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西游记练习(第八回—第二十二回)
一、选择题
1.唐僧的前世是( )
A.金蝉佛师 B.唐玄奘 C.乌巢禅师
2.观音菩萨寻求取经人时变化为光头赤脚的癞头僧人形象,并且将如来所赐袈裟、锡杖出卖,且“有要钱处,有不要钱处”可谓是大有深意。下列选项中,对观音菩萨此举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因为袈裟与锡杖的买主是唐太宗,况且是送给如来佛祖的大徒弟用的,所以分文不取。
B.菩萨的袈裟与锡杖都是佛祖所赐的神奇之物,必须送给德行高尚、诚心向佛、意志坚定的僧人。
C.所要七千两银子只是一种识别是否真心向佛诚意传道的方法。
D.佛祖与菩萨的目的是普度众生,所以,若是遇到真心向善的传道者,则可分文不收,以袈裟与锡杖奉送也。
3.唐僧在刚收孙悟空为徒弟时,送给他的礼物是( )
A.鞋和裤子 B.虎皮衣 C.金箍圈
4.下列选项中,与第十七回《孙行者大闹黑风山 观世音收伏熊罴怪》情节不符的一项是( )
A.孙大圣一筋斗到来到黑风山上。正观山景,忽见三个妖魔,席地而坐,正论锦襕佛衣之事,悟空轮棒只打了一条白花蛇怪。
B.悟空来到黑风洞叫战,那怪戏言弼马温惹恼了悟空,战了许久不分胜负,那妖回洞筹备“佛衣会”去了。
C.悟空回寺院 与唐僧复命返回山中,打死小妖,拾了寺院师祖金池的请帖去赴佛衣会,却被巡山走了风信,一通交战后,那妖再不出来。
D.悟空来到南海请教观音。观音化身凌虚道人,悟空变为成龙女,设计将黑熊怪降了,菩萨用一个箍儿套在妖头上,收他为守山大神后径去。
5.唐僧在流沙河收下了沙僧为徒,至此,《西游记》取经的唐僧师徒四人全了。下列选项中,对沙僧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按小说内容的实际,沙僧是唐僧收下的第四个徒弟,第二个徒弟并不是猪八戒,而是小白龙。
B.八戒三次与沙僧交战但都未能抓住他,是因为,在水中八戒和悟空联手也战胜不了沙僧。
C.沙僧原为天宫玉皇大帝的卷帘大将,因在蟠桃宴上打碎玻璃盏,触犯天条,被贬出天界,在人间流沙河兴风作浪。
D.沙僧被贬出天界后,在流沙河吃了9个取经人。后经观音点化,赐予法号悟净,一心归佛,同悟空和八戒一同保唐僧去西天拜佛取经。
二、填空题
1.大闹天宫之后,孙悟空被如来佛镇压在 下,受苦_ 年。后来_________取经到此,将山顶上的六字真言金字揭下,收为大弟子,取了个诨名叫 。
2.白龙马原是 ,因违逆父命被囚 ,因腹中饥饿吃掉了唐僧的白马,后经 点化,化为 驮负唐僧取经。
3.因 庄主女儿被一长嘴大耳妖怪强占,悟空追妖怪来到 ,其实妖怪本为上界的 ,因_ 被贬下界,误投猪胎。经观音收服,赐名 。又因被唐僧训诫不可吃五荤三厌,别名 ,是唐僧的第 个徒弟。
4.唐僧在高老庄收八戒为徒后,师徒三人上路西行,来到 ,唐僧得到了乌巢禅师赠送的《 》和赠诗,诗意点化唐僧:西行充满艰险,要靠 ,暗示前头将遇到 。
5.“八百流沙界,三千弱水深。鹅毛飘不起,芦花定底沉。”第二十二回开篇就写流沙河的 为 和 的交战埋下伏笔。
6.流沙河的水怪本是天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贬下界。
三、简答题
1.唐三藏西天取经第一难在哪里遭遇了哪些妖精,他们的真实身份是什么?是谁帮助唐三藏渡过第一难的?
2.“金蝉脱壳”的含义是什么?它是古代战争中经常用到的一种计谋。《西游记》中有一个妖怪与孙悟空、猪八戒打斗时就用到了这个计策,简要地把这个故事写出来吧!
3.阅读《西游记》片段,完成填空。
那猴道:“你可是东土大王差往西天取经去的么?”······三藏闻言,满心欢喜道:“你虽有此善心,又蒙A教诲,愿入沙门,只是我又没斧凿,如何救得你出?”那猴道:“不用斧凿······”
“此善心”具体指 ,A是 (人物),三藏救得那猴出来的方法是 。
4.阅读第十四回选段,完成题目。
他见三藏只管绪绪叨叨,按不住心头火发道:“你既是这等,说我做不得和尚,上不得西天,不必恁般絮咶恶我,我回去便了!”那三藏却不曾答应,他就使一个性子,将身一纵,说一声“老孙去也”!三藏急抬头,早已不见,只闻得呼的一声,回东而去。
结合选段中的相关语句,分析孙悟空的性格。
(2)整部小说写到孙悟空三次离开取经团队,选段写的是第一次。请写出孙悟空另一次离队时的表现,并结合选段说明他的成长变化。
5.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那院主献了茶,又安排斋供。天光尚早。三藏称谢未毕,只见那后面有两个小童,搀着一个老僧出来。看他怎生打扮:
头上戴一顶毗卢方帽,猫睛石的宝顶光辉;身上穿一领锦绒褊衫,翡翠毛的金边晃亮。一对僧鞋攒八宝,一根拄杖嵌云星。满面皱痕,好似骊山老母;一双昏眼,却如东海龙君。口不关风因齿落,腰驼背屈为筋挛。
众僧道:“师祖来了。”三藏躬身施礼迎接道:“老院主,弟子拜揖。”那老僧还了礼,又各叙坐。老僧道:“适间小的们说东土唐朝来的老爷,我才出来奉见。”三藏道:“轻造宝山,不知好歹,恕罪!恕罪!”老僧道:“不敢!不敢!”因问:“老爷,东土到此,有多少路程?”三藏道:“出长安边界,有五千余里。过两界山,收了一众小徒,一路来,行过西番哈咇国,经两个月,又有五六千里,才到了贵处。”老僧道:“也有万里之遥了。我弟子虚度一生,山门也不曾出去,诚所谓“坐井观天',樗朽之辈。”三藏又问:“老院主高寿几何?”老僧道:“痴长二百七十岁了。”行者听见道:“这还是我万代孙儿哩!”三藏瞅了他一眼道:“谨言!莫要不识高低,冲撞人。”那和尚便问:“老爷,你有多少年纪了?”行者道:“不敢说。”那老僧也只当一句疯话,便不介意,也不再问,只叫献茶。
对老僧的外貌描写主要集中在哪两个方面?
(2)“这还是我万代孙儿哩!”这句话表现了孙悟空怎样的性格特点?
(3)根据文章内容,说说此后唐僧二人有何遭遇,最终结局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