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初中科学浙教版 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 第3节 神经调节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初中科学浙教版 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 第3节 神经调节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90.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11-05 20:54:58

文档简介

初中科学浙教版 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 第3节 神经调节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4八上·临海期末)动物在生活中表现出多种多样的行为,按行为的获得方式,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两大类。下列属于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的是(  )
A.猴子投篮 B.鲫鱼觅食 C.蜻蜓点水 D.候鸟迁徙
【答案】A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据此解答。
【解答】A.猴子投篮属于训练逐渐建立起来的学习行为,属于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故A正确;
B.鲫鱼觅食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故B错误;
C.蜻蜓点水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故C错误;
D.候鸟迁徙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2.(2024八上·嘉兴期末)医生常通过检测膝跳反射来诊断被测试者神经系统是否受损。如图是人体膝跳反射活动的示意图,其中分析错误的是(  )
A.该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
B.敲击小腿肌肉也能引起膝跳反射
C.若反射弧某一部分受损则无法完成该反射活动
D.正常人测试时若刻意控制,也可不让小腿弹起
【答案】B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反射是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和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它是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解答】A.膝跳反射是比较低级的反射活动,属于简单反射,该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A正确。
B.进行膝跳反射实验时,敲击小腿肌肉不能引起膝跳反射,需要用用橡皮小锤或手掌内侧边缘叩击膝盖下方的韧带。B错误。
C.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叫反射弧,完成反射的反射弧必须完整,若反射弧中的某一部分受损,反射弧不完整,无法完成反射。C正确。
D.正常人测试时若刻意控制,也可使小腿不弹起,此时参与反射的神经中枢除脊髓外,还有大脑皮层。D正确。
故答案为:B。
3.关于“测定反应速度”的实验,某班同学提出了下列四个探究问题,最适合在课堂上探究的是…()
A.反应速度与年龄大小有关 B.反应速度与性别有关
C.反应速度与测量的时间有关 D.反应速度与身体健康状况有关
【答案】B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科学探究中问题的提出应注意的问题,问题的提出是探究实验最为关键的一步,所提问题要合乎实际,不能随意提出。
【解答】A、除老师外,学生的年龄相差很小;A错误;
B、在课堂上测定反应速度,学生有性别之分,可以根据性别分组测试;B正确;
C、每个人体育锻炼的时间、运动量等也很难界定;C错误;
D、人的身体状况用肉眼不能断定是否健康;D错误;
故答案为:B。
4.下列关于神经元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其基本结构是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
B.其遗传物质位于细胞体中
C.神经细胞是神经元的一部分
D.神经元的长突起称为神经
【答案】B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分支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神经元的功能是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把兴奋传导到其它的神经元,神经元的细胞体主要集中在脑和脊髓里,神经元的突起主要集中在周围神经系统里。
【解答】A、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错误。
B、其遗传物质位于细胞体中,正确。
C、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错误。
D、神经元的长突起称为轴突,错误。
故答案为:B。
5.细胞形态与其功能相适应。从功能推测,大脑细胞的形态最接近于…()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细胞的形态与其功能相适应。图中A是上皮组织的细胞,B是神经细胞,C是肌细胞,D是精子。
【解答】A、细胞排列紧密,是构成上皮组织的细胞,A不符合题意;
B、大脑主要由神经细胞构成,B符合题意;
C、细胞呈梭形,是肌细胞,C不符合题意;
D、细胞呈蝌蚪形,是精子,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6.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反射弧的叙述错误的是()
A.采摘玫瑰时手被刺扎到会立即缩回,则3位于脊髓
B.打预防针时虽感疼痛手却不缩回,则3 有大脑皮层的参与
C.若此图表示“望梅止渴”的反射弧,则1 代表眼的视网膜
D.若此图表示“闻风丧胆”的反射弧,则1代表耳的鼓膜
【答案】D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1)反射弧是指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的组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
(2)根据图中箭头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可知:1是感受器,能接受刺激并产生兴奋能,传导的兴奋就是神经冲动;2是传入神经能将神经冲动传至神经中枢;3是神经中枢,能接受神经冲动,产生新的神经冲动,同时低级的神经中枢受大脑的控制如排尿中枢就受大脑的控制;4是传出神经,能将来自3的神经冲动传至5,引起反射;5是效应器,能接受刺激并作出反应。
【解答】A、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采摘玫瑰时手被刺扎到会立即缩回属于非条件反射,所以[3]位于脊髓,A正确。
B、打预防针时虽感疼痛手却不缩回,其痛觉是在大脑皮层的痛觉中枢产生的,有大脑皮层的参与,属于复杂反射,B正确。
C、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能将物像刺激转化为视觉神经冲动,因此若此图表示“看见酸梅流口水”的反射弧,则1 代表眼的视网膜,C正确。
D、若此图表示“闻风丧胆”的反射弧,则[1]代表耳部结构的耳蜗,耳蜗的感觉神经能将震动转化为听觉神经冲动而不是鼓膜,鼓膜是将声音转化为震动,D错误。
故答案为:D。
7.课堂上突然听到老师表扬自己,心里高兴,心跳加快。此过程中()
A.以神经调节为主 B.以激素调节为主
C.只有神经调节 D.只有激素调节
【答案】A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人体的两种调节方式,其中激素调节属于体液调节的一种,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解答】人的调节方式主要两种: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在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下,激素通过血液循环也参与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概括地说,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激素调节的影响。例如,当你突然发现眼前有蛇时,你会感到心脏怦怦乱跳。当你的情绪激动时,你的大脑皮层会特别兴奋,并通过支配肾上腺的神经促使肾上腺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等。这些激素能促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并且使皮肤因血管扩张而显得面红耳赤。所以课堂上突然听到老师表扬自己,心里高兴,心跳加快。此过程中以神经调节为主。
故答案为:A。
8.校运动会上,当自己班级运动员上场时,同学们会不由自主地加油、呐喊。控制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
A.大脑 B.小脑 C.脑干 D.脊髓
【答案】A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反射是指人和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根据反射的概念,反射必须有神经系统参加,完成膝跳反射的结构是反射弧。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解答】校运动会上,当自己班级运动员上场时,同学们会不由自主地加油、呐喊。控制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故答案为:A。
9.小丽在摘酸枣时,不小心手被刺扎了一下,迅速缩回,但她又忍痛第二次伸手摘下了酸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被扎后缩手,是条件反射
B.缩手动作是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完成的
C.小丽忍痛摘酸枣体现了大脑对一些大脑以下的低级神经中枢的控制
D.这个过程中小丽先感觉到痛后再缩手
【答案】C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1)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2)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
【解答】A、小丽不小心被扎后缩手,是非条件反射而不是条件反射,错误;
B、缩手动作的神经中枢在脊髓,而不是在大脑皮层的参与指挥下完成的,错误;
C、小丽忍痛摘野果是因为大脑皮层可以控制非条件反射,正确;
D、这个过程中小丽先缩手再感觉到痛,错误。
故答案为:C。
10.聋哑人之间用手语交谈,必须依赖的神经中枢是()
A.躯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
B.视觉中枢、语言中枢、躯体运动中枢
C.语言中枢、躯体感觉中枢
D.视觉中枢、躯体感觉中枢
【答案】B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可以划分为若干个功能区,如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以及人类特有的语言中枢等。
【解答】聋哑人之间用手语交谈,必须有躯体运动中枢协调指挥躯体运动完成手势动作;要利用视觉中枢看见手势形成视觉;要有语言中枢理解手语的含义。才能实现聋哑人之间用手语交谈。
故答案为:B。
11. ChatGPT(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程序)能自主学习和理解人类语言。据此分析,ChatGPT肯定有功能类似于人类的人工 (  )
A.脊髓 B.脑干 C.大脑 D.小脑
【答案】C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各自具有不同的功能。
【解答】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约有140亿个神经细胞,具有感觉、运动、语言、听觉、视觉等多种生命活动的中枢,ChatGPT肯定有功能类似于人类的人工 大脑。
故答案为:C。
12.中小学生课程表的科目都是交替安排的,其主要目的是()
A.使学习内容丰富 B.防止大脑疲劳,提高效率
C.加强学习强度 D.满足学生需要
【答案】B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用脑卫生要讲究劳逸结合,先思后问,动静交替,更换脑力活动的内容等等,同时还要注意休息,充足睡眠。
【解答】积极休息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按时更换不同的活动内容。消极休息是和积极休息相对比而言,不是指情绪上的消极。
睡眠的确是一种有效的休息方式,但它主要对睡眠不足者或体力劳动者适用。
休息的方式有多种:比如睡觉,听音乐,看书,散步,聊天…,因此,用积极的休息方式以消除神经系统的疲劳应采以一种活动替换另一种活动。
学校的课程表上午交替安排了语文、数学、体育和生物课,是注意学习内容轮换,是积极的休息方式,可以使脑的一部分得到轮流休息,目的是防止大脑疲劳,提高效率。
故答案为:B。
13.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是()
A.大脑、小脑、脑干 B.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
C.脑和脊髓 D.脑神经和脊神经
【答案】B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的。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
【解答】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的。
故答案为:B。
14.小科无意中被碎玻璃扎破食指,立即缩手,却没有感觉到痛。如图,甲、乙、丙、丁表示神经系统部分结构,箭头表示信息传导的方向。小科受损伤的结构可能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A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观图可知:甲是上行传导纤维、乙是传入神经、丙是神经中枢、丁是传出神经,解答即可。
【解答】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当小科无意中被碎玻璃扎破食指时,刺激产生的兴奋通过传入神经传导到脊髓处的神经中枢,经神经中枢综合、分析后产生新的兴奋,一方面将兴奋通过传出神经传导到效应器,产生缩手反应,另一方面将兴奋通过上行传导束传导到大脑。如果上行传导纤维出现故障,无法将疼痛传到大脑皮层,形成痛觉,因此,小科无意中被碎玻璃扎破食指,立即缩手,却没有感觉到痛,损伤的结构是甲上行传导纤维。
故答案为:A。
15.(2024八上·南浔期末)某人外伤,造成右下肢运动障碍,但仍有感觉,则其可能伤到了如图中的(  )
A.①感受器 B.②传入神经 C.③神经中枢 D.④传出神经
【答案】D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反射弧的组成: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
【解答】在反射弧中,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是:感受器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然后神经冲动由传入神经传导神经中枢,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央的灰质内(神经元细胞体集中的部位),能接受神经冲动,产生新的神经冲动(即做出指令),传出神经再将来自神经中枢的神经冲动传至效应器,最后由效应器接受神经冲动并作出相应的反应。脊髓由灰质和白质组成,灰质里许多可以调节人体的一些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排便、排尿中枢等,白质由神经纤维组成,具有传导的功能,是脑与躯体、内脏之间的联系通道。脊髓通过脊神经与人体大部分器官发生联系,来自人体大部分器官的神经冲动,先是沿脊神经进入脊髓,然后再沿上行的神经纤维传达到脑;脑所发出的大部分神经冲动先是沿下行的神经纤维传达到脊髓,再通过脊神经传达到人体的大部分器官,从而完成各种生理活动。如果脊髓的某个部位受到损伤,它所控制的身体相应部位就会发生感觉丧失或行动瘫痪。据此可知,人体的传出神经受损,反射弧不完整,神经冲动就不能由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效应器就无法做出反应,即反射活动不能进行。因此,某人腰椎部位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该病人受伤的部位可能是反射弧的传出神经。
故选:D。
16.(2024八上·南浔期末)在一个特制的鱼缸中,先开灯再投食饵,多次作用于金鱼。一段时刻后只要灯一亮,金鱼就会游到食饵投放处,此时金鱼对灯光的反应属于(  )
A.本能 B.条件反射 C.非条件反射 D.先天性行为
【答案】B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1)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2)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
【解答】“先开灯再投食饵,多次作用于金鱼。一段时刻后只要灯一亮,金鱼就会游到食饵投放处”,此时金鱼对灯光的反应是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因此属于条件反射。
故选:B。
二、填空题
17.5 月 12 日是我国的“防灾减灾日”,当天宁波会拉响警报,以增强市民的国防观念和防空防灾意识。某校为提高学生应急避险能力,进行了地震逃生演习。逃生演习时,高层的同学听到警报声后迅速躲到课桌底下,同时把双手交叉放在脖子后,正确姿势如图所示。同学做出的这些反应属于   (填“条件”或“非条件”)反射。其中双手交叉放在脖子后主要是保护人体的生命中枢——   。
【答案】条件;脑干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根据反射形成的过程可将其分为两类:非条件反射和 条件反射
(1)非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是指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如缩手反射、眨眼反射、排尿反射和膝跳反射等。它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脊髓、脑干)参与即可完成。
(2)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例如,同学们听到上课铃声会迅速走进教室;行人听到身后的汽车喇叭声,就会迅速躲避等。复杂反射(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因此,复杂反射(条件反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而且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解答】“听到警报声,同学们迅速逃生”是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参与下形成反射,从反射的类型看,这属于条件反射。脑干的灰质中有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运动中枢和呼吸中枢。所以双手交叉放在脖子后主要是保护人体的脑干。
18.(2024八上·衢州期末)新交规中的“酒驾禁令”已让人们的一些生活方式逐渐改变。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已经从宣传警示语变成了绝大多数人自发遵守的内心约束。但仍有少数人对此置若罔闻,因酒驾或醉驾造成很严重的人生悲剧。如图甲是人眼的结构示意图,乙是人脑的组成示意图,丙是反射弧的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司机对信号灯的关注是行车安全的重要环节,其中形成视觉的部位是在图乙中的   (填图中序号)。
(2)司机看到红灯亮时会踩刹车,这属于   反射,是通过图丙中的部分结构完成的,能把神经中枢产生的刺激传给效应器的是   (填图中序号)
(3)某人因酒驾造成腰椎受伤,致使下肢瘫痪,肢体不能运动,大小便失禁,这是因为脊髓的   功能丧失。
(4)酒驾的司机在遇到警察时会出现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的反应,这是因为体内   分泌量明显增加的缘故。
【答案】(1)I
(2)条件;③
(3)传导
(4)肾上腺素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眼球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1)视觉的形成过程: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I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2)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3)根据脊髓的作用解答;
(4)根据激素的作用解答。
【解答】 (1) 司机对信号灯的关注是行车安全的重要环节,其中形成视觉的部位是视觉中枢,在图乙中的I。
(2)司机看到红灯亮时会踩利车,这属于条件反射。是通过丙图中的部分结构完成的,能把神经中枢产生的刺激传给效应器的是③传出神经。
(3)某人因酒驾造成腰椎部受伤,致使下肢瘫痪,肢体不能运动,大小便失禁,则是因为脊髓的传导功能丧失,排便排尿反射失去了大脑皮层的控制。
(4)喝酒的司机在开车时遇到警察时会出现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这是由于大脑促进了肾上腺素的分泌。
19.(2024八上·嘉兴期末)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生活中。如汽车上的自动驾驶技术就是通过传感器感知路况和周边情况,然后传输到CPU(中央处理器),CPU控制机械装置操控车辆行驶。CPU功能类似于人体反射弧中的   结构。当汽车处于自动驾驶模式时,红灯路口汽车会自动刹车停车,该过程类似于人体的   反射活动(选填“条件”或“非条件”)。
【答案】神经中枢;条件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掌握反射弧的结构、功能及反射的类型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人体反射弧中神经中枢的作用是受传入神经传来的信号后,产生神经冲动并传给传出神经。汽车上的自动驾驶技术就是通过传感器感知路况和周边情况,然后传输到CPU(中央处理器),CPU控制机械装置操控车辆行驶。所以CPU功能类似于人体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结构。当人驾驶汽车行驶到路口时,发现红灯立即刹车,此反射类型属于条件反射,完成此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人大脑皮层内。因此当汽车处于自动驾驶模式时,红灯路口汽车会自动刹车停车,该过程类似于人体的条件反射活动。
20.(2024八上·武义期末)杭州亚运会上,我国运动员王楚钦、孙颖莎夺得了男女乒乓球单打冠军。
(1)在乒乓球比赛时,运动员骨骼肌产热增加。体温上升的信息传至   中的体温调节中枢;
(2)体温调节中枢发出的信息通过传出神经到达皮肤,引起血管扩张,效应器汗腺   (填图中字母)分泌汗液,以增加散热,维持体温相对稳定;
(3)运动员的动作协调和平衡依靠图中   (填数字)的作用。
(4)调节体温的反射和扣球反击的反射分别属于____反射。
A.条件、非条件 B.条件、条件
C.非条件、非条件 D.非条件、条件
【答案】(1)下丘脑
(2)E
(3)③
(4)D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 体温调节靠脑干的体温调节中枢,注意小脑和脑干,大脑的功能区别;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主要区别是是否由高级神经中枢控制。
【解答】(1)体温调节中枢在脑干的下丘脑,所以答案是:下丘脑 ;
(2)反射弧中为A为感受器,B为传入神经,C为脊髓属于神经中枢, D传出神经,E效应器, 所以答案是:E;
(3)小脑控制身体平衡和动作协调性,所以答案为:3号;
(4)体温调节属于非条件反射,生来就有,由脊髓控制,扣球反击是后天学习行为,属于条件反射,所以答案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三、解答题
21.兔的心脏受 A、B两种神经支配,科学家为了研究 A、B两种神经对心率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先测定正常情况下兔的心率,然后分别测定阻断神经 A 或神经B后的心率,实验结果如表所示。科学家先测定正常情况下兔的心率是为了   ,分析实验结果可得出结论:   。
实验处理 心率(次/分)
正常时 90
仅阻断神经 A 180
仅阻断神经 B 70
【答案】设置对照组;A神经的作用是减缓心率,B神经的作用是促进心跳加快。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分析表格:正常心率为90次/分,阻断A神经后,心率显著加快,说明A神经能抑制心脏跳动;阻断B神经后,心率减慢,说明B神经能促进心脏跳动。
【解答】心率是指心脏在单位时间(1分钟)内跳动的次数,即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若心率为75次/分,即心脏每分钟跳动75次。分析图中数据可以看出:家兔正常情况下的心率是每分钟90次,设置对照组,阻断A时,心率为180次,比正常值高,阻断B时,心率为70次,比正常值低,则说明A神经的作用是减缓心率,B神经的作用是促进心跳加快。
22.从 2010 年 4 月 1 日起实施的新《道路交通安全法》,提高了对酒后驾车的处罚力度,小英的爸爸对此却不以为然,为了说服爸爸,小英和爸爸一起做了一个“测定反应速度”的实验,实验操作如图,实验结果如下表:(单位:厘米)
测定次数 饮酒量 A不饮酒 B饮两杯啤酒 C饮两瓶啤酒
第一次 14 19 28
第二次 13 18 29
第三次 13 17 27
平均值 13.3 18 28
(1)图中   (填“上方”或“下方”)的手是爸爸的。
(2)实验结果表明,饮酒会影响人的反应速度,且饮酒越多,测量值越   ,说明人的反应速度越   。
(3)小英对爸爸喝不同酒量时都进行了三次测量,这样做的目的是   ;本实验只测小英爸爸一人,可以通过增加   来让更多人信服。
【答案】(1)下方
(2)大;慢
(3)排除由于偶然性引起的误差,提高实验的准确性;测量对象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1)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角膜、瞳孔(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晶状体的折射,最终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刺激,将物像信息转变成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2)从表格中看出喝酒后,测量值明显增大.因此,实验结果表明:饮酒会影响人的反应速度,且饮酒越多,测量值越大,人的反应速度越慢。
【解答】(1)表中测量值为小英松开直尺后,爸爸尽快用手夹住直尺时,下方的手是爸爸的。
(2)实验结果表明,饮酒会影响人的反应速度,且饮酒越多,测量值越大,说明人的反应速度越慢。
(3)小英对爸爸喝不同酒量时都进行了三次测量,这样做的目的是 减少误差,增加测量的可信度;本实验只测小英爸爸一人,实验误差太大,具有偶然性。测量数据还缺乏足够的说服力,可以通过增加 重复次数来让更多人信服。让更多的人认识到酒后驾车的危害性。
23.夏天,当你从空调房进入阳光下,一股股热浪扑面而来,你顿觉浑身燥热,热汗淋漓,长时间后,头昏眼花。请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接受环境温度变化刺激的结构主要分布在____。
A.大脑 B.眼睛 C.皮肤
(2)接受环境温度变化刺激的结构主要是神经元的____。
A.树突部分 B.细胞体 C.轴突部分
(3)人在高温环境中容易发生“头昏眼花”,甚至昏厥的中暑现象,其调节异常应该发生在____信息环节。
A.接受 B.传导 C.处理
【答案】(1)C
(2)A
(3)C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1)皮肤结构中的真皮内由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构成,皮肤是最大的器官。
(2)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分支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神经元的功能是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把兴奋传导到其它的神经元,神经元的细胞体主要集中在脑和脊髓里,神经元的突起主要集中在周围神经系统里。
(3)信息获取指围绕一定目标,在一定范围内,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和方式方法获得原始信息的活动和过程。获取信息的途径不是单一的,是多种多样的,解答即可。
【解答】 (1)皮肤的结构是由表皮和真皮组成的,真皮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真皮内由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能够接受环境温度变化刺激。在眼睛、耳朵、皮肤、和脑等四种感受器中,对环境温度变化刺激最敏感的是皮肤。
故答案为:C。
(2)神经元传导神经冲动是沿一定方向传导的,每个神经元可能有很多树突,但是只有一个轴突,树突将神经冲动传向细胞体,轴突则将冲动从细胞体传出。所以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树突→细胞体→轴突。所以接受环境温度变化刺激的结构主要是神经元的树突部分。
故答案为:A。
(3)中暑是在暑热季节、高温和(或)高湿环境下,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丢失过多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和(或)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当外部的温度太高超过人体自身调节能力的时候,人因为身体升高而中暑头晕或者昏迷,人在高温环境中发生“头昏眼花”,甚至昏厥的中暑现象,其调节异常发生在处理信息环节。
故答案为:C。
24. AI(人工智能)机器人,通过大量人工神经元(如图为一个人工神经元示意图)连接在一起,能不断变换输入数据来处理信息,能和人类交流互动,比如杭州亚运会上能与运动员互动的舞蹈表演机器人。
(1)图中的B模拟的是神经元中的   。
(2)这些人工神经元中应该不包括类似人类的____。
A.听觉细胞 B.肌细胞 C.感光细胞 D.上皮细胞
【答案】(1)细胞体
(2)B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1)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观图可知:A模拟突起,B模拟细胞体。
(2)反射弧是指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
【解答】(1)神经元的功能是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把兴奋传导到其它的神经元。观图可知:感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包括轴突和树突两种。图中A模拟突起,B模拟细胞体。
(2)神经元的功能是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把兴奋传导到其它的神经元。感光细胞、嗅觉细胞、上皮细胞都属于神经元;肌细胞不是神经元。
故答案为:B。
25.如图所示为反射与反射弧的知识图解,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是   ,②是   ,③是   。
(2)若此图为膝跳反射活动示意图,且结构完整,能完成膝跳反射活动。但有意识地控制,也可使小腿不弹起。此时,该反射活动属于   反射,需要   的参与。这个现象说明   。
【答案】(1)反射弧;神经中枢;反射
(2)条件;大脑皮层;高级神经中枢对低级神经中枢有控制作用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反射弧的五部分要完整,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
【解答】(1)反射是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发生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的组成是感受器→传入神经→②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可见图中①反射弧,②神经中枢,③反射。
(2)当手受到针的刺激后,感觉到疼,疼痛感形成于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以后见到针就会有意识的躲避,是在第一次被针扎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条件反射。这说明高级神经中枢对低级神经中枢有控制作用。
26.如图表示针刺手指后完成缩手反射并形成痛觉的过程示意图,其中1~5表示反射弧各部分结构。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针刺能感觉到疼痛,但无法完成缩手,则受损部位可能是   (填数字)。
(2)图中的5是   ,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图中的   (填数字)。
(3)图中把刺激转化为兴奋的部位是   (填数字)。
(4)分析图示过程,说明脊髓的功能包括反射和   。
【答案】(1)4或5
(2)效应器;7
(3)1
(4)传导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分析图可知:1感受器、2传入神经、3神经中枢、4传出神经、5效应器、6下行传导束、7大脑皮层、8上行传导束。
【解答】(1)题图中缩手反射的传导途径是1→2→3→4→5,痛觉产生的传导途径是1→2→3→8→7,能感到疼痛,说明1、2、3、8、7结构完整且功能正常,无法完成缩手反射的原因可能是4或5受损。
(2)图中的5是效应器,的复杂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即图中的7。
(3)反射弧的结构中,能够把刺激转化为兴奋的部位是1感受器。
(4)分析图示过程,说明脊髓的功能包括反射和传导。
27.如图为人脑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各部位名称:
A.   B.   C.   
(2)其中   特别发达,而   是生命中枢。
(3)大脑表面称为   ,它的表面凹凸不平,布满深浅不同的   、   、   ,这使得大脑皮层的   大大增加。
【答案】(1)大脑;小脑;脑干
(2)大脑;大脑皮层
(3)大脑皮层;沟;回;裂;表面面积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观图可知:A 大脑、B是小脑、C是脑干。
【解答(1)A是大脑、B是小脑、C是脑干。
(2)大脑特别发达,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又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3)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质,也叫大脑皮层,大脑的表面凹凸不平,表面具有许多沟、回和裂,从而使大脑表面的面积大大增加。
1 / 1初中科学浙教版 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 第3节 神经调节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4八上·临海期末)动物在生活中表现出多种多样的行为,按行为的获得方式,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两大类。下列属于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的是(  )
A.猴子投篮 B.鲫鱼觅食 C.蜻蜓点水 D.候鸟迁徙
2.(2024八上·嘉兴期末)医生常通过检测膝跳反射来诊断被测试者神经系统是否受损。如图是人体膝跳反射活动的示意图,其中分析错误的是(  )
A.该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
B.敲击小腿肌肉也能引起膝跳反射
C.若反射弧某一部分受损则无法完成该反射活动
D.正常人测试时若刻意控制,也可不让小腿弹起
3.关于“测定反应速度”的实验,某班同学提出了下列四个探究问题,最适合在课堂上探究的是…()
A.反应速度与年龄大小有关 B.反应速度与性别有关
C.反应速度与测量的时间有关 D.反应速度与身体健康状况有关
4.下列关于神经元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其基本结构是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
B.其遗传物质位于细胞体中
C.神经细胞是神经元的一部分
D.神经元的长突起称为神经
5.细胞形态与其功能相适应。从功能推测,大脑细胞的形态最接近于…()
A. B. C. D.
6.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反射弧的叙述错误的是()
A.采摘玫瑰时手被刺扎到会立即缩回,则3位于脊髓
B.打预防针时虽感疼痛手却不缩回,则3 有大脑皮层的参与
C.若此图表示“望梅止渴”的反射弧,则1 代表眼的视网膜
D.若此图表示“闻风丧胆”的反射弧,则1代表耳的鼓膜
7.课堂上突然听到老师表扬自己,心里高兴,心跳加快。此过程中()
A.以神经调节为主 B.以激素调节为主
C.只有神经调节 D.只有激素调节
8.校运动会上,当自己班级运动员上场时,同学们会不由自主地加油、呐喊。控制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
A.大脑 B.小脑 C.脑干 D.脊髓
9.小丽在摘酸枣时,不小心手被刺扎了一下,迅速缩回,但她又忍痛第二次伸手摘下了酸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被扎后缩手,是条件反射
B.缩手动作是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完成的
C.小丽忍痛摘酸枣体现了大脑对一些大脑以下的低级神经中枢的控制
D.这个过程中小丽先感觉到痛后再缩手
10.聋哑人之间用手语交谈,必须依赖的神经中枢是()
A.躯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
B.视觉中枢、语言中枢、躯体运动中枢
C.语言中枢、躯体感觉中枢
D.视觉中枢、躯体感觉中枢
11. ChatGPT(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程序)能自主学习和理解人类语言。据此分析,ChatGPT肯定有功能类似于人类的人工 (  )
A.脊髓 B.脑干 C.大脑 D.小脑
12.中小学生课程表的科目都是交替安排的,其主要目的是()
A.使学习内容丰富 B.防止大脑疲劳,提高效率
C.加强学习强度 D.满足学生需要
13.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是()
A.大脑、小脑、脑干 B.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
C.脑和脊髓 D.脑神经和脊神经
14.小科无意中被碎玻璃扎破食指,立即缩手,却没有感觉到痛。如图,甲、乙、丙、丁表示神经系统部分结构,箭头表示信息传导的方向。小科受损伤的结构可能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15.(2024八上·南浔期末)某人外伤,造成右下肢运动障碍,但仍有感觉,则其可能伤到了如图中的(  )
A.①感受器 B.②传入神经 C.③神经中枢 D.④传出神经
16.(2024八上·南浔期末)在一个特制的鱼缸中,先开灯再投食饵,多次作用于金鱼。一段时刻后只要灯一亮,金鱼就会游到食饵投放处,此时金鱼对灯光的反应属于(  )
A.本能 B.条件反射 C.非条件反射 D.先天性行为
二、填空题
17.5 月 12 日是我国的“防灾减灾日”,当天宁波会拉响警报,以增强市民的国防观念和防空防灾意识。某校为提高学生应急避险能力,进行了地震逃生演习。逃生演习时,高层的同学听到警报声后迅速躲到课桌底下,同时把双手交叉放在脖子后,正确姿势如图所示。同学做出的这些反应属于   (填“条件”或“非条件”)反射。其中双手交叉放在脖子后主要是保护人体的生命中枢——   。
18.(2024八上·衢州期末)新交规中的“酒驾禁令”已让人们的一些生活方式逐渐改变。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已经从宣传警示语变成了绝大多数人自发遵守的内心约束。但仍有少数人对此置若罔闻,因酒驾或醉驾造成很严重的人生悲剧。如图甲是人眼的结构示意图,乙是人脑的组成示意图,丙是反射弧的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司机对信号灯的关注是行车安全的重要环节,其中形成视觉的部位是在图乙中的   (填图中序号)。
(2)司机看到红灯亮时会踩刹车,这属于   反射,是通过图丙中的部分结构完成的,能把神经中枢产生的刺激传给效应器的是   (填图中序号)
(3)某人因酒驾造成腰椎受伤,致使下肢瘫痪,肢体不能运动,大小便失禁,这是因为脊髓的   功能丧失。
(4)酒驾的司机在遇到警察时会出现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的反应,这是因为体内   分泌量明显增加的缘故。
19.(2024八上·嘉兴期末)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生活中。如汽车上的自动驾驶技术就是通过传感器感知路况和周边情况,然后传输到CPU(中央处理器),CPU控制机械装置操控车辆行驶。CPU功能类似于人体反射弧中的   结构。当汽车处于自动驾驶模式时,红灯路口汽车会自动刹车停车,该过程类似于人体的   反射活动(选填“条件”或“非条件”)。
20.(2024八上·武义期末)杭州亚运会上,我国运动员王楚钦、孙颖莎夺得了男女乒乓球单打冠军。
(1)在乒乓球比赛时,运动员骨骼肌产热增加。体温上升的信息传至   中的体温调节中枢;
(2)体温调节中枢发出的信息通过传出神经到达皮肤,引起血管扩张,效应器汗腺   (填图中字母)分泌汗液,以增加散热,维持体温相对稳定;
(3)运动员的动作协调和平衡依靠图中   (填数字)的作用。
(4)调节体温的反射和扣球反击的反射分别属于____反射。
A.条件、非条件 B.条件、条件
C.非条件、非条件 D.非条件、条件
三、解答题
21.兔的心脏受 A、B两种神经支配,科学家为了研究 A、B两种神经对心率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先测定正常情况下兔的心率,然后分别测定阻断神经 A 或神经B后的心率,实验结果如表所示。科学家先测定正常情况下兔的心率是为了   ,分析实验结果可得出结论:   。
实验处理 心率(次/分)
正常时 90
仅阻断神经 A 180
仅阻断神经 B 70
22.从 2010 年 4 月 1 日起实施的新《道路交通安全法》,提高了对酒后驾车的处罚力度,小英的爸爸对此却不以为然,为了说服爸爸,小英和爸爸一起做了一个“测定反应速度”的实验,实验操作如图,实验结果如下表:(单位:厘米)
测定次数 饮酒量 A不饮酒 B饮两杯啤酒 C饮两瓶啤酒
第一次 14 19 28
第二次 13 18 29
第三次 13 17 27
平均值 13.3 18 28
(1)图中   (填“上方”或“下方”)的手是爸爸的。
(2)实验结果表明,饮酒会影响人的反应速度,且饮酒越多,测量值越   ,说明人的反应速度越   。
(3)小英对爸爸喝不同酒量时都进行了三次测量,这样做的目的是   ;本实验只测小英爸爸一人,可以通过增加   来让更多人信服。
23.夏天,当你从空调房进入阳光下,一股股热浪扑面而来,你顿觉浑身燥热,热汗淋漓,长时间后,头昏眼花。请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接受环境温度变化刺激的结构主要分布在____。
A.大脑 B.眼睛 C.皮肤
(2)接受环境温度变化刺激的结构主要是神经元的____。
A.树突部分 B.细胞体 C.轴突部分
(3)人在高温环境中容易发生“头昏眼花”,甚至昏厥的中暑现象,其调节异常应该发生在____信息环节。
A.接受 B.传导 C.处理
24. AI(人工智能)机器人,通过大量人工神经元(如图为一个人工神经元示意图)连接在一起,能不断变换输入数据来处理信息,能和人类交流互动,比如杭州亚运会上能与运动员互动的舞蹈表演机器人。
(1)图中的B模拟的是神经元中的   。
(2)这些人工神经元中应该不包括类似人类的____。
A.听觉细胞 B.肌细胞 C.感光细胞 D.上皮细胞
25.如图所示为反射与反射弧的知识图解,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是   ,②是   ,③是   。
(2)若此图为膝跳反射活动示意图,且结构完整,能完成膝跳反射活动。但有意识地控制,也可使小腿不弹起。此时,该反射活动属于   反射,需要   的参与。这个现象说明   。
26.如图表示针刺手指后完成缩手反射并形成痛觉的过程示意图,其中1~5表示反射弧各部分结构。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针刺能感觉到疼痛,但无法完成缩手,则受损部位可能是   (填数字)。
(2)图中的5是   ,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图中的   (填数字)。
(3)图中把刺激转化为兴奋的部位是   (填数字)。
(4)分析图示过程,说明脊髓的功能包括反射和   。
27.如图为人脑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各部位名称:
A.   B.   C.   
(2)其中   特别发达,而   是生命中枢。
(3)大脑表面称为   ,它的表面凹凸不平,布满深浅不同的   、   、   ,这使得大脑皮层的   大大增加。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据此解答。
【解答】A.猴子投篮属于训练逐渐建立起来的学习行为,属于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故A正确;
B.鲫鱼觅食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故B错误;
C.蜻蜓点水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故C错误;
D.候鸟迁徙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2.【答案】B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反射是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和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它是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解答】A.膝跳反射是比较低级的反射活动,属于简单反射,该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A正确。
B.进行膝跳反射实验时,敲击小腿肌肉不能引起膝跳反射,需要用用橡皮小锤或手掌内侧边缘叩击膝盖下方的韧带。B错误。
C.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叫反射弧,完成反射的反射弧必须完整,若反射弧中的某一部分受损,反射弧不完整,无法完成反射。C正确。
D.正常人测试时若刻意控制,也可使小腿不弹起,此时参与反射的神经中枢除脊髓外,还有大脑皮层。D正确。
故答案为:B。
3.【答案】B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科学探究中问题的提出应注意的问题,问题的提出是探究实验最为关键的一步,所提问题要合乎实际,不能随意提出。
【解答】A、除老师外,学生的年龄相差很小;A错误;
B、在课堂上测定反应速度,学生有性别之分,可以根据性别分组测试;B正确;
C、每个人体育锻炼的时间、运动量等也很难界定;C错误;
D、人的身体状况用肉眼不能断定是否健康;D错误;
故答案为:B。
4.【答案】B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分支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神经元的功能是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把兴奋传导到其它的神经元,神经元的细胞体主要集中在脑和脊髓里,神经元的突起主要集中在周围神经系统里。
【解答】A、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错误。
B、其遗传物质位于细胞体中,正确。
C、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错误。
D、神经元的长突起称为轴突,错误。
故答案为:B。
5.【答案】B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细胞的形态与其功能相适应。图中A是上皮组织的细胞,B是神经细胞,C是肌细胞,D是精子。
【解答】A、细胞排列紧密,是构成上皮组织的细胞,A不符合题意;
B、大脑主要由神经细胞构成,B符合题意;
C、细胞呈梭形,是肌细胞,C不符合题意;
D、细胞呈蝌蚪形,是精子,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6.【答案】D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1)反射弧是指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的组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
(2)根据图中箭头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可知:1是感受器,能接受刺激并产生兴奋能,传导的兴奋就是神经冲动;2是传入神经能将神经冲动传至神经中枢;3是神经中枢,能接受神经冲动,产生新的神经冲动,同时低级的神经中枢受大脑的控制如排尿中枢就受大脑的控制;4是传出神经,能将来自3的神经冲动传至5,引起反射;5是效应器,能接受刺激并作出反应。
【解答】A、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采摘玫瑰时手被刺扎到会立即缩回属于非条件反射,所以[3]位于脊髓,A正确。
B、打预防针时虽感疼痛手却不缩回,其痛觉是在大脑皮层的痛觉中枢产生的,有大脑皮层的参与,属于复杂反射,B正确。
C、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能将物像刺激转化为视觉神经冲动,因此若此图表示“看见酸梅流口水”的反射弧,则1 代表眼的视网膜,C正确。
D、若此图表示“闻风丧胆”的反射弧,则[1]代表耳部结构的耳蜗,耳蜗的感觉神经能将震动转化为听觉神经冲动而不是鼓膜,鼓膜是将声音转化为震动,D错误。
故答案为:D。
7.【答案】A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人体的两种调节方式,其中激素调节属于体液调节的一种,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解答】人的调节方式主要两种: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在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下,激素通过血液循环也参与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概括地说,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激素调节的影响。例如,当你突然发现眼前有蛇时,你会感到心脏怦怦乱跳。当你的情绪激动时,你的大脑皮层会特别兴奋,并通过支配肾上腺的神经促使肾上腺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等。这些激素能促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并且使皮肤因血管扩张而显得面红耳赤。所以课堂上突然听到老师表扬自己,心里高兴,心跳加快。此过程中以神经调节为主。
故答案为:A。
8.【答案】A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反射是指人和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根据反射的概念,反射必须有神经系统参加,完成膝跳反射的结构是反射弧。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解答】校运动会上,当自己班级运动员上场时,同学们会不由自主地加油、呐喊。控制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故答案为:A。
9.【答案】C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1)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2)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
【解答】A、小丽不小心被扎后缩手,是非条件反射而不是条件反射,错误;
B、缩手动作的神经中枢在脊髓,而不是在大脑皮层的参与指挥下完成的,错误;
C、小丽忍痛摘野果是因为大脑皮层可以控制非条件反射,正确;
D、这个过程中小丽先缩手再感觉到痛,错误。
故答案为:C。
10.【答案】B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可以划分为若干个功能区,如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以及人类特有的语言中枢等。
【解答】聋哑人之间用手语交谈,必须有躯体运动中枢协调指挥躯体运动完成手势动作;要利用视觉中枢看见手势形成视觉;要有语言中枢理解手语的含义。才能实现聋哑人之间用手语交谈。
故答案为:B。
11.【答案】C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各自具有不同的功能。
【解答】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约有140亿个神经细胞,具有感觉、运动、语言、听觉、视觉等多种生命活动的中枢,ChatGPT肯定有功能类似于人类的人工 大脑。
故答案为:C。
12.【答案】B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用脑卫生要讲究劳逸结合,先思后问,动静交替,更换脑力活动的内容等等,同时还要注意休息,充足睡眠。
【解答】积极休息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按时更换不同的活动内容。消极休息是和积极休息相对比而言,不是指情绪上的消极。
睡眠的确是一种有效的休息方式,但它主要对睡眠不足者或体力劳动者适用。
休息的方式有多种:比如睡觉,听音乐,看书,散步,聊天…,因此,用积极的休息方式以消除神经系统的疲劳应采以一种活动替换另一种活动。
学校的课程表上午交替安排了语文、数学、体育和生物课,是注意学习内容轮换,是积极的休息方式,可以使脑的一部分得到轮流休息,目的是防止大脑疲劳,提高效率。
故答案为:B。
13.【答案】B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的。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
【解答】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的。
故答案为:B。
14.【答案】A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观图可知:甲是上行传导纤维、乙是传入神经、丙是神经中枢、丁是传出神经,解答即可。
【解答】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当小科无意中被碎玻璃扎破食指时,刺激产生的兴奋通过传入神经传导到脊髓处的神经中枢,经神经中枢综合、分析后产生新的兴奋,一方面将兴奋通过传出神经传导到效应器,产生缩手反应,另一方面将兴奋通过上行传导束传导到大脑。如果上行传导纤维出现故障,无法将疼痛传到大脑皮层,形成痛觉,因此,小科无意中被碎玻璃扎破食指,立即缩手,却没有感觉到痛,损伤的结构是甲上行传导纤维。
故答案为:A。
15.【答案】D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反射弧的组成: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
【解答】在反射弧中,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是:感受器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然后神经冲动由传入神经传导神经中枢,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央的灰质内(神经元细胞体集中的部位),能接受神经冲动,产生新的神经冲动(即做出指令),传出神经再将来自神经中枢的神经冲动传至效应器,最后由效应器接受神经冲动并作出相应的反应。脊髓由灰质和白质组成,灰质里许多可以调节人体的一些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排便、排尿中枢等,白质由神经纤维组成,具有传导的功能,是脑与躯体、内脏之间的联系通道。脊髓通过脊神经与人体大部分器官发生联系,来自人体大部分器官的神经冲动,先是沿脊神经进入脊髓,然后再沿上行的神经纤维传达到脑;脑所发出的大部分神经冲动先是沿下行的神经纤维传达到脊髓,再通过脊神经传达到人体的大部分器官,从而完成各种生理活动。如果脊髓的某个部位受到损伤,它所控制的身体相应部位就会发生感觉丧失或行动瘫痪。据此可知,人体的传出神经受损,反射弧不完整,神经冲动就不能由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效应器就无法做出反应,即反射活动不能进行。因此,某人腰椎部位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该病人受伤的部位可能是反射弧的传出神经。
故选:D。
16.【答案】B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1)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2)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
【解答】“先开灯再投食饵,多次作用于金鱼。一段时刻后只要灯一亮,金鱼就会游到食饵投放处”,此时金鱼对灯光的反应是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因此属于条件反射。
故选:B。
17.【答案】条件;脑干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根据反射形成的过程可将其分为两类:非条件反射和 条件反射
(1)非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是指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如缩手反射、眨眼反射、排尿反射和膝跳反射等。它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脊髓、脑干)参与即可完成。
(2)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例如,同学们听到上课铃声会迅速走进教室;行人听到身后的汽车喇叭声,就会迅速躲避等。复杂反射(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因此,复杂反射(条件反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而且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解答】“听到警报声,同学们迅速逃生”是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参与下形成反射,从反射的类型看,这属于条件反射。脑干的灰质中有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运动中枢和呼吸中枢。所以双手交叉放在脖子后主要是保护人体的脑干。
18.【答案】(1)I
(2)条件;③
(3)传导
(4)肾上腺素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眼球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1)视觉的形成过程: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I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2)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3)根据脊髓的作用解答;
(4)根据激素的作用解答。
【解答】 (1) 司机对信号灯的关注是行车安全的重要环节,其中形成视觉的部位是视觉中枢,在图乙中的I。
(2)司机看到红灯亮时会踩利车,这属于条件反射。是通过丙图中的部分结构完成的,能把神经中枢产生的刺激传给效应器的是③传出神经。
(3)某人因酒驾造成腰椎部受伤,致使下肢瘫痪,肢体不能运动,大小便失禁,则是因为脊髓的传导功能丧失,排便排尿反射失去了大脑皮层的控制。
(4)喝酒的司机在开车时遇到警察时会出现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这是由于大脑促进了肾上腺素的分泌。
19.【答案】神经中枢;条件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掌握反射弧的结构、功能及反射的类型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人体反射弧中神经中枢的作用是受传入神经传来的信号后,产生神经冲动并传给传出神经。汽车上的自动驾驶技术就是通过传感器感知路况和周边情况,然后传输到CPU(中央处理器),CPU控制机械装置操控车辆行驶。所以CPU功能类似于人体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结构。当人驾驶汽车行驶到路口时,发现红灯立即刹车,此反射类型属于条件反射,完成此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人大脑皮层内。因此当汽车处于自动驾驶模式时,红灯路口汽车会自动刹车停车,该过程类似于人体的条件反射活动。
20.【答案】(1)下丘脑
(2)E
(3)③
(4)D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 体温调节靠脑干的体温调节中枢,注意小脑和脑干,大脑的功能区别;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主要区别是是否由高级神经中枢控制。
【解答】(1)体温调节中枢在脑干的下丘脑,所以答案是:下丘脑 ;
(2)反射弧中为A为感受器,B为传入神经,C为脊髓属于神经中枢, D传出神经,E效应器, 所以答案是:E;
(3)小脑控制身体平衡和动作协调性,所以答案为:3号;
(4)体温调节属于非条件反射,生来就有,由脊髓控制,扣球反击是后天学习行为,属于条件反射,所以答案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21.【答案】设置对照组;A神经的作用是减缓心率,B神经的作用是促进心跳加快。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分析表格:正常心率为90次/分,阻断A神经后,心率显著加快,说明A神经能抑制心脏跳动;阻断B神经后,心率减慢,说明B神经能促进心脏跳动。
【解答】心率是指心脏在单位时间(1分钟)内跳动的次数,即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若心率为75次/分,即心脏每分钟跳动75次。分析图中数据可以看出:家兔正常情况下的心率是每分钟90次,设置对照组,阻断A时,心率为180次,比正常值高,阻断B时,心率为70次,比正常值低,则说明A神经的作用是减缓心率,B神经的作用是促进心跳加快。
22.【答案】(1)下方
(2)大;慢
(3)排除由于偶然性引起的误差,提高实验的准确性;测量对象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1)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角膜、瞳孔(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晶状体的折射,最终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刺激,将物像信息转变成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2)从表格中看出喝酒后,测量值明显增大.因此,实验结果表明:饮酒会影响人的反应速度,且饮酒越多,测量值越大,人的反应速度越慢。
【解答】(1)表中测量值为小英松开直尺后,爸爸尽快用手夹住直尺时,下方的手是爸爸的。
(2)实验结果表明,饮酒会影响人的反应速度,且饮酒越多,测量值越大,说明人的反应速度越慢。
(3)小英对爸爸喝不同酒量时都进行了三次测量,这样做的目的是 减少误差,增加测量的可信度;本实验只测小英爸爸一人,实验误差太大,具有偶然性。测量数据还缺乏足够的说服力,可以通过增加 重复次数来让更多人信服。让更多的人认识到酒后驾车的危害性。
23.【答案】(1)C
(2)A
(3)C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1)皮肤结构中的真皮内由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构成,皮肤是最大的器官。
(2)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分支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神经元的功能是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把兴奋传导到其它的神经元,神经元的细胞体主要集中在脑和脊髓里,神经元的突起主要集中在周围神经系统里。
(3)信息获取指围绕一定目标,在一定范围内,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和方式方法获得原始信息的活动和过程。获取信息的途径不是单一的,是多种多样的,解答即可。
【解答】 (1)皮肤的结构是由表皮和真皮组成的,真皮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真皮内由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能够接受环境温度变化刺激。在眼睛、耳朵、皮肤、和脑等四种感受器中,对环境温度变化刺激最敏感的是皮肤。
故答案为:C。
(2)神经元传导神经冲动是沿一定方向传导的,每个神经元可能有很多树突,但是只有一个轴突,树突将神经冲动传向细胞体,轴突则将冲动从细胞体传出。所以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树突→细胞体→轴突。所以接受环境温度变化刺激的结构主要是神经元的树突部分。
故答案为:A。
(3)中暑是在暑热季节、高温和(或)高湿环境下,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丢失过多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和(或)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当外部的温度太高超过人体自身调节能力的时候,人因为身体升高而中暑头晕或者昏迷,人在高温环境中发生“头昏眼花”,甚至昏厥的中暑现象,其调节异常发生在处理信息环节。
故答案为:C。
24.【答案】(1)细胞体
(2)B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1)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观图可知:A模拟突起,B模拟细胞体。
(2)反射弧是指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
【解答】(1)神经元的功能是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把兴奋传导到其它的神经元。观图可知:感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包括轴突和树突两种。图中A模拟突起,B模拟细胞体。
(2)神经元的功能是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把兴奋传导到其它的神经元。感光细胞、嗅觉细胞、上皮细胞都属于神经元;肌细胞不是神经元。
故答案为:B。
25.【答案】(1)反射弧;神经中枢;反射
(2)条件;大脑皮层;高级神经中枢对低级神经中枢有控制作用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反射弧的五部分要完整,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
【解答】(1)反射是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发生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的组成是感受器→传入神经→②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可见图中①反射弧,②神经中枢,③反射。
(2)当手受到针的刺激后,感觉到疼,疼痛感形成于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以后见到针就会有意识的躲避,是在第一次被针扎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条件反射。这说明高级神经中枢对低级神经中枢有控制作用。
26.【答案】(1)4或5
(2)效应器;7
(3)1
(4)传导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分析图可知:1感受器、2传入神经、3神经中枢、4传出神经、5效应器、6下行传导束、7大脑皮层、8上行传导束。
【解答】(1)题图中缩手反射的传导途径是1→2→3→4→5,痛觉产生的传导途径是1→2→3→8→7,能感到疼痛,说明1、2、3、8、7结构完整且功能正常,无法完成缩手反射的原因可能是4或5受损。
(2)图中的5是效应器,的复杂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即图中的7。
(3)反射弧的结构中,能够把刺激转化为兴奋的部位是1感受器。
(4)分析图示过程,说明脊髓的功能包括反射和传导。
27.【答案】(1)大脑;小脑;脑干
(2)大脑;大脑皮层
(3)大脑皮层;沟;回;裂;表面面积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观图可知:A 大脑、B是小脑、C是脑干。
【解答(1)A是大脑、B是小脑、C是脑干。
(2)大脑特别发达,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又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3)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质,也叫大脑皮层,大脑的表面凹凸不平,表面具有许多沟、回和裂,从而使大脑表面的面积大大增加。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