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第17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五单元 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
⒈了解战后欧洲经济的复兴与欧洲联合的基本史实;了解美国经济发展的历程、特点和日本经济崛起与原因;
⒉理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的原因和影响;
⒊引导学生联系学过的知识分析美、欧、日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与特点,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独立思考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学习目标
②凭借原有的工业基础
③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
④制定了适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内因:
外因:
①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⑴50年代初,各国的工业生产已经基本恢复
到甚至超过了战前水平;
⑵50—70年代,西欧经济持续繁荣。
欧洲的战后发展
表现:
欧洲的联合
背景:
目的:
进程:
西欧经济发展迅速,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联合自强以提高国际地位。
20世纪50、60年代
1993年
欧洲共同体
欧洲联盟
1967年
1993年
欧洲共同体(欧共体)
欧洲联盟(欧盟)
3.欧洲一体化进程
欧洲煤钢共同体(1951)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58)
欧洲经济共同体(1958)
地位: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1967年
1993年
欧洲共同体(欧共体)
欧洲联盟(欧盟)
3.欧洲一体化进程
意义:成员国加强经济合作,用一个声音说话,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欧盟的统一货币为欧元 (euro) ,
2002年1月1日零时,欧元正式流通。
欧盟成为世界上
最大的经济体。
繁荣
危机与调整
新经济时代
结合教材与下图总结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原因。
特点:全球化和信息化
二、美国的发展
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国家干预经济
新经济时代的特点:信息化和全球化
2018年6月26日,英女王批准英国脱欧法案,允许英国退出欧盟。7月12日,英国已经发布脱欧白皮书。
欧洲实现联合的关键——法德和解
时间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特点
时间
特点
时间
特点
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原因
外因
内因
表现
根据下列图片总结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
经济持续增长;
经济增长率居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首位
三、日本的崛起
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
②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
③大力引进先进技术
内因:
外因:
①美国在日本推行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革,颁布“和平宪法”
三、日本的崛起
三、日本的崛起
日
本
经
济
崛
起
后
的
美
梦
德意志民族的抉择
居安思危,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
安倍美梦
二战后西欧、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共同原因
外 因
内 因
①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
②引进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
美国的援助
想一想
决 定因 素
欧洲、美国、日本经济发展的启示?
⒈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
⒉发展科技,注重创新;
⒊重视教育,培养人才。
⒋坚持改革开放。
启示:
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保障体系
1.原因:
2.表现:
工人阶级的斗争;为了缓和社会矛盾。
① 美国颁布《社会保障法》,实行养老、失业保险
②1948年,英国建成福利国家;
③ 法国、德国成为福利国家;
④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和教育等社会保障制度。
四、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高福利的优点:可以缓和阶级矛盾,创造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稳定的社会环境。
四、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高福利的弊端:但是,社会保障制度不能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巩固练习
1.一位当代西方史学家说:“西欧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振兴经济并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成立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经济体是( )
A.亚太经合组织 B.世界贸易组织
C.欧洲联盟 D.联合国
C
2.习近平主席在2018年上合答青岛峰会上说:“各国只有加强团结协作,深化和平合作、平等相待、开放包容、共赢共享的伙伴关系,才能实现持久稳定和发展。”以下史实中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①萨拉热窝事件 ②北约、华约对峙 ③欧盟的建立和发展 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20世纪90年代,美国进入了新经济时代,支撑其新经济的支柱产业是( )
A.传统制造行业 B.信息技术产业
C.航天技术产业 D.生物工程产业
B
B
4.日本国于19世纪中后期和20世纪50-70年代两次崛起,其相同的因素是( )
A.都有美国的经济援助
B.都注重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发展教育
C.发动对外侵略战争
D.都利用国民经济非军事化的有利条件
B
5.对右图解读正确的是( )
A.日本经济增长速度最快 B.日本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
C.美国失去世界经济霸主地位D.联邦德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6.20世纪80年代,不少美国人认为“对美国资本主义的唯一最大威胁来自另一个资本主义社会,即日本”,这主要是因为日本( )
A.推行军国主义 B.成为政治大国
C.经济实力猛增 D.推行明治维新
A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