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单元基本信息
单元主题 流动的空气
课标要求 一、核心概念: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二、学习内容 1.2 空气与水是重要的物质 ④说明空气有质量并占有一定的空间,空气会充满各处。 ⑤观察并描述空气受热上升的现象。 ⑥知道风是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形成风的一些方法。三、学业要求 能说出空气受热会膨胀,风是空气流动的现象 能利用证据说明空气占据空间、充满各处的性质等。 能在教师指导下设计方案,观察空气受热上升的现象。
单元课时设计 5课时
一、单元学习主题分析(体现学习主题的育人价值)
主题名称 流动的空气
单元设计意图 本单元是三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是一个综合探究单元。本单元所承担的科学知识目标是:知道空气占有一定的空间,空气总会充满各处:通过观察,描述热空气上升的现象:知道空气的流动是风形成的原因:能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形成风的一些方法。 本单元侧重培养的科学探究要素是“作出假设”,其三至四年级的学段目标是“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从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提出假设”。之所以将本单元培养的探究要素定位为“作出假设”,是因为空气具有不易直接观察的特殊性。无论是空气占据空间,还是空气的流动,都需要学生在直接与间接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推理与预测等思维活动。 本单元由五课组成,分别是《空气占据空间》《会上升的热空气》《空气的流动》《大自然里的风》《我们来制造风》,课题即表明了每节课要达成的科学概念学习目标。
主题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空气这种熟悉又陌生的物质有一定的了解,但空气的流动性和热空气上升的现象对他们来说仍然较为抽象。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空气的基本性质,如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透明、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物质,并初步掌握了观察实验操作的科学方法 ,能够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认识空气的基本性质。
开放性学习环境 1.指导性预习:阅读+问题+检测; 2.大单元大概念大任务课堂学习:问题+探究+讲述+整合+实战; 3.现代教育新技术:PPTX+微视频+网络+师生互助。
二、单元学习目标设计(基于标准、分析教材、结合学情,体现素养导向)
单元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知道空气具有占有一定的空间,空气总会充满各处:通过观察描述热空气上升的现象;知道空气流动是风形成的原因;能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形成风的一些方法。 科学思维:在寻找大自然里的风的过程中发展证据意识,培养分析、综合和归纳概括等科学思维能力。 探究实践:基于已有的知识经验,对现象提出猜想假设,并通过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发展制定计划,搜集证据的能力。 态度责任: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增强探索自然的乐趣。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和活动,培养学生们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责任感,形成证据意识,发展合作意识与能力 。
三、学习活动/任务设计(指向学习目标,强调学生的活动与体验)
第1课时 任务1 名称:猜想假设 猜想套在瓶子里的气球,我们只能吹大一点点的原因,引领学生基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学过的知识对瓶子里的气球吹不大的原因提出自己的猜想假设。 设计意图:通过基于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根据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提出假设,激发学生动手探究的兴趣。
任务2 名称:实验:空气占据瓶子里的一部分空间、不会湿的纸团 1.空气占据瓶子里的一部分空间。 在瓶子侧壁打孔后再吹气球,发现气球可以吹大,引领学生进一步进行假设。然后把瓶子放入水中至孔洞没入水中后吹气球,发现气球变大的过程中,孔洞中有气泡逸出从而证明瓶子里有部分空间被空气占据了。 2.不会湿的纸团。 把杯子垂直倒扣着压入水底后再竖直拿出,发现杯子里的纸团不湿:如果在水中慢慢倾斜杯子至横卧,发现纸团变湿了。观察现象,比较分析,形成解释——空气占据了杯子里的空间。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实验对猜想进行验证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了解学情,实验探究做好准备。
任务3 名称:得出结论 结合生活经验,举例说明我们身边的空间都被空气占据着。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空气占据着一定的空间,并且充满各处。
任务4 名称:拓展活动:科学小魔术——听话的小球 动手完成魔术,发现乒乓球听话的原因,与本课学习内容联系在一起。 设计意图:通过对科学小魔术听话的小球现象的分析,对实验结论进行巩固和应用。
第2课时 任务5 名称:猜想假设: 引导学生依据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对人们为什么会把排风口设在窗户的上面,对排风口位置设置的原因进行猜想,形成热空气会上升的假设。 设计意图:通过基于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根据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提出假设,激发学生动手探究的兴趣。
任务6 名称:实验:转动的纸蛇、放飞的塑料袋 转动的纸蛇。 仔细观察,比较点燃蜡烛前后纸蛇发生的变化,试着解释这一现象 2、放飞塑料袋。 仔细观察,比较打开电吹风前后塑料袋的变化,试着解释这一现象,得出热空气会上升的结论。 设计意图:通过按计划完成实验,通过实验验证猜想,并通过多次实验,用不同物质进行实验,记录观察到现象,用事实说话,验证猜想。
第3课时 任务7 名称:提出问题 引领学生关注暖气片,提出“暖气片旁边的空气受热上升之后,留下的空间被谁占据”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提出“热空气上升后,留下的空间被谁占据了呢”这个问题,为提出假设打下基础,激发学生动手探究的兴趣。
任务8 名称:猜想假设 观察风的形成演示箱。引领学生对箱内空气流动情况进行假设,并用示意图的形式画出各种假设煤炭燃烧的量,从而控制火力的大小。 设计意图:通过基于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根据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提出假设,激发学生动手探究的兴趣。
任务9 名称:搜集证据 做实验——把点燃的线香放在进风口,使箱内空气流动情况可视,验证假设得出结论:画出实验中空气流动的实际路线图,经过分析得出结论--热空气上升后,周围较冷的空气会流动过来,补充热空气上升后留下的空间。 设计意图:通过按计划完成实验,通过实验验证猜想,并通过多次实验,用不同物质进行实验,记录观察到现象,用事实说话,验证猜想。
任务10 名称:阅读巧妙的设计--风门。 炉子下方的风门打开的大小不同,可以控制炉外冷空气流入炉子里参加煤炭燃烧的量,从而控制火力的大小。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巧妙的设计风门,帮助学生了解空气流动在生活中应用。
第4课时 任务11 名称:活动:寻找大自然里流动的空气 顺着上节课的思路,提出“大自然中是否也有类似于家里的热空气上升、冷空气流动过来进行补充的现象”的问题,找大自然里流动的空气。到室外寻找空气流动的事实,并思考证明空气流动的事实证据 设计意图:通过寻找大自然里流动的空气,引发思考,大自然中是否也有空气流动的现象。
任务12 名称:猜想假设,是谁让大自然中的空气流动起来的? 根据生活现象猜想大自然里空气流动的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基于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根据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提出假设,激发学生动手探究的兴趣。
任务13 名称:阅读 风的形成,得出大自然里也有空气流动的现象,空气流动会形成风的结论。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了解风的形成原因。
第5课时 任务14 名称:活动:我们来制造风 运动后很热,提出希望能有风来帮助散热,了解我们制造风的工具。引领学生列举生活中人们主动造风方便生活的实例。体验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积极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完成活动,了解生活中人们是怎样制造风来方便生活的。
任务15 名称:表达交流:可爱又可恨的风 开展辨认活动,对可爱又可恨的风进行科学辩论,关注风对人类生活的双面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开展活动对可爱又可恨的风进行科学辩论,关注风对人类生活的双面影响。
任务16 名称:阅读:新能源——风力发电 从风力发电引出风能是一种无公害的、取之不尽的能源,能给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便利,风能的广泛利用有利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了解新能源--风力发电的发电方式,了解风力发电是绿色能源,无公害能源之一。
四、单元学习评价设计
评价要素 针对单元整体描述
评价内容 第1课时:空气占据空间 1.能对“只能把套在瓶子里的气球吹大一点点”的原因进行合理猜测。 2.能完成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并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空气占据空间”的结论。 3.能举例说明我们身边的空间都被空气占据着。 第2课时:会上升的热空气 1、能对“人们把排风口设在窗户的上部”的原因做出合理猜测。 2、完成转动的纸蛇、放飞塑料袋两个实验,并能根据实验现象总结出“热空气会上升”的结论。 第3课时:空气的流动 1、能对“暖气片旁边的空气受热上升之后,留下的空间被谁占据了呢?”做出合理猜测。 2、能完成模拟实验并能用科学的语言描述实验现象。 3、能用空气的流动解释风门的设计原理。 第4课时:大自然里的风 1、能找到大自然里流动的空气的相关例子。 2、能对大自然中的空气流动的原因做出合理猜测。 3、能通过阅读知道大自然中不同地方的空气受热不均造成了空气流动。 第5课时:我们来制造风 1、了解常见的人类制造风的方法。 2、参与辩论会,说出自己对风的认识。 3、通过阅读,了解风力发电的好处。
评价指标 第1课时:空气占据空间 1、认识“空气占据空间”这一科学概念,知道空气是占据着一些空间的,并且它总会充满各处。(科学观念) 2、初步具有根据事实进行猜想的科学能力,初步养成认真细致、独立思考的科学学习习惯。(科学思维) 3、通过做空气占据瓶子里的一部分空间和不会湿的纸团两个实验,验证空气占据空间的猜测。(探究实践) 4、了解验证假设需要一些证据,建立证据意识,具有科学探究兴趣,有证据意识,能体验合作探究的快乐。(态度责任) 第2课时:会上升的热空气 1、知道热空气会上升的事实性知识,开始从运动的视角关注空气的流动。(科学观念) 2、基于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能对现象提出猜想假设,并通过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发展制订计划、搜集证据的能力。(科学思维) 3、通过动手实践形成证据意识,发展合作意识与能力。(探究实践) 4、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的探究兴趣。(态度责任) 第3课时:空气的流动 1、知道热空气上升后,周围较冷的空气会流动过来,补充热空气上升后留下的空间。(科学观念) 2、能基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现象提出猜想假设,发展利用模型搜集证据的意识与能力。(科学思维) 3、能基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现象提出猜想假设,发展利用模型搜集证据的意识与能力。(探究实践) 4、通过对风门作用的了解,探寻工具中的的科学原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养成认真细致、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态度责任) 第4课时:大自然里的风 1、知道大自然里也有空气流动的现象,空气流动会形成风。了解风的成因。(科学观念) 2、通过对风的成因的研究,培养分析综合和归纳概括等科学思维能力。(科学思维) 3、在寻找大自然里的风的过程中发展证据意识。(探究实践) 4、初步了解空气流动会形成风的现象,初步具有根据事实进行猜想的科学能力,初步养成认真细致、独立思考的科学学习习惯。(态度责任) 第5课时:我们来制造风 1、知道人类为了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发明了一些工具来制造风。(科学观念) 2、通过科学辩论:可爱又可恨的风,了解风对人类而言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为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打下基础。(科学思维) 3、在科学原理支持下,能关注技术与工程的发展,以及清洁无污染的新能源的现状。(探究实践) 4、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的探究兴趣。(态度责任)
评价方法 课上评价 1.教师激励评价 2.学生自我反思评价 3.成果展示,学生互评:赞赏性评价和质疑性评价 5.使用评价量化表,延时评价 课后评价 1.课时作业 2.单元测试
五、单元作业设计
第1课时 空气占据空间 一、填空题 1.空气占据着一定的( ),并且充满各处。。 2.在杯子底部紧塞一团纸,然后将杯子垂直倒扣着压入水底,杯子里的纸团( )湿。 3. 用打气筒给游泳圈打气,游泳圈会越来越鼓,这说明空气占据( )。 二、实验题 观察图中的实验现象,选择正确答案 图一 图二 图三 1.套在瓶子里的气球用力吹气后的现象( )。 A、吹大一点点 B、吹大很多 2. 如果在瓶子侧壁钻小孔,用力吹气后的现象( ) A、吹大一点点 B、吹大很多 3. 如果将侧壁钻小孔的瓶子放入水中,直至小孔被水淹没,用力吹气球后的现象是 ( ) 答案解析: 一、填空 1、空间 2、不会 3、一定的空间 二、实验题 1.A 2. B 3.气球被吹大很多,且小孔处有气泡冒出 第2课时 会上升的热空气 一、填空题。 1.“放飞塑料袋“ 实验可以在老师的协助下进行,并且注意不要让电吹风的( )部分靠近手和塑料袋。 2.厨房里的排风口设在( )处(填“低处”或“高处”),原因是( ) 3.“转动的纸蛇”实验中,蜡烛点燃前纸蛇( ),蜡烛点燃后纸蛇( )。 二、选择题 1.人们为什么把排风口设在窗户的上部 ( ) A.是为了防止小偷进来 B.热空气会向上升,装在高处方便热空气排出去 C.不影响视线 2.两人将轻薄的透明塑料袋展开,另一人用电吹风向袋内吹热风。等一会儿,观察塑料袋会发生什么变化?( ) A.塑料袋上升 B.塑料袋不动 C.塑料袋收缩 3.人们利用热空气会上升的原理,制成了一些有趣的物品,下面没有利用这一原理的物品是( ) A.热气球 B.孔明灯 C.风筝 答案解析: 一、填空题。 1. 高温 2. 高 热空气会上升 3. 不转动 转动 二、选择题。 1. B 2. C 3. A 第3课时 空气的流动 一、填空题。 1.大气中的空气冷热不均,热空气会上升当热空气上升后,周围较冷的空气会( ),补充热空气上升后留下的空间。 2.冬天用暖气片取暖时,暖气片旁边的空气受热会( ),留下的空间会被( )占据。 3.为了控制炉子里煤炭燃烧的火力,人们在炉子的下方开了一个口,并在口上安装了一个小门叫风门。门开得大一些,流进炉子里的冷空气( ),就炉子里的火也就会( )。 二、实验题。 在探究空气流动的原因实验中,我们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未点燃蜡烛时线香的烟竖直向上,点燃蜡烛后线香的烟飘向箱内,且出风口有热空气上升。从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解析 一、填空题 1.流动过来 2.上升 周围较冷的空气 3.多一些 旺一些 4.多种思路 二、实验题 热空气会上升,热空气上升后,周围较冷的空气会流动过来补充热空气上升后留下的空间。 第4课时 大自然里的风 一、填空题 1.大自然里也有空气流动的现象,空气流动会形成( )。 2.大自然里的风的形成主要和大自然中不同地方的( )有关。 二、选择题 1.屋内比屋外温度高,开窗后风会( ) A.从屋外吹向屋内 B.从屋内吹向屋外 C.有时从屋内吹向屋外,有时从屋外吹向屋内 2.下面关于风的流动方向不正确的是( ) A.白天的风:从陆地到海洋 B.夜晚的风:从陆地到海洋 C.白天的风:从海洋到陆地 3.是谁让大自然中的空气流动起来的 ( ) A.风婆婆吹出来的 B.一个地方的空气受热上升后,其他地方的冷空气就会来补充 C.空气循环运动 三、到了晚上,陆地上的气温下降得快,会比海洋上的气温低。那么晚上的空气会怎样流动 请把空气流动的路径用箭头画出来 答案解析 一、填空题 1.风 2.空气受热不均 二、选择题 1.A 2. A 3.B 三、 第5课时 我们来制造风 一、填空题 1.写出下面图中制造风的工具的名称 ( ) ( ) ( ) ( ) 2.根据图片,写出相应的风的好处 ( ) ( ) ( ) ( ) 二、判断题 1.人们有时需要利用工具制造出风来做一些事情。( ) 2.提出自己的观点要以事实为依据。( ) 3.风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无公害的能源之一。( ) 4.风能的广泛利用不利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 答案解析 一、填空题 1、洗耳球 风力灭火机 风箱 鼓风机 2、夏天可以使人感到凉爽 新能源一风力发电 使湿漉漉的衣服快速变干 加速植物种子的传播,使大地变得更加生机勃勃等等。 二、判断题 1、 2、 3、 4、╳
六、单元教学结构图
七、反思性教学改进(实施后填写)
实施后填写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8张PPT)
第1课时
空气占据空间
(大象版)三年级
上
01
学习目标
内容总览
02
新知导入
03
探究新知
04
课堂练习
05
课堂总结
06
作业布置
教学目标
认识“空气占据空间”这一科学概念,知道空气是占据着一些空间的,并且它总会充满各处。
01
02
初步具有根据事实进行猜想的科学能力,初步养成认真细致、独立思考的科学学习习惯。
03
通过做空气占据瓶子里的一部分空间和不会湿的纸团两个实验,验证空气占据空间的猜测。
科学观念
04
了解验证假设需要一些证据,建立证据意识,具有科学探究兴趣,有证据意识,能体验合作探究的快乐。
科学思维
探究实践
态度责任
新知导入
这里面真的是空的吗?
探究新知
空塑料瓶 气球
材料超市
探究新知
实验视频
新知导入
套在瓶子里的气球用力吹气球后的现象是,气球被吹大一点点。
实验现象
探究新知
为什么我们能把暴露在空气中的气球吹得很大,却只能把套在瓶子里的气球吹大一点点
探究新知
猜想假设
套在瓶子里的气球,我们只能吹大一点点,原因是什么呢
还有可能是气球漏气。
是不是因为瓶子里有空气顶着呢?
怎么证明套在瓶子里的气球外面还有空气呢
我们都还是小孩儿,力气小……
新知导入
小贴士
气球套在瓶口时,瓶子里面和外面的空气是不流通的,吹气球时,气球会大一些就把瓶中的空气压缩了一点,但空气被压缩是有限度的,仅靠人的力气是不可能压缩到最小,所以气球不能吹大,只能看到气球稍微鼓了一点。
实验
探究新知
如果我们在瓶子的侧壁钻一个小孔,再来吹套在瓶子里的气球,结果会怎样 请试一试。
1.空气占据瓶子里的一部分空间
探究新知
观看实验
新知导入
在瓶子侧壁钻小孔然后用力吹气球后,我们可以看到的现象是气球吹大很多。
实验现象
实验
探究新知
把瓶子竖直放入水中,直至侧壁的小孔被水淹没,再来吹套在瓶子里的气球,发生了什么现象 这是怎么回事呢
1.空气占据瓶子里的一部分空间
探究新知
观看实验
新知导入
把瓶子竖直放入水中,直至侧壁的小孔被水淹没,再来吹套在瓶子里的气球,气球会变大,小孔处有气泡冒出 。
实验现象
新知导入
在没有钻孔的情况下,无论怎么用力吹气,气球都无法被吹得圆鼓鼓的,说明空气占据了瓶子内的空间。
在瓶子侧壁钻一个小孔后,吹气时小孔会有气泡冒出,此时气球可以被吹满整个瓶子,说明空气可以从钻孔处逸出,使得气球可以被吹大
实验分析
实验
探究新知
水槽 水 玻璃杯 纸团
材料超市
2.不会湿的纸团
实验
探究新知
2.不会湿的纸团
在杯子底部紧塞一团纸,然后将杯子垂直倒扣着压入水底,杯子里的纸团会不会湿?这是为什么?
探究新知
观看实验
新知导入
实验时,将杯子垂直倒扣着压入水底,杯子里的空气占据着杯子内的空间,水无法进入杯子内,所以纸团不会湿。
实验现象及分析
实验
探究新知
2.不会湿的纸团
在杯子底部紧塞一团纸,然后将杯子垂直倒扣着压入水底,然后将杯子倾斜,观察发生的现象。想一想,为什么倾斜后杯子里的纸团会湿
探究新知
观看实验
新知导入
当杯子倾斜时,杯子里的空气会跑出来,水填补了原本被空气占据的空间,所以纸团湿了。
实验现象及分析
探究新知
得出结论
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空间也被空气占据着
袋子鼓鼓的,因为里面除了零食,还有空气。
是不是我们身边的空间都被空气占据着呢
书包里的空间除了被文具盒和书本占据,也被空气占据了一部分。
探究新知
空气占据着一定的空间,并且充满各处。
探究新知
水槽 水 矿泉水瓶 乒乓球 锥子 安全剪刀
材料超市
科学小魔术——听话的小球
拓展活动
探究新知
拓展活动
去掉矿泉水瓶的底部,在瓶盖上扎一个小孔,并拧紧瓶盖。
把乒乓球放入水中,用手心堵住瓶盖上的小孔,用瓶子置住乒乓球,将瓶子下压到水底后发现:乒乓球停在了水槽底部。
想办法让乒乓球“听从”你的命令,做出上升、停下等动作。
探究新知
安全提示
使用锥子等尖锐工具时,要注意安全。
探究新知
拓展活动
观看实验
新知导入
实验中是用瓶盖上面的小孔来控制瓶子里面的空气,松开手指,打开小孔,空气就跑出来,水进入瓶子,托着乒乓球上升,堵住小孔时,空气无法跑出,小球就停了下来。
小贴士
探究新知
拓展活动
课堂练习
一、填空题
1.空气占据着一定的( ),并且充满各处。。
2.在杯子底部紧塞一团纸,然后将杯子垂直倒扣着压入水底,杯子里的纸团( )湿。
3. 用打气筒给游泳圈打气,游泳圈会越来越鼓,这说明空气占据( )。
空间
不会
一定的空间
课堂练习
二、实验题
观察图中的实验现象,选择正确答案
1.观察图一,套在瓶子里的气球用力吹气后的现象( )。
A、吹大一点点 B、吹大很多
2.观察图二, 如果在瓶子侧壁钻小孔,用力吹气后的现象( )
A、吹大一点点 B、吹大很多
3. 观察图三,如果将侧壁钻小孔的瓶子放入水中,直至小孔被水淹没,用力吹气球后的现象是( )
A
图一
图二
图三
B
气球被吹大很多,且小孔处有气泡冒出
课堂总结
通过实验和观察,我们了解了空气是无形的,但它确实占据空间。我们使用了多种方法来探索得出了空气占据着一定的空间,并且充满各处的结论,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学会的方法,探索科学世界。
板书设计
我们的猜想和假设可以用实验来验证,猜想和假设不一定正确,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要勇于调整自己的观点。
1 空气占据空间
空气占据着一定的空间
空气充满各处
作业布置
和爸爸妈妈一起动手验证空气占据空间。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让备课更有效
www.21cnjy.com
Thanks!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1、空气占据空间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教学内容分析 《空气占据空间》是本单元的第一课。通过一年级“空气”单元找空气、观察空气的活动,学生已经认识到我们周围有空气、空气存在于很多物体中,知道了空气的基本性质。在此基础上再来认识空气是占据空间的,既是对已有空气知识的扩展和延伸,又是对空气性质的新的认识。引领学生解释“瓶子里的气球吹不大”和“水中纸团不会湿”的事实,在解释的过程中,使学生的预测与假设等思维能力得到发展。此外,本课实验还关注了对假设的验证,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是空气的用途、空气的流动等教学内容的学习基础。
2.学习者分析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在生活中对空气有了一定的感知,知道空气的存在,但可能对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理解不深。三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对实验和观察感兴趣,他们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在学习风格上,他们更倾向于通过直观的实验和观察来学习,对抽象的概念理解较困难。学生可能对实验操作中的细节把握不够准确,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纠正。同时,学生可能对实验结果的解读和分析存在困难,需要老师进行耐心讲解和引导。
3.学习目标确定 科学观念:认识“空气占据空间”这一科学概念,知道空气是占据着一些空间的,并且它总会充满各处。 科学思维:初步具有根据事实进行猜想的科学能力,初步养成认真细致、独立思考的科学学习习惯。 探究实践:通过做空气占据瓶子里的一部分空间和不会湿的纸团两个实验,验证空气占据空间的猜测。 态度责任:了解验证假设需要一些证据,建立证据意识,具有科学探究兴趣,有证据意识,能体验合作探究的快乐。
4.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空气占据空间”这一科学概念,知道空气是占据着一些空间的,并且它总会充满各处。 难点:通过对瓶子里的气球只能吹大一点点的原因进行假设,对现象的过程与原因作出假设的探究要素的培养。
5.学习评价设计 1.能对“只能把套在瓶子里的气球吹大一点点”的原因进行合理猜测。 2.能完成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并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空气占据空间”的结论。 3.能举例说明我们身边的空间都被空气占据着。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新课引入教师活动1 1、(出示图片)提问:这些物品看着是空的,但是这里面真的是空的吗? 学生自由发言。 出示空塑料瓶、气球,请两位同学上台,一个直接吹气球,另一个将气球套在瓶子中,再吹气球。 3、观看实验视频《吹瓶中的气球》 师:同学们,你们发现了什么? 师:为什么我们能把暴露在空气中的气球吹得很大,却只能把套在瓶子里的气球吹大一点点 6、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空气占据空间》。学生活动1 认真倾听,自由发言,引入新课。 套在瓶子里的气球用力吹气球后的现象是,气球被吹大一点点。 活动意图说明:从自由谈论开始,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巧妙延伸出本课的研究问题。 环节二:猜想假设:教师活动2: 一、(出示图片)套在瓶子里的气球,我们只能吹大一点点,原因是什么呢 二、小贴士 气球套在瓶口时,瓶子里面和外面的空气是不流通的,吹气球时,气球会大一些就把瓶中的空气压缩了一点,但空气被压缩是有限度的,仅靠人的力气是不可能压缩到最小,所以气球不能吹大,只能看到气球稍微鼓了一点。学生活动2 生:我们都还是小孩儿,力气小…… 生:是不是因为瓶子里有空气顶着呢? 生:还有可能是气球漏气。 生:怎么证明套在瓶子里的气球外面还有空气呢 生:…… 活动意图说明:引导学生认识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并且根据已有经验对问题的原因进行大胆猜想。环节三:实验教师活动3: 一、实验一:空气占据瓶子里的一部分空间 (一)如果我们在瓶子的侧壁钻一个小孔,再来吹套在瓶子里的气球,结果会怎样 请试一试。 (二)观看实验 播放视频《空气占据瓶子里的一部分空间(瓶子侧面钻扎)》 (三)实验现象 在瓶子侧壁钻小孔然后用力吹气球后,我们可以看到的现象是气球吹大很多。 (四)把瓶子竖直放入水中,直至侧壁的小孔被水淹没,再来吹套在瓶子里的气球,发生了什么现象 这是怎么回事呢 (五)观看实验 播放视频《空气占据瓶子里的一部分空间(瓶子放入水中)》 (六)实验现象 把瓶子竖直放入水中,直至侧壁的小孔被水淹没,再来吹套在瓶子里的气球,气球会变大,小孔处有气泡冒出 。 (七)实验分析: 在没有钻孔的情况下,无论怎么用力吹气,气球都无法被吹得圆鼓鼓的,说明空气占据了瓶子内的空间。 在瓶子侧壁钻一个小孔后,吹气时小孔会有气泡冒出,此时气球可以被吹满整个瓶子,说明空气可以从钻孔处逸出,使得气球可以被吹大 二、不会湿的纸团 (一)材料超市 水槽、水、玻璃杯、纸团 (二)实验步骤 在杯子底部紧塞一团纸,然后将杯子垂直倒扣着压入水底,杯子里的纸团会不会湿?这是为什么? (四)观看实验 播放视频《不会湿的纸团1》 (五)实验现象及分析 实验时,将杯子垂直倒扣着压入水底,杯子里的空气占据着杯子内的空间,水无法进入杯子内,所以纸团不会湿。 (六)在杯子底部紧塞一团纸,然后将杯子垂直倒扣着压入水底,然后将杯子倾斜,观察发生的现象。想一想,为什么倾斜后杯子里的纸团会湿 (七)观看视频 播放视频《不会湿的纸团2》 (八)小贴士 当杯子倾斜时,杯子里的空气会跑出来,水填补了原本被空气占据的空间,所以纸团湿了。学生活动3 学生完成实验 描述实验现象 完成实验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在瓶子的侧壁上钻一个孔,再吹气球能吹大的实验,引导学生提出空气占据瓶子空间的猜想。再将瓶子放入水中吹瓶子里的气球,对发生的现象进行解释讨论在做“不会湿的纸团”的实验时,教师要注意讲解实验步骤,提出实验要求,使学生能顺利完成实验,并揭秘纸团不湿与纸团变湿的原因。环节四:得出结论教师活动4 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空间也被空气占据着 二、得出结论 空气占据着一定的空间,并且充满各处。学生活动4 讨论交流生活中哪些空间也被空气占据着。 生:书包里的空间除了被文具盒和书本占据,也被空气占据了一部分。 生:袋子鼓鼓的,因为里面除了零食,还有空气。 生:是不是我们身边的空间都被空气占据着呢 生:……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空气占据着一定的空间,并且充满各处。全班交流还有哪些空间也被空气占据着。环节四:拓展活动:科学小魔术——听话的小球教师活动5 一、材料超市 水槽、水、矿泉水瓶、乒乓球、锥子、安全剪刀 二、实验操作 1、去掉矿泉水瓶的底部,在瓶盖上扎一个小孔,并拧紧瓶盖。 2、把乒乓球放入水中,用手心堵住瓶盖上的小孔,用瓶子置住乒乓球,将瓶子下压到水底后发现:乒乓球停在了水槽底部。 3、想办法让乒乓球“听从”你的命令,做出上升、停下等动作。 三、安全提示 使用锥子等尖锐工具时,要注意安全。 三、观看实验 播放视频《听话的小球》 四、小贴士 实验中是用瓶盖上面的小孔来控制瓶子里面的空气,松开手指,打开小孔,空气就跑出来,水进入瓶子,托着乒乓球上升,堵住小孔时,空气无法跑出,小球就停了下来。 五、拓展小视频 播放视频《验证空气占据空间》学生活动5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听话的小球实验,讨论乒乓球能听命令的原因。 活动意图说明:组织学生进行设计“科学小魔术--听话的小球”,小组操作练习达成活 动目标。
7.板书设计 空气占据空间 空气占据着一定的空间 空气充满各处
8.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空气占据空间 一、填空题 1.空气占据着一定的( ),并且充满各处。。 2.在杯子底部紧塞一团纸,然后将杯子垂直倒扣着压入水底,杯子里的纸团( )湿。 3. 用打气筒给游泳圈打气,游泳圈会越来越鼓,这说明空气占据( )。 二、实验题 观察图中的实验现象,选择正确答案 图一 图二 图三 1.套在瓶子里的气球用力吹气后的现象( )。 A、吹大一点点 B、吹大很多 2. 如果在瓶子侧壁钻小孔,用力吹气后的现象( ) A、吹大一点点 B、吹大很多 3.如果将侧壁钻小孔的瓶子放入水中,直至小孔被水淹没,用力吹气球后的现象是 ( ) 答案解析: 一、填空 1、空间 2、不会 3、一定的空间 二、实验题 1.A 2. B 3.气球被吹大很多,且小孔处有气泡冒出 作业布置:和爸爸妈妈一起动手验证空气占据空间。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