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二 工业文明影响下的世界--两次工业革命时期 2025年高考历史专题综合训练 课件(共8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十二 工业文明影响下的世界--两次工业革命时期 2025年高考历史专题综合训练 课件(共8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09 10:28: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88张PPT)
专题十二
工业文明影响下的世界--两次工业革命时期
2025年高考历史专题综合训练
目录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国际工人运动

近代后期西方的国家治理、经济生活、文化扩张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专题综合训练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1.[2023全国乙卷]1661年,英国民兵法案宣布:民兵、海陆军队以及所有军事要塞和驻地的唯一最高的统辖权、指挥
权和部署权,历来属于国王陛下,这是不容置疑的。议会两院或其中任何一院都不能也不应要求这种权力。这说
明当时英国( )
B
A.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 B.国王力图巩固统治权力
C.强化王权以对抗“无敌舰队” D.君主立宪政体已经确立
【解析】由材料“唯一最高的统辖权、指挥权和部署权,历来属于国王陛下”可知,英国国王力图通过民兵法案的形式来巩固自己的军事统治权,表明此时王权仍然高于议会的权力,故选B项。根据所学知识,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后,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排除A项;1588年,英国海军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从此西班牙失去了海上霸主地位,排除C项;1688年,英国发生“光荣革命”,此后,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步形成,排除D项。
经典3+2
2.[2023浙江6月]18世纪,无论是英国还是欧洲大陆,社会上层和知识界都曾有人对中国的法律制度、科举选拔制
度等称道不已,然而他们的赞赏之情,却始终未能转变为其本国的现实制度,根本原因在于( )
B
A.赞赏者没有足够实权和影响力 B.这些制度不适合欧洲变革需要
C.欧洲人对中国的认知模糊不清 D.中西文化本身具有巨大的差异
【解析】18世纪,英国及欧洲大陆资本主义经济得以发展,与之适应的是资本主义的政治、法律制度,而当时中国的法律制度、科举选拔制度是封建社会的产物,所以英国等欧洲国家虽称道中国的制度,但并未将中国制度落实到本国,即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并不适应,故B项正确。根本原因强调的是事物发生的必然性,主要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等角度进行分析,而A、C、D三项都不能分析以上现象出现的必然性,均排除。
考情分析
鲜明考查唯物史观素养
本题以英国等欧洲国家赞赏中国的法律制度、科举选拔制度等,但未将其转变为本国现实制度入题,体现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突出了对唯物史观素养的考查。高中历史新课标将学科核心素养凝练为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历史理解、历史价值观,意在鼓励考生对历史与现实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
3.[2024湖南怀化雅礼实验学校考试]下图是1830年出版的法国漫画《这群无赖总是
制造麻烦》,画面中无套裤汉们(城市平民)正努力将国王查理十世拉下王位,而
教士和贵族们用白布紧紧勒住查理十世的脖子,不希望他失去王位。该漫画可以反
映出法国( )
B
A.根除了专制复辟的危险 B.民主进程的艰难与曲折 C.三权分立体制逐渐完善 D.民主政体缺乏民众基础
【解析】本题为漫画类试题,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分析:
“根除了”说法绝对且不符合史实,排除A
项;这一时期的法国尚未确立三权分立体
制,排除C项;材料“无套裤汉们(城市平
民)正努力将国王查理十世拉下王位”体
现了部分民众对民主政体的追求,故不能
说明法国民主政体缺乏民众基础,排除D项。
4.[2023江苏卷]1835年,美国废奴协会向南方社会精英寄出《奴隶之友》等刊物,南方蓄奴州要求立法禁止这些刊
物进入南方,但该提案未能在国会通过,同时引发了全国性的政治辩论。在这一过程中,废奴团体从200个增加到
527个。这表明美国( )
A
A.南北矛盾更加尖锐 B.政党政治得到发展 C.废奴时机已经成熟 D.黑人民权运动兴起
【解析】根据材料“引发了全国性的政治辩论”“废奴团体从200个增加到527个”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美国围绕奴隶制存废问题产生了激烈争论,南北矛盾更加尖锐,影响美国稳定和发展,废奴条件尚未成熟,故选A项。政党政治是一个国家通过政党行使国家政权的形式,材料未涉及政党政治的信息,排除B项;1862年《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颁布意味着废奴时机已经成熟,排除C项;黑人民权运动兴起于二战后,排除D项。
4-1.变考向[2024贵阳摸底考试]事实上,制宪会议的多数代表并不真心欣赏现代意义上的民主。他们反对寡头政治,
又害怕简单无序的“暴民政治”。为此,联邦宪法采用了在统一体制内对政府权力进行两向分割的做法。据此可知,
美国对政府权力“纵向分割”旨在( )
A
A.建立一个有效有限的联邦政府 B.强化各部门之间的权力制衡
C.极力防止出现个人的专制独裁 D.扩大行政权以应对现实需要
【解析】“纵向分割”指美国实行联邦制,使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分割权力,互相制约,建立一个既有效力又受到约束的政府,故A项正确。联邦政府内部立法、司法、行政权力分割,强化了各部门之间的权力制衡,但这属于权力的“横向分割”,故B项排除;“纵向分割”讲的是联邦政府与州政府之间的关系,不涉及个人专制独裁问题,防止个人的专制独裁是“横向分割”的目的,故C项排除;“纵向分割”不涉及扩大行政权的问题,立法、行政、司法三权的分立与制衡属于“横向分割”,故D项排除。
知识拓展
国家结构形式与政权组织形式都属于国家的形式,但两者的区分主要在于国家对权力的配置上,国家结构形式体现的是纵向的权力配置关系,政权组织形式体现的是横向的权力配置关系。
5.[2023广东调研]据统计,19世纪60年代,俄国有工厂工人和矿工80万,19世纪70年代,这一数字在95万左右,19
世纪80年代,该数字达到165万。工厂工人和矿工数量的变化反映出俄国( )
B
A.最终完成了工业革命 B.政策调整促进了经济发展
C.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D.殖民扩张拓展了海外市场
【解析】本题可根据材料中的时空信息并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分析,具体分析如下:
仅由材料不能说明俄国最终完成了工业革命,
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工厂工人和矿工数
量的增加,这种增加与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
播无关,排除C项;材料体现不出海外市场的发展,排除D项。
6.[2023新课标卷]1854—1868年,日本出版了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政治思想和军事等方面的译著或著作达数
百部。此外,幕藩及其开办的各类讲习所聘请各国专家直接授课或指导技术实践。这一系列举措( )
D
A.摧毁了封建守旧势力的统治基础 B.实现了西方科技的本土化
C.表明日本走上了军国主义的道路 D.有助于推动日本的近代化
&1& .
【解析】
7.[2024南昌等五地考试](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主要事件
1660年 《列举商品法》颁布,规定:殖民地上的烟草、砂糖、棉花等只能输往英国,或
经由英国港口的商人之手再输往外国
1663年 《主要商品法》颁布,规定:一切从欧洲输入北美的商品(只有少数例外),首
先必须在英国靠岸卸下,由英国政府征税,然后装船运走
1770年 波士顿惨案:英国殖民当局屠杀北美殖民地波士顿民众的流血事件
1773年 波士顿倾茶事件:满怀独立热情的一批波士顿有志青年,将英国东印度公司的34
2箱茶叶全部倾倒进了大西洋
1772—1774年 通讯委员会普遍成立,抗英斗争此起彼伏
1774年9月5日—10月26日 第一届大陆会议在费城召开
1775年4月 来克星顿枪声,北美独立战争爆发
1776年7月 大陆会议宣告独立,发表《独立宣言》
1778—1780年 美法结成同盟,西班牙、荷兰宣布反对英国
1783年 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1787年 制宪会议通过宪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控制北美殖民地的主要手段。(4分)
【答案】手段:垄断北美与英国和欧洲的贸易;对北美殖民地征税;血腥镇压北美人民的反抗。(每点2分,共4分,任答两点即可)
【解析】由表格“《列举商品法》”“《主要商品法》”及其内容可得出垄断北美与英国和欧洲的贸易;由“《主要商品法》”及其规定可得出对北美殖民地征税;由表格“波士顿惨案”可得出血腥镇压北美人民的反抗。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美人民在独立过程中的反控制方式,并指出美利坚合众国的阶级本质。(8分)
【答案】方式:成立反英机构,召开会议;破坏商品销售;颁布《独立宣言》,坚持武装斗争;结成反英同盟,孤立英国殖民势力。(每点2分,共6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给分)阶级本质:资产阶级和种植园奴隶主的联合专政。(2分)
【解析】第一小问分析如下:
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 方式
“通讯委员会普遍成立”“第一届大陆会议” 成立反英机构,召开会议
“波士顿倾茶事件” 破坏商品销售
“北美独立战争爆发”“发表《独立宣言》” 颁布《独立宣言》,坚持武装斗争
“美法结成同盟”“西班牙、荷兰宣布反对英国” 结成反英同盟,孤立英国殖民势力
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知,北美独立战争的领导者是资产阶级和种植园奴隶主,所以最终建立的美利坚合众国本质上是资产阶级和种植园奴隶主的联合专政。
创新1+1
1.新情境·以漫画切入[2024南昌等五地考试]下面这幅创作于1834年的漫画,反映
了当时德意志诸邦国之间的关税收费站林立。由此可知,当时德国( )
D
A.棉纺织业相当发达 B.官僚政治极其腐朽
C.宪法简化征税手续 D.国家分裂阻碍发展
【解析】德意志诸邦国之间的关税收费站林立,说明各邦国之间相互独立,这种国家分裂的状态阻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故选D项。材料没有体现棉纺织业的发展情况,排除A项。漫画反映的是德意志国家分裂状态带来的问题,与官僚政治及其腐朽没有必然关联,排除B项。1834年德意志尚处于分裂状态,还没有全国统一的宪法,排除C项。
2.新命题·以法国课程表制度切入[2024天星原创]1872年起,法国开始执行基础阶段学校统一课程表制度,史地
课出现在各学区制定的课程表中。1882年,根据基础阶段义务教育法规定,历史课开始成为必修课;语文教育注
重推行和规范法语,并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其中。这些做法意在( )
A
A.扩大共和制度的社会基础 B.完善国民教育体系
C.培养工业化所需专业人才 D.提高人文学科地位
【解析】1872年起,法国提高了史地课和语文课在教育中的地位,这些课程有利于提高民众对民族主义和共和制度的认同,故A项正确。材料是关于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内容的规定,由此无法得出国民教育体系的完善,排除B项;材料中的课程设置与工业化无直接关系,排除C项;仅由材料中的做法,无法判断人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的地位关系,排除D项。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经典3+2
1.[2024广东惠州一调]下面两幅图是某学者统计的18世纪全球主要城市的工人工资水平和煤炭价格示意图。据此推测,该学者研究的主题是
注:①斯特拉斯堡是法国城市,纽卡斯尔是英国城市。②MBTU:
百万英热单位。( )
C
A.全球主要城市工业化发展水平 B.价格革命对英国的影响
C.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的原因 D.英国的殖民扩张与掠夺
【解析】根据第一幅图可以看出,17世纪中期以来,在世界各国的工人工资水平中,伦敦工人的工资明显高于其他城市,这意味着伦敦的人力成本高,这会迫使资本家通过研发技术、改善生产模式来提高工人的生产效率;根据第二幅图可以看出,英国城市纽卡斯尔的煤炭价格低于其他城市的煤炭价格。由此可知,英国既具有开展工业革命的动力——迫切需要使用机器生产来代替昂贵的人力,又具备开展工业革命的资源优势——廉价的煤炭。综上所述,材料中的两幅图可以用来研究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的原因,故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工业化的成就等信息,不能反映城市的工业化发展水平,故A项错误;价格革命是新航路开辟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资本主义加速发展,封建制度濒于解体,材料与此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殖民地的相关信息,不能体现英国的殖民扩张与掠夺,故D项错误。
2.[2024河北省级联考]据下表可知,英国议会的做法( C )
英国历史上通过议会颁布的圈地法案统计(部分)
时间(年) 议会通过的法案数量
1720—1750 38
1750—1760 156
1760—1770 424
1770—1780 642
A.旨在加速资本原始积累 B.有效限制了王权 C.为工业发展提供了条件 D.改变了乡村风貌
【解析】据材料可知,圈地运动推动英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为工业发展提供充裕的农产品、自由劳动力和国内市场,C项正确;英国议会的做法旨在推动英国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A项;限制了王权与材料表述无关,排除B项;工业革命改变了乡村风貌,而不是议会法案,排除D项。
3.[2023海南卷]原产于美洲的可可豆被西班牙殖民者误称为巧克力豆,因物以稀为贵,在中美洲部分地区一度被当
作货币使用,16世纪后传播到欧洲。随着可可树被广泛引种以及可可豆加工技术和食用方法的不断改进,19世纪
后半叶,巧克力成为大众化商品。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C
A.新航路开辟促进物种交流 B.欧洲的商业格局发生变化
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驱动 D.世界殖民体系的初步形成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可可树被引入欧洲广泛种植,经过工业革命,可可豆的加工技术和食用方法不断改进,巧克力逐渐成为大众化商品,由此可看出新航路的开辟和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市场的扩大以及利益的驱动促使可可豆由奢侈品逐渐转变为大众化商品。综上可知,引起材料中变化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驱动,故C项正确;新航路开辟促进了物种交流,使可可树被引入欧洲并得以广泛种植,但无法解释19世纪后半叶巧克力成为大众化商品的原因,故排除A项;商业格局发生变化指的是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这无法解释引起材料中变化的原因,排除B项;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补充】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的绝大多数地区已经沦为殖民地或者半殖民地,非洲的绝大部分地区沦为殖民地,独立的拉丁美洲国家实际也成为依附于欧美国家的半殖民地)不是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排除D项。
4.[2023湖北卷]19世纪后期,从希腊神庙到拜占庭教堂的所有建筑风格,法国都有人模仿。“思想纯正”的建筑师们
长期拒绝利用钢铁和钢筋混凝土等新工业材料,认为以埃菲尔为代表的这些人“不能妄称可以创造美”,尤其对188
9年万国博览会之际出现的那座铁塔感到愤慨。这说明( )
B
A.技术进步改变民众生活 B.工业文明孕育艺术创新 C.启蒙运动影响设计理念 D.建筑风格固守历史传统
【解析】据材料“19世纪后期”“钢筋混凝土等新工业材料”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出现了许多新工业材料,据材料“‘思想纯正’的建筑师们……感到愤慨”可知,有的建筑师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建成了如埃菲尔铁塔那样的建筑,而“思想纯正”的建筑师对此持反对态度,这正反映出当时出现了艺术创新,说明工业文明孕育艺术创新,故B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建筑材料、建筑风格的变化,未涉及技术进步对民众生活的影响,故A项排除;启蒙运动强调人的理性思考,材料中部分建筑师的思想并不符合理性精神,故C项排除;材料中“思想纯正”的建筑师只是一部分,还有部分建筑师已经利用钢铁材料建筑了如埃菲尔铁塔那样的建筑,即并非所有建筑师都固守历史传统,D项观点片面,排除。
5.[2024安徽皖江名校联盟考试]
城市 绿地发展主要事件
巴黎 19世纪60年代,文森森林公园建成,与布洛涅森林一起被称为“巴黎绿肺”
斯德哥尔摩 1866年,斯德哥尔摩市议会改革,林德哈根提出新的城市规划,提出建立连贯的公园体系
圣彼得堡 1880年,市政当局筹集资金建设公共花园
伦敦 1898年,霍华德阐述了田园城市理论,提出建立城市绿化带
上表中的现象反映了( )
A
A.工业化期间公众健康需求凸显 B.近代城市发展呈现自治性趋向
C.工业革命推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D.公共设施与服务的法制化进程
【解析】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工业革命导致环境污染严重,19世纪中后期,开展工业革命的国家日渐重视生态治理,反映了工业化期间公众健康需求凸显,A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城市的自治趋向,排除B项;工业革命使得人对自然的破坏力大增,从而对人类健康带来危害,此后人类才逐渐关注生态保护,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C项说法错误,排除;材料反映不出公共设施与服务的法制化进程,排除D项。
6.[2022重庆卷]1895年,马克斯·韦伯在谈及帝国东部地主中占据领导地位的普鲁士容克阶层时说:“他们自己负担
劳动,如今陷入经济上的殊死搏斗,没有任何国家经济政策可以帮助他们脱离苦海并将其带回到旧日的社会角色
当中。”据此可知,当时德国( )
A
A.工业化引起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 B.普鲁士贵族阶层丧失了政治权力
C.区域间的经济结构发生重大改变 D.社会福利改革落后于经济的发展
【解析】德国容克阶级指德国的地主和贵族,在德国传统社会中处于主导地位。1895年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德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推动了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冲击了封建势力容克贵族的地位,容克阶层陷入了困境。由此可知,德国工业化引起德国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A项正确。
6-1.变考向[2023福建泉州三模]17—18 世纪,北美的抹香鲸油可以为欧美城市的灯塔、路灯和公共建筑提供燃料,
并逐渐成为优质工业润滑油,北美捕鲸业逐渐兴盛。19 世纪末期,美国捕鲸业走向衰落。据此推知,这一变化的
主要原因是( )
A
A.技术革新改变市场需求 B.社会就业结构发生变化 C.民众生态保护意识淡薄 D.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解析】变化:17—18世纪,北美捕鲸业逐渐兴盛 &2& 19世纪末,美国捕鲸业走向衰落
原因:19世纪末,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石油逐渐取代抹香鲸油成为照明燃料和工业润滑油,导致美国捕鲸业走向衰落,说明技术革新改变市场需求,A项正确。
社会就业结构的变化与美国捕鲸业走向衰落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民众生态保护意识增强对美国捕鲸业走向衰落有一定的作用,而非“意识淡薄”,排除C项;城市化进程与美国捕鲸业走向衰落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
7.[2024广西柳州摸底考试]德国电气工业的垄断组织电气总公司在1908年与西门子公司实行联合,并且与美国通用
电气公司一起瓜分了世界电气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市场。1911年,该公司已控制了近200家公司,雇用工人达6万多
人。这折射出此时期( )
A
A.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加剧 B.美德两国垄断国际贸易 C.欧洲传统强国已被取代 D.垄断组织削弱国际竞争
【解析】
定时空 1908年至1911年;德国、美国
明设问 这折射出此时期
提信息 ①“1908年与西门子公司实行联合,并且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一起瓜分了世界电气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市
场”;②“1911年,该公司已控制了近200家公司,雇用工人达6万多人”
析选项 据材料信息可知,德国与美国的垄断公司在20世纪初垄断了世界电气生产与销售,这折射出帝国主义
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加剧,A项正确。美、德两国并没有垄断国际贸易,排除B项。“欧洲传统强国已被
取代”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垄断组织加剧国际竞争而不是削弱国际竞争,排除D项
8.[2024江西九校联考](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51年,英国人口中半数以上生活在城镇里,初步实现了城镇化。工业的发展,使各种类型的城镇都得到了发展的机遇,1821年,棉纺织厂中心曼彻斯特的诞生,也促进了老城镇的新发展。1776—1851年这几十年期间,除1806—1811年和1836—1841年,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外来移民人口增长率外,其他年份的外来移民增长率都高于或等于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1801年,英国有1 036个大小城镇,1911年达到1 541个。到1950年,大约80%的人居住在城市里,余下的20%里有许多其实也是通勤到城里上下班。19世纪初,中产阶级还大多居住在市中心,但逐渐在近郊开拓居住空间,与穷人拉开距离。
材料二 19世纪初的郊区住宅,还是紧靠老城区,以围绕广场而建的豪华联排别墅为主要形式。19世纪40—50年代,伦敦郊区向四周全方位扩展,中产阶级甚至其他各阶级也全面参与了城市的空间扩展进程。而伦敦东区和南区的扩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码头、工厂的需要,满足工人居住的需要。某些新“地铁”线路是为失业者提供的公共项目。家用小汽车的日益普及,使城市向周围区域不断扩展——从城市到郊区,再从郊区到大都市,再到城市远郊。
——摘编自陆伟芳《英国城镇化与郊区化发展的路径与特征》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城镇化的表现。(6分)
【答案】表现:出现多种类型的城镇;城镇人口膨胀;城镇数量和规模空前增长;城镇空间向郊区扩展。(每点2分,满分不超过6分)
【解析】分析过程见下表:
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及所学知识 表现
“工业的发展,使各种类型的城镇都得到了发展的机遇” 出现多种类型的城镇
“1776—1851年……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外来移民人口增长率……高于或等于 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 城镇人口膨胀
“1801年,英国有1 036个大小城镇,1911年达到1 541个” 城镇数量和规模空前增长
“19世纪初……在近郊开拓居住空间,与穷人拉开距离” 城镇空间向郊区扩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英国郊区化的原因。(6分)
【答案】原因:富人对豪宅和优质环境的需要;为满足商业与生产活动的需要;公共交通基础设施逐渐发展和完善;家用小汽车的普及为郊区化提供了新的动力。(每点2分,满分不超过6分)
【解析】分析过程见下表:
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及所学知识 原因
“郊区住宅……别墅为主要形式”“中产阶级……参与了城市的空间扩展 进程” 富人对豪宅和优质环境的需要
“而伦敦东区和南区的扩展,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工人居住的需要” 为满足商业与生产活动的需要
“某些新‘地铁’线路是为失业者提供的公共项目” 公共交通基础设施逐渐发展和完善
“家用小汽车的日益普及……再到城市远郊” 家用小汽车的普及为郊区化提供了新的
动力
考情分析
教材重点: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是新教材中的重点内容,近几年高考通常从工业革命对城市发展的影响、近现代中国某一城市的发展变迁等角度进行考查。关于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高考可能会继续以工业革命对城市化发展的影响为考查重点,也可能会考查近代中国城市生活的变迁等。
创新1+1
1.新情境·以统计表切入[2024天星原创]下表是19世纪上半叶英国棉纺织业产量及出口量(单位:千磅)情况表。
1819—1821年 1829—1831年 1844—1846年
棉纱产量 106 500 216 500 523 300
棉纱出口量 20 880 63 300 145 190
棉布产量 85 620 153 200 378 110
棉布出口量 50 000 82 600 228 500
这反映了,英国( )
C
A.棉纺纱业亟须技术革新 B.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 C.经济的对外依赖性增强 D.工业革命已经基本完成
【解析】第一步,解读材料。
第二步,联系所学,得结论。
第三步,筛选项,排干扰。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中期,首先是从棉纺纱业开始的,此时棉纺纱技术已革新,A项错误。材料信息没有反映国民经济结构情况,不能得出轻重工业比例失调,B项错误。材料仅涉及棉纺织业,反映不出英国工业革命基本完成,D项错误。
2.新命题·以纺织工人工资切入[2024南京六校联考]下图为西方某学者统计的英国不同年份纺织工人的平均日工资情
况。据此判断,该学者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C
A.工人运动的作用 B.劳动力转移与圈地运动 C.技术革命的影响 D.价格革命与物价的变化
【解析】
3.新命题·煤炭与工业革命[2024云南三校联考](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以来,煤炭成为人类主要能源之一。下表所示是史学界关于煤炭与工业革命研究的三个维度:
维度 概述
社会—经 济史维度 英国工资相比于其他国家要高,且英国拥有十分丰富且廉价的煤炭,于是社会上兴起了利用煤炭带动
机械以取代人工劳动从而节省成本的热潮,这最终促进了蒸汽机的广泛使用。煤炭被广泛运用于生
活,还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
生态—环 境史维度 工业革命之前的英国经济主要是以依赖动物、植物等有机物能源为主的“有机经济”,但有机物能源依
赖土地供应,因此“有机经济”的发展是有限度的;煤炭作为一种矿物能源,在英国不仅丰富廉价,而
且能比有机燃料提供更多的热量,煤炭在工业中的广泛使用提高了动力的效率,降低了成本,还推动
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兴起,使英国进入“无机经济”的时代;但煤炭的使用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系列生
态环境问题
全球史维 度 明清时期,中国南方经济发达,但煤炭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煤炭资源分布远离工业中心;英国煤炭
资源丰富,廉价的煤炭为蒸汽动力的普及提供了条件,这使英国最先开展并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
“世界工厂”
——摘编自裴广强《工业革命史煤炭问题研究中的三个维度》
请选择其中的一个维度,围绕“煤炭与工业革命”提炼观点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的相关史实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清晰)
【答案】示例一 社会—经济史维度 观点:煤炭能源的广泛使用推动了英国工业化的进程。(2分)阐述:英国煤炭资源丰富,且价格相对较低,如何将煤炭用于工业生产以取代人力劳动、降低生产成本成为工场主寻求技术突破的方向。蒸汽机的发明使煤炭大规模应用于工业生产成为可能,煤炭的大量开采和使用,推动了机器生产的普及,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极大地推动了英国经济的发展,使英国率先开展并完成了工业革命,英国崛起并成为“世界工厂”。煤炭的广泛使用还解决了城市生活取暖和饮食所需要的能源问题,推动了英国的城市化进程。人口向工业城市的聚集,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廉价的劳动力,进一步推动了英国的工业化进程。(8分)总之,煤炭的使用可以说是一场能源革命,极大地推动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2分)
示例二 生态—环境史维度 观点:煤炭的使用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开展,但也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2分)阐述:早期的工业生产与生活主要利用依赖土地供应的有机能源,如薪柴、木炭等。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增长,人地矛盾势必加剧。丰富且廉价的煤炭资源在英国工业生产中的广泛使用,使人类迎来了“无机经济”时代,释放了经济发展的潜力,社会经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另一方面,煤炭的使用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煤炭资源的过度开采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燃烧煤炭排放出的粉尘和有毒气体污染空气,对人类的身体健康有害,温室气体的排放导致全球气温升高,威胁人类生存等。(8分)总之,在生态环境方面,早期的工业化国家在开展工业革命时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后期的工业化国家应探索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2分)
【解析】首先要选取其中一个维度,提炼观点,如据材料“于是社会上兴起了利用煤炭带动机械以取代人工劳动从而节省成本的热潮,这最终促进了蒸汽机的广泛使用”可提炼观点为煤炭能源的广泛使用推动了英国工业化的进程。然后进行阐述,可以结合材料“英国工资相比于其他国家要高,且英国拥有十分丰富且廉价的煤炭”“于是社会上兴起了利用煤炭带动机械以取代人工劳动从而节省成本的热潮,这最终促进了蒸汽机的广泛使用。煤炭被广泛运用于生活,还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和所学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进行阐述。最后进行总结升华,煤炭的使用可以说是一场能源革命,极大地推动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国际工人运动

经典3+2
1.[2024武汉问津联盟联考]马克思基于对英国大工业发展及无产阶级力量的肯定,认为在英国“实行普选权的必然结
果就是工人阶级的政治统治”。但是英国工人提出的对普选权的要求以及使普选权不致成为空想的那些条件,都遭
到议会的否决。这充分说明( )
B
A.欧洲工人运动失败的必然性 B.议会斗争的方式具有局限性
C.英国革命具有渐进性的特征 D.资产阶级代议制度有待完善
【解析】据材料可知,英国工人曾试图通过议会斗争的方式争取普选权,但以遭到议会的否决而失败,表明议会斗争的方式具有局限性,无产阶级不可能通过单纯的议会斗争和和平方式夺取胜利,B项正确。材料表明单纯的议会斗争不可能成功,而非工人运动不可能成功,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英国革命的多个阶段,也看不出渐进性,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议会斗争的局限性,而非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不完善,排除D项。
2.[2023山东卷]19世纪后期,用变异和自然选择揭示生物界演化规律的《物种起源》与用经济力量和经济学原理揭
露资本主义制度秘密的《资本论》,在哲学、神学和社会政治学说中引起巨大震荡。这是因为二者都( )
D
A.总结了工业社会的发展规律 B.推动了科学革命的深入发展
C.冲破了神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 D.发现了斗争是人类进步的原因
【解析】
第一步,观察设问,明 确解题关键 设问为“二者都”,说明解答本题要分析《物种起源》和《资本论》的共同特征
第二步,结合所学判断 选项 《物种起源》 揭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界演化规律,《资本论》揭示了资
本主义制度的秘密,二者在一定程度上都承认了竞争、斗争的重要性, D项正确
《物种起源》 揭示的是生物界演化规律,而非工业社会的发展规律,排除A项;科学革命发生在16—17世纪,与材料内容关系不大,排除B项;C项只符合《物种起源》,排除。
3.[2024天星原创]1864年第一国际成立,马克思利用这个平台,制定了英国工联派、德国拉萨尔派等工人阶级派别
都能接受的纲领,使得这些派别中“有战斗能力的分子组成了一个伟大的战斗队”。由此可见,第一国际的成立
( )
D
A.导致无产阶级内部出现了分化 B.使工人阶级走上了政治舞台
C.使无产阶级有了科学理论指导 D.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的联合
【解析】材料“工人阶级派别都能接受的纲领”“组成了一个伟大的战斗队”等表明,马克思借助第一国际这个平台制定了欧洲众多无产阶级派别都能接受的纲领,将他们统一在了一起,选D项。材料强调的是第一国际的成立将欧洲众多无产阶级派别统一在了一起,并非导致分化,故排除A项。19世纪三四十年代,工人阶级已登上政治舞台,排除B项。马克思主义诞生标志着无产阶级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故排除C项。
4.[2023全国甲卷]有学者认为,巴黎公社工人制造了一个断裂,历史的连贯性步伐在这里戛然而止,它宣告了工人
阶级可以通过自己的能力来缔造一个新的世界。这里的“断裂”是指( )
A
A.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则被颠覆 B.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人们生活
C.空想社会主义的第一次尝试 D.封建保守势力复辟梦想破灭
【解析】
A项 巴黎公社作为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冲击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统治秩序 √
B项 “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人们生活”符合史实,但材料主要论述的是无产阶级革命 ×
C项 1824年,欧文在美国建立了名为“新和谐公社”的社会组织,进行共产主义“劳动公社”的试验,但 “新和谐公社”脱离社会现实,最终以失败告终。“新和谐公社”的建立早于巴黎公社 ×
D项 封建保守势力复辟与题意不符 ×
创新1+1
1.新情境·以漫画切入[2024陕西三校联考]下图漫画是布律泰尔的《嗤之以鼻》。漫画表现
的是巴黎公社成员对威胁着自己的危险采取了漠不关心、嗤之以鼻的态度。这一漫画反
映出巴黎公社( )
C
A.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B.践行了无产阶级专政思想
C.革命斗争策略存在失误 D.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思想
【解析】材料“巴黎公社成员对威胁着自己的危险采取了漠不关心、嗤之以鼻的态度”体现的是巴黎公社领导人对敌人的轻视,说明革命斗争策略存在失误,C项正确。巴黎公社并未受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排除A项。材料中突出强调其斗争存在失误,而不是践行了无产阶级专政思想,排除B项。人民当家作主精神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
2.新素材·《告法国人民书》[2024天星原创]1871年4月19日,巴黎公社发布《告法国人民书》:“至于我们巴黎的公
民,我们负有完成这场现代革命的使命,把这场将载入史册的、声势最浩大、意义最深远的革命进行到底。”这场
“现代革命”( )
D
A.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了新阶段 B.体现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某些特征
C.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 D.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存在密切联系
【解析】1871年,第二次工业革命正在进行当中,正是工业革命激化了工业无产阶级与工业资产阶级的矛盾,引发了无产阶级革命,故D项正确。巴黎公社革命没有得到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指导,是世界上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尝试,故A项和B项的表述错误。C项是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意义,故排除C项。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经典3+2
1.[2023山东卷]下图为某一时期欧洲主要殖民国家在美洲和非洲的殖民地
分布示意图。这一时期( )
C
A.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兴起 B.大西洋三角贸易已走向衰落
C.西、葡殖民优势逐渐被打破 D.倾销工业品是主要掠夺手段
【解析】西班牙、葡萄牙率先开辟新航路,新航路开辟之初最先对外积极
扩张的是西班牙、葡萄牙。观察材料中示意图可以看出,这一时期英国、
法国、荷兰、西班牙、葡萄牙均有殖民地,说明英国、法国、荷兰也走上
了对外积极扩张的道路,表明这一时期西、葡殖民优势逐渐被打破,C项正确。
2.[2023北京卷]墨西哥在1821年独立后,以阿兹特克帝国的继承者自居。墨西哥土生白人将阿兹特克人视为祖先,
将阿兹特克人的末代皇帝视为抵抗西班牙殖民者的民族英雄。这些做法意在( )
B
A.打击英法在拉美的殖民统治 B.深化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
C.推动墨西哥的民族独立运动 D.重建阿兹特克帝国的文明
【解析】据材料“以阿兹特克帝国的继承者自居”等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墨西哥将自己视作阿兹特克帝国的继承者,认为自己与阿兹特克人是同一个民族,这样做是为了深化墨西哥民众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而不是为了重建阿兹特克帝国的文明,故B项正确,D项排除。墨西哥原来是西班牙的殖民地,与英法无关,故A项排除;据材料“墨西哥在1821年独立后”可知,此时的墨西哥已经独立,故C项排除。
3.[2024广东惠州一调]1904年,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对门罗主义作了新的解释,提出“罗斯福推论”:在西半球,
美国坚持门罗主义,在遇到为非作歹或懦弱无能的罪恶昭彰的事情时,美国不得不发挥一个国际警察的力量。这
表明美国企图( )
A
A.干涉拉美国家内政 B.参与瓜分世界 C.插手欧洲内部事务 D.建立全球霸权
【解析】“西半球……美国不得不发挥一个国际警察的力量”体现了美国企图干涉拉丁美洲的国家的内政,故A项正确;由“西半球”“门罗主义”可知,材料体现的是美国企图干涉拉丁美洲的事务,而不是瓜分世界,故B项错误;门罗宣言称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将拉丁美洲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材料所述是美国对拉丁美洲事务的干预,不是插手欧洲事务,故C项错误;美国企图建立全球霸权是在二战后,故D项错误。
知识拓展
门罗主义
1823年,美国总统门罗向国会提出咨文,宣称:“今后欧洲任何列强不得把美洲大陆已经独立自由的国家当作将来殖民的对象。”美国不容许欧洲列强干预美洲的事务。这项咨文就是通常所说的“门罗宣言”,它包含的原则就是通常所说的“门罗主义”。
4.[2024天星原创]东方各国人民在1905年俄国革命影响下觉醒起来,“几万万被压抑的、沉睡在中世纪停滞状态
中的人民醒悟过来,要求新的生活,为争取人的初步权利、为争取民主而斗争”。材料中“人民醒悟过来”指的是,
东方各国( )
B
A.领导并发动了社会主义革命 B.进行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C.无产阶级成为革命中坚力量 D.摆脱了世界殖民体系的束缚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5年俄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争取人的初步权利、为争取民主而斗争”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由此可知,材料“人民醒悟过来”指的是进行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B项正确。当时东方各国的革命并不是社会主义革命,A项排除;20世纪初革命的中坚力量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C项排除;当时的革命多以失败告终,东方各国并未摆脱殖民体系的束缚,D项排除。
创新1+1
1.新情境·地图上作业[2024合肥一中考试]下面是根据1884年柏林会议创作的漫画《地图上作
业》,其中非洲一些国家的边界是用尺画出来的。这一做法( )
D
A.唤醒了非洲民众的民族民主意识 B.表明非洲各国的主权独立被承认
C.致使非洲完全沦为了欧洲殖民地 D.致使列强对非洲瓜分进程的加速
【解析】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1884年欧洲列强通过柏林会议达成协议,会议决定,各国可以先在地图上划定彼此的势力范围,然后再去占领。因此,这次会议也是一次“地图上作业”的会议,导致列强瓜分非洲的速度加快,D项正确。“唤醒了非洲民众的民族民主意识”不是柏林会议的主要影响,材料也无从体现,排除A项。“非洲一些国家的边界是用尺画出来的”,破坏了非洲国家的主权独立,排除B项。“完全”表述太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
2.新情境·英国人放弃骑自行车的理由[2023辽宁卷]20世纪初,印度进口自行车的主要购买群体是居住在印度的英国
人。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印度人拥有了自行车,英国人便以骑车会让人汗流浃背和“不体面”为由,逐渐放弃自行车
而改为汽车出行。这反映出英国人的( )
D
A.时尚引领意识 B.前瞻性科学思维 C.保守主义思想 D.殖民者优越心理
【解析】据材料“随着越来越多的印度人拥有了自行车,英国人……逐渐放弃自行车而改为汽车出行”可知,英国殖民者认为自己与印度人一样骑自行车是不体面的,这反映出英国人的殖民者优越心理,故D项正确。
近代后期西方的国家治理、经济生活、文化扩张

经典3+2
1.[2024天星原创]1848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公共卫生法”,并成立卫生部,19世纪末公共卫生状况得到初步改善。
同时1848年的“公共卫生法”也为19世纪六七十年代“公共卫生法”的进一步完善打下基础。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
D
A.城市弊病的解决 B.经济干预效果显现 C.贫富分化的改善 D.社会文明进程推进
【解析】
A项 城市化的过程所产生的城市弊病不仅仅是卫生问题,还有人口密集的贫民窟、贫富分化加剧、交通 堵塞等问题,因此仅靠公共卫生相关的措施难以解决英国的城市弊病 ×
B项 当时英国政府干预的是城市治理问题,在经济领域依然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
C项 仅靠公共卫生相关的措施难以解决英国的贫富分化问题 ×
D项 英国政府通过社会立法治理“城市病”,并为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公共卫生法”奠定基础,这推动了 英国的社会文明进程 √
2.[2024江西红色十校联考]1854年,英国与俄国在克里米亚作战,英军因后勤供应问题伤亡严重,加剧了人们对政府
官员管理能力的强烈不满。英国相继颁布法令,建立不受党派干涉的文官委员会,对被推荐的候选人进行考试,多
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最终确立了文官制度。这种制度改革( )
D
A.完善了英国政党政治体制 B.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英国民主化程度
C.促使民众文化素质的提升 D.推动了英国管理的专业化和科学化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英国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文官,并禁止文官介入党派活动,这有利于政府管理的专业化、科学化,D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文官独立于党派之外,文官改革与政党制度无关,排除A项;文官制度的确立对民主化起积极作用,排除B项; 英国文官制度的改革是资产阶级维护统治的需要,因此,民众文化素质的提升与选拔专业的政府工作人员没有因果关系,排除C项。
3.[2023湖南卷]19世纪后期以来,英国内阁的决策权日益增强,议会对政府的议案很难加以否决或修改。据统计,在190
6年之前的20年内,议会只通过了九次针对政府议案的修正案。有人戏称,议会成了内阁的御用议事会。这一现象反
映了( )
C
A.内阁逐渐走向集权 B.内阁议会权限不明 C.政党政治渐趋成熟 D.议会体制受到损害
【解析】19世纪后期以来,英国内阁的决策权日益增强,议会对政府的议案很难加以否决或修改,这主要是因为内阁首相、大臣与大多数议员属同一党派,因此内阁议案大多能通过,故C项正确;内阁的决策权虽日益增强,但政府议案仍需要议会通过或修正,故不能说内阁逐渐走向集权,A项错误;内阁和议会的权限分明,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资本主义政治体制运行规则有所变化,由此不能说明议会体制受到损害,故D项错误。
4.[2024长沙一中考试]20世纪初西奥多·罗斯福总统任职期间,美国通过了《工厂检查法》《纯净食品与药物法》
《肉制品检查法》《雇主责任法》《赫伯恩法》(禁止铁路公司擅自定价,授权州际商务委员会确定铁路最高运
费)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的制定和颁布( )
C
A.旨在缓和尖锐的阶级矛盾 B.利于缓解美国的经济大萧条
C.适应了生产社会化的趋势 D.适应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
【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20世纪初,美国通过一系列法律法规以规范竞争、限制垄断,这适应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生产的社会化趋势,C项正确。《工厂检查法》《纯净食品与药物法》《肉制品检查法》《赫伯恩法》与阶级矛盾无关,排除A项。西奥多·罗斯福总统任期是1901—1909年,经济大危机发生于1929—1933年,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直到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才确立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排除D项。
5.[2022山东卷](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地图上的文明史
图1
——张芝联等《世界历史地图集》
图2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概括指出图1、图2的编绘者力图告诉我们些什么。(10分)
【答案】图1:亚非欧古代文明存在一定的区域联系;图2:1500年前后的世界虽然有地区上的差异,但本质上是农业文明,生产力水平较低。(10分)
(2)如果让你绘制一幅1850年前后人类文明发展的地图,说说你的设计并说明理由。(6分)
【答案】设计:世界各地区存在广泛而密切的联系,但是以西欧,尤其是以英国为中心,可将英国标注为世界工厂,以工业文明区域、农业文明区域进行空间区分。(2分)理由:1850年英国以及欧洲其他国家和美国已经完成或者正在进行工业革命,属于工业文明区域,其中英国工业化程度较高,成为世界工厂;同时期的亚非拉广大地区依然处于农耕文明时代,在经济上逐渐依附于欧美。(4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世界、中古世界和近代世界的基础知识,涉及文明冲突、国际关系等热点。解题关键是充分利用地图时间和图例等信息,调动相关背景知识予以分析解读;注意结合材料所示两幅地图的相关元素,明确设计的基本要求,地图所呈现出来的信息要与材料所示地图建立起一定联系,形成历史发展的总体脉络。
创新1+1
1.新情境·族群结构与社会层级[2024天星原创]
独立后的拉丁美洲族群结构与社会层级
社会层级 本地族群 欧亚移民
顶层 克里奥尔人:美洲出生的欧洲人 亚洲移民和欧洲移民保持着各自
的社会文化传统
中间层 混血人种:梅斯蒂索人、穆拉托人和卡斯提人 底层 土著民族、被解放的奴隶以及他们的黑人后代 根据上表可知,拉丁美洲独立后( )
B
A.多元一体的拉美文化格局形成 B.多样性的新美洲文化逐渐形成
C.欧洲族裔占据了人口的大多数 D.族群矛盾阻滞社会阶层的流动
【解析】根据材料中拉丁美洲的不同族群及不断涌入的欧亚移民可以判断,独立后的拉丁美洲的多样性文化正在逐渐形成,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可知,拉美文化具有多元特征,但独立后的拉美并未形成一体的文化格局,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各族群的人口数量,无法得出欧洲族裔占据人口多数,排除C项;材料信息未体现族群矛盾,排除D项。
2.新命题·以罗马法切入考查西方法律制度[2024天星原创](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罗马法建立了一个无与伦比的完整而和谐的法律体系,这是一个永恒的成就。这个成就的伟大,来源于自然法的恩惠。查士丁尼大帝推动了自然法理论与罗马法学的结合。启蒙运动时期政治家们通过将法律编纂成法典来创立规定人们正确行为的强制性规范。于是,在18世纪中叶,便开始了一场强大的立法运动:“立法运动最大的成就之一是1804年的《法国民法典》。奥地利于1811年颁布了法典……后来的里程碑有1896年的《德国民法典》和1907年的《瑞士民法典》。”欧洲逐渐形成了以罗马法为基础、以《法国民法典》为代表的世界性法律体系。
——摘编自史彤彪《自然法思想对民法和国际法的贡献》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西方法律制度”拟定一个论题,并运用相关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答案】示例一 论题:罗马法是新兴资产阶级法学理论的一个思想渊源。论证:罗马法建立了一个无与伦比的完整而和谐的法律体系,其对后世法律制度的影响是很大的,尤其是对欧洲的法律制度的影响更为直接。17、18世纪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家,从格劳秀斯到卢梭,都是以罗马法作为自己法律理论的基础的。17、18世纪新兴资产阶级的法学家们进一步发展了罗马法,他们强调“理性”、天赋人权,主张通过社会契约建立政府,进而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或民主共和制。美国独立战争时的《独立宣言》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人权宣言》都充分体现了这种法学思想。总之,罗马法作为新兴资产阶级法学理论的渊源,推动了近代欧美法律制度和法学理论的进步。(12分)
示例二 论题:17—19世纪西方法律制度逐渐步入近代化阶段。论证:17、18世纪,启蒙运动逐渐发展起来,英国、法国等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摧垮了封建专制制度。原来各国维护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王权的法律逐渐被新的法律文献取代,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的《权利法案》、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制定并通过的联邦宪法、1804年拿破仑颁布的《法国民法典》,都是新兴资产阶级法律的代表。这些法律在继承传统法律思想的基础上,融合了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法律新规范,使人类社会逐渐向民主化、法制化迈进。总之,17—19世纪西方法律制度的进步,推动着西方社会的发展。(12分)
【解析】
第一步审设问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答案来源),围绕“西方法律制度”拟定一个论题(作答要求),
并运用相关史实(作答限定)予以论证
第二步提取关键信 息并选择史实 “罗马法”“成就”“启蒙运动”“立法运动”等;考生可根据知识储备情况选取相关史实,史实要
准确并具有代表性
第三步拟定论题 论题一:罗马法是新兴资产阶级法学理论的一个思想渊源
#b#
论题二:17—19世纪西方法律制度逐渐步入近代化阶段
第四步结合所学进 行论证 论题一,可从近代法学对罗马法的传承与发展方面展开。论题二,可从启蒙运动的发展、资
产阶级革命的发展、欧美法律的创制及其进步性方面展开
专题综合训练

1.[2023北京卷]美国《独立宣言》初稿中有一句话:“他(英王)侵犯了一个遥远民族的人民最神圣的生命权和自由
权。他们被捕获,贩卖到另一个半球,乃至惨死途中。”这句话最终被删除,没有出现在定稿中。对此理解正确的
是( )
C
A.英国政府颁布法令,废除了奴隶贸易 B.《独立宣言》否定了天赋人权的观念
C.北美革命者对奴隶贸易问题存在分歧 D.北美黑人的公民权利得到了法律承认
【解析】
A项 美国《独立宣言》的初稿与定稿对奴隶权利的态度不同,这是北美革命者的内部对同一问题存在分 歧导致的,与英国政府无关 ×
B项 《独立宣言》肯定天赋人权的观念 ×
C项 从美国《独立宣言》初稿中对黑人权利的重视可知,北美有些革命者对奴隶贸易持反对态度;从定 稿中将这些内容删掉可以看出,北美有些革命者并不反对奴隶贸易,因此可以得出:北美革命者对 奴隶贸易问题存在分歧 √
D项 在《独立宣言》发表时,北美黑人的公民权利并未得到法律承认 ×
2.[2023海南卷]下图最大程度地体现了
( )
B
A.生产技术的辐射 B.经济中心的转移
C.贸易格局的变化 D.工业城市的发展
(注:图中数字代表欧洲城市潜能高低)
【解析】A(0分);B(3分);C(1分);D(1分)
A 项 工业革命前,欧洲生产技术未出现大的发展与变化,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 0

B 项 14—15世纪,地中海沿岸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西班牙和葡萄牙最先开辟了新航路,这一时期,地 中海沿岸城市发展潜力较大,符合第1幅图的特征;17—19世纪,一些国家相继进行革命或改革,确立资 本主义制度,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英国、法国走在前列,所以这一时期,法 国、英国周边城市发展潜力较大,符合第2幅图的特征;17世纪中期,英国已经成为欧洲的科学技术中心 之一,18世纪中叶,英国开始工业革命,这一时期,英国周边城市的发展潜力最大,符合第3幅图的特 征。综上所述,经济的发展影响城市潜能的高低,即材料最大程度地体现了经济中心的转移 3

C 项 根据材料中信息可知,1500年前后,欧洲贸易中心在地中海沿岸,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商品流动的 增加,贸易中心逐渐向大西洋沿岸的荷兰、英国等国家转移,体现了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贸易格局的变化 (新航路开辟使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但这只能反映从第1幅图到第2幅图的变 化) 1

D 项 1800年,工业革命已经开始,工业革命的发展有利于激发欧洲城市的潜能,但D项只能反映第3幅图的信 息 1

3.[2024天星原创]1800年,曾担任美国首任首席大法官的约翰·杰伊拒绝了总统约翰·亚当斯邀请他继续担任首席
大法官的好意,声称他当年离开最高法院是因为他“实实在在地相信,在一种有如此缺陷的制度下,最高法院既没有
一种必不可少的活力、分量和尊严,使其能够支持联邦政府,也不拥有它应该获得的、公众把它视为国家正义最
终保护者的那种信任和尊重”。由此推知,当时美国( )
D
A.最高法院尚未获得各州认同 B.联邦政府权力遭受削弱
C.权力部门之间存在尖锐矛盾 D.司法部门处于无权地位
【解析】根据“在一种有如此缺陷的制度下,最高法院既没有一种必不可少的活力、分量和尊严,使其能够支持联邦政府”“不拥有……信任和尊重”等可知,当时美国的三权制衡机制尚未健全,最高法院并不是非常有力的机构,权威有限,由此出现材料所述内容,故D项正确。美国1787年宪法获得各州认可,也就说明最高法院获得各州认可,A项错误。1787年宪法颁布后美国实行联邦制,联邦政府拥有最高权力,各州政府拥有一定自治权,B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权力部门之间存在尖锐矛盾,C项错误。
4.[2024湖北宜昌调研]从1848年开始,法国由妇女主办的报纸大量发行,例如宣传女权主义思想和观点的《女公民
报》,致力于推动观念、教育、法律及妇女经济地位变革的《妇女权利》,成为抗议把妇女排除在政治领域外的
宣传阵地的《妇女之声》。这主要说明了( )
B
A.妇女政治地位得到显著提升 B.经济变革影响社会思潮
C.新闻报刊事业得到迅速发展 D.教育发展助推社会进步
&3&
材料仅体现了法国妇女对自身权利的争取,没有体现妇女政治地位得到显著提升,排除A项;妇女主办的报纸大量发行不能说明报刊事业迅速发展,排除C项;材料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变革,D项从材料中得不出来,排除。
【解析】
5.[2024江西九校联考]列宁指出,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马克思继续了他们的事业,
并严密地论证和彻底地发展了劳动价值论,论证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的理论,揭示了商品交换表现
着各个生产者之间通过市场发生的联系。下列选项中,对劳动价值论解读不正确的是( )
C
A.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来源 B.揭露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
C.属于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成果 D.对现代经济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解析】
A 项 以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为代表的英国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源(【补充】马克思主义的 三个思想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19世纪法国及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之 一,故A项解读正确→不符合题意 ×
B 项 《资本论》揭露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商品交换表现着……市场 发生的联系”都是《资本论》中的重要思想,故B项解读正确→不符合题意 ×
C 项 亚当·斯密是启蒙运动时期的代表人物,但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只是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马克思 继续了他们的事业,马克思并不是启蒙运动时期的人物,所以劳动价值论并非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成 果,故C项解读不正确→符合题意 √
D 项 劳动价值论属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现代经济学产生了重要影响,故D项解读正确→不符合题意 ×
6.[2024长沙长郡中学考试]1856年,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提出了著名的“托克维尔之问”,即法国大革命没有在最
专制保守的路易十四时代爆发,反而在资本主义有了一定发展,近代化程度提高后的路易十六时代爆发。从唯物
史观的角度,对“托克维尔之问”比较合理的解释是( )
D
A.路易十四时代封建制仍在上升期 B.普法战争激化了法国社会矛盾
C.路易十六时代法国处于革命高潮 D.资本主义发展壮大了革命力量
【解析】根据唯物史观可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资本主义发展壮大了革命力量,因此出现了“法国大革命没有在最专制保守的路易十四时代爆发,反而在资本主义有了一定发展,近代化程度提高后的路易十六时代爆发”的现象,D项正确;路易十四执政时期已经是17世纪后半期和18世纪初,封建制度已不处于上升阶段,排除A项;法国大革命在1789年爆发而普法战争爆发在1870年,时间不对,排除B项;路易十六时代法国处于革命高潮是对问题的复述而非解释,排除C项。
7.[2024天星原创]列宁曾说:“资产阶级议会制的国家的全部历史表明,资产阶级立宪国家的历史也在相当大的
程度上表明,更换部长的意义极小,因为实际的管理工作掌握在一支庞大的官吏队伍手中……这支队伍被资产阶
级的气氛所笼罩,他们呼吸的就是这种空气,他们凝固了,变硬了,僵化了,摆脱不了这种空气,他们的思想、
感情、行为不能不是老样子的。”上述言论旨在说明西方文官制度( )
A
A.容易滋生官僚习气,产生僵化现象 B.有利于保持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C.致使营私舞弊、卖官鬻爵乱象频发 D.相对完整且实现了政治与管理的分离
【解析】根据材料“一支庞大的官吏队伍”“资产阶级的气氛”“凝固”“变硬”“僵化”等可得,列宁的上述论断意在说明西方文官制度的历史局限, A项正确, B、D项不符合题意。17—19世纪,欧美国家逐渐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但官员的选拔体制仍存在许多问题,少数人或集团掌握着官员的任免权,导致营私舞弊、 卖官鬻爵等政治乱象频发,从而推动了西方文官制度的产生,C项因果关系错误,排除。
8.[2024江西九校联考]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大众休闲文化在欧美出现,戏院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喜
剧和音乐剧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足球等大型体育赛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反映出当时欧美( )
A
A.城市化程度显著提高 B.贫富差距逐渐消除 C.文娱活动吸引力增强 D.工人福利得到保障
【解析】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大众休闲文化等需求也随之增加,戏剧、足球赛事等发展较快,而这些活动一般出现在城市,侧面反映了当时欧美城市化程度较高,故A项正确。两次工业革命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差距,故B项排除;本题意在考查欧美城市化程度的提高,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材料未涉及工人和工人福利的相关信息,故D项排除。
9.[2024山西运城摸底考试]1897年,印度国大党的提拉克在其创办的《狮报》上撰文说:“我们的喊声同蚊子的嗡嗡
声一样不能影响政府。我们的统治者不相信我们的话,或者故意这样。现在,让我们用强大的宪政手段,把我们
的不满硬往他们的耳朵里灌。”这反映出( )
D
A.提拉克质疑舆论宣传的作用 B.印度社会上层不愿倾听人民呼声
C.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开始兴起 D.英国文化影响印度民族斗争方式
&4&
提拉克通过其创办的《狮报》发出呼吁,反映出其善于运用舆论宣传,排除A项;“我们的统治者”指的是英国殖民当局,而不是印度社会上层,排除B项;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开始于一战后,排除C项。
【解析】
10.[2024天星原创](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地理上的大发现,资本主义国家之间、资本主义国家同殖民地之间、资本主义国家同各大洲文明古国之间的关系密切起来。……现代国际法创始人格劳秀斯的第一篇有关国际行为规范的论文是1609年的《海洋自由论》。格劳秀斯在论文中驳斥了西班牙、葡萄牙强行推行的海上独占论和英国的近海及渔业独占论,力主海上航行自由。……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开创了外交会议订立和约的先例,它重新划分了欧洲大陆各国的国界,一些新兴民族国家出现。和约确定了国际关系中应遵守的国家主权、国家领土与国家独立等原则,并多少带有强制性的意味使各国遵守和约,这种遵守又逐步变为一项不成文的规则,因此有许多人认为该和约是近代国际法的开始。
——摘编自何薇主编《世界近现代史专题研究》
材料二 近代国际法正式、系统地被介绍到中国是在19世纪60年代。1862年,清政府设立同文馆,聘请美国传教士丁韪良任总教习。丁韪良将惠顿(1785—1848年)的《国际法原理》译成中文,后由美国公使蒲安臣介绍,呈送总理衙门,要求出资刊行。清政府派人将译稿修改后,定名《万国公法》,于1864年正式出版,并将此书分发到沿海各重要通商口岸,作为对外交涉的论据。丁韪良把国际法全面介绍到中国后,清政府运用国际法的事例就多起来,而且国际法在中国似乎已起到一点作用。在1894年关于中日战争的中国宣战书中,清政府谴责日本“不遵条约,不守公法,任意鸱张,专行诡计”。……但国际法被带到中国来,并没有得到充分运用的机会。
——摘编自范宏云《国际法视野下的国家统一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国际法产生的历史背景。(8分)
【答案】背景:地理大发现密切了世界各国间的关系;格劳秀斯“海上航行自由”思想的流行;欧洲新兴民族国家的推动;《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订。(8分)
【解析】可按以下步骤进行分析:
第一步,审设问。答案来源——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要求——概括;求答项——近代国际法产生的历史背景→立足材料分层提炼,结合所学知识适度拓展。
第二步,解读材料,概括答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后期国际法传入中国的影响。(6分)
【答案】影响:丰富了清政府的国际法知识;有利于清政府借助国际法开展外交活动;有利于清政府的外交向近代转型。(6分)
【解析】根据材料“分发到沿海各重要通商口岸”“作为对外交涉的论据”“清政府运用国际法的事例就多起来,而且国际法在中国似乎已起到一点作用”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丰富清政府的国际法知识、利于清政府开展外交活动和促进外交向近代转型等方面分析。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际法在近代中国“没有得到充分运用”的原因。(11分)
【答案】原因:近代国际法是西方国家制定的有关国家关系的规则;中国近代外交是“不平等条约”秩序下的外交;西方国家歪曲国际法中的规则,要求中国遵守不平等条约;清政府软弱无能,无法改变屈辱的外交地位。(11分)
【解析】结合国内外情况,从西方国家是国际法的制定者、中国近代外交深受不平等条约的限制和清政府无力改变外交屈辱地位等角度进行说明。
高分技法
原因、背景类设问解题模板
11.[2023广东卷](12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厂制度在英国形成后,工厂主大多数不是贵族。他们凭自己的创造才能取得发明专利,更凭精明的算计开办工厂,有的成为万人瞩目的首屈大富。理查德·阿克莱特是工匠出身,前半生穷困潦倒。他发明了水力纺纱机,并很快取得专利权,1771年建立水力纺纱厂。马修·波尔敦是手工业主,他创办了铁厂,并帮助瓦特改进了蒸汽机。
——摘编自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等
材料二 工厂制度进入中国始于19世纪中后期。经过几十年的曲折发展,到1913年工厂数量已经颇具规模。据对1913年以前开办或投资工厂的202个人的统计,地主占55.9%、买办占24.8%、商人占18.3%、华侨占1%。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
某学者认为,政治环境的不同是中英两国早期工厂创办者身份不同的主要原因。概括中英两国早期工厂创办者的不同身份,并评述该学者的观点。(要求:赞成该观点或另提出一个主要原因均可,并阐述理由)
【答案】答题提示(1)概括身份:分别回答中国早期工厂创办者身份,英国早期工厂创办者身份。(2)表达观点:考生需要说明自己是赞同还是反对还是补充观点。(3)阐述理由:运用相关史实,围绕观点分别对中英两国的情况进行分析,史实正确,逻辑清晰,最后进行总结概括。
答案示例 身份:英国,早期工厂创办者大多数是有一技之长的工匠或手工业主;中国,早期工厂创办者多为地主、买办、商人等,其中地主占比最大。(2分)评述:赞成学者的观点。理由:英国进行工业革命时,资产阶级代议制已经确立,民主的政治氛围,使社会平等观念盛行;民主政府鼓励企业发展的政策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为工匠和手工业者创办工厂提供了政策支持。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使官僚、地主、买办、商人最早与西方侵略者打交道,受西方工业文明影响最深;官僚地主、买办与政府关系密切,势力较大,更利于创办工厂;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工匠和手工业者地位低下,经济实力不足。(8分)综上,中英两国早期工厂创办者身份深受政治环境的影响。(2分)
【解析】中、英两国早期工厂创办者的不同身份,解题思路如下表所示:
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及所学知识 身份
“理查德·阿克莱特是工匠出身”“马修·波尔敦是手 工业主” 英国早期工厂的创办者大多是拥有专业技术的工匠或者是具备
一定管理经验的手工业主
“地主占55.9%、买办占24.8%、商人占18.3%、华 侨占1%” 中国近代早期工厂的创办者多为地主、买办和商人,其中地主
占比最大
评述,根据唯物史观的相关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可知,中英两国早期工厂创办者的身份存在差异性,是两国当时社会环境的差异性导致的。在此基础上,可从两国的社会性质、国家政策导向、两国的资本、技术、劳动力和市场条件等方面展开分析,分析时做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即可。
谢谢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