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2024年版第20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统编2024年版第20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7.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05 16:16: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20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和艺术成就,如祖冲之的数学成就,认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学习目标
1.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农业、数学和天文等科技以及书法、绘画与雕塑等文化成就。
2.通过史料分析归纳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认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上承两汉,下启隋唐,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
3.体会科学和人文的价值,培养培养对古代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东汉
西晋
十六国
(前秦)
东 晋
宋 齐 梁 陈



南朝

北方民族大融合
南方经济大发展
南北经济发展
科技文化繁荣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替
自强不息绽放科技之花(农学与数学)

一、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根据教材P113,将档案补充完整。
朝代: 籍贯:
职业:
人物简介:
主要成就:
贾思勰,益都(今属山东寿光)人,从小就很喜欢读书、学习,尤其重视农业生产技术知识的学习和研究。成年以后,他走上仕途,每到一地,他都非常认真考察和研究当地的农业生产技术,向一些具有丰富经验的老农请教,获得了不少农业方面的生产知识。中年以后,他回到故乡,开始经营农牧业活动,掌握了多种农业生产技术。
1.贾思勰
北魏
农学家、官员(曾担任北魏高阳太守)
山东益都(今山东寿光)
编写《齐民要术》
“齐民”指一般群众,一般老百姓;“齐民要术”含义为一般群众(老百姓)生产生活的重要方法,其中心与出发点则在农业。
作者
年代
内容 ①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 ,内容十分丰富;
②主张农业生产要遵循 ,种植农作物必须 ,不误农时;
③提倡改进 ;
④提出了 和 等重要思想。
地位
影响
北朝
贾思勰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这部农书凸显了中国古代科学家以民生为本的务实精神,反映出当时农业生产技术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生产技术
自然规律
因地制宜
生产技术和工具
多种经营
商品生产
《齐民要术》书影
2.《齐民要术》
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称《齐民要术》是“古代中国的百科全书”。
贾思勰青年时代,正值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高峰,朝廷议政以农为首,督办农业,违者免官。太和九年(485年)又实行均田制,把无主荒地分给无地或少地农民耕种,规定种植五谷和瓜果蔬菜,植树造林。统治者的励精图治,农业生产的蒸蒸日上,为贾思勰撰写农书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作品目录
卷一:耕田、收种、种谷各1篇。
卷二:谷类、豆、麦、麻、稻、瓜、瓠、芋等13篇。
卷三:种葵(蔬菜)、蔓菁等12篇。
卷四:园篱、栽树(园艺)各1篇,枣、桃、李等果树栽培12篇;
卷五:栽桑养蚕1篇,榆、白杨、竹以及染料作物10篇、伐木1篇。
卷六:畜、禽及养鱼6篇。
卷七:货殖、涂瓮各1篇(酿造)、酿酒4篇。
卷八、九:酿造酱、醋,乳酪、储存22篇,煮胶、制墨各1篇。
卷十:非中国(指北魏以外)物产者1篇,记热带、亚热带植物100余种,野生可食植物60余种。
凸显了中国古代科学家以民生为本的务实精神
材料研读
“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齐民要术·种谷》
思考:为什么贾思勰强调农业生产要顺应天时地利?在这部书中体现了哪些重要思想?
只有根据天时和土壤条件来进行生产,才能获得成功。
顺天时——遵循自然规律
事半功倍
量地利——遵循土壤条件
因时制宜
因地制宜
凸显贾思勰对待科学什么态度?
凸显了他尊重科学,实事求是
山东寿光
《齐民要术》的现代浮雕
贾思勰(xié)
后魏高阳太守,齐郡益都人,撰《齐民要术》,采据经传,爰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起自耕农,终于醯醢,资生之业,靡不毕书。举凡五谷、瓜果、蔬菜、树木之栽培,牲畜、家禽、鱼类之饲养,酒、酱、醋、豉脯、羹、臛(肉羹)、葅(泡菜)、饼、饭、饴、糖之制作,及煮胶、造笔墨之法,皆有论述。
——《魏书.贾思勰传》
如今我搜集经传书籍,援引民间歌谣;向有经验的老成之士询问求教,并通过实践验证;从耕种田地之术到酿造、腌制之法,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生产的技术经验。帮助谋生的经验技术,无不都写在书里。
贾思勰为什么能够写出这部书?
他追求真理;学习吸收前人成果;刻苦钻研,坚韧不拔。
二、科学家祖冲之
朝代: 职业:
人物简介:
1.祖冲之
南朝宋齐之间
科学家、数学家
祖冲之的原籍是范阳郡蓟县(现天津市蓟州区)。在西晋末年,祖家由于故乡遭到战争的破坏,迁到江南居住。祖冲之的祖父,曾在南朝宋政府里担任过大匠卿(主持建筑工程),祖家历代对于天文历法也很有研究。青年时进入华林学省,从事学术活动。一生先后任过南徐州(今镇江市)从事史、公府参军、娄县(今昆山市东北)令、谒者仆射、长水校尉等官职。
2.主要成就
(1)数学:①圆周率——祖冲之运用刘徽的方法,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7位数字,即3.141 592 6和3.141 592 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②运算工具——算筹。③著作——祖冲之在数学方面的研究成果,收集在他与其子合著的数学名著《缀术》一书中。
西汉 刘歆 3.1547
东汉 张衡 3.16
南朝 祖冲之 3.1415926
曹魏 刘徽 3.1416
三国时期魏国的数学家刘徽最早提出了具有“极限”思维的圆周率的正确计算方法,并求得圆周率3.1416。
算筹
(2)历法:祖冲之对历法进行精细的观测和推算,他所测算的一年时间,与现代天文科学测算的结果相比较,相差不到50秒。他创制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510年,朝廷正式颁行《大明历》。
《大明历》最早将岁差引进历法;采用了391年加144个闰月的新闰周;首次精密测出交点月日数(27.21223),回归年日数(365.2428)等数据,还发明了用圭表测量冬至前后若干天的正午太阳影长以定冬至时刻的方法。
(3)机械制造:祖冲之很擅长机械制造,他设计制造出了指南车、水碓(duì)磨、千里船等。史书上称他造的千里船能“日行百余里”,指南车“圆转不穷,而司方如一”。
(4)其他方面成就:他在音律、文学、考据方面也有造诣,他精通音律,擅长下棋,还写有小说《述异记》,是历史上少有的博学多才的人物。
为纪念这位伟大的古代科学家,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环形山”,把小行星1888命名为“祖冲之小行星”。
通过了解祖冲之的成就和经历,你认为他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
他认真学习、刻苦专研、反复实践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问题探究】中国古代科技主要分布在哪些领域?有何特点?
《中国的世界纪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类别 数学 天文历法 地学 农学 水利 机械 兵器 化学 轻工
项数 22 25 25 25 7 7 8 9 8
1.领域:主要分布在数学、天文学、地学、农学领域。
2.古代科技的特点:
(1)实用性:与农业生产相关;
(2)经验性:生产经验的总结;
(3)封闭性:没有转化为普遍的社会生产力。
追求卓越造就神来之笔(书法与绘画)

三、灿烂的文化
1.书法
思考:东汉末年书法是如何发展为我们现在所熟知的艺术的?
◎汉朝造纸术的发明
◎人们对书法美的不断追求
◎东汉以后,书法已经成为专门供人欣赏的艺术
东晋
西晋
曹魏
北魏
①新高度的人物: ②笔势: ③代表作: ;被誉为“ ”④被誉为:
①书法名家: 、 ;②钟繇独创 书法。
①设置 ;②规定用 作为标准书体
书体,苍劲厚重,粗狂雄浑
钟繇
胡昭
楷书
书博士
锺、胡书法
王羲之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兰亭集序》
天下第一行书
书圣
碑刻
阅读教材,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发展演变,完成填空。
钟繇(151年-230年),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许昌长葛东)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书法家、政治家。推动了楷书(小楷)的发展,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
“钟繇书法,高古纯朴,超妙入神。”
--《书法正传》
钟繇在当时一个著名书家韦诞家中看见一篇蔡邕论笔法的文章,苦求不得,至于捶胸吐血,曹操即以五灵丹救之。及诞死后,繇阴发其冢,始得之,书遂大进,可见他对艺术的执著追求。
锺繇的代表作《宣示表》




王羲之,东晋大臣、书法家,善书法,兼擅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被后代学书者尊为“书圣”。又在书法史上与锺繇并称“锺王”,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二王”。代表作是《兰亭集序》。
“天下第一行书”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兰亭集序》(摹本)
魏碑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朝文字刻石的通称,以北魏为最精,大体可分为碑刻、墓志、造像题记和摩崖刻石四种。北魏统治者崇尚汉族文化,书法艺术受到重视,流传下来的碑刻书体(魏碑),苍劲厚重,粗犷雄浑。此时书法是一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过渡性书法体系,钟致帅称魏碑“上可窥汉秦旧范,下能察隋唐习风。”魏碑书法对后来的隋和唐楷书体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
《郑文公碑》
《张猛龙碑》
《元怀墓志》
《张玄墓志》
2.绘画:
东晋的顾恺之是最著名的画家,他的人物画,线条优美活泼,人物传神,富有个性。他的作品流传下来的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顾恺之(348—409年),晋陵无锡人(今江苏省无锡市),出身江南士族家庭。东晋杰出画家、绘画理论家、诗人。他在文学和绘画方面有很高的成就,当时人称“三绝”——才绝、画绝和痴绝。他提出的“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等绘画主张,至今仍为中国画的基础理论与指导纲要。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被正式列入正史传记的画家,也是有画迹、画论著述流传至今的最早的著名画家。但顾恺之作品真迹没有保存下来。
《洛神赋图》是一幅人物故事画,它转述的内容是魏国诗人曹植的感伤诗篇——《洛神赋》。全画用笔细劲古朴,体现了早期山水画的特点。此图卷无论从内容、艺术结构、人物造形、环境描绘和笔墨表现的形式来看,不愧为中国古典绘画中的瑰宝之一。
《女史箴图》依据西晋张华《女史箴》一文而作。作品注重人物神态的表现,用笔细劲连绵,色彩典丽、秀润。
交融互鉴再现鬼斧神工(石窟与文学)

四、石窟与文学
1.石窟
背景:
代表:
特点:
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统治者为宣扬佛教,开凿石窟。
这些造像继承了秦汉以来雕塑艺术的优良传统,也吸收外来佛教造型艺术特点,堪称宏伟精巧的雕刻艺术品。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由于这个时代战乱频仍,原有的价值观瓦解,越来越多的民众狂热地信仰从印度传入的、宣扬来世救赎的佛教...石勒(后赵统治者)之所以保护佛教,固然与其自身信仰有关,但大概也是因为他充分认识到招揽人心方面宗教具有强大力量。
大同
云冈
石窟






佛教本土化和民族交融
褒衣博带
秀丽刚健
袒右肩式袈裟浑厚粗犷
对比两个石窟造型,分析各自有什么特色,这反映了什么?
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
4. 文学
阅读教材P117,完成表格。
曹操父子
陶渊明
北朝民歌
南朝民歌
刚健雄劲
田园诗清新自然,朴实恬淡
慷慨豪迈
细腻婉转
风格各异,成就显著
知识拓展
北魏的郦道元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地理学家、文学家。他曾在朝廷和地方任职,充分利用在各地做官的条件进行实地考察,足迹遍及黄河、淮河流域等地。他在研究前人地理学著作和野外考察的基础上完成了《水经注》一书。全书共40卷30多万字,记载了1252条河流的源头创水经停干流全书共40卷,30多万字,记载了1252条河流的源头、干流、支流,介绍了这些河流流经地区的地形、气候、土壤、物产,以及历史古迹、风土人情等,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著作。《水经注》也是一部山水散文集,文字优美,对景物的描写如诗如画,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水经注》书影
水经注·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各族人民的大融合,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内容;
(2)北方经济的发展,江南经济得到了开发,为文化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
(3)外来佛教的传入,吸收了异域文化的成果,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4)继承了秦汉时期的文化成就,又进行了有意义的改革、创新,成为文化发展的前提;
(5)科学家们的不断努力。
思考: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处于分裂局面,但为什么能取得如此辉煌的科技和文化成就?
启示:文化在继承与创新中发展,在交流与融合中进步。
领域 代表人物 朝代 主要成就 地位或作用
农学
数学 历法 机械
书法
绘画
石窟
文学
贾思勰
祖冲之
王羲之
顾恺之
北朝
南朝
东晋
东晋
南北朝
《齐民要术》
圆周率精确到
小数点后第7位
《大明历》
《兰亭集序》
《洛神赋图》、《女史箴图》;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领先世界近千年
当时最先进的历法
“天下第一行书”
山水画兴起
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
堪称宏伟精巧的雕刻艺术品
曹操父子建安文学;陶渊明的田园诗;南北朝民歌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1.天文学与数学是两个关系密切的学术领域。在上述两个领域都取得突出成就的是( )
A.张仲景 B.贾思勰 C.王羲之 D.祖冲之
2.“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出自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该著作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它是( )
A.《齐民要术》 B.《农政全书》 C.《天工开物》 D.《水经注》
3.行书是介于草书、楷书之间的一种书体,书写流畅,不像草书那样难认,也不像楷书那样端庄。观察下图,可知行书的特征之一是( )
A.字形方扁,严实厚重 B.简练明快,势巧形密
C.纵意奔放,张扬跳跃 D.棱角分明,骨力遒劲
4.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说“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 阙而不录。”这说明作者对农业与商业关系的认识是( )
A. 农商皆本 B. 农本商末 C. 农末商本 D. 农商皆末
D
A
B
B
5.一些杰出人物在历史上创造了卓著的文化成果。下列历史人物与其文化成果的搭配,正确的是( )
A.韩非子——儒家学说 B.顾恺之——《兰亭集序》
C.贾思勰——《齐民要术》 D.苏格拉底——“原子论”
6.书法是中华民族最具影响力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一。有位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他 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这位书法家是( )
A. 张旭 B. 王羲之 C. 柳公权 D. 颜真卿
7.“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主要反映了南朝统治者为宣扬佛教,开凿了许多石窟。其中最著名的是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它们位于( )
A. 山西大同、河南洛阳 B. 山西太原、河南商丘
C. 河北石家庄、山西大同 D. 山东菏泽、河南洛阳
8 . 龙门石窟现存有北魏至唐朝时期外国人、外族人造像,在石窟雕刻中也有反映西方文化的装饰纹样。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
A.石窟艺术源远流长 B.文化开放兼收并蓄
C.雕刻艺术宏伟精巧 D.社会秩序动荡不安
C
B
A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