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科学3.4简单机械 提分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九上科学3.4简单机械 提分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11-05 20:21: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上科学第三单元第四节简单机械提分练习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工具中,使用时不能省力但能省距离的是(  )
A.动滑轮B.订书机C.羊角锤 D.镊 子
2.关于机械效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机械效率越大,越省力 B.机械效率越大,做功越多
C.机械效率越大,功率越大D.机械效率越大,额外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越小
3.人体中有不少骨也构成了杠杆,如图所示是手端起茶杯的情景,其前臂骨骼相当于杠杆,肱二头肌收缩提供动力,由图可以看出,这是一个(  )
A.费力、省距离的杠杆 B.省力、费距离的杠杆
C.既费力、也费距离的杠杆 D.既省力,也省距离的杠杆
4.人的手臂相当于一个杠杆,当手拿起物体时,下图中能正确表示该杠杆的支点动力、阻力的是(  )。
A.B.C. D.
5.如图所示,一根质地均匀的木杆可绕O点自由转动,在木杆的右端施加一个始终垂直于杆的作用力F,使杆从OA位置匀速转到OB位置的过程中,力F的大小将(  )
A.一直是变大的 B.一直是变小的
C.先变大,后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
6.如图是教室壁挂式实物展台示意图。MN为展示台,PQ为连杆拉住展示台,m为展示物。以下是展示台承裁展示物时杠杆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
A.B.C. D.
7.如图为吊车从图示位置向上起吊货物的工作示意图,利用伸缩撑杆可使吊臂绕O点缓慢转动,伸缩撑杆为圆弧状,伸缩时伸缩撑杆对吊臂的支持力始终与吊臂垂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匀速缓慢顶起吊臂的过程中,伸缩撑杆的支持力大小不变
B.匀速缓慢顶起吊臂的过程中,伸缩撑杆的支持力渐渐变小
C.匀速缓慢顶起吊臂的过程中,伸缩撑杆的支持力渐渐变大
D.吊臂是一个省力的杠杆
8.小明用下列方式匀速提升同一重物,若不计滑轮和绳子的自重及摩擦,拉力最大的是(  )
A. B. C. D.
9.高速铁路的输电线,无论冬、夏都需要绷直,以保障列车电极与输电线的良好接触,图乙为输电线的牵引装置工作原理图。图乙为输电线的牵引装置工作原理图。钢绳通过滑轮组悬挂20个相同的坠砣,每个坠砣配重为100N。若某段时间内坠砣串下降了8cm,不计滑轮和钢绳自重及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滑轮A为动滑轮,滑轮B为定滑轮B.钢绳上的拉力为2000N
C.输电线P端受到的拉力大小为1000ND.输电线P端向左移动了16cm
10.如图 1 所示,长 2m 的粗细均匀的光滑杆可绕 O 点自由转动。用竖直向上的拉力 F 拉着套在杆上的轻质环缓慢向右移动的过程中,杆始终处于水平状态,拉力 F 的大小与滑环离开 O 点的距离 S 的关系如图 2 所示。则杆重 G 和图像中 S0 的值分别是(  )
A.G=50N,S0=0.1mB.G=20N,S0=0.1mC.G=20N,S0=0.2m D.G=10N,S0=0.2m
11.如图所示,用24N的力F沿水平方向拉滑轮,可使重20N的物体A以0.2m/s的速度在水平面上匀速运动。物体B重10N,弹管测力计的示数恒为5N(不计滑轮、测力计、绳子的重量,滑轮的转轴光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A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是5NB.滑轮移动的速度是0.4m/s
C.水平拉力F的功率是4.8WD.在2s内绳子对物体A做的功为4.8J
12.用图示装置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保持左侧的钩码个数和位置不变,使右侧弹簧测力计的作用点A固定,改变测力计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则选项中关于动力F随夹角θ、动力臂L变化的关系图象中,可能正确的是(  )
A.B.C. D.
13.如图所示,在轻质杆OB的中点A处,悬挂有重为G的物体M,在端点B施加方向始终跟杆垂直的拉力F,杆从图示位置沿顺时针方向匀速转至虚线位置的过程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拉力F逐渐变大B.拉力F跟它力臂的乘积变小
C.拉力F始终大于1/2G、小于G,该杠杆是省力杠杆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14.一根金属棒AB置于水平地面上,现通过弹簧测力计竖直地将棒的右端B缓慢拉起,如图甲所示。在此过程中,弹簧测力计对棒所做的功W与B端离开地面的高度x的关系如图乙所示。根据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金属棒的长度L=1.6m
B.在B端拉起的过程中,当x1=0.6m时,测力计的示数为F1=1.5N
C.当x2=1.6m时,测力计的示数为F2=5N
D.金属棒的重心到A端的距离为0.6m
15.为了将放置在水平地面上重为100N的物体提升一定高度,设置了如图所示的滑轮组装置。当用图乙所示随时间变化的竖直向下的拉力F拉绳时,物体的速度v和物体上升的高度h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分别如图丙和丁所示。(不计绳重和绳与轮之间的摩擦)下列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
A.0-1s内,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10N B.1-2s内,拉力F做的功是187.5J
C.2-3s内,拉力F的功率是100W D.2-3s内,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62.5%
二、填空题
16.同学们在体育课上做仰卧起坐,前半段是背部由平躺地面变成脊柱弯曲,后半段是上半身完全离开地面。
(1)仰卧起坐时,人体可看成杠杆模型,O为支点,肌肉的拉力F为动力。从平躺至坐起的过程中,运动员肌肉所施加的动力变化情况是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同学们可以改变仰卧起坐的快慢,来控制体育锻炼的效果,从科学角度分析,其实质是改变   的大小。
17.受《天工开物》中枯棒汲水 (图甲)启发,小明自制了“杠杆密度计”如图乙,将一轻质细硬杆用细线固定在O点并悬挂起来,物块固定悬挂在A 点,把不计质量的矿泉水瓶装满水,用细线悬挂在杆上,将悬挂点移至B点,使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换用相同的矿泉水瓶装满不同液体,重复以上操作,在杆上可标出悬挂点B1、B2、B3……对应密度的刻度值。
(1)如图甲所示,若向下拉绳子,则放下空桶时,桔槔为   杠杆。
(2)如图乙所示,若测得B、B2到O点的距离分别为l、l2,则B2点标注的密度值为   。 (用ρ水及题给字母表示)
(3)为了制作出精确度更高的“杠杆密度计”,下列改进措施可行的是____。
A.把O点位置往物块一侧移动一段距离B.减小物块的质量C.减少加入杯中的液体体积
18.春晚舞台剧“青绿腰”中有个动作如图,若将舞者身体视为杠杆,A点为身体重心,O点为支点,地面对右脚的支持力F为动力,人所受重力G为阻力,该杠杆为   (选填“省力”或“费力”)杠杆。假设动力F方向及腿部形态保持不变,随着上身缓缓直立,舞者会觉得右脚受力逐渐   选填(“增加”或“减少”)。
19.如图1为脱模油厂的油桶,空桶质量为100kg,油桶高为0.8m,底部直径为0.6m,据此回答。某次装卸中,小明需要将直立的空油桶(如图1)沿D点推翻,推翻空油桶所需的最小力F1。
(1)在推翻油桶过程中,小明至少需要对油桶做功   J;
(2)若将翻倒的空油桶(如图2)重新竖起所用的最小力为F2,那么,F1   F2(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0.如图是一位科学老师的一个自制教具,在转轴O点上套有半径大小为R的圆形纸板,纸板圆心也在O点。将钩码挂在杠杆的C点,在杠杆A、B两点先后施加与纸板边缘相切的拉力FA、FB,都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杠杆平衡时,拉力FB的力臂大小为   (填 图中字母),拉力FA    FB (填
“>”“=” 或“<”)。
21.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杠杆的机械效率,实验时,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挂在较长杠杆下面的钩码缓缓上升。
(1)实验中,将杠杆拉至图中虚线位置,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钩码总重G为1N,钩码上升高度h为0.1m,测力计移动距离s为0.3m,则杠杆的机械效率为   ,请写出使用该杠杆做额外功的一个原因:   。
(2)钩码从A点改挂在B点后,拉力作用点及拉力方向都不变,此时把相同的钩码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则所测机械效率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2.如图所示,物重G=30N,绳的一端拴在地面,拉力F使滑轮匀速上升。
(1)若滑轮重为2N,使物体上升20cm,则拉力F=   N,滑轮向上移动   cm。
(2)若滑轮重不计,滑轮向移动20cm,则拉力F=   N,物体上升   cm。
23.图甲的滑轮组提升重200N的物体,已知拉力F为80N,不计绳重和摩擦。物体和绳子自由端的运动情况如图乙所示,反映绳子自由端运动的图线是   (选填“A”或“B”),动滑轮重为   N。
24.如图所示,拉力F为20N,物体A以0.1m/s的速度在表面足够长的物体B表面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B静止在地面上,受到地面水平向右8N的摩擦力,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2N。拉力F的功率为    W,A受到B的摩擦力为    。
25.如图,一长为L的粗细不均匀的水泥电线杆,重心在距A端 处,当用竖直向上的力F1将A端抬高h(B端仍在地面上)时,F1做功为W1;当用竖直向上的力F2将B端抬高h(A端仍在地面上)时;F2做功为W2,则F1:F2=   ,W1:W2=   。
26.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小科用一块T形板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如图甲所示,T形板上有槽口ab和卡口cd。T形板通过槽口ab上有显示长度的刻度标尺,且通过槽口ab可以绕着杠杆的0点自由旋转并上下移动。弹簧测力计与一根质量可以忽略的硬质碳素细棒MN相连,碳素细棒MN刚好卡入T形板的卡口cd,如图乙所示。
(1)利用这个装置进行实验的优点为:   。
(2)小科在实验过程中,保持阻力、阻力臂不变,在杠杆水平平衡时,测出每一组动力臂L1和动力F1的数据,并利用实验数据绘制了F1与L1的关系图像,如图丙所示。请根据图像推算,当L1为5cm时,F1为   N。
三、实验探究题
27.在探究“滑轮组机械效率”时,用两组滑轮组进行了4次测量,用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测得前3组数据,再用两个动滑轮和两个定滑轮测得第4组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物重G物/N 动滑轮重G 动g/N 钩码上升的高度h/m 动力F/N 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s/m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1 1 0.5 0.1 0.7 0.3 47.6%
2 2 0.5 0.1 1.1 0.3 60.6%
3 3 0.5 0.1 1.5 0.3  
4 4 1 0.1   0.5 50.0%
(1)根据表中前3次实验数据,画出甲图滑轮组的绕绳方法。
(2)实验中,测量绳端拉力F时,应尽量缓慢竖直向上匀速拉动测力计,读出乙图中测力计的示数为   N,第3次实验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
(3)某同学认为测力计静止时读数比较方便,其实他测得的机械效率   (选填“偏大”或“偏小”)。
(4)由表中第1、2、3组数据可知:同一滑轮组,提升的重物越   (选填“轻”或“重”),机械效率越大。
28.项目学习小组在使用密度计时发现由于刻度不均匀,估读时误差较大,由此准备制作一个刻度均匀的密度计。
【小组讨论】
液体密度计是根据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化判断密度大小;根据密度公式p=m/v,想到是否可以通过密度与质量之间的关系来制作刻度均匀的密度计。经过查阅资料及深入讨论最后确定了制作方案。
【查阅资料】
杆秤是我国古老的质量称量工具(如图甲),刻度是均匀的。使用时先把被测物体挂在秤钩处,提起秤纽,移动秤花,当秤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秤花悬挂点对应的数值即为物体的质量。
图甲 图乙
(1)杆秤的工作原理是   ;
【产品制作】
器材:木棒、塑料杯、细线、刻度尺、金属块(代替秤花)。
步骤:
①模仿杆秤结构,用杯子代替秤钩,先自制一根无刻度“密度秤”;
②杯中不加液体,提起秤纽,移动秤花,当秤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如图乙),将此时秤花的悬挂点A标记为“0”刻度;
③杯中加水至a处,提起秤纽,移动秤花,当秤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将此时秤花的悬挂点B标记为“?”刻度(单位g/cm3);
④   。
(2)步骤③中,秤花悬挂点B标记的刻度值应为   ;
(3)如何在杆秤上标其它刻度(精确到0.1g/cm3)?请将步骤④的操作补充完整:   。
(4)【产品检验】用多种密度已知的液体对“密度秤”刻度准确度进行检验。
【产品升级】为了制作出精确度更高的“密度秤”,下列改进措施可行的是____。
A.把秤纽位置往远离秤钩一侧移动
B.减小秤花的质量
C.减少加入杯中的液体体积
D.换用更细的秤杆
29.小凡同学在“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特点”的实验中,装置图如图所示。
实验次数 物重G/N 测力计的示数F/N
1 1.00 0.65
2 1.50 0.90
3 2.00 1.15
(1)在探究定滑轮时,照图甲操作,觉得读数不方便,于是把测力计倒过来,即测力计吊环系在拉绳上,用手拉挂钩,测力计的示数会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其理由是   。
(2)在探究动滑轮时,照图乙操作,记录数据如下表,分析数据发现,测力计的示数F大于物重G的一半,与课本结论存在差异,其原因是   。
30.小科用如图所示装置做“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
(1)安装好装置后,杠杆在图甲所示位置静止,为便于后续实验,小科将其调节至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   。
(2)如图乙所示,杠杆调节水平位置平衡后,在A处悬挂3个钩码,每个钩码重0.5N,如果在B处施加一个拉力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施加的最小拉力为   N。
(3)得到实验结论后,小科制作了图丙所示装置,轻质杠杆可绕O转动,A点悬挂一重物M,B点受到电子测力计竖直向上的拉力F,杠杆水平静止。保持F方向不变,F的力臂记为l,改变B点位置,F与的关系图像为图丁中的①;将M从A移至P,再重复上述步骤,F与的关系图像为图丁中的   (填“①”“②”“③”或“④”)。
四、解答题
31.快走有利于身体健康,人走路时可以将脚视为杠杆(如图所示)。行走时人的脚掌前端是支点,位于杠杆的一端,人体受到的重力是阻力,且作用点位于杠杆的中点,小腿肌肉施加的力是动力,位于杠杆的另一端。已知人的质量为60kg,求:
(1)请画出小腿肌肉施加的拉力F的力臂l1。
(2)根据图示计算小腿肌肉产生的拉力是多大?
(3)人向前走一步,重心将升高约5cm,求人克服自身重力做了多少功?
32.赛龙舟自古以来在我国广为流传,现已成为亚运会比赛项目。如图是运动员在室内进行划桨训练的两个场景,图甲是训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绳子系在“船桨”的A端,运动员坐在位置上用力将“船桨”从位置“1”划到位置“2”,重物的位置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若重物的质量为20千克,“划桨”一次拉过绳子的距离为60厘米。(船桨重、绳重与摩擦均不计)
(1)该装置中两个滑轮的作用是   。
(2)“划桨一次,人至少做功   焦。
(3)图乙是某种耐力练习示意图,保持“船桨”与绳子垂直并静止。若OA为60厘米,A船B为20厘米,当一只手握在O端,另一只手握在B点并施加垂直“船桨”的力F。求此时力F的大小
33.(1)“节约用水,人人有责”,如图甲所示是用水后及时关闭水龙头的情景。水龙头手柄可以视为一根杠杆,请你在图乙中画出施加在A点的最小动力F1及共力臂L1。
(2)如图所示,某人站在A处用一根绳子和滑轮组拉小车,请画出最省力的绕线。
34.某校科学活动小组围绕杠杆平衡问题,开展了如下研究:
(1)情景一:如图甲为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A点处悬挂四个钩码,B点受到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的拉力F,此时杠杆水平平衡。
若弹簧测力计绕B点转动至沿虚线位置,杠杆保持水平平衡,则测力计示数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若A点处取下两个钩码,弹簧测力计始终保持竖直向上且示数不变,则弹簧测力计悬挂点应怎么移动    (写出移动方向和格数)。
(2)情景二:某仓储基地利用叉车运送物资,叉车抬升物资的主要装置由两个平行叉手和升降架组成(如图乙),在运送抬升货物时,可将升降架和叉手看成两个“L”形整体,其中一个“L”形整体的结构简图如图丙。当在叉手的水平部分放上物资时,将叉手看成是一个以О点为支点的杠杆,升降架对杠杆上A点的作用力沿水平方向。已知每个叉手的水平部分OB长1.5m,OA高0.8m,两个叉手的间距为0.4m。
若将质量为2x103kg的物资打包成边长为1m的立方体包裹,将包裹紧靠OA放置,并使其重力的作用线通过两个叉手的中间。请计算升降架对A点的作用力是多少 .
(3)情景三:“低头族”长时间低头看手机,很可能会引起颈部肌肉和颈椎损伤。
分析图的人体杠杆模型,图中A点为头部重力作用点,B点为颈部肌肉受力点,且颈部肌肉拉力的方向垂直于OB向下,请解释“低头族”长时间低头看手机,引起颈部肌肉受损伤的原因,并对预防和延缓颈椎损伤提出合理建议。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解析】【分析】分析各个选项中简单机械的特点即可。
【解答】A.定滑轮的本质为等臂杠杆,不省力不费力,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故A不合题意;
B.订书机的转轴为支点,阻力作用在刀口上,动力作用在手柄上,为省力杠杆,即省力费距离,故B不合题意;
C.羊角锤的弯曲处为支点,阻力作用在豁口上,动力作用在手柄上,为省力杠杆,即省力费距离,故C不合题意;
D.使用镊子时,两个镊片相连的位置为支点,阻力作用在尖端,动力作用在中间,此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为费力杠杆,即费力省距离,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答案】D
【解析】【分析】使用机械时,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机械效率的大小与功的多少和功率的大小没有直接关系;物体在单位时间完成的功叫功率。
【解答】A、机械效率是指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其大小与机械的省力情况没有关系,故A错误;
B、机械效率是指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其大小与机械做功的多少没有关系,故B错误;
C、机械效率是指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功率表示了机械做功的快慢,二者没有直接的关系,故C错误;
D、总功等于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从可知,额外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越小,机械效率越高,故D正确。
所以选:D。
3.【答案】A
【解析】【分析】物理学中把一根在力的作用下可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做杠杆。杠杆可以是任意形状的硬棒。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通常用字母O来表示。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通常用F1来表示。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通常用F2来表示。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通常用L1表示。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通常用L2表示。 要使杠杆平衡,作用在杠杆上的两个力矩(力与 力臂 的乘积)大小必须相等。 即: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用 代数式 表示为F1·l1=F2·l2。
【解答】 由图可以看出,这是一个费力杠杆,因为动力臂壁阻力臂小,所以动力大于阻力,是一个费力费力杠杆,费力杠杆具有费力省距离的特点;
故答案为:A
4.【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手臂的工作过程判断。
【解答】当我们用手拿起物体时,肘关节相当于支点,物体的重力相当于阻力,作用在手上;肱二头肌施加拉力,方向向上,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5.【答案】C
【解析】【分析】 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
【解答】由图得动力臂大小不变,阻力臂先变大后变小,阻力即杆重力不变,所以动力F大小先变大,后变小,故答案为:C。
6.【答案】A
【解析】【分析】杠杆的五要素,分为支点,动力臂,动力,阻力臂和阻力。
【解答】若去掉连杆pQ,此时MN展台会逆时针绕着N点转动,故支点在最右侧的N点;PQ的作用效果是拉住展台,避免其展台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故其拉力方向为斜向上。
故答案为:A
7.【答案】B
【解析】【分析】(1)(2)(3)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分析;
(4)比较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从而确定杠杆的分类。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O点为支点,货物的重力为阻力,伸缩撑杆的支持力为动力。在匀速缓慢顶起吊臂的过程中,阻力F2和动力臂L1保持不变,而阻力臂L2不断减小,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可知,伸缩支撑杆的支持力不断减小,故B正确,而A、C错误;
由于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因此吊臂是一个费力杠杆,故D错误。
故选B。
8.【答案】C
【解析】【分析】当使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可根据计算自由端绳子拉力的大小。
【解答】A.使用动滑轮时,承担重力的绳子段数n=2,则拉力;
B.使用滑轮组时,承担重力的绳子段数n=2,则拉力;
C.使用定滑轮时,不省力不费力,则拉力F3=G;
D.使用滑轮组时,承担重力的绳子段数n=3,则拉力.
比较可知,拉力最大的是F3。
故选C。
9.【答案】B
【解析】【分析】(1)定滑轮是指固定不定的滑轮;动滑轮是指和物体一块运动的滑轮;
(2)钢绳上的拉力即为20个坠砣的总重力,由F=G可求得钢绳上的拉力。
(3)如图使用的滑轮组承担P端拉力的绳子股数n=2,不计滑轮和钢绳自重及摩擦,
由G=FP,据此求输电线P端受到的拉力大小。
(4)坠砣串下降高度h=2sP,可求输电线P端向左移动的距离。【解答】A.图中A和B滑轮都固定不动,为定滑轮,故A错误;
B.20个坠砣的总重力:G=20×100N=2000N,钢绳上的拉力F=G=2000N,故B正确;
C.由图知,使用的滑轮组承担A端拉力的绳子股数n=2,
图中坠砣挂在钢绳的自由端,不计滑轮和钢绳自重及摩擦,
可得G=FP,
则输电线P端受到的拉力大小:FP=2G=2×2000N=4×103N,故C错误;
D.图中坠砣挂在钢绳的自由端,且n=2,则坠砣串下降高度h=2sP,
则输电线P端向左移动的距离:sP=h=×8cm=4cm,故D错误。
故选B。
10.【答案】C
【解析】【分析】 杠杆是粗细均匀的一只金属杆,重心在杠杆的中点,由图象求出拉力作用点到O点的距离与对应的拉力大小,然后由杠杆平衡条件求出杆的重力和图象中S0的值。
【解答】 粗细均匀的光滑杆,其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则重力的力臂为杆长的一半,LG=1m;
由图象可知,F1=10N时,拉力的力臂L1=2m,
由杠杆平衡条件可得G×LG=F1×L1,即:G×1m=10N×2m,
则杆重G=20N;
由图象可知,F=100N时,拉力的力臂为S0,
由杠杆平衡条件得G×LG=F×S0,即:20N×1m=100N×S0,
则S0=0.2m。
故答案为:C。
11.【答案】D
【解析】【分析】(1)要判断出A所受的摩擦力,首先根据拉力F和动滑轮的特点,计算出绳子对A的拉力,对A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平衡力的特点计算出A受地面的摩擦力;
(2)根据动滑轮的特点及A的移动速度判断滑轮的移动速度;
(3)根据公式P=Fv计算出拉力F的功率;
(4)利用W=Fs求绳子对物体A做的功。
【解答】A.动滑轮上有2根绳子承担拉力,因为拉力F=24N,所以对A的拉力为FA=.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恒为5N,则物体B对A的摩擦力fAB为5N,方向向右,
所以地面对A的摩擦力为f地面=FA-fAB=12N-5N=7N,故A错误;
B.A移动的速度即绳端移动的速度为0.2m/s,
所以滑轮的移动速度为,故B错误;
C.水平拉力的功率P=Fv=24N×0.1m/s=2.4W,故C错误;
D.绳子对A的拉力是12N,2s物体A移动的距离为s=vt=0.2m/s×2s=0.4m,
绳子的拉力做功W=Fs=12N×0.4m=4.8J,故D正确。
故选D。
12.【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分析判断。
【解答】钩码的重力保持不变,即阻力不变,且阻力臂保持不变。在测力计改变方向时,动力臂不断增大,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可知,动力F1不断减小,且动力和动力臂呈反比关系,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3.【答案】B
【解析】【分析】杆从图示位置沿顺时针方向匀速转至虚线位置的过程中,杆重、动力臂不变,阻力臂减小,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分析。
【解答】A.如图,物体M的重为G不变,动力F的方向始终跟杆垂直(动力臂LOB不变),
由于杆匀速转动(处于平衡状态),则F×LOB=G×LOC,
由于杆从图示位置沿顺时针方向匀速转至虚线位置的过程中,阻力臂LOC逐渐减小,所以拉力F逐渐变小,故A错误;
B.由于阻力臂LOC逐渐变小,物体M的重为G不变,则根据F×LOB=G×LOC可得:FLOB的大小(拉力F跟它力臂的乘积)逐渐变小,故B正确;
C.根据F×LOB=G×LOC可得:;
则该杠杆是省力杠杆,故C错误;
D.B选项是正确的,故D错误。
故选B。
14.【答案】C
【解析】【分析】(1)注意分析乙图中曲线的拐点处的意义,其实就是该点时金属棒刚刚离开地面;
(2)在已知杆的长度的情况下,根据乙图x的不同长度对应的功的大小,得到杆的重力,也就是F2的示数;根据图乙得到F1的数值;
(3)根据图乙可知,图像弯折后,增大的功等于物体的重力与增大的高度的乘积,据此计算出重力,再根据二力平衡计算拉力F2;
(3)由杠杆平衡条件可求出重心到A端的距离。
【解答】由于拉力始终竖直向上,而杠杆的重力竖直向下,二者相互平行,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知,动力臂与阻力臂之比不变。
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杠杆的重力不变,那么拉力不变。
根据图乙可知,当拉起高度为1.2m后,拉力增大了,
那么此时A端肯定刚离地,
即金属棒长1.2米,故A错误;
由图乙可知,金属棒B端从0~1.2m时,拉力保持不变;
因此当x1=0.6m时,拉力,故B错误;
根据乙图可知,当x2=1.2~1.6m的过程中,拉力保持不变;
金属棒的重力,
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可知,即F2=G=5N,故C正确;
由杠杆平衡条件得重心到A端的距离:,
故D错误。
故选C。
15.【答案】B
【解析】【分析】由滑轮组的结构可以看出,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n=3,则拉力F移动的距离s=3h。0s~1s内,物体处于静止,1s~2s内,物体在做加速运动,2s~3s内,物体匀速运动。
(1)已知滑轮组绳子的段数n和拉力F拉,物体静止,设动滑轮对物体的拉力F′,其关系为;物体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等于物体的重力G减去动滑轮对物体的拉力F′;
(2)由F-t图象得出在1~2s内的拉力F,由h-t图象得出重物上升的高度,求出拉力F的作用点下降的距离,利用W总=Fs求拉力做的总功;
(3)由F-t图像得出在2~3s内的拉力F,由图像丙确定物体移动的速度,求出拉力F的作用点下降的速度,利用P=Fv求拉力做功的功率;
(4)利用求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解答】A.由图乙可知,在0~1s内,拉力F=30N。
取动滑轮和重物为研究对象,受到向下的重力G和G动,向上的支持力F支,及动滑轮对物体的拉力F′作用,
则物体对地面的压力:F压=F支=G-F′=G-3F拉+G动=100N-3×30N+G动=G动+10N>10N,故A错误;
B.在1~2s内,拉力F2=50N,重物上升高度h2=1.25m,
拉力F的作用点下降的距离s2=3h2=3×1.25m=3.75m,
拉力做的功:W总2=F2s2=50N×3.75m=187.5J,
故B正确;
C.由图可知,在2~3s内,拉力F3=40N,物体上升的速度为v物3=2.5m/s;
拉力F移动的速度v3=3v物3=3×2.5m/s=7.5m/s,
拉力做功的功率:P3=F3v3=40N×7.5m/s=300W,故C错误;
D.2s~3s内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故D错误。
故选B。
16.【答案】(1)变小
(2)功率
【解析】【分析】 (1)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2)根据功率的定义分析。
【解答】(1)在平躺至坐起的过程中,动力臂不变,阻力不变,阻力臂变小,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动力会变小;
(2)做仰卧起坐时,每次所做的功相同,同学们可以改变仰卧起坐的快慢,则做功的功率发生了改变,所以其实质是改变功率的大小。
故答案为:(1)变小;(2)功率。
17.【答案】(1)费力
(2)I/I2ρ水
(3)C
【解析】【分析】根据杠杆平衡条件进行分析,物块悬挂在A点施加的力是阻力,AO是阻力臂,施加在矿泉水瓶上的力是动力,BO是动力臂,即FAxAO= FBx BO。
【解答】(1) [如图甲所示,若向下拉绳子,则放下空桶时,阻力臂大于动力臂,桔槔为费力杠杆。
(2) 测得B、B2到0点的距离分别为l、l2, 据杠杆平衡条件知
所以B2点标注的密度值为 I/I2ρ水
(3A.把0点位置往物块一侧移动一段距离,说明阻力臂AO变小,AB两点之间长度缩短,密度秤不会更精确,
B.减小物块的质量,说明阻力F减小,阻力臂AO和动力FB不变,则动力臂BO要变小,AB两点之间长度缩短,密度秤不会更精确,故B不符合题意;
C.减少加入杯中的液体体积,说明动力FB减小,而阻力F阻力臂AO不变,则动力臂BO增大,
AB两点之间长度变长,密度秤会更精确,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8.【答案】省力;减小
【解析】【分析】 (1)根据力臂的定义分析力臂的大小;
(2)根据力臂长度的变化分析用力的变化。
【解答】 (1)若将此时舞者身体视为杠杆,O点为支点,A点为重心,右腿对身体的支持力F为动力,人所受重力为阻力,该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
(2)假设动力F方向不变,则动力臂长度不变,随着人缓缓站起,阻力臂长度慢慢变小,因此舞者会觉得右脚受力逐渐减小。
19.【答案】(1)100J
(2)小于
【解析】【分析】(1)当AD在竖直方向时油桶刚好被推翻,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对角线的长度,然后与原来油桶的高度比较计算出油桶的重心升高的高度,根据W=Gh计算克服油桶重力做的功;
(2)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分析。
【解答】(1)根据勾股定理可知,油桶对角线的长度:;
在推翻油桶过程中,油桶升高的高度:△h=;
小明至少需要对油桶做功:W=mg=100kg×10N/kg×0.1m=100J;
(2)由图1和图2所示可知,两种情况下,最大动力臂等于对角线的长度,即最小推力的动力臂相等。两种情况下阻力相等,图1的阻力臂小于图2的阻力臂,由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可知,图1中的推力小于图2中的推力,即F1小于F2。
20.【答案】R;=
【解析】【分析】(1)力臂是从杠杆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2)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FB的力的作用线与圆相切,那么支点O到切点的连线恰好与力的作用线垂直。从支点O到切点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因此FB的力臂为半径R。
(2)根据图片可知,FA的力的作用线也与圆相切,则它的力臂也等于半径R,那么两个拉力的力臂相等。根据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可知,两个拉力相等,即FA=FB。
21.【答案】(1)66.7%;杠杆的重力
(2)变大
【解析】【分析】(1)根据W有=Gh计算有用功,根据W总=Fs计算总功,最后根据计算机械效率。由于支点在杠杆的一侧,那么它的重力不能被抵消,因此在提升钩码的过程中要不可避免的提升杠杆,即克服杠杆的重力做额外功。
(2)根据分析杠杆机械效率的变化。
【解答】(1)该杠杆的机械效率:。使用该杠杆做额外功的一个原因:杠杆的重力。
(2)将钩码从A点改挂在B点后,将相同的钩码提升相同的高度,根据W有=Gh可知,杠杆做的有用功相等。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知,此时弹簧测力计上升的高度会变小,因此杠杆被提升的高度变小,根据W额=G杠杆h可知,此时对杠杆做的额外功减小。根据W总=W有+W额可知,此时的总功减小,根据可知,机械效率变大。
22.【答案】(1)62;10
(2)60;40
【解析】【分析】(1)对动滑轮进行受力分析,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计算出拉力F。首先将拉力F与重力G进行比较,确定省力还是费力,然后再计算滑轮移到的距离。
(2)根据(1)中的方法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动滑轮受到竖直向上的拉力F,竖直向下的重力G动,绳子向下的拉力2个,都等于G。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得到:F=G动+2G=2N+30N×2=62N。
因为62N>30N,所以此时动滑轮是费力的,那么省距离,即滑轮向上移到的距离:。
(2)若滑轮重力不计,那么拉力F=2G=30N×2=60N。而物体上升的高度:s=nh=2×20cm=40cm。
23.【答案】A;40
【解析】【分析】利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动滑轮上由几根绳子承担,所需的拉力是总重力的几分之一,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是物体移动距离的几倍。
【解答】由图甲可知,n=3,则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是物体提升速距离的3倍,因此图乙中倾斜直线A是绳子自由端运动的s-t图像,而倾斜直线B是物体运动的s-t图像;不计绳重和摩擦,则动滑轮的重力:G动=3F-G=3×80N-200N =40N。
24.【答案】4;30N
【解析】【分析】(1)首先根据v=nvA计算处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再根据P=Fv计算拉力的功率;
(2)对B进行受力分析,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计算B受到A的摩擦力,再根据相互作用力原理计算A对B的摩擦力。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承担拉力的绳子段数n=2,
则自由端的速度v=nvA=2×0.1m/s=0.2m/s,
那么拉力的功率:P=Fv=20N×0.2m/s=4W;
(2)B受到水平向右的测力计施加的拉力,地面施加的摩擦力,以及水平向左的A施加的摩擦力。根据平衡力的知识可知,A对B的摩擦力fAB=f地面+F弹簧秤=8N+22N=30N。A对B的摩擦力与B对A的摩擦力为相互作用力,二者大小相等,则A受到B的摩擦力为30N。
25.【答案】2:1;2:1
【解析】【分析】(1)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计算出动力臂和阻力臂之比,再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计算出两个拉力的大小,最后计算它们的比值;
(2)根据功的公式W=Fs计算做功的比值。
【解答】(1)如图,当用竖直向上的力将A端抬高时,
在△BEA和△BFC中,BE:BF=BA:BC=3:2,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得到:F1×BE=G×BF,
F1×3=G×2;
解得:;
同理,当用竖直向上的力将B端抬高时,;
则。
(2)根据公式W=Fs,提升的高度h相同,得到:W1:W2=F1h:F2h=2:1。
26.【答案】(1)可以改变拉力方向,且方便测量出相应的力臂长度,使实验结论更加可靠
(2)6
【解析】【分析】(1)可从改变拉力方向,是否能够方便准确的读出力臂的角度对装置的优点进行描述;
(2)根据丙图确定动力和动力臂的数量关系,据此推算L1为5cm时对应的动力即可。
【解答】(1)利用这个装置进行实验的优点为:可以改变拉力方向,且方便测量出相应的力臂长度,使实验结论更加可靠。
(2)根据丙图可知,图像为一条双曲线,则F1与L1成反比例关系,即二者的乘积相等。
当F1为4N时,L1=7.5cm,则得到:4N×7.5cm=F1×5cm;
解得:F1=6cm。
27.【答案】(1)
(2)1.6;66.7%
(3)偏大
(4)重
【解析】【分析】(1)首先根据s=nh计算出承担重力的绳子段数,然后根据“奇动偶定”的规律确定绳头的位置,最后安装从内到外的顺序完成绳子的连接即可。
(2)根据图乙确定测力计的分度值,然后根据指针的位置读出示数。根据W有=Gh计算有用功,根据W总=Fs计算总功,最后根据计算机械效率。
(3)当匀速拉动绳子时,绳子上的拉力大小由动滑轮重力、物体重力和机械之间的摩擦决定,而静止时,绳子上的拉力只由动滑轮和物体的重力决定,因此静止时测力计的示数会偏小,计算出的总功会偏小,根据可知,计算出的机械效率会偏大,据此分析解答;
(4)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得到结论。
【解答】(1)根据实验1可知,承担重力的绳子段数;
根据“奇动偶定”的规律可知,绳头应该系在动滑轮上,如下图所示:
(2)根据乙图可知,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则测力计的示数为1.6N。
在实验3中,有用功W有=Gh=3N×0.1m=0.3J,
总功W总=Fs=1.5N×0.3m=0.45J;
则机械效率为:。
(3)某同学认为测力计静止时读数比较方便,其实他测得的机械效率偏大;
(4)由表中第1、2、3组数据可知:同一滑轮组,提升的重物越重,机械效率越大。
28.【答案】(1)杠杆平衡原理;以AB两点之间长度的为标准,在整根秤杆上均匀地标上刻度。
(2)1.0
(3)以AB两点之间长度的为标准,在整根秤杆上均匀地标上刻度。
(4)A
【解析】【分析】(1)通过图示的模型结合杠杆的定义,即可确定它用到的相关知识。
(2)密度秤测量水的密度,水的密度是1.0g/cm3;故在B的位置标记为1.0。
(3)要精确到0.1g/cm3,必须继续把1.0g/cm3分为10分,由于是均匀的,因而等分。
(4)①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F1L1=F2L2,在阻力F2和阻力臂L2不变的情况下,减小秤砣的质量使得F1变小,L1变大,则该密度秤的精确度会增大。
②如果减少加入杯中的液体体积,则不能通过密度秤得到液体的密度大小。
③秤杆的重力不影响最后的密度结果。
【解答】(1)通过图示的模型结合杠杆的定义,即可确定它用到的相关知识,杆秤的工作原理是杠杆平衡原理。
(2)密度秤测量水的密度,水的密度是1.0g/cm3;故在B的位置标记为1.0。
(3)要精确到0.1g/cm3,必须继续把1.0g/cm3分为10分,由于是均匀的,因而等分;正确的方法是:以AB两点之间长度的为标准,在整根秤杆上均匀地标上刻度。
(4)A、把秤纽位置往远离秤钩一侧移动,说明阻力臂增大,根据杠杆平衡原理F1L1=F2L2,动力和阻力不变,动力臂也要随着增大,AB两点之间长度增大,密度秤会更精确,故A正确。
B、减小秤砣的质量,说明动力减小,根据杠杆平衡原理F1L1=F2L2,动力臂也要随着增大,AB两点之间长度增大,密度秤会更精确,故B错误。
C、此刻度均匀的密度计实质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质量是水的质量多少倍,密度就是水的密度的多少倍,如果减少加入杯中的液体体积,与水的体积不再相等,则不能通过密度秤得到液体的密度大小,故C错误。
D、由于杯中不加液体,提起秤纽,移动秤砣,当秤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如图乙),将此时秤砣的悬挂点A标记为“0”刻度;则秤杆的重力不影响最后的密度结果,故D错误。
故答案为:(1)杠杆平衡原理;以AB两点之间长度的为标准,在整根秤杆上均匀地标上刻度;(2)1.0;(3)以AB两点之间长度的为标准,在整根秤杆上均匀地标上刻度;(4)A。
29.【答案】(1)变小;测力计有重力
(2)动滑轮有重力或者系统有摩擦
【解析】【分析】 (1)测力计倒过来使用时,根据对弹簧测力计进行受力分析可以找到问题所在;
(2)使用动滑轮提升重物省一半力,但本题的实验数据与这一结论有偏差,需考虑动滑轮重力。
【解答】 (1)测力计倒过来使用时,弹簧测力计受力情况是:受到绳子向上的拉力,受到向下的重力和手的向下拉力。这时测力计测量的是手向下的拉力,大小等于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与测力计的重力之差。所以在匀速拉动时,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实验会造成测量值会小于钩码的重力;
(2)人在提升重物时把动滑轮也提起了,所以动滑轮本身的重力是存在差异的最主要原因;由于转轴之间有摩擦,绳和动滑轮本身也有一定重力,也导致拉力增大。
30.【答案】(1)便于在杠杆上直接读出力臂
(2)2
(3)④
【解析】【分析】(1)杠杆在图甲所示位置静止,为便于后续实验,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是为了消除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
(2)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出可使杠杆保持水平平衡的最小力;
(3)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列出两次F与的数学表达式,结合数学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 (1)杠杆在图甲所示位置静止,为便于后续实验,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是为了消除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
(2)如图乙所示,A处悬挂的3个钩码每个钩码重0.5N,则总重力为1.5N,力臂OA=4,OB=3;要在B处施加一个最小拉力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只有力臂最大时力才最小,所以施加的最小拉力方向必须是竖直向下的。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在B处施加的最小拉力为;
(3)根据题意可知,改变B点位置,此过程中F方向保持不变,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得:F×l=G×OA,
解得:F=G×OA×……①
将M从A移至P,由杠杆平衡条件可得:F×l=G×OP,
解得:F=G×OP×……②
观察①②两式可知,拉力F与的关系图像都是正比例函数,由图丙可知,OP<OA,则②式的斜率小于①式的斜率,因此将M从A移到P,F与的关系图像是过原点且斜率比①更小的图像④。
31.【答案】(1)
(2)小明的重力为:;
由“行走时人的脚掌前端是支点,位于杠杆的一端,人体受到的重力是阻力,且作用点位于杠杆的中点”可知,力F的力臂是G的力臂的二倍,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求小腿肌肉对脚的拉力;
(3)每向前走一步的过程中,小明克服自身重力做的功。
【解析】【分析】(1)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叫作力臂;
(2)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解答小腿肌肉对脚的拉力;
(2)小明踮脚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等于踮脚一次所做的功。
【解答】(1)过支点O作力F作用线的垂线段,即为F的力臂L1,如图所示:

32.【答案】(1)改变力的方向
(2)120
(3)解:
200N×60cm=FB×40cm
FB=300N
【解析】【分析】 (1)定滑轮实质是等臂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根据G=mg求出重物的重力,利用W=Gh求出“划桨”一次,人做的功;
(3)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求出力F的大小。
【解答】 (1)该装置中两个滑轮是定滑轮,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重物的质量为20kg,重物的重力为:G=mg=20kg×10N/kg=200N;
“划桨”一次拉过绳子的距离为60cm,
则“划桨”一次人克服重力做的功为:W=Gh=200N×0.6m=120J;
(3)若OA为60厘米,OB为40厘米,当一只手握在O端,另一只手握在B点并施加垂直“船桨”的力F,此时O为支点,OA为阻力臂,OB为动力臂,作用在A点的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
即FA=G=200N,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A×OA=F×OB,
即200N×60cm=F×(60cm-20cm),
解得:F=300N。
33.【答案】(1)
(2)
【解析】【分析】 (1)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F1×L1=F2×L2,在杠杆中的阻力、阻力臂一定的情况下,要使所用的动力最小,必须使动力臂最长。而在通常情况下,连接杠杆中支点和动力作用点这两点所得到的线段最长;
(2)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取决于承担物重的绳子的段数,也就是看有几段绳子连着动滑轮,段数越多越省力。
【解答】 (1)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动力最小,即动力臂最长。阻力的方向向上,所以动力的方向应该向下。连接支点O与A点,从A点垂直OA向下画一带箭头的线段就得到在A点施加的最小动力F1,OA即为动力臂L1,如图所示:
(2)根据图片可知,从动滑轮右挂钩开始,依次绕过定滑轮和动滑轮,绳端回到人的手中,n=3为最省力的绕法,如图所示:
34.【答案】(1)增大;右移一格
(2)将叉手看成是一个以B(改为O点)点为支点的杠杆,AB(改成AO)垂直叉手水平部分,升降架对杠杆上A点的作用力沿水平方向。
G物=m物g=ρ物V物g=2×103Kg/m3×10N/Kg=2×104N
F2=1/2F1=104N
F1L1=F2L2
F1===6.25×103N
(3)将头部和颈椎看成一个以0点为支点的杠杆,颈部肌肉拉力为动力,头部重力G为阻力,当低头角度增大时,根据杠杆平衡原理,阻力臂增大,颈部肌肉拉力增大,长时间保持该姿势,颈部肌肉容易受损伤。预防建议:头部竖直看手机,使用颈部护具。
【解析】【分析】(1)①根据图片分析动力臂的变化,再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分析测力计的示数变化;
②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计算动力臂的变化即可。
(2) 将叉手看成是一个以O点为支点的杠杆, 升降架对A点的作用力为动力,阻力为包裹重力的一半,阻力臂为包裹边长的一半,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计算即可;
(3)根据图片确定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以及动力臂和阻力臂,根据杠杆的平衡原理分析肌肉受伤的原因和预防建议。
【解答】(1)①根据甲图可知,当弹簧测力计绕B点转动时,动力臂逐渐变小,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可知,此时测力计的示数增大;
②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得到:4G×3L=F×2L ①;
2G×3L=F×nL ②;
①②联立解得:n=1,即弹簧测力计悬挂点向右移动一格即可。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