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5 水循环与水资源
1、(2023年山东滨州)二十四节气“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下列节气涉及的物态变化正确的是( )
A. “谷雨”节气,雨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 “白露”节气,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C. “霜降”节气,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 “小雪”节气,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2、(2023年甘肃武威)诗词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下列诗句中所指的物态变化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B.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C.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雾”的形成是蒸发现象
D.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3、(2023年陕西)“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农耕文明伟大成就之一。古人通过观测天体运行,总结出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的规律,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诗句“一朝秋暮露成霜”,描述了“霜降”前后的气温变化。下列对诗句中所涉及的自然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 露和霜都是固体
B. 露是由霜熔化形成
C. 霜是由露凝固形成的
D. 霜是由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4、(2023年山东临沂)沂蒙山区地处中纬度区、属温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气温适宜,四季分明,物态变化万千。下列物态变化,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A. 冰雪消融
B. 雾绕山峦
C. 霜满枝头
D. 滴水成冰
5、(2023湖南衡阳)自然现象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
A.
冰雪消融 B. 露珠形成
C. 滴水成冰 D. 雾凇结成
6、(2023年四川成都)水的物态变化使自然界有了雨、露、雾、霜、雪等千姿百态的奇观。关于图中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小草上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B.图乙中,树叶上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图丙中,河面上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图丁中,群山间雾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7、(2023年四川眉山)下列生活中的现象与物态变化名称对应正确的是( )
A. 春天冰雪消融熔化 B. 夏天洒水降温液化
C. 秋天细雨绵绵升华 D. 冬天大雪纷飞汽化
8、唐诗宋词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之一,对下列诗句中所指的自然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需要放热
B.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C.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
D.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9、关于下列诗句中的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 “欲渡黄河冰塞川”,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B. “一蓑烟雨任平生”,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 “窗含西岭千秋雪”,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D. “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10、 (2023年河南)大好河南,风光无限.关于我省自然风景中涉及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云台山雾气环绕——雾的形成需要吸热
B. 王屋山冰雪消融——雪的熔化需要放热
C. 老君山霜打枝头——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D. 鸡公山朝露晶莹——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11、(2023年甘肃金昌)诗词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下列诗句中所指的物态变化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B.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一—“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C.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雾”的形成是蒸发现象
D.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露”形成是熔化现象
12、(2023年甘肃金昌)诗词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下列诗句中所指的物态变化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B.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一—“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C.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雾”的形成是蒸发现象
D.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露”形成是熔化现象
13、中华诗词蕴藏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对古诗词中涉及的物态变化解释正确的是( )
A. “山明水浄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C.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D.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答 案
1、答案:C
解析:A.雨主要是云层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水滴,故A错误;
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错误;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C正确;
D.雪是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D错误。
故选C。
2、答案
解析:、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A正确;
B、雪是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B不正确;
C、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不正确;
D、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D不正确。
故选:。
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3、答案:D
解析:A.露是液体的小水珠,霜是固态的小冰晶,故A错误;
B.露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珠,故B错误;
CD.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4、答案:A
解析:A.冰雪消融,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故A符合题意;
B.雾绕山峦,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需要放出热量,故B不符合题意;
C.霜满枝头,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凝华需要放出热量,故C不符合题意;
D.滴水成冰,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现象,需要放出热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答案:B
解析:A.冰雪消融是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现象,不属于液化,故A不符合题意;
B.露珠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珠形成的,属于液化现象,故B符合题意;
C.滴水成冰是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是凝固现象,不属于液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是凝华现象,不属于液化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答案:A
解析:A.小草上露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正确;
B.树叶上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故B错误;
C.河面上冰是水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故C错误;
D.群山间雾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A。
7、答案:
解析:、春天冰雪消融是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故A正确;
B、夏天洒水降温是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现象,故B错误;
C、秋天细雨绵绵是气态变成液态,是液化现象,故C错误;
D、冬天大雪纷飞是气态直接变成固态,是凝华现象,故D错误;
故选:。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8、答案:B
解析:
A.“露”是小水珠,故露珠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A错误;
B.“冰”的形成是水变为了固态的冰,故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故B正确;
C.“泪”的形成是固态石蜡变为了液体石蜡,故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C错误;
D.“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故D错误。
故选B。
9、答案:D
解析:
A.冰是由水变成的,液态变成固态,所以是凝固现象,故A错误;
B.雨是水蒸气变成的,气态变成液态,所以是液化现象,故B错误;
C.雪是水蒸气变成的,气态变成固态,所以是凝华现象,故C错误;
D.露是水蒸气变成的,气态变成液态,所以是液化现象,故D正确。
故选D。
10、答案:D
解析:A.雾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液化需要放热,故A错误;
B.物质从固态变成液体的过程叫熔化,雪熔化需要吸热,故B错误;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凝华放热,故C错误;
D.露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凝华需要放热,故D正确。
故选D。
11、答案:A
12、答案:A
13、答案:C
解析: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A错误;
B.冰是水凝固形成的,故B错误;
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正确;
D.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D错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2张PPT)
4.5 水循环与水资源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说明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2、了解我国和和当地的水资源状况,知道人类面临的水资源危机
新知导入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问题:江河水是不是从“天上”来的呢?
水奔流到海后是不是“不复回”了呢?
新知讲解
一、自然界的水循环
地球上的水处于不停的运动变化之中。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水通过蒸发进入大气,大气中的水蒸气冷却后通过降水又回到陆地和海洋,其循环过程如图所示。水的这种循环过程不仅是水的气态、液态、固态之间的物态变化,也使陆地上的淡水不断得到补充。
新知讲解
二、云、雨、雹、雪、雾、露、霜的形成
(一)云
太阳照射到江、河、湖、海,使水蒸发,水蒸气上升到气温较低的高空,凝结成小水珠或凝华成小冰晶,形成一朵朵白色的云。
云
新知讲解
(二)雨
白云若遇到冷空气,云中的小水珠相互凝聚,云层增厚,小水珠也逐渐增大成为大水珠,白云变成乌云。当大水珠越来越重,便下落到地面,这就是雨。
若云中的小冰晶凝聚变大,下落过程中熔化成大水珠,也会形成雨。
雨
新知讲解
当云中的水滴遇到猛烈上升的气流,被带到 0 ℃ 以下的高空时,便凝结成雪珠、 冰晶或雹子;当气流减弱时,雪珠、小冰晶或雹子回落;上升气流再增大时,
它们 再上升;如此上下翻
腾,它们就可能逐渐成为
大冰雹,直接落到地面。
大块冰雹
(三)冰雹
新知讲解
在冬天,高空更寒冷,温度急剧下降,水蒸气直接凝华为小冰晶, 就是美丽的雪花。雪花飘落时,相互结合,由小变大, 成为雪片或大雪花,这时,就要下鹅毛大雪了。
雪花晶体
(四)雪
新知讲解
地面附近的水蒸气较多,并遇上冷空气,则水蒸气会以空中的尘埃为核心凝结成小水滴,这就是雾。
雾
(五)雾
新知讲解
夏天,地面很热,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特别高,黎明前的气温较低,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树叶、花草便凝结成为露。
露
(六)露
新知讲解
冬天的早晨,地面的气温特别低,水蒸气便凝华成为白茫茫的霜
霜
(七)霜
新知讲解
三、水是珍贵的资源
(一)水是珍贵的资源
地球表面有71%被水覆盖,从空中来看,地球是个蓝色的星球。
新知讲解
地球上的水中约 97.47% 是海洋咸水、湖泊咸水和地下咸水,是人类无法直接利用的;地球上淡水约占 2.53%, 其中 1.74% 以上的淡水被固化在南极洲和格 陵兰岛的冰盖中,人类目前还难以利用,其余的分布在土壤、地下、江河、湖 泊和大气中。
新知讲解
因此,人类实际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极少,水资源是十分珍贵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水资源已出现了严重的危机。 受到污染和过量使用,是导致水资源危机的重要原因。
污水任意排放,污染水资源
破坏森林,加剧水土流失
新知讲解
四、有效、合理使用水资源
1、尽量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2、提高水的使用效率和节约用水
新知讲解
一水多用
(1)洗脸水用后可以洗脚,然后冲厕所。
(2)家中应预备一个收集废水的大桶, 完全可以保证冲厕所需要的水量。
(3)淘米水、煮过面条的水,用来洗碗筷,去油又节水。
(4)养鱼的水浇花,能促进花木生长。
课堂练习
1、对下列诗句中所包含的物理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B.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C. “白日黄流涨渭城,三更风紫尽成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D.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泪”的形成是熔化现象,需要放热
C
课堂练习
2、(2023年贵州)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以二十四节气倒计时惊艳开场!对于图所示节气中涉及的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甲:雨的形成是汽化 B. 图乙:露的形成是熔化
C. 图丙:霜的形成是凝华 D. 图丁:雪的形成是凝固
C
课堂练习
3、(2023四川重庆A卷)如图所示,国画描绘的美景中蕴含了丰富的物态变化知识。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 图甲,湖面上厚厚的冰层是升华形成的
B. 图乙,荷叶上晶莹的露珠是凝固形成的
C. 图丙,山林间的缕缕薄雾是液化形成的
D. 图丁,枝头上的奇景雾凇是熔化形成的
C
课堂练习
4、(2023四川自贡)下列现象属于熔化的是( )
A. 初春,冰雪消融汇流成溪
B. 盛夏,冰棒周围出现“白气”
C. 金秋,阳光照射迷雾散去
D. 寒冬,双溪水库水面结冰
A
课堂练习
5、(2023年湖北潜江、天门、仙桃、江汉油田)大量中华诗词蕴含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露”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是水凝固形成的
C.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雪”是水凝华形成的
D.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冰”是雪熔化形成的
A
课堂练习
6、(2023年湖北潜江、天门、仙桃、江汉油田)大量中华诗词蕴含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露”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是水凝固形成的
C.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雪”是水凝华形成的
D.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冰”是雪熔化形成的
A
课堂练习
7、“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列节气涉及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
A. “白露”节气,露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 “寒露”节气,露的形成要吸收热量
C. “霜降”节气,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 “大雪”节气,雪的形成要吸收热量
C
课堂练习
8、(2022辽宁锦州)中国特有的二十四节气惊艳亮相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式,对下列节气中涉及到的物态变化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 “雨水”一雨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 “寒露”—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 “霜降”一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 “大雪”一雪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C
课堂练习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B. “雾里山疑失,雷鸣雨未休。”“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D.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
课堂练习
10、(2023年甘肃金昌)诗词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下列诗句中所指的物态变化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B.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一—“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C.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雾”的形成是蒸发现象
D.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A
课堂总结
水循环和水资源
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云、雨、雹、雪、雾、露、霜的形成
水是珍贵的资源
合理利用水资源
板书设计
云: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或凝华成小冰晶
雨:小冰晶凝聚变大,下落过程中熔化成大水珠
雹:水滴凝结成雪珠、冰晶或雹子;上下翻腾,它们就可能逐渐成为大冰雹。
雪:水蒸气直接凝华为小冰晶
雾:水蒸气会以空中的尘埃为核心凝结成小水滴
露: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树叶、花草便凝结成为露
霜:水蒸气便凝华成为霜
作业布置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第117页自我评价与作业第1、2、3、4题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