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第4-6节测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第4-6节测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2.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6-03-11 18:33:24

文档简介

2015-2016年七年级(下)科学测试卷(五)
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第4-6节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光的三原色是(  )
A.红、黄、蓝 B.赤、橙、绿 C.赤、绿、紫 D.红、绿、蓝
2.下列透镜中,属于凹透镜的是(  )
A. B. C. D.
3.下列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可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解释的是(  )

A.镜中花 B.水中桥 C.林中影 D.缸中鱼 
4.如图中能正确表示小丑在平面镜中成像的是(  )
A. B. C. D.
5.下列图中所示的现象,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

A.甲图:铅笔好像被水面“折断” B.乙图:雨后天空中出现彩虹
C.丙图:人在墙上形成影子 D.丁图:景物在水中形成倒影
6.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光学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小孔成倒立的虚像 B.图乙中,配戴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C.图丙中,光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D.图丁中,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7.如图所示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
A. B. C. D.
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下列光学仪器中,利用了这一原理的是(  )
A.潜望镜 B.照相机 C.投影仪 D.放大镜

第8题图 第9题图
9.如图是德国设计师设计的一个球形透镜太阳能系统,通过透镜聚光之后再发电.此透镜是一个(  )
A.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B.凸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C.凹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D.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10.戴红色镜片看白纸,白纸变成红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白纸反射来的光通过镜片时,被镜片染成红色
B.白纸只能反射红色光
C.眼镜片挡住了白纸反射光中的红色光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1.如图所示,平面镜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一支直立的铅笔从平面镜前40cm处,以5cm/s的水平速度垂直向平面镜匀速靠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1·c·n·j·y
A.铅笔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大
B.经过2s,铅笔与它的像之间的距离变为20cm
C.铅笔的像相对于平面镜的速度为10cm/s
D.若平面镜顺时针转至图中虚线位置,铅笔的像将与铅笔垂直

第11题图 第12题图
12.从水下向水面看,看到一条鱼及其所成的像,如图所示,可以判断(  )
A.a是b鱼通过光的反射成的虚像 B.a是b鱼通过光的折射成的虚像
C.b是a鱼通过光的反射成的虚像 D.b是a鱼通过光的折射成的虚像
13.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它的独特魅力给课堂教学增添了生机和活力,同学们发现多媒体教室的投影银幕是用粗糙的白布做成,于是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有如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21*cnjy*com
(1)全班同学都能看到画面是因为光投射到投影银幕上发生了镜面反射;
(2)全班同学都能看到画面是因为光投射到投影银幕上发生了漫反射;
(3)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4)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A.(1)(3) B.(2)(4) C.(1)(4) D.(2)(3)
14.图中四幅图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
A.(2)(1) B.(3)(1) C.(2)(4) D.(3)(4)
15.人站在竖直放置的穿衣镜前4m处,若人向镜移动1m,则此过程中像的大小变化及移动后人离像的距离为(  )【出处:21教育名师】
A.变大 6m B.变大 5m C.不变 6m D.不变 8m
16.用激光笔沿图中所示的PO方向照射,一定能照射到尚未移动的小鱼或小鸟的是(  )

A. B. C. D.
17.如图所示,水槽的右壁竖直放着一面平面镜。无水时,射灯从S点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左壁上会出现一个光点p。往水槽内加水,当水面处于a、b、c、d四个位置时,左壁上分别出现pa、pb、pc、pd四个光点(不考虑水面对光的反射)。则四个光点在左壁上的排列从下往上依次为( )
A.pa、pb、pc、pd
B.pd、pc、pb、pa
C.pc、pd、pa、pb
D.pb、pa、pd、pc
18.有一次,小明上学前取自己的眼镜时,发现自己的近视镜和爷爷的老花镜混在一起,外形完全一样,如图所示,小明要想找出自己的眼镜,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来源:21cnj*y.co*m】
A.用手摸镜时,中间薄边缘厚的是远视镜
B.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能呈现一个明亮小光斑的是近视镜
C.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后能呈现一个大光斑的是近视镜
D.拿着镜片看字,把字放大的是近视镜
19.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
B.当u=12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当u=20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第19题图 第20题图
20.如图所示,女孩用一种可以隐身的斗篷遮住身体的下部,人站在女孩的前面,却看到了斗篷后面的景物,而被斗篷遮住的身体部分“消失”了。下面能正确解释这种现象的光路图是(  )2-1-c-n-j-y

A. B. C. 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
21.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在太阳、月亮、萤火虫、发光的日光灯中不是光源的是 ;是光源的是 。
22.下列几种成像情况: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银幕上成像、④放大镜中正立的像,其中属实像的有      ,属虚像的有      。(各空都填序号)。
23.夏季,当你在河岸边漫步时,有时会看到“鱼在云中游”的美景。你看到的鱼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像,水中的云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像。
24.物体会呈现五颜六色,这是由于不透明的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光的颜色决定的,某种颜色的不透明体只能反射这种颜色的光,对于透明体只能透过这种颜色的光,其他颜色的光不能穿过.那么,太阳光照射到一个绿色的物体上,物体表面只能反射 色光,太阳光照射到一个红色的玻璃上,则玻璃只能透过 色的光。试猜想,舞台上穿绿色舞衣的芭蕾舞演员正在尽情的舞蹈,舞台顶只有红色灯是亮的,则我们看到演员的衣服是 色的。【版权所有:21教育】
25.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入射角的度数为 ,折射角的度数为 ,界面AB (选填“左”、“右”)方是空气。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4分)
26.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1)让一细光束沿平面E射到平面镜上的O点,在平面E上可看到入射光线AO,若将纸板F向前或向后折,在纸板F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说明      。21*cnjy*com
(2)同学们在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时,改变了入射角大小,先后做三次实验,并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20°
20°
2
45°
45°
3
60°
60°
分析上表中数据得出结论:       。
(3)同学们还发现,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到O点,则光沿图中的OA方向射出,这是因为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7.某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要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蜡烛向      (填“上”或“下”)调节。
(2)实验过程中,当烛焰距凸透镜20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21教育网
(3)当烛焰距凸透镜3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    的实像,要使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变大,应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动,调节蜡烛的位置,同时将光屏    (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直至得到清晰的像。
(4)实验中怎样操作,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最清晰的像?       。
28.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实验时应选      (较厚/较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竖立在水平桌面上。
(2)在玻璃板前放置棋子A,将完全相同的棋子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B与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得结论:       。
(3)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虚实情况,将一张白卡片竖直放在B所在的位置,应在玻璃板      (前/后)侧观察白卡片上是否有A的像。21·cn·jy·com
(4)改变A的位置,重复(2)中步骤并分别测出A和B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在下表中。
序号
1
2
3
A到玻璃板的距离/cm
3.00
5.00
8.00
B到玻璃板的距离/cm
3.00
5.00
8.00
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到结论:       。
四、解答题(29题、30题,每空2分,31题6分,共24分)
29.小明为探究近视眼的成因,找来一个圆底烧瓶当着眼球的玻璃体,把里面装入牛奶和水的混合物(如图A)在烧瓶前放一凸透镜,用两激光灯当作物体发射出的光线,实验时
(1)小明把 当着了眼睛中的晶状体。
(2)烧瓶的后壁相当于 。
(3)如果把两激光灯(如图B)射向凸透镜,调整光线线使会聚点刚好落在瓶后壁,此时若要验证近视眼成因,应保持光线不变,把B图中的凸透镜换成一个比它 (厚或薄)的,此时会聚点会落在后壁的 (左或右)边,实验中的会聚点相当于眼睛看到物体的像点。此时要验证校正方法,应在透镜前再放上一个 透镜使全聚点又落到烧瓶后壁。21cnjy.com
30.如图是一款具有摄像功能的“土豪金”苹果5S,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镜,图
中甲、乙是用这款手机先后拍下同一小车的两张照片(设摄像头焦距不变),拍摄第二张比拍摄第一张摄像头离小车 (填“远”或“近”)些。两次拍摄时,摄像头离小车的距离都满足__________(填与焦距之间的关系)。21·世纪*教育网
31.作图题:
(1)如图A所示,请画出从光源S发出的三条光线,经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方向。
(2)如图B所示,a、b是镜前一点光源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请在图中根据反射光线a、b画出点光源S的位置;【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如图C所示,小军和小刚一起做“探究光的折射现象及特点”的实验,当他们将一束光线从空气中以某入射角射入玻璃砖时,测得折射角为40°;请在图中画出折射光线并标出折射角。www-2-1-cnjy-com
2015-2016年七年级(下)科学测试卷(五)
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第4-6节测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D
D
C
D
B
B
B
C
A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A
B
B
C
C
A
C
D
D
二、填空题
四、解答题
29、(1)凸透镜; (2)视网膜; (3)厚; 左; 凹;
30、凸透; 近; 大于二倍焦距;
31、
( 图A ) (图B) (图C)
温馨提示:本系列作品由三人行名师科学工作室原创,版权归21世纪教育网和编者(三人行名师科学工作室)所有,谢绝一切形式的转载!!其他相关资料可点击:http://www.21cnjy.com/book.php?mod=studio&op=detail&stid=5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也可百度搜索(三人行名师科学工作室)
版权所有,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