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物质的形态及变化(沪粤版)(B卷)(原卷+解析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章 物质的形态及变化(沪粤版)(B卷)(原卷+解析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粤沪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11-06 14:57:54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卷(沪粤版)
第四章 物质形态及变化(B卷)
(考试时间:80分钟 试卷满分:80分)
注意事项:
1.测试范围: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第Ⅰ卷 选择题
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4年内蒙古赤峰)下列关于自然界水循环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
A. 雨的形成是汽化 B. 雪的形成是凝固
C. 雾的形成是液化 D. 霜的形成是升华
2、(2024年陕西A)中国古代青铜器铸造技术十分发达,其中制作模具时常用到“失蜡法”,具体做法是,用固态蜂蜡雕刻成铸件模型,再将耐火泥料敷在其表面,加热后蜂蜡变成液体流失,模具便做好了。该过程中蜂蜡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液化 B. 升华 C. 熔化 D. 凝固
3、(2024年四川宜宾)下列现象中属于蒸发是(  )
A. 窗玻璃上出现冰花 B. 铁块变成铁水
C. 从冰箱拿出的葡萄“冒汗” D. 擦在皮肤上的酒精“消失”
4、(2024山东临沂) 2023年冬,凭借冰雪资源火爆出圈的哈尔滨吸引了众多的南方“小土豆”前来游玩,千姿百态的雾凇成为“小土豆”们必看的绝世美景.下列自然现象,与雾凇形成时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
A. 叶尖露珠 B. 山间薄雾
C. 枝头白霜 D. 房檐冰挂
5、如图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可以看到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这时观察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就会发现白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霜是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B. 水蒸气形成白霜时吸收了热量
C. 冰中加盐提高了冰的熔点
D. 如果不加盐,则罐底出现小水珠而不是白霜
6、下面是与热现象有关的四幅图形,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寒冷玻璃上 冰花是水蒸气升华而成
B. 图乙中昆虫和植物上的露珠是水蒸气液化而成
C. 图丙是某次温度计读数的示意图,这样读数会使测量结果偏大
D. 图丁是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曲线,其中晶体在BC段不吸收热量
7、缺电地方的人们发明了一种陶制的罐中罐“冰箱”,内外罐之间填有沙子,如图。盛夏季节里,有利于给“冰箱”中食物降温的做法是(  )
A. 换用铁质材料制作内外罐 B. 经常给两罐间的沙子浇水
C. 把“冰箱”放在密闭房间内 D. 把“冰箱”放在湿热环境中
8、将某物质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关于该物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质量相同的该物质d点的内能跟c点一样大
B. 50℃时该物质可能处于液态
C. 该物质是晶体,熔点为80℃
D. 用该物质制成液体温度计能测量沸水的温度
9、(2022四川南充)小明对生活中的热现象的解释或做法正确的是(  )
A. 衣柜中的樟脑丸时间长了会变小甚至消失,是一种汽化现象
B. 夏天从柜中出的饮料瓶外有“流汗”现象,是由于瓶内的饮料扩散导致
C. 将湿衣服晾在通风且光照充是的地方有利于加快水分蒸发
D. 寒冬的玻璃窗户上常常会有一层“水汽”,应当从室外擦玻璃才能擦干“水汽”
10、(2023年黑龙江齐齐哈尔)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需要放热的是(  )
A. 湿手被吹干 B. 冰袋中的冰变成水
C. 樟脑丸消失 D. 口中呼出的“白气”

第Ⅱ卷 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4分)
11、(2022河南)在干旱缺水的地区,可用塑料布收集露水,如图所示,露形成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__,该物态变化过程要___________热量,所以露的形成多在夜间。
12、(2023年湖北咸宁)如图是市面上出售的一种网红食品——“炒酸奶”。将的液态氮和酸奶倒入容器中,液态氮迅速汽化___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热量,使酸奶瞬间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块。
13、在探究固体熔化规律的实验中,某时刻用摄氏温度计测得的温度如甲图所示,则读数为_______℃;乙图为A、B两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判断______(选填“A”或“B”)物质为非晶体。
14、如图为关于“55℃”水杯的图片。将沸水倒入这种杯中摇一摇,便可使水温快速变为55℃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温度不变,这是因为杯的内壁和外壁间贮存了一种颗粒,这种颗粒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使沸水降温利用了它______的特点。
15、(2024江苏扬州)冬季雨雪严重时,温度极低的雨水在高铁电网上迅速结冰,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__,此过程___________热,对铁路道岔通电融雪除冰利用了电流的___________效应。
16、小墙同学利用图甲的装置完成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某时刻温度计如图14乙所示,示数为____ C; 水沸腾后,水中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大小变化与图丙中 _________ (选填“A"或“B" )一致:将酒精灯撒去,水会停止沸腾,说明水沸腾的过程需要 ___________ 热(选填“吸”或“放”)。
实验题(本题共3小题,共18分)
17、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
(1)装置图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请指出错误之处:_______________;
(2)在烧杯上放置一个纸板,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3)乙图中a图像是实验小组根据记录绘制的水沸腾图像,根据图像可以得出水沸腾时的特点是____;当地大气压______(填“高于”、“等于”或“低于”)一标准大气压;
(4)如果减少烧杯中水的质量,水沸腾时图像可能是图乙中的_________(填“b”、“c”或“d”)。
18、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冰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
(1)组装器材时,先将酒精灯放置在铁架台上,接下来调节______(填“a”或“b”)的高度。
(2)实验过程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为______℃。
(3)根据实验数据,小明绘制出了被测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
①冰熔化过程共用了______min,第3min时的内能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第2min时的内能;
②分析图像可知,冰熔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______。
(4)冰全部熔化后,继续加热直到杯内水持续沸腾,试管中的水______(填“会”或“不会”)沸腾。
19、 如图甲是小亮设计的能做“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的装置。
(1)是小亮设计的能做“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和小亮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其中存在两处错误,请找出一处并说明原因:___________;
(2)改正错误后重新实验,观察并记录温度计A的示数,作出如图乙所示的图像。通过图乙分析可知冰是_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图乙中,t1~t2阶段试管中的物质处于___________状态,此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___________;
(4)观察并记录温度计B的示数,绘制出图丙的图像,根据图像可知水的沸点为___________℃,说明当地的大气压___________1个标准大气压;
(5)观察到烧杯中的水已沸腾,且A、B两温度计示数相同,此时试管中的水___________沸腾(选填“会”或“不会”)。
科普阅读题(本题共1小题,共7分)
2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大自然中的水循环
如图所示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
(1)如图所示,是水循环的示意图,请根据图中相应涉及的物态变化名称;过程①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过程②中水蒸气有的 形成小冰晶,有的 形成小水滴,形成千姿百态的云。(均填物态变化)
(2)上面涉及的三种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 ;
(3)在干旱地区可通过人工体雨的方法向天取水: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撒到云层中,干冰一旦进入云层,就很快 成气体,并从周围 大量的热,使云层温度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导致降雨;
(4)地球上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不足总水量的1%,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建议并提倡居民使用节水龙头;
B.用喷灌、滴落的方法浇灌园林或农田;
C.将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D.将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五.简答题(共1小题,共11分)
21、(2023四川自贡)夏天,小刚到小玉家去玩,小玉从冰箱里拿出饮料倒入玻璃杯请小刚喝。不一会,小刚发现杯壁上出现了一些小水珠。
杯壁上出现小水珠的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
请简述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22、(2024年内蒙古包头)我国的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在冻土区的铁路两侧安装有许多热棒,如图甲所示。热棒是封闭的中空长棒,上端装有散热片,下端插在冻土中。里面填充低沸点的液态氨作为“制冷剂”,如图乙所示。液态氨通过与气态氨的相互变化过程,带走冻土层热量,使冻土层保持低温不会融化,保护路基。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热棒中填充液态氨的原因;
(2)简述氨在热棒中是如何循环工作制冷的。
23、喝水时,如果感到热开水烫口,一般都向水面吹气,这是什么缘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卷(沪粤版)
第四章 物质形态及变化(B卷)
(考试时间:80分钟 试卷满分:80分)
注意事项:
1.测试范围: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第Ⅰ卷 选择题
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4年内蒙古赤峰)下列关于自然界水循环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
A. 雨的形成是汽化 B. 雪的形成是凝固
C. 雾的形成是液化 D. 霜的形成是升华
【答案】C
【解析】
【详解】A.雨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故A错误;
B.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故B错误;
C.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故C正确;
D.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2、(2024年陕西A)中国古代青铜器铸造技术十分发达,其中制作模具时常用到“失蜡法”,具体做法是,用固态蜂蜡雕刻成铸件模型,再将耐火泥料敷在其表面,加热后蜂蜡变成液体流失,模具便做好了。该过程中蜂蜡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液化 B. 升华 C. 熔化 D. 凝固
【答案】C
【解析】
【详解】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根据题意知,用固态蜂蜡雕刻成铸件模型,再将耐火泥料敷在其表面,加热后蜂蜡变成液体流失,该过程中蜂蜡发生的物态变化是熔化。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3、(2024年四川宜宾)下列现象中属于蒸发是(  )
A. 窗玻璃上出现冰花 B. 铁块变成铁水
C. 从冰箱拿出的葡萄“冒汗” D. 擦在皮肤上的酒精“消失”
【答案】D
【解析】
【详解】A.窗玻璃上出现冰花是室内温度高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直接凝华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铁块变成铁水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故B不符合题意;
C.从冰箱拿出的葡萄“冒汗”是因为葡萄附近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不符合题意;
D.擦在皮肤上的酒精“消失”,是液态的酒精直接变为气态,属于蒸发,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2024山东临沂) 2023年冬,凭借冰雪资源火爆出圈的哈尔滨吸引了众多的南方“小土豆”前来游玩,千姿百态的雾凇成为“小土豆”们必看的绝世美景.下列自然现象,与雾凇形成时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
A. 叶尖露珠 B. 山间薄雾
C. 枝头白霜 D. 房檐冰挂
【答案】C
【解析】
【详解】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
A.叶尖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A不符合题意;
B.山间薄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不符合题意;
C.枝头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C符合题意;
D.房檐冰挂是水遇冷凝固形成的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如图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可以看到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这时观察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就会发现白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霜是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B. 水蒸气形成白霜时吸收了热量
C. 冰中加盐提高了冰的熔点
D. 如果不加盐,则罐底出现小水珠而不是白霜
答案:D
6、下面是与热现象有关的四幅图形,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寒冷玻璃上 冰花是水蒸气升华而成
B. 图乙中昆虫和植物上的露珠是水蒸气液化而成
C. 图丙是某次温度计读数的示意图,这样读数会使测量结果偏大
D. 图丁是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曲线,其中晶体在BC段不吸收热量
答案:B
7、缺电地方的人们发明了一种陶制的罐中罐“冰箱”,内外罐之间填有沙子,如图。盛夏季节里,有利于给“冰箱”中食物降温的做法是(  )
A. 换用铁质材料制作内外罐 B. 经常给两罐间的沙子浇水
C. 把“冰箱”放在密闭房间内 D. 把“冰箱”放在湿热环境中
答案:B
解析:A.陶罐隔热效果较好,铁导热性好,不适合,故A不符合题意;
B.经常在两罐间的沙子上洒些水,利用了水蒸发吸热,使食物的温度降低,故B符合题意;
CD.把“冰箱”放在密闭房间或湿热环境内不容易蒸发,所以不适合,故CD不符合题意。
8、将某物质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关于该物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质量相同的该物质d点的内能跟c点一样大
B. 50℃时该物质可能处于液态
C. 该物质是晶体,熔点为80℃
D. 用该物质制成液体温度计能测量沸水的温度
答案:B
解析:
A.由于物质在不断的吸收热量,故质量相同的该物质d点的内能大于c点,故A错误;
B.该物质从第4min开始熔化,第11min结束,熔点为50℃,故50℃时该物质可能处于液态,也可以处于固态,也可以是固液共存态,故B正确;
C.该物质由固定的熔化温度,为晶体,晶体的熔点为50℃,故C错误;
D.用该物质制成的液体温度计在80℃就沸腾了,而水的沸点为100℃,此时会涨破温度计,无法读数,故D错误。
故选B。
9、(2022四川南充)小明对生活中的热现象的解释或做法正确的是(  )
A. 衣柜中的樟脑丸时间长了会变小甚至消失,是一种汽化现象
B. 夏天从柜中出的饮料瓶外有“流汗”现象,是由于瓶内的饮料扩散导致
C. 将湿衣服晾在通风且光照充是的地方有利于加快水分蒸发
D. 寒冬的玻璃窗户上常常会有一层“水汽”,应当从室外擦玻璃才能擦干“水汽”
答案:C
解析:
A.衣柜中的樟脑丸时间长了会变小甚至消失,是固态变气态,是一种升华现象,故A错误;
B.夏天从柜中出的饮料瓶外有“流汗”现象,是由于空气中水蒸气遇到冷的饮料瓶放热液化成的小水滴,故B错误;
C.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空气流速、液体表面积有关,将湿衣服晾在通风且光照充是的地方,增大液体表面空气流速,提高液体温度,有利于加快水分蒸发,故C正确;
D.寒冬的玻璃窗户上常常会有一层“水汽”,是室内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放热液化成的小水滴,应当从室内擦玻璃才能擦干“水汽”,故D错误。
故选C。
10、(2023年黑龙江齐齐哈尔)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需要放热的是(  )
A. 湿手被吹干 B. 冰袋中的冰变成水
C. 樟脑丸消失 D. 口中呼出的“白气”
答案:D
解析:A.湿手被吹干,发生汽化现象,汽化吸热,故A不符合题意;
B.冰袋中的冰变成水,属于熔化现象,熔化吸热,故B不符合题意;
C.樟脑丸消失,樟脑丸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发生升华现象,升华吸热,故C不符合题意;
D.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第Ⅱ卷 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4分)
11、(2022河南)在干旱缺水的地区,可用塑料布收集露水,如图所示,露形成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__,该物态变化过程要___________热量,所以露的形成多在夜间。
答案: ①. 液化 ②. 放出
解析:空气中有水蒸气,而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塑料布变成小水滴,即露水,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所以露形成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液化。
露的形成多在夜间,这是因为夜间温度较低,水蒸气遇冷放出热量,变成小水滴,所以该物态变化过程要放出热量。
12、(2023年湖北咸宁)如图是市面上出售的一种网红食品——“炒酸奶”。将的液态氮和酸奶倒入容器中,液态氮迅速汽化___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热量,使酸奶瞬间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块。
答案: ①. 吸收 ②. 凝固
解析:[1][2]将的液态氮和酸奶倒入容器中,液态氮迅速汽化,同时吸收大量的热量,使环境温度急剧降低,酸奶瞬间由液体凝固成块。
13、在探究固体熔化规律的实验中,某时刻用摄氏温度计测得的温度如甲图所示,则读数为_______℃;乙图为A、B两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判断______(选填“A”或“B”)物质为非晶体。
答案: (1). 56 (2). B
14、如图为关于“55℃”水杯的图片。将沸水倒入这种杯中摇一摇,便可使水温快速变为55℃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温度不变,这是因为杯的内壁和外壁间贮存了一种颗粒,这种颗粒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使沸水降温利用了它______的特点。
答案: ①. 晶体 ②. 熔化吸热
解析:将沸水倒入这种杯中摇一摇,便可使水温快速变为55℃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温度不变,说明这种颗粒吸收了热水的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即有固定的熔点,所以这种颗粒是晶体。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水的热量,使热水的温度降低。
15、(2024江苏扬州)冬季雨雪严重时,温度极低的雨水在高铁电网上迅速结冰,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__,此过程___________热,对铁路道岔通电融雪除冰利用了电流的___________效应。
【答案】 ①. 凝固 ②. 放 ③. 热
【解析】
【详解】[1][2]冬季雨雪严重时,温度极低的雨水在高铁电网上迅速结冰,物质由液态的水变成固态的冰,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凝固,凝固时向外放热。
对铁路道岔通电融雪除冰利用了电流的热效应,将电能转化为内能,使铁道温度升高,雪冰从中吸热熔化。
16、小墙同学利用图甲的装置完成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某时刻温度计如图14乙所示,示数为____ C; 水沸腾后,水中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大小变化与图丙中 _________ (选填“A"或“B" )一致:将酒精灯撒去,水会停止沸腾,说明水沸腾的过程需要 ___________ 热(选填“吸”或“放”)。
答案:90、A、吸
实验题(本题共3小题,共18分)
17、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
(1)装置图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请指出错误之处:_______________;
(2)在烧杯上放置一个纸板,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3)乙图中a图像是实验小组根据记录绘制的水沸腾图像,根据图像可以得出水沸腾时的特点是____;当地大气压______(填“高于”、“等于”或“低于”)一标准大气压;
(4)如果减少烧杯中水的质量,水沸腾时图像可能是图乙中的_________(填“b”、“c”或“d”)。
答案: (1). 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烧杯底部 (2). 减少热量散失,缩短加热时间 (3). 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低于 (4). c
18、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冰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
(1)组装器材时,先将酒精灯放置在铁架台上,接下来调节______(填“a”或“b”)的高度。
(2)实验过程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为______℃。
(3)根据实验数据,小明绘制出了被测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
①冰熔化过程共用了______min,第3min时的内能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第2min时的内能;
②分析图像可知,冰熔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______。
(4)冰全部熔化后,继续加热直到杯内水持续沸腾,试管中的水______(填“会”或“不会”)沸腾。
答案: (1)b (2)-3 (3)3 大于 不变 (4) 不会
解析:
(1)将酒精灯放置在铁架台上,接下来根据酒精灯的高度调节铁圈b的高度,确保利用酒精灯的外焰部分加热。
(2)如图乙,温度计的分度值为0.1℃,液柱位于0刻度线下方第3个刻度线处,所以示数为-3℃。
(3)由图丙可知,冰从第2min开始熔化,到第5 min完全熔化,熔化过程共用了3min。
冰熔化过程不断吸收热量,内能增大,所以第3min时的内能大于第2min时的。
由图像丙可知,BC段是冰的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4)液体沸腾的条件是:一是温度到达沸点;二是不断吸热。烧杯内水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试管中的水温未达到沸点时,能够从烧杯内水中吸热;达到沸点后,温度与烧杯内水温相同,不能吸热,故不会沸腾。
19、 如图甲是小亮设计的能做“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的装置。
(1)是小亮设计的能做“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和小亮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其中存在两处错误,请找出一处并说明原因:___________;
(2)改正错误后重新实验,观察并记录温度计A的示数,作出如图乙所示的图像。通过图乙分析可知冰是_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图乙中,t1~t2阶段试管中的物质处于___________状态,此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___________;
(4)观察并记录温度计B的示数,绘制出图丙的图像,根据图像可知水的沸点为___________℃,说明当地的大气压___________1个标准大气压;
(5)观察到烧杯中的水已沸腾,且A、B两温度计示数相同,此时试管中的水___________沸腾(选填“会”或“不会”)。
答案: ①. B温度计的感温泡碰到了容器底(或A温度计的感温泡没有埋没在碎冰块中) ②. 晶体 ③. 固液共存 ④. 增大 ⑤. 95 ⑥. 小于 ⑦. 不会
解析:(1)根据温度计的使用方法,由甲图可知,存在的错误是:一是B温度计的感温泡碰到了容器底;要测碎冰块的温度,将A温度计的感温泡埋没在碎冰块中,所以第二个错误是A温度计的感温泡没有埋没在碎冰块中。
(2)通过图乙可知,冰t1~t2阶段,冰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符合晶体熔化特点,所以冰是晶体。
(3)由乙图可知,t1~t2阶段冰处于熔化过程中,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此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增大。
(4)由丙图图像可知,水升高到95℃就不再升高,说明水已经沸腾了,所以水的沸点为95℃;由于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并且沸点随气压的升高而升高,而此时水的沸点为95℃,小于100℃,说明当地的大气压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
(5)烧杯中的水已沸腾,且A、B两温度计示数相同,说明试管和烧杯中水温度相同,不存在温度差,所以试管中的水不能从烧杯中吸收热量,所以试管中的水不会沸腾。
科普阅读题(本题共1小题,共7分)
2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大自然中的水循环
如图所示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
(1)如图所示,是水循环的示意图,请根据图中相应涉及的物态变化名称;过程①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过程②中水蒸气有的 形成小冰晶,有的 形成小水滴,形成千姿百态的云。(均填物态变化)
(2)上面涉及的三种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 ;
(3)在干旱地区可通过人工体雨的方法向天取水: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撒到云层中,干冰一旦进入云层,就很快 成气体,并从周围 大量的热,使云层温度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导致降雨;
(4)地球上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不足总水量的1%,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建议并提倡居民使用节水龙头;
B.用喷灌、滴落的方法浇灌园林或农田;
C.将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D.将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答案】 汽化 凝华 液化 汽化 升华 吸收 D
【详解】(1)[1]海洋中的水变成水蒸气,是液态变气态的汽化过程。
[2]水蒸气凝成小冰晶,是气态变固态的凝华过程。
[3]水蒸气变成小水滴,是气态变液态的液化过程。
(2)[4]液化和凝华需要温度降低时才发生,所以是放热过程;汽化需要放热。属于吸热的是汽化过程。
(3)[5]固态干冰直接变成气体二氧化碳,是升华过程。
[6]升华过程需要吸热,干冰从周围吸收热量,使云层降温,而形成降雨。
(4)[7]A.使用节水龙头,能达到节水目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用灌、滴落的方法浇灌,可减小水的蒸发,达到节水目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将废水处理达标后,可促进水的循环使用,能节约用水,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将生活污水任意排放,造成其它水资源被污染,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五.简答题(共1小题,共11分)
21、(2023四川自贡)夏天,小刚到小玉家去玩,小玉从冰箱里拿出饮料倒入玻璃杯请小刚喝。不一会,小刚发现杯壁上出现了一些小水珠。
杯壁上出现小水珠的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
请简述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答案:液化 从冰箱里拿出的饮料温度较低,倒入玻璃杯后,玻璃杯的温度也较低;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杯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玻璃杯上
解析:小玉从冰箱里拿出饮料倒入玻璃杯里,小刚发现玻璃杯壁上有一些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的杯子液化成的小水珠。
从冰箱里拿出的饮料温度较低,倒入玻璃杯后,玻璃杯的温度也较低;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杯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玻璃杯上。
故答案为:液化;从冰箱里拿出的饮料温度较低,倒入玻璃杯后,玻璃杯的温度也较低;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杯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玻璃杯上。
液化是指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它需要放热。空气中,水蒸气的温度较高,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杯后,发生液化现象形成小水珠。
掌握六种物态变化的定义,分析物质原来的状态和现在的状态,根据物态变化定义进行判断。
22、(2024年内蒙古包头)我国的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在冻土区的铁路两侧安装有许多热棒,如图甲所示。热棒是封闭的中空长棒,上端装有散热片,下端插在冻土中。里面填充低沸点的液态氨作为“制冷剂”,如图乙所示。液态氨通过与气态氨的相互变化过程,带走冻土层热量,使冻土层保持低温不会融化,保护路基。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热棒中填充液态氨的原因;
(2)简述氨在热棒中是如何循环工作制冷的。
【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
【解析】
【详解】(1)热棒中液态氨沸点低,易于发生汽化和液化。
(2)当路基温度升高时,热棒中的液态氨吸热汽化成气态氨,气态氨上升到热棒上端后,通过散热片将热量散发到空气中,同时液化为液态氨又沉入棒底,这样冻土层的温度变化较小,就不易熔化。
23、喝水时,如果感到热开水烫口,一般都向水面吹气,这是什么缘故?
答:这是因为液体蒸发时温度会降低,也就是说液体蒸发有致冷作用。向水面吹气,可以加快水面上的空气流动,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得越快,蒸发也就越快,这将就会加快水温度降,使热开水不会烫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