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历史八上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历史八上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06 14:54: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教学内容
教材第58~60页。
教材分析
新文化运动是由胡适、陈独秀、鲁迅、钱玄同、李大钊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这次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本课分为两部分介绍了这场运动。第一部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介绍了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以及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杂志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介绍了新文化运动抨击封建礼教、提倡民主和科学,倡导白话文等主要内容,并对这场文化运动的意义进行了全面客观的描述。
核心素养
注重史料实证,呈现新文化运动后的社会情况,理解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历史意义,理解民族民主运动的复杂性和艰巨性;通过讲述先进知识分子的事迹,激发对英雄人物的敬佩之情,培养爱国爱民的家国情怀。
教学目标
1.知道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史料实证)
2.阅读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作品,获取有效信息.多角度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史实与解释,客观表达对新文化运动时期多思潮的认知,认识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4.了解蔡元培、陈独秀等知识分子的事迹,感知近代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为振兴中华民族而进行的艰苦努力,感悟思想文化的变革对社会进步的引领作用,培养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难点
新文化运动为什么会把斗争的锋芒指向孔教
教学突破
引导学生通过对史料的分析,认识到孔子的儒家道德和文化在封建社会的影响和地位,反孔就是 反封建文化和道德的最好切入点。
教学设想
本课教学时可以“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幅主题图来带领学生回顾中国近代的几次革命和思想变迁,从而认识到当时的中国亟须一场彻底的变革,为新文化运动的学习作好准备。接下来通过展示袁世凯祭天的影像,带领学生走进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代背景,使其认识到先进知识分子思想的变革是必然的。这部分的内容,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用表格来梳理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间、标志、主要人物、阵地等。这一环节可以对北大校长蔡元培进行相应的介绍,使学生认识到北大为什么能够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阵地。教材第二部分关于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教材分为了三点来介绍,条理清晰,教师可重点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要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道德和文化,为什么要提倡白话文等。关于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教材有明确说明,可以先让学生自己思考、交流,再进行总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顾历史,创设情景:鸦片战争用枪炮打开了中国的国门,战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自强不息的中国人便不断地进行抗争与探索。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地主阶级洋务派展开了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了维新变法;资产阶级革命派在三民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掀起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但之前所有的尝试都失败了,中国陷入了军阀混战的局面,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依旧没有改变。那么,中国革命的道路何在 这时先进的知识分子为改造旧中国又开始了艰难的探索。他们的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 又有了哪些行动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新文化运动》。
二、教授新课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袁世凯祭孔和祭天坛。教师设问:为什么要祭孔、祭天坛
学生回答;为了复辟帝制。
2.教师点拨:袁世凯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这与民主共和的观念是势不两立的。在他去世后,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再到辛亥革命,从器物变革到政治制度的革新,中国始终无法脱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这时,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有了怎样的思考 请大家阅读教材,告诉老师答案。
生: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3.师:这些知识分子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封建思想的束缚,要振兴民族,就必须刷新国民的思想观念,重铸国魂。于是,一场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在中国展开,它就是新文化运动。请大家根据教材内容,用表格梳理新文化运动的概况。
学生完成阅读后,交流并填写下列表格。
兴起标志 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
代表人物  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蔡元培
主要活动 宣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抨击中国传统的旧道德和旧文化
主要阵地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4.师:北大之所以能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谁起了重要作用 为改革北大他提出了怎样的办学方针
学生依据教材第59页“人物扫描”回答问题:北大校长蔡元培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提出了“兼容并包”和“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
5.师生合作探究提出这一方针的实质目的是什么
6.教师总结:蔡元培在担任北大校长期间提倡学术研究,展开百家争鸣,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对中外教员一视同仁,他聘请了陈独秀、李大钊、胡适以及一批留学回来的自然科学家。但同时,北大也有一批以刘师培、辜鸿铭为代表的旧派教授。他提出“思想自由”和“兼容并包”的方针,实质上是允许各种科学思想自由发展,让资产阶级的新思想去占领封建旧思想的阵地。通过改革,北大成为当时全国思想活跃、学术兴盛的最高学府,新文化运动塑造了新的北大,此后北大的历次爱国活动无不与新文化运动精神的传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设计意图:为分析新文化运动对五四运动的影响以及对后来中国的思想影响作铺垫。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1.师: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具体内容,教材分三方面为我们进行介绍,请大家仔细阅读,填写表格。
学生阅读完成后,先自己填写表格内容,再全班交流,明确答案。
内容 诠释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针对北洋政府时期的尊孔复古逆流,《新青年》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文化和道德。
提倡民主与科学(“德先生”和“赛先生”) 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口号,称只有它们才能救中国。
提倡白话文,建设新文学 用白话文书写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2.师: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内容: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他们抨击的旧道德和旧文化,主要以谁的思想为对象
生:孔子。
3.师:我们知道,孔子被尊为“万世之师”,其儒家思想影响至今。那新文化运动为什么会强烈抨击他呢 请大家看一则材料:
孔子生长封建时代,所提倡之道德,封建时代之道德也;所垂示之礼教,即生活状态,封建时代之礼教,封建时代之生活状态也;所主张之政治封建时代之政冶也。
——陈独秀《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
4.师:读了这则材料,你能说说新文化运动为什么要抨击孔教了吗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予以点拨,使学生明白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君主专制的理论基础和精神支柱,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就是封建文化的象征,反封建道德和文化,就当以反孔子为切入点。
5.组织讨论:你对新文化运动中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这件事怎么看
要求学生站在历史的角度来全面客观地评价,既理解这种行为,又能对儒家思想正确评价。
6.师: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提倡的是新文学,反对封建专制、愚昧和迷信,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从汉代以来一直是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工具,其纲常伦理,都是封建地主阶级统治的统治基础,封建专制代表的是专制、独裁、落后。新文化运动将斗争矛头对准孔子,一是因为孔子是封建统治者尊崇的圣人,二是因为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激进派急需一个突破口,而他们从小所学就是儒家学说,因而选择了它。这并非儒家传统道德全部都是落后的。我们要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
7.师:我们再来看新文化运动提倡的民主与科学。它们是新文化运动所标举的两大口号。当时人们形象地把它们称为什么
生:“德先生”和“赛先生”。
8.组织探讨:民主和科学的是由西方引进的,这与以前向西方学习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师点拨:“德先生”是指民主,包括民主制度和民主精神。“赛先生”是指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就是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愚昧。这也是为了反对袁世凯复辟封建帝制。此外,它与以前向西方学习相比,已经由物质文明、制度文明层面深入到思想文明层面。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并进行比较的意识和能力,即将新文化运动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联系起来。
9.师:新文化运动提倡新文学,提倡白话文。什么是白话文
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
10.师:白话文指的是以现代汉语口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它是相对于文言文而说的。关于旧文学所用的文言文和新文学所提倡的白话文的区别,我们来读两则材料。
材料一: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材料二:上天呀!我渴望与你相知相惜,长存此心永不褪减。除非巍巍群山消逝不见,除非滔滔江水干涸枯竭,除非凛凛寒冬雷声翻滚,除非炎炎酷暑白雪纷飞,除非天地相交聚合连接,直到这样的事情全都发生时,我才敢将对你的情意抛弃决绝!
11.学生朗读后教师提问:读完这两段材料,你感觉哪一个读起来更顺口更通俗易懂 两段材料在语言文字方面有哪些区别 用哪一种语言更容易普及新思想、新文化
学生回答。
12.师:提倡白话文的原因是新文化、新思想需要通俗易懂的文宇,才能普及到大众之中,而文言文比较难懂。我们来看看当时白话文普及推广的成果吧。
学生阅读“结识拓展”的内容,认识到当时白话文在胡适、鲁迅等人的倡导下,已逐渐得到普及。
设计意图:通过一段文言文和一段白话文的对比,学生能直观地感知二者的区别,很容易理解提倡白话文的原因。
13.师生合作探究:除了提倡白话文,文学革命还从哪些方面来进行
学生发言,在老师的引导下,得出文学革命是从形式到内容的革命: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以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代替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须言之有物,不无病呻吟。
14.组织讨论:结合你对新文化运动的了解.说一说应该如何去评价新文化运动
提醒学生进行全面、客观地评价。
15.师: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尽管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但它仍然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三、巩固新知
(一)教材习题
教材第60页“课后活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不同阶级、阶层的代表人物先后提出了自强求富、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等口号和主张,体现了时代的变化和发展。结合本课内容,请你谈谈民主与科学口号的进步意义。
【讲评】对进步意义的分析要结合当时中国处于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科技落后民众思想不开化等时代特征来分析。总体上看,“民主”与“科学”的进步意义体现在:第—,动摇了封建主义正统思想——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第二,有力地打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第三,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二)同步课堂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政府中……“自强”的音符日益响亮,并在此后三四十年间成为中国为实现近代化的第一次努力。
——《复兴之路》
材料二:
图1 图2
材料三: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创办于上海黄浦江边……一场文化启蒙的运动终于在中国展开。一年后,《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
——《复兴之路》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实现近代化的第一次努力”指的是什么运动
(2)材料二中,把图1的主张变为实践的政治运动是什么 孙中山把图2中“革命纲领”阐发为什么思想
(3)根据材料三,写出这场“文化启蒙运动”的名称。
(4)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这些运动反映的共同主题。
【讲评】(1)本题主要考查知识迁移能力。材料一中“自强”“此后三四十年间”这些字眼已经告诉我们“中国为实现近代化的第一次努力”指的是洋务运动,因为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洋务派打着“自强”“求富”的口号掀起了“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到1895年甲午战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前后经历了三四十年,而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是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次探索。
(2)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材料二中,图1强调维新变法,把这主张变为实践的是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起的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图2是《同盟会纲领》的具体内容,孙中山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创刊词上,把它们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
(3)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运动的史实。材料三中“《新青年》”就已经告诉我们这场“文化启蒙运动”指的是新文化运动。当时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人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4)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能力。洋务运动是在经济层面学习西方的近代化探索,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是在政治制度层面学习西方的近代化探索,新文化运动是在思想层面学习西方的近代化探索。故以上三则材料反映的运动主题是近代化的探索。
【答案】(1)洋务运动(2)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三民主义(3)新文化运动(4)近代化探索
2.近代中国的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在宣传西方文化方面各有何主要特点
【讲评】资产阶级维新派在学习西方的同时主张君主立宪;资产阶级革命派以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作为革命斗争的思想武器,通过革命推翻封建专制统治;新文化运动宣传西方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观念,提出了“民主”“科学”的口号,使人们的精神,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
3.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 )。
A.武装斗争运动 B.反对军阀统治的运动
C.学生反帝反封建运动 D.思想大解放运动
【答案】D
四、课堂小结
新文化运动是进步的知识分子在思想领域里一次反封建的激烈斗争,它用新思想、新文化刷新了国民的观念,重铸了国魂,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板书设计
新文化运动
兴起标志:1915,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发表《敬告青年》一文
人物:陈独秀、蔡元培、李大钊、鲁迅、胡适
阵地:《新青年》、北京大学
内容: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民主与科学;推倒旧文学,建立新文学
积极影响:伟大的思想运动,为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
消极影响:对传统文化的看法有一定片面性
教学探讨与反思
本课的教学内容较为简单,教学时宜以史实为基础,以问题为载体,以情境为主线,以多媒体为辅助手段,以活动为实现方式,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经过全体课堂参与者的阅读、思考、讨论、分析、对比,使每个学生都能经历一个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过程。
补充资料
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主要内容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在进行帝制复辟活动之时,还大力提倡尊孔读经。
他刚登上总统宝座,就大搞尊孔祭天。1913年6月亲自发表“尊孔令”,鼓吹“孔学博大”。1914年又发布《祭圣告令》,通告全国举行“祀孔典礼”。为支持袁世凯帝制复辟活动,中外反动派掀起了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1912年起,他们在全国各地先后成立了“孔教会”“尊孔会”“孔道会”等,出版《不忍》杂志和《孔教会》杂志等。康有为还要求定孔教为“国教”,宣扬“有孔教乃有中国,散孔教势无中国矣”,他还说“中国人不拜天,又不拜孔,留此膝何为 ”面对这股反动逆流,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有的和封建势力同流合污,有的偃旗息鼓,许多人则感到彷徨苦闷,找不到出路。但以陈独秀、李大钊、鲁迅为代表的激进民主主义者却发动了一次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大张旗鼓地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同封建尊孔复古思想展开了激烈的斗争。这个运动是从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开始的。陈独秀任主编,李大钊是主要撰稿人并参与编辑工作。
陈独秀是一名激进民主主义者,他仇视当时的封建军阀统治,要求实现真正的民主。他批判了封建社会制度和伦理思想,认为要实现民主制度,必须消灭封建宗法制度和道德规范。李大钊则反对复  古尊孔,要求思想自由,号召青年不要留恋将死的社会,要努力创造青春的中国。该杂志于1916年9月:版第二卷第一期时,迁往北京并改名为《新青年》。进步知识分子团结在《新青年》周围,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从政治观点、学术思想、伦理道德、文学艺术等方面向封建复古势力进行猛烈的冲击。他们集中打击作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思想基础的孔子学说,掀起“打倒孔家店”的潮流。他们还主张男女平等,个性解放。1917年起他们又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新青年》实际上成了新文化运动的思想领导中心。
- 1 -
-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