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人教版七上 2.3.4.2病毒(第二课时)(课件+教案+学案+练习+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教学】人教版七上 2.3.4.2病毒(第二课时)(课件+教案+学案+练习+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11-06 13:53:37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第四节 病毒
(第二课时)
第三章 微生物
(人教版)七年级

学习目标
通过本节学习,你将知道:
1.病毒是怎样增殖的?
2.病毒与人类有什么关系?
内部的__________
温故知新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它是如何生存和繁殖的呢?
蛋白质
遗传物质
病毒
_________外壳
DNA
RNA
:腺病毒、T2噬菌体等
:新型冠状病毒等
新知探究
  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里,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这就是它的繁殖。
一、病毒的增殖
新知探究
视频:病毒的繁殖
自我复制
新知探究
附着(吸附)
脱壳和侵入
遗传物质的复制
蛋白质外壳的合成
组装
释放(裂解)
环境
适宜
病毒离开活细胞
病毒颗粒
病毒侵入活细胞
病毒离开活细胞会死亡吗?
新知探究
侵入活细胞
结晶体
病毒离开活细胞
条件适宜
细菌离开活细胞
芽孢
条件适宜
萌发成细菌
新知探究
新知探究
新生成的病毒又可以感染其他活细胞。病毒离开活细胞以病毒颗粒的形式存在,一有机会侵入活细胞,生命活动又会重新开始。
HIV、流感病毒等病毒在人体外的存活时间有多长?请你查阅资料,与同学交流。

新知探究
二、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病毒广泛分布在自然界,它们与人类具有怎样的关系呢?
新知探究
分析·讨论: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①截至2020年,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认可的病毒有9 000多种。虽然只有一部分病毒会使人患病,但有些病毒危害极大。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每年流感季节性流行在全球可导致数百万重症病例,数十万人死亡。
流感病毒三维模型
新知探究
②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鸡、鸭、鹅等禽类中,可表现出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或神经系统异常。已经发现某些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的情况。
检测鸡是否感染禽流感
新知探究
③利用病毒对昆虫的致病性,科学家发明了多种病毒杀虫剂,如杀棉铃虫的病毒杀虫剂。利用这种杀虫剂可以控制危害棉花的棉铃虫,保护棉田。
新知探究
1. 分析上述资料及烟草花叶病的资料,说说病毒对人类的危害主要有哪些。
病毒给人类、饲养动物、栽培植物带来极大危害。由病毒引起的疾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口蹄疫、禽流感以及众多的植物病毒病,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
讨论:
新知探究
2. 对感染了禽流感病毒的家禽,需要进行消杀处理,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①限制病毒的传播,防止病毒扩散。
②保护人类健康,预防人畜共患病,减少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③清除病毒源,减少环境污染,保护野生鸟类。
新知探究
3. 简述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病毒给人类、饲养动物、栽培植物带来极大危害,但是人类在研究病毒的过程中,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人类一方面设法治疗和预防病毒性疾病,另一方面利用病毒为人类造福。
如:艾滋病、狂犬病、手足口病、腮腺炎、肝炎(如甲肝、乙肝)、埃博拉、流行性感冒(如甲型H1N1流感、禽流感)、天花(已灭绝)、水痘、疱疹、梅毒、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非典型性肺炎(SARS)……
艾滋病
狂犬病
脊髓灰质炎
手足口病
有害:使人患病
新知探究
有害:给饲养动物、栽培植物带来危害
新知探究
禽流感
口蹄疫
水稻矮缩病
花生条纹病
新知探究
小资料
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应避免去人多拥挤的地方;外出应正确佩戴口罩,应及时并正确地洗手;平时注意开窗通风,以减少感染的机会。
有益:利用人工处理的减毒的或无毒的病毒,制作预防病毒感染的疫苗。
新知探究
新冠疫苗
注射狂犬病疫苗
有益:利用病毒进行生物防治
棉铃虫
棉铃虫核型多角病毒
新知探究
新知探究
有益:基因工程
在基因工程中,小小的病毒能帮大忙。科学家能够让某些病毒携带动植物或微生物的某些基因进入正常细胞,来达到转基因或基因治疗的目的。
新知探究
总结: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有害
有利
使人患病
给饲养动物、栽培植物带来危害
制作疫苗
生物防治
用于转基因或基因治疗
新知探究
科学·技术·社会:病毒的跨物种传播
南美洲棉尾兔
欧洲穴兔
粘液瘤病毒
狼、蝙蝠、狗、牛等

狂犬病毒
狂犬疫苗
家养宠物
被动物咬、抓伤前(或后)
野生动物

HIV、SARS等病毒
病毒(二)
生活和繁殖——
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有害:使人或者动物患病
有益:制成疫苗防治疾病;生物防治;用于基因工程
在活细胞内寄生,自我复制式繁殖
课堂小结
练习与应用
1.下图是甲流病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关于甲流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不具有细胞结构
B.内有遗传物质
C.能独立生活
D.不能在细胞外制造新病毒
C
2.下列关于微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③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B.①②④都有成形的细胞核
C.①有叶绿体,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D.②的生殖细胞是芽孢
练习与应用
A
3.病毒营寄生生活,能给人、植物和动物带来极大危害。下列选项中,均是由病毒引起的疾病的一项是( )
A.痢疾、口蹄疫
B.疟疾、烟草花叶病
C.手足口病、禽流感
D.脚癣、萝卜花叶病
练习与应用
C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让教学更有效 初中生物
第二单元 多种多样的生物
一、单元学习内容
本单元属于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版)七个主题中的第二大学习主题“生物的多样性”,对应现行人教(2024)版七年级上册教材“第二单元 多种多样的生物”的内容。在新课标中,属于九个大概念中的第二大概念:概念2 生物可以分为不同的类群,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如图所示: 通过本主题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生物种类丰富,不同的生物在形态和结构上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差别,进而认识到生物具有多样性和统一性。同时,本主题的学习还有助于学生形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和行为习惯,增强社会责任感。 地球上的生物是多种多样的。依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可将生物分成不同的类群。生物与人类的生活关系密切,生物的多样性对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学科核心素养呈现形式 结合学生的生活中常见的植物、动物类群,通过图片、视型或实物展示、观察、分析讨论等活动形式,引导学生认识各个类群的形态结构特征。 通过观察探究,了解细菌、真菌和病毒的形态结构特征、繁殖特点,并辩证地看待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结合某种生物的具体实例,指导学生分析讨论,学会对生物进行分类,理解生物分类的意义。 通过观察和思考、分析和讨论、实验和探究,以及分类、调查等科学方法,引导学生将解决问题的想法或创意付诸实践。
教材编写体例 1、章节设置与课程安排相适应,具备单元-章-节-课时的结构分层; 2、每节设置“通过本节学习,你将知道”,点明本节的关键学习目标; 3、每节重难点以小标题形式呈现,简约清晰; 4、每节安排有“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实验·探究”、“调查”等一系列探究活动,在寻求答案、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5、部分章节设置有“科学方法”,总结科学研究方法。 6、课后有“练习与应用”,节后习题,“概念检测”帮助巩固所学知识;“拓展应用”有一定挑战性,对理解知识、拓宽视野、训练思维很有帮助。
教材编写特点 本单元包括“植物的类群”、“动物的类群”、“微生物”、“生物分类的方法”四章,集中介绍了生物的类群。 (1)主题和单元为框架下重视大概念教学 教材编写框架的设计体现了“学习主题为框架”;内容的组织则体现了“内容聚焦大概念”的理念。教材用一个单元来落实课程标准的1~2个大概念;每个单元分若干章,每章基本对应大概念下的重要概念;每章分若干节,每节对应基本概念。单元页通过”一起去揭秘”,以尽可能贴近学生的问题提示重要概念。 (2)充实的德育内容中强化学科德育功能 教材充分反映我国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皆共生等内容,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帮助学生增强爱党爱国情感,树立建设健康中国和美丽中国的远大志向。例如,介绍我国空间站中航天员的工作和生活-在中国空间站吃饺子;增加有关生态安全的内容等等。再如有机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实反映我国古代先民智慧的实例,创造性地设计了"古话今议”栏目,坚定文化自信。 (3)系列化和多样化的活动培养实践创新能力 教材中的探究实践活动丰富多样。从内容看,包括观察、实验、调查、植物栽培、动物饲养、发酵食品制作等;从栏目看,包括“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实验探究”“调查”“思维训练”“课外实践”“综合实践项目”等;从活动设计看,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的探究、实践、创新能力。 (4)情境创设、问题驱动、情境设置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教材创设了大量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理解概慨念、发展素养。例如,在单元起始设计对开页,以一幅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图片将学生带入与本单元主题密切相关的情境中。单元引言紧扣图片进行描述,创设情境,既能激发学生学习本单元的兴趣又能引发学生思考,从情境中发现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问题。
教材编写意图 本单元引导学生在“第一章 植物的类群”、“第二章 动物的类群”、“第三章 微生物”的基础上,依据各个类群的形态结构特点,对生物进行分类。“第一章 植物的类群”,学习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的特征,以及他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第二章 动物的类群”,学习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第三章 微生物”学习细菌、真菌和病毒的形态结构特点,以及辩证地看待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本单元重在理解各个类群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结构特点,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能够依据形态结构特点对多种多样的生物进行分类,以便于更好地研究、保护和利用生物。
课程资源整合、开发和应用 1.情境素材: 简单的分类检索表,各种类型的动植物标本,动植物生活的影像资料,当地(或我国其他地区)动植物资源的资料,李时珍与《本草纲目》的故事,赤潮、水华现象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资料,全球物种灭绝速度的相关数据资料,凤眼蓝(水葫芦)、福寿螺等外来物种入侵导致生态平衡受到严重威胁的事件。 2.学习活动: (1)实验探究活动:尝试对给定的一组生物进行分类;观察不同类群的动植物,认识其主要特征;培养并观察细菌的菌落;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和霉菌。 (2)调查与交流活动:调查当地食用菌的种类及生产情况,认识校园内的植物并挂牌,收集当地一种养殖动物的相关资料,收集和交流有关生物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收集和交流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的相关资料,收集当地(或我国其他地区)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生态破坏的实例,讨论生化武器对人类的危害。 (3)项目式学习活动:调查当地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生物资源,提出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建议,撰写调研报告。
二、单元学情分析
已知内容学习方法生活经验 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学习生物学的基本学习方法;本单元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第二个单元,同学们将知道植物是否都有根、茎、叶,动物为什么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细菌、真菌和病毒是否都对人类有害等,需要使用大量图片或视频形式的资料直观展示,降低学生理解成本。
新知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设计 观察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 观察种子的结构和着生位置。 观察几种代表性动物的形态结构。 探究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检测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 制作酸奶、泡菜、馒头、面包、米酒等发酵食品,体验食品制作的乐趣,收获劳动的快乐。 调查本地区的某种生物资源。
主要学习障碍有效突破方法 1、学生对于细菌、真菌、病毒的结构易混淆。 突破方法: 细菌、真菌、病毒的结构比较: (1)细菌: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没有成形的 细胞核,有的还有鞭毛、荚膜等结构; (2)真菌: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3)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2、学生记不住双子叶和单子叶种子的营养物质的储存位置。 突破方法: 种子内营养物质的储存: 双子叶植物种子的营养物质储藏在子叶里,单子叶植物种子的营养物质储藏在胚乳里。
学生学习本单元表现出的特点、习惯、兴趣 本单元主要讲述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类群,与生活联系比较密切,学生比较感兴趣,但是有些是生活中比较熟悉的,有些比较陌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要通过图片、视频等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再以某种生物为例来分析其基本特征。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从植物类群、动物类群、微生物类群认识自然界中的生物种类,再从生物的分类对所认识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进行分类,以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更好地研究、保护和利用生物。
三、单元学习目标
生命观念 获得多种多样的生物、生物分类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形成生物学的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等生命观念;认识生物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等。
探究实践 能够完成实验和探究的实践活动,能观察鱼的形态结构和运动、观察蛙的形态实验、探究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观察兔和狼的牙齿实验、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实验、观察细菌的基本结构的实验,锻炼探究能力和实践经验。
科学思维 能够运用观察和思考、分析探究、讨论总结等思维方法认识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类群的特征,掌握分类和调查的科学方法,能够进行独立思考和判断,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能够运用科学思维,探讨真实情境中的生物学问题。
态度责任 认识生物多样性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四、单元学习评价
节名 基本知识点 学习情况自评
很好 一般 不好
知识评价 藻类、苔藓和蕨类 藻类、苔藓和蕨类的主要特征
藻类、苔藓和蕨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种子植物 种子的结构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无脊椎动物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无脊椎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脊椎动物 一 鱼 多种多样的鱼
鱼的主要特征
脊椎动物 二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两栖动物
爬行动物
脊椎动物 三 鸟和哺乳动物 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哺乳动物
微生物的分布 观察菌落
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细菌 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殖
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真菌 多种多样的真菌
真菌的结构和生殖
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病毒 病毒的发现
病毒的种类、形态和结构
病毒的增殖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综合实践项目 利用细菌或真菌制作发酵食品
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植物的分类
动物的分类
从种到界 分类等级
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考核方式 藻类、苔藓和蕨类的主要特征——P68 一、概念检测(1)题 藻类、苔藓和蕨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P68 二、拓展应用2.题 种子的结构——P75一、概念检测2.题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P75一、概念检测1.题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P82一、概念检测2.题 无脊椎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P82二、拓展应用2.题 鱼的主要特征——下列各项中,属于鲫鱼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征是( C ) 卵生 ②身体呈梭形③用鳍协调游泳④体表常有鳞片覆盖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两栖动物——P93一、概念检测1.题 爬行动物——下列关于蜥蜴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是恒温动物B.是爬行动物 C.是无脊椎动物D.体表无鳞片覆盖 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P100二、拓展应用1.题 哺乳动物——在中国,由于“蝠”与“福”同音,蝙蝠是吉祥的象征。蝙蝠会飞,但在分类上却属于哺乳动物。以下关于蝙蝠的说法,措误的是(C) A.体温恒定 B.具有分化的牙齿 C.体表被覆羽毛 D.胎生哺乳 观察菌落——P106二、拓展应用2.题 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下列环境中不可能有细菌和真菌的是(D) A.含有牛肉汁和琼脂的培养基上 B.空气中 C.温暖、装有少量肉汁的密封瓶中 D.经过严格高温灭菌的环境,例如恒温干燥箱中 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殖——P111一、概念检测2.题 细菌与人类的关系——P111二、拓展应用1.题 多种多样的真菌——蘑菇是我们常见的食品。下列关于蘑菇的叙述正确的是(B) A.细胞中无成形的细胞核 B.可通过产生孢子来繁殖 C.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生长 D.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真菌的结构和生殖——P117一、概念检测2.题 真菌与人类的关系——P117二、拓展应用2.题 病毒的种类、形态和结构——P122一、概念检测1.题 病毒的增殖——P122一、概念检测2.题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病毒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下列活动与病毒的利用无关的是(A) A.为豆科植物固氨 B.制备疫苗 C.防治有害生物 D.用于基因工程 利用细菌或真菌制作发酵食品——小磊参加制作果酒的实践活动,制作好的果酒几天后就变酸了,请帮小磊推测果酒变酸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B) A.酵母菌 B.醋酸菌 C.青霉 D.真菌 植物的分类——P130一、概念检测(1)题 动物的分类——P130一、概念检测(2)题 分类等级——下列关于分类单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D) A.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的种类越多 B.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种 C.分类单位越小,生物共同特征越多 D.同一分类单位中生物的特征是相同的 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P136一、概念检测2.题
能力、态度、小组合作评价表(见下页)
评价指标 评价等级及分值 得分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优 良 (10-8) 一般 (7-5) 需要改进(4-0) 生评 他评 师评
活动态度(15%) 学习兴趣 对本课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对课有较高的学习兴趣 对课知识学习兴趣一般
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认真负责,努力实现预定任务 认真参与,在同伴协助下努力实现预定任务 认真参与,在同伴协助下实现未能预定任务
合作交流(20%) 与人合作 主动和同学配合,分工合作,乐于帮助同学 基本能和同学配合,做好自己分内工作 有需要时才和同学合作,喜欢个人学习
与人沟通 态度谦虚,认真倾听同学意见,能合作解决问题 会倾听同学意见,基本能和同学合作解决问题 不太喜欢发言和倾听同学意见,不喜欢和同学合作解决问题
探究实验(30%) 动手操作 能熟练操作试验器材,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试验任务 操作器材较熟练,能够完成试验任务,但有缺陷 器材操作很陌生,不能完成实验任务,或者效率太低
观察分析 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和课堂分析,得出完整的实验结论 根据实验现象和课堂分析,只能得出部分实验结论 根据实验现象和课堂分析,几乎不能得出实验结论
成果展示(35%) 汇报 交流 生物术语运用准确,语句通顺,表情丰富 生物术语运用较准确,语句比较通顺 没有使用生物术语 ,过于口语化
五、单元教学实施
整体教学 思路 关键问题子问题核心任务评价设计。植物都有根、茎、叶吗? 。哪些植物是结种子的?它们都能开花、结果吗? 。哪些动物是有脊柱的?哪些动物是体温恒定的? 。动植物类群那么多,都与人类的生活有关吗? 。细菌、真菌和病毒都是对人类有害的吗? 。如何对生物进行分类?藻类、苔藓、蕨类各有哪些主要特征? 藻类、苔藓、蕨类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种子由哪些部分组成?它在繁殖方面有什么优势? 常见的植物中哪些是裸子植物,哪些是被子植物?通过观察·思考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当地常见的几种植物类群,分析归纳各类植物类群的结构特点,并知道被子植物是陆地上分布最广泛的类群,且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锻炼观察与思考的能力,掌握各植物类群的特点,学会分辨,并能够从进化角度对各植物类群进行排序。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有哪些?它们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鱼、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鸟和哺乳动物有哪些主要特征?鱼、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鸟和哺乳动物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通过观察·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学习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有无脊柱,并了解鱼、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鸟和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让学生锻炼观察鱼探究能力,通过认识各类动物的特点,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微生物的主要类群有哪些?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围是怎样的?怎样检测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细菌、真菌和病毒的形态结构有什么特点?细菌、真菌和病毒是怎样繁殖的?细菌、真菌和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是怎样的?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检测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通过对微观世界的观察·思考活动,知道细菌、真菌和病毒的形态结构特点、各自的繁殖特点及各自与人类的关系。学生认识微生物的几种类群,能够根据他们的形态结构特点进行辨认,并掌握它们的繁殖特点,辩证地看待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对生物进行分类的依据是什么?怎样根据生物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生物分类的等级有哪些?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什么?对生物进行分类有什么意义?通过分析和调查,引导学生学会生物学中的科学方法——分类、调查。引导学生根据各类生物群体的特点进行分类,并理解分类的方法和意义。学生掌握分类的方法和等级之间的关系,并能结合各个类群的生物的结构特点对其进行分类。
学习方法 和策略 1、充分利用当地的植物园、动物园、生态园等生物公共资源,组织学生调查或辨别生物类群,并根据它们的特征进行分类。 2、通过列表对比等多种方式,对动物类群、植物类群和微生物类群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认识多种多样的动植物、微生物类群。 3、调查当地生物资源,关注当地环境保护举措,帮助学生树立爱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社会责任。 4、收集和交流当地的经济作物或动物资料文件。
课程资源 多媒体资源:动物类群、植物类群、微生物图片或影像资料,各类群特点的相关视频等。 实验室资源:观察鱼的形态、结构和运动的实验、观察蛙的形态实验、探究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观察兔和狼的牙齿实验、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实验、观察细菌的基本结构的实验、检索表。 生活资源:校园植物、动物园、生态园、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实物等。 硬件设施资源:白板、投影仪、扩音器、墙报。
单元教学 结构图
课时课型 分配 第5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
课程内容 课时安排 课型
第一节 藻类、苔藓和蕨类 2 新授课
第二节 种子植物 2 新授课
第一节 无脊椎动物 1 新授课
第二节 脊椎动物 一 鱼 1 新授课
第二节 脊椎动物 二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2 新授课
第二节 脊椎动物 三 鸟和哺乳动物 2 新授课
第一节 微生物的分布 1 新授课
第二节 细菌 1 新授课
第三节 真菌 1 新授课
第四节 病毒 2 新授课
综合实践项目 利用细菌或真菌制作发酵食品 1 新授课
第一节 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2 新授课
第二节 从种到界 2 新授课
个性化单元作业设计 教学内容 个性化作业
藻类、苔藓和蕨类 交流讨论:“贝藻套养”是一种常见的海水养殖模式。海水中的藻类进行光合作用可吸收二氧化碳;贝类则以藻类为食,构建柔软的身体和坚硬的贝壳(含有碳酸钙)。请你查阅资料,了解这种海水养殖模式有什么优点。
种子植物 交流讨论:查阅资料,讨论既然种子繁殖有这么多的优势,为什么那些不结种子的植物还没有灭绝呢。
无脊椎动物 交流讨论:根据动物的体内是否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可以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请查阅资料了解脊柱的作用。
脊椎动物 一 鱼 交流讨论:在生长有较多藻类的池塘中,常常可以看到鱼在黎明时浮头甚至有跳出水面的现象,而在天亮以后(尤其在太阳出来一段时间后),鱼便停止了浮头。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脊椎动物 二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交流讨论:“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句话对青蛙及其与农业生产的关系作了生动的描述。但为什么现在有的稻田里听不到蛙声了呢?
脊椎动物 三 鸟和哺乳动物 交流讨论:有人说,鸟的全身都为飞行而设计。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信息调查:研究指出,近一百年来全球动物种类数量锐减。我国已采取多种措施对濒危动物加以保护。请查阅资料,了解我国有哪些濒危动物。
微生物的分布 交流讨论:为什么真空包装的食品耐储存?日常生活中防止食品腐败的方法还有哪些?说说其中的生物学道理。
细菌 交流讨论:根据东汉《四民月令》的记载,我国民间的习惯是阴历四月立夏后制作醯(意为“醋”)。查阅资料,为什么古代民间一般在阴历四月之后才制醋?
真菌 调查:我国一些地方盛产野生菌,人们在食用野生菌的过程中偶有中毒现象发生。请查阅相关资料,看看有毒的野生菌具有哪些形态特征。
病毒 模型制作:结合第一单元制作细胞模型的方法,选择方便、易得的材料制作一个病毒模型。想一想:你制作的模型应由那几部分组成?它们分别代表病毒的什么结构?
利用细菌或真菌制作发酵食品 任选一种课堂上没有做的发酵食品,回家与爸妈一起制作,并与同学分享制作过程中的感悟。
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交流讨论:在被子植物中,花、果实和种子往往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请你试着分析科学家这么做的原因。
从种到界 调查活动:请查阅资料,了解东亚伏翼(一种在我国常见的蝙蝠)所属的目、科、属的名称,以及在我国的分布情况。
2 / 2/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1.如图是两种生物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能独立生活 B.乙没有细胞结构
C.内部都有遗传物质 D.都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2.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急性传染病。下列关于禽流感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和遗传物质组成
B.一旦离开活细胞,就会立即死亡
C.能在禽类动物细胞中快速繁殖
D.人若是感染了禽流感,可以用抗生素治疗
3.2023年12月1日是第36个“世界艾滋病日”。下列关于艾滋病病毒叙述正确的是(  )
A.是专门寄生在细菌体内的病毒
B.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
C.通过形成结晶体的方式进行繁殖
D.病毒结构简单,属于单细胞生物
4.病毒最早是由俄国科学家伊万诺夫斯基发现的。下列疾病由病毒引起的是(  )
A.肺结核 B.夜盲症 C.艾滋病 D.白化病
5.下列有关禽流感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属于动物病毒
B.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
C.只能感染禽类
D.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进行生命活动
6.下列有关病毒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禽流感病毒会引起禽类患病,给养殖业造成经济损失
B.病毒一且离开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
C.病毒靠所寄生细胞内的遗传信息制造新的病毒
D.人类利用乙肝病毒制成的疫苗,可以预防乙肝
7.黄瓜花叶病毒感染黄瓜植株后,会导致叶片出现黄绿相间的花叶症状。下列有关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黄瓜花叶病毒也可以导致动物患病
B.外界条件不适宜时可以变成结晶体
C.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D.个体很小,需用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
8.下列哪一项不是利用病毒为人类服务的实例( )
A.给健康的人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
B.用无脊椎动物病毒制成杀虫剂
C.用噬菌体治疗烧伤病人的化脓性感染
D.利用苏云金杆菌制成杀灭害虫的粉剂
9.下列为人类服务的实例中,不是人类利用病毒的是( )
A.接种新冠肺炎病毒疫苗 B.给细菌感染的病人注射青霉素
C.用噬菌体治疗化脓性感染 D.携带基因片段进行转基因操作
10.下列有关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植物病毒能进行光合作用
B.噬菌体在相应的活细胞中才有生命活动
C.光学显微镜的高倍镜能观察到病毒的形态
D.病毒能引起动、植物的患病,对人类只有害处
11.如图表示三种不同的病毒,据图回答。
(1)图中A、B、C各代表哪一种病毒?
A.烟草花叶病毒,B.腺病毒,C. 。
(2)从结构上看,它们都有非常相似的地方,那就是都由 和内部遗传物质构成,没有细胞结构。
(3)A寄生在植物细胞内,又叫 病毒。
(4)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 内,靠自己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新生成的病毒又可以感染其他的活细胞。病毒要是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 。
(5)病毒可引起人和动物患病,我们可以通过接种疫苗的方法进行防治,疫苗就是 病毒。
12.儿童患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71型(简称EV71)引起的,重症者会出现肺水肿、脑炎,甚至导致死亡。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EV71属于 (填“动物”“植物”或“细菌”)病毒。
(2)EV71没有细胞结构,由 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只能生活在其他生物的 内才能繁殖。在病毒繁殖过程中,作为“控制模板”的原材料是由 (填“寄主细胞”或“病毒自身”)提供的。
(3)生活中,许多人把抗生素当成了“灵丹妙药”,但使用抗生素治疗手足口病效果并不显著。请你根据所学知识,解释这一现象: 。
【参考答案】
1.C
解答:A.甲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故A错误。
B.乙细菌有细胞结构,其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集中的区域,故B错误。
C.甲病毒内部是遗传物质,乙细菌有DNA集中的区域是遗传物质,故C正确。
D.乙细菌自己不能制造有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故D错误。
2.C
解答:A.禽流感病毒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故A错误。
B.禽流感病毒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故B错误。
C.禽流感病毒营寄生生活,寄生在动物细胞中,能在动物细胞内快速繁殖,故C正确。
D.抗生素是真菌产生的能用来治疗相应的细菌性疾病的一种物质,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疾病,不能用抗生素治疗,故D错误。
3.B
解答:A.艾滋病病毒是专门寄生在人体等动物体内的病毒,故A错误。
B.艾滋病病毒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结构极其简单的生命形式,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遗传物质和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成,故B正确。
C.艾滋病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这就是它的繁殖(自我复制)。新生成的病毒又可以感染其他活细胞。病毒要是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故C错误。
D.艾滋病病毒结构简单,无细胞结构,不属于单细胞生物,故D错误。
4.C
解答:A.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A错误。
B.夜盲症是缺维生素A引起的,B错误。
C.艾滋病是艾滋病病毒引起的,C正确。
D.白化病是一种遗传病,D错误。
5.C
解答:我们把病毒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细菌病毒,细菌病毒又叫噬菌体。流感病毒是寄生在人等动物的体内来生活的,因此属于动物病毒,A正确;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B正确;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禽流感流行感冒的简称,是由A型禽流行感冒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家禽和野禽)传染病。禽流感病毒感染后可以表现为轻度的呼吸道症状、消化道症状,死亡率较低;或表现为较严重的全身性、出血性、败血性症状,死亡率较高。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可以直接感染人类,并造成死亡,C错误;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进行生命活动,D正确。
6.C
解答:A.禽流感病毒会引起禽类患病,使得禽类大量死亡,给养殖业造成经济损失,A正确。
B.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这就是它的繁殖(自我复制)。新生成的病毒又可以感染其他活细胞。病毒要是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当外界环境条件适宜时,病毒便侵入活细胞,生命活动就会重新开始,B正确。
C.病毒靠所寄生细胞内的物质,根据自己的遗传信息,来制造新的病毒,C错误。
D.疫苗通常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人类可以利用乙肝病毒制成的疫苗,预防乙肝,D正确。
7.A
解答:A.黄瓜花叶病毒属于植物病毒,不能导致动物患病,A错误。
B.病毒只营寄生生活,一旦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B正确。
C.新型冠状病毒结构简单,外面是蛋白质外壳,内部是遗传物质,C正确。
D.新型冠状病毒个体极其微小,必须要用电子显微镜观察,D正确。
8.D
解答:A.新冠疫苗是灭活的或杀毒的新冠病毒,注射到人体内,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抵抗新冠病毒的抗体,抗体消灭病毒后,抗体仍然存留体内,以后有新冠病毒侵入的时,抗体直接杀死新冠病毒,人就不再患新冠肺炎了,A不符合题意。
B.利用无脊椎动物病毒寄生在无脊椎动物比如昆虫的活细胞内的特性,消耗昆虫细胞的营养导致昆虫死亡,达到杀虫的目的,B不符合题意。
C.利用细菌病毒(噬菌体)寄生在细菌细胞内,消耗细菌的营养物质,导致细菌死亡原理,来利用噬菌体消灭绿脓杆菌,C不符合题意。
D.喷洒苏云金杆菌,可直接杀灭菜青虫等害虫。因此,可将苏云金杆菌制成粉剂或液剂,喷洒在农作物上用来杀灭害虫,但苏云杆菌属于细菌,不属于病毒为人类服务的实例,D符合题意。
9.B
解答:A.接种用的疫苗是由减毒的、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新冠疫苗是利用减毒的或灭活的新冠病毒制成的;因此,接种新冠肺炎病毒疫苗,是利用病毒为人类服务的实例,A不符合题意。
B.利用青霉发酵可以提取出青霉素,青霉属于真菌;因此,给细菌感染的病人注射青霉素,不是利用病毒为人类服务的实例,B符合题意。
C.细菌病毒(噬菌体)寄生在细菌细胞内,消耗细菌的营养物质,会导致细菌死亡;因此,利用噬菌体治疗化脓性感染,是利用病毒为人类服务的实例,C不符合题意。
D.携带有外源基因的慢病毒载体在慢病毒包装质粒、细胞系的辅助下,经过病毒包装成为有感染力的病毒颗粒,通过感染细胞或活体组织,实现外源基因在细胞或活体组织中表达;因此,携带基因片段进行转基因操作,是利用病毒为人类服务的实例,D不符合题意。
10.B
解答: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不能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
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进行生命活动,B正确。
C.病毒非常微小,光学显微镜的高倍镜不能观察到病毒的形态,必须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C错误。
D.病毒能引起动、植物的患病,但有的病毒对人类是有益的,如绿脓杆菌噬菌体(细菌病毒),可以治疗绿脓杆菌感染,D错误。
11.(1)噬菌体
(2)蛋白质外壳
(3)植物
(4) 活细胞 结晶体
(5)失活的或减毒的
解答:(1)病毒的种类很多,但一种病毒通常只能侵染某种特定的细胞。根据它们侵染细胞的不同,可以将病毒分为三类:专门侵染植物细胞的病毒叫做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如图A;专门侵染动物和人体细胞的病毒叫做动物病毒,如腺病毒,图B;专门侵染细菌的病毒叫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如大肠杆菌噬菌体,图C。
(2)由图可知,从结构上看,它们都有非常相似的地方,病毒无细胞结构,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的。
(3)根据它们侵染细胞的不同,可以将病毒分为三类:专门侵染植物细胞的病毒叫做植物病毒;专门侵染动物叫做动物病毒和专门侵染细菌的病毒叫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A寄生在植物细胞内,又叫植物病毒。
(4)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遗传物质和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失去生命活动。
(5)病毒可引起人和动物患病,可以通过接种疫苗的方法进行防治,接种的疫苗是经过特殊处理后失活的或减毒的的病毒,不会导致疾病,但会触发免疫系统产生抗体;当真正的病毒再次侵入时,这些抗体就能迅速识别并攻击,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
12.(1)动物
(2) 蛋白质 活细胞 病毒自身
(3)手足口病是由病毒引起的,而抗生素的作用对象主要是致病细菌,因此利用抗生素治疗手足口病效果不佳(意思相近即可)
解答:(1)病毒分为三类:侵染植物细胞的病毒叫做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侵染动物和人体细胞的病毒叫做动物病毒,如流感病毒;侵染细菌的病毒叫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EV71寄生于儿童肠道,故属于动物病毒。
(2)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遗传物质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失去生命活动。病毒从其它生物的活细胞中获得营养物质,利用自己的遗传物质进行复制,繁殖新病毒。EV71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只能生活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繁殖。在病毒繁殖过程中,作为“控制模板”的原材料是由病毒自身提供的。
(3)抗生素是真菌(另外还有放线菌)产生的可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对病毒不起任何作用。因此,抗生素对治疗手足口病效果并不显著。/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课题名称 2.3.4.2病毒(第二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地位与作用本节是人教(2024)版初中生物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章第四节《病毒》。这节主要介绍了病毒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特点。通过学习这一节内容,学生将对病毒这一特殊的生物有更深入的了解。2、教学分析本节课内容来自人教(2024)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三章第四节第二课时。本课时主要介绍病毒的生殖特点,以及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引导学生关注病毒与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的关系,辩证地认识病毒和人类的关系,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病毒的增殖,病毒与人类的关系。难点:分析讨论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病毒有一定的耳闻,如流感病毒、新冠病毒等,但对病毒的具体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特点了解较少。学生在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除病毒外,生物由细胞构成”、“细菌和真菌”的内容,这是学习“病毒”的基础,但对病毒与其他由细胞构成的生物的区别并不清楚,并没有真正地认识病毒、了解病毒。从常见病毒入手,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学习目标 生命观念:会描述病毒对植物、动物和人体的危害以及病毒在生物防治上的作用。探究实践:通过观看视频,完成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概念模型,进一步概括病毒的结构特点和繁殖过程,培养识别、分析、归纳综合能力及合作探究能力。态度责任:懂得科学全面辩证地看待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发展辩证思维,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形成严谨认真的科研态度和探索精神。
学习评价 自我评价表
项目 评价内容 掌握情况
很好 一般 不好
科学知识 1 了解病毒的增殖特点。
2 认识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探究能力 通过观察图片和视频,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讨论问题的能力。
科学态度 让学生认识到病毒对人类的影响,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小组评价表
评价内容 得分标准 成员一 成员二 成员三
团队精神 5分:能高效分工合作完成任务3分:重大问题能有效沟通1分:各自独立,不能完成任务
实施能力 5分:能准确设计详细的实验过程和所用实验道具。3分:能设计出大概方框架,但不够准确和详细。1分:不能设计出任何过程和方案。
结果展示能力 5分:表述清晰完整,科学、客观、简洁。3分:表述完整度和清晰度一般。1分:不能有效表述实验结果和结论。
总分
设计思路 本节通过“温故知新”,引导学生回顾上个课时核心内容,并设置问题,从而导入本课。本课时旨在让学生了解病毒的生殖特点,以及病毒与人类的关系。从常见病毒入手,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举例,直观展示病毒的增殖,进一步概括病毒的结构特点和繁殖过程,培养学生识别、分析、归纳综合能力及合作探究能力。再通过图文资料的展示,帮助学生全面看待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发展辩证思维,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温故知新 组织学生回顾上个课时所学的病毒的结构,完成填空。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它是如何生存和繁殖的呢? 学生回顾上个课时所学的病毒的结构,并完成填空。学生思考、讨论。 结合病毒的结构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病毒的生存和繁殖。
实践探究 病毒的增殖 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里,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这就是它的繁殖。播放视频:病毒的繁殖用流程图总结病毒自我复制过程。展示流程图和图片:病毒离开活细胞会死亡吗?对比病毒和细菌离开细胞后的现象。总结:新生成的病毒又可以感染其他活细胞。病毒离开活细胞以病毒颗粒的形式存在,一有机会侵入活细胞,生命活动又会重新开始。思考:HIV、流感病毒等病毒在人体外的存活时间有多长?请你查阅资料,与同学交流。 学生认真阅读,了解病毒的繁殖方式。学生观看视频:病毒的繁殖。学生观看流程图,理解记忆病毒的繁殖过程。学生观看流程图和图片,思考、讨论,并回答。学生认真阅读,完善答案。学生思考、查阅资料。 通过开门见山的方式展示病毒的繁殖,学生先理解概念,再结合视频直观理解病毒的繁殖过程,最后结合流程图帮助记忆。联系细菌,对比理解。通过思考总结,引导学生了解病毒离开活细胞后的现象。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病毒广泛分布在自然界,它们与人类具有怎样的关系呢?分析·讨论: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①截至2020年,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认可的病毒有9 000多种。虽然只有一部分病毒会使人患病,但有些病毒危害极大。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每年流感季节性流行在全球可导致数百万重症病例,数十万人死亡。②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鸡、鸭、鹅等禽类中,可表现出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或神经系统异常。已经发现某些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的情况。③利用病毒对昆虫的致病性,科学家发明了多种病毒杀虫剂,如杀棉铃虫的病毒杀虫剂。利用这种杀虫剂可以控制危害棉花的棉铃虫,保护棉田。讨论:(1)分析上述资料及烟草花叶病的资料,说说病毒对人类的危害主要有哪些。(2)对感染了禽流感病毒的家禽,需要进行消杀处理,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3)简述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展示病毒有害的一面:给人类、饲养动物带来极大危害,致使人或动物患病。小资料: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应避免去人多拥挤的地方;外出应正确佩戴口罩,应及时并正确地洗手;平时注意开窗通风,以减少感染的机会。展示病毒有益的一面:①利用减毒或灭活的病毒研制疫苗、预防疾病。如:接种特定疫苗----预防天花、小儿麻痹症、新冠肺炎等;②利用病毒进行生物防治。如: 棉铃虫核型多角病毒。③噬菌体治疗细菌性疾病。如: 绿脓杆菌噬菌体。④基因工程:科学家让某些病毒携带动植物或微生物的某些基因进入正常细胞,达到转基因或基因治疗的目的。科学·技术·社会:病毒的跨物种传播组织学生阅读教材123页的“科学·技术·社会”栏目,并总结核心内容。 学生思考、讨论。学生积极参与分析·讨论活动,阅读图文资料。学生阅读资料一的图文内容。学生阅读资料二的图文内容。学生阅读资料三的图文内容。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问题,并回答问题。学生阅读病毒对人类有害的一面的相关图文。学生阅读“小资料”,了解呼吸道传染病的日常防护。学生阅读病毒对人类有益的一面的相关图文。学生结合图片,理解“基因工程”的概念。学生阅读教材123页的“科学·技术·社会”栏目,并尝试总结出核心内容。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病毒与人类的关系。通过分析·讨论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图文资料,分析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此过程锻炼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信息提取能力。通过讨论,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理解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此过程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小资料,联系生活、加强日常卫生教育。通过举例直观展示病毒对人类有益的一面,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加强知识印象。通过拓展栏目,了解病毒的跨物种传播。
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病毒的增殖,以及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学生总结归纳本课的收获。 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本课学习的主要知识,进一步巩固新知。
作业设计 调查:口蹄疫、禽流感都属于病毒导致的传染病。有些动物传染病会跨境传播,危害极大。如何防止它们跨境传播?请收集这方面的资料并与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第四节 病毒(第二课时)/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生命观念: 会描述病毒对植物、动物和人体的危害以及病毒在生物防治上的作用。 探究实践: 通过观看视频,完成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概念模型,进一步概括病毒的结构特点和繁殖过程,培养识别、分析、归纳综合能力及合作探究能力。 态度责任: 懂得科学全面辩证地看待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发展辩证思维,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形成严谨认真的科研态度和探素精神。
学习重点 病毒的增殖;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学习难点 分析讨论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课前预习】
1.病毒寄生在_______内,依靠自己遗传物质中的_______,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这就是它的增殖方式。
2.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病毒引起_______。如流感,艾滋病,肝炎,手足口病等。
人类一方面设法_______病毒性疾病,另一方面利用_______为人类造福。
【课中研学】
1.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它是如何生存和繁殖的呢?结合视频说一说。
2.病毒离开活细胞会死亡吗?
3. 病毒广泛分布在自然界,它们与人类具有怎样的关系呢?
【课堂总结】
【课堂练习】
1.下图是甲流病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关于甲流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不具有细胞结构 B.内有遗传物质
C.能独立生活 D.不能在细胞外制造新病毒
2.下列关于微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③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B.①②④都有成形的细胞核
C.①有叶绿体,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D.②的生殖细胞是芽孢
3.病毒营寄生生活,能给人、植物和动物带来极大危害。下列选项中,均是由病毒引起的疾病的一项是( )
A.痢疾、口蹄疫 B.疟疾、烟草花叶病
C.手足口病、禽流感 D.脚癣、萝卜花叶病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
1.活细胞;遗传信息
2.疾病;治疗和预防;病毒
【课堂练习】
1、C
2、A
3、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