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高中语文鲁教版选修《声声慢·寻寻觅觅》课件(22张ppt)+教学设计(6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高中语文鲁教版选修《声声慢·寻寻觅觅》课件(22张ppt)+教学设计(6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3-10 10:26:50

文档简介

姓名
邹曙光
电话
?
学科
高中语文
年级
高中二年级
邮件
?
单位
济南三中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一、教材分析
《声声慢》选自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第四单元南宋的乱世词心”,这个单元的主要内容是鉴赏唐诗宋词,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在整体把握诗词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品味诗词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感情,目的是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诗词的能力。
欣赏诗词要在反复的诵读中,运用联想和想象,探究它的意境和诗句中蕴含的感情。??《声声慢》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名篇之一,写词人历遭国破家亡劫难后的愁苦悲戚,是词人情感历程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苦难的象征。
二、学生分析
高二学生已经具备阅读一般诗歌的能力,但抓表层容易,知本质难;知思路容易,明思想难;知局部容易,观全文难。这些高二学生有自己动手利用网络收集资料并分析概括的能力,能够也愿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想,能够与同学们合作交流,也会愿意与同学交流。
三、教学目标
1、 了解作家因家国之变对创作的影响;??
2、 了解作品中意象的特定属性;?
3、 体会词人前后期作品中的 “愁”绪的不同.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使用互联网、PPT、音乐视频、评价量表等技术。
阶段一:课前预习?
1.学生自己通过网络搜集有关李清照的生平资料和至少三篇代表作
2.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将李清照的生平和主要作品制成PPT。
技术手段:互联网,PPT,评价量表
阶段二:课堂教学中
1、学生展示成果--PPT,整体感知李清照的生平及其作品的主要特点
2、同学互相补充,完成对李清照的整体认识。
3、反复诵读课文,在对课文了解的基础上,借助名家朗诵,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技术手段:PPT,音乐视频、评价量表
阶段三:课后
?1、以“一般愁字别样情,半世漂泊感生平”为副标题,正标题自拟写作小论文,上传至班级360云平台,在写作过程中可以在QQ群或微信群中讨论。
2、补充李清照相关的资料,保存至班级云盘,要求学生阅读,拓展视野。http://yunpan.360.cn/.net/
技术手段:网络,QQ,微信、作业评价量表等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由李清照词改编的歌曲《月满西楼》MTV。学生交流通过网络获取的信息交流“我眼中的李清照”
《月满西楼》MTV
展示
组织学生交流,适时点拨
学生现在小组中交流整理的资料,后推举代表在班级交流。教师根据学生情况适时点拨。
PPT,预习作业评价量表
研读文本
1、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借助意象把我作品
3、总结
1、学生根据朗读评价量表,互评同学对课文的朗读。2、思考问题:运用叠词的作用/这首词如何让读者领略其“愁”/意象分析愁情3、我们看见了一个一生都被“愁”所困的女词人,“愁”是她作品的主调。早年的“愁”是“闺怨”、“离愁”、“相思之愁”,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是“为赋新词强说愁”。晚年的“愁”则是在经历了孤独之苦、丧夫之痛、亡国之恨之后的“欲说还休”的愁,是一种沉甸甸的深沉的愁。
PPT/朗诵音视频/朗读评价量表
作业
1、以“一般愁字别样情,半世漂泊感生平”为副标题,正标题自拟写作小论文,上传至班级360云平台,在写作过程中可以在QQ群或微信群中讨论。
2、补充李清照相关的资料,保存至班级云盘,要求学生阅读,拓展视野。http://yunpan.360.cn/.net/
?
完成作业,上传至班级360云平台,自由交流,相互评价。
阅读云盘中的补充材料。
http://yunpan.360.cn/.net/网络云盘,QQ,微信等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1、课堂导入根据李清照的词改编的歌曲入手,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把学生带入了词作的意境,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声声慢》是李清照用血泪和着文字表达愁苦的经典之作,《月满西楼》和它的 感情基调相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读出作品的情味。????
2、通过预习评价量表和朗读评价量表督促学生自己反思检查自己的学习过程,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抓住诗眼—“愁”字,选择一个印象深刻的场景,描绘心中的词人形象,形成了整体感受。???
课堂上通过学生读作者、读课文、品句子等活动,让学生得到充分的活动,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
课件22张PPT。声声慢一般愁字别样情,半世漂泊感生平学习目标1、 了解作家因家国之变对创作的影响;
2、 了解作品中意象的特定属性;
3、 体会词人前后期作品中的 “愁”绪的不同.
李清照大事记1103-1126 年:与赵明诚结婚,婚后感情融洽,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研究。
1126 年:金兵入侵,围困京师。
1127 年:金灭北宋,二人所存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
1129 年: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去世,终年49 岁,李清照时年46 岁。 1130 年:在越州、台州、黄岩、温州之间漂泊。
1131 年:卜居会稽,又逢盗贼,重病缠身,几欲丧命。
1132 年夏:再嫁张汝舟,惜遇人不淑,9 月提出诉讼,与张离婚。被判刑,后经友人解救,出狱。
1134 年:整理完成赵明诚遗著《金石录》。
1151-1156 年: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
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
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她的创作以 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南渡前 内容:闺怨离愁 词风:清丽柔媚
南渡后 内容:怀旧悼亡 词风:凄婉哀怨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 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 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 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 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品读课文找出直接抒情的句子
①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②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开头七组叠字怎样抒写感情的?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从寻寻觅觅入手结果引发体现孤苦无依
若有所失眼前景凄清愁情悲愁、哀伤感情基调:孤独、哀伤运用叠词的作用⑴增强音乐美。 音律和谐、朗朗上口、 声声悦耳。
⑵增强情感。
起句形象用了七组叠词, 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在遭 受重创巨痛后的悲愁苦痛。 欣赏意象 词人在写愁情时选了哪些意象来表现她的愁呢?找出词中的主要意象
这些意象营造出了怎样的意境?
淡酒 秋风
过雁 黄花
梧桐 细雨淡酒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
结论: “愁”的象征
秋风自古逢秋悲寂寥 --- 刘禹锡
秋风秋雨愁煞人 ---秋瑾
结论: 渲染愁情过雁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北雁南飞,词人也是从北方流落南方——国破家亡之苦)
结论:象征离愁
黄花晚来独登楼,恨字锁眉头,黄花瘦,雁声断秋。《南楼令》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黄花:喻女子容颜的憔悴
梧桐寂寞梧桐,深院锁春秋。
梧桐树, 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 声声,空阶滴到天明?
结论:孤独忧愁细雨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
白居易《上阳白发人》
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姜白石《点绛唇》
萧萧暮雨子规啼。---苏轼《浣溪沙》
结论:苦雨往往跟悲、怨、愁等情感联系在一起这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意象:淡酒 秋风 过雁 黄花 梧桐 细雨
意境:凄凉、冷清、愁苦
情感:孤独寂寞,悲苦忧愁以愁作结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全词至此,戛然而止,却言尽而意无穷,欲说还休,
愁情似水长,个中滋味只有自己慢慢咀嚼了。愁的内涵亡国之恨
丧夫之痛
沦落之苦主题思想:
通过描写词人南渡后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抒发了词人的 悼亡之悲、怀旧之哀,以寄寓家 国之痛、故土之思。 作业以“一般愁字别样情,半世漂泊感生平”为副标题,正标题自拟写作小论文,上传至班级360云平台,在写作过程中可以在QQ群或微信群中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