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3.1 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 第23章 旋转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过了平移、轴对称这两种基本变换,有了一定的变换思想。对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也有一定感受,这些都为新课学习提供了必备的知识经验。首先,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对风车,钟表,车轮等旋转图形或事物并不陌生,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操作技能,其次,九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观察、抽象、分析、和概括能力,这是本节课开展探究活动的有利因素。再次,学生乐于亲身经历,在体验和探究中去学习。只是学生的探究能力、归纳概括能力仍相对薄弱,学习过程中,可能有一部分学生探究活动受阻,教师要适时加以点拨和指导。
【教学目标】
1理解选择不同的旋转中心、不同的旋转角度,会出现不同的效果,掌握根据需要用旋转的知识设计出美丽的图案.
2 复习图形旋转的基本性质,着重强调旋转中心和旋转角然后应用已学的知识作图,设计出美丽的图案
【重点难点】
1.重点:用旋转的有关知识画图.
2.难点:根据需要设计美丽图案.
【新课导入】
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变换有哪些?这些变换有哪些共同点?
【新课讲解】
本环节接着刚才的课件演示,将画面定格在旋转的陀螺,汽车的括水器,荡起的秋千,启发引导学生,让他们将这些物体的旋转与教学中几何图形的特征联系起来。
问题:陀螺上小球的转动由位置A转到B,它绕着哪一个点转动?沿着什么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
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这些物体的旋转可以与我们教学中哪些几何图形相类似(点、线段、三角形),从而抽象出点的旋转、线段的旋转、平面图形的旋转。
学生经过观察,不难得出结论。在此基础上给出旋转的定义:
像这样,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O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点O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叫做旋转角。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旋转的定义,我对定义中的关键词进行分析讲解,以加深印象。紧接着请同学们继续观察图3,提出问题:点A,线段AB,∠ABC分别转到了什么位置?
刚开始学生会有一定困难,可能一下找不准,先不急于把结论告诉学生,要求学生先同桌交流,教师巡回指导学困生,等大多数学生有了结果,全班进行交流,启发引导学生说出是如何找的,最后教师进行点评,并给出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的概念。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转动的物体引出旋转的概念,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与生活密不可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同时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有利于旋转概念的理解。教学过程中,采用讲练结合的办法,学生一定会及时理解巩固所学知识,为下面探究旋转的性质作好准备。
为了加深学生对几个概念的理解,应用旋转的概念解决问题。设计了三道练习题:
(1) 如图,△ABO绕点O旋转得到△CDO,则:
点B的对应点是点_____;
线段OB的对应线段是线段______;
线段AB的对应线段是线段______;
∠A的对应角是______;
∠B的对应角是______;
旋转中心是点______;
旋转的角是 ______ 。
(2)风力发电具有节能、环保等特点,宁夏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如图,每个发电机是由3个相同的叶片组成,它是由其中的一片经过几次旋转得到的 旋转角∠AOB多少度?
(3)如图,如果正方形CDEF与正方形ABCD是一边重合的两个正方形,那么正方形CDEF能否看成是正方形ABCD旋转得到?如果能,请指出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及对应点。
第1题学生容易得出;;第2题求∠AOB的度数学生可以根据三分周角容易得到;第3题要引导学生多角度的分析解决。
设计意图:这三道练习题由易到难,练习1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旋转的有关概念,巩固所学知识;练习2是一道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唤起对家乡的情感;第3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要注重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解决,鼓励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三)实践操作,再探新知
本环节要求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学具,按照老师的要求在硬纸板上,挖出一个三角形ABC,再挖一个小洞O作为旋转中心,硬纸板下面放一张白纸。先在纸上描出这个挖掉的三角形图案(△ABC),然后围绕旋转中心转动硬纸板,再描出这个挖掉的三角形(△DEF),移开硬纸板,用虚线连结O和各顶点。
提出问题:
1.请指出旋转中心和各对应点,哪一个角是旋转角?
2.从我们看到的旋转现象以及你所完成的实验中,你认为旋转主要因素是什么?
3.在图形的旋转过程中,哪些发生了改变?哪些没有发生改变?
量一量线段OA与线段OD的关系怎样(这里包括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线段OB和OE,OC和OF呢?AB与DE呢?你能通过度量角的方法得出旋转角度吗?你准备度量哪个角?
问题1学生比较容易解决;问题2、先由学生独立思考1分钟,然后小组讨论解决;问题3,学生独立解决可能有较大困难,直接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启发学生通过对比测量的办法来解决问题,教师参与其中,给以指导和帮助。
待大多数学生有了结果后,全班进行交流,并由学生逐步完善,最后归纳概括出旋转的性质:
1. 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2. 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3. 对应点与旋转中心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同时以问题为导引,逐步对旋转的性质进行探究,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
【课堂小结】
(1)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学习了哪些数学思想和方法?
(2)本节课还有哪些疑惑?请同学们说一说.
【布置作业】
【小试牛刀】
(1)、下列现象中属于旋转的有( )个
① 地下水位逐年下降;② 水龙头开关的转动;③ 方向盘的转动;④ 传送带的移动;⑤ 钟摆的运动;⑥ 荡秋千运动.
A.2 B.3 C.4 D.5
(2)、如图△A′OB′是△AOB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得到的.已知∠AOB=20 °,
∠A′OB =24°,AB=3,OA=5,则A′B′= ,OA′= ,旋转角等于 .
(3)、将数字“6”旋转180°得到数字“9”,将数字“9”旋转180°得到数字“6”,现将数字“69”旋转180°,得到的数字是( ).
A.96 B.69 C.66 D.99
【学生活动】对于这部分,我采取抽问的形式进行讲解,测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教学预设】学生第二题的时候旋转角要找错,此题加深印象。
【能力提升】
(4)、如图所示,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点A、B的坐标分别是A(3,2) 、B(1,3)
(1)将△AOB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后得到△A1OB1,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2)求AA1的长度.
(5)、如图,△ABC为等腰三角形,其中∠A=∠C=30°,现将△ABC绕顶点B逆时针方向旋转α度到△A1BC1的位置,AB与A1C1相交于点D,AC与A1C1,BC1分别交于点E,F.
(1)求证:△BCF≌△BA1D;
(2)若α=30°,判断四边形A1BCE的形状,并给出判断依据.
【学生活动】对于这部分,我所采取的方式是我讲解思路,学生自己下来练习,下节课再讲。
【教学预设】第(4)题不会画,第(5)题不能顺利利用旋转的性质求解。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根据九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练习──发现——总结──运用”的教学方法。不搭花架子,不搞形式主义,真真实实运用“实效课堂”理念,力求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参与到情境教学中来,真实反映学生学习的过程,真实反映教师在课堂上的灵活性和基本功。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