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 内战爆发【教学设计】-【教学评一体化】大单元整体教学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3课 内战爆发【教学设计】-【教学评一体化】大单元整体教学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06 15:51: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第23—24课)
1.2022年课标要求
〖导论〗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着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决战。中国 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很大努力,但是国民党坚持独裁统治,悍然发动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三年多的解放战争,推翻了 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内容要求〗“1.7人民解放战争
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努力;了解全面内战的爆发、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等史事;通过了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知道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和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2.2022年课标解读
⑴了解重庆谈判基本内容和重要的事件、人物,知道重大史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原因和结果,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时空观念、唯物史观)
⑵通过了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知道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和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①结合历史地图,了解解放战争不同阶段的历程,进一步培养时空观念。(时空观念)
②通过探究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结束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原因的分析,培养阅读史料和历史解释的能力。(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③立足唯物史观,认识中国共产党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故能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唯物史观)
④通过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和意义,培养家国情怀,感悟中国共产党为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努力奋斗的精神。(家国情怀)
⑶能结合语文、地理、音乐等课程的学习,通过阅读近代的文献材料、图像材料,观察实物材料,查阅地图,并加以分析、概括并提取其中的历史信息。通过探究与讨论,强化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1、本单元教材主要内容:
本单元由两节正课组成。
抗日战争胜利后,人们普遍期待和平建设国家。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很大努力。但是,国民党坚持独裁统治,于1946年发动了全面内战。
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军民,先后粉碎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之后展开战略进攻,发起三大战役。1949年4月,解放军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本单元教材共二课。
《第23课 内战爆发》的教学:本课上承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下启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教材内容共分为三个子目:重庆谈判;国民党发动内战;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主要讲述了抗日战争胜利后,从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到内战全面爆发,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人民开展自卫反击的历史。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的教学:本课主要内容有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人民解放战争是国共两党的最后决战,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迅速走向胜利的阶段。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在广大人民的支持下,人民解放军屡战屡胜,获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中国近代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时空纵览
3、单元大概念架构
①政治:抗战胜利后,内战爆发,国共两党的关系由合作走向对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②经济: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使得国民经济濒临崩溃;
③中外联系:美国为了称霸世界,推行冷战政策,支持蒋介石打内战,中国陷入国共内战的混乱局面。
④专题线索:
一次谈判 重庆谈判
一次会议 七届二中全会
一次改革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两个重点 陕甘宁解放区、山东解放区
三个阶段 战略防御、战略进攻、战略决战
四次战役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
4、整体教学流程透视
(1)课堂导入环节以科学性、趣味性、灵活性和启发性原则,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采用设疑、悬念导入法、直观导入法、开门见山法、直接破题法、温故知新等方法导学激趣。
(2)导入新课后,出示学习目标,学科核心素养,明确学习的重难点和要求,明晰地让学生知道通过本节学习应该掌握哪些知识点,形成何种能力,从而进入自主学习环节。
(3)自主学习,让学生整体感知教材,对基本史实有一定了解,再对重难点进行精细预习,标画重点内容。
(4)小组合作,问题探究要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展开,教师要把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交给学生去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教师可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
(5)当堂检测,着重在于以各种形式检测学生学习的效果,可以通过口答、自背、做题等方式完成。根据课堂情况,灵活掌控教学环节,每节课至少留出3至5分钟进行测验训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做到堂堂清,不欠账。
5、本单元教材体例
(1)设计导语激发兴趣,引出重点;
(2)设计插图增强感染力;
(3)设计正文宋体内容明确基本知识;
(4)设计正文楷体内容补充说明;
(5)设计相关史事教会学生提炼有效信息;
(6)设计“问题思考”栏目,引起探究兴趣,激发学生思考;
(7)设计“材料研读”培养学生研读材料的能力,活学活用;
(8)设计“课后活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9)设计“知识拓展”,扩大学生知识面。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分析重庆谈判国共双方的目的,知道蒋介石的真内战假和平,知道共产党争取和平。
2.通过阅读教材,知道国民党发动内战,解放区军民运用运动战开展自卫反击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3.通过阅读教材,掌握土地改革的内容和意义;分析理解土地改革与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关系。
4.通过阅读教材,知道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拉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5.通过阅读教材,知道三大战役胜利的史实与意义,分析胜利的原因。
6.通过阅读教材,知道渡江战役和国民党统治的覆灭等史实,知道南京解放的重大历史意义。
7.通过人民解放军为推翻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历尽艰辛、英勇作战、不畏牺牲的精神,使学生确立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
8.尝试阅读相关的文献材料、图像材料,观察实物材料,并加以分析,概括并提取其中的历史信息。尝试运用可靠的、典型的史料说明自己对历史问题的看法或有根据地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人物。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重庆谈判、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及渡江战役。
难点: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的决策及有关方针;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第七单元 第23课《内战爆发》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努力;了解全面内战的爆发、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等史实。
素养目标 1.了解重庆谈判、全面内战爆发、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等基本史实,根据内战爆发时国共关系、力量对比等相关史实,认识敌强我弱的战争初期形势。(时空观念)(重点)2.能通过史料分析重庆谈判的背景与原因,认识国民党坚持独裁、发动内战的本质,认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难点)3.能通过阅读史料对重庆谈判的结果进行评价,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历史,培养学生辨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难点)4.认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中国强盛的重要保证,知道追求民主的艰巨性,认识中国共产党真正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家国情怀)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板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上承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下启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教材内容共分为三个子目:重庆谈判;国民党发动内战;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主要讲述了抗日战争胜利后,从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到内战全面爆发,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人民开展自卫反击的历史。本课关键词:(重庆谈判、全面进攻、重点进攻、运动战)为了便于教学,依据大单元教学理念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将23课整合为四部分:1、谈判桌上较量--弥天大勇赴渝州,一身安危系天下2、美蒋挑起内战--阴谋尽现狼烟起,半年灭共甚骄狂3、运动战显神威--自卫反击有奇招,运动战下敌溃逃4、粉碎重点进攻--全面进攻已无力,孤注一掷亦枉然
学情分析 经过上一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学习,初二年级的学生们,对于中国共产党团结人民、依靠人民的民主革命道路,有了一定的初步认识,且经过一年多的历史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历史问题的分析能力和简单史料的研读能力。但是就课本内容而言,没有相关材料的辅助和历史情境的创设,学生理解内战爆发的原因和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初期取得自卫反击战胜利的原因会比较困难,因此在教学中,通过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让初二的学生在理解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不同的建国方针路线,进而揭示出中国共产党团结人民、依靠人民取得战争胜利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具有一定的挑战和难度。
教学方法 关于重庆谈判,应通过一些具体的史实,使学生了解抗战胜利后的中国局势,认识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专制独裁的本质,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巨大努力。解放战争前期的概况则通过数据对比等方法让学生有深刻的印象,为下一课更好地了解解放战争的发展打下基础,也有利于学生多角度地了解、探讨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学习人民解放战争内容时,涉及战役的内容较多,教师应结合教学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和自觉运用地图学习历史、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观;要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单元整合】人民解放战争人民解放战争:亦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是1946年6月至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导入新课】PPT展示:抗战中人民渴望和平炮弹作花瓶,战争已经停。莲花种其间,花开枝亭亭。没有战乱苦,人人欢乐情。灵感忽然生,作画就成形。以画来歌颂,万世乐太平。 丰子恺的漫画《炮弹作花瓶世间太平》作于抗战时期,这幅画反映了当时战争的残酷,及作者对当时社会的厌恶,和作者号召大家杜绝斗争、向往和平的想法 。抗战胜利后人民欢庆胜利材料:1945年8月,《新华日报》上发表了一封读者的来信: “中国的老百姓,足足有三十多年没有享受过和平的日子,一面受敌人的侵略,一面不断内战……我们对于战后和平的期望,就像饥饿的人等饭吃那样的急迫……我们反对内战,不管用什么法律来解释,我们还是要反对,如果内战,全中国人民都要遭受无穷的损害……”教师:当时人们最大的心愿是什么?他们的心愿实现了吗?我们来一起学习第23课:内战爆发。 读图,思考问题。 单元整合,整体感知解放战争的史实。结合图片,设置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自然导入新课,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核心素养。
讲授新课(一) 任务一、谈判桌上较量--弥天大勇赴渝州,一身安危系天下1.背景Q1:面对人们渴望和平的愿望,国共两党的态度如何?美国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材料1:今天的中心工作在于消灭共产党,日本是我们外部的敌人,中共是我们国内的敌人,只有消灭中共才能完成我们的任务! ——蒋介石1945年5月 在国民党六大上的讲话材料2:我们这次大会是关系全中国4.5亿人民命运的一次大会,我们的任务就是应当用全力去争取光明的前途和光明的命运,反对另一种黑暗的前途和命运。—毛泽东在中共七大讲话材料3:(美国)在中国所追求的长远目标是推动建立一个稳定、统一的亲美政府,而短期目标首先是“阻止共产党完全控制中国”。 ———《美国外交文集》【图说历史】美国实行“扶蒋反共”政策,维护其在华利益。Q2.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和谈,他的真实目的是什么?毛泽东应不应该去重庆?材料 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电报原文(节选):(8月14日)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8月20日)大战方告结束,内争不容再有。希望足下体念国家之安危,闵怀人民之疾苦,共同勠力,从事建设。……(8月23日)惟目前各种重要问题,均待与先生面商,时机迫切,仍盼先生能与恩来先生惠然携临,则重要问题方得迅速解决,国家前途实利赖之。兹已准备飞机迎接,特再驰电速驾。师:面对前两次邀请,毛泽东果断拒绝。蒋介石的第三次邀请,毛泽东为什么又同意去呢?材料:8月23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的讲话节选:我们还是钻进去给蒋介石洗脸,而不要砍头。Q3.已经两次拒绝的毛泽东为何突然同意亲赴重庆和谈呢?毛泽东回复蒋介石第三次邀请的电文手稿【教师讲解】为了顺应民心,再造和平,毛泽东力排众议,飞抵重庆。在起飞前,他已做好一切准备,他的政治遗嘱是“如果蒋介石把我关了或者杀掉,那就由刘少奇同志来代替我”。【学生朗诵】“ 主席伟岸的身形,站在飞机舱口;坚定的目光望着送行的人群;宽大的手掌,握着那顶深灰色的盔式帽;慢慢的举起,举起,然后有力地一挥,……”【教师小结】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宣传党的政策,唤醒人民。伟大历史的抉择,彰显勇气与担当。中国共产党的领袖用自己的生命作出了对于和平的承诺。PPT展示:师:迎接毛泽东为什么会有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 提示:和平民主不仅是当时中国国内广大人民的渴望,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稳定国际秩序的时代要求。2.重庆谈判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结合视频,找一找重庆谈判的时间、地点、人物、结果、主要内容、意义。【播放视频】时间地点人物结果内容意义学生回答后PPT展示:师:阅读教材P113“材料研读”,说说大家为什么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生:中国人民饱受西方列强侵略、军阀割据混战、日本法西斯侵略,他们厌倦战争,要求和平民主。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使人民看到了国内和平、民主和国家统一、富强的希望。师:按照“双十协定”的要求,1946年1月10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会议讨论了建立联合政府、和平建国纲领、召开国民大会、修改宪法草案、整编军队等问题,再次确定了避免内战、和平建国的方针。重庆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政治协商会议:政治协商会议时间内容意义思考:中国人民真的能就此迎来和平吗? “一觉醒来,和平已经死了” 提示:国民党,独裁内战;共产党,和平民主;美国,反蒋反共。提示:蒋介石断定毛泽东不敢去,就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即使毛泽东去重庆,和谈也是漫漫无期,就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因为他的军队主要在大后方。提示:西安事变后蒋介石扣押张学良、杀害杨虎城就是前车之鉴,蒋介石可能存在扣押或杀害毛泽东,所以毛泽东拒绝了前两次邀请。提示:①以民族大义为重,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②揭穿蒋假和平的面目。提示:(时间)1945年。(地点)重庆。(人物)蒋介石、毛泽东等。(结果)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内容)双方同意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邀集各党派代表和社会贤达协商国是,讨论和平建国方案。 结合材料,联系课内外知识,学会提取材料信息,概括及分析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历史解释与史料实证的能力。采用问题链的形式,学生在问题引导下阅读史料、分析历史,表达自己的看法,形成历史认识,提升历史能力。将历史问题与历史情境有机结合,采用问题情景模式,让学生更好理解重庆谈判的背景,解决教学重点。史料展示,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分析,提高学生从史料中抓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史料实证的历史核心素养。教师适当讲解,重现情境,培养学生家国情怀。表格梳理,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史料实证的历史核心素养。
讲授新课(二) 任务二、美蒋挑起内战--阴谋尽现狼烟起,半年灭共甚骄狂1.内战全面爆发的标志出示内战爆发时国共双方军事实力对比表:项目国民党方面共产党方面兵力约430万约127万装备装备较好的陆、海、空军缴自日、伪军的步兵武器和少数火炮控制地区人口面积约占全国的76%,人口约3.39亿面积约占全国的24%,人口约1.36亿出示1946年6月,陈诚奉蒋介石之命,操盘制订出的全面内战计划:一、在6月份用48小时消灭中原解放区。二、在7月份用两个星期占领苏皖解放区。三、在8月份用3个星期打通津浦线和胶济线。四、在9月份消灭冀热辽解放区和晋冀鲁豫解放区,然后摧毁整个中共根据地,使“解放区成为历史上的名词”。设问:国民党军的作战计划体现了其怎样的态度?毛泽东怎么看?教师讲述: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全面内战。国民党公开叫嚣,以20万军队,在48小时内消灭中原解放区;用3到6个月的时间,完全消灭所有中共控制的解放军。Q1.国民党实力碾压共产党,它的内战目标能实现吗?2.全面进攻1946年10月,国民党军队占领张家口,全面进攻达到最高峰。材料: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发表的《最后一次讲演》(节选):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 提示:没有。提示:国民党军狂妄的作战计划;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提示:内战不得人心。 自主探究,了解内战爆发的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时空观念。结合教材相关史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讲授新课(三) 任务三、运动战显神威--自卫反击有奇招,运动战下敌溃逃战略上藐视敌人【小组合作】Q1.“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述的意义?1946年8月,毛泽东与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中,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战术上重视敌人【小组合作】Q2. 在敌人占明显优势的情况下,面对国民党的疯狂攻势,解放军采取怎样的策略最终粉碎敌人的全面进攻的?生:毛泽东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制定了以运动战为主要方式,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和方针。【知识补充】运动战:是依托较大的作战空间来换取时间移动兵力包围敌方,以优势兵力速战速决,运动战的运用归为这样一段话"避敌主力,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逐个击破"。师:解放区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半年多的自卫反击战,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师:全面进攻失败后,国民党被迫收缩战线,改为重点进攻。 提示:这对解放战争时期,革命人民和军队战胜装备上强大的敌人,起到了巨大的精神鼓舞作用。坚定了中国人民革命必胜的信心。 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学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与合作探究能力,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题,并突破教学难点。从多渠道获取历史信息,提高对史料的识读能力,提高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培养核心素养。
讲授新课(四) 任务四、粉碎重点进攻--全面进攻已无力,孤注一掷亦枉然1.概况全面进攻被粉碎,国民党用于机动作战部队严重不足,国民党改为重点进攻。师:国民党会选择重点进攻什么地方?生: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知识补充】陕北解放区--胡宗南指挥国军于1947年3月13日动员了二十三万军队进攻解放军约二万军队。山东解放区--国军于1947年4月6日,动员了六十旅军队,逾四十万人,进攻山东解放区。师:说一说人民解放军是如何粉碎敌人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的。【播放视频】材料: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采取蘑菇战术 :积极防御的战术形式。在敌强我弱、敌军向我进攻的形势下,实行避开敌之锋芒,不同敌主力决战,同敌人一再周旋,打圈子,将敌磨得筋疲力尽,然后寻机歼灭之。材料:解放军4至5月期间,先后于山东新泰和蒙阴消灭了国军约两万士兵。5月,解放军又于孟良崮战役中消灭了国军第七十四师和约3万士兵。6月,国军再次动员25个旅,于莱芜到蒙阴之间进攻解放军失败,7月撤退出鲁中。这象征国军对山东的重点进攻策略失败。出示整编74师师长张灵甫的战斗履历:1937年参加淞沪会战。12月投入南京保卫战。1938年取得“万家岭大捷”。1939年参加南昌会战。1940年参加上高会战。1941-1942年参加了第二次长沙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浙赣会战、鄂西会战。1943年参加常德会战。在孟良崮战役中被消灭。【合作探究】中共为何能成功粉碎国民党进攻呢?材料一 1946年9月16日,毛泽东提出“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敌的原则,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法。” ——《毛泽东选集》材料二 孟良崮上鬼神号,七十四师无地逃。 ……喜见贼师精锐尽,我军个个是英豪。 ——陈毅《孟良崮战役》材料三 蒋介石的阿Q精神十足,占领了延安,他就以为自己胜利了。但实际上只要他一占领延安,他就输掉了一切。首先全国人民以至全世界就都知道了是蒋介石背信弃义,破坏和平,发动内战,祸国殃民,不得人心…… ——李海文《在历史巨人身边:师哲回忆录》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正确的战略战术;解放军英勇善战;蒋介石背信弃义,发动内战,不得人心。【知识拓展】 自卫反击战的结果人民解放军在第一年度作战中,共歼灭国民党正规军97.5个旅共78万人,平均每个月歼敌8个旅,连同非正规军,共歼敌11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第一线的突击兵力,已下降到只占开始进攻解放区时的总兵力的34%,国民党军队减少到373万人,人民解放军则在战斗中不断发展壮大,总兵力增加到195万人,并积累了大兵团作战的经验。与国民党战略反攻的机会即将到来! 提示:①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②华东野战军在孟良崮战役中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提示:①集中兵力歼灭敌人;②党中央、毛泽东的战略部署和指挥;③人民军队的英勇作战;④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等等。 文史资料展示,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史料实证的历史核心素养。开展史料探究,培养合作探究与解读史料的能力。史料分析,分组讨论,学生从史料中抓取关键信息,独立思考并表达观点,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史料实证的历史核心素养。通过研究,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培养家国情怀。
课堂小结 抗日战争胜利后,人民渴望和平。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毛泽东亲赴重庆谈判,“双十协定”的签署和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但是,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发动了全面内战。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广大人民的支持下,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人民解放战争进入战略进攻的新时期。 通过总结,凝练主题,引发学生的共鸣,进行情感升华。
课堂练习 1.(2024·黑龙江牡丹江)民主人士柳亚子先生曾赠毛泽东诗云:“阔别羊城(广州)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重庆),弥天大勇诚能格,遍地劳民战尚休。”从诗中可以看出毛泽东此行渝州的目的是( )A.争取国内和平与民主 B.推动实现全民族抗战C.达成国共的再次合作 D.商讨成立苏维埃政府【答案】A(2024·山东济宁)艺术创作与时代需要紧密相连。对下图漫画《重点攻势》创作意图理解最为合理的是( )A.嘲讽国民党进攻意图破产 B.提醒人们全面内战即将爆发C.呼吁解放军重点进攻南京 D.欢呼解放战争取得全国胜利【答案】A3.(2024·吉林长春)毛泽东曾说:“延安是我们的,我们在这里开了窑洞,种了小米。”但1947年3月,中共中央却主动撤离延安。这一行动反映了我军( )A.军事指挥策略灵活 B.拉开战略进攻序幕 C.配合正面战场作战 D.取得战略决战胜利【答案】A4.(2023·山东烟台)1946年6月至10月,胶东我军主力部队奋起自卫还击,发起胶济路阻击战。阻击战历时3个多月,共歼敌1万余人。材料中的“自卫还击”( )A.意在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B.有力配合了孟良崮战役C.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D.有利于华北全境的解放【答案】A 课堂随练,检查了学生对这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又对本课知识进行小结和梳理,强化了本课重点,很好地落实本课课标要求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课后反思 本课以问题驱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以问题与探究任务为线索,环环相扣,思路清晰,教学活动始终围绕课堂立意与教学重难点展开。创设情境,寓教于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图片和文字史料丰富,易于理解和解读,便于学生进行解读和理解。落实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课堂容量较大,文字史料较多,易造成阅读疲劳;课堂板书应该更精致,可以更科学地使用板书。 反思得失,不断前进。
附1:板书设计
附2:【学史崇德】相信人民的力量,尊重人民的利益
抚今追昔,我们从抗战中获得了哪些启示?【相关史事】1946年9月,国民党军队占领山西省文水县。在文水县云周西村领导土地改革的中共候补党员刘胡兰坚持留在当地进行斗争。1947年1月,刘胡兰被国民党军队和当地地主武装认出,不幸被捕,从容就义,牺牲时未满15周岁。毛泽东得知刘胡兰的英雄事迹后,为她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1947年8月,刘胡兰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毛泽东: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
习近平:人民就是江山,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为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
(设计意图:学史崇德,课堂升华,由小见大,让学生认识到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与唯物史观核心素养。)
附3:【作业布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5年,毛泽东在重庆谈判间隙,多次探望、会见民盟领导张澜、黄炎培等人。在抵达重庆后的第三天,毛泽东就专程到“特园”拜访张澜,就谈判内容与他们进行初步磋商。9月2日,民盟中央在“特园”设午宴回请毛泽东等中共代表,席间毛泽东进一步宣传了和平、民主、团结的方针,并通报了国共两党的谈判情况。11日,毛泽东在“桂园”会晤黄炎培等民主党派人士,再度就团结协商问题与之交换意见。15日,毛泽东还特地赶至“特园”与张澜长谈,向他透露了谈判的初期成果和面临的分歧,就如何维护谈判成果进行了深入协商。18日,张澜在重庆《新民报》上发表了《给国共两党领袖的公开信》,建言:“目前为国家团结统一之绝好时机,国家一切问题应乘此时机求彻底之解决,更应求全盘之解决。”
——摘编自陈开江《浅析重庆谈判前后中共与民主党派之间的舆情互动与民主协商》
(1)根据材料,指出中共与民主党派关于国家命运的共同政治诉求。
(2)根据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加以简要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答案】(1)国家团结统一(或和平、民主、团结)
(2)示例
观点:中国共产党为避免内战和争取和平作出不懈努力。
论述:1945 年抗战胜利后,民主统一与和平建国成为大势所趋。为此,毛泽东等中共代表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为争取和平,共产党在谈判中向国民党作出必要的让步,同意让出苏南、浙江等八个解放区和缩减中共军队。期间,也为了广泛争取民主党派对谈判内容的理解和支持,毛泽东多次探望、会见民主党派人士,并与其进行磋商,加强彼此沟通和联系。由此说明,中国共产党能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根本利益为宗旨,为避免内战和争取和平作出了巨大的努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