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2.2.1 分层作业
1.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类群是 ( )
A.鱼 B.两栖动物 C.爬行动物 D.鸟
2.我国有许多优良的淡水鱼品种,著名的“四大家鱼”就是淡水鱼。“四大家鱼”指的是 ( )
A.草鱼、鲤鱼、鲫鱼、青鱼 B.鲤鱼、青鱼、带鱼、鲢鱼
C.鳙鱼、鲫鱼、带鱼、草鱼 D.青鱼、草鱼、鳙鱼、鲢鱼
3.以下不属于海水鱼的是 ( )
A.海马 B.鲤鱼 C.鲨鱼 D.石斑鱼
4.下列关于多种多样的鱼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四大家鱼的食性相同
B.雌性石斑鱼幼体发育到一定阶段可变为雄性
C.比目鱼成鱼的两只眼生在一侧,与其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相适应
D.鲸鲨是鲨鱼中体形最大的鱼类
5.鱼之所以能生活在水中,最重要的两个特点是 ( )
①身体呈流线型 ②体表有黏液 ③身体表面有鳞片 ④用鳍协助游泳 ⑤用鳃呼吸
A.①⑤ B.②④ C.③⑤ D.④⑤
6.“鱼戏莲叶间”是描写鱼在莲间自由游泳时的情景。为鱼游泳提供主要动力的是 ( )
A.胸鳍和尾鳍的左右摆动 B.尾鳍和臀鳍的左右摆动
C.所有鱼鳍共同协调配合 D.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
7.灯笼鱼头部和侧线下方的体侧以及腹部有排列成行或成群的圆形发光器。不同种类的灯笼鱼,发光器的数目及排列位置也不同。发光器发出红、蓝、紫等各种颜色,远远望去,荧光闪闪,五彩缤纷,犹如节日中辉煌的彩灯。下面哪项不是灯笼鱼适应水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特征( )
A.身体呈流线型
B.身体有鱼鳍
C.鳃丝内含有大量的毛细血管
D.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8.鱼体表滑滑的黏液,除了可以保护身体外,还可以起到的作用是 ( )
A.防止人类捕捉 B.防止水分散失 C.减小游泳时的阻力 D.辅助呼吸
9.兴趣小组的同学把火龙果汁滴在鱼嘴前方,观察到的果汁流动的途径是( )
A.从口流入,然后由口流出
B.从口流入,然后由鳃盖后缘流出
C.从鳃盖后缘流入,然后由口流出
D.从鳃盖后缘流入,然后由鳃盖后缘流出
10.在生长着许多水生植物的池塘中养鱼,经常可以看到鱼在黎明时浮头,甚至跳起。下面几种猜测合理的是 ( )
A.鱼喜欢阳光 B.鱼要在水面觅食
C.池水中含氧量较低 D.池塘表面水温较高
11.到菜市场去买鱼时,在许多已死的鱼中,可根据下列哪项迅速判断鱼是刚死不久的 ( )
A.鳃丝呈鲜红色 B.体表湿润 C.鳞片完整 D.体表无伤
12.“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之一,鱼类是典型的水生动物,具有高度适应水生生活的特征,以鲫鱼为例,思考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鲫鱼身体呈流线型,呼吸器官是_________。
(2)鲫鱼的身体表面被有_________,具有保护作用。
(3)鲫鱼在游泳时, [①]________鳍、[②]_______鳍和[⑤]_______鳍都有维持鱼体平衡的作用。
【参考答案】
1.A
解答:鱼是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类群。
2.D
解答:“四大家鱼”指的是青鱼、草鱼、鳙鱼、鲢鱼。
3.B
解答:海马、鲨鱼和石斑鱼生活在海水中,属于海水鱼;鲤鱼生活在淡水中,属于淡水鱼.
4.A
解答:四大家鱼中,青鱼主要以螺、蚌等软体动物为食,草鱼主要以水草为食,鲢鱼以硅藻、绿藻等为食,鳙鱼以浮游动物为食,A错误。
5.D
解答:鱼之所以能生活在水中,最重要的两个特点是:能靠游动来获取食物和躲避敌害;能通过鳃在水中呼吸。
6.D
解答:为鱼游泳提供主要动力的是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
7.D
解答:身体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小鱼在水中游动时遇到的阻力,适应水中生活,A不符合题意;身体有鱼鳍,可以协助游泳,适应水中生活,B不符合题意;鳃丝内含有大量的毛细血管,利于鳃在水中进行气体交换,适应水中生活,C不符合题意;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与鱼适应水中生活关系不大,D符合题意。
8.C
解答:鱼体表的黏液既可以保护身体,还可以减小游泳时的阻力。
9.B
解答:把火龙果汁滴在鱼嘴前方,由鱼口流入,再由鳃盖后缘流出。
10.C
解答:生长在池塘中的植物晚上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池水中的氧气,黎明时,池水中氧气含量较低,鱼会浮头甚至跳出水面从空气中获取氧气。
11.A
解答:鱼鳃丝内密布毛细血管,当水由口流进,经过鳃丝时,溶解在水里的氧就进入鳃丝中的毛细血管里,血液为鲜红色。如果鱼鳃丝的颜色鲜红,说明鱼死亡时间不长。
12. (1)鳃 (2)鳞片 (3)胸;腹;背
解答: (1)鲫鱼的呼吸器官是鳃。
(2)鲫鱼的身体表面被有鳞片,具有保护作用。
(3)鲫鱼在游泳时,①胸鳍、②腹鳍和⑤背鳍都有维持鱼体平衡的作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0张PPT)
第二节 脊椎动物
一 鱼
第二章 动物的类群
(人教版)七年级
上
学习目标
通过本节学习,你将知道:
1.鱼有哪些主要特征?
2.鱼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想一想
请你观察鲫鱼的骨骼,观察脊柱和组成脊柱的一节节的脊椎骨。
哪些动物是有脊柱的?哪些动物是没有脊柱的?脊柱与鱼的运动有关吗?
播放视频:海洋中的鱼
新知探究
新知探究
“波浅戏鱼多,多鱼戏浅波。”鱼是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类群,占脊椎动物种类的一半以上。鱼类与人类的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新知探究
阅读课本P79~81,思考下列问题:
1. 鱼分布在哪些环境中?具体生活环境怎样?
2. 它们以什么为食?
3. 你知道的淡水鱼有哪些?“四大家鱼”指的是哪些鱼种?它们各自生活在哪样的水层?
4. 你知道哪些海水鱼?
一、多种多样的鱼
食物:
名称:
生活环境:
有的以水生植物为食,有的专门捕食其他的水生动物
鱼
有的生活在海洋中,有的生活在河流、湖泊和池塘等淡水区域
有的在水体上层游动,有的在水体底部栖息
新知探究
据调查,我国的淡水鱼有1000多种,著名的“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和鲤鱼、鲫鱼等都是我国主要的优良淡水鱼品种。
淡水鱼
鳙鱼
草鱼
青鱼
鲢鱼
鲤鱼
鲫鱼
新知探究
银鲳
鲨鱼
带鱼
石斑鱼
大黄鱼
大麻哈鱼
我国的海洋鱼已知的约有2000种,常见的有带鱼、大黄鱼、小黄鱼、鳓(lè)鱼、鲳(chāng)鱼、鲐(tái)鱼、鲅(bà)鱼、大麻哈鱼、鲚(jì)鱼等。
海水鱼
新知探究
呼吸
能够通过鳃在水中呼吸
游泳
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
新知探究
二、鱼的主要特征
讨论:鱼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有哪些?
鱼之所以生活在水中,有两个特点至关重要
观察·思考:鱼的形态、结构和运动
新知探究
取一条鲫鱼(或其他常见的鱼),放在解剖盘中,观察它的外部形态。用手摸一摸鱼的体表,感受一下鱼体表的黏滑。
观察结束后,需将鱼迅速放回清水中。
!
新知探究
体形:呈 ,有利于 。
体表:有 覆盖,表面有 ,起保护作用。
流线型
减小阻力
鳞片
黏液
1
鱼的外部形态
头部
躯干部
尾部
身体分 、 和 三部分。
头部
躯干部
尾部
`
观察记录:
新知探究
轻轻掀起鳃盖,看一看鳃的形态和颜色。
鳃盖
鳃丝
鳃丝
毛细血管网
鳃丝
新知探究
因为鳃丝里密布大量的毛细血管,鳃丝又多又细有利于气体交换。
对照鳃的图片,想一想:鳃为什么是鲜红色的?鳃丝为什么既多又细?
新知探究
将鱼放在盛有清水的玻璃缸中,观察鱼在水中是如何运动的。
背鳍
尾鳍
臀鳍
腹鳍
胸鳍
保持直立
控制方向,提供动力
维持平衡
维持平衡
转换方向
侧线
(感觉器官)
感知水流,
测定方向
鱼鳍:
协调运动
2
鱼的运动
新知探究
观察记录:
鱼的体内有脊柱,脊柱上附着的肌肉能产生运动的动力。鱼通过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完成游泳运动。
新知探究
鱼在呼吸时,它的口和鳃盖后缘是同时张合还是交替张合?用滴管吸取一些墨汁(或有颜色的果汁、蔬菜汁),慢慢地滴在鱼口的前方,观察墨汁流入鱼口后,会不会顺着鳃盖后缘流出来。
1、水流入鱼口后,从___________流出,说明鱼的呼吸器官是____。
鳃盖后缘
鳃
`
3
鱼的呼吸
观察记录:
鳃盖
鳃丝
新知探究
鱼的身体分为头部、躯干部和尾部三部分,通常左右侧扁,大多呈流线型,这样的体形有利于减少鱼在水中运动时遇到的阻力。
1. 鱼的外形有什么特点?这种体形对鱼在水中运动有什么意义?
讨论:
新知探究
水
口
鳃丝毛细血管
排放到水中
随水从鳃盖后缘排出
组织细胞
氧气
氧气
氧气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
流入的水和流出的水相比,气体成分的变化是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加。
2. 水流入鱼口后,从什么地方流出?请推测,流入的水和流出的水,其中溶解的气体成分会有哪些变化?
新知探究
3. 鱼鳃的哪些特点对它在水中呼吸至关重要?请推测鱼离开水后很快就会死亡的原因。
当鱼离开水时,鳃丝会粘连在一起,几片鳃相互覆盖,减少了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
加上空气干燥,鱼会因为不能从空气中得到足够的氧气而窒息死亡。
空气中
水中
新知探究
生活在水中
体表常有鳞片覆盖
用鳃呼吸
02
01
03
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03
新知探究
鱼的主要特征
三、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新知探究
鱼类养殖业和捕捞业都是国家的重要产业。
鱼不仅为人类提供了富含蛋白质的食物,还融入了人类的文化。
新知探究
由于长期过度捕捞和水污染等原因,鱼类的生存面临严重的威胁。《渔业法》规定,国家对渔业生产实行以养殖为主的方针,还规定“禁止在禁渔区、禁渔期进行捕捞”“禁止使用小于最小网目尺寸的网具进行捕捞”。
课堂小结
① 生活在水中;
② 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
③ 通过尾部和鳍的摆动以及躯干部的协调作用游泳。
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鱼的主要特征
淡水鱼:青鱼、草鱼、鳙鱼、鲢鱼
海水鱼:鲨鱼、比目鱼、带鱼
多种多样的鱼
鱼
练习与应用
1.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鲫鱼能在水中感知水流和水压变化的结构是( )
A.① B.③ C.④ D.⑥
C
练习与应用
2.小敏用金属导线、红色纤维绳做了个鱼鳃模型,下列哪项关于鱼的鳃丝描叙错误的是( )
A.鳃丝数量多
B.鳃丝非常细
C.鳃丝鲜红色,内有毛细血管
D.鳃丝排列很密,有利于从水中获取食物
D
3.鱼类的形态结构适于水中生活,以下描述错误的是( )
A.大部分鱼类体型呈流线型,可以减少水的阻力
B.鱼鳃的鳃丝里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能进行气体交换
C.侧线能够感知水流,帮助鱼类运动、觅食和避敌
D.各种鳍就能让鱼自由游泳,不需其他器官参与
练习与应用
D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让教学更有效 初中生物
第二单元 多种多样的生物
一、单元学习内容
本单元属于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版)七个主题中的第二大学习主题“生物的多样性”,对应现行人教(2024)版七年级上册教材“第二单元 多种多样的生物”的内容。在新课标中,属于九个大概念中的第二大概念:概念2 生物可以分为不同的类群,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如图所示: 通过本主题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生物种类丰富,不同的生物在形态和结构上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差别,进而认识到生物具有多样性和统一性。同时,本主题的学习还有助于学生形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和行为习惯,增强社会责任感。 地球上的生物是多种多样的。依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可将生物分成不同的类群。生物与人类的生活关系密切,生物的多样性对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学科核心素养呈现形式 结合学生的生活中常见的植物、动物类群,通过图片、视型或实物展示、观察、分析讨论等活动形式,引导学生认识各个类群的形态结构特征。 通过观察探究,了解细菌、真菌和病毒的形态结构特征、繁殖特点,并辩证地看待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结合某种生物的具体实例,指导学生分析讨论,学会对生物进行分类,理解生物分类的意义。 通过观察和思考、分析和讨论、实验和探究,以及分类、调查等科学方法,引导学生将解决问题的想法或创意付诸实践。
教材编写体例 1、章节设置与课程安排相适应,具备单元-章-节-课时的结构分层; 2、每节设置“通过本节学习,你将知道”,点明本节的关键学习目标; 3、每节重难点以小标题形式呈现,简约清晰; 4、每节安排有“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实验·探究”、“调查”等一系列探究活动,在寻求答案、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5、部分章节设置有“科学方法”,总结科学研究方法。 6、课后有“练习与应用”,节后习题,“概念检测”帮助巩固所学知识;“拓展应用”有一定挑战性,对理解知识、拓宽视野、训练思维很有帮助。
教材编写特点 本单元包括“植物的类群”、“动物的类群”、“微生物”、“生物分类的方法”四章,集中介绍了生物的类群。 (1)主题和单元为框架下重视大概念教学 教材编写框架的设计体现了“学习主题为框架”;内容的组织则体现了“内容聚焦大概念”的理念。教材用一个单元来落实课程标准的1~2个大概念;每个单元分若干章,每章基本对应大概念下的重要概念;每章分若干节,每节对应基本概念。单元页通过”一起去揭秘”,以尽可能贴近学生的问题提示重要概念。 (2)充实的德育内容中强化学科德育功能 教材充分反映我国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皆共生等内容,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帮助学生增强爱党爱国情感,树立建设健康中国和美丽中国的远大志向。例如,介绍我国空间站中航天员的工作和生活-在中国空间站吃饺子;增加有关生态安全的内容等等。再如有机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实反映我国古代先民智慧的实例,创造性地设计了"古话今议”栏目,坚定文化自信。 (3)系列化和多样化的活动培养实践创新能力 教材中的探究实践活动丰富多样。从内容看,包括观察、实验、调查、植物栽培、动物饲养、发酵食品制作等;从栏目看,包括“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实验探究”“调查”“思维训练”“课外实践”“综合实践项目”等;从活动设计看,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的探究、实践、创新能力。 (4)情境创设、问题驱动、情境设置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教材创设了大量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理解概慨念、发展素养。例如,在单元起始设计对开页,以一幅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图片将学生带入与本单元主题密切相关的情境中。单元引言紧扣图片进行描述,创设情境,既能激发学生学习本单元的兴趣又能引发学生思考,从情境中发现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问题。
教材编写意图 本单元引导学生在“第一章 植物的类群”、“第二章 动物的类群”、“第三章 微生物”的基础上,依据各个类群的形态结构特点,对生物进行分类。“第一章 植物的类群”,学习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的特征,以及他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第二章 动物的类群”,学习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第三章 微生物”学习细菌、真菌和病毒的形态结构特点,以及辩证地看待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本单元重在理解各个类群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结构特点,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能够依据形态结构特点对多种多样的生物进行分类,以便于更好地研究、保护和利用生物。
课程资源整合、开发和应用 1.情境素材: 简单的分类检索表,各种类型的动植物标本,动植物生活的影像资料,当地(或我国其他地区)动植物资源的资料,李时珍与《本草纲目》的故事,赤潮、水华现象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资料,全球物种灭绝速度的相关数据资料,凤眼蓝(水葫芦)、福寿螺等外来物种入侵导致生态平衡受到严重威胁的事件。 2.学习活动: (1)实验探究活动:尝试对给定的一组生物进行分类;观察不同类群的动植物,认识其主要特征;培养并观察细菌的菌落;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和霉菌。 (2)调查与交流活动:调查当地食用菌的种类及生产情况,认识校园内的植物并挂牌,收集当地一种养殖动物的相关资料,收集和交流有关生物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收集和交流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的相关资料,收集当地(或我国其他地区)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生态破坏的实例,讨论生化武器对人类的危害。 (3)项目式学习活动:调查当地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生物资源,提出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建议,撰写调研报告。
二、单元学情分析
已知内容学习方法生活经验 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学习生物学的基本学习方法;本单元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第二个单元,同学们将知道植物是否都有根、茎、叶,动物为什么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细菌、真菌和病毒是否都对人类有害等,需要使用大量图片或视频形式的资料直观展示,降低学生理解成本。
新知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设计 观察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 观察种子的结构和着生位置。 观察几种代表性动物的形态结构。 探究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检测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 制作酸奶、泡菜、馒头、面包、米酒等发酵食品,体验食品制作的乐趣,收获劳动的快乐。 调查本地区的某种生物资源。
主要学习障碍有效突破方法 1、学生对于细菌、真菌、病毒的结构易混淆。 突破方法: 细菌、真菌、病毒的结构比较: (1)细菌: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没有成形的 细胞核,有的还有鞭毛、荚膜等结构; (2)真菌: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3)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2、学生记不住双子叶和单子叶种子的营养物质的储存位置。 突破方法: 种子内营养物质的储存: 双子叶植物种子的营养物质储藏在子叶里,单子叶植物种子的营养物质储藏在胚乳里。
学生学习本单元表现出的特点、习惯、兴趣 本单元主要讲述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类群,与生活联系比较密切,学生比较感兴趣,但是有些是生活中比较熟悉的,有些比较陌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要通过图片、视频等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再以某种生物为例来分析其基本特征。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从植物类群、动物类群、微生物类群认识自然界中的生物种类,再从生物的分类对所认识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进行分类,以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更好地研究、保护和利用生物。
三、单元学习目标
生命观念 获得多种多样的生物、生物分类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形成生物学的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等生命观念;认识生物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等。
探究实践 能够完成实验和探究的实践活动,能观察鱼的形态结构和运动、观察蛙的形态实验、探究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观察兔和狼的牙齿实验、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实验、观察细菌的基本结构的实验,锻炼探究能力和实践经验。
科学思维 能够运用观察和思考、分析探究、讨论总结等思维方法认识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类群的特征,掌握分类和调查的科学方法,能够进行独立思考和判断,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能够运用科学思维,探讨真实情境中的生物学问题。
态度责任 认识生物多样性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四、单元学习评价
节名 基本知识点 学习情况自评
很好 一般 不好
知识评价 藻类、苔藓和蕨类 藻类、苔藓和蕨类的主要特征
藻类、苔藓和蕨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种子植物 种子的结构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无脊椎动物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无脊椎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脊椎动物 一 鱼 多种多样的鱼
鱼的主要特征
脊椎动物 二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两栖动物
爬行动物
脊椎动物 三 鸟和哺乳动物 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哺乳动物
微生物的分布 观察菌落
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细菌 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殖
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真菌 多种多样的真菌
真菌的结构和生殖
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病毒 病毒的发现
病毒的种类、形态和结构
病毒的增殖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综合实践项目 利用细菌或真菌制作发酵食品
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植物的分类
动物的分类
从种到界 分类等级
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考核方式 藻类、苔藓和蕨类的主要特征——P68 一、概念检测(1)题 藻类、苔藓和蕨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P68 二、拓展应用2.题 种子的结构——P75一、概念检测2.题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P75一、概念检测1.题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P82一、概念检测2.题 无脊椎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P82二、拓展应用2.题 鱼的主要特征——下列各项中,属于鲫鱼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征是( C ) 卵生 ②身体呈梭形③用鳍协调游泳④体表常有鳞片覆盖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两栖动物——P93一、概念检测1.题 爬行动物——下列关于蜥蜴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是恒温动物B.是爬行动物 C.是无脊椎动物D.体表无鳞片覆盖 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P100二、拓展应用1.题 哺乳动物——在中国,由于“蝠”与“福”同音,蝙蝠是吉祥的象征。蝙蝠会飞,但在分类上却属于哺乳动物。以下关于蝙蝠的说法,措误的是(C) A.体温恒定 B.具有分化的牙齿 C.体表被覆羽毛 D.胎生哺乳 观察菌落——P106二、拓展应用2.题 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下列环境中不可能有细菌和真菌的是(D) A.含有牛肉汁和琼脂的培养基上 B.空气中 C.温暖、装有少量肉汁的密封瓶中 D.经过严格高温灭菌的环境,例如恒温干燥箱中 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殖——P111一、概念检测2.题 细菌与人类的关系——P111二、拓展应用1.题 多种多样的真菌——蘑菇是我们常见的食品。下列关于蘑菇的叙述正确的是(B) A.细胞中无成形的细胞核 B.可通过产生孢子来繁殖 C.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生长 D.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真菌的结构和生殖——P117一、概念检测2.题 真菌与人类的关系——P117二、拓展应用2.题 病毒的种类、形态和结构——P122一、概念检测1.题 病毒的增殖——P122一、概念检测2.题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病毒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下列活动与病毒的利用无关的是(A) A.为豆科植物固氨 B.制备疫苗 C.防治有害生物 D.用于基因工程 利用细菌或真菌制作发酵食品——小磊参加制作果酒的实践活动,制作好的果酒几天后就变酸了,请帮小磊推测果酒变酸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B) A.酵母菌 B.醋酸菌 C.青霉 D.真菌 植物的分类——P130一、概念检测(1)题 动物的分类——P130一、概念检测(2)题 分类等级——下列关于分类单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D) A.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的种类越多 B.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种 C.分类单位越小,生物共同特征越多 D.同一分类单位中生物的特征是相同的 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P136一、概念检测2.题
能力、态度、小组合作评价表(见下页)
评价指标 评价等级及分值 得分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优 良 (10-8) 一般 (7-5) 需要改进(4-0) 生评 他评 师评
活动态度(15%) 学习兴趣 对本课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对课有较高的学习兴趣 对课知识学习兴趣一般
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认真负责,努力实现预定任务 认真参与,在同伴协助下努力实现预定任务 认真参与,在同伴协助下实现未能预定任务
合作交流(20%) 与人合作 主动和同学配合,分工合作,乐于帮助同学 基本能和同学配合,做好自己分内工作 有需要时才和同学合作,喜欢个人学习
与人沟通 态度谦虚,认真倾听同学意见,能合作解决问题 会倾听同学意见,基本能和同学合作解决问题 不太喜欢发言和倾听同学意见,不喜欢和同学合作解决问题
探究实验(30%) 动手操作 能熟练操作试验器材,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试验任务 操作器材较熟练,能够完成试验任务,但有缺陷 器材操作很陌生,不能完成实验任务,或者效率太低
观察分析 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和课堂分析,得出完整的实验结论 根据实验现象和课堂分析,只能得出部分实验结论 根据实验现象和课堂分析,几乎不能得出实验结论
成果展示(35%) 汇报 交流 生物术语运用准确,语句通顺,表情丰富 生物术语运用较准确,语句比较通顺 没有使用生物术语 ,过于口语化
五、单元教学实施
整体教学 思路 关键问题子问题核心任务评价设计。植物都有根、茎、叶吗? 。哪些植物是结种子的?它们都能开花、结果吗? 。哪些动物是有脊柱的?哪些动物是体温恒定的? 。动植物类群那么多,都与人类的生活有关吗? 。细菌、真菌和病毒都是对人类有害的吗? 。如何对生物进行分类?藻类、苔藓、蕨类各有哪些主要特征? 藻类、苔藓、蕨类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种子由哪些部分组成?它在繁殖方面有什么优势? 常见的植物中哪些是裸子植物,哪些是被子植物?通过观察·思考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当地常见的几种植物类群,分析归纳各类植物类群的结构特点,并知道被子植物是陆地上分布最广泛的类群,且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锻炼观察与思考的能力,掌握各植物类群的特点,学会分辨,并能够从进化角度对各植物类群进行排序。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有哪些?它们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鱼、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鸟和哺乳动物有哪些主要特征?鱼、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鸟和哺乳动物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通过观察·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学习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有无脊柱,并了解鱼、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鸟和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让学生锻炼观察鱼探究能力,通过认识各类动物的特点,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微生物的主要类群有哪些?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围是怎样的?怎样检测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细菌、真菌和病毒的形态结构有什么特点?细菌、真菌和病毒是怎样繁殖的?细菌、真菌和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是怎样的?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检测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通过对微观世界的观察·思考活动,知道细菌、真菌和病毒的形态结构特点、各自的繁殖特点及各自与人类的关系。学生认识微生物的几种类群,能够根据他们的形态结构特点进行辨认,并掌握它们的繁殖特点,辩证地看待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对生物进行分类的依据是什么?怎样根据生物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生物分类的等级有哪些?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什么?对生物进行分类有什么意义?通过分析和调查,引导学生学会生物学中的科学方法——分类、调查。引导学生根据各类生物群体的特点进行分类,并理解分类的方法和意义。学生掌握分类的方法和等级之间的关系,并能结合各个类群的生物的结构特点对其进行分类。
学习方法 和策略 1、充分利用当地的植物园、动物园、生态园等生物公共资源,组织学生调查或辨别生物类群,并根据它们的特征进行分类。 2、通过列表对比等多种方式,对动物类群、植物类群和微生物类群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认识多种多样的动植物、微生物类群。 3、调查当地生物资源,关注当地环境保护举措,帮助学生树立爱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社会责任。 4、收集和交流当地的经济作物或动物资料文件。
课程资源 多媒体资源:动物类群、植物类群、微生物图片或影像资料,各类群特点的相关视频等。 实验室资源:观察鱼的形态、结构和运动的实验、观察蛙的形态实验、探究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观察兔和狼的牙齿实验、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实验、观察细菌的基本结构的实验、检索表。 生活资源:校园植物、动物园、生态园、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实物等。 硬件设施资源:白板、投影仪、扩音器、墙报。
单元教学 结构图
课时课型 分配 第5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
课程内容 课时安排 课型
第一节 藻类、苔藓和蕨类 2 新授课
第二节 种子植物 2 新授课
第一节 无脊椎动物 1 新授课
第二节 脊椎动物 一 鱼 1 新授课
第二节 脊椎动物 二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2 新授课
第二节 脊椎动物 三 鸟和哺乳动物 2 新授课
第一节 微生物的分布 1 新授课
第二节 细菌 1 新授课
第三节 真菌 1 新授课
第四节 病毒 2 新授课
综合实践项目 利用细菌或真菌制作发酵食品 1 新授课
第一节 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2 新授课
第二节 从种到界 2 新授课
个性化单元作业设计 教学内容 个性化作业
藻类、苔藓和蕨类 交流讨论:“贝藻套养”是一种常见的海水养殖模式。海水中的藻类进行光合作用可吸收二氧化碳;贝类则以藻类为食,构建柔软的身体和坚硬的贝壳(含有碳酸钙)。请你查阅资料,了解这种海水养殖模式有什么优点。
种子植物 交流讨论:查阅资料,讨论既然种子繁殖有这么多的优势,为什么那些不结种子的植物还没有灭绝呢。
无脊椎动物 交流讨论:根据动物的体内是否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可以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请查阅资料了解脊柱的作用。
脊椎动物 一 鱼 交流讨论:在生长有较多藻类的池塘中,常常可以看到鱼在黎明时浮头甚至有跳出水面的现象,而在天亮以后(尤其在太阳出来一段时间后),鱼便停止了浮头。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脊椎动物 二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交流讨论:“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句话对青蛙及其与农业生产的关系作了生动的描述。但为什么现在有的稻田里听不到蛙声了呢?
脊椎动物 三 鸟和哺乳动物 交流讨论:有人说,鸟的全身都为飞行而设计。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信息调查:研究指出,近一百年来全球动物种类数量锐减。我国已采取多种措施对濒危动物加以保护。请查阅资料,了解我国有哪些濒危动物。
微生物的分布 交流讨论:为什么真空包装的食品耐储存?日常生活中防止食品腐败的方法还有哪些?说说其中的生物学道理。
细菌 交流讨论:根据东汉《四民月令》的记载,我国民间的习惯是阴历四月立夏后制作醯(意为“醋”)。查阅资料,为什么古代民间一般在阴历四月之后才制醋?
真菌 调查:我国一些地方盛产野生菌,人们在食用野生菌的过程中偶有中毒现象发生。请查阅相关资料,看看有毒的野生菌具有哪些形态特征。
病毒 模型制作:结合第一单元制作细胞模型的方法,选择方便、易得的材料制作一个病毒模型。想一想:你制作的模型应由那几部分组成?它们分别代表病毒的什么结构?
利用细菌或真菌制作发酵食品 任选一种课堂上没有做的发酵食品,回家与爸妈一起制作,并与同学分享制作过程中的感悟。
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交流讨论:在被子植物中,花、果实和种子往往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请你试着分析科学家这么做的原因。
从种到界 调查活动:请查阅资料,了解东亚伏翼(一种在我国常见的蝙蝠)所属的目、科、属的名称,以及在我国的分布情况。
2 / 2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题名称 2.2.2.1鱼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地位与作用 本节是人教(2024)版初中生物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章第二节《脊椎动物(第一课时 鱼)》。本节旨在引导学生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并通过具体生物类群的学习,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本课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对脊椎动物的第一印象,而且为后续学习其他生物类群打下基础。 2、教学分析 本节课内容来自人教(2024)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章第二节第一课时。通过学习鱼类,学生可以理解脊椎动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同时鱼类作为水生生物的代表,有助于学生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本课内容与后续的其他生物类群(如两栖动物、爬行动物等)有紧密联系,为学生构建生物分类的知识体系奠定基础。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观察鱼的形态、结构和运动。 2.鱼的主要特征。 难点:通过观察鱼的形态、结构和运动,说明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呼吸方式。
学情分析 学生日常生活中对鱼比较熟悉,甚至部分学生有养鱼的经验,因此课堂参与的积极性较高。但是他们大多注意到的是鱼的形态,观察过鱼口的闭合,但是常常忽视鳃的作用,对于鱼究竟是如何呼吸的还不清楚。
学习目标 生命观念: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生物体的结构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理解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的区别,以及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 科学思维: 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鱼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其与生活环境的适应,学会总结鱼类的基本特征,如能游泳、在水中呼吸等,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实验探究: 通过实验观察鱼的体型、运动、呼吸等,总结鱼的特征,这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态度责任: 通过学习,学生应强化保护水域生态环境、合理利用渔业资源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学习评价 自我评价表
项目 评价内容 掌握情况
很好 一般 不好
科学知识 1 总结鱼类的主要特征。
2 说出鱼适应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
探究能力 通过分组实验和探究活动,说出鱼类的主要特征,描述鲫鱼类适应水中的形态结构特点。
科学态度 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关注动物生活环境。
小组评价表
评价内容 得分标准 成员一 成员二 成员 三
团队精神 5分:能高效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3分:重大问题能有效沟通 1分:各自独立,不能完成任务
实施能力 5分:能准确设计详细的实验过程和所用实验道具。 3分:能设计出大概方框架,但不够准确和详细。 1分:不能设计出任何过程和方案。
结果展示能力 5分:表述清晰完整,科学、客观、简洁。 3分:表述完整度和清晰度一般。 1分:不能有效表述实验结果和结论。
总分
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学生认知动物类群中的脊椎动物的首课。通过“想一想,议一议”设置疑问,引导学生思考“哪些动物是有脊柱的?哪些动物是没有脊柱的?脊柱与鱼的运动有关吗?”从而导入本课。 再通过视频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79~81页,从而认识多种多样的鱼。通过讨论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通过观察·思考:鱼的形态、结构和运动的探究活动,认识鱼能适应水中生活的主要特征,引导学生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关注动物生活环境。最后,通过举例了解脊椎动物鱼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展示鲫鱼的骨骼,请你观察它的脊柱和组成脊柱的一节节的脊椎骨。思考:哪些动物是有脊柱的?哪些动物是没有脊柱的?脊柱与鱼的运动有关吗? 学生观看鲫鱼的骨骼,观察脊椎骨。思考、讨论,并尝试回答问题。 通过“想一想,议一议”设置疑问,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本课。
实践探究 多种多样的鱼 播放视频:海洋中的鱼。 “波浅戏鱼多,多鱼戏浅波。”鱼是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类群,占脊椎动物种类的一半以上。鱼类与人类的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组织学生阅读课本P79~81,并思考下列问题: (1)鱼分布在哪些环境中?具体生活环境怎样? (2)它们以什么为食? (3)你知道的淡水鱼有哪些?“四大家鱼”指的是哪些鱼种?它们各自生活在哪样的水层? (4)你知道哪些海水鱼? 名称:鱼 生活环境:有的生活在海洋中,有的生活在河流、湖泊和池塘等淡水区域;有的在水体上层游动,有的在水体底部栖息 食物:有的以水生植物为食,有的专门捕食其他的水生动物 举例展示“草鱼、青鱼、鳙鱼、鲢鱼、鲤鱼、鲫鱼”等淡水鱼的图片:据调查,我国的淡水鱼有1000多种,著名的“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和鲤鱼、鲫鱼等都是我国主要的优良淡水鱼品种。 举例展示“带鱼、大黄鱼、银鲳、石斑鱼、鲨鱼、大麻哈鱼”等海洋鱼类的图片:我国的海洋鱼已知的约有2000种,常见的有带鱼、大黄鱼、小黄鱼、鳓(lè)鱼、鲳(chāng)鱼、鲐(tái)鱼、鲅(bà)鱼、大麻哈鱼、鲚(jì)鱼等。 学生观看视频,感受多种多样的鱼。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P79~81,并回答问题。 学生尝试总结鱼的生活环境和食物,尝试举例淡水鱼和海洋鱼,并派代表回答问题。 学生观看淡水鱼举例图片,补充回答,并了解我国淡水鱼的情况。 学生观看海洋鱼举例图片,补充回答,并了解我国海洋鱼的情况。 通过直观的视频播放,引导学生整体认识鱼的外观和生活环境,并感受多种多样的鱼。 通过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已经了解了鱼的生活环境和食物,并能举例淡水鱼和海洋鱼。此过程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总结归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鱼的主要特征 讨论:鱼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有哪些? 鱼之所以生活在水中,有两个特点至关重要: 呼吸:能够通过鳃在水中呼吸; 游泳: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 观察·思考:鱼的形态、结构和运动 取一条鲫鱼(或其他常见的鱼),放在解剖盘中,观察它的外部形态。用手摸一摸鱼的体表,感受一下鱼体表的黏滑。 注意:观察结束后,需将鱼迅速放回清水中。 1.鱼的外部形态 展示鱼的图片,观察记录: 体形:呈_______,有利于______。 体表:有______覆盖,表面有______,起保护作用。 身体分_______、______和______ 三部分。 轻轻掀起鳃盖,看一看鳃的形态和颜色。 展示鱼的鳃及鳃盖示意图。对照鳃的图片,想一想:鳃为什么是鲜红色的?鳃丝为什么既多又细? 播放视频:将鱼放在盛有清水的玻璃缸中,观察鱼在水中是如何运动的。 2.鱼的运动 展示鱼的结构图示,标注各个鱼鳍和侧线的功能。 结论:靠鱼鳍协调运动。 鱼的体内有脊柱,脊柱上附着的肌肉能产生运动的动力。鱼通过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完成游泳运动。 播放视频:鱼在呼吸时,它的口和鳃盖后缘是同时张合还是交替张合?用滴管吸取一些墨汁(或有颜色的果汁、蔬菜汁),慢慢地滴在鱼口的前方,观察墨汁流入鱼口后,会不会顺着鳃盖后缘流出来。 3.鱼的呼吸 展示鱼的鳃盖及鳃丝。 观察记录:水流入鱼口后,从________流出,说明鱼的呼吸器官是____。 讨论: 鱼的外形有什么特点?这种体形对鱼在水中运动有什么意义? 水流入鱼口后,从什么地方流出?请推测,流入的水和流出的水,其中溶解的气体成分会有哪些变化? 鱼鳃的哪些特点对它在水中呼吸至关重要?请推测鱼离开水后很快就会死亡的原因。 请你总结鱼类的主要特征。 学生思考、讨论,并尝试回答问题。 学生积极参与观察思考活动,按指导进行操作、观察。 学生观察鲫鱼的外形,并完成填空。 学生观察鱼的鳃。 学生观看鳃及鳃盖示意图,思考、讨论,并回答。 学生观看视频,观察鱼的运动过程。 学生观看鱼的结构图示,了解各个鱼鳍和侧线的功能,理解鱼的运动是与其结构相适应的。 学生观看视频,并仔细观察墨汁流入鱼口后,从哪里流出来。 学生观察鱼的呼吸,并完成填空。 学生结合所观察的现象和思考,进行分组讨论,并总结结论,派代表回答问题。 学生根据所学,尝试总结鱼的主要特征。 通过讨论题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从呼吸和游泳两个方面提醒学生。 通过观察思考活动,引导学生观看鱼的外形、结构和运动,结合完成填空、观看视频等方式,不知不觉中了解鱼的主要特征。此过程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总结能力和推理能力。 通过直观的视频,学生能清晰地观察到鱼的运动过程,再结合鱼鳍和侧线的功能讲解,引导学生认同鱼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滴墨汁实验简单直观,学生能很容易观察到墨汁流入鱼口后,会顺着鳃盖后缘流出来,培养了生物学兴趣。 通过分组讨论与思考,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深入的分析思考,进而总结出鱼适于水中生活的结构特点。
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展示图文资料: (1)鱼类养殖业和捕捞业都是国家的重要产业。 (2)鱼不仅为人类提供了富含蛋白质的食物,还融入了人类的文化。 (3)由于长期过度捕捞和水污染等原因,鱼类的生存面临严重的威胁。《渔业法》规定,国家对渔业生产实行以养殖为主的方针,还规定“禁止在禁渔区、禁渔期进行捕捞”“禁止使用小于最小网目尺寸的网具进行捕捞”。 学生观看图文资料,通过实例了解鱼类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通过图文展示,引导学生观看实例,了解鱼类的作用及人类对鱼的利用,激发学生关注生态环境,保护物种多样性的意识。
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脊椎动物类群中“鱼”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学生总结归纳本课的收获。 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本课学习的主要知识,进一步巩固新知。
作业设计 交流讨论:在生长有较多藻类的池塘中,常常可以看到鱼在黎明时浮头甚至有跳出水面的现象,而在天亮以后(尤其在太阳出来一段时间后),鱼便停止了浮头。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板书设计 第二节 脊椎动物(一 鱼)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生命观念: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生物体的结构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理解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的区别,以及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 科学思维: 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鱼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其与生活环境的适应,学会总结鱼类的基本特征,如能游泳、在水中呼吸等,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实验探究: 通过实验观察鱼的体型、运动、呼吸等,总结鱼的特征,这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态度责任: 通过学习,学生应强化保护水域生态环境、合理利用渔业资源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学习重点 1.观察鱼的形态、结构和运动。 2.鱼的主要特征。
学习难点 通过观察鱼的形态、结构和运动,说明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呼吸方式。
【课前预习】
1、鱼的生活环境:有的生活在________中,有的生活在河流、湖泊和池塘等淡水水域;有的在水体________游动,有的在水体________栖息;有的以水生植物为主食,有的生性凶猛,专门捕食其他水生动物。
鱼分________和________。淡水鱼有著名的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和鲤鱼,鲫鱼等。海水鱼有带鱼、鲳鱼、大黄鱼、小黄鱼、噬人鲨等。
2、鱼之所以能够在水中生活,有两个特点至关重要:一是________;二是________。
3、主要特征:生活在________中,体表常有________覆盖,用________呼吸,通过________和________的摆动以及________的协调作用游泳。例如:鲫鱼、鲤鱼、鲨鱼等。
4、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
身体呈________,可减少游泳时水的阻力。
体表的________,既保护身体又减小阻力。
用________呼吸,能在水中获取氧气。
________的协调作用,帮助鱼在水中保持平衡、改变方向等。
5、鱼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蛋白质食物;深深融入人类的文化。
【课中研学】
阅读课本P79~81,思考下列问题:
(1)鱼分布在哪些环境中?具体生活环境怎样?
(2)它们以什么为食?
(3)你知道的淡水鱼有哪些?“四大家鱼”指的是哪些鱼种?它们各自生活在哪样的水层?
(4)你知道哪些海水鱼?
观察·思考:鱼的形态、结构和运动
①取一条鲫鱼(或其他常见的鱼),放在解剖盘中,观察它的外部形态。用手摸一摸鱼的体表,感受一下鱼体表的黏滑。
②轻轻掀起鳃盖,看一看鳃的形态和颜色。
③鱼在呼吸时,它的口和鳃盖后缘是同时张合还是交替张合?用滴管吸取一些墨汁(或有颜色的果汁、蔬菜汁),慢慢地滴在鱼口的前方,观察墨汁流入鱼口后,会不会顺着鳃盖后缘流出来。
讨论:
(1)鱼的外形有什么特点?这种体形对鱼在水中运动有什么意义?
(2)水流入鱼口后,从什么地方流出?请推测,流入的水和流出的水,其中溶解的气体成分会有哪些变化?
(3)鱼鳃的哪些特点对它在水中呼吸至关重要?请推测鱼离开水后很快就会死亡的原因。
3.鱼类与人类的关系是怎样的?鱼类在人类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课堂总结】
【课堂练习】
1.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鲫鱼能在水中感知水流和水压变化的结构是( )
A.① B.③ C.④ D.⑥
2.小敏用金属导线、红色纤维绳做了个鱼鳃模型,下列哪项关于鱼的鳃丝描叙错误的是( )
A.鳃丝数量多
B.鳃丝非常细
C.鳃丝鲜红色,内有毛细血管
D.鳃丝排列很密,有利于从水中获取食物
3.鱼类的形态结构适于水中生活,以下描述错误的是( )
A.大部分鱼类体型呈流线型,可以减少水的阻力
B.鱼鳃的鳃丝里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能进行气体交换
C.侧线能够感知水流,帮助鱼类运动、觅食和避敌
D.各种鳍就能让鱼自由游泳,不需其他器官参与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
1、海洋;上层;底部;淡水鱼;海水鱼。
2、能靠游动来获取食物和躲避敌害;能通过鳃在水中呼吸
3、水;鳞片;鳃;尾部;躯干部;鳍
4、流线型;鳞片和黏液;鳃;鳍
【课堂练习】
1、C
2、D
3、D
【作业布置】
1.A
解答:鱼是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类群。
2.D
解答:“四大家鱼”指的是青鱼、草鱼、鳙鱼、鲢鱼。
3.B
解答:海马、鲨鱼和石斑鱼生活在海水中,属于海水鱼;鲤鱼生活在淡水中,属于淡水鱼.
4.A
解答:四大家鱼中,青鱼主要以螺、蚌等软体动物为食,草鱼主要以水草为食,鲢鱼以硅藻、绿藻等为食,鳙鱼以浮游动物为食,A错误。
5.D
解答:鱼之所以能生活在水中,最重要的两个特点是:能靠游动来获取食物和躲避敌害;能通过鳃在水中呼吸。
6.D
解答:为鱼游泳提供主要动力的是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
7.D
解答:身体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小鱼在水中游动时遇到的阻力,适应水中生活,A不符合题意;身体有鱼鳍,可以协助游泳,适应水中生活,B不符合题意;鳃丝内含有大量的毛细血管,利于鳃在水中进行气体交换,适应水中生活,C不符合题意;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与鱼适应水中生活关系不大,D符合题意。
8.C
解答:鱼体表的黏液既可以保护身体,还可以减小游泳时的阻力。
9.B
解答:把火龙果汁滴在鱼嘴前方,由鱼口流入,再由鳃盖后缘流出。
10.C
解答:生长在池塘中的植物晚上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池水中的氧气,黎明时,池水中氧气含量较低,鱼会浮头甚至跳出水面从空气中获取氧气。
11.A
解答:鱼鳃丝内密布毛细血管,当水由口流进,经过鳃丝时,溶解在水里的氧就进入鳃丝中的毛细血管里,血液为鲜红色。如果鱼鳃丝的颜色鲜红,说明鱼死亡时间不长。
12. (1)鳃
(2)鳞片
(3)胸;腹;背
解答: (1)鲫鱼的呼吸器官是鳃。
(2)鲫鱼的身体表面被有鳞片,具有保护作用。
(3)鲫鱼在游泳时,①胸鳍、②腹鳍和⑤背鳍都有维持鱼体平衡的作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