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2025年高考历史基础专项复习 课件(共4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2025年高考历史基础专项复习 课件(共4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09 10:16: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6张PPT)
第十六单元
文化交流与传播
2025年高考历史专项复习
第3节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目录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教材知识萃取
一、丝绸之路
1.渊源:经由中国西北和中亚连通[1]__________的商路,是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
的重要象征。
2.开通
(1)条件: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和制造丝绸的国家,丝绸贩运到欧亚大陆其他地区,广受欢迎。
欧亚大陆
(2)经过: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遣张骞沿河西走廊出使西域,计划联合大月氏等政权共击匈奴,获得大量前所未闻的西域资料。
(3)意义:张骞出使西域被称为“[2]______”,大大推进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和贸易的
繁荣。
3.发展
(1)概况:丝绸之路开辟出一些支线,新疆、中亚地区的路线尤为复杂。
(2)衰落:唐朝中期以后,受割据、战乱等因素影响,加上东西方的海路联系日益活跃,丝绸之路在东西交通中的重要性渐趋下降。
凿空
古代丝绸之路与当今“一带一路”的异同
(1)相同点:均发端于中国;均有陆海两条线路;均以经济交流为主;中国均秉承友好交流原则。
(2)不同点
①从交流领域来看,古代丝绸之路主要是在经济、文化领域;“一带一路”涉及领域则更为广泛。
②从交流形式来看,古代丝绸之路主要是农产品和手工业品的互通;“一带一路”除有商品交流之外,更有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深层次的往来。
草原丝 绸之路 路线 从漠北草原或南西伯利亚西行,经由咸海、里海以北通往欧洲或小
亚细亚。
作用 成为匈奴、突厥等游牧民族的西迁之路。
西南丝 绸之路 路线 从关中平原入蜀至[3]__________,沿横断山麓南下,跨越澜沧江、
怒江,向西进入缅甸和印度,再通往中亚、西亚等地。
作用 在沟通古代中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南亚的联系上,长期发挥着重
要作用。
成都平原
二、欧亚大陆其他重要商路
海上丝 绸之路 概况 ①西汉时期,中国就已经开辟了通往[4]________的海路。
②宋元时期,人们能够制造巨舟,使用先进的帆索和磁罗盘,[5] 和私人商贾出洋航海十分频繁。
③明初,[6]____________达到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交通的巅峰。
作用 使中国与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东非地区建立了广泛联系;广州、
泉州、明州等沿海口岸,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交易枢纽。
印度洋
官方使节
郑和下西洋
续表
中国古代商贸的重要通道
历史上中国主要通过四条道路加深了与世界的联系:一是陆上丝绸之路;二是海上丝绸之路;三是“茶马古道”;四是以武夷山为起点的“万里茶道”。在这四条道路上,茶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四条道路不仅是物产交换和商业贸易的通道,更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物 质 文 化 传出 ①养蚕和缫丝技术逐渐传到东罗马帝国;漆器及其制造技术、铁器及冶
铁技术经由中亚向西传播。
②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经由陆路和海路传到西方。
③陶瓷主要沿海路外销,引起西亚和北非工匠大量仿制。
三、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
物 质 文 化 传入 ①西汉一度征服中亚的大宛国,获得良种“[7]________”,同时引进了苜
蓿、葡萄等作物。
②西瓜和中国文献中带有“胡”字的物种:胡桃、胡瓜、胡葱、胡椒、胡
萝卜等。
③中亚和西亚的服饰、饮食曾对隋唐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④宋元时期,传入中国的[8]______发展为重要的经济作物。
⑤香料、珠宝、金银器皿等外来商品,早期多从陆路输入,自宋朝起基
本来自海路。
棉花
续表
汗血马
精 神 文 化 传出 中医药知识随着炼丹术传到阿拉伯地区。
传入 ①佛教在汉朝传入中国,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化,[9]____________融汇
东西艺术风格。
②祆教、摩尼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和[10]________陆续传到中国。
③中亚和西亚的杂技、魔术、音乐、舞蹈在汉唐王朝广受欢迎。
敦煌莫高窟
基督教
续表
古代中国商路贸易发展的特点
(1)覆盖范围广,远及中亚、西亚、北非、东亚、南亚、欧洲等地。
(2)先以陆路贸易为主,后以海路贸易为主。
(3)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时进行。
(4)注重平等贸易、和平相处、睦邻友好。
(5)对外政策由开放到闭关自守,朝贡贸易体制逐渐形成。
教材素材变式
1.[选择性必修3 P49图片变式]胡俑是一种较为特殊的陪葬俑, 在汉朝、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墓葬中偶有发现。目
前已知的绝大部分胡俑出自隋唐墓,尤其是盛唐墓。宋及以后几乎不再陪葬胡俑。下列对这一现象的出现解释最合
理的是( )
A
A.陆上丝绸之路的兴衰 B.汉朝集权统治遭到削弱 C.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D.对外政策逐步趋向保守
【解析】据材料“目前已知的绝大部分胡俑出自隋唐墓,尤其是盛唐墓。宋及以后几乎不再陪葬胡俑”可知,在隋唐时期,胡俑较多;据所学可知,这得益于陆上丝绸之路发达,西域和中原往来频繁。唐朝中期以后,受割据、战乱等因素影响,再加上东西方的海路联系日益活跃,陆上丝绸之路日渐衰落。综上可知,A项正确。胡俑的数量变化,无法解释汉代集权统治的状况,排除B项。胡俑数量变化与经济重心南移关系不大,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陆上丝绸之路的影响,D项无法解释这一现象。
概念阐释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经由中国西北和中亚连通古代东西方的重要商路。后人在这条商路上发现了大量丝绸遗存,因此将它命名为“丝绸之路”。它是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
2.[选择性必修3 P50史料阅读变式]1世纪的博物学家老普林尼在他的《自然史》中指出,赛里斯人以从森林中获
取毛料而著称,他们将树叶浸入水中以将白色丝线梳理下来,然后将这些丝线解开再织好,供应给罗马的妇女。直
到公元2世纪,希腊地理学家波桑尼阿斯才正确地认识到丝线来自于蚕这一小动物。这反映了( )
A
A.东西方交流逐渐深入 B.海上丝绸之路已达地中海
C.西方对中国了解精确 D.养蚕缫丝技术已传入欧洲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后,汉朝和罗马帝国分别兴起于亚欧大陆的两端,双方通过丝绸之路有间接的经贸和文化交流。汉代中国丝织业发达,古希腊和古罗马人对丝的认识的转变得益于丝绸之路上东西方交流的逐渐深入,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海上丝绸之路到达地点,且在唐中期以前,中国对外主通道是陆上丝绸之路,排除B项。“精确”一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根据材料可知,公元2世纪,希腊人认识到丝来源于蚕,不能说明养蚕缫丝技术已传入欧洲,排除D项。
3.[选择性必修3 P51学习聚焦变式]“草原丝绸之路”在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将北方草原地区盛产的牛、
马、羊及皮、毛、肉、乳等产品运去交换农耕地区的茶叶、丝绸等,故有“皮毛路”“茶马路”的称谓。这可以用来说
明( )
B
A.“皮毛路”“茶马路”相得益彰 B.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经济交流
C.草原地区最早形成茶马互市 D.农耕文明受到游牧文明剧烈冲击
【解析】
A项 “皮毛路”与“茶马路”都是指草原丝绸之路,不能说相得益彰 ×
B项 根据材料可知,草原丝绸之路有“皮毛路”“茶马路”的称谓,主要是指北方草原地区用其盛产的牛、 马、羊及皮、毛、肉、乳等产品与农耕地区的茶叶、丝绸等进行交换,以解决生活所需,这可以用 来说明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经济交流 √
C项 材料无法说明“草原地区最早形成茶马互市” ×
D项 材料未体现“农耕文明受到游牧文明剧烈冲击” ×
4.[链接选择性必修3 P52—53]悬泉置遗址位于今敦煌市,为汉朝西域与敦煌之间往来人员和邮件的接待、中转
驿站,2014年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据此推知悬泉置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的理由是( )
C
A.可佐证张骞“凿空”西域的壮举 B.印证了汉代和匈奴的和战关系
C.见证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盛况 D.实证了汉代对西域的有效管理
【解析】根据材料“位于今敦煌市,为汉朝西域与敦煌之间往来人员和邮件的接待、中转驿站”可得出悬泉置遗址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的中转站,见证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盛况,C项正确。张骞“凿空”西域是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一部分,排除A项。材料不能印证汉代与匈奴的关系,排除B项。有效管理西域只体现对中国的影响,而不是世界意义,因此不是入选的理由,排除D项。
知识拓展
从唯物史观角度分析丝绸之路的特点
(1)起源早,历史悠久,源远流长。(2)线路多,覆盖面广。(3)重经济交流,互利互惠。(4)全方位: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5)先以陆路贸易为主,后以海路贸易为主。(6)注重平等贸易、和平相处、睦邻友好。
5.[选择性必修3 P53历史纵横变式]位于今埃及开罗附近的福斯塔特遗址,是-处古代陶瓷的地下博物馆。这里一
共出土陶瓷六七十万片,其中来自中国的陶瓷约12 000片,其余基本都是中国陶瓷的仿制品,器型、色彩、花纹、风
格都与中国陶瓷类似。据此推断( )
D
A.海上丝绸之路辐射范围较为广泛 B.海外贸易促进中国制瓷业的发展
C.古代埃及与中国的文化交流频繁 D.商路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1&
仅埃及一地文物的发现,不足以说明海上丝绸之路的辐射范围较为广泛,且由材料无法判断出这些瓷器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至埃及的,排除A项;中国制瓷业的发展与埃及出土了大量“中国陶瓷的仿制品”不符,排除B项; 材料不能说明古代埃及与中国的文化交流频繁,排除C项。
【解析】
6.[链接选择性必修3 P50—53]我国古代对外来农作物的命名不断发生变化,秦汉至隋唐的外来农作物名称是胡
萝卜、胡荽(香菜)、胡椒等,宋元至明清的名称是番薯、番茄、番豆(花生)等,清朝以后是洋葱、洋白菜等。
这种命名的演变反映了( )
A
A.贸易体系逐步调整 B.天下观念不断改变 C.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D.朝贡关系强弱变化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我国外来农作物的命名上由多用“胡”到多用“番”再到多用“洋”,反映了贸易体系的转变,即由朝贡贸易到近代化的商品贸易的变化,A项正确。清以后外来农作物多用“洋”,实际上反映了我国传统的华夷观念和以中国为中心的朝贡关系被打破,而不是“天下观念不断改变”或者“朝贡关系强弱变化”,排除B、D两项;自然经济解体是在鸦片战争以后,排除C项。
7.[链接选择性必修3 P49—53]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初,河西走廊为匈奴所占,与西方的道路难以直达。汉武帝即位后,不断反击和进攻匈奴,匈奴被迫向北迁移。张骞“凿空”西域后,中国的丝绸和蚕桑技术、铁器、釉陶、井渠法和造纸术都陆续西传。中亚、西亚的特产如胡桃(核桃)、石榴、芝麻、黄瓜、大蒜、胡萝卜、胡豆(蚕豆)、橄榄、胡椒、苜蓿等也先后传到中国。大宛的“汗血马”、非洲的鸵鸟、狮子以及西方的宝石、香料等也由西域古国赠献而来。史书称武帝时的长安集市“殊方异类,至于三万里”。
——摘编自詹子庆《中国古代史·上册》
材料二 “黑石号”是1998年在印尼附近海域打捞出水的一艘来自阿拉伯的唐代沉船。根据船身结构推测,“黑石号”可能是当时印度或阿拉伯造的单桅缝合帆船。依据航运线路分析,学者普遍认为“黑石号”应该是从扬州出港,目的地是波斯湾,沉船年代确认为9世纪上半叶。船上满载中国货物,仅瓷器就有六万七千多件,产地包括湖南长沙窑、浙江越窑、河北邢窑和广东地方窑等。出水的诸多瓷器,其图案与纹饰都带有明显的阿拉伯风格,如飞鸟、摩羯鱼等。“黑石号”承载的宝藏印证了唐代中国和印度洋西北岸的西亚、北非诸国已存在规模巨大的海运贸易。
——摘编自周靖、罗明《中外历史一百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时期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发展较快的原因。
【答案】 原因:汉代的统一强盛(汉武帝时期国力的强盛);汉武帝出击匈奴,打通了西域通道;积极对外的开放政策;张骞通西域推进了丝绸之路的畅通;汉代手工业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解析】
材料和所学知识 原因
“汉初,河西走廊为匈奴所占,与西方的道路难以直达。汉 武帝即位后,不断反击和进攻匈奴,匈奴被迫向北迁移”和 所学知识 汉代的统一强盛(汉武帝时期国力的强盛);汉武
帝出击匈奴,打通了西域通道
“张骞‘凿空’西域后,中国的丝绸和蚕桑技术、铁器、釉陶、 井渠法和造纸术都陆续西传”和所学知识 积极对外的开放政策;张骞通西域推进了丝绸之路
的畅通;汉代手工业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黑石号”考古发现的史料价值;如果继续深入研究,确证“黑石号”是从扬州出发的,你认为还需要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请至少列出两种。
【答案】 史料价值:为研究海上丝绸之路、航海史和贸易史提供了新的实物史料;为研究古印度或者阿拉伯地区的造船工艺、航海技术提供了典型标本;为研究唐代我国南北方瓷窑生产情况提供了实物史料;可用于研究中外文化交流、文化融合的情况。史料类型:古代中国历史文献、扬州的地方志、外国档案文献、相关笔记等。
【解析】史料价值:根据材料“依据航运线路分析,学者普遍认为‘黑石号’应该是从扬州出港,目的地是波斯湾,沉船年代确认为9世纪上半叶”可知,为研究海上丝绸之路、航海史和贸易史提供了新的实物史料;根据材料“根据船身结构推测,‘黑石号’可能是当时印度或阿拉伯造的单桅缝合帆船”可知,为研究古印度或者阿拉伯地区的造船工艺、航海技术提供了典型标本;根据材料“船上满载中国货物,仅瓷器就有六万七千多件,产地包括湖南长沙窑、浙江越窑、河北邢窑和广东地方窑等”可知,为研究唐代我国南北方瓷窑生产情况提供了实物史料;根据材料“出水的诸多瓷器,其图案与纹饰都带有明显的阿拉伯风格,如飞鸟、摩羯鱼等”可知,可用于研究中外文化交流、文化融合的情况。史料类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历史事件需要多种史料的佐证,还可以补充的类型有古代中国历史文献、扬州的地方志、外国档案文献、相关笔记等。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教材知识萃取
15世 纪之 前 表现 世界贸易主要局限于各洲内部和亚欧大陆之间。
近代 以来 原因 [1]________的开辟、西欧各国的殖民扩张。
表现 ①咖啡、烟草、可可等出现在欧洲市场并成为欧洲人喜爱的商品,
欧洲的产品也开始在美洲市场销售。
②贸易的扩大促进了[2]__________的出现和发展,如荷兰东、西印
度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法国西印度公司等。
新航路
股份公司
一、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近代 以来 影响 客观上推动了洲与洲之间的贸易,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
成。
工业 革命 后 原因 大规模的[3]________生产、更快速的交通工具。
表现 ①形成了西欧、北美国家生产和出口制成品,其余国家生产和出口[4]
__________的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
②从1870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世界贸易额增长了近2.6倍。
影响 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经济整体。
工业化
初级产品
续表
20世 纪上 半期 原因 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的发生。
表现 《[5]__________________》的签署以及各国围绕贸易、关税的谈
判。
影响 推动着世界贸易的发展。
20世 纪下 半期 原因 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冷战的结束以及[6]______________的成立。
表现 从1950年到2000年,全世界的贸易出口总值增长约100倍;生产的国际
分工进一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影响 世界贸易突飞猛进。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世界贸易组织
续表
15世纪以前的世界贸易不具有全球化意义的原因
(1)地理环境阻隔,15世纪之前的海运尚不具备大规模、远距离和安全廉价的运输能力。
(2)一些以海上贸易为基础的地区性市场网络建立起来,但是这种连接相当松散,尚未将世界主要地区紧密联系在一起。
(3)当时生产力水平较低,人们缺乏沟通的技术和横向交流的驱动力,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受到很大的限制。
二、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
1.原因
(1)经济:买卖双方以贸易为平台输送的各种商品,把世界不同地区的、文化迥异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紧密联系在一起。
(2)文化:买卖双方以直接和间接的渠道呈现各自的知识、信念、道德、艺术和习俗等。
2.表现
茶的 外传 ①传播:最初,主要在中国周边传播。16世纪以后,广泛传播到欧洲、美
洲、非洲和大洋洲等地区。
②影响:中俄之间形成“[7]__________”,荷兰许多富裕家庭设有专门的“茶
室”,日本形成了“日本茶道”,英国形成了“下午茶”等。
服饰 文化 ①17世纪末,中国服装随着传教士传到法国。
②18世纪,中国服饰的面料、款式、纹样等,融入法国服装设计之中。
③明治维新后,西服在日本流行。
④20世纪初,法国设计师设计了中国大袍式系列女装、“自由”套装等,奠定
了20世纪西方女装流行的基调。
⑤中华民国早期,[8]________兼具中西服装的特点。
万里茶道
中山装
钟表 传入 ①诞生于欧洲,大约在16世纪中期经由[9]______传入中国内地。
②到18世纪,中国进口钟表的数量已经很多,钟表在社会中下层中逐渐流
行。
③中国人制作的钟表,其外观多体现了中国自身的文化特色。
其他 进入20世纪,电影、音乐、电视节目、动漫、书籍等各国文化产品广销世界各
地。
澳门
续表
“万里茶道”
又被称作“中俄茶叶之路”,是由清代晋商开辟的,它特指中国茶叶经陆路输出至俄国等国的贸易路径。“万里茶道”的开辟是中国对外贸易史上的重要篇章,它不仅将大量茶叶输入俄国等国,满足了当地人民对茶叶的需要,更造就了亚欧大陆上不同民族文化间的交融。
文化差异性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分析文化的差异性,有利于跨国贸易中文化风险的控制。合理地利用文化差异,会起到意想不到的积极作用。企业要想创立国际知名品牌,必须发掘民族文化的精髓,融合异国文化,打造出特色产品。同时,针对国际目标市场的不同文化需求,对产品进行重新定位,在保持产品特色的同时符合目标市场消费者的偏好。这样走出一条有较深的文化底蕴作基石的品牌之路,才能创造出辉煌的业绩。
教材素材变式
1.[选择性必修3 P55前言变式]16世纪初,葡萄牙人带到欧洲的第一批中国瓷器花瓶引起了欧洲人的浓厚兴趣,
各国的君主和达官显贵纷纷用黄金购买,并收藏起来。葡萄牙人此举主要得益于( )
A
A.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 B.西印度公司和股份公司的出现
C.海上丝绸之路不断扩展和延伸 D.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形成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5世纪之前的世界贸易,主要局限于各洲内部和亚欧大陆之间;近代以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欧各国的殖民扩张,各洲之间的贸易随之扩展,国际流通中的商品种类和数量大大增加。所以葡萄牙此举主要得益于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A项正确。西印度公司主要归属于荷兰和法国,排除B项。海上丝绸之路的扩展延伸,属于对传统商路的扩展,葡萄牙此举主要得益于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排除C项。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形成于工业革命后,排除D项。
2.[链接选择性必修3 P55、P57]16世纪以前,中国的茶叶、巴西的砂糖都是极具地方特色的消费品。17世纪初期
的欧洲,砂糖和茶都是在药店里出售的贵重药品。19世纪,英国城市工人的早餐普遍包含红茶、砂糖。这些变化
说明( )
C
A.新航路开辟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B.“价格革命”严重地影响商品的价格
C.世界市场发展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 D.工业革命不断消除地区间物种差异
【解析】材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不断丰富,可见世界市场发展使人们的物质生活多样化,故选C项;新航路开辟与材料时间“19世纪”不符,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过去贵重的商品逐渐进入普通人的生活,与“价格革命”关系不大,排除B项;“消除”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
3.[选择性必修3 P57图片变式]下图是法国画家雅姆·蒂索绘制于1876年的《野餐》。画
面描绘了野餐时喝茶的情景,画正中三人正在品茗。野餐布上放着黑色四方茶壶,上面绘
着花卉,把手似龙状。该画作的场景直接体现了( )
A
A.中国茶文化传播至欧洲 B.启蒙运动的影响较深远
C.中西茶叶贸易有所发展 D.艺术作品具有史料价值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茶文化起源于中国,而画面描绘了欧洲人野餐时喝茶的场景,说明喝茶已经被欧洲接受,中国的茶文化已经传播到了欧洲,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描述启蒙运动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中描述的是饮茶场景,没有直接体现中西茶叶贸易的信息,排除C项。艺术作品在作为史料进行研究时,要注意客观公正,从多角度进行佐证,D项材料不能直接体现,排除。
4.[选择性必修3 P59图片变式]清朝内务府做钟处承造的更钟,把我国传统夜间计时的“更”与西方计时的“时”“分”
有机结合起来,并能根据节气的变化调整“更”的长短,符合传统计时习惯。这反映了( )
C
A.西方计时手段改变了中国计时习惯 B.清朝计时习惯落后于西方
C.国人借鉴西方且保留自身文化特色 D.中国文化融入世界市场
&2& .
西方计时手段改变了中国计时习惯与材料“符合传统计时习惯”不符,排除A项;材料没有将清朝计时与西方计时进行比较,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中国向西方学习,体现不出中国文化融入世界市场,排除D项。
【解析】
5.[选择性必修3 P57学思之窗变式]下表反映了1985—2010年跨国公司海外分支机构经营的情况。下列选项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年份 海外分支机构总产值占GDP 的比例 海外分支机构销售额占GDP 的比例 海外分支机构出口总额占全
球出口额的比例
1985年 4.77% 20.02% 30.30%
1990年 6.27% 23.56% 26.41%
1995年 5.99% 27.63% 14.86%
2000年 9.63% 47.70% 44.67%
2005年 9.03% 46.18% 32.31%
2010年 10.24% 39.98% 33.04%
①海外分支机构总产值占GDP的比例持续上升 ②跨国公司海外分支机构对世界经济影响巨大 ③跨国公司在提供
世界贸易产品上起到决定性作用 ④跨国公司体现了贸易全球化的特点(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D
【解析】据题干表格数据可知,1985—2010年跨国公司海外分支机构总产值占GDP的比例总体呈上升趋势,1990—1995年、2000—2005年分别有所下降, ①错误。到2010年, 跨国公司海外分支机构总产值占GDP的比例达10%以上,出口总额约占全球出口额的三分之一,说明跨国公司海外分支机构对世界经济影响巨大,②正确。“起到决定性作用”夸大了跨国公司的作用,③错误。跨国公司推动国际间的商品流动,体现了贸易全球化的特点,④正确。综上,②④符合题意, D项正确。
6.[选择性必修3 P59历史纵横变式]20世纪90年代的好莱坞大片《泰坦尼克号》实际上是由7个国家的30多家公司
协作完成的,其中的特技制作包给了由16家多国中小技术公司协助的Digital Domain公司,音乐制作包给了索尼公司,
其高质量的音乐制作使该片获得极大的商业成功。这反映了( )
B
A.全球化促进了国际间的政治交流与合作 B.全球化推动了文化信息产业的国际合作
C.文化产业的全球化加剧了全球资源争夺 D.文化产业国际化阻碍了全球市场的发展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泰坦尼克号》实际上是由7个国家的30多家公司协作完成的,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全球化推动了文化信息产业的国际合作,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全球化促进国际间的政治交流与合作,排除A项;材料主旨不在于对全球资源的争夺,排除C项;文化产业国际化有利于推动全球市场的发展,排除D项。
7.[选择性必修3 P58图片变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面三张图片从左至右分别为20世纪初法国设计师保罗·波烈受希腊古典文化、俄国芭蕾舞、中华文化影响设计的女装。
材料二 17世纪以来,巴黎作为欧洲时装中心,一直引领各时期欧洲乃至世界的时尚潮流,这给法国带来巨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价值。20世纪初,世界政治经济格局都在时代的激流中动荡,在促进社会变迁的同时也加速了各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法国设计师保罗·波烈成功地抓住了时代的契机,将中国、俄罗斯、日本等的服装元素融入服装设计中,一改统治了几百年的欧洲服装风格,将女性从传统的裙撑、紧身胸衣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使其成为那一时期的时尚指挥棒。
——摘编自凌玲《浅析东方元素对保 罗·波烈服装的影响》等
提取两则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世界变革与女装革命”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答案】 示例 世界变革与女装革命 女装革命是20世纪初世界政治、经济、社会变革与文化交融的产物。两次工业革命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使女性逐渐走出家庭,成为工业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女性的社会经济地位得到提升。20世纪初,一战的爆发使得大量男性劳动力死亡,战争对后备资源的需求也进一步提升了女性的政治经济地位。平权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深入发展推动了政治变革,促进了妇女解放,从而促使服装风格向着自由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伴随着交通与通信工具的革新以及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加速,保罗·波烈等人抓住了时代与历史机遇,顺应时代潮流,融合东西方服装文化,积极创新,推动女装革命。同时,女装革命也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变革以及世界文化的深入交融,使得世界文化在相互借鉴中向前发展。
【解析】依据材料“20世纪初,世界政治经济格局都在时代的激流中动荡,在促进社会变迁的同时也加速了各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得出,女装革命是20世纪初世界政治、经济、社会变革与文化交融的产物。在叙述的过程中,可以重点分析工业革命、一战、马克思主义等对其发展产生的影响。再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得出,保罗·波烈等人抓住时代与历史机遇,女装革命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变革以及世界文化的深入交融。
谢谢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