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88张PPT)
专题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丰丰义革命的胜利新民丰主义革命时期
2025年高考历史专题综合训练
目录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壹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与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贰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叁
专题综合训练
伍
人民解放战争
肆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壹
1.[2024江西部分高中联考]辛亥革命前,中国近代产业工人不超过60万人,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已有200万人左
右,大多数集中在上海、武汉、天津、青岛、济南等工业城市及矿区,且集中在铁路、矿山、航运、造船、纺织、
面粉等企业。这一状况( )
C
A.反映了民族工业以轻工业为主 B.动摇了北洋军阀政府统治的基础
C.孕育了中国民主革命新的力量 D.表明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解析】据材料可知,中国近代产业工人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已有200万人左右,数量增加速度快且人口非常集中,这表明无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为民主革命的发展积蓄了新力量,故选C项;材料表明工人阶级集中在铁路、矿山、航运、造船、纺织、面粉等企业,既有轻工业,也有重工业,无法得出以轻工业为主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工人力量的发展,不涉及动摇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根基的问题,排除B项;材料表明随着民族资本的发展,工人阶级力量逐渐壮大,但无法体现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排除D项。
经典3+2
2.[2024贵阳一中考试]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访问中国时在写给他女儿的信中说:“要使我们国家14岁多的孩子领导人
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感到羞愧而加入他们的队伍,那可是难以想象的。
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杜威信中所评价的重大历史事件( )
A
A.是中国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 B.是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反帝反封建革命
C.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D.是以民主、科学为旗帜的思想文化革新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这场运动是以学生为先锋,商人、市民等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的五四运动,其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A项正确。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诞生,五四运动为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排除B项。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排除C项。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推动了思想和文化的革新,排除D项。
3.[2023全国乙卷]1920年5月,陈独秀发表演说:“中国古人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现在我们要将这句话倒
转过来说,‘劳力者治人,劳心者治于人’。”9月,他发文主张“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 (即生产阶级)的国
家”。这反映出( )
C
A.工人待遇得到极大改善 B.民主与科学深入人心 C.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
【解析】材料“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大意是:脑力劳动者管理人,体力劳动者被管理;“劳力者治人,劳心者治于人”大意是:体力劳动者管理人,脑力劳动者被管理。综上可知,五四运动后陈独秀批判传统观念,倡导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改变自身的处境,这反映出陈独秀看到了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顺应了无产阶级的政治诉求,故C项正确。材料仅提及陈独秀倡导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改变自身的处境,至于无产阶级的工资待遇、生活条件等是否得到改善,由材料无法判断,A项错误。“民主与科学深入人心”符合史实,但材料中心是批判传统观念和倡导无产阶级革命,并未提及民主与科学,B项转移话题。工农运动在国民革命时期蓬勃发展,与“1920年”不符,D项错误。
考情分析
历史试题考查的功能性变化
近年来历史试题考查的功能性发生了一些变化,如强化思维过程,强化区分层次,选拔人才。本题以五四运动后陈独秀的思想主张设置情境,让考生在解题时经历从了解劳心者、劳力者的相互转化到深入理解概括这一转化的历史本质的过程,这一思维过程清晰,体现能力为重的考查理念,从而全面考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4.[2022天津卷]下表为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的部分活动。这说明该时期中国共产党( )
时间 部分活动
1922年1月 组织并领导香港海员大罢工
1922年2月 开办上海平民女校,培养妇女运动的骨干
1922年5月 在上海、北京、天津等地建立起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
1922年7月 在广东海丰县成立第一个秘密农会
1922年9月 组织并领导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D
A.坚持贯彻扶助农工政策 B.积极参与国民革命运动 C.广泛开展土地革命斗争 D.教育发动群众进行革命
【解析】
5.[2023江苏卷]陈毅在纪念文章中肯定了列宁建立反帝“联合战线”和领导世界革命的意义。指出列宁逝世一年来中
国革命运动继续蓬勃发展,尤其是工农阶级表现出“领导国民革命的力量,使一般敌人惊吓恐惧”。此时的“工农阶
级”( )
B
A.积极声援五四爱国运动 B.致力于巩固革命统一战线
C.坚持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D.推翻了北洋军阀反动统治
【解析】列宁逝世于1924年,即材料中“列宁逝世一年来”是指1925年以来,此时中国正在进行国民大革命。根据材料“工农阶级”“领导国民革命的力量,使一般敌人惊吓恐惧”可知,工农阶级致力于巩固革命统一战线,推动国民大革命进一步发展,故选B项。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1927年,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民革命失败,此后,中国共产党开始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坚持独立领导武装斗争,排除C项;1926年,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排除D项。
6.[2023湖南卷](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9年12月,实业家穆藕初创办的上海厚生纱厂准备添雇工人千余名,其中50名女工计划在湖南招募。1920年1月,纱厂在湖南《大公报》等处刊登招工简章。与长沙同工种工人相比,该厂提供的待遇更为优厚。截止日未到,便有一百余人报名,最后64人成行。
招工简章引起湖南知识分子高度关注。他们在报上质问,为什么从上海跑到长沙来招募女工?女工每日须工作12小时,最后能剩下多少自由支配的时间?日夜轮班怎么可能不损害身体健康?以上海的物价,每月8元工资怎么够用?他们还认为,女工入厂要家长署名加铺保,三年契约,统统等于漠视自由人权。
对上述质疑,穆藕初刊文表示,厚生纱厂给湖南女工的工资中规中矩,对其工作环境已尽最大努力加以改善。他批评湖南知识分子不知道中西发展水平的巨大差距,不了解当下中国工人的教育程度、工作能力、职业道德尚弱于西方,不明白中国大多数社会阶层的生活水平还不及工人等。他讥讽这些知识分子以“泰西之糟粕”来拯救中国等于“自杀主义”。
穆藕初的回应引发了沪湘知识分子新一轮批评。他们借助“劳动主义”“劳工神圣”与社会主义学说,批评资本家群体是“掠夺者”“剥削者”,并警告他们,如果固守“资本掠夺”,“那小的就是同盟罢工和怠业,厉害一点就是俄国的榜样来了”。
在这场激烈的论争中,湖南女工近乎置身事外。妇女界代表张默君参观厚生纱厂后,称女工们“起居饮食,虽不如居家之适然,视彼江
北苦工破屋不蔽风雨、薄粥不充饥肠者,固胜一筹矣”。
——改编自李国芳《一九二○年初上海厚生纱厂招募湖南女工争议》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上海厚生纱厂招募湖南女工一事引发的争议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答案】从湖南知识分子角度 述:1919年,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湖南知识分子揭露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和压迫。评 进步性:限制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有利于提高工人的生产积极性、改善工人的生活条件。局限性:未能真正认识中国国情,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应该是团结的对象,应该联合资产阶级,共同开展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6分)
从实业家穆藕初角度 述:穆藕初作为实业家,了解中国工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但他对马克思主义不甚了解。他认为给工人的工资和给工人提供的工作环境符合当时的社会现实,批评湖南知识分子脱离实际。评 进步性:给厚生纱厂女工的工资高于长沙同工种工人的工资,并注意改善工人的工作环境,对湖南女工来说,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局限性:从上海跑到湖南招工,是为了节约成本,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体现出资本家的剥削本质;其认为湖南知识分子以“泰西之糟粕”来拯救中国是“自杀主义”,说明其未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进步性,体现出资产阶级的局限性。(6分)
从湖南女工角度 述:湖南女工近乎置身事外,认可资本家提供的生活环境。评:由于受教育程度较低、思想水平有限,湖南女工认识不到资本家剥削的本质。(4分)
【解析】 本题的设问为评析类设问,作答时一定要有评有述,题目中上海厚生纱厂招募湖南女工一事引发的争议,涉及湖南知识分子、实业家穆藕初、湖南女工三方。回答此题时,可以对以上三方观点进行全面、辩证的评价,指出其进步性和局限性。
知识拓展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历史作用
(1)经济上: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进一步冲击了自然经济,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抵制外国经济侵略的作用。
(2)政治上:促进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及发展,促进了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民主革命的发展奠定了社会基础和阶级基础。
(3)思想上: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条件,不断冲击、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
(4)社会生活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6-1.变题型[2024南京六校调研]1920年,陈独秀在《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中论及“倘然仍旧走欧美日本人的
错路,前途遍地荆棘”,后又论及“我以为即在最近的将来,不但封建主义要让共和,就是共和也要让社会主义”。
陈独秀的言论( )
D
A.表明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性质发生变化 B.体现国人对西方价值观的失望
C.强调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已然具备 D.反映了社会主流思潮的新变化
【解析】根据材料时间“1920年”可知,陈独秀这一言论的背景是1919年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根据“倘然……前途遍地荆棘”“共和也要让社会主义”可知,陈独秀认为走欧美日本人的道路是错误的,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反映了五四运动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思想观念的变化,体现了社会主流思潮的变化,故D项正确。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但中国革命的性质并未发生变化,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故A项排除;材料只涉及陈独秀一人的观点,故B项排除;材料只涉及思想方面,并未涉及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其他历史条件,如阶级基础、组织基础等,故C项排除。
知识拓展
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体现在:①新的领导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由无产阶级领导,而旧民主主义革命由资产阶级领导;②新的指导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资产阶级的平等、自由思想和民主共和观念;③新的革命前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走向社会主义而非资本主义。就革命性质来说,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革命性质仍是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创新1+1
1.新命题·对比考查[2024长沙雅礼中学考试]1924年,农民运动发展迅速,广东成为全国农民运动的中心。1926年底
到1927年上半年,湖南、湖北农民运动迅猛发展,广东农民运动的发展势头较之前却有所放缓。这一现象说明
( )
D
A.两湖地区土地革命迅速发展 B.革命政权的群众基础得以扩大
C.农民运动推动了国民大革命 D.革命形势的发展影响农民运动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北伐前,国共两党合作完成了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工作,广东成为全国农民运动的中心,北伐开始后,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湖南、湖北农民运动蓬勃发展(【提醒】从时间信息和空间信息入手是本题解题的关键),故选D项,排除C项;土地革命(1927—1937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人民为反对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反动统治而进行的革命,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排除A项;材料强调农民运动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由广东向湖南、湖北不断发展,体现的是农民运动空间的扩大,与革命政权的群众基础无关,排除B项。
2.新情境·从地缘因素切入[2024天星原创]有人在北伐战争回忆录中写道,长江流域及东南沿海一带人民的乡土
观念及厌恶北军之心理,有助于国民革命军甚大,一旦北伐军出长江后,北上至黄河流域,这些有利条件逐渐淡化,反
之加强了北军的乡土观念,故用兵亦渐困难。这反映了( )
A
A.南北地缘因素对北伐战争的制约 B.工农运动影响北伐战争走向
C.政治宣传对民众动员的作用突出 D.革命统一战线存在分裂隐患
【解析】
A项 地缘文化会推动军事进展,北伐战争在当时一般民众的心目中,很大程度上是南北之争。因而长江流域
及东南沿海一带的人民会助推国民革命军壮大,推动北伐,但北伐军出长江北上至黄河流域后,因北方
人民对北军有浓厚的乡土观念,故南军(国民革命军)作战就感到困难,故A项正确
B项 材料不涉及工农运动,B项错误
C项 材料没有体现政治宣传,说的是地缘文化对军事行动的影响,C项错误
D项 材料强调的是地域观念的影响,而革命统一战线存在分裂隐患意指国共两党走向分裂,D项错误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与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贰
经典3+2
1.[2023新课标卷]
中国民族资本构成比重表(%)
1894年 1913年 1920年 1936年(不包括东北)
产业资本 2.28 11.64 14.84 21.36
商业资本 74.89 67.30 58.87 50.55
金融业资本 22.83 21.06 26.29 28.09
上表可以反映出( )
A
A.民族工业呈现发展趋势 B.商业贸易日益萎缩 C.近代金融体系臻于完善 D.经济结构逐渐失衡
A项 表格中的产业资本主要是指民族工业资本;据表格数据可知,1894—1936年,产业资本占中国民族资 本构成的比重有所上升,这可以反映出民族工业呈现发展趋势 √
B项 据表格数据可知,商业资本占中国民族资本构成的比重有所下降,但到1936年其所占比重依然在50% 以上,即商业资本所占比重下降并不等于商业贸易日益萎缩 ×
C项 据表格数据可以看出,金融业资本有所上升,金融业有所发展,但无法得出“近代金融体系臻于完善” 的结论 ×
D项 材料只给出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构成比重变化情况,未涉及经济结构,故无法得出“经济结构逐渐失 衡”的结论 ×
【解析】
1-1.变情境[2024贵州适应性联考]据统计,1928—1933年,南京国民政府新设工、矿、交通企业共98家,创办资本
总额达到约1.26亿元,占同期中国全部企业创办资本的33.2%。加上铁路、公路、水利、通讯、金融、地方建设投
资等,1928—1937年国民政府的经济投资总额达到9.16亿元。由此可知( )
C
A.中国工业体系日趋完备 B.抗日战争具备强大物质基础
C.民族经济获得显著发展 D.帝国主义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解析】据材料可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民族工业得到了发展,结合所学可知,当时南京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了民族经济的显著发展,故选C项;从材料内容无法得出工业体系日趋完备的结论,排除A项;抗战的物质基础是否强大不能仅从民族工业成就得出,还要看军工等方面,排除B项;“放松”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
2.[2024吉林长春一模]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出版的小学教科书具体规定了儿童洗手的步骤,便于记忆的“吃饭前,洗洗
手”“吃饭后,漱漱口”等语句在课本中随处可见。该教科书的出版旨在( )
B
A.促进民主思想传播 B.培育公共卫生观念 C.保障儿童基本权益 D.提升公民科学水平
【解析】据材料“小学教科书具体规定了儿童洗手的步骤”“‘吃饭前,洗洗手’‘吃饭后,漱漱口’等语句在课本中随处可见”可知,该教科书的出版旨在培养儿童饭前洗手、饭后漱口的卫生习惯,即培育公共卫生观念,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民主思想,故A项排除;“保障儿童基本权益”与材料无关,故C项排除;卫生观念与科学水平不属于同一个范畴,故D项排除。
3.[2024江苏淮安五校联盟考试]下表为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几次重要会议及其通过的主要决议。由此可
知,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 )
召开时间 会议名称 主要决议
1921年 中共一大 推翻资产阶级政权
1923年 中共三大 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1927年 八七会议 开展土地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
C
A.主张革命道路从城市转向农村 B.打开了中国革命事业的新局面
C.对中国国情认识渐趋科学理性 D.坚持建立和巩固革命统一战线
【解析】据材料可知,中共从推翻资产阶级,到国共合作,再到开展土地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说明中共对中国国情的认识渐趋科学理性,适应了革命形势的发展,故选C项;主张革命道路从城市转向农村的时间是1927年9月秋收起义之后,这与表格中的会议时间不符,排除A项;红军长征打开了中国革命事业的新局面,排除B项;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革命统一战线被破坏,排除D项。
4.[2022辽宁卷]毛泽东在1931年3月指出:“农村里头,小市镇里头,小城市里头,都是没有报纸看的。斗争的群众,
革命以前和革命以后,在消息不灵通、见闻狭隘这一点上讲,是差不得很远的。”该论述强调了( )
C
A.农村工作的重要性 B.群众斗争热情的重要性 C.宣传工作的重要性 D.群众文化水平的重要性
【解析】材料的逻辑关系是,正是因为“没有报纸看”“消息不灵通、见闻狭隘”,所以宣传工作就显得特别重要,故C项正确。材料既讲了农村,也讲了小市镇、小城市,并不只是强调农村工作的重要性,故A项排除;调动群众斗争热情不是材料强调的主旨,故B项排除;材料讲的是一些地方“没有报纸看”,而不是群众看不懂报纸,所以由材料无法得出D项结论,故排除。
5.[2024贵阳摸底考试]毛泽东指出:因为敌人的封锁,苏区的手工业生产衰落了,但因为广大群众需要,我们即有
广泛的市场。应该首先为着自给,有计划地恢复和发展手工业和某些工业,并有计划地组织对外贸易。该论述
( )
C
A.旨在强调根据地面临的困难 B.动员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
C.丰富了新民主主义经济内涵 D.意在争取解放战争的胜利
&2& .
【解析】
6.[2024山西部分学校质检]下图为1935年初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打土豪,分田地”的宣传漫
画。该漫画反映的运动( )
B
A.适应了民族战争的形势需要 B.壮大了反抗国民政府的力量
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D.反映了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解析】据材料“打土豪,分田地”并结合所学可知,土地革命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有利于扩大中国共产党的群众基础,农民积极支持革命,故选B项;该漫画反映的是工农武装割据时期的运动,题干中的“土豪”指的是地主阶级,排除A项;“国民革命”发生于1924—1927年,排除C项;1935年中国仍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D项。
7.[2024天星原创]下图是红军长征途中的一幅宣传标语,从中可以认定的准确历史信
息是( )
A
A.红军在长征途中播下革命种子 B.红军主力部队已经渡过金沙江
C.伟大的长征精神逐渐深入人心 D.中央红军与地方红军实现会师
【解析】宣传标语为“红军欢迎贵州白军弟兄来当红军”,其目的是对贵州白军展开政治攻势,瓦解白军,扩大红军兵力,这是在播撒革命的种子,故A项正确。该宣传标语针对的是贵州当地的情况,而渡过金沙江意味着红军进入四川地界,排除B项;仅由材料无法判断该宣传标语产生的效果,排除C项;根据所学可知,红军会师于陕北和甘肃地区,排除D项。
创新1+1
1.新情境·从毛泽东、瞿秋白的言论切入[2024天星原创]1927年,在中共中央的紧急会议上,毛泽东指出:“从前
我们骂(孙)中山专做军事运动,我们则恰恰相反,不做军事运动专做民众运动。……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瞿
秋白指出:“我们再不能以退让手段来争得民权,是要以革命方法来争得民权的。”毛泽东和瞿秋白的言论意在
( )
A
A.调整中共的革命斗争策略 B.阐释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
C.扩大革命统一战线的基础 D.批判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倾向
【解析】第一步,读材料。毛泽东和瞿秋白的言论都指出此前中共没有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据此可判断这次紧急会议是八七会议。第二步,联所学。八七会议总结了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思想。第三步,析选项。综合材料和所学可知,八七会议实现了党的组织和斗争方式的历史性转变,这次会议上毛泽东和瞿秋白的言论意在强调调整中共的革命斗争策略,故A项正确。在1929年12月的古田会议上,中共阐释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故排除B项;大革命已经失败,革命统一战线不复存在,故排除C项;王明“左”倾错误是在1935年遵义会议上被批判的,故排除D项。
拓展延伸
关于八七会议的评价
八七会议是中共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这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但是,八七会议在反对右倾错误的时候,没有注意防止“左”的思想的出现,使“左”倾情绪在党内滋长起来,给后来的中国革命造成很大的危害。
2.新命题·关税改革[2024天星原创]下表反映了1931年南京国民政府实行“国定税率”后部分进口商品的税率情况。
据此可知,这次关税改革( )
酒、卷烟 丝绸、人造丝织物 火柴、陶瓷器 毛织品、砂糖等 机械、动力机、车辆等
50% 45% 40% 35% 5%至7.5%
C
A.旨在抵制西方商品倾销 B.扭转了中国的外贸逆差局面
C.有利于中国工业化发展 D.配合了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
【解析】
第一步,解读 表格数据 属于日用消费品的商品的进口税率较高,属于生产资料的机械、动力机等进口税率较低
第二步,分析 选项 解读材料信息可知,南京国民政府实行“国定税率”后,属于日用消费品的商品的进口税率较高,
这有利于保护国内民族工业的发展,而属于生产资料的机械、动力机等进口税率较低,这有利于中
国引进西方的机器设备。因此,这次关税改革有利于中国工业化的发展,C项正确
南京国民政府的这次关税改革并非以抵制西方商品倾销为目的,排除A项
南京国民政府的这次关税改革有利于改变当时中国对外贸易的不利境地,但无法扭转外贸逆差局
面,排除B项
南京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是1935年开始的,排除D项
“三八”妇女耕田队(苏区漫画)
3.新情境·苏区漫画[2024天星原创]1934年3月8日《红色中华》推出“三八”特刊,刊登了妇
女参加农业生产的漫画《“三八”妇女耕田队》,形象地再现了妇女耕田队的劳动英姿,旁边配
有山歌:革命世界不比先,劳动妇女学犁田,犁田耙田都尝到,增加生产笑连连。这表明当
时的苏区( )
D
A.妇女成为生产主力 B.男女地位完全平等 C.找到正确革命道路 D.妇女地位有所提升
【解析】材料信息体现了苏区发动经济建设,动员妇女积极投身农业生产之中,这既缓解了农村劳动力的不足,也破除了旧观念、解放了妇女,提升了妇女地位,故选D项;A项是对材料的过度解读,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男女地位完全平等,B项排除;材料信息与革命道路关系不大,C项排除。
4.新考向·法币改革[2024天星原创]1934年6月,美国政府实施《购银法案》,大幅度提高白银收购价格。1935年
11月,国民政府财政部发布施行法币公告,其主要内容:统一货币发行权,实行法币政策;实行白银国有,禁止
白银流通;放弃银本位制,采用外汇本位制。国民政府此举( )
C
A.杜绝了白银货币的使用 B.建立了国际化的金融管理制度
C.有利于保护中国的经济 D.遏制了四大家族对金融的垄断
【解析】第一步,解读材料信息。本材料的核心信息是,在美国大幅度提高白银收购价格的情况下,国民政府进行法币改革,统一货币发行权,禁止白银流通,废除银本位制。
第二步,剖析备选项。国民政府的法币政策体现了中国的金融政策与世界接轨,这有利于中国现代金融制度的建立和保护本国经济的发展,故答案为C项。“杜绝”的说法过于绝对,A项错误;国民政府的举措有利于建立国际化的金融管理制度,“建立了”不符合史实,B项排除;四大家族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错误。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叁
经典3+2
1.[2024安徽六校联考]中国共产党的一份文件指出:在目前的形势下,“富农也开始参加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及豪绅地
主军阀官僚的革命,或采取同情与善意的中立态度”。因此,“反对富农的策略……现在已经不适当了”。这份文件
可能发布于( )
C
A.国民革命时期 B.九一八事变期间 C.华北事变之后 D.全面内战爆发时期
【解析】本题含有“因此”这一表示结果的词语,其后的内容是需要关注的重点。根据“反对富农的策略……现在已经不适当了”可知,中国共产党认为反对富农的策略已不再适用,富农成了团结的对象而非革命的对象,这应该是出现在华北事变之后,中国共产党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改变了对富农的政策(【拓展】这一转变团结了革命力量,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C项正确。国民革命时期,富农是革命的对象而非团结的对象,排除A项;九一八事变发生于1931年9月18日,这一时期中共实行限制富农的政策,排除B项;D项与材料“富农也开始参加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革命”不符,排除。
2.[2023广东卷]20世纪30年代初组织起来的左翼文化运动,已经冲破了原来的左派的圈子,抗日救亡、反对内战、
反对华北自治等口号,已经把成千上万的中小资产阶级和上层爱国人士吸引到我们的阵营中来了。上述现象反映
了( )
B
A.九一八事变使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B.一二·九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
C.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全国抗战开始 D.国共合作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3& .
【解析】
3.[2024湖南雅礼中学考试]《中国的1936年:两种命运的决战》一文中写道:说起1936年的中国,也发生了很多重
大的事情。在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处于生死攸关的历史时刻,中国的大西北就先后发生了两件堪称“扭转时局”的
政治事件。这两个政治事件的共同点是( )
C
A.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 B.结束了国共十年对峙局面
C.积聚了民族救亡力量 D.推翻了北洋军阀反动统治
【解析】据材料“1936年……中国的大西北……政治事件”并结合所学可知,1936年中国西北发生的两个政治事件是指会宁会师和西安事变,会宁会师标志着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的完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进了中共中央联蒋抗日方针的实现,其共同点是在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后,两者积聚了抗日救亡力量,故选C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国革命新道路,排除A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基本结束了十年内战的局面,但只能说明题中的一个政治事件,排除B项;1926年开始的北伐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反动统治,排除D项。
4.[2024武汉部分学校调研]1937年9月2日,第一二○师在陕北庄里镇举行誓师大会。 师长贺龙说:现在国难当
头……我愿带头穿国民政府发的衣服,戴青天白日帽徽,和国民党部队统一番号。这样,看起来我们的外表是白
的,但我们的心却是红的,永远是红的。贺龙的动员讲话( )
D
A.调动了根据地民众抗战热情 B.有利于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
C.坚定八路军持久抗战的信念 D.顺应了合作抗日的时代潮流
&4& .
【解析】
5.[2023辽宁卷]1939年6月,中共中央要求各地“除积极加紧生产以谋自给外”,各机关部队和所有公营企业的收支
“不得于未报解中财经部以前,自行开支”,并“想各种办法节省”。此举旨在( )
D
A.促进军民团结 B.完善财经制度 C.巩固苏区政权 D.坚持长期抗战
【解析】1939年6月处于抗日战争相持阶段,中共中央要求“加紧生产以谋自给”“不得于未报解中财经部以前,自行开支”“想各种办法节省”等都是为了渡过难关,坚持长期抗战,故D项正确。材料只强调了对机关部队及所有公营企业的要求,未涉及“民”方面的内容,故A项排除;“以谋自给”“节省”强调的是解决经济困难,而不是完善财经制度,故B项排除;苏区指的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农村革命根据地,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故C项排除。
6.[2024南京六校调研]抗日战争时期,重庆《大公报》的一篇社论说:“三年多的抗战军事……形式上几乎完全是被
动的。这次北线之战,敌军未战,我们先攻;敌军将南侵,我们先北战,这在战略上讲,也是一种进步。”“北线
之战”指的是( )
B
A.太原会战 B.百团大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解析】据材料“三年多的抗战军事”及所学可知,社论发表于全国抗战开始三年后,即1940年;据“敌军未战,我们先攻”可知,这是一次对日的主动进攻作战;据“这次北线之战”可知,此次战役发生在北方。由此对选项进行分析:
A项 太原会战发生在北方,但发生时间是1937年,且是被动作战 ×
B项 百团大战是1940年八路军在华北地区主动发起的一次大规模的进攻作战 √
C项 徐州会战发生在北方,但发生时间是1938年,且是被动作战 ×
D项 武汉会战发生在南方,时间是1938年,是被动作战 ×
考情分析
强调主干,体现高考基础性要求
本题设题精巧,考点有教材依托,命题素材源于教材,试题体现基础性要求。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反侵略战争和全民族解放战争,无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还是在中国历史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题涉及的太原会战、百团大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在抗日战争中都具有重要地位,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具有重要作用。
7.[2024天星原创]英国记者G.史坦因在《红色中国的挑战》一书中写道,“在华北和华中那些匆匆忙忙地放弃了
的土地上,迫切地需要组织起大规模的游击战,来反抗这侵略者”,中国共产党“就在日本人的后方前进——打回
去”。材料中的“打回去”( )
A
A.配合了正面战场的抗战 B.粉碎了日军的速胜计划 C.开创了游击战的新模式 D.避免了国土的大量沦丧
【解析】据材料可知,中国共产党在日本人后方“打回去”就是指进行敌后游击战、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这既有力地牵制了侵华日军,也配合了正面战场的抗战,A项正确。粉碎日军速胜计划的是淞沪会战,而不是敌后战场的抗战,排除B项;虽然敌后抗战采用的是游击战模式,但游击战模式早在井冈山时期就开创了,排除C项;敌后战场是在国土大量沦丧的情况下开辟的,而不是避免了国土的大量沦丧,排除D项。
拓展延伸
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1)中国共产党最早高举全民族抗战旗帜,最早组织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以局部抗战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2)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诚信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抗日力量;(3)中国共产党提出全面抗战路线,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为全民族抗战指引了胜利方向;(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为抗战胜利作出巨大贡献。
8.[2023四川南充模拟]1940年, 中共中央指出:“我党过去一年坚决的正确的反摩擦斗争……使他们(顽固派)不得
不在事实上承认我党之力量与地位。而我党五十万大军积极行动于敌后,则给了日寇以沉重的打击,给了全国人
民以无穷的希望。”据此可知,当时( )
D
A.中共执行以斗争求团结的政策 B.敌后战场成为反蒋抗日的主战场
C.全面抗战路线赢得各阶层支持 D.中共在全国战局中的影响力增强
&5& .
A项仅反映了材料的部分信息,排除;B项从材料中反映不出来,排除;材料中没有涉及各阶层的信息,C项错误。
【解析】
9.[2023湖南卷]抗战时期,冀中根据地的公粮征收经历了从摊派、村合理负担到统一累进税的过程。根据对各阶层的
调查,1941年统一累进税负担占家庭总收入的比率为:贫农3.81%,中农9.76%,富农29.65%,经营地主21.77%,平均负担
水平21.70%。统一累进税的实施( )
D
A.是废除封建剥削制度的重大举措 B.大大减轻了农民阶级的税负压力
C.为我国个人所得税制的最早尝试 D.比较合理地分配了各阶层的负担
【解析】统一累进税的实施采取了“钱多多出,钱少少出”的原则,贫农与中农税率较低,富农及经营地主税负压力较大,这适应了民族战争的现实需要,比较合理地分配了各阶层的负担,故D项正确;公粮征收方式的改革服务于抗日战争的需要,此时期我国的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而非阶级矛盾,故A项错误;实行统一累进税后农民各阶层仍有一定的税负压力,统一累进税只是对税收的负担进行了更为合理的分配,故B项说法错误;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起步于民国时期,材料无法体现此举是“最早尝试”,排除C项。
9-1.变角度[2024贵阳摸底考试]《晋察冀边区统一累进税税则》规定实行统一累进税。统一累进税是直接税,即直
接向财产所有人和收入所得人征税。“累进”的含义是依据贫富等级按不同比例征税(有免征点,最高累进率为20
%)。这一举措( )
B
A.保障了抗日战争的军费开支 B.有利于解决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财政困难
C.推动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D.旨在合理分配抗日根据地各阶层负担
【解析】“晋察冀边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由“统一累进税是直接税”“依据贫富等级按不同比例征税”并结合所学可知,统一累进税是解决财政收入的一个税收类型,有利于解决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财政困难,故B项正确。A项中“保障了”说法绝对,故排除;1927年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农村转移到城市,抗日战争时期,党的工作重心未发生转移,故C项排除;D不是这一举措的最终目的,故D项排除。
10.[2023北京卷]1944年,太行区抗日根据地召开第一届“杀敌英雄和劳动英雄大会”,评选出杀敌英雄31名,劳动英
雄39名。邓小平在大会上指出:“今年,机关、部队自己生产两月或三月的食粮和全年的菜蔬,还要依靠自己生产
来贴补油盐。计算起来,减轻了人民10万石公粮的负担。如果把办公杂支和节约统统计算起来,大约减轻了人民2
0万石公粮的负担。这是一件多么重大的事情!”这一材料反映出( )
A
①大生产运动取得了明显效果 ②敌后抗日根据地规模不断扩大 ③劳动英雄与杀敌英雄同样受到尊重 ④根据地为反“围剿”做好了物资储备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材料“今年,机关、部队自己生产……减轻了……负担”反映出大生产运动的成效显著,故①项当选;材料“1944年,太行区抗日根据地召开……劳动英雄39名”反映出劳动英雄与杀敌英雄同样受到尊重,故③项当选。因此,答案为A项。材料中未涉及抗日根据地规模的变化,故②项排除;反“围剿”发生在1930—1934年,与材料中时间“1944年”不符,故④项排除。
11.[2024广东惠州一调]1944年,美军观察组成员在报告中感叹:这里到处都强调民主和与老百姓的鱼水关系。人民
选举他们自己的地方政府,因而他们更关心保护它们,并且通过他们自己的力量更有力量去实施这种保护。这表
明,抗日根据地( )
A
A.贯彻人民民主原则 B.加强与美国军事合作 C.发挥中流砥柱作用 D.赢得国际舆论的赞扬
【解析】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注重民主建设,维护民众的利益,体现了抗日根据地贯彻人民民主的原则,故A项正确;中国共产党没有与美国进行军事方面的合作,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根据地的民主建设,未涉及根据地在抗战中的作用,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美军观察组成员的感受,不能代表国际舆论的态度,故D项错误。
12.[2023江苏卷]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强调“由减租减息转变到耕者有其田”,要派干部到城市去,“掌握大的铁路、
工厂、银行”。他主张新的中央委员应该包罗各种人才,“将来还要搞大工业”。他提出要夺取北平、天津等中心城
市,并表示“我们一定要在那里开八大”。毛泽东的主张( )
D
A.基于对解放战争进程的判断 B.说明中国革命性质发生变化
C.重在强调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 D.憧憬着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未来
&6& .
考情分析
注重党史考查
本题材料来源于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相关文献,希望考生能将自己置于具体的、恰当的时空中,在正确的历史观的指导下,归纳信息并提出自己的合理解释,体现了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素养。本题以毛泽东的思想主张切入,可以使考生更加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感悟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史贡献,体悟先辈们的革命精神。
【解析】
创新1+1
1.新情境·从戏剧切入[2024河北秦皇岛模拟]1937年至1945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山西根据地开展了“戏剧运动”。
比较成功的剧目有李伯钊创作的《母亲》《村长》,阮章竞的《九一八前夕》等。它们都善于抓取敌后现实斗争
的片段和民众生活中的重要课题。可见,山西根据地的“戏剧运动”( )
C
A.开创了武装斗争的新形式 B.扩大了革命统一战线的规模
C.巩固了全民族抗战的局面 D.弘扬了工农民主政权的精神
【解析】根据题干“它们都善于抓取敌后现实斗争的片段和民众生活中的重要课题”及所学知识可知,山西根据地的“戏剧运动”有利于宣传革命文化,提高根据地群众的抗日热情,巩固了全民族抗战的局面,故C项正确;“戏剧运动”并不属于武装斗争,排除A项;革命统一战线建立于国民革命时期,排除B项;“工农民主政权”主要存在于1927年到1936年,排除D项。
2.新情境·从漫画切入[2024天星原创]下图是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创作的宣传画。其创作初衷是
( )
C
A.鼓励发展生产打破敌人经济封锁 B.宣传土地政策巩固土地革命成果
C.鼓舞士气争取民族解放战争胜利 D.支持拥军工作彰显人民政权性质
【解析】第一步,解读图片。
综上可知,该宣传画意在表达代耕队帮助抗日战士
家属进行春耕的拥军优属行为。
第二步,剖析选项。代耕队帮助没有劳动力或劳动
力不足的抗属劳作,这解决了抗日战士的后顾之忧,
能够稳定军心、鼓舞士气,争取民族解放战争的胜
利,C项正确;A项不能突出“帮助抗属”,不贴合
该宣传画的创作初衷,排除;从宣传画中的“抗属” “宝塔”可知,这是在抗日战争时期,而土地革命发生在国共十
年对峙时期,B项排除;人民政权性质主要体现为人民当家作主,“帮助抗属”不能充分体现人民政权的性质,D项
排除。
3.新命题·民主党派与抗日战争[2024湖北部分高中联考](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8年10月,汪精卫在重庆召开的国民参政会一届二次会议上公开发表“凡两国战争终须和平,以我国积弱,非和平即亡国”的失败言论,民盟坚决主张“反对中途妥协投降”,要坚持抗战到底。
1944年,豫湘桂大溃败,国内外舆论一片哗然。为了挽救危局,1944年10月10日,民盟发表《对抗战最后阶段的政治主张》,建议国民党统筹战备、给养、训练以及要凭战绩升降军官,撤换抗战以来作战不力的将领,改善官兵的生活待遇以期提高战斗力,发展本国的军需工业以增强军事实力。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在政治上国民党日益腐败和消极,在经济和军事上亦发生了严重的危机。1944年3月周恩来号召开展民主宪政运动。民盟积极支持并参加这一运动,创办报刊抨击国民党的一党独裁统治,强烈要求开放政权,实行民主政治。民盟领导人张澜认为“某一党获得政权后,就高唱以党治国”,“实行一党专政,视国家为一党所私有”,“而且党权竟超过国权……于是党治便自然而然地成为独裁政治”。
——摘编自张磊《略论中国民主同盟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作用》
材料二 中国民主党派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力量。1936年,救国会和第三党就发表宣言,指出挽救民族危亡唯一之途,是国内各党派都要“重其相同,轻其相异”,建立反日阵线,举国一致进行抗战……抗日战争爆发后,救国会大批成员进入陕北、华北、华中等解放区, 参加八路军、新四军。乡村建设派的部分成员,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进攻和国民党军队的溃退,仍留在山东和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共同战斗……民主党派在海外华侨中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和影响,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们积极动员海外华侨为祖国抗战出力……抗战以来,华侨每年汇回国内的外汇是10亿元以上,这笔惊人的外汇,对祖国抗战是莫大的资助。
——摘编自宋连胜《民主党派对抗日战争的贡献及原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国民主同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政治主张及其背景。(8分)
【答案】政治主张:反对妥协投降,主张抗战到底;推动民主宪政运动,争取实现合法民主权利。(两点4分)背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提出和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国民党专制独裁,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一点2分,任答两点4分)
【解析】第一小问分析如下:
材料关键信息 政治主张
“民盟坚决主张‘反对中途妥协投降’,要坚持抗战到底” 反对妥协投降,主张抗战到底
“周恩来号召开展民主宪政运动。民盟积极支持并参加这一运动,创办报刊抨击 国民党的一党独裁统治,强烈要求开放政权,实行民主政治” 推动民主宪政运动,争取实现
合法民主权利
第二小问,据“豫湘桂大溃败”“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并结合所学得出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结合所学得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提出和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据“政治上国民党日益腐败和消极”“实行一党专政”并结合所学得出国民党专制独裁,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民主党派对抗战的主要贡献。(6分)
【答案】主要贡献: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与巩固;为共产党建立民主联合政府提供事实依据;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人力、物力的支援。(三点6分)
【解析】分析如下:
材料关键信息和所学知识 主要贡献
“救国会和第三党就发表宣言,指出挽救民族危亡唯一之途,是国内各党派都 要‘重其相同,轻其相异’,建立反日阵线,举国一致进行抗战”和所学知识 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与巩固
“民盟积极支持并参加这一运动”“强烈要求开放政权,实行民主政治”等和所 学知识 为共产党建立民主联合政府提供
事实依据
“救国会大批成员进入陕北、华北、华中等解放区……外汇是10亿元……资 助” 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人力、
物力的支援
人民解放战争
肆
经典3+2
1.[2022北京卷]1946年4月8日,中共代表王若飞、博古等人参加政治协商会议后,从重庆返回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
遇难,民主人士、国民党要员等社会各界纷纷表示哀悼。有悼文指出:“他们的事业,就是中国人民大众的事业,
就是全人类的事业。”这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各界( )
D
A.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反对国民党政权的统治 C.希望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D.企盼国家实现和平民主
&7& .
【解析】
2.[2024湖南雅礼中学考试]1947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公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
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废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权;废除一切乡村中在土地制度改革以前
的债务。《中国土地法大纲》的这些规定( )
A
A.逐渐改变国共两党力量对比 B.促成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C.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D.推动解放战争进入进攻阶段
【解析】据材料可知,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制定和实施使解放区的农民获得了土地,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参军和生产积极性,改变了国共两党的力量对比,故选A项;1949年,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促成了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到城市的转移,排除B项;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才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排除C项;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排除D项。
3.[2024天星原创]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继续实行“三三制”政策。邓小平要求“在县以上政府,目
前可根据实际情况,酌量聘请一些进步的工商业人士,及在地方上比较正派的、有正义感的、有相当声望的、赞
成反美反蒋、赞成民主和减租减息、合理负担等项基本纲领和政策而又没有逃跑的开明绅士,当参议、咨议,或
吸收参加一定的工作”。“三三制”在解放战争时期的继续推行( )
C
A.延续了抗战时期对地主的政策 B.保障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C.有利于巩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D.表明民族矛盾仍然是主要矛盾
&8& .
抗日战争时期,地主阶级是统一战线联合的对象;解放战争时期,地主阶级则是要被消灭的对象,排除A项;B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解放战争时期主要矛盾是中共领导的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排除D项。
【解析】
4.[2024江苏盐城模拟]下面为解放军战士袁志超在某次战斗期间写的一封家书(部分)。据此推断,当时( )
“廿三日这天晚上,我们冒着大雨跑了七十里路,赶到长江边,住到一个村子中,这地方是安徽省桐城县……”
“新中国就要诞生,希望你还是多学习文化,以后好多为人民服务,就是在家帮助种田,也别忘了读书。”
B
A.战略进攻已取得重大突破 B.国民党的主力已基本被摧毁
C.国民党在大陆统治已覆灭 D.党的工作重心已转移到城市
【解析】据材料“廿三日这天晚上……赶到长江边……”并结合所学可知,此时人民解放军已经取得三大战役的胜利,接下来要进行渡江战役,三大战役基本摧毁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B项正确;揭开战略进攻序幕的事件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排除A项;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反动统治覆灭,排除C项;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是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后,排除D项。
创新1+1
1.新情境·以柱状图切入[2024江西九校联考]下图反映了国民政
府统治时期某一经济状况,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C
A.抗战胜利后政府获得大量经济赔偿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刺激了货币发行
C.货币大量增发给民族工业巨大压力
D.布雷顿森林体系推动中国货币需求
【解析】根据柱状图可知,1945年、1947年国民政府发行的法
币数额激增,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国民政府滥发纸币,从而导致通货膨胀,给民族工业带来巨大压力,故C项
正确。材料只涉及国民政府发行法币的数额,未涉及经济赔偿,故A项排除;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发生于20世纪30年
代,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故B项排除;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形成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
系,与国民政府大量发行法币无关,故D项排除。
2.新素材·以漫画切入[2024湖南名校联考]下面漫画的标题是《撕毁这张中国人民的卖身契》。该
漫画应创作于( )
C
A.19世纪40年代 B.19世纪90年代 C.20世纪40年代 D.20世纪50年代
【解析】据漫画中“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等文字和所学知识可知,抗战胜利后,为了换取美国援助,蒋介石大肆出卖国家主权,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故选C项;A、B、D三项不符合史实。
专题综合训练
伍
1.[2024云南红河调研]下面是1923—1926年山西省外来移民从业情况统计图。从中国近
代经济发展的角度观察,图中的情况可能( )
A
A.推动当地基层市场经济的发展 B.稳固传统小农经济的优势地位
C.导致外来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 D.造成乡村社会秩序混乱和内斗
【解析】
第一步,明确饼状图内容 1923—1926年山西省外来移民从业情况
第二步,观察饼状图,归纳现象(尤其 注意面积较大或较小的部分) 这一时期山西省外来移民中从事工商业的占有较大比重
第三步,结合所学分析材料现象,得出 答案 外来移民到山西多从事工商业,这能够为基层的手工业生产和商贸活
动注入新力量,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动当地基层市场经济的发展,A项
正确
外来移民中从事农业的人口不足三分之一,不能得出稳固传统小农经济优势地位的结论,排除B项;虽然山西省外来移民中从事工商业的人数较多,但无法确定其经济成分,得不出“导致外来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排除C项;题干要求从“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敲黑板】注意设问要求,优先排除与设问不符的选项),乡村社会秩序属于基层治理的范畴,排除D项。
2.[2024河北调研]下图为某一时期的土地凭证。这一土地政策的推行( )
C
A.巩固了革命统一战线 B.促进了革命中心的转移 C.推动了苏区政权建设 D.打破了国民党经济封锁
【解析】本题题干信息作用不大,可直接根据图片信息作答。具体分析如下:
3.[2024湖北部分学校联考]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湘鄂赣苏维埃政府成立后,立即建立了民
政、公安等工作制度。下图所示是当时苏维埃政府制发给居民的户籍门牌。由此可见,中共
( )
C
A.坚持实行群众路线 B.开辟了正确的革命道路 C.重视基层社会治理 D.打退了第四次“围剿”
【解析】据题干可知,在土地革命时期,中共比较重视对户籍制度的管理,即重视基层社会治理,故选C项;据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是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而题干述及的是户籍制度,与“群众路线”无关,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在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革命道路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B项;中共第四次“反围剿”胜利是在1933年,与题干时间不一致,且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D项。
4.[2024百师联盟联考]下图为黄镇在长征时期创作的《泸定桥》,该画作将泸定桥置于画
面上方,强化桥体和河水之间的落差,营造出危险、逼真的场景效果。作者意在( )
A
A.弘扬革命热情 B.营造真实氛围 C.展示乐观精神 D.凸显忧患意识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该画作通过营造泸定桥的“危险、逼真的场景”,赞扬了红军在长征途中不畏艰难险阻的精神和顽强的革命信念,这有助于弘扬革命热情,A项正确;B、C、D三项与作者意图不符,排除。
5.[2024江西宜春考试]下表为1936年上海与重庆埠际贸易商品构成比例表(单位:%)。据表可知这一时期的中国
( )
上海输往重庆占比 重庆输往上海占比
工业品 56 1
手工业品 43 81
农业品 1 18
合计 100 100
B
A.区域间产业分工趋于合理 B.经济发展呈现不平衡趋势
C.内地的自然经济加速解体 D.沿海工业有力支援了抗战
&9& .
上海与重庆输出的主要产品存在差异,说明区域间产业分布不合理,排除A项;根据材料无法得知内地的自然经济发展状况,排除C项;1936年全国抗战尚未开始,由表格无法得知D项结论,排除D项。
【解析】
6.[2023江西景德镇三模]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为争取抗战话语权同国民党展开了斗争。《新华日报》《群
众》在国统区公开发行,先后发表《华北百团大战的历史意义》《加强抗日各党派的团结》《祝国民参政会成功》
《苏美英团结益坚强》等文章。材料说明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 )
B
A.致力于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B.注重舆论斗争的艺术性和灵活性
C.促进了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文化建设 D.坚持以阶级为中心话语价值取向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全国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发行刊物,宣传共产党的抗日贡献,宣传团结抗日,宣传民主,这是在宣传领域同国民党斗争,体现了共产党注重舆论斗争的艺术性和灵活性,B项正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全国抗战爆发后不久就建立起来了,因此中国共产党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努力主要是在全国抗战爆发前,如推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排除A项;材料所述是在国统区而非在敌后抗日根据地(【敲黑板】务必关注时空信息!!!),排除C项;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主张各抗日阶级联合起来,而不是“以阶级为中心”,排除D项。
7.[2024河北部分学校联考]1937年12月,“满铁”调查部编印的《华北农业开发方案》预计,充实的灌溉设备,可使
山东地区麦产增收30%;同年年底,日本内阁通过“华北经济开发方针”,提出要发展“农业的改善、治水及利水、
造林、合作社等事业”。上述措施出台的背景是( )
D
A.汪精卫集团建立傀儡政权 B.全民族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C.八路军在华北开辟大量根据地 D.日军“三个月亡华”企图被挫败
【解析】据材料“1937年12月”“华北经济开发方针”并结合抗日战争的史实可知,1937年12月日军“三个月亡华”的企图已经被挫败,开始调整侵华政策,企图通过“以华制华”“以战养战”的政策,达到长期控制中国的目的,故选D项;汪精卫集团建立傀儡政权是在1940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全民族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是在1938年10月武汉会战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八路军在华北开辟大量根据地是在1938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
8.[2023浙江6月]观察下面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
组织机构关系图,解读正确的有( )
D
①边区参议会、政府、法院并立制衡 ②边区政府委员由边区参议会选举产生 ③边区政权建设适应了土地革命的需要 ④边区政权建设是抗日民主制度的体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① 根据材料中“陕甘宁边区政府组织机构关系图”可以看出,边区参议会产生边区政府,边区政府中 产生边区高等法院,三者并非并立制衡关系 × D
项
正
确
② 当时边区政权结构中有参议会、边区政府,而且边区政府的委员由边区参议会选举产生 √ ③ 土地革命发生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而材料中的时间是抗日战争时期 × ④ 边区的政权结构适应了当时抗日战争的需要,是抗日民主制度的体现 √ 【解析】
9.[2023海南卷]平型关大捷后,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开展系列庆祝活动,全民族形成了关于该事件的社会共识。新
中国成立后,通过国家权力,借助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媒体宣传等方式,再现了这一史事,使之成为中华民族
革命精神的文化符号。这充分说明了( )
B
A.国家权力的介入强化了集体记忆 B.共同记忆的构筑有益于价值认同
C.学校教育的实施培育了家国情怀 D.大众媒体的宣传提升了英雄形象
【解析】平型关大捷后,一系列庆祝活动的开展使得全民族达成关于该事件的社会共识;新中国成立后,又通过一系列方式再现了平型关大捷这一史事,使之成为中华民族革命精神的文化符号,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记忆,这加深了人们对平型关大捷历史价值的认同。综上可知,材料整体说明了共同记忆的构筑有益于价值认同,B项正确。国家权力、学校教育、大众媒体宣传都在共同记忆的构筑上发挥了作用,仅强调某一方,无法反映材料全貌,排除A、C、D项。
10.[2024安徽皖江名校联盟联考]20世纪30年代末至40年代中期,有关民主选举的标语和口号在陕甘宁、晋察冀等
边区较为普遍,如“选举是保卫边区的法宝”“民选各级政府”“人民是政府的主人”等。此外,还有民主答疑、民主漫
画等多种形式。这些做法旨在( )
B
A.使人民群众成为国家的主人 B.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明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D.完善苏维埃基层政权组织架构
&10& .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群众成为国家的主人,排除A项;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是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这在20世纪20年代就已经明确,排除C项;苏维埃政府存在于土地革命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解析】
11.[2024天星原创]1939年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参议会通过的《提高妇女政治经济文化地位案》使有些解放区女参
议员的比例达到12%。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规定:“国民代表大会,妇女团体选出代表,其名额以法律定之。”
之后,国民大会代表中的女性占比约10%。这体现了( )
C
A.国共两党的妇女政策一致 B.女性翻身成为国家的主人
C.女性的政治利益得到承认 D.男女都有平等的参政权利
【解析】1939年《提高妇女政治经济文化地位案》和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的出台使女性参政权得到法律保障,这体现了女性政治权益得到了社会的承认,C项正确。题干材料不能体现国共两党的妇女政策具有一致性,A项错误。当时的中国在国民政府的统治之下,整个社会男尊女卑观念仍然浓厚,女性没有翻身成为国家的主人,B项错误。近代妇女参政比例虽有所增长,但仍旧偏低,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妇女还没有参政机会,男女参政权不平等,D项错误。
12.[2024天星原创](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9年5月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事件。这个运动是在新的时代条件和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在“五四”以前,中国文化战线上的斗争,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同封建阶级的旧文化的斗争。……“五四”以后则不然。在“五四”以后,新的社会力量不断成长、壮大。中国产生了崭新的文化生力军,这就是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共产主义的文化思想。在五四运动之前,信仰马克思主义的,还只是李大钊这样的人物。马克思主义是在五四运动的推动下,才在中国传播开来的。
五四运动是在1919年,而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劳动运动真正开始是在1921年,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之后,即在民族问题和殖民地革命运动改变了过去面貌之时,在这里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的联系是非常显然的。由于中国政治生力军即中国无产阶级和中国共产党登上了政治舞台,这个文化生力军就以新的装束和新的武器,联合一切可能的同盟军,向帝国主义文化和封建文化展开了英勇进攻。这支生力军在社会科学领域和文学艺术领域中都有了极大的发展。
——摘编自《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五四运动爆发的“新的时代条件和历史条件”。(7分)
【答案】条件: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解放作用;一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和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7分)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之后,即在民族问题和殖民地革命运动改变了过去面貌之时”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队伍壮大、思想解放、民族解放运动和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等方面概括。
(2)材料中学者认为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如何理解这一观点。(8分)
【答案】理解:五四运动是在新的时代条件和历史条件下发生的,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它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8分)
【解析】要求考生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事件”的观点。可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五四运动的性质、思想解放的作用、对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作用、对中国共产党建立的作用及对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等角度作答。
13.[2024湖北宜荆荆随联考](12分)【中共文艺政策与抗战歌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文艺是一条革命的“战线”。在中共文艺政策的指导下,太行根据地的八路军战士和普通百姓都热衷于唱抗战民歌。他们常常将太行山民歌在歌词内容与演唱形式上进行改造。如《我送哥哥上前线》《当不了英雄别登门》《送郎去参军》《送青年们去参军》《哥哥扛上了机关枪》《参军曲》等生动再现了全民动员积极参军的情景。
——摘编自杨丽琴《抗战歌曲的历史记忆——以太行山抗战民歌为考察对象》
材料二 文化抗战的组织形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文化统一战线。在音乐抗战领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音乐界抗战活动开始自“九一八”事变后。党领导的进步音乐界人士创作了大批抗战歌曲。全国抗战后,进步音乐界创作了大批反映抗战、鼓动群众的歌曲,如《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大刀进行曲》《游击队歌》等,提振了抗日士气,坚定了抗战决心。其中《义勇军进行曲》《黄河颂》等更是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鼓舞千千万万爱国人士为民族解放和民族独立而献身。
——摘编自王继平、罗雅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化抗战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凝聚》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抗战歌曲创作的主要特征。(6分)
【答案】主要特征:服务于抗战,或动员参军,或提振士气;创作主体多元,或为音乐界人士,或为战士,或为百姓;创作成果丰富多彩,影响深远,经典作品较多;创作形式多样,或改编民歌,或进行原创。(6分,任意答3点得6分)
【解析】分析如下:
材料关键信息和所学知识 主要特征
材料一“再现了全民动员积极参军的情景”、材料二“鼓舞千千万万爱国人士为民族 解放和民族独立而献身”和所学知识 服务于抗战,或动员参军,
或提振士气
材料一“八路军战士和普通百姓……常常将太行山民歌……进行改造”、材料二“党 领导的进步音乐界人士创作了大批抗战歌曲” 创作主体多元,或为音乐界
人士,或为战士,或为百姓
材料一“《我送哥哥上前线》《当不了英雄别登门》……《参军曲》”、材料二“大 批反映抗战、鼓动群众的歌曲”“《义勇军进行曲》《黄河颂》等更是成为中华民 族精神的象征” 创作成果丰富多彩,影响深
远,经典作品较多
材料一“将太行山民歌在歌词内容与演唱形式上进行改造”、材料二“党领导的进步 音乐界人士创作了大批抗战歌曲” 创作形式多样,或改编民
歌,或进行原创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述中共抗战时期文艺政策的历史作用。(6分)
【答案】历史作用:建立并巩固了抗日民族文化统一战线,凝聚了中华民族精神;宣传了中共抗战政策,鼓舞了抗战士气,为抗战胜利注入了精神动力;推动了抗战文化的勃兴,促进了抗战精神的形成;为中共以后文艺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借鉴。(3点6分,其他言之成理亦可给分)
【解析】据材料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文化统一战线”和“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可知,建立并巩固了抗日民族文化统一战线,凝聚了中华民族精神;据材料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音乐界抗战活动……鼓舞千千万万爱国人士为民族解放和民族独立而献身”可知,宣传了中共抗战政策,鼓舞了抗战士气,为抗战胜利注入了精神动力;据材料二“进步音乐界创作了大批反映抗战、鼓动群众的歌曲”可知,推动了抗战文化的勃兴,促进了抗战精神的形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战时期的文艺政策对以后制定文艺政策提供了成功的经验和借鉴。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