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试卷
(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韩非子.五蠹》中记载:"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面对如此恶劣的环境,古人类最需要的是( )
A.制作工具 B.住在山洞里 C.学会用火 D.过群居生活
2.下列有关我国境内古人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之一 ②我国境内的古人类大多生活在江河附近
③我国境内的古人类都已学会种植水稻 ④山顶洞人生活在新石器时代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3.化石是伴随地层而形成的留有原生物印迹的石头,它是记录地球历史的特殊文字。下列选项中的"化石",可以用于证明北京人能够直立行走的是( )
A.北京人遗址中发现的灰烬、烧石和烧骨等
B.北京人遗址中发现的3颗牙齿化石、6个头盖骨化石及大量的动物化石
C.北京人遗址中出土的40多个个体的直立人化石
D.北京人遗址中发掘的约10万件尖状器、刮削器、石锤、石砧等:
4.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考古发现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原始农耕生活的是( )
A.北京人使用的石器 B.山顶洞人使用的骨针 C.河姆渡人使用的骨耜 D.三星堆青铜面具
5.考古工作者在河北磁县发掘出一处距今八九千年的遗址,在其中发现了上百个储存粮食的粮窖。同时,这里还出土了翻地用的石铲等工具。这表明,当时该地区( )
A.修建了水利工程 B.已出现原始农业 C.建立了早期国家 D.出现了成熟文字
6.大汶口文化主要分布于黄河下游和淮河中下游地区。大汶口文化晚期,在同一墓地的墓葬中,有的随葬百余件成套的器物,其中不乏精美的玉器,有的却一无所有。这表明当时( )
A.氏族成员之间地位平等 B.大汶口文化影响深远 C.已经出现贫富分化 D.人们已经学会建造墓室
7.马英九率台湾青年在陕西黄陵参加甲辰(2024)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后,发表简短感言,"黄帝轩辕氏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我过去在台湾曾经六度遥祭黄陵,轻人到陕西来亲自祭黄陵,我个人感觉意义重大。"此举最重要意义是( )
A.知道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之一 B.有利于增强大陆人民的中华民国认同感
C.有助于增强台胞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D.促进旅游事业发展,加快国民经济复苏
8.禅让制是我国原始社会的一种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下列人物中与这一制度有关的是( )
A.舜 B.商纣王 C.启 D.周武王
9.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
A.尧和舜 B.炎帝和黄帝 C.黄帝和蚩尤 D.炎帝和尧
10.下面是一组描述亡国之君作为的漫画。据此可得出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
A.统治者行暴政 B.长期对外征战 C.地方势力膨胀 D.治国理念落后
11.西周时期,对墓葬用品有严格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或一鼎。"这一规定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 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
C.青铜冶炼技术较落后 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12.《荀子·儒效》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据此可知,西周的分封制( )
A.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建立 B.以血亲为分封主体
C.加强周王对人民的控制 D.授予有功之臣爵位
13.夏商西周时期,水利工程兴修较少,少有山林开发;春秋战国时期,大量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兴修水利工程。这一变化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兼并战争连绵不断 B.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C.铁制生产工具的使用 D.新兴地主阶级的兴起
14.察历史变化,思发展根源。西周时"一人跖(踏)来而耕,不过十亩",到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铁器牛耕应用、推广 B.公田变为私田 C.国家走向统一 D.封建制度确立
15.某班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搜集到如下资料。它们反映的主题是( )
A.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 B.农业生产分工细致 C.手工业不同经营方式 D.工具动力的演进历程
16.下图是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商鞅方升,升上刻有铭文。左壁刻:"十八年,齐率卿大夫众来聘,冬十二月乙酉,大良造鞅,爱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壹为升。"底部刻:"甘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商鞅方升上的记载,不能见证( )
A.商鞅变法 B.秦的统一 C.统一度量衡 D.统一文字
17.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材料旨在说明战国时期( )
A.兼并战争的残酷性 B.变法改革的必要性 C.百家争鸣的可能性 D.社会变革的全面性
18.历史课上,李同学学习了"田氏代齐""长平之战""地主阶级兴起"等,下列对这些史实所处时代的主要特征表述最准确的是( )
A.文明起源 B.国家建立 C.社会变革 D.民族交融
19.郭沫若曾说"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这是因为春秋战国出现了( )
A.改革风潮 B.诸侯争霸 C.百家争鸣 D.商业繁荣
20.《论语·乡党》中记载,有一天,孔子家的马棚失火了。孔子回家后看见马棚被烧,赶紧问家人"马棚失火伤着人了吗?"却不问马怎么样了。该故事体现了孔子思想中的( )
A.以德治国 B.有教无类 C.仁者爱人 D.因材施教
21.韩非子指出,"强兵得先富国,而重农则是富国的根本途径"。道家认为"我无事则民自富",倡导让百姓休养生息,自由发展社会经济。儒家则主张顺应农时,在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兼顾民富。各学派的经济思想从本质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 )
A.思想自由和百家争鸣 B.战争频繁与诸侯割据纷争
C.社会变革和经济转型 D.思想融合与统一趋向加强
22.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 )
A.四羊方尊 B.司母戊鼎 C.毛公鼎 D.利簋
23.周武王时的"利簋"记牧野之战;周成王或康王时的"何尊"记述营建东都成周的史事;周共王时的"史墙盘"记周开国以来的史事。关于上述材料说法正确的是( )
A.青铜冶铸工艺的不断发展 B.西周青铜器宗教色彩浓厚
C.青铜器的数量众多功能丰富 D.实物史料利于研究相关史事
24.表商周时期的甲骨文共同呈现了当时的( )
注:荆、刚,均为古代残酷的刑罚。
A.科技进步 B.经济发展 C.军队建设 D.政治状况
25.下图反映的历史趋势是( )
A.郡县制逐步扩展 B.诸侯放弃争霸 C.逐渐走向统一 D.民族交融加强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个题,第26题,17分;第27题,17分;第28题,16分。)
26.我国拥有多处不同时期的古人类遗址,促进了我们对古人类的了解。我国发现的最具有代表性的早期人类有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谋县修建了"东方人类祭祖台"。祭祖台初步设计高170米,基座是正方形,祭祖台内部由下到上分别是祭奠层、世界珍藏馆和人类博物馆。
材料二:经过漫长的自然变化年代,中国境内的古猿从体质上完成了从古猿向猿人的演进过程。猿人与古猿的区别是猿人会制造并使用工具。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为代表的旧石器时代人类遗址遍布中国南北,最具代表性的有云南元谋人、陕西蓝田人、北京周口店的北京人、安徽和县人等。他们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过着采集和渔猎的生活,北京人已经懂得使用火。
材料三:山顶洞人沿用了与北京人同样的方法制作石器工具……骨角器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骨针,针身保存完好,针身微弯,刮磨得很光滑,针孔是用小而细锐的尖状器挖成的。……山顶洞人的装饰品非常丰富,有穿孔的兽牙、海蚶壳、小石珠、小石坠、皖鱼眼上骨和刻沟的骨管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谋县修建"东方人类祭祖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祭祖台为什么设计高170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猿人与古猿的区别。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生产生活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山顶洞人的生产和生活情况。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境内的这些古人类遗址的认识。
27.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农业文明在中华文明体系中享有重要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1)材料一属于哪种史料类型?材料一遗址中发现的文物代表的是哪一流域的农耕文明?
(2)根据材料二,指出"协"字体现的农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
(3)材料三两幅图片反映了春秋时期出现的哪两种生产工具?这两种生产工具的使用有什么积极影响?
(4)综上所述,谈谈农业发展需注意什么问题。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提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颇具影响力的君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两幅图片归纳秦始皇对中国历史的两大贡献?
(2)根据图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其意义是什么?
材料二
(3)根据材料二,依次归纳秦始皇为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
(4)综合上述问题和所学知识,请你谈一谈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
答案
1.D 2.A 3.C 4.C 5.B 6.C 7.C 8.A 9.B 10.A 11.A 12.B 13.C 14.A 15.A 16.D 17.B 18.C 19.C 20.C 21.C 22.B 23.D 24.D 25.C
26.(1)在元谋县发现了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元谋人;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猿人会制造并使用工具;过着采集和渔猎的生活,使用打制石器,使用火,过群居生活,等等。
(3)山顶洞人使用打制石器,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会缝制衣服,有爱美意识等。
(4)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华文明具有悠久的历史,等等。
27.(1)长江流域的农耕文明;磨制石器、骨耜等。
(2)集体耕作;生产力低下,只靠一个人无法进行农业生产。
(3)铁农具和牛耕;标志着春秋时期农业和产力水平的显著提高。
(4)要改进生产工具,注重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28.(1)①灭六国、统一天下;②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2)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征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3)统一货币、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
(4)巩固了国家统一,促进了文化、经济的交流和发展,促进了民族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