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第19课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素养目标
素养目标
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唯物史观
家国情怀
了解万隆会议召开的背景、内容及意义。
理解万隆精神”的内涵。
简述亚洲国家实现国家独立和走上民族振兴道路的概况。
简述战后非洲独立运动和拉丁美洲各国为捍卫国家主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所进行的斗争。
复习巩固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帝国主义以沉重打击,这些帝国主义国家已无力统治他们的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特别是中国革命的胜利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斗争。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发展民族经济,亚非拉国家作出了哪些努力呢
课堂导入
第三世界国家分布图
第三世界是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以及其他地区中的发展中国家,它们构成第三世界。
一、万隆会议
课堂活动
万隆会议(第一次亚非会议)
特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席卷全球。殖民帝国纷纷瓦解,越来越多的亚洲和非洲国家取得独立。
问题:新独立的国家都面临巩固独立、发展经济的共同问题。
背景:获得独立的国家反对冷战,不愿卷人大国之间的军事冲突,迫切需要建立新型的平等的国际关系,以维护国家主权,发展民族经济。
内容:会议通过了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
时间:1955年4月18日-24日
地点:印度尼西亚 万隆
地位: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
“万隆精神”
会议所体现的亚非国家和地区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的精神,被称为“万隆精神”。
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亚非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
作用:
二、“非洲年”
(1)1951年底,利比亚宣布独立。
(2)1952年,纳赛尔成立了埃及共和国。
1952年7月,纳赛尔领导埃及“七月革命”,埃及成立共和国。图为纳赛尔受到市民热烈欢迎的情形。
1.民族解放运动:
苏伊士运河,地处亚、欧、非三洲交界处,扼地中海进入红海门户。
与绕道非洲好望角相比,从欧洲大西洋沿岸各国到印度洋缩短5500—8000千米;从地中海各国到印度洋缩短8000—10000千米;到黑海沿岸缩短了12000千米。
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
1956年,埃及宣布将苏伊式运河收归国有。
2.非洲年:
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被称为“非洲年”。
3.殖民体系崩溃:
1990年3月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
三、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1.古巴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古巴是北美洲加勒比海北部的群岛国家,哈瓦那是古巴的经济、政治中心和首都。1511年沦为西班牙殖民地。1898 年被美国占领,在政治和经济上长期被美国控制。
(1)1959年,古巴人民在卡斯特罗等人的领导下,推翻了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后来,又挫败了美国支持的雇佣军入侵,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2)1961年卡斯特罗宣布古巴为社会主义国家。
卡斯特罗
巴拿马运河是通过巴拿马地峡沟通大西洋与太平洋的通航运河。全长约82千米,宽152—304米。工程前后历时30年,1914年正式开通后,美国霸占了运河及其两岸狭长地带的运河区,变成“国中之国”。巴拿马运河与苏伊士运河同样具有世界战略意义,因此素有“世界桥梁”之称。
(1)巴拿马运河的地位
2.巴拿马人民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的斗争
由材料总结巴拿马运河的地位:它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地位。
材料一 经过巴拿马人民的长期斗争,在1977年,巴美签订了关于巴拿马运河的新条约,下图为签字前的场景。前排左起:美国总统卡特、美洲国家组织秘书长和巴拿马政府领导人奥马尔。
(2)巴拿马收回巴拿马运河的过程
材料二 1999年12月14日,巴拿马运河主权交接仪式在巴拿马城附近的米拉弗洛雷斯船闸处举行,巴美两国政府代表签署了关于运河主权和管辖权交接的换文。图为在巴拿马运河交接仪式上,巴拿马总统莫斯科索(左)和美国政府代表、美国前总统卡特交换有关巴拿马运河回归的文件。
结合材料一、二,总结巴拿马人民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斗争的过程。
(1)20世纪六七十年代,巴拿马不断爆发群众性的反美运动,要求收回运河区主权。
(3)1999年年底,巴拿马收回了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2)1977年,巴拿马与美国签订条约,收回了运河区的海关、邮政、司法等主权,并参与运河的管理和营运。
课堂总结
巧记历史
第19课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万隆会议第一次,亚非会议无帝国;会议初期不团结,把握航向周恩来。一九六零独立年,独立国家十七个;美国控制古巴难,艰苦奋斗谋独立。
课堂训练
素养提升
课后活动
2. 这是一幅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非洲地图,请你对比现在的非洲地图,看看非洲政治版图最明显的变化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