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景 教案+课件+音频 (2)

文档属性

名称 无锡景 教案+课件+音频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6-03-11 16:51:20

文档简介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无锡景》所表达的歌曲内容,能用歌声表现歌曲的基本风格和情感。
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聆听中体验《无锡景》的音乐风格。并通过歌唱、交流、互动等音乐活动,进一步品味江苏民歌文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江苏民歌《无锡景》,欣赏江南风土人情,并感受歌曲所属地的人文精神,增强对江南民间音乐文化的认识和喜爱。
2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本课的教学内容为江苏民歌《无锡景》的教学,这首歌曲音调较高,对于处于变声期的初一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另外,由于学生自身的音乐基础较为薄弱,所以在感受歌曲风格时,需要教师耐心引导,使学生充分感受歌曲内涵。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无锡景》的音乐风格及学唱歌曲
教学难点:用亲切温柔、细腻优美的歌声演唱《无锡景》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课堂导入
导入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吗?我们在上学期的第五单元《劳动的歌》里面,学习了中国的民歌体裁可大致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等,并且学习了中国的五声调式,那么以前我们也学习很多的小调歌曲,包括同学们在小学六年级时学的《茉莉花》等都是非常著名的小调歌曲,那么哪位同学能说一说小调歌曲的特点是什么呢?(旋律流畅细腻,婉转动听)
那么,我们来看看课本里是怎样具体地介绍小调的呢,我们把课本翻到P43页
小调,又称小曲,是我国民歌的重要体裁之一,流行于城镇和集市的民间独唱、对唱或歌舞小曲。小调体裁广泛,旋律流畅细腻,富于变化。常用衬字、衬句扩展音乐结构,加强情感表达。(P43)
活动2【讲授】歌曲介绍
歌曲介绍
(板书)那么这节课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江苏民歌《无锡景》。上节课老师已经让大家在课后预习了这首歌曲,并让同学们分组回去搜集无锡的梅园、太湖、天下第二泉、惠山、泥佛等景点的资料,现在,请同学们先来展示你们的成果,向大家介绍你们所搜集的景点。
1.学生介绍景点
感谢四位小导游给我们介绍了这些令人向往的风景,老师也找了一些无锡的其他景点,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2.品味歌曲地方特色,欣赏方言版本的《无锡景》。
我们了解了无锡的各个景点,现在我们来听一听无锡的人民是怎样用他们的方言来演唱这首歌呢
刚才我们听到视频当中演唱的歌词和我们课本上面的不一样,是因为民歌本来就具有一定的即兴性,并且这首歌曲最原始的版本具有十多段,而我们的课本则选取了三段来学习。
思考:苏州方言的特点。
问:欣赏了方言演唱后,听觉上有什么感受?
讲解:江南民歌曲折婉转,清丽流畅。而软、糯、甜、媚的无锡方言的演唱更让歌曲具有温柔、含蓄、缠绵的音乐特质。
活动3【活动】歌曲教学
歌曲教学
那么老师想问一问同学们,你们觉得旋律当中最美的是哪一句呢?
我们来截取同学们所选的两个小节来进行练声,感受旋律的特点 视唱旋律
我们先来熟悉歌曲的旋律,跟着老师的琴声视唱歌谱。
旋律讲解:旋律曲折婉转。“小桥流水”形象的音乐化身。
难点解决:曲谱当中的上波音、倚音,以及切分节奏的唱法。
通常我们平时所唱的歌曲当中都是七个音级,现在请同学们找出这首歌曲的旋律当中缺少了哪两个音级?(4、7)这首歌曲是五声调式的歌曲,所以唱的时候要把歌曲曲折婉转、流畅细腻的风格表现出来。
3.普通话学唱
难点解决:十六分音符一字多音的唱法。
衬词讲解:歌词中多语气衬词“呀”“末” 。柔和的语调让听者倍感亲切。
要求:用轻柔的声音学唱,融入歌曲情感。
4.跟老师学唱方言版本的《无锡景》
要求:将方言中的软、糯、甜、媚融入歌曲的演唱中,表达出歌曲情感。
活动4【练习】课堂扩展
四、扩展
这首歌曲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所以这首歌曲也经过改编之后,作为插曲出现在一部非常有名的电影当中,我们现在先来观赏一个视频。
观赏《金陵十三钗》插曲视频
《金陵十三钗》:
这个插曲视频出现在著名电影《金陵十三钗》当中,这是2011年张艺谋执导的战争史诗电影,根据严歌苓同名小说改编。故事以抗日战争时期的南京大屠杀为背景,讲述了1937年被日军侵占的中国首都南京,在一个教堂里互不相识的人们之间发生的感人故事。
剧中的插曲是以苏州话用苏州评弹的演唱方式演绎了歌曲《秦淮景》,深深打动了观众。这首民歌小调就是根据《无锡景》改编而来的。
思考:用这首歌曲作为影片《金陵十三钗》的插曲具有何种意义?
结合剧情背景,这首插曲体现了剧中人物对家乡的怀念和热爱之情,在国破家亡的情况下,在面临生死的前夕,她们仍然以这种方式来演绎了这首歌曲,将影片所要传达的爱国精神推向高潮。
活动5【测试】课堂总结
五、小结
今天我们领略了无锡这座城市的风景,还用无锡的语言学习演唱了《无锡景》这首歌曲,感受了江苏民歌的文化风格,希望同学们能更喜爱江南的民间音乐。
课件28张PPT。流行于城镇和集市的民间独唱、对唱或歌舞小曲,题材广泛,旋律流畅细腻,富于变化。常用衬字、衬句扩展音乐结构,加强情感表达。小调无锡景江苏民歌无锡的风景与特色梅园、太湖、
天下第二泉、惠山、泥佛等惠山无锡锡山 相传历史上周、秦间锡山产锡,至汉朝锡尽,故名“无锡”。 无锡灵山大佛 灵山大佛坐落于无锡马山秦履峰南侧,大佛所在位置系唐玄奘命名的小灵山,故名灵山大佛。灵山大佛是无锡的标志之一。 鼋头渚是横卧太湖西北岸的一个半岛,位于江南名城无锡,因巨石突入湖中形状酷似神龟昂首而得名。鼋头渚风景区始建于1916年,现面积达539公顷。风景区已成为中外驰名的旅游度假休养胜地。 无锡京杭古运河 京杭大运河,世界人工建筑史上的奇迹——京杭大运河流经无锡段时,留下了无数历史古迹,沿线的林泉祠园、米市货栈、古桥情韵、老街民宅等,构成一幅江南名城的历史画廊。欣赏方言版本的《无锡景》欣赏方言版本的《无锡景》。问:欣赏了方言演唱后,听觉上有什么不同感受?
江南民歌曲折婉转,清丽流畅。而软、糯、甜、媚的吴方言的演唱更让歌曲具有温柔、含蓄、缠绵的音乐特质。跟老师学一学:
唱方言版本的《无锡景》
要求:将方言中的软、糯、甜、媚融入歌曲的演唱中,表达出歌曲情感。《金陵十三钗》插曲扩展:《金陵十三钗》《金陵十三钗》是2011年张艺谋执导的战争史诗电影,根据严歌苓同名小说改编。故事以抗日战争时期的南京大屠杀为背景,讲述了1937年被日军侵占的中国首都南京,在一个教堂里互不相识的人们之间发生的感人故事。 《金陵十三钗》该片获得了第69届美国金球奖最佳外语片提名、第06届亚洲电影大奖6项提名等多项成就。
剧中的插曲是以苏州话用苏州评弹的演唱方式演绎了歌曲《秦淮景》,深深打动了观众。这首民歌小调就是根据《无锡景》改编而来。思考:该首曲子作为《金陵十三钗》的插曲具有何种意义? 这首插曲体现了剧中人物对家乡的怀念和热爱之情,在国破家亡的情况下,在面临生死的前夕,她们仍然以这种方式来演绎了这首歌曲,将影片所要传达的爱国精神推向高潮。小结:今天我们领略了无锡这座城市的风景,还用无锡的语言学习演唱了《无锡景》这首歌曲,感受了江苏民歌的文化风格,希望同学们能更喜爱江南的民间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