来……这些流行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时代的发展进步,也折射出人们的精神气质”,第②段“语言是交流信息的工具,表达思想的手段,影响着人们对自我和社会的认知……一个语汇的背后,往往涉及一系列的价值判断”可知此两段从社会上流行语热的现象写起,引出本文议论的对象,并分析了“流行语”的本质;
结合第③段“现实生活中,还有一些网络流行语,只是热衷于简单粗暴地‘贴标签’……这样的语汇如被滥用,难免给社会心态造成不良影响”,第④段“一些网络流行语,正是因为抓住了人们对困难际遇、负面情绪的代入感而走红一时……”可知,此两段揭示了负面流行语产生的原因、负面影响,并得出结论负面流行语不会令人信服;
结合第⑤段“网络热词的生命力,不在于会不会吸引眼球,是不是引人发笑,而在于有没有创造出社会价值、能不能经历时间的沉淀”可知,此段给出了判断网络热词生命力的标准;
结合第⑥段“从热词中驱散负能量寒霜,让流行语成为正能量的载体,才能让这座语言的花园更美丽、这个语言的城市更繁荣”可知,此段提出流行语中应当去掉负能量,多些正能量的呼吁。
由此可知,本文通过对流行语现象的分析,并将负能量的流行语难以长久,而正能量的流行语才能深入人心,并结合第⑥段“从热词中驱散负能量的寒霜,让流行语成为正能量的载体,才能让这座语言的花园更美丽,这个语言的城市更繁荣”可总结出本文的中心论点为“流行语应该成为正能量的载体”。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段作用。
结合第①段“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一些流行语热起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说出了不少人对诗和远方的憧憬;体内爆发的‘洪荒之力’……‘抢红包’‘高铁游’等一批热词 ……”可知,首段引用了社会上的一些流行语,从而引出论题:流行语;而这些流行语的引用,也一定程度上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结合第①段“这些流行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时代的发展进步,也折射出人们的精神气质”概括了流行语的特点,为后文的议论做铺垫。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论证方法。
结合第③段“比如,有人用‘杠精’来形容动辄抬杠的情形……又比如,有人用‘积极废人’指称那些爱给自己定目标但永远做不到的人,如果仅停留在揶揄或自嘲层面,奋斗的意义又该如何安放?”中的“比如……又比如……”可判断,本段使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了“杠精”“积极废人”“隐形贫困人口”“逃避性沮丧”“口头学渣”等流行语在生活中的使用情形。联系本段“现实生活中,还有一些网络流行语,只是热衷于简单粗暴地‘贴标签’,传递极端的情绪、使用夸张的表达,渲染或消极、或焦虑的心态”可知,这些例子有力地证明了本段“还有一些网络流行语,只是热衷于简单粗暴地‘贴标签’,传递极端的情绪、使用夸张的表达,渲染或消极、或焦虑的心态”的分论点,进而证明了中心论点“让流行语成为正能量的载体”的重要性,列举实例,增强了论证的力量。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论证思路。
结合第①段“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一些流行语热起来……这些流行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时代的发展进步,也折射出人们的精神气质”,第②段“语言是交流信息的工具,表达思想的手段,影响着人们对自我和社会的认知……一个语汇的背后,往往涉及一系列的价值判断”可知此两段从社会上流行语热的现象写起,并透过现象揭示语汇背后涉及价值判断的本质;
结合第③段“现实生活中,还有一些网络流行语,只是热衷于简单粗暴地‘贴标签’,传递极端的情绪、使用夸张的表达,渲染或消极、或焦虑的心态。这样的语汇如被滥用,难免给社会心态造成不良影响”,第④段“一些网络流行语,正是因为抓住了人们对困难际遇、负面情绪的代入感而走红一时……这样的语汇如被滥用,难免给社会心态造成不良影响”可知,此两段揭示了负面流行语产生的原因、负面影响,并得出结论负面流行语不会令人信服;
结合第⑤段“网络热词的生命力,不在于会不会吸引眼球,是不是引人发笑,而在于有没有创造出社会价值、能不能经历时间的沉淀”可知,此段给出了判断网络热词生命力的标准;
结合第⑥段“从热词中驱散负能量的寒霜,让流行语成为正能量的载体,才能让这座语言的花园更美丽、这个语言的城市更繁荣”可知,此段提出流行语中应当去掉负能量,多些正能量的呼吁。
【2024年山东省滨州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今天,我们为何读古诗
①今天,我们为何读古诗
②李泽厚先生在《美的历程》中说过,古诗“既不纯是外在事物、人物活动的夸张描绘,也不只是内在心灵、思辨、哲理的追求,而是对有血有肉的人间现实的肯定和感受,懂得和执着”。对照起来,如今短视频中的人间百态、电视电影中的光怪陆离,凭借一时的耳目刺激,固然能给人以强烈的新鲜感,但同那些积淀了千年的古典诗词相比,似乎少了些更有价值的审美层次。
③在古诗中,我们能读到中华文化蓬勃的生命力与高昂的自信心。在唐代的中央大学里就读着大量“国际学生”。日本留学生晁衡考过了唐朝的科举,一度官至节度使。他代表大唐出使本国,王维为他赋诗赠别:“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新罗留学生崔致远在长安国子监留学数年后科举及第,到南京出任深水县尉,写下了包含诸多诗词的《中山覆篑集》,成为朝鲜汉文学的开山之作。当我们读到中国古诗中的博大胸襟,了解到千余年围绕着中华文化所形成的“文化圈”,我们便不会妄自菲薄,丢掉中华民族的自信之魂。
④在古诗中,我们能读到“共看明月皆如此”的永恒诗心。那些风格各异的五言七言,好比一颗颗时空胶囊,将千百年前人们的喜怒哀乐封装于此,穿越时空,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会发现, 自己和那些逝去的身影共享着中国人的古老情愫。 “写书今日了,先生莫嫌迟。明朝是假日,早放学生归。”这位唐代的学生,好不容易抄完了课文,开始向老师撒娇:明天就是周末了,今天可以早点放我回去吗 诗中吐露的急切之情和现在的孩子们又有什么不同呢 千百年后的今天,我们仍爱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作临别赠言互相慰勉。遇到挫折时,我们仍常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来自我激励……百代之下,其情一也。
⑤在古诗中,我们能读到“斯文万古存”的坚韧力量。在这些方块字中,汉字的音韵和诗人的情感互相激发,成为后代中国人永不枯竭的力量源泉。陶渊明在田园之间,虽箪瓶屡空,却诗酒作伴,怡然自乐;七百年后的苏东坡,在被贬的逆境之中,翻阅着陶渊明的诗集,留下了12首与“偶像”对话的《和陶诗》,从中汲取着安贫乐道、悦纳生活的能
量;陆游在南宋偏安一隅的屈辱中锐意进取,在狂风骤雨中僵卧孤村,却仍渴望着“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战斗; “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面对铡刀,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诗句慷慨就义……这些历久弥新的诗篇铸就了现代的民族精神。
⑥现在的我们,为何还要读古诗 因为在这个时代,我们可以在古诗的吟诵中培育健全的人格,获得无尽的精神力量。
17.本文思路清晰,论证严密。请梳理选文的论证结构,完成下面的表格。 (2分)
分论点一: ① 中心论点:②
分论点二: 在古诗中, 我们能读到“共看明月皆如此”的永恒诗心
分论点三: 在古诗中, 我们能读到“斯文万古存”的坚韧力量。
18.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3分)
19.请结合选文第④段内容,谈谈你对“永恒诗心”的理解。 (2分)
20.下面这段文字可以作为选文哪一段的论据 加以阐述并说明理由。 (3分)
长征途中,前有娄山天险,后有追兵将至。娄山关一场恶战令人心忧,而毛泽东主席则有着“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气与信心,正是从容不迫、英雄本色。
【答案】
(三)17.①在古诗中,我们能读到中华文化蓬勃的生命力与高昂的自信心。(1 分)
②我们可以在古诗的吟诵中培育健全的人格,获得无尽的精神力量。 (1 分)
18.举例论证(1 分)
具体生动地论证了在古诗中,我们能读到中华文化蓬勃的生命力
与高昂的自信心。(2 分)
19.示例:“永恒诗心”是指我们在古诗词中能够读到干百年来中国人所共有的情愫。(2 分)
评分:共 2 分。意思正确即可。
20. 应作为选文第⑤段的论据。因为材料内容通过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具体生动地论证
了长征途中毛泽东主席不畏困难的精神以及坚定乐观的信念成为了现代的民族精神。(论证了在
古诗中,我们能读到“斯文万古存”的坚韧力量。)与第 5 段中陶渊明、苏轼等人的例子相互补
充,从古今多维度论证了分论点。(3 分)
【2024年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