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高中语文鲁教版选修《春江花月夜》课件(18张ppt)+教学设计(5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高中语文鲁教版选修《春江花月夜》课件(18张ppt)+教学设计(5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3-10 10:20:30

文档简介

课件18张PPT。课前准备课 本
导学案
双色笔
典题本
古、现汉语词典口齿噙香对月吟课前演讲春 江 花 月 夜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一诗:
“孤篇压全唐”
“盛唐第一诗”
“春风第一花”
“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古今评说】【学习目标】
1. 吟诵感受春江月夜的美景,初步把握作者感情。
2. 分析本诗感情表达的层次结构,体会景、 情、理的完美融合。
3. 陶冶情操,感受古典诗歌的艺术魅力,体悟人生真谛。 美美的声音, 诵读出美美的诗, 美美的文字里, 找寻那轮美美的月亮…… 吟咏月华.配乐诗朗诵春江花月夜.Wmv余音袅袅 书声琅琅 张开喉咙 美美地读 (个人、小组、男生女生都可)春江花月夜 古筝.mp3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
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 古筝.mp3内容:
探究1:意象是融合人类情感的物象,前八句是怎样整合这些意象来展现诗的优美意境的;九到十六句借助这些意象,包含怎样的人生哲理
探究2:鉴赏本诗的情感美,读“白云一片去悠悠…落月摇情满江树” .随着时间的流逝,夜色渐浓,心里的感伤越来越浓,这种美景和人生思考触动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自主探究要求:
1.安静地思考,展示同学迅速到位,展示注意用双色笔总结规律方法。
2.研读诗文内容,自主掌控时间,自主探究结束后直接进入合作探究和学习超市,各取所需。
自主探究要求:
①展示快速高效,板书工整规范,语言简洁扼要。
②点评要简洁明了,注重解题思路和方法总结。
③非展示人员:监督并协助本组展示成员,保证展示内容的正确和全面;浏览并思考其他小组展示内容,准备质疑和补充;做好笔记,搞好落实。原生态展示动态组合·按需交流动态组合要求:
1、完成自主探究后,组长引领组内讨论,整理最佳答案。
2、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跨组探讨,点评质疑。
按需交流要求:
1、未展示组点评,认真讲解,解答疑问,完善、修改答案,并做评价(内容3分+书写2分)
2、听讲同学认真倾听,真诚探讨,并提出疑问和修改建议,给点评同学画星(最多5颗星)
3、留在座位上的同学,继续自主学习或自由组合讨论。注意整理落实基础知识。
4、所有人都拿好课本和导学案,认真整理记录。探究一【意境】诗人以春江、潮水、明月、芳甸、花林、流霜、白沙等为意象,构成一幅恬静优美的水墨彩图这首诗就是从春江月夜的美景入笔的。由远及近,由大及小,描绘出一幅「春江花月夜」的景象。(月下之景 春江花月 画意 )
【哲理】诗人在感受无限美景的同时,睹月思情,所有的这一切都孕育了一个自然之理,江天一色,皎皎孤月,怎能不引起诗人情不自禁地对宇宙人生的思索。自然也就会有“人生无尽,江月永恒”之慨叹!面对相似的江月,虽有代代人生,然相对于整个广袤、永恒的宇宙,小小的“个体人生”却又是那么的渺小、短暂,无奈的情怀啊!其中蕴涵了多么高深的宇宙意识和人生哲理。(月下之思 宇宙人生 哲理 )探究二:
“白云一片去悠悠”到“鱼龙潜跃水成文”为一层,写思妇怀人;
从“昨夜闲潭梦落花”到“落月摇情满江树”为一层,写游子想家。最后几句写落月,隐含思妇青春将逝,游子思妇的一腔离情伴随月影而洒。诗人以良辰美景衬托离别之苦;又以江月与人生对比,显示人生的短暂。
这些都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青春年华的珍惜,以及对宇宙、人生的探索。
(月下游子,思妇之情,诗情) 抒情层次(一)写明月照耀下的江水花林的绚丽景观。为下面对景抒情打下基础。(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景物美(二)由写景转向观照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明月长照对照人生短暂,抒写心中的感叹。(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哲理美(三)由感叹人生进而抒写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情感美春江花月(景) 思妇游子(情) 宇宙人生(理) 完美融合点拨提升(一)意象的作用:营造氛围、借景抒情、塑造背景或环境、塑造意境、衬托人物气节或品质、奠定情感基调、以景衬境
意向的分类:烘托性意象、比喻性意象、象征性意象
分析意象类(意象即诗中描写的人、景、物)
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哪些意象?结合全诗分析在全诗中 的作用。
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
答题步骤:(1)找准意象,然后加以描述
(2)概括意象特点及作用
(3)分析揭示意象中蕴含的诗 人的情感
答题公式:本诗用…的意象,渲染了…的氛围…(属于概括作用)地表现了诗人…的感情
点拨提升(二) 诗歌鉴赏之意 象关于“月”的意象的诗句1、游子征夫思乡之情: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 2、女子相思怀远之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 3、离愁别绪之情: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 4、怀古伤今之情: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 5、感叹宇宙永恒人生短暂:?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 点拨提升(三)流淌思想,妙笔生花用心体悟诗歌前八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汀上白沙看不见” ,诗中运用了许多意象,请展开想象与联想,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的画面,100字左右。(口头展示)
小提示:
把这段灵动的旁白附在课文旁,未来某日,在某个角落,心与语重逢,必是异样的美丽mp3

春江的潮水涌动,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这时一轮明月从地平线升起,远远望去,就好像从浪潮中涌出一样。随着千万里春潮荡漾,千万里春江涨满月光。明月与江潮相互辉映,波光闪耀于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 江水弯弯曲曲地绕过花草遍地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那繁花如雪,像撒了一层洁白的雪珠。空中流洒着月光似天降流霜,江畔白沙与月光融成白茫茫的一片。江天一色,纤尘不染,一轮皎洁的孤月悬挂在半空中。
姓名
蒋田田
电话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二
邮件
单位
山东滨州行知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春江花月夜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为山东人民出版社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教科书《唐诗宋词选读》第一单元《气象恢弘的初盛唐诗歌》中第三课,是一篇唐诗中的“顶峰”之作。它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又如情感脉搏,使诗情随着月轮的升落而起伏曲折。作者以月升、月悬、月斜到月落为线,细致描绘了春江月夜的景色;面对江天一色的美景,诗人思绪飞动,探寻宇宙哲理;后又联想到思妇怀人和游子思乡。全诗在思想与艺术上不仅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而且超越了一些枯燥说理的玄言诗和抒儿女别绪离愁的爱情诗,诗人将屡见不鲜的传统题材,注入了新的诗情、画意与哲理,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融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
二、学生分析
长期以来诗歌教学给学生带来了两种感觉:一、要背诵;二、要分析诗人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种教学方式冻结了学生的思维,抑制了学生动情读书的欲望,把诗歌变成了公式,把思考变成了形式,把书本变成了枷锁,把课堂变成了囚笼,从而导致学生只能初步感知到诗歌的内容,却讷于对其意象、情感、意境等的理性分析和深度表达。所以,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用新课程理念引导学生动情地诵读,自由地涵咏,自主地探究。高二学生已有了一定诗歌鉴赏知识的积累,大部分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思维比较活跃。但要让他们的思维拓展开来,老师就不能包办,不能代替。要放开手脚,让他们敢“说”,敢“思”,敢“表达”,真正地“动”起来,成为课堂的主人。
?
?
三、教学目标
1.吟诵感受春江月夜的美景,初步把握作者感情。
2.分析本诗感情表达的层次结构,体会景、 情、理的完美融合。
3.陶冶情操,感受古典诗歌的艺术魅力,体悟人生真谛。
?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导入环节:PPT春江花月夜优美图片欣赏以及《春江花月夜》音乐欣赏导入,营造了一种浓厚的课堂氛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诵读环节,先让学生聆听《春江花月夜》朗读视频,并提示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感受整首诗的感情基调以及语调的抑扬顿挫,并将语言想象成画面、充分融入其中,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更快地融入课堂情境当中;之后,播放朗读配乐,学生进行个人诵读展示,有了配乐,学生朗读兴致高涨,并且感情抒发更加到位;随堂练笔环节,播放轻缓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这幅画面,并转化成文字,进行思想的流淌、笔下生花;最后齐读环节,再次播放诵读配乐,将情、景、理融于一体。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导入语并解读学习目标
拿好课本,认真听讲,带着目标进入课堂的高效学习
课件展示契合本课主题的优美图片及音频播放
诵读
引导学生进行各种方式诵读,播放视频、音频,并进行适时点拨
积极参与诵读体悟,以多种形式进行诵读,并对他人诵读进行点评
播放朗读视频,以及朗读配乐,学生融情于境
自主学习
为学生导入问题,并稍作引领
认真回扣课本,进行探究案的书写
课件“自主学习”题目内容及学习要求
合作探究
适时地进行课堂培训,并对学生的生成性问题进行及时点拨
组内与跨组交流探讨,并到展示位置进一步交流
课件“合作探究”探究内容及要求
评价
对学生的探究题的书面展示进行点评并依据标准赋分
全班互动,针对自己的学习需求,在本组交流合作后,到不同的问题展示区域与其他同学进行进一步交流
课件展示探究题相对标准答案,并针对答题规律方法采用艺术字、超链接等方式进行点拨引领
练笔训练
对写作要求稍作点拨,让学生融情于境
准备好练习本,按要求发散思维书写随感,并口头展示
课件投影展示训练要求,学生口头展示过程中配上背景音乐,让学生融情于境
表述反馈
针对学生提出的疑问和探究题目进行点拨和总结,对“意象”作深入剖析,让学生回忆自己了解的有关“月”的名句并分析“月”在其中的具体含义,并联系本文人生短暂的哲理意味,并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稍作拓展
先对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进行交流回答,然后结合文本联系自己生活实际,学以致用
幻灯片总结拓展,“同学们,今天我们与诗人的约会将告一段落。但我相信,只要明月依旧升落、江水仍然流淌,就会有那么一股诗情充塞在我们的心间,它将会让我们在面对变幻莫测的人生、起伏不定的命运时,有更多更好的理解,懂得珍惜、懂得感激、懂得从容。”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因为学习本诗重在诵读,以读传情,读、悟交融,可以说:“诗歌是文字的音乐”。所以我将本节课的一个重点放在了学生的诵读上,并且在学生读之前,先聆听朗读视频,然后播放朗读配乐,通过个人诵读展示、小组pk诵读展示、男女生二重读、排与排诵读比赛、全班齐读等多种诵读方式,在音乐的伴奏下,在反复朗读吟诵诗歌那形象、生动、立体的语言中,感受铿锵有力的节奏,聆听它内在的或高昂或低沉韵律,体会情景交融的意境,效果非常好。
?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老师是课堂的引领者,所以我敢于大胆放手,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并且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实行小组内、跨组、全班自主交流合作,让学生在自主思考、交流合作中碰撞出精彩的智慧火花。但是,在整个过程中我也做了适时的点拨和培训。
???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课堂在探究完相关题目之后,让学生进行“流淌思想,笔下生花”的随堂练笔,并且在此过程中,老师为学生配上契合本课情境的音乐音频,让学生融入情境之中,想象情景画面,并将其化为文字,学生口头展示时,都表现得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