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课时测试
一、选择题(共17小题)
1.近代一位绍兴革命志士曾赋诗明志:“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这位革命志士是( )
A.徐锡麟 B.秋瑾 C.陶成章 D.何赤华
2.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的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
A.兴中会 B.光复会 C.华兴会 D.中国同盟会
3.如表是一位伟人为中国民主革命做出的部分贡献。据此判断,他是( )
1905年 1907年 1912年 1924年
成立中国同盟会 领导广西起义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创办黄埔军校
A.康有为 B.孙中山 C.李大钊 D.陈独秀
4.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在成立大会上决定创办《民报》,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宣传的主要思想是( )
A.变法救国 B.民主科学 C.三民主义 D.扶清灭洋
5.同盟会山东支部的负责人是( )
A.徐镜心 B.刘冠三 C.孙宝琦 D.王永福
6.“同盟会《宣言》及《民报》发刊词,是中山先生初次公开地向全世界发表他的救国救民族方案。”这一方案是( )
A.君主立宪 B.扶清灭洋 C.三民主义 D.民主与科学
7.他在《革命军》一书中盛赞革命,旗帜鲜明地宣传反清革命。他是( )
A.章炳麟 B.孙中山
C.邹容 D.陈天华
8.他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参与建立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华兴会,孙中山曾为其题词“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他发动护国战争,功勋卓著,被孙中山称为“再造民国第一人”。材料中的两个“他”分别是( )
A.黄兴 陈天华 B.宋教仁 黄兴
C.宋教仁 蔡锷 D.黄兴 蔡锷
9.如图是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在《民报》发刊词中被阐发为“三民主义”。其中“平均地权”是指(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
10.孙中山多次谈到其民权思想就是中国“公天下”的思想。他说:“我们数千年历史上之中国,最善政体莫如尧舜。盖尧舜之世,亦为今日之共和政体,公天下于民。”可见孙中山的革命思想( )
A.顺应了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潮流
B.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
C.照搬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理念
D.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11.下面的书籍或报刊中,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是( )
A.
B.
C.
D.
12.如表列举了中国近代宣传新思想的著作,这些著作宣传的新思想是( )
作者 著作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邹容 《革命军》
陈天华 《猛回头》《警示钟》
A.“自强”“求富” B.维新变法
C.民主共和 D.民主科学
13.“他们以西方资产阶级的革命历史和革命学说为依据,反对清王朝的专制统治;照搬西方资产阶级的革命口号,以号召群众。他们的纲领、口号充分反映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的要求和利益。”可见,他们所进行的革命实质是( )
A.改造社会 B.反满反帝 C.实现民主 D.脱离实际
14.孙中山认为“《民报》成立,一方为同盟会之喉舌,以宣传正义;一方则力辟当时保皇党劝告开明专制,要求立宪之说,使革命主义如日中天。”可见该刊( )
A.与维新派实现了政治联合
B.促进了民主革命思想传播
C.为五四运动奠定思想基础
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15.在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大会上决定创办机关刊物《民报》,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 )
A.民族、民主、民权 B.民主、民权、民生
C.民族、民权、民生 D.民主、民族、共和
16.“何谓三民主义呢?简单地说,便是民有、民治、民享。详细地说,便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三民主义是为人民而设的,是为人民求幸福的。”孙中山的这番讲话强调了( )
A.三民主义的核心是民族主义
B.三民主义的理论来源是天赋人权
C.三民主义理论的以民为本思想
D.三民主义的前提是推翻清朝统治
17.孙中山曾提及,1895年广州失败之时,“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到1900年,惠州起义失败,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息”。人们对革命党人的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 B.对清政府失去信心
C.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D.革命党人势力壮大
二、材料题(共3小题)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要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的演说(1903年12月)
材料二:曾几何时,已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此种妥协,实间与帝国主义相调和,遂为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夫当时代表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者实为袁世凯,其当时所挟持之势力初非甚强,而革命党人乃不能胜之者,则为当时欲竭力避免国内战之延长,且尚未能获一有组织、有纪律、能了解本身之职任与目的之政党故也……夫袁世凯者,北洋军阀之首领,时与列强相勾结,一切反革命的专制阶级如武人官僚辈,皆依附之以求生存;而革命党人乃以政权让渡于彼,其致失败,又何待言!
——孙中山《中国国民党一大宣言》(1924年1月)
材料三:我已嘱咐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到此项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年3月)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改造中国的方式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孙中山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3)综合上述孙中山讲话中,你能感受到他的哪些革命精神?
19.《时局图》是中国近代时事漫画的杰作,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封建帝国已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历史现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2年,谢缵泰出生于悉尼,他是谢家的长子,父亲谢日昌抱有强烈的反清复明思想,还把反清复明的思想灌输给了他的两个儿子。谢缵泰受父亲的影响,在12岁时就立誓:“长大后一定回到故国,尽我所能,驱除鞑虏,复兴中华”。
材料二 以1897年底德国强占中国山东胶州湾为起点,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之祸迫在眉睫,激起了中国人民强烈的民族危机感,在此背景下,身为报人的谢线泰于1898年夏创作了这一幅政治漫画《东亚时局形势图》(见右图),以警醒国人。
材料三 著名诗人黄遵宪将《东亚时局形势图》悬挂在自己家中,并在上面题诗云:“沉沉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他还在《时局图》的东西两侧题写了八个大字:“不言而喻,一目了然。”黄遵宪在《东亚时局形势图》的刺激与启发下,用通俗的歌谣形式创作了《出军歌》《军中歌》《旋军歌》共计24首。
(1)材料一中谢瓒泰“驱除鞑虏,复兴中华”的誓言与当时中国哪一位历史人物的主张最为接近?其中的“虏”指的是什么?
(2)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同样是在1898年夏天,有一群人进行了另种拯救民族危机的努力。请你结合所学简要叙述。
(3)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二,请你对《东亚时局形势图》进行评说。
(4)黄遵宪创作的一系列军歌表明了他什么样的政治主张?结合黄遵宪在《东亚时局势图》上的诗,谈一下你对家国关系的认识。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鸿章曾说:“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见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材料二 1898年,光绪帝实行变法,这次变法虽然很快就失败了,但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材料三 ……随后,民主革命团体纷纷出现,在孙中山的推动下,1905年8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骨干聚集日本东京,成立了统一的革命组织。
材料四“危局如斯敢惜身?愿将生命作牺牲”“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秋瑾
“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等人筹办洋务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材料中李鸿章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的关键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维新变法在当时的社会上有何积极的作用。
(3)材料三中孙中山组织成立的“统一的革命组织”的名称是什么?该组织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4)材料四体现了秋瑾、林觉民等革命党人的什么精神?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7小题)
1.B
2.D
3.B
4.C
5.A
6.C
7.C
8.C
9.C
10.B
11.A
12.C
13.C
14.B
15.C
16.C
17.B
二、材料题(共3小题)
18.(1)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清朝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2)革命派向反革命势力及帝国主义妥协;缺乏一个有组织、有纪律的坚强的革命政党;国内各种反革命势力联合与帝国主义勾结;革命党人将政权交给袁世凯。(答出两点即可,每点两分)
(3)毕生致力于中国民主革命事业;与时俱进,不断总结革命的经验教训;百折不挠的崇高革命精神。 (答出一点即可)
19.(1)孙中山;满族人建立的清政府。
(2)戊戌变法又称戊戌维新,是发生在1898年(农历戊戌年)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政治运动。中日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为首的维新派,主张在不动摇封建阶级统治的前提下,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以挽救民族危机。6月11日,光绪帝接受变法建议,发布《明定国是诏》,正式开始变法。后来,慈禧太后于9月21日发动政变,历经103天变法失败,史称“百日维新”。
(3)甲午中日战争后(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清政府腐败无能且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民族危机达到空前严重的程度。
(4)政治主张:一心保卫我们国家,阻止帝国主义的瓜分狂潮。认识:家与国是统一的一体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有国才有家,爱国即是爱家,保卫家首先得保卫国。(言之成理即可)
20.(1)维护清王朝统治;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
(2)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3)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
(4)视死如归、不屈不挠、为革命献身的英雄气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