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6张PPT)
开国大典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同学们,你们知道1949年10月1日是什么日子吗?谁能给大家说一说?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参加开国大典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有工人、农民、学校师生、机关工作人员、城防部队,总数达三十万人。观礼台上还有外宾。
这一天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天安门广场。
协商
宣告
汇集
擎着
迎风招展
xuān
qíng
sù
zhān
预定
爆发
欢悦
肃静
排山倒海
瞻仰
旗帜
检阅
高潮
隆隆
我会读
盏
宣
帜
阅
制
坦
距
栏
汇
爆
泽
渠
隆
我会写
结构:上下
组词:酒盏
音序:Z
部首:皿
zhǎn
结构:左右
组词:栏杆
音序:L
部首:木
lán
结构:左右
组词:汇报
音序:H
部首:氵
huì
结构:左右
组词:爆炸
音序:B
部首:火
bào
结构:左右
组词:润泽
音序:Z
部首:氵
zé
结构:上下
组词:水渠
音序:Q
部首:木
qú
结构:上下
组词:宣传
音序:X
部首:宀
xuān
结构:左右
组词:标帜
音序:Z
部首:巾
zhì
结构:半包围
组词:检阅
音序:Y
部首:门
yuè
结构:左右
组词:制定
音序:Z
部首:刂
zhì
结构:左右
组词:平坦
音序:T
部首:土
tǎn
结构:左右
组词:相距
音序:J
部首:足
jù
结构:左右
组词:隆重
音序:L
部首:阝
lóng
更
ɡēng
gèng
更换
更加
自从更(ɡēng)换了设备,工厂的工作效率更(ɡèng)高了。
多音字
政(政府)
征(长征)
盏(灯盏)
盖(瓶盖)
帜(旗帜)
织(编织)
阅(阅读)
问(询问)
形近字
挺立—— 屹立
汇集——聚集
宣布—— 宣告
鼓舞—— 鼓励
大江南北——五湖四海
近义词
汇集—— 分散
开始—— 完毕
庄严—— 轻浮
肃静—— 喧闹
光明—— 黑暗
反义词
宣布 宣告
相同点:都有“把事情让大家都知道”的意思。
不同点:“宣布”多用于一些有约束性或强制性的事,可大可小。“宣告”多用于重大事情,带有庄重严肃的色彩。
词义辨析
第二部分(5-10)
第一部分(1-4)
写开国大典前会场的情景。写出了典礼的盛大和隆重以及参加典礼的人们那种激动、兴奋的心情。
写开国大典的盛况。人们激动、兴奋、自豪的感情表达得更加强烈。
第三部分(11-13)
写阅兵式的盛况。侧重表达为人民军队的出色表演而感到自豪的感情。
第四部分(14-15)
写天安门广场灯火辉煌的景象和群众队伍游行的情况。
层次划分
同学们朗读课文,思考:
课文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来描述开国大典的盛况?分别写了几方面的内容?
开国大典前
大典进行中
大典结束后
时间顺序
同学们默读1—4自然段,了解开国大典的总体情况。如:时间、地点、参会人员及会场的位置和布置。在文中找到相应的词句画下来。
地点:
1949年10月1日
首都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 工人、农民、学校师生、机关工作人员、城防部队、外宾。
总数达三十万人
时间:
参与人:
参与人数:
同学们想一想文章开头为什么要写参加大典的人员和人数?
这样写突出了开国大典的隆重。参加人数非常多,且来自各行各业,说明了全国人民对这次大典的期待和重视。
会场在天安门广场。广场呈丁字形。丁字形一横的北面是一道河,河上并排架着五座白石桥;再北面是城墙,城墙中央高高耸起天安门的城楼。丁字形的一竖向南直伸到中华门。在一横一竖的交点的南面,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
同学们说一说第2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表示顺序的词语有哪些?
这段话是按方位顺序写的。表示顺序的词语有“北面”“再北面”“向南”“南面”和“场中”。
会场在天安门广场。广场呈丁字形。丁字形一横的北面是一道河,河上并排架着五座白石桥;再北面是城墙,城墙中央高高耸起天安门的城楼。丁字形的一竖向南直伸到中华门。在一横一竖的交点的南面,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
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城楼檐下,八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八面红旗迎风招展。
同学们从会场的位置和布置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会场气氛庄严而隆重
“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这是对整个会场的俯瞰图,写出了特定场合的整体情景,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展现出此时人山人海,红旗翻动的壮观景象。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从这些词语中可以感受到人们对伟大领袖的无限热爱和拥戴,同时也衬托出毛主席的高大形象。
“排山倒海”和“一齐投向”有什么表达效果?
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就位。乐队奏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正是这战斗的声音,曾经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接着,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当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之后,文中用“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两个长句子,表达了什么意思?
表达了全场三十万人以及全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欢欣鼓舞的心情。
同学们想一想人民群众为什么如此激动?
以前,中国被迫签订了很多不平等条约,一些领土也被割让出去了。今天中国站起来了,成了亚洲和世界强国了。
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中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同学们,你从“瞻仰”一词中体会到了什么?
“瞻仰”恭敬地看,这里写出人们严肃的神情。表达了人们对国旗无比崇敬之情。
接着,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同学们想一想,你知道这掌声想要表达什么吗?
尽管民族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但热爱领袖的心却是相同的。“掌声”表示人民无比激动、无比自豪的心情 ,也表明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
开国大典时天安门盛况
我们接着学习第11—13自然段,同学们齐读课文,一方面读出阅兵场面的庄重、威武,一方面读出群众的激动与自豪之情。
毛主席宣读公告完毕,阅兵式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朱德总司令任检阅司令员,聂荣臻将军任阅兵总指挥,朱总司令和聂将军同乘汽车,先检阅部队,然后朱总司令回到主席台,宣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的命令。受检阅的部队就由聂将军率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乐曲声中,由东往西,缓缓进场。
同学们默读阅兵式部分,说一说作者是如何来介绍阅兵式的 展示出了人民军队怎样的风采?
用“开头” “接着” 等表示顺序的词语,详细地介绍了“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师、空军”这些部队在阅兵式上的出色表现,展示出了人民军队的威风凛凛、纪律严明。
面对如此庄严、隆重,气势恢宏的阅兵式场面,群众们有怎样的感受呢?
激动、自豪
“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一句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是动作和语言描写。一方面,说明毛泽东对人们的热爱;另一方面,这些动作和口号也直接表现了毛泽东的伟大形象。
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会场。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双关语,既是光线上表面意义上的光明,又是前途、前景、政治文化等环境上的隐义上的光明。
光明的含义: 不仅是指灯笼火把照亮了北京城,而且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北京城永远摆脱了过去的黑暗统治,获得了光明。这是人民群众心里的光明。
对于“大典”的场面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开国大典的盛大而隆重;对于人物的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更是让我们领略到了毛主席的领袖风采。让我们将这份自豪与喜悦之情永留心间,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吧!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这篇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
课文主旨
【关于国庆】
“国庆”一词,本指国家喜庆之事,最早见于西晋。今天称国家建立的纪念日为国庆节。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接受全国政协的建议,通过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决定每年10月1日,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伟大日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
知识拓展
一、在课文中找出相关词语,并写出来。
郑重举行的仪式。( )
形容旗子随风飘动的样子。( )
恭敬庄严地站着。( )
恭敬地看。( )
形容力量强,声势大。( )
典礼
迎风招展
肃立
瞻仰
排山倒海
随堂练
二、说一说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 )
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 ( )
比喻
夸张
谢谢!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