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思考
学生是学习主体,学生在参与课堂教学的每一项活动中,都能在不同层面得到一定的提高。探究需要小组的合作,但是不能忽视学生个体思维的发展。如何让小组合作与学生个体发展相互促进是我一直在思考的。探究是一种创新、实践,但这是在了解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开展的。
导入部分:“有电流流过”小灯泡是点亮小灯泡的关键。用复习上节课的方法,开展学生演示点亮灯泡的活动,目的是让学生清楚“只有电流流过”灯泡才能亮。引导学生形成“电路”的浅概念。
新课学习:小组活动1认识电池盒、小灯座等电路元件结构:了解元件的基本结构,让学生清楚元件各部分与电路、电流的关系。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电流流通的路径,即电路。小组活动2:点亮小灯泡比赛:在了解元件、电路组成的基础上,动手操作连接电路,用画实物图的方法记录,引导学生运用简单符号画简单电路图。目的是让学生从实践开始,一步步学会画简单电路图。小组活动3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让每个学生都设计点亮2个灯泡的方法,目的是让每个个体都能在探究中拥有独立思考探究的机会。连接小组中每位同学的电路,目的是整合个体的观点,拓展小组成员的思维,建立合作探究,平等互利的合作关系,通过几种不同方案的对比,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与探究兴趣。
2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一个简单电路需要一个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电池。
2.电从电池的一端经过导线和用电器返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
二、过程方法
3.认识电池盒、小灯座等电路元件结构,学会用简单的电路元件组装电路。
4.引导学生用“简易符号做简单电路图”记录。
5.引导学生在探索使更多小灯泡亮起来的过程中,积累更多电路建立电路的经验,学会描述、分析实验现象。
三、情感态度
1.激发电的探究兴趣
2.建立分析、解决问题的信心。
3教学准备
每小组2个灯座、电池盒1个、1号电池1节、导线4根、小灯泡2个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教学导入
1.师生谈话:同学们,我们学过用一节电池和一根导线亮一个小灯泡,哪位同学能到讲台上来为大家演示一下?
2.学生上台演示:
3.师:灯亮了,为什么? 生:有电流流过。
师:电流从哪里出发?经过哪里?最终回到哪? 生:……(板书电池、导线、灯泡)
师:取走电池会怎样?试试 生:不亮。 师:电池到底有什么作用呢?(PPT:电池作用)
师:电池、导线、小灯泡连接起来,就形成了一个能使电流流动的简单电路。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简单电路。(板书)
活动2【活动】小组活动1:认识电池盒、小灯座等电路元件结构
师:但是这样的电路,手一松,灯就不亮了,因为电流……书本给我们提供了2种电器元件,电路能长时间接通,使电流持久流动。(PPT),一起来认识一下。
1.思考电池盒的接头、弹簧夹;小灯座的螺口、接头有什么用处?
2.思考电池、灯泡分别装进电池盒、小灯座后电是怎样流的?
活动3【活动】小组活动2:点亮小灯泡比赛
材料:灯座1、小灯泡1、导线2、电池盒1、电池1
1.你能用这些元件使小灯泡亮起来吗?比一比哪一组最快。
2.灯亮后,把电路画下来。
3.介绍电路中的简单符号。
我们把这种记录方法称为画实物图,因为是根据物体实际的样子画的。比较麻烦费时,其实我们可以用一些简单的符号来代替灯泡和灯座、电池盒和电池等元件和用电器。
4.请一位同学上来画一画。
这种新的记录法叫:画简单电路,除了用符号,还有其他要求哦(实物投影)看,演示画简单电路图。
活动4【活动】小组活动3: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
材料:灯座2、小灯泡2、导线4、电池盒1、电池1(PPT、要求)
1.用画简单电路的方式设计电路,同时点亮2个灯泡
2.用材料,连接小组内每位同学设计的电路,验证2个灯是否都亮了。
3.交流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式?(实物投影,串联和并联)
4.说说2种连接方式的电流分别是怎样流动的?(PPT)
5.比较串联、并联的不同。分析灯亮度不同的原因。
活动5【练习】拓展练习
1.哪种连接方式,一个灯泡坏了,另一个还能亮( )
A B
2.家里、学校的连接方式是( )
A、串联 B、并联
3.和家长一起思考:设计一个电路,运用更多的电池,点亮更多电灯。
活动6【讲授】教学板书
简单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