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一个简单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电池。电从电池的一端经过导线和用电器返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过程与方法: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观察、描述有关的实验现象。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对电路探究的兴趣。
2学情分析
1.学生对于本单元和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应该是比较感兴趣的,当通过自己的亲历探究使小灯泡亮起来,肯定会感到很高兴。
2.在让两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的实验中,估计学生大多会把根导线全部连接起来,少数学生会想到只用3根导线连接。
3.还是在让两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的实验中,估计学生大多会把连接第2个小灯座的导线直接连接到电池盒的两端,少数学生会把导线连接到第1个小灯座的两端。
3重点难点、教学准备
教学重点: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教学难点: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教学准备:
学生:每组1个IPAD、实验记录表;
活动一(带灯座的电路):小灯泡(1)、灯座(1)、电池盒(1)、电池(1)、导线(2根);
活动二(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小灯泡(2)、灯座(2)、电池盒(1)、电池(1)、导线(4根)。
教师:网络学习平台(微信群)、学生实验材料一份、电子白板、课件等。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
一、复习导入。
1.讲述:我们已经学习过能用1根导线、1节电池使小灯泡亮起来,请同学来演示一下。
学生演示。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内容,知道让小灯泡亮起来的连接方法,为连接带灯座的电路做准备。]
2.讲述:小灯泡亮了,导线、电池和小灯泡组成了一个简单电路。接下来,我们要来学习连接一个带灯座的电路。
[设计意图:提示课题,直入主题,开始第一个实验活动。]
二、带灯座的电路。
1.出示电池盒、灯座,简要介绍。
2.学生实验:学生连接带灯座的电路。
(1)把电池安装在电池盒里。
(2)把小灯泡安装在灯座上。
(3)用导线把电池盒、灯座的金属弹簧连接起来——我们的小灯泡就会亮起来。
(4)学生完成记录,教师巡视指导。
(5)学生汇报、师生交流。
在电子白板上画出电路连接方法。
3.画简单电路图。
(1)讲述: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种新的电路连接的表示方法:把小灯泡、电池、导线分别用一些符号来表示。
(2)讲述:这个符号表示电池,这个符号代表小灯泡,这个符号表示导线,这就是一张简单电路图。
(教师在电子白板上画出简单电路图。)
(3)学生画简单电路图。
[设计意图:考虑到学生第一次接触简单电路图,教师直接讲述提出并板书,请学生“依样画葫芦”在记录纸上画一下。同时用IPAD把记录内容拍下来,上传到本节课的网络学习平台,作为汇报交流之用。不同组的同学也可以相互查看记录情况,加强小组间在网络环境下的互动交流。]
(4)师生交流。
[设计意图:在网络学习平台上分析讲解上传上来的电路连接方法,并修改完善。]
(5)提问:哪位同学能根据简单电路图说一说电在电路中是怎样流动的?
(电从电池的正极流出,经过导线、灯泡、导线,再流回电池的负极。)
[设计意图:学生能根据实物连接装置或实物图,明白电的流动路线,要把学生的理解转化为可以根据抽象的电路图,也能明白电的流动路线。]
(6)小结:电池——为这个简单电路持续提供了电能。
[设计意图:注重探究过程,也要注重探究结果。通过实验活动提炼出关的科学概念。]
三、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
1.讲述:在原有材料的基础上,再提供1个小灯泡、1个灯座、2根导线,有办法让2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吗?
2.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
(1)学生实验、完成记录,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实验过程中,用IPAD把连接方法拍下来,上传到本节课的网络学习平台,作为汇报交流之用。不同组的同学也可以相互了解连接情况,加强小组间在网络环境下的互动交流。]
(2)师生交流。
在网络学习平台上分析讲解上传上来的电路连接方法。
并在电子白板上画出电路的连接方法。
(3)小结: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设计意图:注重探究过程,也要注重探究结果。通过实验活动提炼出关的科学概念。]
3.画简单电路图。
(1)讲述:根据让两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的连接方法,画出简单电路图。
(2)学生完成记录、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电路连接方法,选择其中较易理解的连接方法来画电路图,是对第一次画简单电路的有效补充,加深理解。]
三、拓展、整理材料。
1.提问:在让两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的实验中,还有什么其他的发现?比如:不同的连接方法,小灯泡的亮度一样吗?
[设计意图:在进行第二个实验的时候,学生的观察重点是不同的电路连接方法。不同的连接方法中,小灯泡的亮度怎样?小灯泡是否一起亮或暗……等,可能有所留意,也可能没太在意。拓展任务的提出使得科学探究不止步于课上,可以把课堂的探究延伸到课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也为本单元后续几课的电路学习打下基础。]
2.整理实验材料和学习用品。
[设计意图:实验后及时整理材料,学习后及时整理学习用品,对于科学课良好的学习习惯、实验习惯的养成是很有帮助的,也可以使得每节科学课能大大提高学习和实验的效率。]
板书设计:
简单电路
简单电路图
(详见视频中的电子白板及课件)
活动2【练习】
二、带灯座的电路。
1.出示电池盒、灯座,简要介绍。
2.学生实验:学生连接带灯座的电路。
(1)把电池安装在电池盒里。
(2)把小灯泡安装在灯座上。
(3)用导线把电池盒、灯座的金属弹簧连接起来——我们的小灯泡就会亮起来。
(4)学生完成记录,教师巡视指导。
(5)学生汇报、师生交流。
在电子白板上画出电路连接方法。
3.画简单电路图。
(1)讲述: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种新的电路连接的表示方法:把小灯泡、电池、导线分别用一些符号来表示。
(2)讲述:这个符号表示电池,这个符号代表小灯泡,这个符号表示导线,这就是一张简单电路图。
(教师在电子白板上画出简单电路图。)
(3)学生画简单电路图。
[设计意图:考虑到学生第一次接触简单电路图,教师直接讲述提出并板书,请学生“依样画葫芦”在记录纸上画一下。同时用IPAD把记录内容拍下来,上传到本节课的网络学习平台,作为汇报交流之用。不同组的同学也可以相互查看记录情况,加强小组间在网络环境下的互动交流。]
(4)师生交流。
[设计意图:在网络学习平台上分析讲解上传上来的电路连接方法,并修改完善。]
(5)提问:哪位同学能根据简单电路图说一说电在电路中是怎样流动的?
(电从电池的正极流出,经过导线、灯泡、导线,再流回电池的负极。)
[设计意图:学生能根据实物连接装置或实物图,明白电的流动路线,要把学生的理解转化为可以根据抽象的电路图,也能明白电的流动路线。]
(6)小结:电池——为这个简单电路持续提供了电能。
[设计意图:注重探究过程,也要注重探究结果。通过实验活动提炼出关的科学概念。]
三、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
1.讲述:在原有材料的基础上,再提供1个小灯泡、1个灯座、2根导线,有办法让2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吗?
2.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
(1)学生实验、完成记录,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实验过程中,用IPAD把连接方法拍下来,上传到本节课的网络学习平台,作为汇报交流之用。不同组的同学也可以相互了解连接情况,加强小组间在网络环境下的互动交流。]
(2)师生交流。
在网络学习平台上分析讲解上传上来的电路连接方法。
并在电子白板上画出电路的连接方法。
(3)小结: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设计意图:注重探究过程,也要注重探究结果。通过实验活动提炼出关的科学概念。]
3.画简单电路图。
(1)讲述:根据让两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的连接方法,画出简单电路图。
(2)学生完成记录、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电路连接方法,选择其中较易理解的连接方法来画电路图,是对第一次画简单电路的有效补充,加深理解。]
活动3【测试】
三、拓展、整理材料。
1.提问:在让两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的实验中,还有什么其他的发现?比如:不同的连接方法,小灯泡的亮度一样吗?
[设计意图:在进行第二个实验的时候,学生的观察重点是不同的电路连接方法。不同的连接方法中,小灯泡的亮度怎样?小灯泡是否一起亮或暗……等,可能有所留意,也可能没太在意。拓展任务的提出使得科学探究不止步于课上,可以把课堂的探究延伸到课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也为本单元后续几课的电路学习打下基础。]
2.整理实验材料和学习用品。
[设计意图:实验后及时整理材料,学习后及时整理学习用品,对于科学课良好的学习习惯、实验习惯的养成是很有帮助的,也可以使得每节科学课能大大提高学习和实验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