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课件(共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课件(共16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06 09:3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长 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导入新课
学习目标
1.了解红军长征的原因、起止时间,会师地点等基本信息。
2.了解遵义会议的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3.结合所学 ,总结长征精神的内涵。
重点
难点
革命根据地图
中央
左右江
鄂豫皖
海陆丰
湘鄂赣
湘赣
闽浙赣
湘鄂西、湘鄂边、洪湖
川陕
新课探究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1.战略转移
军队人数
国民党 红军
第一至第四次
时 间
1930年

1933年
1933年至
1934年
10万
20万
30万
50万
4万
3万
3万
7万
50万
8万
领导人
战略战术
结果
毛泽东
(前三次)
周恩来
朱德
(第四次)
博古
李德
避敌主力诱敌深入
集中优势
各个击破
分散兵力进攻冒险防御保守
胜利
失败
依据信息,概括长征开始的原因: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第五次
江西瑞金武阳围渡口——红军出发地之一
1934年10月,中央八万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长征。长征初期,红军冲破了敌人的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但人员只剩下三万多人。
2.长征开始
毛泽东
贵州
敌人力量薄弱
博古
博古、李德
湘西
敌人已布下重兵
红军强渡乌江(油画)
遵义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时间
地点
内容
意义
1935年1月
贵州遵义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
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3.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旧址
遵义会议旧址内部
二.过雪山草地
红 军 四 渡 赤 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红军一渡赤水的渡口之一——土城
红军二渡赤水的渡口之一——太平渡
红军三渡赤水的渡口之一——茅台
红军四渡赤水渡口之一——二郎滩
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的重重包围
飞夺泸定桥
爬 雪 山
过草地
红军过草地穿的草鞋
红军吃过的野菜
二万五千里长征(片段)
三.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带领中央红军抵达陕甘革命根据地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陕北吴起镇
1.会师陕甘
会宁会师楼
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2.长征胜利
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3.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长征精神: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
累不累 看看革命老前辈
苦不苦 想想红军二万五
课堂小结
开始:1934年10月
遵义会议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原因
过程
意义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时间:1935年1月
内容: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等
意义:转折点、成熟的标志
胜利会师:1936年10月,长征胜利结束
随堂训练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当年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 )
A.宣传革命,扩大革命根据地
B.九一八事变爆发,红军北上抗日
C.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D.红军北上,与陕北红军会师
2.毛泽东于1935年10月著诗《七律·长征》:“……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诗中表达了红军哪一次胜利会师的喜悦心情( )
A.遵义会议 B.会宁会师
C.井冈山会师 D.吴起镇会师
B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