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5张PPT)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CONTENTS
目录
1
秦的统一
2
秦朝的暴政
3
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
一、秦的统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走向统一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西戎所攻杀。秦襄公因率兵救周有功。而得到周平王的赏识。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被封为诸侯。又被赐封岐山以西之地。自此,秦国正式成为周朝的诸侯国。秦国立国之后,崛起之路并不平坦。直到商鞅变法后,秦国才逐渐成为战国后期实力最强的诸侯国。
秦国作为“战国七雄”的一员。究竟是依靠什么取得成功的?为什么在这么多的诸侯国中,秦国能脱颖而出,成功一统天下呢?
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残,不得休息。
——《吕氏春秋》
“据崤涵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汉·贾谊《过秦论》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汉·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
“行之五年,秦人富强,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1.客观条件:
①封建经济发展,各地联系加强;
②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③各民族初步融合,华夏认同加强。
2.主观条件:
①秦国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
②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清明;
③商鞅变法,国富兵强;
④远交近攻的策略得当。
统一大势所趋
秦国国力强盛
天时
地利
人和
(一)秦统一的历史条件
(一)秦统一的历史条件
客观条件
1.政治:
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
2.经济:
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
主观条件
1.秦国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
2.数代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较为清明。
3.商鞅变法使秦国日益强盛。
(二)扩大疆域的过程
1.灭东方六国:公元前230-前221年,秦国采取远交近攻策略,相继灭掉东方六国,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秦朝建立之前)
2.征服南方越族,控制云贵西南夷,设置南海、桂林、象郡。
3.击退匈奴进攻,构筑万里长城。
(秦朝建立之后)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贾谊《过秦论》
2.征服南方越族,控制云贵西南夷,设置南海、桂林、象郡。
3.击退匈奴进攻,构筑万里长城。
(秦朝建立之后)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贾谊《过秦论》
北起阴山至辽东
西至临洮羌中
南至北向户(极南地区)
东至海暨朝鲜
秦灭六国后,拆毁战国时期各国所建城郭,决通雍阻河川的堤防,消除六国地区的关隘险阻等。这些措施旨在( )
A.实现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B.形成统一国内市场
C.防止六国旧贵族的复辟
D.强化君主专制权力
A
练习
完成统一的秦朝,面临的两大历史课题:
王室衰微
应加强中央权力
诸侯争霸
应限制地方权力
?
?
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知识拓展(重点)]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
专制主义:是与民主政体相对立的概念。其主要特征是君主个人专断独裁,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决策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是指决策的方式,君主专制强调君主权力至高无上,军国大事由君主独断。(体现的是君臣关系)
中央集权: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是国家权力集中由中央政府统一行使的制度。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军、政、财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地方官员中央任免。中央集权是管理方式。
二者联系:①地方和中央都必须服从皇帝一人。
②专制皇权强,则中央集权强;专制皇权弱,则中央集权弱。
一个主题: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两大矛盾:皇权与相权矛盾(专制主义);中央和地方矛盾(中央集权)。
三大趋势:皇权不断加强;中央权力不断加强;监察和选官制度不断革新。
(三)秦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
1.政治
中央
地方
(三)秦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
中央 皇帝制度:将君主定名为皇帝,嬴政自称“始皇帝”。
地方
1.政治
(三)秦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
中央 皇帝制度:将君主定名为皇帝,嬴政自称“始皇帝”。
设三公九卿。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主要辅佐大臣;九卿泛指分掌具体事务的诸卿。
地方
1.政治
(三)秦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
中央 皇帝制度:将君主定名为皇帝,嬴政自称“始皇帝”。
设三公九卿。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主要辅佐大臣;九卿泛指分掌具体事务的诸卿。
地方 在全国推广郡县制,其主要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县以下设乡、里和亭,分别负责管理民众和治安。
1.政治
皇帝制度
“德兼三皇,功过五帝”
秦始皇
特点: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皇 帝
丞
相
御史
大夫
太尉
(牵制)
(统率)
九卿
直接控制
奉常
郎中令
卫尉
太仆
廷尉
典客
宗正
治粟内史
少府
三公九卿制
2.特点:分工明确、家国同构、官僚政治;
3.作用:在保证君主专制的同时,
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决策的失误。
1.职能
①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②御史大夫:监察、律令、图籍;
③太尉:军事。
负责国家和皇家事务。
下图反映出嬴政创立皇帝制度的意图是( )
A.维护等级制度
B.保证王位世袭
C.凸显皇权至上
D.加强中央集权
C
练习1
有学者指出,皇帝制度是以皇帝为核心、以官僚机构为主轴的政治制度,皇帝可以集中国家的一切权力,结束国家四分五裂的局面,达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格局。这体现出( )
A.皇帝制度利于维护国家统一
B.皇帝独尊的特点
C.“家天下”政治观念逐渐形成
D.中央权威的渗透力
练习2
A
县
县令(最高长官)
县丞(行政、刑狱)
县尉(军事、治安)
乡
三老(教化)
啬夫/有秩
(听讼、赋税)
游徼(贼盗)
郡(地方最高统治机构)
郡守(最高长官)
监御史(监察)
郡尉(军事、治安)
郡县制
郡县制
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多郡,行政长管称郡守;郡下设县,长官称县令或县长。郡县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县以下设乡、亭、里等基层社会组织。
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郡县制的影响
1.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
2.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3.使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4.地方听命于中央,缺少独立性。
关于郡县制的几点认识
1.郡县制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而不是秦朝(秦朝全国推行)。
2.郡县制的确立是对分封制的彻底否定而不是继承与发展。
3.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形成过程。
比较西周分封制与秦朝郡县制
项目 分 封 制 郡 县 制
不同点 盛行时代
建立基础
权力传承
政治体制
与中央的关系
历史影响
相同点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血缘关系
地缘关系(按地域划分)
世袭,终身
皇帝任免,有任期
贵族政治
官僚政治
诸侯在领地内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地方分权)
绝对服从中央
(中央集权)
前期巩固统治,后期成割据势力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维护统一
①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②都是为了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
周之失,失之于制,不在于政;
秦之失,失之于政,不在于制。
拓展探究
近代学者王仲麟说:“中国历史上实际的大一统,直到此时得以正式实现,这的确是政治上一大改革”。 “政治上一大改革”指的是( )
A.西周实行分封制
B.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C.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
B
练习
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车轨
秦半两:圆形方孔钱
度(长度)量(容积)衡(重量)
小篆为国家官方文字
2.其他
图示法可以直观呈现知识构架。下列两幅图体现的共同主题是( )
A.加强文化交流
B.促进经济发展
C.抵御少数民族进攻
D.巩固国家统一
练习
D
秦直道、驰道
秦直道,陕北俗称“皇上路”“圣人条”,是秦始皇于公元前212至公元前210年命蒙恬监修的一条重要军事要道。
该要道南起京都咸阳,北至九原郡,穿越14个县,800多公里。路面最宽处约60米,一般亦有20米。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经济和文化交流。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的第二年,就下令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著名的驰道有九条,《汉书·贾山传》记载,秦驰道在平坦之处,道宽五十步。可以说,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道”。驰道的修建有利于( )
①分封制的推行 ②国家统一的巩固
③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④完成国家统一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B
练习
颁行法律,编制户籍,迁徙六国贵族整顿社会风俗
云梦秦简提供了自秦孝公至秦始皇时期陆续修成的秦律的部分内容。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以秦律为基础,参照六国律,制定了全境通行的法律。
《云梦睡虎地秦简》
(四)秦朝疆域
东到大海
1
西到陇西
2
南到南海
3
北到长城
4
(四)秦统一的意义
1.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国家,初步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疆域;
2.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3.有利于促进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增强国家凝聚力和华夏认同。
(四)秦统一的意义
1.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国家,初步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疆域;
2.其开创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影响深远;
3.有利于建立全国性经济网络,促进经济文化交流,增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凝聚力,增强华夏认同。
二、秦的暴政
秦始皇陵,修了30多年。动用徭役、刑徒72万余人。
秦朝的暴政
秦朝的暴政
阿房宫仅前殿就有相当于三分二的故宫总面积!
秦朝的暴政
秦长城,每年征发民工40余万人。
秦朝的暴政
秦直道,令大将蒙恬率数十万军工、民工突击修筑一条重要军事要道。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高速公路。
秦始皇统治时期全国总人口不过2000万,其中成年男丁大约450万。为完成“四大工程” ,每年征调服徭役的男丁不下三百万。
秦朝的暴政
秦朝的暴政
焚书坑儒,又称“焚诗书,坑术士”秦始皇在公元前213年和公元前212年焚毁书籍、坑杀“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同时秦始皇焚书并未焚烧医学、农牧等技术实用书籍。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该诗中提到的秦朝的历史事件是( )
焚书坑儒,农民起义
B.政治改革,平定山东
C.统一六国,焚书坑儒
D.农民起义,刘项文盲
A
练习
三、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
(一)秦末农民起义
1.原因
秦朝的暴政激化了阶级矛盾;法律严酷。
2.过程
陈胜、吴广首义: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陈胜自立为王,号为“张楚”,不久战败。
项羽、刘邦亡秦:刘邦、项羽等领导的反秦势力日益壮大,公元前207年,刘邦的军队进占咸阳,秦朝灭亡。
2
2
(二)楚汉战争
时间:公元前206—前202年。
概况
刘邦:“约法三章”,废秦苛法,善于用人,听取谏言,指挥得当。
项羽:刚愎自用,不善用人,赏罚不明,烧杀掳掠,分封政策失当,缺乏稳固的根据地。
结果:刘邦击败项羽,建立西汉。
刘邦占领咸阳后,为了收揽人心,废除秦朝的一些严刑苛法,召集“关中诸县父老、豪杰”宣布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史称“约法三章”。
如何评价秦始皇?
★历史人物评说的几点基本原则
1.依据历史人物的主要活动史实;
2.把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分析人物活动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
3.采取一分为二的辩证法观点;
完成统一,结束割据,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有利于社会进步。
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成为封建社会主要的政治制度。
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
焚书坑儒,钳制思想,摧残文化。
严刑峻法;赋税徭役繁重。
暴政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时空坐标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