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3课《内战爆发》分层作业
考向1.了解蒋介石邀请毛泽东来重庆谈判的目的,知道重庆谈判的意义。高频考点,常与西安事变联系在一起,考查形式多样。
考向2.知道《双十协定》和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重要考向,考查以选择题为主。
考向3.知道解放区军民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的史实。高频考点,考查形式以选择题为主。
1.(23-24八年级上·江苏南京·期末)国共两党的最高领袖第一次站在一起,共商“和平、统一”的大计,这一场景发生在( )
A.上海 B.南京 C.北平 D.重庆
2.(23-24八年级上·云南文山·阶段练习)1945年毛泽东进行重庆谈判的目的是( )
A.争取舆论支持 B.尽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揭穿蒋介石的阴谋
C.签订停战协定 D.商议共建新中国
3.(23-24八年级下·河北唐山·期中)《双十协定》签订的最重要的意义是( )
A.粉碎蒋介石的阴谋 B.赢得了反内战的时间。
C.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和平诚意 D.使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权
4.(2024九年级下·全国·专题练习)正是在美苏双方的配合与干预下,国共两党最高领袖蒋介石与毛泽东在1945年9月初至10月10日于重庆举行了和平谈判。但是,这个时候美苏两国均未直接介入国共谈判,因此两党谈判几乎没能解决任何实质性问题,涉及军队、政权和地盘等问题,双方均未取得协议。10月中旬,重庆和谈宣告暂时休会,国共两党在军事上就进入到内战状态了。“内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 )
A.国民党胡宗南部占领延安
B.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C.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
D.国民党军队占领张家口
5.(2024九年级下·全国·专题练习)“毛泽东现在已登上世界政治舞台。1945年的重庆之行让他成名,1947年在战场上的胜利让他变得可怕。”“1947年在战场上的胜利”有( )
A.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B.中原解放区部队成功突围
C.三大战役的胜利 D.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
6.(23-24八年级上·山东临沂·期末)毛泽东说:“打仗,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我们要以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在毛泽东这一军事思想指导下,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 )
A.开始转战陕北 B.发动淮海战役 C.指挥解放南京 D.进行自卫反击
7.(20-21八年级上·全国·课后作业)陈毅元帅在1947年5月作诗云:“孟良崮上鬼神号,七十四师无地逃。信号飞飞星乱眼,照明处处火如潮,刀丛扑去争山顶,血雨飘来湿战袍,喜见贼师精锐尽,我军个个是英豪。”诗中描绘的孟良崮战役( )
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B.打退了国民党军队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C.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D.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在华东地区的主力
8.(23-24八年级下·四川眉山·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恭喜恭喜》是由陈歌辛1945年创作的歌曲,姚敏、姚莉兄妹演唱。请以世纪、年代的呈现方式,写出这首歌曲创作的时间。
(2)歌词“冬天已到尽头”、“盼望春的消息”表达了当时人民的喜悦与期盼。当时人民喜悦的原因是什么?当时人民的期盼是什么?中国共产党为此做了哪些努力?结果如何?
9.(2024·山东青岛·中考真题)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飞抵重庆后,在机场发表谈话:“目前最迫切者,为保证国内和平,实施民主政治,巩固国内团结……希望中国一切抗日政党及爱国志士团结起来,为上述任务而奋斗。”这反映出毛泽东飞抵重庆的目的是( )
A.争取国民大革命的胜利 B.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争取和平民主建国
10.(24-25九年级上·山东菏泽·开学考试)下图是进步画家华君武1946年所作的漫画《远水救不了近火》。对该作品的解读,最恰当的是( )
A.揭露了美国的霸权主义阴谋 B.批判了国民党出卖国家主权的行径
C.表明了战争形势已发生逆转 D.宣扬了民主进步的潮流不可阻挡
11.(24-25九年级上·全国·课后作业)毛泽东说:“我军打仗,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下列最能体现这个战略思想的军事行动是( )
A.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B.孟良崮战役
C.千里跃进大别山 D.辽沈战役
12.(23-24八年级上·山西阳泉·期末)某历史兴趣小组进行以“人民解放战争”为主题的探究性学习,收集了很多学习资源,下表中的学习资源与主题完全相符的一组是( )
序号 资源 名称
A 文献 《论联合政府》《论持久战》
B 图片 《宣传(中国土地法大纲)》《红军长征路线图》
C 视频 《孟良崮战役》《转战陕北》
D 旧址 遵义会议会址、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
A.A B.B C.C D.D
13.(21-22八年级上·江苏盐城·期末)张治中将军在某次欢送毛泽东的晚宴上致辞:“大部分的意见我们已经一致了,就是:和平、民主、团结、统一,在蒋主席领导下彻底实行三民主义。”该晚宴的背景最有可能是(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B.国共达成《双十协定》
C.国民革命取得阶段胜利 D.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
14.(2021·江苏苏州·模拟预测)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作战一直用“自卫战争”的名义,半年后,中共中央第一次使用“人民解放战争”的名称代替此前所用的自卫战争。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
A.开始创建人民军队 B.竭力维护和平大局
C.积极开展战略反攻 D.取得军事优势地位
15.(2014·河南郑州·一模)毛泽东在《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中指出:“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对于这段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第二年”指的是1947年
B.内线作战是解放战争第一个阶段的主要任务
C.防御是解放战争第一年的战略方针
D.转战陕北是第二阶段战略目标开始实施的标志
16.(2024九年级下·全国·专题练习)黄埔生、抗日名将张灵甫在孟良崮战役前,曾致信蒋介石:“以国军表现于战场者,勇者任其进,怯者听其裹足,牺牲者牺牲而已,机巧者自为得志。赏难尽明,罚每欠当,彼此多存观望,难得合作,各自为谋,同床异梦……匪诚无可畏,可畏者我将领意志之不能统一耳。”此信旨在说明国民党军队( )
A.武器装备落后 B.将领指挥不才 C.蒋介石乱指挥 D.缺乏凝聚力
17.(2024·河北邯郸·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3年5月,蒋介石坐镇南昌,决定首先以50万兵力,“围剿”中央根据地的红军。博古、李德命令红军北上应敌,攻打敌人设防坚固的硝石和资溪桥,结果屡战不胜。转而采取消极防御方针,命令红军处处设防,分兵把守,同敌人打阵地战,拼消耗,使红军完全陷入被动地位。1934年4月,广昌失守。国民党军队加紧对根据地中心地区的“围剿”。到1934年9月下旬,中央革命根据地日益缩小,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的可能完全丧失。1934年10月,中共中央领导机关和红军主力被迫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大转移。
——摘编自《中央苏区第一至五次反“围剿”战争史》
材料二 1947年3月,国民党军胡宗南等部,以34个旅约25万人的兵力向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发动突然袭击。当时,陕北解放军的总兵力仅2万多人。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中共中央毅然决定放弃死守延安、同国民党军队进行决战的打法。3月19日,西北人民解放军主动撤离延安。3月29日,中共中央举行政治局会议,决定由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机关留在陕北,指挥全国各解放区人民解放军的作战。由于中国共产党在陕北拥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并且地形险要、回旋余地较大,西北解放军采用“蘑菇战术”,与敌人周旋,使得敌人往返奔波、疲于奔命,相继取得青化砭等胜利,共歼灭胡宗南部1.4万余人,基本稳定了陕北战局。
——摘编自《转战陕北》
(1)据材料一,指出红军进行战略大转移的直接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的有利条件。
(3)综合上述材料、问题和所学知识,归纳中共中央两次战略大转移的共同影响。
18.(22-23八年级上·重庆铜梁·期末)新时代以来,重庆迅速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为进一步了解家乡重庆,重庆某中学组织了以“重庆人·重庆城·重庆魂”为主题的历史探究活动。请你一起参与下列活动,完成相关任务。
任务一【认识重庆人】
下表是郭同学根据《刘伯承传》等著作制作的刘伯承元帅资料卡
时间 青年刘伯承革命事迹(部分)
1892年 出生于四川省开县(今重庆开州)赵家场张家坝
1926年 由杨闇公、吴玉章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 与周恩来、贺龙等领导革命军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
1930年 协助周恩来举办短期军事训练班,负责为训练班讲授暴动方略和游击战、运动战战术
1932年 撰写《现在游击队要解答的问题》《到敌人后方开展游击战争的几个教训》等,并翻译多篇苏军教材和理论文章
1934年 随红军长征,带领队伍担任殿后任务,并顺利突破敌人防线。先后智取遵义、攻占娄山关、巧夺皎平渡,于1936年完成会师
①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根据资料卡,归纳国民革命失败后刘伯承为中国革命事业所作的贡献。结合所学知识,在资料卡中①栏补充介绍一例刘伯承在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事迹。
任务二【走进重庆城】
中国旅游研究院最新调查数据显示,重庆是后疫情时代中国人最想去的城市旅游目的地。
注:同盟国,即由美、英、苏、中等国主导成立的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主要目标是团结力量战胜法西斯。
——据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编著《重庆地情概览》等制作
(2)请根据《重庆文旅景点分布图》(部分)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重庆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地位。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在重庆作出的努力。
任务三【感受重庆魂】
从近代到新时代,重庆人民用行动为“重庆魂”写下了深刻的注脚。
请根据上面材料概括指出“重庆魂”的精神内涵。综合上述探究,谈谈你作为新时代重庆人获得的启示。
题号 1 2 3 4 5 6 7 9 10
答案 D B D B A A B D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A C B B C D
1.D
【详解】依据材料“共商“和平、统一”的大计”和所学可知,材料描述的是重庆谈判。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1945年8月,毛泽东偕周恩来、王若飞前往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经过40多天的艰苦谈判,10月10日,国民党被迫同中国共产党正式签署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也就是著名的《双十协定》,使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权,所以这一场景发生在重庆,D项正确;上海、南京、北平与重庆谈判无关,排除ABC项。故选D项。
2.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揭露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假和平的真面目,以利于团结和教育人民,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在周恩来、王若飞陪同下飞抵重庆,同国民政府进行谈判,B项正确;争取舆论支持,与毛泽东进行重庆谈判的史实不符,排除A项;签订停战协定,是毛泽东进行重庆谈判的结果,不是目的,排除C项;商议共建新中国,是毛泽东进行重庆谈判的过程,不是目的,排除D项。故选B项。
3.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重庆谈判是蒋介石为了发动内战赢取准备时间的阴谋之举,毛泽东等人毅然赴重庆谈判,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和平诚意,在重庆谈判中中共做出了极大的让步,国共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使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权,D项正确;“粉碎蒋介石的阴谋”是中共参加重庆谈判的目的之一,不是《双十协定》签订的最重要的意义,排除A项;“赢得了反内战的时间”说法错误,重庆谈判是蒋介石发起的,他是为了发动内战赢取时间,不是共产党为了针对蒋介石的阴谋主动提出的谈判,排除B项;《双十协定》虽然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和平诚意,但这不是其最重要的意义,排除C项。故选D项。
4.B
【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B项正确;中共中央机关和边区部队主动撤出延安,开始转战陕北,目的是拖住国民党军胡宗南部队,为人民解放军在其他战场举行战略反攻创造有利条件,因此,国民党胡宗南部占领延安全面内战已经爆发,排除A项;1946年1月10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举行。会议讨论了建立联合政府、和平建国纲领、召开国民大会、修改宪法草案、整编军队等问题,并通过一系列决议,再一次确定了避免内战、和平建国的方针。重庆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因此,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是内战爆发前,排除C项;1946年10月,国民党军队占领张家口,全面进攻达到最高峰,排除D项。故选B项。
5.A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1947年在战场上的胜利”,结合所学可知,1947年3月,国民党全面进攻被粉碎,A项正确;中原解放区成功突围是在1946年,排除B项;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排除C项;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排除D项。故选A项。
6.A
【详解】根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这些言论相关的军事行动是中共中央转战陕北。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二十多万人,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当时在陕北的红军与敌人相比,众寡悬殊,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毛泽东、周恩来等撤离延安后,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一直转战陕北,指挥解放战争。彭德怀、贺龙率西北人民解放军,进行了多次战役,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解放区重点进攻,A项正确;1949年11月,中原野战军与华东野战军在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指挥下,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发起淮海战役,歼灭大量敌军,排除B项;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排除C项;各个解放区的军队,遵照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与作战方针,在广大人民的支持下,与国民党军队展开大规模运动战。解放区军民经过半年多的自卫反击战,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排除D项。故选A项。
7.B
【详解】依据“孟良崮上鬼神号,七十四师无地逃。信号飞飞星乱眼,照明处处火如潮,刀丛扑去争山顶,血雨飘来湿战袍,喜见贼师精锐尽,我军个个是英豪”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诗写的是1947年5月的孟良崮战役,全歼国民党军整编74师3.2万余人,击毙敌中将师长张灵甫,粉碎了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B符合题意;ACD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故选B。
8.(1)时间:20世纪40年代。
(2)原因:抗战战争的胜利。
期盼:和平(民主和平、和平建国等)。
努力:重庆谈判(参加政协会议、提出民主、和平、团结的口号等)。
结果:国民党发动内战。
【详解】(1)时间:根据题干时间“1945年”并结合所学公元纪年与世纪年代的转化可知,具体年份与世纪换算公式为千百位数加1,十位数不变。一个世纪为一百年,10年为一个年代。因此1945年表述为20世纪40年代。
(2)原因:根据题干歌曲的创作时间1945年和“冬天已到尽头”、“盼望春的消息”可知,与此相关的事件是抗日战争的胜利,它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
期盼:结合所学重庆谈判的背景可知,抗日战争胜利后,人们普遍期待和平建设国家,因此期盼是和平(民主和平、和平建国等)。
努力:结合所学重庆谈判的知识可知,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毛泽东高瞻远瞩,以惊人的胆魄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参加政协会议、提出民主、和平、团结的口号等)。
结果:结合所学内战爆发的知识可知,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
9.D
【详解】据材料可知,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飞抵重庆后,在机场发表谈话:“目前最迫切者,为保证国内和平,实施民主政治,巩固国内团结……希望中国一切抗日政党及爱国志士团结起来,为上述任务而奋斗。”这反映出毛泽东飞抵重庆的目的是争取和平民主建国,D项正确;国民大革命时期是指1924--192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1937年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排除C项。故选D项。
10.B
【详解】根据题干“1946年所作的漫画《远水救不了近火》”及结合所学可知,当时正值国共内战时期,国民党政府依赖美国的援助来对抗中国共产党。然而,漫画通过“远水救不了近火”的比喻,揭示了国民党政府依靠外援无法解决国内问题的现实,批判了国民党出卖国家主权、依赖外国势力的行径。B项正确;漫画显示的是蒋介石向美国求助,而非揭露美国的霸权,排除A项;1947年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1946年战争尚未发生逆转,排除C项;漫画中提到军事危机,而不是民主进步的潮流,排除D项。故选B项。
11.A
【解析】略
12.C
【详解】根据“人民解放战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华东野战军在山东孟良崮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故《孟良崮战役》《转战陕北》属于人民解放战争时期,C项正确;《论持久战》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发表,排除A项;《红军长征路线图》、遵义会议都发生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排除BD项。故选C项。
13.B
【详解】依据题干“大部分的意见我们已经一致了,就是:和平、民主、团结、统一,在蒋主席领导下彻底实行三民主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蒋介石接连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1945年8月,毛泽东偕周恩来、王若飞前往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经过40多天的艰苦谈判,10月10日,国民党被迫同中国共产党正式签署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也就是著名的《双十协定》。协定规定,坚决避免内战,在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基础上,建立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但是,国民党始终不承认解放区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因此该晚宴的背景最有可能是国共达成《双十协定》,B项正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时,中共代表周恩来等前往庐山会见蒋介石,共商抗日救国大计。毛泽东没有去,排除A项;国民革命运动中,蒋介石任北伐军总司令,国民革命取得阶段胜利时,蒋介石还没有建立南京国民政府,不能称“蒋主席”,排除C项;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与题干中“大部分的意见我们已经一致了,就是:和平、民主、团结、统一,在蒋主席领导下彻底实行三民主义”意思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4.B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自卫战争”带有防守、防御的意味,说明中国共产党并不希望打内战,而“人民解放战争”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希望消灭反动势力,争取和平的意愿,B项正确;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武装打响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也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排除A项;开始战略反攻的标志是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解放战争前期,国民党一直占据着军事优势地位,排除D项。故选B项。
15.C
【详解】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阅读理解能力。题文材料中的“第二年”指的是1947年,因为全面内战爆发于1946年,“以主力达到外线去”告诉我们内线作战是解放战争第一个阶段的主要任务,而转战陕北是第二阶段战略目标开始实施的标志,因为中共中央撤出延安之后,最后迁到河北西柏坡。至于“防御是解放战争第一年的战略方针”材料根本没有体现。故答案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内战烽火
16.D
【详解】根据材料“以国军表现于战场者,勇者任其进,怯者听其裹足,牺牲者牺牲而已,机巧者自为得志。赏难尽明,罚每欠当,彼此多存观望,难得合作,各自为谋,同床异梦……匪诚无可畏,可畏者我将领意志之不能统一耳。”可知,黄埔生、抗日名将张灵甫强调的是国民党军队“同床异梦”,缺乏凝聚力,D项正确;国民党军队的武器装备相对共产党而言是先进的,材料没有体现武器装备落后,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内容为国民党军队“彼此多存观望,难得合作,各自为谋,同床异梦”,而不是强调将领指挥不才,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国民党军队在战争过程中的表现缺乏凝聚力,没有体现蒋介石乱指挥,排除C项。故选D项。
17.(1)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2)良好的群众基础;地形险要、回旋余地较大,便于开展运动战;其他地区解放军的密切配合;正确的战略战术;等等。
(3)都粉碎了国民党扼杀革命的企图;都保存了革命力量;都在战略转移完成后,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详解】(1)直接原因:根据材料“到1934年9月下旬,中央革命根据地日益缩小,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的可能完全丧失。1934年10月,中共中央领导机关和红军主力被迫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大转移”可知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2)有利条件:根据材料“由于中国共产党在陕北拥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并且地形险要、回旋余地较大”可知良好的群众基础;地形险要、回旋余地较大,便于开展运动战;根据材料“与敌人周旋,使得敌人往返奔波、疲于奔命,相继取得青化砭等胜利”可知正确的战略战术;结合所学知识,当时国民党实行重点进攻战术,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进行重点进攻,解放军通过各部队配合,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拉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得出其他地区解放军的密切配合。
(3)共同影响:根据所学知识,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中国共产党进行了长征,完成了战略转移,保存了革命力量,粉碎了国民党扼杀革命的企图并实现了红军北上抗日的意图,为抗日战争做好准备,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粉碎了国民党扼杀革命的企图,保护了中央机关的安全,贯彻了毛泽东“存人失地,人地皆存”的战略方针,并最终实现了三路大军挺进中原。综合可得出,都粉碎了国民党扼杀革命的企图;都保存了革命力量;都在战略转移完成后,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18.(1)贡献:领导南昌起义;协助周恩来举办短期军事训练班;撰写、翻译军事文章;长征期间,负责军队的殿后任务。事迹:1948年11月,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等指挥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以徐州为中心发起淮海战役,歼灭大量敌军。
(2)陪都;重庆谈判、政治协商会议。
(3)精神内涵:热爱祖国,大义为先,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等;启示:作为新时代重庆人要勇于担当,守望相助,积极发扬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1)根据材料“刘伯承元帅资料卡”可知,国民革命失败后刘伯承为中国革命事业所作的贡献有领导南昌起义;协助周恩来举办短期军事训练班;撰写、翻译军事文章;长征期间,负责军队的殿后任务。结合所学可知,1948年11月,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等指挥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以徐州为中心发起淮海战役,歼灭大量敌军。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重庆是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的陪都;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在重庆作出的努力有参加重庆谈判、政治协商会议等。
(3)根据材料三幅图片可知,“重庆魂”的精神内涵有热爱祖国,大义为先,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等(根据图片言之有理即可);作为新时代重庆人要勇于担当,守望相助,积极发扬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言之有理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