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菏泽市第三中学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4《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件(18张ppt)+教学设计(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菏泽市第三中学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4《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件(18张ppt)+教学设计(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3-11 07:27:32

文档简介

姓名
陈惠民
电话
学科
高中语文
年级
高一
邮件
单位
菏泽市第三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处于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四第一板块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是马克思最亲密的战友恩格斯在马克思的葬礼上所发表的讲话,意在追述马克思的一生以及他对人类的伟大贡献,表达自己和全世界无产者的沉痛悼念之情。这篇文章高屋建瓴,深刻透彻,条分缕析,逻辑严密。风格与内容水乳交融,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
???它是一篇悼词,也是一篇特殊的演讲辞,属于实用类的论述类文章。演讲辞是一种常见的文体,古今中外许多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活动家、科学家都非常善于利用这种形式,发表主张,传播知识,争取同盟。学习这一文体,目的就是引领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增强他们适应现实的能力,同时也适应他们自我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时代的发展,向来以含蓄内敛著称的中国人也越来越重视演讲的作用。在中学阶段学习演讲的技巧,体会演讲的魅力,提高演讲的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发挥自己的个性和潜能。
?
二、学生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的教学对象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新课标》指出:“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学生对演说辞这种文体并不陌生,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尚处于形成的过程中,这种熟悉在很大程度上仅限于生活中的熟悉,而并非阅读与写作技巧的熟悉,所以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对文本的阅读与把握,既要让学生鉴赏课文,又要指导学生学会鉴赏的方法,并且在此基础上去粗取精,抓住有用的信息。
???初了前面讲到的以外,本课内容也较难理解,特别是马克思两大发现的划时代意义以及第三段的文字内容同学们理解较为困难,所以,同学们应在认真预习的基础上试着找出课文中的重点语句,结合课下注释,联系上下文,找出他们的内在联系,体会他们在文章结构方面的作用及表达效果。对文中的哲学、经济学理论的概念可以查阅书籍来理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规律,剩余价值规律的发现的伟大意义、对其内容可以只作简单了解不必过分深入。
?
三、教学目标
1、把握全文,了解马克思为历史科学、为无产阶级所作的巨大贡献。
2、揣摩本篇悼词的语言,体会平实的语言饱含的深情。
?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使用互联网、PPT、音频播放、腾讯QQ、云盘等技术。
第一阶段:课前预习
通过互联网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一些生平事迹,为课堂探究人物做好充分准备。
技术手段:互联网、自主学习评价量规。
第二阶段:课堂导入
结合对友谊的探讨,课堂展示列宁对马克思和恩格斯友谊的评价,引导学生对二人产生浓厚的兴趣,为下文的顺利展开埋下伏笔。
技术手段:PPT
第三阶段:深入品味
作为一篇悼词,能够有情感的朗读,会使学生对悼词的特点有更深入的理解,从而顺利成章地把握文章内容和结构。
技术手段:PPT、音频播放、诵读评价量规。
第四阶段:主题探究
课堂上,师生通过“品语言??诉哀情”“细探究??品业绩”两大板块的探讨与品味,更加全
面了解了马克思的卓越贡献及马克思的人格魅力。
技术手段:PPT、自主及小组合作学习量规。
第五阶段:课后讨论
课后请学生们在QQ群上,运用课堂所学,并结合课余所查资料,以“我眼中的马克思和恩格斯”为话题,从更深层面上再谈二者之友谊,并要求学生在讨论后,注意搜集整合讨论作为学习素材存入云盘。
技术手段:腾讯QQ?、云盘
?
?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课前预习
布置预习任务
通过互联网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一些生平事迹,为课堂探究人物做好充分准备。
?
互联网(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自主学习量规。
课堂导入
结合对友谊的探讨,课堂展示列宁对马克思和恩格斯友谊的评价,引导学生对二人产生浓厚的兴趣,为下文的顺利展开埋下伏笔。
?
倾听领会,?趣由心生
PPT
深入品味
播放朗读,引领学生诵读品味。
静听诵读,品味鉴赏。注意倾听和记录,采用诵读评价量规进行评价。
PPT、音频播放、诵读评价量规。
?
主题探究
课堂上,师生通过“品语言??诉哀情”“细探究??品业绩”两大板块的探讨与品味,更加全
面了解了马克思的卓越贡献及马克思的人格魅力。
?
合作讨论,记录交流,并采用自主及小组合作学习量规进行评价。
?
?
PPT、自主及小组合作学习量规。
?
课后讨论
?
课后请学生们在QQ群上,运用课堂所学,并结合课余所查资料,以“我眼中的马克思和恩格斯”为话题,从更深层面上再谈二者之友谊。
合作讨论,注意搜集整合讨论作为学习素材存入云盘。
QQ群、云盘
?
?
?
?
?
?
?
?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本堂课学生能够很好地深入到文本当中,紧跟课堂进程,回答问题井然有序、条理清晰,可以看出,学生在课下进行了充分的预习。我对本堂课的教学特色特提以下几点:
1.?教学设计、教学理念
?整节课设计流畅,切合学生实际。完整、清晰的脉络保证学生形成完整的思维体系。
?2.教学手段、教学策略
在教学手段的运用方面,图片、朗读等激发兴趣、引发质疑,同时辅助教学作用,丰富了课堂。学生通过互动合作、师生对话自主探究,研讨文本。
3.教态、语言、板书
教师教态从容,亲切自然,与学生互动融洽。语调抑扬顿挫,有感染力。提出的问题简练,发挥了“启发、引导、过渡、总结、激励”等作用。
课件18张PPT。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恩格斯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列宁卡尔·马克思墓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 学习目标:
1.把握全文,了解马克思为历史科学、为无产阶级所作的贡献。
2.揣摩本篇悼词的语言,体会平实的语言所饱含的深情。作者介绍 弗·恩格斯(1820—1895),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导师和领袖,马克思的亲密战友。德国人。在革命斗争中,他和马克思一起创立了无产阶级革命理论──马克思主义。他和马克思一起领导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国际和德国社会民主工党。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一个人继续担任欧洲社会主义者的领导和顾问。他一生同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进行了坚决斗争,给无产阶级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mp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演讲稿悼词文体特点一、介绍死者的 逝世时间、
地点、原因及其享年等。二、追述死者的经历及一
生中主要成就和贡献。三、对死者表示哀悼之情,
对悼念人提出希望和要求等。悼
词悲 痛颂扬怀念开头主体结尾述其哀(沉痛的悼念)赞其功(巨大的贡献)颂其德(深远的影响)1----23----78----9品语言,述哀情讳饰:委婉地将不便于表达或不愿意表达的事物说出来。细探究,品业绩科学家1.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2.剩余价值规律的发现
3.许多领域独到发现革命家1.创办革命刊物
2.创立国际工人协会阐影响,发感慨敌人:驱逐 诽谤 诅咒战友:尊敬 爱戴 悼念经典语句分析 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做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 ①用形象的比喻表现了马克思的无畏气概和对政敌的极大蔑视;
②全部精力都集中在革命事业上。 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说明马克思一生光明磊落,不谋私利。热烈赞扬马克思把毕生精力献给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崇高精神。经典语句分析拓展延伸: 为什么这篇悼词要由恩格斯来讲,而不是其他人?谢谢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