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初中生物
第二单元 多种多样的生物
一、单元学习内容
本单元属于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版)七个主题中的第二大学习主题“生物的多样性”,对应现行人教(2024)版七年级上册教材“第二单元 多种多样的生物”的内容。在新课标中,属于九个大概念中的第二大概念:概念2 生物可以分为不同的类群,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如图所示: 通过本主题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生物种类丰富,不同的生物在形态和结构上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差别,进而认识到生物具有多样性和统一性。同时,本主题的学习还有助于学生形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和行为习惯,增强社会责任感。 地球上的生物是多种多样的。依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可将生物分成不同的类群。生物与人类的生活关系密切,生物的多样性对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学科核心素养呈现形式 结合学生的生活中常见的植物、动物类群,通过图片、视型或实物展示、观察、分析讨论等活动形式,引导学生认识各个类群的形态结构特征。 通过观察探究,了解细菌、真菌和病毒的形态结构特征、繁殖特点,并辩证地看待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结合某种生物的具体实例,指导学生分析讨论,学会对生物进行分类,理解生物分类的意义。 通过观察和思考、分析和讨论、实验和探究,以及分类、调查等科学方法,引导学生将解决问题的想法或创意付诸实践。
教材编写体例 1、章节设置与课程安排相适应,具备单元-章-节-课时的结构分层; 2、每节设置“通过本节学习,你将知道”,点明本节的关键学习目标; 3、每节重难点以小标题形式呈现,简约清晰; 4、每节安排有“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实验·探究”、“调查”等一系列探究活动,在寻求答案、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5、部分章节设置有“科学方法”,总结科学研究方法。 6、课后有“练习与应用”,节后习题,“概念检测”帮助巩固所学知识;“拓展应用”有一定挑战性,对理解知识、拓宽视野、训练思维很有帮助。
教材编写特点 本单元包括“植物的类群”、“动物的类群”、“微生物”、“生物分类的方法”四章,集中介绍了生物的类群。 (1)主题和单元为框架下重视大概念教学 教材编写框架的设计体现了“学习主题为框架”;内容的组织则体现了“内容聚焦大概念”的理念。教材用一个单元来落实课程标准的1~2个大概念;每个单元分若干章,每章基本对应大概念下的重要概念;每章分若干节,每节对应基本概念。单元页通过”一起去揭秘”,以尽可能贴近学生的问题提示重要概念。 (2)充实的德育内容中强化学科德育功能 教材充分反映我国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皆共生等内容,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帮助学生增强爱党爱国情感,树立建设健康中国和美丽中国的远大志向。例如,介绍我国空间站中航天员的工作和生活-在中国空间站吃饺子;增加有关生态安全的内容等等。再如有机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实反映我国古代先民智慧的实例,创造性地设计了"古话今议”栏目,坚定文化自信。 (3)系列化和多样化的活动培养实践创新能力 教材中的探究实践活动丰富多样。从内容看,包括观察、实验、调查、植物栽培、动物饲养、发酵食品制作等;从栏目看,包括“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实验探究”“调查”“思维训练”“课外实践”“综合实践项目”等;从活动设计看,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的探究、实践、创新能力。 (4)情境创设、问题驱动、情境设置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教材创设了大量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理解概慨念、发展素养。例如,在单元起始设计对开页,以一幅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图片将学生带入与本单元主题密切相关的情境中。单元引言紧扣图片进行描述,创设情境,既能激发学生学习本单元的兴趣又能引发学生思考,从情境中发现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问题。
教材编写意图 本单元引导学生在“第一章 植物的类群”、“第二章 动物的类群”、“第三章 微生物”的基础上,依据各个类群的形态结构特点,对生物进行分类。“第一章 植物的类群”,学习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的特征,以及他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第二章 动物的类群”,学习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第三章 微生物”学习细菌、真菌和病毒的形态结构特点,以及辩证地看待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本单元重在理解各个类群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结构特点,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能够依据形态结构特点对多种多样的生物进行分类,以便于更好地研究、保护和利用生物。
课程资源整合、开发和应用 1.情境素材: 简单的分类检索表,各种类型的动植物标本,动植物生活的影像资料,当地(或我国其他地区)动植物资源的资料,李时珍与《本草纲目》的故事,赤潮、水华现象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资料,全球物种灭绝速度的相关数据资料,凤眼蓝(水葫芦)、福寿螺等外来物种入侵导致生态平衡受到严重威胁的事件。 2.学习活动: (1)实验探究活动:尝试对给定的一组生物进行分类;观察不同类群的动植物,认识其主要特征;培养并观察细菌的菌落;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和霉菌。 (2)调查与交流活动:调查当地食用菌的种类及生产情况,认识校园内的植物并挂牌,收集当地一种养殖动物的相关资料,收集和交流有关生物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收集和交流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的相关资料,收集当地(或我国其他地区)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生态破坏的实例,讨论生化武器对人类的危害。 (3)项目式学习活动:调查当地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生物资源,提出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建议,撰写调研报告。
二、单元学情分析
已知内容学习方法生活经验 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学习生物学的基本学习方法;本单元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第二个单元,同学们将知道植物是否都有根、茎、叶,动物为什么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细菌、真菌和病毒是否都对人类有害等,需要使用大量图片或视频形式的资料直观展示,降低学生理解成本。
新知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设计 观察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 观察种子的结构和着生位置。 观察几种代表性动物的形态结构。 探究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检测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 制作酸奶、泡菜、馒头、面包、米酒等发酵食品,体验食品制作的乐趣,收获劳动的快乐。 调查本地区的某种生物资源。
主要学习障碍有效突破方法 1、学生对于细菌、真菌、病毒的结构易混淆。 突破方法: 细菌、真菌、病毒的结构比较: (1)细菌: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没有成形的 细胞核,有的还有鞭毛、荚膜等结构; (2)真菌: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3)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2、学生记不住双子叶和单子叶种子的营养物质的储存位置。 突破方法: 种子内营养物质的储存: 双子叶植物种子的营养物质储藏在子叶里,单子叶植物种子的营养物质储藏在胚乳里。
学生学习本单元表现出的特点、习惯、兴趣 本单元主要讲述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类群,与生活联系比较密切,学生比较感兴趣,但是有些是生活中比较熟悉的,有些比较陌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要通过图片、视频等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再以某种生物为例来分析其基本特征。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从植物类群、动物类群、微生物类群认识自然界中的生物种类,再从生物的分类对所认识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进行分类,以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更好地研究、保护和利用生物。
三、单元学习目标
生命观念 获得多种多样的生物、生物分类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形成生物学的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等生命观念;认识生物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等。
探究实践 能够完成实验和探究的实践活动,能观察鱼的形态结构和运动、观察蛙的形态实验、探究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观察兔和狼的牙齿实验、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实验、观察细菌的基本结构的实验,锻炼探究能力和实践经验。
科学思维 能够运用观察和思考、分析探究、讨论总结等思维方法认识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类群的特征,掌握分类和调查的科学方法,能够进行独立思考和判断,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能够运用科学思维,探讨真实情境中的生物学问题。
态度责任 认识生物多样性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四、单元学习评价
节名 基本知识点 学习情况自评
很好 一般 不好
知识评价 藻类、苔藓和蕨类 藻类、苔藓和蕨类的主要特征
藻类、苔藓和蕨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种子植物 种子的结构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无脊椎动物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无脊椎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脊椎动物 一 鱼 多种多样的鱼
鱼的主要特征
脊椎动物 二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两栖动物
爬行动物
脊椎动物 三 鸟和哺乳动物 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哺乳动物
微生物的分布 观察菌落
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细菌 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殖
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真菌 多种多样的真菌
真菌的结构和生殖
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病毒 病毒的发现
病毒的种类、形态和结构
病毒的增殖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综合实践项目 利用细菌或真菌制作发酵食品
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植物的分类
动物的分类
从种到界 分类等级
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考核方式 藻类、苔藓和蕨类的主要特征——P68 一、概念检测(1)题 藻类、苔藓和蕨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P68 二、拓展应用2.题 种子的结构——P75一、概念检测2.题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P75一、概念检测1.题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P82一、概念检测2.题 无脊椎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P82二、拓展应用2.题 鱼的主要特征——下列各项中,属于鲫鱼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征是( C ) 卵生 ②身体呈梭形③用鳍协调游泳④体表常有鳞片覆盖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两栖动物——P93一、概念检测1.题 爬行动物——下列关于蜥蜴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是恒温动物B.是爬行动物 C.是无脊椎动物D.体表无鳞片覆盖 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P100二、拓展应用1.题 哺乳动物——在中国,由于“蝠”与“福”同音,蝙蝠是吉祥的象征。蝙蝠会飞,但在分类上却属于哺乳动物。以下关于蝙蝠的说法,措误的是(C) A.体温恒定 B.具有分化的牙齿 C.体表被覆羽毛 D.胎生哺乳 观察菌落——P106二、拓展应用2.题 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下列环境中不可能有细菌和真菌的是(D) A.含有牛肉汁和琼脂的培养基上 B.空气中 C.温暖、装有少量肉汁的密封瓶中 D.经过严格高温灭菌的环境,例如恒温干燥箱中 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殖——P111一、概念检测2.题 细菌与人类的关系——P111二、拓展应用1.题 多种多样的真菌——蘑菇是我们常见的食品。下列关于蘑菇的叙述正确的是(B) A.细胞中无成形的细胞核 B.可通过产生孢子来繁殖 C.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生长 D.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真菌的结构和生殖——P117一、概念检测2.题 真菌与人类的关系——P117二、拓展应用2.题 病毒的种类、形态和结构——P122一、概念检测1.题 病毒的增殖——P122一、概念检测2.题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病毒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下列活动与病毒的利用无关的是(A) A.为豆科植物固氨 B.制备疫苗 C.防治有害生物 D.用于基因工程 利用细菌或真菌制作发酵食品——小磊参加制作果酒的实践活动,制作好的果酒几天后就变酸了,请帮小磊推测果酒变酸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B) A.酵母菌 B.醋酸菌 C.青霉 D.真菌 植物的分类——P130一、概念检测(1)题 动物的分类——P130一、概念检测(2)题 分类等级——下列关于分类单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D) A.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的种类越多 B.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种 C.分类单位越小,生物共同特征越多 D.同一分类单位中生物的特征是相同的 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P136一、概念检测2.题
能力、态度、小组合作评价表(见下页)
评价指标 评价等级及分值 得分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优 良 (10-8) 一般 (7-5) 需要改进(4-0) 生评 他评 师评
活动态度(15%) 学习兴趣 对本课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对课有较高的学习兴趣 对课知识学习兴趣一般
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认真负责,努力实现预定任务 认真参与,在同伴协助下努力实现预定任务 认真参与,在同伴协助下实现未能预定任务
合作交流(20%) 与人合作 主动和同学配合,分工合作,乐于帮助同学 基本能和同学配合,做好自己分内工作 有需要时才和同学合作,喜欢个人学习
与人沟通 态度谦虚,认真倾听同学意见,能合作解决问题 会倾听同学意见,基本能和同学合作解决问题 不太喜欢发言和倾听同学意见,不喜欢和同学合作解决问题
探究实验(30%) 动手操作 能熟练操作试验器材,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试验任务 操作器材较熟练,能够完成试验任务,但有缺陷 器材操作很陌生,不能完成实验任务,或者效率太低
观察分析 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和课堂分析,得出完整的实验结论 根据实验现象和课堂分析,只能得出部分实验结论 根据实验现象和课堂分析,几乎不能得出实验结论
成果展示(35%) 汇报 交流 生物术语运用准确,语句通顺,表情丰富 生物术语运用较准确,语句比较通顺 没有使用生物术语 ,过于口语化
五、单元教学实施
整体教学 思路 关键问题子问题核心任务评价设计。植物都有根、茎、叶吗? 。哪些植物是结种子的?它们都能开花、结果吗? 。哪些动物是有脊柱的?哪些动物是体温恒定的? 。动植物类群那么多,都与人类的生活有关吗? 。细菌、真菌和病毒都是对人类有害的吗? 。如何对生物进行分类?藻类、苔藓、蕨类各有哪些主要特征? 藻类、苔藓、蕨类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种子由哪些部分组成?它在繁殖方面有什么优势? 常见的植物中哪些是裸子植物,哪些是被子植物?通过观察·思考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当地常见的几种植物类群,分析归纳各类植物类群的结构特点,并知道被子植物是陆地上分布最广泛的类群,且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锻炼观察与思考的能力,掌握各植物类群的特点,学会分辨,并能够从进化角度对各植物类群进行排序。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有哪些?它们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鱼、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鸟和哺乳动物有哪些主要特征?鱼、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鸟和哺乳动物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通过观察·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学习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有无脊柱,并了解鱼、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鸟和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让学生锻炼观察鱼探究能力,通过认识各类动物的特点,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微生物的主要类群有哪些?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围是怎样的?怎样检测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细菌、真菌和病毒的形态结构有什么特点?细菌、真菌和病毒是怎样繁殖的?细菌、真菌和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是怎样的?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检测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通过对微观世界的观察·思考活动,知道细菌、真菌和病毒的形态结构特点、各自的繁殖特点及各自与人类的关系。学生认识微生物的几种类群,能够根据他们的形态结构特点进行辨认,并掌握它们的繁殖特点,辩证地看待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对生物进行分类的依据是什么?怎样根据生物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生物分类的等级有哪些?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什么?对生物进行分类有什么意义?通过分析和调查,引导学生学会生物学中的科学方法——分类、调查。引导学生根据各类生物群体的特点进行分类,并理解分类的方法和意义。学生掌握分类的方法和等级之间的关系,并能结合各个类群的生物的结构特点对其进行分类。
学习方法 和策略 1、充分利用当地的植物园、动物园、生态园等生物公共资源,组织学生调查或辨别生物类群,并根据它们的特征进行分类。 2、通过列表对比等多种方式,对动物类群、植物类群和微生物类群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认识多种多样的动植物、微生物类群。 3、调查当地生物资源,关注当地环境保护举措,帮助学生树立爱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社会责任。 4、收集和交流当地的经济作物或动物资料文件。
课程资源 多媒体资源:动物类群、植物类群、微生物图片或影像资料,各类群特点的相关视频等。 实验室资源:观察鱼的形态、结构和运动的实验、观察蛙的形态实验、探究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观察兔和狼的牙齿实验、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实验、观察细菌的基本结构的实验、检索表。 生活资源:校园植物、动物园、生态园、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实物等。 硬件设施资源:白板、投影仪、扩音器、墙报。
单元教学 结构图
课时课型 分配 第5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
课程内容 课时安排 课型
第一节 藻类、苔藓和蕨类 2 新授课
第二节 种子植物 2 新授课
第一节 无脊椎动物 1 新授课
第二节 脊椎动物 一 鱼 1 新授课
第二节 脊椎动物 二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2 新授课
第二节 脊椎动物 三 鸟和哺乳动物 2 新授课
第一节 微生物的分布 1 新授课
第二节 细菌 1 新授课
第三节 真菌 1 新授课
第四节 病毒 2 新授课
综合实践项目 利用细菌或真菌制作发酵食品 1 新授课
第一节 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2 新授课
第二节 从种到界 2 新授课
个性化单元作业设计 教学内容 个性化作业
藻类、苔藓和蕨类 交流讨论:“贝藻套养”是一种常见的海水养殖模式。海水中的藻类进行光合作用可吸收二氧化碳;贝类则以藻类为食,构建柔软的身体和坚硬的贝壳(含有碳酸钙)。请你查阅资料,了解这种海水养殖模式有什么优点。
种子植物 交流讨论:查阅资料,讨论既然种子繁殖有这么多的优势,为什么那些不结种子的植物还没有灭绝呢。
无脊椎动物 交流讨论:根据动物的体内是否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可以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请查阅资料了解脊柱的作用。
脊椎动物 一 鱼 交流讨论:在生长有较多藻类的池塘中,常常可以看到鱼在黎明时浮头甚至有跳出水面的现象,而在天亮以后(尤其在太阳出来一段时间后),鱼便停止了浮头。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脊椎动物 二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交流讨论:“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句话对青蛙及其与农业生产的关系作了生动的描述。但为什么现在有的稻田里听不到蛙声了呢?
脊椎动物 三 鸟和哺乳动物 交流讨论:有人说,鸟的全身都为飞行而设计。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信息调查:研究指出,近一百年来全球动物种类数量锐减。我国已采取多种措施对濒危动物加以保护。请查阅资料,了解我国有哪些濒危动物。
微生物的分布 交流讨论:为什么真空包装的食品耐储存?日常生活中防止食品腐败的方法还有哪些?说说其中的生物学道理。
细菌 交流讨论:根据东汉《四民月令》的记载,我国民间的习惯是阴历四月立夏后制作醯(意为“醋”)。查阅资料,为什么古代民间一般在阴历四月之后才制醋?
真菌 调查:我国一些地方盛产野生菌,人们在食用野生菌的过程中偶有中毒现象发生。请查阅相关资料,看看有毒的野生菌具有哪些形态特征。
病毒 模型制作:结合第一单元制作细胞模型的方法,选择方便、易得的材料制作一个病毒模型。想一想:你制作的模型应由那几部分组成?它们分别代表病毒的什么结构?
利用细菌或真菌制作发酵食品 任选一种课堂上没有做的发酵食品,回家与爸妈一起制作,并与同学分享制作过程中的感悟。
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交流讨论:在被子植物中,花、果实和种子往往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请你试着分析科学家这么做的原因。
从种到界 调查活动:请查阅资料,了解东亚伏翼(一种在我国常见的蝙蝠)所属的目、科、属的名称,以及在我国的分布情况。
2 / 2/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课题名称 2.4.2.2从种到界(第二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地位与作用本节是人教(2024)版初中生物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章第二节《从种到界》。本节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材中的重要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生物分类的等级单位,从种到界依次为:种、属、科、目、纲、门、界。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生物分类的层次结构,认识不同分类等级之间的关系,以及生物分类的重要性。2、教学分析本节课内容是人教(2024)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四章第二节第二课时。教材阐述了在7个等级的分类单位中,最基本的分类单位——种。通过实例展示了生物分类的方法和意义,包括便于人们认识和研究生物、确定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等。教材还强调了生物分类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以及现代分类学中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知识的特点。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说出种是最基本的生物分类单位,说明建立分类等级的意义。2.运用生物分类的思想方法,按照调查的一般要求,开展对当地生物资源的调查活动。难点:对当地的主要生物资源,提出相应的保护或开发利用建议。
学情分析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了生物的一些基本特征,有一定的生物学基础。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喜欢探索新鲜事物,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在发展阶段。对于生物分类这样较为抽象的概念,可能会觉得有些难度。
学习目标 生命观念:说出种是最基本的生物分类单位,说明建立分类等级的意义。科学思维:运用生物分类的思想方法,按照调查的一般要求,开展对当地生物资源的调查活动。探究实践:利用调查法了解本地某种生物资源。态度责任:在教学中融入保护生物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关注身边的生物、热爱自然的情感。
学习评价 自我评价表
项目 评价内容 掌握情况
很好 一般 不好
科学知识 1 理解“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明确不同分类等级之间的包含关系。
2 理解生物分类的方法和意义。
探究能力 通过探究生物分类的方法和过程,学生能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和分析结果,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尊重生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认识到生物分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生物、保护生物。
小组评价表
评价内容 得分标准 成员一 成员二 成员三
团队精神 5分:能高效分工合作完成任务3分:重大问题能有效沟通1分:各自独立,不能完成任务
实施能力 5分:能准确设计详细的实验过程和所用实验道具。3分:能设计出大概方框架,但不够准确和详细。1分:不能设计出任何过程和方案。
结果展示能力 5分:表述清晰完整,科学、客观、简洁。3分:表述完整度和清晰度一般。1分:不能有效表述实验结果和结论。
总分
设计思路 本节分为两个课时,通过温故知新回顾第一课时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分类依据及分类等级的特征,从而导入本课时。本课时旨在让学生了解种是最基本的生物分类单位,并运用生物分类的思想方法,按照调查的一般要求,开展对当地生物资源的调查活动。先通过“科学方法”栏目,引导学生了解调查的方法;再通过调查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生物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温故知新 分类等级:界、门、纲、目、科、属、______分类依据:_____________特征分类等级特征: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的生物种类越_____,所包含生物的共同特征越______,亲缘关系越______。 学生回忆上个课时所学内容,并完成填空。 通过温故知新,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核心内容,从而引入新课。
探究实践 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1.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阅读130页第一自然段,说一说什么是“种”,有什么特点。在生物分类单位中,种也称物种。同一物种内,雌雄个体交配,可生育有繁殖能力的后代。一个物种就是一个“大家庭”,它是通过繁殖而来的自然群体,个体间的亲缘关系最近。种(species)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不同物种的雌雄个体之间,一般不能繁殖后代,展示图文举例:马+驴→骡子狮子+老虎→狮虎兽二者都不可育思考: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同一个物种吗?同一物种,无论是白种人、黑种人,还是黄种人结婚,都能产生具有生殖能力的后代。拓展思考:“种”和我们平时所说的“品种”是一样的吗?品种:一个自然物种,经过人工选育,逐渐形成的具有一定经济价值和稳定性状的生物群体,称为品种。展示图片:不同品种的狗属于同一物种。展示苹果的不同品种:红富士、红将军、嘎啦苹果、澳洲青苹、红星(蛇果)、金冠。苹果有很多“品种”,但都属于“苹果种”,“品种”不是分类的等级单位。“种”是唯一客观存在的分类单位。思维拓展:有人要将家鸡与家鸭杂交,培育高产蛋量的新品种,该想法能实现吗?为什么?展示红薯以及土豆和山药的图片。提问:你知道图中的植物都有哪些名字吗?如何避免生物命名的混乱呢?瑞典植物学家林奈于1768年提出科学的生物命名法:双名法按照双名法,一个物种的学名由属名和种加词组成,用拉丁文斜体字书写,其中属名的第一个字母须大写,种加词第一个字母须小写。在种加词后面还常附有命名人等信息,也可省略。按照双名法,每个物种只能有一个科学名称,即学名。学名:属名+种加词+命名人(可省略)例如:银杉 Cathaya argyrophylla Chun et Kuang小资料:银杉的学名中,Cathaya为属名,表示银杉属,意为华夏;argyrophylla为种加词,表示银叶的; Chun et Kuang显示银杉的命名人,为我国科学家陈焕镛和匡可任。再如:菊花:Dendranthema morifolium(Ramat. )Tzvel.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2.生物分类的意义生物学家按照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对生物进行分类,可以弄清楚生物间的亲缘关系,更好地研究、保护和利用生物。科学方法:调查调查是科学研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森林资源清查、人口普查等都是调查。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并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还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调查:调查本地区的某种生物资源生物资源一般是指有生命的自然资源,包括生长在自然界中的能够直接或间接被人类利用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每个地区都有生物资源,认识本地区的生物资源,是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这些生物资源的基础。调查目的:了解本地区生物资源的优势或特色,关注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调查对象:选择本地区一种或一类具有经济价值的动物或植物作为调查对象。如一种药用植物、一种油料作物、主要养殖动物、某种有待开发利用的动植物等。调查内容:某种生物资源的种类、分布、数量;开发利用的历史、 现状;可以从中选择一项或几项作为调查内容。①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调查,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如调查的目的、对象等。②确定调查方法,如文献调研、实地调查等。③撰写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尽量图文并茂,内容详实。④在班级交流园地或其他合适的平台展示交流。课外实践:请你选择校园内的某一植物,阅读有关分类的书籍,尝试给它做一个标牌。 学生阅读130页第一自然段,并找出答案,回答问题。学生理解“种”的概念,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学生观看图文举例,理解不同物种的雌雄个体之间,一般不能繁殖后代。学生思考、讨论。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回答。学生阅读“品种”的概念。学生观看“不同品种的狗”和“不同品种的苹果”图片举例,理解“种”与“品种”是不同的。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回答:红薯、地瓜、番薯、白薯、甘薯、红苕。学生认真阅读,了解林奈的双名法。学生结合银杉举例,了解物种的学名书写规则。学生阅读小资料。学生观看举例“菊花”和“牡丹”的学名。学生了解生物分类的意义。学生认真阅读,知道调查是一种科学方法。学生积极参加调查活动,明确调查的目的、对象和内容。学生分组按步骤进行调查,并交流分享。学生观看月季举例,积极参与制作植物标牌的实践活动。 通过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让学生理解“种”的概念,知道“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通过直观的图文举例,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物种的雌雄个体之间,一般不能繁殖后代,“种”的个体间的亲缘关系最近。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思考,对比“种”和平时所说的“品种”,进而加深学生对“种”的概念的理解。联系生活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培养了学生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学科素养。通过红薯的名称进行提问,让学生知道双名法的诞生能够避免生物命名的混乱。通过举例,加强学生对于双名法的理解,知道其书写的含义和要求。通过开门见山的方式叙述生物分类的意义,让学生了解对生物进行分类能更好地研究、保护和利用生物。引导学生理解调查是一种科学方法。通过调查活动,引导学生实践调查,学会运用调查的科学方法,关注生物资源的保护。此过程也培养了学生的协同合作能力、记录与分析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关爱自然环境的学科素养。
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及分类的意义。 学生总结归纳本课的收获。 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本课学习的主要知识,进一步巩固新知。
作业设计 调查活动:请查阅资料,了解东亚伏翼(一种在我国常见的蝙蝠)所属的目、科、属的名称,以及在我国的分布情况。
板书设计 第二节 从种到界(第二课时)(共25张PPT)
第二节 从种到界
(第二课时)
第四章 生物分类的方法
(人教版)七年级
上
学习目标
通过本节学习,你将知道:
1.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什么?
2.对生物进行分类有什么意义?
温故知新
分类等级:
界、门、纲、目、科、属、______
大 小
_____________特征
分类依据:
种
形态结构
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的生物种类越_____,所包含生物的共同特征越______,亲缘关系越______。
分类等级特征:
多
少
远
新知探究
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在生物分类单位中,种也称物种。同一物种内,雌雄个体交配,可生育有繁殖能力的后代。
一个物种就是一个“大家庭”,它是通过繁殖而来的自然群体,个体间的亲缘关系最近。
种(species)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阅读130页第一自然段,说一说什么是“种”,有什么特点。
不同物种的雌雄个体之间,一般不能繁殖后代:
马
驴
骡子
狮子
老虎
狮虎兽
不可育
新知探究
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同一个物种吗?
同一物种,无论是白种人、黑种人,还是黄种人结婚,都能产生具有生殖能力的后代。
新知探究
思考:“种”和我们平时所说的“品种”是一样的吗?
品种:一个自然物种,经过人工选育,逐渐形成的具有一定经济价值和稳
定性状的生物群体,称为品种。
不同品种的狗属于同一物种
新知探究
红富士
红将军
嘎啦苹果
澳洲青苹
红星(蛇果)
金冠
苹果有很多“品种”,但都属于“苹果种”,“品种”不是分类的等级单位。
“种”是唯一客观存在的分类单位
新知探究
思维拓展:有人要将家鸡与家鸭杂交,培育高产蛋量的新品种,该想法能实现吗?为什么?
不能。虽然鸡和鸭都属于鸟纲,但不属于同一个目,它们分别属于鸡形目和雁形目,更不属于同一个物种,生理特性相差太大,无法杂交。
新知探究
新知探究
同名不同物
同物不同名
红薯
山芋
红苕
地瓜
山药
如何避免这种混乱呢?
新知探究
① 命名法:_______。
② 提出者:_____。
③ 组成:每个物种的科学名称(即学名)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 名,第二部分是_______,种加词后面有命名者的姓名,也可以省略。
双名法
林奈
属
种加词
学名:
属名
+
+
例如:银杉
Cathaya
argyrophylla
Chun et Kuang
种加词
命名人(可省略)
小资料:银杉的学名中,Cathaya为属名,表示银杉属,意为华夏;argyrophylla为种加词,表示银叶的; Chun et Kuang显示银杉的命名人,为我国科学家陈焕镛和匡可任。
新知探究
菊花
拉丁学名:Dendranthema morifolium(Ramat. )Tzvel.
牡丹
拉丁学名: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
新知探究
生物分类的意义
生物学家按照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对生物进行分类,可以弄清楚生物间的亲缘关系,更好地研究、保护和利用生物。
新知探究
调查是科学研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森林资源清查、人口普查等都是调查。
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并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还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科学方法:调查
新知探究
调查目的
了解本地区生物资源的优势或特色,关注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
调查对象
选择本地区一种或一类具有经济价值的动物或植物作为调查对象。如一种药用植物、一种油料作物、主要养殖动物、某种有待开发利用的动植物等。
新知探究
生物资源一般是指有生命的自然资源,包括生长在自然界中的能够直接或间接被人类利用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每个地区都有生物资源,认识本地区的生物资源,是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这些生物资源的基础。
调查:调查本地区的某种生物资源
调查内容
某种生物资源的种类、分布、数量;
开发利用的历史、 现状;
可以从中选择一项或几项作为调查内容。
新知探究
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调查,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如调查的目的、对象等。
确定调查方法,如文献调研、实地调查等。
撰写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尽量图文并茂,内容详实。
在班级交流园地或其他合适的平台展示交流。
新知探究
课外实践
月季
Rosa chinensis Jacquem.俗称月月红,又名长春花、月月花等,被子植物门、木兰纲、蔷薇目、蔷薇科、蔷薇属植物。原产中国,其特点是从春到秋开花不绝,叶子光滑,茎上具有钩刺。
请你选择校园内的某一植物,阅读有关分类的书籍,尝试给它做一个标牌。
新知探究
课堂小结
基本分类单位
生物分类的规律
生物分类的意义
种
从种到界(二)
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更好地研究各种生物
同种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最近
同界生物包含的物种最多
同种生物的共同特征最多
练习与应用
1.在生物分类的等级单位中,最大和最小的分类单位分别是( )
A.门、界
B.纲、种
C.界、科
D.界、种
D
练习与应用
2.如图是某同学归纳的狼在部分分类等级中的位置。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分类等级中最基本的单位是科
B.分类等级科比“属包含的生物种类少
C.图中三种动物间,狼与郊狼的亲缘关系最远
D.图中三种动物间,狼与郊狼的亲缘关系最近
D
3. 下列关于生物分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根据形态结构特征可将生物分为植物和动物两类
B.在被子植物的分类中,根、茎、叶往往是分类的主要依据
C.“门是最大的分类单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D.生物的分类单位越小,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多
练习与应用
D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生命观念: 列举生物分类的依据并描述种的概念。 科学思维: 利用调查法了解本地某种生物资源。 探究实践: 调查本地区的某种生物资源。 态度责任: 在教学中融入保护生物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关注身边的生物、热爱自然的情感。
学习重点 1.生物分类的意义。 2.调查的一般步骤。
学习难点 理解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课前预习】
1.种:指_______和_______基本相似,_______基本相同的一类生物。
2.同一物种内的雌雄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产生具_______的后代。不同物种的雌雄个体之间,一般不能繁殖后代。
3.双名法是瑞典植物学家_______建立的。
4.生物分类的意义:通过对生物进行分类,可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_______和_______,更好地研究、保护和利用生物。
【课中研学】
1.阅读130页第一自然段,说一说什么是“种”,有什么特点。
(1)“种”和我们平时所说的“品种”是一样的吗?
(2)思维拓展:有人要将家鸡与家鸭杂交,培育高产蛋量的新品种,该想法能实现吗?为什么?
2.用双名法表示出银杉的学名。
3. 调查:本地区的某种生物资源
调查目的:了解本地区生物资源的优势或特色,关注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
调查对象:选择本地区一种或一类具有经济价值的动物或植物作为调查对象。如一种药用植物、一种油料作物、主要养殖动物、某种有待开发利用的动植物等。
【课堂总结】
【课堂练习】
1.在生物分类的等级单位中,最大和最小的分类单位分别是( )
A.门、界 B.纲、种 C.界、科 D.界、种
2.如图是某同学归纳的狼在部分分类等级中的位置。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分类等级中最基本的单位是科
B.分类等级科比“属包含的生物种类少
C.图中三种动物间,狼与郊狼的亲缘关系最远
D.图中三种动物间,狼与郊狼的亲缘关系最近
3.下列关于生物分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根据形态结构特征可将生物分为植物和动物两类
B.在被子植物的分类中,根、茎、叶往往是分类的主要依据
C.“门是最大的分类单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D.生物的分类单位越小,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多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
1.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生态分布
2.有生殖能力
3.林奈
4.亲缘关系;进化关系
【课堂练习】
1、D
2、D
3、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人教(2024)版七上《2.4.2.2从种到界(第二课时)》【分层作业】
1.下面生物分类单位中,共同特征最多,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A.界 B.纲 C.属 D.科
2.莲(学名:Nelumbo nucifera)整株皆可入药,藕和莲子都可食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Nelumbo”为莲的属名 B.莲子是种子,属于生殖器官
C.“种”是生物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D.同“界”生物的亲缘关系是最近的
3.下面是豆目部分植物分类图解,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物分类主要是依据生物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划分为不同的等级
B.生物分类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C.合欢和紫檀的共同特征比绿豆和紫檀多
D.绿豆和菜豆的亲缘关系比绿豆与合欢更近
4.下列关于“种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B.同种生物必然同属
C.不同种的植物,可以通过人工授粉产生有生殖能力的后代
D.生物分类的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5.生物分类系统主要有七个阶层,下列介于“目”和“属”之间的单位是( )
A.种 B.科 C.属 D.门
6.“南有袁隆平,北有李振声。”袁隆平和李振声院士分别是水稻和小麦遗传育种学家,他们的科研成果大大提高了我国水稻和小麦产量。在分类学上,水稻和小麦同科不同属,水稻和大豆同门不同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上分类单位中,最小的分类单位是科
B.水稻和大豆之间的共同特征比与小麦的多
C.水稻和小麦之间的亲缘关系比与大豆近
D.水稻和小麦之间的亲缘关系比与大豆远
7.下列有关生物分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B.“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C.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共同特征越多
D.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是最近的
8.川陕哲罗鲑在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的变化等多方面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川陕哲罗鲑的下列分类等级中,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最多的是( )
A.哲罗鲑属 B.鲑形目 C.鲑科 D.鱼纲
9.近年来,国家对于动物园的投入大幅度增加,成都动物园的大熊猫“花花”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大熊猫与大象同门,与兔同纲,与小熊猫同目,与黑熊同科。与大熊猫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A.兔 B.黑熊 C.小熊猫 D.大象
10.制作鲜花饼的食用玫瑰,在生物分类单位中,最大和最小的分类单位分别是( )
A.植物界、玫瑰(种) B.被子植物门、蔷薇目
C.被子植物门、蔷薇科 D.双子叶植物纲、蔷薇属
11.人类很早就意识到了对生物进行分类的重要性,汉初的《尔雅》把动物分为虫、鱼、鸟、兽四类;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把温血动物归为一类,与冷血动物相区别;本草纲目中将动物分为“棵、鳞、毛、羽、介”五大类别。下列关于生物分类的说法,不符合我们所学生物学知识的是( )
A.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 B.界所包含的生物种类最多
C.同种生物的相似程度最大 D.一个物种就是一个品种
12.地球上的生物是多种多样的,依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可将生物分成不同的类群。请分析回答:
(1)古诗词中描述了很多植物,如“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钩帘阴卷柏,障壁坐防风”。“苔”和“卷柏”所属的植物类群分别是 ,这两个植物类群在主要特征方面的差别是 。
(2)海鳞虫是一种深海动物,其身体有许多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和疣足辅助运动,据此判断其所属动物类群是 。藤壶分布在海域的潮间带至潮下带浅水区,其身体分为头部与胸部,腹部退化,几丁质外骨骼裹住外套壁及附肢,据此判断其所属动物类群是 。
(3)在分类单位中,狼与狐同科不同属,与黄鼬同目不同科,与猕猴同纲不同目,三种动物中与狼亲缘关系最远的是 。上述四种动物的繁殖特征是 。
(4)黑蝉的成虫在夏季交配,雌蝉把卵产在树木里,若虫一孵出即钻入地下,吸食植物根中的汁液,一般经过5次蜕皮,需3~5年才能成熟,发育为成虫,据此可知黑蝉的发育方式是 。
【答案】
1.C
解答:根据分析可知,在界、纲、属、科四个分裂单位中,属单位最小;因此,共同特征最多,亲缘关系最近的是属,ABD错误,C正确。
2.D
解答:A.“Nelumbo”是莲的属名,“nucifera”是其种加词,合起来构成莲的学名,A正确。
B.莲子是莲的种子,是植物的生殖器官之一,负责繁殖后代,B正确。
C.“种”是生物分类中最基本的单位,是生物分类体系中最小的自然单位,C正确。
D.“界”是生物分类中最高的等级,包含的生物种类多,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远,同种的生物亲缘关系最近,D错误。
3.C
解答:A.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故A正确。
B.生物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界的分类单位最大,种是基本分类单位,故B正确。
C.紫檀与合欢是同目,不同科;绿豆与紫檀同科,不同属,因此,合欢和紫檀的共同特征比绿豆和紫檀少,故C错误。
D.绿豆和菜豆是同属,绿豆与合欢是同目,因此绿豆和菜豆的亲缘关系比绿豆与合欢更近,故D正确。
4.C
解答:AD.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AD正确。
B.同种的生物必同属,同属生物必同科:但同属的不一定同种,同科的不一定同属,B正确。
C.在自然条件下,通过同种生物的有性生殖可以生育有生殖能力的后代,不同种生物之间一般不能通过有性生殖产生后代。
因此,不同种的植物,不能通过人工授粉产生有生殖能力的后代,C错误。
5.B
解答: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生物所属的等级越大,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远,生物所属的等级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可见,选项中“科”介于“ 目 ”和“属”之间,故B正确,ACD错误。
6.C
解答:A.在题干“水稻和小麦同科不同属,水稻和大豆同门不同纲”中,可以看出最小的分类单位是属,A错误。
B.水稻和大豆同门,水稻和小麦同科,科比门小,因此水稻和大豆之间的共同特征比与小麦的少,B错误。
CD.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水稻和大豆同门,水稻和小麦同科,门的分类单位更大,科的分类单位更小,因此,水稻和小麦之间的亲缘关系比与大豆近,C正确,D错误。
7.C
解答:A.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故A正确。
B.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故B正确。
C.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少,生物种类越多,亲缘关系越远,故C错误。
D.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同种生物的之间的共同特征最多,亲缘关系最近,故D正确。
8.A
解答:A.哲罗鲑属是较低的分类等级,代表了在属这一级别上,川陕哲罗鲑与其他同属的生物具有最多的共同特征,A符合题意。
B.鲑形目比属高一级的分类等级,川陕哲罗鲑与鲑形目中其他目的生物共同特征较少,B不符合题意。
C.鲑科是再高一级的分类等级,川陕哲罗鲑与鲑科中其他科的生物共同特征更少,C不符合题意。
D.鱼纲是较高的分类等级,川陕哲罗鲑与鱼纲中其他纲的生物共同特征最少,D不符合题意。
9.B
解答:A.题目中提到大熊猫与兔同纲,但在目、科等更具体的分类上,两者亲缘关系较远,A不符合题意。
B.题目明确提到大熊猫与黑熊同科,这表示在进化关系上,两者亲缘关系较接近,B符合题意。
C.虽然大熊猫与小熊猫同目,但在科这一更具体的分类上,两者亲缘关系较远,C不符合题意。
D.题目中提到大熊猫与大象同门,但在纲、目、科等更具体的分类上,两者有很大的差异,D不符合题意。
10.A
解答: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因此,制作鲜花饼的食用玫瑰,在生物分类单位中,最大和最小的分类单位分别是植物界、玫瑰(种)。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11.D
解答:ABC.根据分析知,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同种生物的相似程度最大,界所包含的生物种类最多,ABC不符合题意。
D.物种是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和繁殖,并能够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品种是指物种内具有共同来源和特有性状,经过长期演变,其遗传性稳定,且具有同一共性的物质;一个物种不是一个品种,D符合题意。
12. (1) 苔藓、蕨类 苔藓植物,有假根,有茎、叶的分化,但体内无输导组织;蕨类植物,具有根、茎、叶,同时具有输导组织
(2) 环节动物 节肢动物
(3) 猕猴 胎生、哺乳
(4) 不完全变态
解答:(1)苔藓植物有假根,有茎、叶的分化,但体内无输导组织,叶只有一层细胞构成,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容易从背腹两面侵入而威胁苔藓植物的生活,因此我们常把苔藓植物作为检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苔藓属于苔藓植物。
卷柏是蕨类植物,依靠孢子繁殖后代,具有根、茎、叶,同时具有输导组织。苔藓和蕨类在主要特征方面的差别是苔藓植物,有假根,有茎、叶的分化,但体内无输导组织;蕨类植物,具有根、茎、叶,同时具有输导组织。
(2)海鳞虫是一种深海动物,其身体有许多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和疣足辅助运动,符合环节动物的特征,故属于环节动物。
藤壶分布在海域的潮间带至潮下带浅水区,其身体分为头部与胸部,腹部退化,几丁质外骨骼裹住外套壁及附肢,符合节肢动物的特征,故属于节肢动物。
(3)生物的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所属的等级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特征越多,等级越大,亲缘关系越远,共同特征越少。狼与狐同科不同属,与黄鼬同目不同科,与猕猴同纲不同目,故与狼亲缘关系最远的是猕猴。
上述四种动物都属于哺乳纲,它们的繁殖特征是胎生、哺乳。
(4)黑蝉在生物分类上属于节肢动物类群中的昆虫,成虫的特征:成虫躯体明显地分为头、胸、腹3个体段。头部有口器和1对触角,通常还有复眼和单眼。胸部有3对胸足,一般还有2对翅。其变态发育属于不完全变态,其过程为卵→若虫→成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