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目标
1.根据不同的测量范围和使用需要,人们设计制作了不同的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要根据不同测量对象,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2.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下降,物体获得热量,温度上升。通过测量一个物体的温度变化可以知道这个物体失去热量还是获得热量。
2学情分析
学生自觉性差在做实验时要管理好纪律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测量水温的步骤、方法。
【教学难点】间隔相同时间连续测量水的温度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测量水的温度
测量水的温度
凉风小学:石刘
【教材分析】
《测量水的温度》是教科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2课,也是对前一课《温度和温度计》学习的继续。本课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实际练习测量物体温度和识读摄氏温标。学生在这一课将分别测量凉、温、热、烫4杯水的温度,并每隔2分钟连续测量10分钟内每杯水的温度。本课中每位学生都将有比较多的实践机会。因此,测量水温的步骤、方法,是本课学习的重点。要让学生理解每一条规定的意义,并掌握每一步骤的操作规程,以保证后续测量数据的相对准确。
在这一课的学习中,还期望学生能将物体温度的变化与热量的传递建立起联系来,为后续学习(如五年级的“热”单元)打下基础。对一个物体来说,温度下降,说明物体的内能减少,温度上升,说明物体的内能增加。热量是描述内能转移的物理量,但内能这一概念对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难以理解的,因此教材采用了小学生通常使用的热量的说法。教材主要有以下三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测量水温的方法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温度计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本课是让学生进行测量水温的实践活动。要测量水温,首先要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测温计。选择时要让学生思考,水的温度值在什么范围内
第二项活动是,学习和理解测量水温的方法。教学时,可让学生图文结合阅读理解每一操作步骤的要求。特别要让学生反思,如果不按照这样的要求操作,会出现什么情况 同时教师一定要进行正确的操作示范,因为学生的技能学习是以模仿为主的。
第二部分:测量水的温度
这部分有两项活动,第一项活动是学习用水温计对四种不同温度的水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数据。交流各小组测得的水温数据,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为下一步连续测量10分钟内的水温作铺垫。
第二项活动:每隔2分钟,分别测量一次每杯水的温度,并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活动的主要意义在于通过对观测数据的整理分析,使学生认识水在自然降温时的一般规律:温差越大,降温幅度越大;水温越高,温度下降得越快。同时在教师指导下对实验数据进行初步分析。
第三部分:推测水温的变化
根据前面对观测数据的整理分析,让学生认识到水在自然降温时的一般规律。据此,引导学生推测,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四杯水的温度将分别作怎样的变化 最后怎样?引出科学概念:对一个物体来说,温度下降,说明物体的热量减少;温度上升,说明物体的热量增加。最后作一项推测:如果要让水的温度低于周围空气的温度,可能吗 需要怎样做 教师要引导并带领学生把一些水放入冷冻箱内,为下节课《水结冰了》的教学和学习做准备。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根据不同的测量范围和使用需要,人们设计制作了不同的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要根据不同测量对象,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2.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下降,物体获得热量,温度上升。通过测量一个物体的温度变化可以知道这个物体失去热量还是获得热量。
过程与方法:
1.观察不同温度计的测量范围,选择合适的温度计(刻度范围在0℃~100℃)用于测量水的温度。
2.间隔相同时间(2分钟)连续测量和记录4杯不同冷热的水的温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在观测、记录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2.进一步巩固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测量水温的步骤、方法。
【教学难点】间隔相同时间连续测量水的温度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PPT、各类温度计、烧杯等
小组:4杯不同冷热的水(1号杯自来水,2号杯温水,3号杯烫手的热水,4号杯刚从热水瓶里倒出的烫水),4支相同的水温计(刻度范围在0~100℃),水温测量记录表(同课本三年级下册P47),毛巾。
全班:其他各种式样、不同用途的温度计若干(气温计、体温计、高温计等),时钟,冰箱(含制冰槽)。
【教学过程】
一、任务导入
1.简单复习上节课对温度的认识与读写。
2.师:猜猜看,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什么?PPT演示,出示各种温度计(红液温度计、气温计、数字温度计、高温计、体温计……)
3.明确任务: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用温度计来测量水的温度。
板书:测量水的温度
二、尝试发现:学习测量水温的方法
1.师:要测量水的温度,我们必须要有合适的温度计,该选择怎样?(要测量水温,首先要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测温计。)
2.师:你准备选择哪种温度计来测量水温?(选择合适的温度计,主要是考虑温度计的测量值区间,选择时要让学生思考,水的温度值在什么范围内 )
3.学生讨论交流后师小结:一般来说,液体水的温度会在0~100℃之间,所以,要测量水的温度,需要选择测量值在0~100℃范围的温度计。
4.师:有了合适的温度计之后,我们可以直接测了吗?我们要如何来测量水温呢?请大家一起来看大屏幕(提供正确操作的示意图,并用文字详例操作的方法及步骤。)
5.学生阅读测量水温的方法。
6.师生共同明确方法。教师边讲解边演示:
(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2)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4)在液注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说明:教师一定要进行正确的操作示范,因为学生的技能学习是以模仿为主的。教师如果操作不规范,学生就很难学会准确的操作方法。对于操作方法中的第3条“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和第5条“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要求,学生往往会做到第3条要求却忘了第5条规定。教师要在学生实际测量时,注意观察,及时纠错。)
7.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这样操作,如果不按照这样的要求操作,会出现什么情况?(归纳:(1)上端比较好操作,拿中间会挡住刻度,拿玻璃泡会造成所测的不是水的温度。(2)(5)如果碰到容器或读数时离开液面,测量的就不是水的温度了。(3)俯视或仰视会造成读数偏大或偏小。(4)没有稳定时测出的温度不准。)
三、合作探究:测量水的温度
(一)用温度计对1号杯(自来水)的温度的测量
1.师:清楚了测量的方法之后,我们就要来实际测量水的温度,比一比哪一组的小朋友学得最快。老师为每个小组都准备了四杯水:1号杯内装的是自来水;2号杯内装的是温水;3号杯内装的是烫手的热水;4号杯内装的是刚从热水瓶里倒出的热水。(注意:温度计要小心拿放,如有破裂,请立即告诉老师;热水烫手,注意安全;现在我们的任务是测量1号杯内的自来水的温度,听清楚了吗?)
2.首先让学生用温度计尝试测量同样温度的水(自来水),我们来比一下哪个小组测量的温度既快又方法准确,及时记录在P46的表格中的“自来水的温度”栏(下表所示,也可以两表合并公用P47页表“自来水的温度0分钟”栏目,因为到目前阶段,自来水处常温,每一小组都来测自来水的温度并记录在P47表,更能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对改编教材的说明:本阶段,仅仅要求每一小组测量“自来水的温度”,不但可以节约实验操作时间,而且由于自来水的温度是目前四杯水中最稳定的一杯(处于常温),目标指向更加明确,更能确保实验的科学性和对测量数据的比较研究,而其他2、3、4号杯的水在常温下温度会慢慢减小,难以把握。所以我选择了让学生首先测量“自来水的温度”(即测量1号杯的水温进行研究。)
水温的测量记录
自来水的温度
温水的温度
——
烫手的热水的温度
——
刚从热水瓶里倒出的热水
——
3.学生测量并记录测量所得温度于表中。
4.学生测量后汇报交流。(预设:通过交流能发现个别小组测量同一种水的温度有差异。)
5.组织讨论,引导学生反思:这些差异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由于水是一样的,环境是相同的,包括温度计都是由教师提供的统一温度计。学生在进行简单的交流后,就会把研究的方向指测量方法。通过交流形成正确的测量方法。然后再次测量这杯水的温度,把学生达成的认识形成技能。)
(二)用温度计对不同温度的四杯水的连续测量
1.师:现在要求同时对四杯水进行测量,每隔2分钟测量一次,把测量结果记录在P47“连续测量10分钟内水温变化的记录表”内。(为学生提供了多次测量水温的实践机会,帮助学生巩固和熟练操作技能。)
连续测量10分钟内水温变化的记录表
0分钟
2分钟
4分钟
6分钟
8分钟
10分钟
……
自来水的温度
温水的温度
烫手的热水的温度
刚从热水瓶里倒出的热水的温度
2.实验中引导思考:这些水的温度会有变化吗?估计会怎样变化?
3.小组测量,教师指导。
4.汇报交流所测得的数据,教师写在汇总表上。
5.对数据进行分析。师:从这些数据中你有什么发现吗?
(预设:随着时间的变化,2、3、4号杯里的温度都在下降,4号杯里的水温度下降的最快,1号杯里的温度变化不大。)
(通过对观测数据的整理分析,使学生认识水在自然降温时的一般规律:温差越大,降温幅度越大。水温越高,温度下降得越快。自来水的温度与周围空气的温度相同,所以,水温在短时间内几乎不发生变化。)
6.引出科学概念(大屏幕PPT显示):对一个物体来说,温度下降,说明物体的热量减少;温度上升,说明物体的热量增加。
(再仔细分析每组数据,找找看,有什么问题?)
四、联想拓展:推测水温的变化
(引导学生推测,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四杯水的温度将分别作怎样的变化 最后怎样?)
1.师:如果这四杯水再过10分钟,水温有会发生怎么样的变化?过一天呢?温度还会变化吗?水的温度会无限下降吗?
(预设:当水的温度和周围空气的温度一样的时候,水温就不会下降了。)
2.师:如果要让水的温度低于周围空气的温度,可能吗?有什么办法?
(预设:根据生活经验,学生会想到把水放入冰箱,水温就会继续下降直至结冰。)
3.师:这只是我们根据生活经验推测出来的,希望大家回家后去试验一下,看看是不是这样的。(老师演示:往冰箱自带的制冰槽内倒入自来水,放入冰箱冷冻柜内)
(这是一项推测活动,但也希望对推测进行验证,所以,教师要带领学生把一些水放入冰箱冷冻柜内,以待下节课观察水发生的变化,也是为《水结冰了》的教学和学习做准备。)
【教材处理及教学建议】
一、正确把握教材和驾驱教材
在教学时,可利用“任务导入——尝试发现——合作探究——联想拓展”的模式构建《测量水的温度》的课堂结构。根据需要,对教材作适当的改编:在第三大环节(测量水的温度)部分安排了“用温度计对1号杯(自来水)的温度的测量”和“用温度计对不同温度的四杯水的连续测量”实验。教材的意图是要求“测量四杯水的温度”,而本设计中仅仅要求每一小组测量“自来水的温度”,不但可以节约实验操作时间,而且由于自来水的温度是目前四杯水中最稳定的一杯(处于常温),目标指向更加明确,更能确保实验的科学性和对测量数据的比较研究,而其他2、3、4号杯的水在常温下温度会慢慢减小,难以把握。所以选择了让学生首先测量“自来水的温度”进行研究。让学生用温度计尝试测量同样温度的水(自来水),在学生汇报的时候会发现他们的测量结果是不一样的。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可能在那些方面出现了问题。通过交流形成正确的测量方法,然后再次测量这杯水的温度,把学生达成的认识形成技能。
二、教师对测量水温的方法的正确示范
在“测量水温的方法”教学时,教师一定要进行正确的操作示范,因为学生的技能学习是以模仿为主的。教师如果操作不规范,学生就很难学会准确的操作方法。对于操作方法中的第3条“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和第5条“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要求,学生往往会做到第3条要求却忘了第5条规定。教师要在学生实际测量时,注意观察,及时纠错。
三、深入看待学生测量的温度(对数据进行分析)。
按照本教学设计:学生在连续测量10分钟水的温度后,手头会有一些数据。如何帮助学生分析数据?要让学生通过数据解读出那些内容?是非常值得我们老师深入研究的。
通过小组间的横向比较,可以发现水的变化趋势。在得到大的趋势以后,要反思哪个小组的数据可能出现问题?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果出现像下列一组的数据:37℃、65℃、58.5℃、52℃、49℃,这组数据中反映的问题是,学生对测量的规则没有掌握好,在第一次读数的时候应该是在温度达到最高以后,才开始计时和读数,很显然这组数据的错误是放进去就开始读数了。鉴于此,师生共同分析数据是十分必要的。(当然,这种现象是否真的发生不可知,但个人认为进行这样的分析是必要的,既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又可学会数据分析的方法。)
四、注重对学生进行推理能力的培养。
学生发现了温度变化趋势以后,他们还可以对自己的测量中不准确的或漏掉的数据进行修正。假设有这样一组数据是:68℃、59℃、52℃、47℃、47℃、43℃。就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他们找到的规律进行推理,并讲出自己的理由。很显然数据的四和五当中有一个有问题,会是哪个?需要教师的引导,学生会利用他们发现的规律进行推理,修正有问题的数据。
作为科学教师,我们要抓住每一次学生分析数据的机会,对学生进行推理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