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上12坐井观天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坐井观天》这则寓言,学生在课外书中早就有所了解,并不陌生。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已知,整合已知资源,读好对话,了解故事内容。青蛙与小鸟的对话各有各的立场,情感也不一样,语调语气也有所区别,除了读准字音,关注标点和语气词来读,也是读好对话的重要凭借。
课文除了第一段,其他段落都是青蛙和小鸟的对话,因此读好对话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在根据提示语读好人物对话的过程中,启发学生思考它们在争论什么,并说出自己的见解。教师要把在朗读中识字、在朗读中理解、在朗读中促进学生语言表达有机结合起来。
文中青蛙的一叹一问,小鸟的反驳,特别是文中带有感叹号和问号的句子,是引导学生揭示寓意的基础,因此,教学时,教师除了指导学生读好对话,更重要的是抓关键词来引发思考,体会到看问题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的寓意。
教学目标
1.通过形近字比较、联系生活实际等方式认识“沿、答”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哪”,会写“井、观”等8个生字,会写“坐井观天、井沿”等7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借助插图读好小鸟和青蛙的对话,积累语言。
3.根据小鸟和青蛙所处的位置不同,结合生活经验,思考它们的说法为什么不一样,学会比较,发展思维。
4.通过学习与交流体会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的寓意。
教学重点
1.通过形近字比较、联系生活实际等方式认识“沿、答”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哪”,会写“井、观”等8个生字,会写“坐井观天、井沿”等7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借助插图读好小鸟和青蛙的对话,积累语言。
3.能根据对话思考小鸟和青蛙争论的问题是什么,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与交流体会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的寓意。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环节一:看图说故事,导入新课
【教师课堂行为】
1.小朋友们喜欢读故事吗?说说你最喜欢的故事是什么。
2.看图猜故事:《小红帽》《白雪公主》《乌鸦喝水》《狼来了》。
3.《小红帽》《白雪公主》童话故事充满了神奇的想象;《乌鸦喝水》《狼来了》是寓言故事,让我们懂得一个个道理。今天我们要学的也是寓言故事,一起读课题——坐井观天。
【学生学习活动】
1.自由说自己喜欢的故事,简单说读懂了什么。
2.看图猜故事名称。
3.齐读课题,读准后鼻音“井”。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故事说起,唤起读故事,听故事的兴趣。
通过小结语,让学生了解,寓言通过讲一个个故事让我们明白道理,初步体会寓言的表现形式。
环节二:读题揭题,学写“井、观”
【教师课堂行为】
1. 板书课题:
“井”是个独体字,先两横再竖撇,从上写到下。“观”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又”字旁要谦让,一撇有穿插。
2.识记“观”: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观”。
【学生学习活动】
1.跟随老师书空,观察笔顺,了解注意要点。
2.自主识记“观”:
(1)换偏旁“现”(2)加一加:又+见=观(3)组词:观看 观察 景观 观点 乐观 走马观花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在相互交流中,丰富识记方法,积累词语。
环节三:整体感知,通读故事
【教师课堂行为】
1.一读,读通课文,把读不通顺的句子多读几遍。
2.二读,同桌互读课文,互相纠正读音。
3.三读,边读边想,《坐井观天》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学生学习活动】
1.根据要求,读课文。
2.分段解读课文,纠正字音。读准“喝、渴”,读好“大得很哪”。
3.试着说说故事主要讲了谁和谁干什么?
【设计意图】通读课文,读准字音,为分角色朗读和感悟寓意打好基础。
环节四:了解故事背景,识记“井沿”
【教师课堂行为】
1.自由读第一段,请学生到黑板上摆一摆青蛙和小鸟的位置,说说摆放的理由。
2.理解“井沿”,识字“沿”
(1)小鸟落下的这个位置就是“井沿”,看来“井沿”就是——井边,“沿”在这里的意思就是——“边”。
(2)(教师手指桌沿)那么这是?桌沿
3.说一说读了故事的开头知道了什么?
【学生学习活动】
1.根据第一段内容摆好“井沿、井底”。
2.给“沿”组词,在老师的提示下了解意思,积累词语:
物体的边,井沿、桌沿、边沿。
顺着江河、道路或物体的边:“沿着”“沿路”“沿河”;依照以往的方法、规矩去做:“沿袭”“沿用”。
3.知道青蛙和小鸟生活的地方不一样:青蛙生活在井底,小鸟生活在蓝天之下。
【设计意图】第一段点明了小鸟和青蛙的不同位置,这是它们认识不同的基础,通过摆一摆,说一说,引导学生发现这一点,为寓意体会做好铺垫。
环节五:读好第一次对话,读好“哪儿”,识记“喝、渴”
【教师课堂行为】
1.同桌练习对话,读好问句。
(1)出示指读:“口渴”“找点儿水喝”。
(2)说一说,怎么记住这两个字的。
2.同桌展示朗读对话,了解“一百多里”有多远。
3.原来小鸟飞了那么远才来到井边,它会怎么回答青蛙呢?谁再来试试。
4.青蛙和小鸟生活的地方有什么不同呢?
5.再次展示朗读对话,引导学生参与评价,读好“一百多里” 争取三星级朗读小达人。
【学生学习活动】
1.练习读对话,分角色读对话。
2.用自己的方法识记“喝、渴”:口渴需要水,喝水要用口。
3. 交流后明白:一里等于500米,一百里就有五万米,相当于我们学校的操场飞200圈那么远。
4.说说青蛙和小鸟生活的地方:青蛙生活在井底,以井为家,井就是它的全世界。小鸟从天上来,四海为家。它的世界大得很。
5.分角色朗读,争取三星朗读小达人。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识记,分清形近字“喝、渴”,积累词语。
在分角色朗读对话的过程中,感受到小鸟说的“飞了一百多里”有多远,体会说话语气,读好对话。
环节六:复习生字,写字指导
【教师课堂行为】
1.复习生字。
2.课件出示:写在田字格中的井、观、沿、喝、渴。
3.引导观察字形,注意书写要点,找准横竖中线上的笔画。
3.师范写“喝、渴”,学生练写。
4.展示,反馈。
评价标准:
书写正确★
左右比例准确★
书写整洁★
【学生学习活动】
1.复习生字。
2.“喝、渴”都是左窄右宽的字,右下部分先写“人”字,“人”的末笔捺变成点,再写竖折。“喝”的“口”要写得小,偏上。
【设计意图】引导自主观察,发现结构特点和书写要点,教师再总结、强调。
第2课时
环节一:复习导入
【教师课堂行为】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回忆一下青蛙、小鸟分别在什么地方?
2.通过朗读对话我们知道了,小鸟从很远的地方飞来。它口(喝 渴)了,想找点儿水(喝 渴)。选一选。
这节课继续朗读对话,学习故事。
【学生学习活动】
1.学生回答,出示板贴:
小鸟、井沿
青蛙、井里
2.选择正确的生字。
口渴 喝水
【设计意图】借助关键词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在复习的过程中再现形近词,进行辨析。
环节二:读好第二次对话,理解“大话、无边无际”,读好“大得很哪”
【教师课堂行为】
1.指名分角色读4、5段, 小朋友,你认为天大吗?说说有多大?那么小鸟和青蛙眼里的天有多大呢?
2.解读小鸟的观点,理解“无边无际”。
(1)读读小鸟的话,小鸟觉得天大吗?
(2)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我们还可以说什么也无边无际?
(3)想想小鸟会( )地说,指名读。
3.理解青蛙的观点,理解“大话”。
(1)“大话”是什么话?青蛙认为小鸟说了什么大话?
(2)青蛙问小鸟“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它其实想说的是:(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
(3)出示两个句子读一读,感受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感受“!”和“?”的变化。
(4)听了青蛙的话,你心里一定有了问题了。(预设:青蛙怎么会有这么奇怪的想法呢?)
4. 分角色朗读第一、二次对话,读好“!”和“?”
【学生学习活动】
1.自由说,天有多大。
2.小鸟飞过那么多地方,但是它都没有看到天的尽头,这就是课文里的哪个词?(无边无际)
3.用“无边无际”练习说话。
海无边无际,大得很哪!草原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4.大话就是吹牛的话,夸张的话。
青蛙觉得小鸟说的大话是:“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
5.句式练习: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
青蛙根本不信小鸟说的话。
6.探究青蛙的观点的形成原因。
想想用什么办法能解决这个疑问呢?(在教师的启发下,想办法获得青蛙的“体验”。)
A.抬头看看教室的天花板,你看到了方方正正的一大片,但是再把纸卷成筒状看看天花板?你又看到了什么?
B.再观察一下课本插图中青蛙所处的位置,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青蛙为什么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因为青蛙的视线被厚厚的井壁挡住了……)。
【设计意图】紧扣“大话”和“无边无际”,体会青蛙在井里看到的天很小很小,小鸟看到的天很大很大。从而引导读出不同语气。
借助多种方式自主探究青蛙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看法,从而明白从未出过井口的青蛙见识很少。
环节三:自主研读第三次对话
【教师课堂行为】
1.像刚才这样,关注标点,抓住关键词,同桌练习分角色朗读。
2.同桌展示读,引导评价。
(1)青蛙为什么笑?
(2)小鸟为什么笑?
3.评价、交流后,再次分角色朗读。
【学生学习活动】
1.同桌练习分角色朗读。
2.青蛙的话,要读出傲慢,它根本不相信小鸟说的话,它的自信显得很可笑。
3.小鸟非常诚恳,耐心,希望青蛙能看到大大的天空。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是最好的检测,让学生借助学习第一、二次对话的经验,自主研读第三组对话,实验个性感悟。
环节四:青蛙跳出井口以后
【教师课堂行为】
1.青蛙跳出井口以后会发生什么事呢?请你大胆想一想。
2.学生戴上头饰,进行角色表演,可以加上自己的想象,表演后孩子评议。
3.点拨寓意。
4.齐读全文。
【学生学习活动】
1.根据故事情境和生活实际进行想象说话,表演青蛙跳出井口以后说的话,做的事,加上表情和动作,就更好。
2.明白做任何事,都不能像青蛙那样不明真相,还自以为是。要站得高,看得远。
【设计意图】通过表演式续编故事,探究青蛙见到外面天后的情境,即训练了表达,又感悟了寓意。
环节五:写字指导
【教师课堂行为】
1.课件出示:写在田字格中的答、话、际。
2.引导观察字形,注意书写要点,找准横竖中线上的笔画。
3.师范写,学生练写。
4.展示,反馈。
【学生学习活动】
“答”上小下大,“人”字两笔相接,要舒展。
“际”左窄右宽,“小”从右上格起笔。
“话”左窄右宽,左右起笔同高。
【设计意图】学会观察结构特点及笔画的穿插避让。
在汉字书写的过程中,学会观察、对照、调整。
环节六:续编故事
【教师课堂行为】
青蛙听了小鸟的话,再也不愿做井底之蛙了,于是他努力跳出了井口。小鸟带着青蛙去旅行。它们来到了哪儿?看到了什么?会说些什么呢?试着写一写。
【学生学习活动】
课后尝试续编故事:
青蛙跳出井口以后,跟着小鸟去旅行。( )
【设计意图】写话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本功,教师要充分借助教材资源对学生进行写话训练。
板书设计
12坐井观天
小鸟 井沿 无边无际
青蛙 井底 井口那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