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张PPT)
第一章 物质及其转化
2025年高考化学专项复习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目录
知识点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壹
知识点2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贰
知识点3 分散系 胶体
叁
知识点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壹
教材知识萃取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1.物质的组成
(1) &2&
(2)物质的组成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式反映了物质的组成元素,一种物质只有一个化学式;化学式不一定代表物质中含有分子,如 中只存在 与 , 中只存在硅原子与氧原子,但 中存在 分子;化学式不一定表示一种具体的物质,如有同分异构体的有机物、有同素异形体的某些物质等。
2.物质的分类
分类的概念 根据研究对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将它们区分为不同种类和
层次的科学方法
分类的意义 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有利于人们分门别类地进行深入研
究;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预测物质的性质及可能发生
的变化
对物质及其变化的分 类标准 宏观角度: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等;
微观角度:物质的构成、结构和参加化学反应的粒子等
交叉分类 法 含义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从不同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的方法
特点 能从多个角度认识某一物质的多重性
交叉分类法 举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树状分类法 含义 按不同层次对物质进行逐级分类,各层之间属于包含关系
特点 能认识各类物质之间的从属关系
举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续表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易错易混
(1)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可能是混合物,如 和 的混合物、金
刚石和石墨的混合物。
(2)含水的物质不一定是混合物。物质含水时一般是混合物,如 的水溶液。
但含结晶水的物质不是混合物而是纯净物,如 。
3.从不同角度对酸、碱、盐及氧化物进行分类
(1)&3&
(3)&5&
(2)&4&
第一章
(4)&6&
教材素材变式
1.[链接苏教版必修第二册P111第6题等,2023山东卷]下列之物具有典型的齐鲁文化特色,据其主要化学成分不能与其
他三种归为一类的是( )
C
A.泰山墨玉 B.龙山黑陶 C.齐国刀币 D.淄博琉璃
【解析】墨玉、黑陶、琉璃的主要成分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齐国刀币的主要成分为青铜,属于金属材料,故本题选C。
命题动向
关注地方特色,加强归属感和民族自豪感
化学与 是高考中的重点和热点,该考点除了与生产、生活、社会发展、环境保护等联系更紧密外,还更关注
与各地的实际情况结合,有利于缓解考生的紧张情绪、建立民族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2.[链接人教版必修第一册P6等]化学促进了科技进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A.量子通信材料螺旋碳纳米管、石墨烯互为同分异构体
B.神舟十六号飞船航天员穿的航天服使用了多种合成纤维
C.北斗三号导航卫星搭载了计时铷原子钟,铷是第ⅠA族元素
D.国产 飞机用到的氮化硅陶瓷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解析】碳纳米管、石墨烯为碳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二者互为同素异形体,A项错误;高强度的合成纤维可用来
抵御陨石的冲击和紫外线的伤害,B项正确; 为第五周期ⅠA族元素,C项正确;氮化硅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D项正确。
3.[链接人教版必修第二册P22、P85等,2023广东卷]建设美丽乡村,守护中华家园,衣食住行皆化学。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D
A.千家万户通光纤,光纤的主要材质为 B.乡村公路铺沥青,沥青属于天然无机材料
C.美容扮靓迎佳节,化妆品中的甘油难溶于水 D.均衡膳食助健康,主食中的淀粉可水解为葡萄糖
【解析】光纤的主要材质为 ,A项错误;沥青是由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碳氢化合物及其非金属衍生物组成的黑
褐色复杂混合物,是高黏度有机液体的一种,属于有机胶凝材料,B项错误;丙三醇,又名甘油,是一种有机化合
物,化学式为 ,含有多个羟基,能与水以任何比例混溶,C项错误;淀粉是由葡萄糖分子聚合而成的多糖,
在一定条件下可水解为葡萄糖,D项正确。
拓展设问 判正误:速干衣常用材料之一聚酯纤维为混合物( )
√
【解析】 聚合物的聚合度不同,为混合物。
4.[链接人教版必修第一册P7等]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某同学用如表所示的形式对所学
知识进行分类,其中甲与乙、丙、丁是包含关系。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选项 甲 乙、丙、丁
A 常见干燥剂 浓硫酸、石灰石、碱石灰
B 腐蚀品 浓硫酸、烧碱、浓硝酸
C 碱性氧化物 过氧化钠、氧化镁、氧化亚铁
D 弱电解质 次氯酸、一水合氨、硫酸钡
B
【解析】 石灰石不具备吸水性,不能作干燥剂,A项错误;过氧化钠不是碱性氧化物,C项错误;硫酸钡是强电解质,D项错误。
知识点2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贰
教材知识萃取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的关系
物质变化的分类
&7&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区 别 宏观角度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反之为物理变化
微观角度 化学变化有旧化学键断裂,同时又有新化学键形成;只有化学键
断裂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 晶体的熔化
联系 化学变化过程中一般伴随着物理变化
(2)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为化学变化,如 与 间的转化。
(3)化学在分子和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变化。原子核发生改变不属于化学变化,如核聚变、核裂变。
教材素材变式
类型1 物质变化类型的判断
1.[链接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P77等,2022湖北卷]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B
A.加入明矾后泥水变澄清 B.北京冬奥会用水快速制冰
C.炖排骨汤时加点醋味道更鲜 D.切开的茄子放置后切面变色
【解析】加入明矾后,水解生成的 胶体对泥水中的悬浮物有吸附作用,故泥水变澄清,涉及化学变化,
A项不符合题意;用水快速制冰是物理变化,B项符合题意;炖排骨汤时加点醋,可使骨头中的钙、磷、铁等矿物
质溶解出来,涉及化学变化,C项不符合题意;切开的茄子放置后切面变色是由于茄子中所含的酚氧化酶与空气接
触被氧化而褐变,涉及化学变化,D项不符合题意。
2.[链接人教版必修第一册P78等,2023湖南卷]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化学与文化传承密不可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C
A.青铜器“四羊方尊”的主要材质为合金
B.长沙走马楼出土的竹木简牍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C.蔡伦采用碱液蒸煮制浆法造纸,该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
D.铜官窑彩瓷是以黏土为主要原料,经高温烧结而成
【解析】青铜是在纯铜中加入锡或铅得到的合金,A项正确; 竹木简牍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B项正确;碱液蒸煮制浆法造纸过程中,植物纤维在碱液中发生水解反应(属于化学变化),C项错误;彩瓷是以黏土为主要原料,加工定型后经高温烧结而制成的硅酸盐产品,D项正确。
类型2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3.[链接鲁科版必修第一册P98等,2023浙江卷1月]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两者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C
A. 能使某些色素褪色,可用作漂白剂 B.金属钠导热性好,可用作传热介质
C.溶液呈碱性,可用作消毒剂 D. 呈红色,可用作颜料
【解析】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使某些色素褪色,可用作漂白剂,A项正确;金属钠为金属单质,导热性好,可
用作传热介质,B项正确;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作消毒剂,C项错误; 呈红色,可用作油漆或颜料,D
项正确。
类型3 物质的转化
4.[链接人教版必修第一册P82等]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中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
C
A. B.
C. D.
【解析】与溶液反应生成,与过量反应生成,而不是 ,A错误;
由于盐酸的酸性强于碳酸,故向溶液中通入,不发生反应,B错误;由于氧化性: ,故可发
生反应、,C正确;与 高温条件下发生铝热反应生成
和铁单质,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不能生成 ,D错误。
5.[链接鲁科版必修第一册P87等,2023全国乙卷]一些化学试剂久置后易发生化学变化。下列化学方程式可正确解释相应变化的是( )
A 硫酸亚铁溶液出现棕黄色沉淀
B 硫化钠溶液出现浑浊颜色变深
C 溴水颜色逐渐褪去
D 胆矾表面出现白色粉末
【解析】 溶液中出现的棕黄色沉淀应为,而不是 ,发生的反应为
,A错误;溶液出现浑浊颜色变深,说明生成了 ,
,B错误;溴水中存在平衡, 见光易分解,促
使该平衡正向移动,从而使溴水褪色,C错误;胆矾在空气中久置失去结晶水而逐渐变成白色的 粉末,D正
确。
D
知识点3 分散系 胶体
叁
教材知识萃取
1.分散系
2.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3. 胶体的制备
1.分散系的分类
(1)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聚集状态(气、液、固)的
不同对分散系进行分类,有九种类型,如右图所示。
(2)按照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大小对分散系进行分类,共有三种类型,如图所示。
(2)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性质 表述 应用
丁达 尔效 应 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从垂直入射光线的 方向可以观察到胶体里有一条光亮的“通 路”(所有胶体均具有的性质) 鉴别 ______和 ______
电泳 胶体粒子带有电荷时,在外加电场的作用 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里做定向移动的现 象(不是所有胶体都有电泳现象) 利用血清蛋白电泳可诊断疾病;
冶金工业可用电泳除尘
溶液
胶体
性质 表述 应用
聚沉 在一定条件下,使胶体粒子聚集成质量较 大的颗粒而产生沉淀的现象(物理变化, 蛋白质变性不是聚沉) 江河入海口处沙洲的形成;盐卤
点豆腐等
渗析 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而溶液中的溶 质分子或离子可以透过半透膜的现象 分离氨基酸和蛋白质;除去胶体
中的电解质等
续表
(3) 胶体的制备
①图示
②方法: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氯化铁饱和溶液,继续煮沸
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制得 胶体。
③原理: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胶体)
&9& (1)不能用自来水制备 胶体,因为自来水中有电解质,会使胶体发生
聚沉,应用蒸馏水。
(2)加热时间不能过长,否则 胶体会聚沉生成 沉淀。
(3)必须选用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加速率不能太快,也不能加入太多。
(4)书写制备胶体的化学方程式时,生成的胶体不加沉淀符号“ ”,应注明“胶体”
两字,用等号表示。
教材素材变式
1.[链接苏教版必修第一册P18~19]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
C
A.在豆浆里加入盐卤做豆腐
B.河流入海处易形成沙洲
C.将植物油倒入水中,用力搅拌形成油水混合物
D.用可见光束照射蛋白质溶液时,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解析】A项,豆浆是胶体,盐卤是电解质溶液,胶体遇电解质溶液能发生聚沉,与胶体的性质有关;B项,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电解质,河水中的泥沙遇到海水发生胶体的聚沉,从而形成沙洲,与胶体的性质有关;C项,植物油倒入水中,形成的是乳浊液而不是胶体;D项,蛋白质溶液为胶体,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因此用可见光束照射蛋白质溶液时,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与胶体的性质有关。
2.[链接人教版必修第一册P9【实验1-1】]某化学兴
趣小组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
是( )
A
A.、 烧杯中分散质粒子相同
B.可采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中的固体与液体
C. 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胶体)
D. 中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解析】烧杯中是溶液,分散质粒子是和,烧杯中主要是胶体,分散质粒子是 胶
粒,A项错误;胶体可透过滤纸而固体不能透过滤纸,B项正确;水解使 溶液呈酸性,加入的石灰石促进
水解生成胶体,并放出,C项正确;中的 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D项正确。
3.[链接鲁科版必修第一册P47等]向硝酸银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碘化
钾后制得的碘化银溶胶的微观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C
A.碘化银胶体粒子能吸附阳离子,从而使碘化银胶体带正电荷
B.用过滤的方法可除去碘化银胶体中的硝酸钾溶液
C.碘化银溶胶中,胶体粒子的直径为
D.碘化银固体与水混合形成的分散系会产生丁达尔效应
【解析】碘化银胶粒能吸附阳离子,但胶体不带电,A项错误;胶
体粒子和溶液均可透过滤纸,不能通过过滤的方法除去碘化银胶体
中的硝酸钾溶液,B项错误;胶体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在 ,
C项正确; 难溶于水,与水混合后得到的分散系应为浊液,不会
产生丁达尔效应,D项错误。
4.[链接鲁科版必修第一册P46图2-1-7]含有 的氯化铁饱和溶液因久置变得
浑浊,使所得分散系从如图所示装置的A区流向B区,其中C区是不断更换的蒸馏水。已知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D
A.实验室制备胶体的反应为(胶体)
B.滤纸上残留的红褐色物质为 固体颗粒
C.在B区的深红褐色分散系为 胶体
D.进入C区的的数目为
【解析】饱和 溶液在沸水中水解可以制备胶体,化学方程式为
(胶体) ,A项正确;滤纸上层的分散系中悬浮颗粒直径通常大于 ,不能
透过滤纸,因此滤纸上的红褐色物质为固体颗粒,B项正确;胶体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 之
间,可以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因此在滤纸和半透膜之间的B区分散系为 胶体,C项正确;若
完全水解,全部进入C区,根据电荷守恒,可知进入C区的的数目应为,但是 不会完全水解,
因此进入C区的的数目小于 ,D项错误。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