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目标
~小学科学教育应注重小学乐学和会学的教育目标和价值,强调培养小学内在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发展小学不断学习的能力。追求有益于小学终身发展的大目标,是小学科学教育界价值取向。
2学情分析
~实验中使用的小车是配套学具,安装气球的小零件是散件,由学生自行安装.上课时老师不限定安装的方向,学生安装好后如果出现问题由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找对策,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方面的能力.由于材料的原因,有些小车可能会走得比较慢或者不会走,这些情况也交给学生自己去分析,找原因,从而扩大了探究的层面
3重点难点
~让学生小组合作自主安装反冲力小车.通过指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整理和分析事实促进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发展.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
~ 一、第一个探究活动:感知气球的反冲现象 师:同学们都玩过气球吧?你们是怎样玩气球的?(意图:玩气球的方法很多,让学生说一说可以使学生回忆玩气球时的快乐,活跃气氛.)生1:我把气球吹大了扎紧口,拍着玩.生2:我在气球里装水玩.生3:我把气球吹大了踢着玩.生4:我吹大气球,然后放开手,气球会飞出去.生5:我把气球吹大后用两手拉着气球嘴,它会发出“叽叽”的声音.师:同学们的玩法真多.但是要想发现神舟五号升空的一些科学秘密,我们可以参考第4位同学的玩法去进行研究.在老师给大家准备的1号信封里有气球,每个同学可以拿一个气球按刚才那位同学的玩法再去玩玩气球.老师有3个要求:(课件出示) 1.把气球吹胀,气球口对着手掌,拿气球的手慢慢放松,感受从气球里喷出的气体. 2.再次把气球吹胀,把手松开.观察刚把手松开时气球运动的方向和气球喷气的方向分别怎样. 3.小组讨论观察到的现象并用箭头的形式记录在实验记录上.(学生开始玩气球.课室里气球满天飞,老师巡回指导学生观察,提醒学生进行讨论,做好记录.) (意图:对玩气球有了具体的要求,使观察有了一定的方向,不是漫无目的的玩.第一个要求主要是让学生感受从气球里喷出的气体有一定的力,第二个要求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气球运动的方向和喷气的方向.)师:说说大家有什么发现.生1:气球里的气从下面喷出,气球向上飞.生2:气球朝后喷气,气球向前飞.生3:我还知道,如果气球从这个方向喷气,它就向那个方向飞;如果从另一个方向喷气,它又向另一个方向飞.师:那你能到黑板来用箭头把你观察到的现象画下来吗?(意图:希望学生把看到的现象用图示表示,训练学生的分析能力,同时,也使问题更明了化.)(邀请四位学生到黑板上画,有的学生画了气球在不同的运动方向时气球的喷气方向,有的学生画出了气球从放手开始到落地的整个过程.画好后解释给大家听.)师:观察得真仔细,画得也很认真,说得很完整.同学们同意他的看法吗?全班:同意.师:同学们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出你们刚才的发现?生:气球喷气的方向和它运动的方向相反.师板书:方向相反.师:气球的运动和火箭升空有没有相似的地方呢?(意图:把火箭升空和气球进行对比,希望找出他们之间共同的地方.)(再一次播放了神舟五号升空的片段)生1:火箭升空时向下喷气,向上升;气球也是向一个方向喷气,向另一个方向飞.生2:火箭是利用燃烧燃料升空,气球是利用气球里的空气压缩喷出气体.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能通过实验研究自己发现科学秘密.你还知道有哪些类似于我们玩气球时看到的现象吗?(意图:能从更多的现象中找到共同的规律,训练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生1:喷气飞机.生2:我看《米老鼠》时看过一种小车,是把一个气球放在小车上使车行走的.师:能不能给我们刚才看到的现象起个名字?(意图:不把“反冲现象”的概念强加于学生,希望学生能根据自己的观察找出规律,通过规律来起名字,同时,也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翁.)生1:反冲力现象.生2:反冲力原理.师:同学们说的都有道理.但是为了方便,人们会给这种现象一个统一的叫法.(播放解释反冲现象概念的录像)师:我们刚才玩气球时出现的现象也是——生:反冲现象.师:是什么力量使气球运动起来的呢?生:是气球里喷出的气体.生2:气球里喷出气,气球就飞出去了.生3:我刚才把气球嘴对着我的手喷气,感到有一股气在吹着我的手.是这股气使气球飞起来的.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不但观察得仔细,还善于开动脑筋,乐于思考.我们来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吧.(学生阅读课文第9页有关反冲力的段落)师:是什么力量使气球飞出去的?全班:反冲力.教师板书:反冲力.师:是气球喷气时产生的反冲力. 二、第二个探究活动:利用反冲力使小车运动 师:同学们今天的表现非常棒.现在老师再给大家出个难题,看看谁有办法.(出示一辆小车)你能利用今天学的原理使这辆小车跑起来吗?(意图:考验学生能否对知识进行运用.)生(跃跃欲试):能.师:用什么方法?生:把气球放在小车上,可以使小车动起来.师:这个方法行不行呢?同学们可以试一试.老师可以提供几个小零件帮助把气球固定在小车上.(学生开始活动.教师巡回指导,对个别不能用橡皮筋捆扎的小组给予帮助.各小组安装好气球后就开始观察实验,有的小组离开座位到讲台前的空地上玩小车.)师:哪些小组的小车启动起来了?(启动了小车的学生都举起了手)师:那你们有什么发现?能把你们的小车拿上来让大家看看吗?(意图:汇报学习情况,展示成果,分享成功的快乐与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生:我们的小车开始不能走.师:为什么不能走?生:因为刚开始我们把气球这样安在小车上,(在实物投影上展示)气球拖在了地面上,阻挡了小车的运动,后来我们重新安装了气球,换了个方向后,小车就走了.师:他们说得怎样?(全班鼓掌)师:太棒了!刚开始他们的实验没有成功.但是他们能从中找原因,作出猜测,然后再实验,最后成功了.我们做科学实验也要这样,不怕失败,失败了,就找原因,再实验,直到成功.谢谢!其他同学还有什么发现?(意图:及时进行科学方法及科学态度的教育.)生:我们的小车不会动.师:把你们的小车拿上来,大家一起来帮你们找找原因.(意图:学生不能自己解决的问题由大家一起来想办法分析,使探究的层面及深度扩大了.)(这一小组的同学把车放在实物投影上,吹大气球,安在小车上.小车开始不动,后来慢慢地动了起来.)(全班笑)师:这不是动起来了吗?生:动得很慢.师:慢,但动了没有?生:动了.生:我们的气球是向前喷气的,小车就向后运动.师:所以,小车的启动也是一种——全班:反冲现象.师:还有没有实验不成功的小组?(意图:想看看还有没有其他新的问题,希望把课堂中出现的问题都让学生知道,也希望由大家一起分析,在课堂上解决这些问题.)(不成功的小组举手)师:把你们的小车拿上来让大家看看.为什么小车不动?(小组代表把小车放在实物投影上展示)生2:我知道他们的车为什么不动.他们把气球装在了小车的旁边,这样的话车轮不会转过来,所以车就不会动.如果车轮可以转到这边的话,车就可以动了.(此生在黑板上画出车轮的转动方向)师:真聪明.(对着不成功的学生)下去后你们再按刚才这位同学的意见试一试,看看小车能不能跑起来.还有不成功的吗?(小组代表把气球吹大安装在小车上,把小车放在实物投影上,气球从大慢慢变小,小车都一动不动.)师:为什么你们的小车不动?生:可能是气球太大了,拖在桌面上,影响它运动.生2:我的气球吹得比他的还大,但我们的车会跑.生3:可能是气球开始太大了,拖在桌上,动不了.但气球小了以后,反冲力也小了,所以小车也动不起来.生4:他们的气球装的方向和我们不一样,我们的气球吹大后是在小车上的.他们的吹大后拖在了桌面上,可能就是桌面阻碍了小车的运动.生5:小车不会动就是因为没有反冲力.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老师欣赏这些善于开动脑筋的同学.到底是什么原因不能使小车动起来,我们还要进一步地进行探究.做科学实验就是这样,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成功,也会有失败.失败了怎么办?就像同学们刚才做的这样,找原因,改变实验的条件,然后再去实验;失败了,再找原因,再实验.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时就是这样的.有时我们要感谢失败给了我们更多研究的机会,使我们能找到通往成功的捷径.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我们在课堂上没有时间继续刚才的研究,我希望同学们能在课后继续研究,直到能使你们的小车动起来.(意图:进行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的教育.)师:课上到这里,我们还没有课题呢?你们能给今天的学习定个课题吗?(意图:把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定自己喜欢的题目,使学生体会到自己就是学习的主人.老师给的课题只是参考.)生1:奇妙的反冲力.生2:生活中的反冲力.生3:反冲力原理.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我们今天利用了反冲力使小车运动了起来,就像火箭升空、气球运动一样,如果用这样的课题可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