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期中复习 专题3 ---勾股定理及逆定理(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期中复习 专题3 ---勾股定理及逆定理(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11-07 09:33: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期中复习专题3(勾股定理及逆定理)
(巩固练习)
【典型例题】
【例1】下列各组线段中,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 B. ,,
C. ,, D. ,,
【例2】对于下列四个条件:①;②,③;④,能确定是直角三角形的条件有( )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例3】如图是正方形,,,,,则正方形的面积为( )
A. 61 B. 100 C. 144 D. 89
【例4】如图,中,,求的面积.
【例5】满足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1)请把下列三组勾股数补充完整:
①______,8,10;②5,______,13;③8,15,______.
(2)任取两个正整数m和n(),请你证明这三个整数,,是勾股数.
【举一反三】
【变式1】下面各组数中,勾股数是( )
A. 0.3,0.4,0.5 B. 1,1, C. 5,12,13 D. 1,,2
【变式2】分别以下列四组数为一个三角形的边长:(1)6,8,10;(2) 5,12,13;(3) 8,15,17;(4)4,5,6,其中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有( )
A. 4组 B. 3组 C. 2组 D. 1组
【变式3】若的三边分别是a,b,c,则下列条件能判断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B.
C.
D.
【变式4】如图,在中,,以、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若,,则的长为______.
【变式5】在中,,设为最长边,当时,是直角三角形;当时,利用代数式和的大小关系,探究的形状(按角分类).
(1)当三边分别为6、8、9时,为________三角形;当三边分别为6、8、11时,为________三角形;
(2)猜想:当________时,为锐角三角形;当________时,为钝角三角形;(填“>”或“<”或“=”)
(3)判断:当时,
当为直角三角形时,则的取值为________;
当为锐角三角形时,则的取值范围________;
当为钝角三角形时,则的取值范围________.
【巩固练习】
1.下列各组数中可以作为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的是( )
A.5,12,13 B.7,21,25 C.6,7,8 D.9,10,15
2.下列各组数中,不是勾股数的是(  )
A. 3,4,5 B. 6,8,9 C. 8,15,17 D. 5,12,13
3. 公元3世纪切,中国古代书学家赵爽注《周髀算经》时,创适了“赵爽弦图”如图.勾a=3,弦c=5,则小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  )
A. 1 B. 3 C. 4 D. 9
4.如图,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边,分别向外作等边三角形、半圆、等腰直角三角形和正方形,上述四种情况的面积关系满足S1+S2=S3的图形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5.如图,x= .
6.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6、8,则它的斜边上的高是______.
7.如图,在矩形中,,,E是上一点,将矩形沿折叠后,点B落在边F点,则的长为______.
8.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4,正方形FHIJ的面积为3,点D、C、G、J、I在同一水平面上,则正方形BEFG的面积为__________.
9.已知:如图,中,,现要在边上确定一点D,使点D到的距离相等.
(1)请你按照要求,在图上确定出点D的位置(尺规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2)若,则 , (直接写出结果).
10.如图,把长方形纸片沿折叠后,使得点D与点B重合,点C落在点的位置上.
(1)判断形状,并说明理由;
(2)若,试求的长.
11.【背景介绍】勾股定理是几何学中的明珠,充满着魅力.千百年来,人们对它的证明趋之若鹜,其中有著名的数学家,也有业余数学爱好者.向常春在1994年构造发现了一个新的证法.
【小试牛刀】把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如图1放置,其三边长分别为a、b、c.显然,∠DAB=∠B=90°,AC⊥DE.请用a、b、c分别表示出梯形ABCD、四边形AECD、△EBC的面积,再探究这三个图形面积之间的关系,可得到勾股定理:
S梯形ABCD= ,
S△EBC= ,
S四边形AECD= ,
则它们满足的关系式为 ,经化简,可得到勾股定理.
【知识运用】(1)如图2,铁路上A、B两点(看作直线上的两点)相距40千米,C、D为两个村庄(看作两个点),AD⊥AB,BC⊥AB,垂足分别为A、B,AD=25千米,BC=16千米,则两个村庄的距离为 千米(直接填空);
(2)在(1)的背景下,若AB=40千米,AD=25千米,BC=16千米,要在AB上建造一个供应站P,使得PC=PD,请用尺规作图在图2中作出P点的位置并求出AP的距离.
【知识迁移】借助上面的思考过程与几何模型,求代数式最小值(0<x<16)
12.【问题初探】勾股定理神奇而美妙,它的证法多种多样,在学习了教材中介绍的拼图证法以后,小华突发灵感,给出了如图①的拼图: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板和直角三角板,顶点F在边上,顶点C、D重合,连接.设交于点G.,,,.请你回答以下问题:
(1)与的位置关系为______.
(2)填空:______(用含c的代数式表示).
(3)请尝试利用此图形证明勾股定理.
【问题再探】平移直角三角板,使得顶点B、D重合,这就是大家熟悉的“K型图”,如图②,此时三角形是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请你利用以上信息解决以下问题:
已知直线及点P,作等腰直角,使得点A、B分别在直线a、b上且.(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
【问题拓展】请你利用以上信息解决以下问题:
已知中,,,,则的面积______.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