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农业(课件21张)-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4.2农业(课件21张)-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4.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11-06 08:16: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农业
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
第四章
第二节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二节/农业
农业——农业及其重要性
想一想,农业是什么?
农业就是种植农作物吗?
农业并不就是种植农作物。广义的农业按照劳动对象的不同,可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
让“土地奉献”的产业
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
农业——农业及其重要性
种植业
林业
牧业
渔业
劳动地点:林地
劳动产品:木材、树胶、松脂等附加产品
劳动地点:林地
劳动产品:水稻、小麦、大豆、棉花等农作物
劳动地点:草地或其他土地
劳动产品:家禽、畜产品以及附属产品
劳动地点:水域
劳动产品:水产品
农业——农业及其重要性
我国拥有14亿多人口,需要吃饭、穿衣,工业生产也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和消费市场,这一切都离不开农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从生产和生活两个方面举例说明农业的重要性。
生产:为其他生产提供原材料
①农业为工业提供原材料,比如畜牧业的皮毛和种植业的棉花为毛纺织工业和皮革工业提供原材料;
②肉、奶、蛋、粮食、水果等为食品加工工业提供原材料;
③林业为造纸工业和家具制造业提供原材料等。
生活:提供生活必需品
吃的粮食、水果、蔬菜、肉、蛋、奶等,穿的棉纺织品、毛纺织品、皮鞋等都来源于农业。
农业——农业及其重要性
中国用不足世界10%的耕地,养活了地球上约20%的人口。有人说:“这是一个奇迹!”阅读右图,寻找证据,证明这个说法。
四国耕地面积和粮食总产量(2020年)
世界、部分国家单位面积水稻产量(2020年)
在四个国家中我国耕地最少,但粮食总产量却最高,约6.7亿吨。
我国每公顷耕地水稻产量是7.0吨,远高于印度和世界平均值,略高于日本。世界10%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约20%的人。
科技助农
农业——科技助农
农业增长方式正从广种薄收转向优质高产,优良品种不断涌现;
机械化和专业化水平、生产效率不断提高;
缺水地区推广滴灌、喷灌技术。提高产量、节约水源
农田水利建设取得长足进步,抗灾能力明显增强。
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加快我国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的步伐。
农业——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兰州牛肉拉面
面条
米粉
山东馒头
云南过桥米线
糯米饭
大米
面食
这四种饮食是哪个地区的特色饮食?主食分别是什么?
农业——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我国农业差异最明显的地区:东部和西部
地区
农业部门
主要分布地区
西部
东部
以畜牧
业为主
种植业
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
四大牧区: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
种植业
林业
渔业
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
东北和西南(天然林区)以及东南部(人工林区)
沿海地区(我国海洋渔业基地)、
南方地区(淡水渔业发达)
中国主要的畜牧业区和种植业区
降水差异
农业类型
影响
农业——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温度差异
农业类型
影响
降水差异
中国东部地区的农作物分布示意图
地区
主要耕地类型
熟制(一年几熟)
主要农作物
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
旱地
一年一熟
小麦、玉米、大豆、甜菜
旱地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棉花、小麦、玉米、花生、温带水果
水田
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
水稻、棉花、油菜、甘蔗等
农业——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北方降水少,适合发展旱地作物小麦
南方降水多,适合发展水田作物水稻
农业——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活动] 课本P95页。
我国农产品主要产区的地形特征是?
平原为主
中国农产品主要产区建设规划示意图
中国地形图
农业——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活动] 课本P95页。
2.说出我国西部地区的农产品主要产区的分布状况。这些地区发展种植业最主要的自然条件是什么?
主要分布在山麓地带的平原。
中国农产品主要产区建设规划示意图
发展种植业最主要的自然条件是①夏季光照强烈②水热充足③昼夜温差大。
光照:棉花适宜在较充足的光照条件下生长
水分:水分是棉花体内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各生育阶段棉花对水分的需求不同。
3.我国东部地区南北方的主要农产品有哪些不同?试举例说明这样规划所依据的自然条件。
南方:
北方:
①水稻、甘蔗的生长喜高温、需水量大,南方纬度低,气温高,降水丰富,水源充足,所以南方盛产。
农业——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活动] 课本P95页。
中国农产品主要产区建设规划示意图
②南方河湖多,所以水产品产量大。
小麦、玉米、大豆的生长对温度的要求不是很高,需水量也不是很多,所以主要分布在北方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农业——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光照
热量
地形
水分
土壤
社会经济条件
把要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发展或生长的地区,以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这是“因地制宜”的重要内容之一。
农业——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2
自然条件
光照
不同农作物对于光照的需求不同。瓜果生长成熟需要充足的光照,而多汁牧草则可以在光照较差的条件下旺盛生长
社会经济条件
热量
水分
地形
土壤
农作物的旺盛生长必须满足一定的热量条件。 热量条件不同,农作物的产量、种类、耕作制度和栽培方式也不相同
水分条件较好的地方,可以发展水稻种植和淡水养殖;水分条件较差的地方,适合经营旱作农业
不同的地形有不同的利用方式
土壤的性质和肥力不同,适宜种植的作物和生产力也不同
市场需求、交通运输、科技水平、国家政策等也影响着一个地区的农业发展
农业——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活动] 课本P97页。理解因地制宜的必要性
1.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在A、B、C、D四地合理布局农业,并说明你的理由。
A地以种植蔬菜、花卉,发展肉、乳、禽、蛋的生产为主,因为A地位于城市郊区,距城市近,生产城市市场需求的农产品,经济效益最高。
B地以种植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为主,因B地位于远离城市的平原,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适合发展种植业。
C地适宜发展林业,因C地是山地,地形陡峭,水土易流失,发展林业可以保持水土。
D地适宜发展水产养殖业,因D地位于海洋,水域辽阔。
农业——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活动] 课本P97页。理解因地制宜的必要性
2.家住A地的小雨,向村里建议减少水稻种植面积,改种蔬菜、花卉,发展鱼、肉、乳、禽、蛋生产,你认为可行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可行。因为A地距离城市近,市场对花卉、蔬菜、肉、乳、禽、蛋的需求量大,而且价格比水稻高,所以由水稻改种花卉、蔬菜,发展肉、乳、禽、蛋能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
农业
农业及其重要性
主要农业部门
农业的重要性
我国农业发展现状
国民经济的基础
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东西差异
南北差异
分布特点
影响因素
气温、降水等
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影响因素
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走科技强农之路
科技强农的成就
科技强农的发展方向
农业
【总结】
农业
1. (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是( )
A.农业 B.工业 C.交通运输业 D.服务业
【练习题】
很多城市郊区的农民积极发展蔬菜、肉、蛋、奶等的生产,其考虑的社会经济条件是( )
A.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B.河湖众多,水源充足
C.晴天多,光照充足 D.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
A
D
3.水稻专家袁隆平院士利用遗传工程技术选育出耐盐碱的海水稻,其培育成功主要得益于 ( )
A.滴灌、喷灌技术的推广 B.自然环境条件的改善
C.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提高 D.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
D
农业
4.读我国某年春耕春播示意图(图1)和我国水稻优势种植区分布图(图2),完成下列问题。
【练习题】
(1)据图1中的信息可分析出我国春耕春播有什么规律?影响我国春耕春播时间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什么?
读图可知,我国最早进入春耕春播的是海南省,最晚进入春耕春播的是东北地区,由南向北,我国春耕春播时间逐渐推迟。影响我国春耕春播时间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纬度位置(或气温)。
(2)图1中甲省区3月下旬—4月上旬能够种植的作物为_____,玉米在该区域种植的时间为_________。
小麦
4月中下旬 
农业
【练习题】
(3)图2中东北平原水稻优势种植区是全球水稻种植最北地区,这里水稻种植只能一年____熟,种植的糖料作物主要是________。
(4)我国三大水稻优势种植区共同的优势自然条件是_________。

甜菜
雨热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