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初中科学浙教版 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 第4节 动物的行为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初中科学浙教版 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 第4节 动物的行为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7.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11-05 21:01:50

文档简介

初中科学浙教版 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 第4节 动物的行为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3八上·长兴月考)帝企鹅的孵蛋任务由雄企鹅完成,雄性帝企鹅将蛋放在两只脚上,用腹部的皮毛包裹住蛋,不吃不喝地站着,等着企鹅蛋孵化出小企鹅。对帝企鹅这种行为的解释正确的是(  )
①是先天性行为 ②是后天学习行为
③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④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答案】D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有遗传因素控制的,生下来就有,后天学习行为由后天环境因素决定的,大脑皮层参与的,企鹅的这种行为叫育雏,属于先天性行为。
【解答】A先天性行为由遗传因素决定,A错误
B.后天学习行为由环境因素决定,B错误;
C.企鹅育雏是先天性行为,C错误;
D.育雏是先天性行为,由遗传决定,D正确
故答案为:D
2.一只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给养鱼池边浮出水面求食的金鱼喂食。红雀的这种行为是()
①先天性行为 ②后天学习行为 ③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④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A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解答时可以从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的特点方面来切入。
【解答】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例如:蜜蜂采蜜,蚂蚁建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等。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红雀的这种行为,是生来就有的,不学就会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
故答案为:A。
3.下列不属于动物行为的是()
A.孔雀开屏 B.鸟类迁徙 C.公鸡报晓 D.小狗呼气
【答案】D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动物行为是生物进行的从外部可察觉到的有适应意义的活动。
【解答】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行为,不仅包括身体的运动,还包括静止的姿势、体色的改变或身体标志的显示、发声,以及气味的释放等。公鸡报晓、鸟类迁徙、孔雀开屏都属于动物行为;小狗呼吸是生理现象,不属于动物行为。
故答案为:D。
4.(2024八上·期末)下列各种行为中,与其他行为不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
A.马戏团的猩猩、猴子等动物会打篮球。
B.狗看见手持木棒的人就吓得赶紧跑开,
C.幼袋鼠出生后会爬进母袋鼠的育儿袋内
D.家兔听到饲养员的脚步声就出来索食
【答案】C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 动物的行为复杂多样 ,按行为的不同表现可分为觅食行为、贮食行为、攻击行为(同类)、防御行为(不同类)、领域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洄游行为,迁徙行为)、社会行为、定向行为、通讯行为等;各种行为都是动物对复杂环境的适应性表现。行为帮助动物更好的生存繁衍。不同的动物会有不同的行为,这些行为有简单的也有复杂的。按获得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答】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如蜘蛛织网、幼袋鼠出生后会爬进母袋鼠的育儿袋内等。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方式,也称为后天性行为,题干中马戏团的猩猩、猴子等动物会打篮球,狗看见手持木棒的人就吓得赶紧跑开,家兔听到饲养员的脚步声就出来索食都属于后天性行为,是一种学习行为。所以此题选C;
5.(2024八上·期末)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描述了蜻蜓的哪种行为(  )
A.防御行为 B.繁殖行为 C.觅食行为 D.社群行为
【答案】B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 动物的行为复杂多样 ,按行为的不同表现可分为觅食行为、贮食行为、攻击行为(同类)、防御行为(不同类)、领域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洄游行为,迁徙行为)、社会行为、定向行为、通讯行为等;各种行为都是动物对复杂环境的适应性表现。行为帮助动物更好的生存繁衍。不同的动物会有不同的行为,这些行为有简单的也有复杂的。按获得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答】觅食行为:动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食物的行为。防御行为: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繁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筑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 社群行为:是指同种动物间或异种动物间的集体合作行为。穿花蛱蝶深深见,是蝶类在采食花蜜,属于觅食行为;点水蜻蜓款款飞,是蜻蜓在产卵,体现了动物的繁殖行为。 故选 B。
6.(2024八上·舟山期末)某科学兴趣小组探究几种动物的绕道取食情况,实验数据如下表,对该实验结果分析不正确的是(  )
动物种类 甲 乙 丙
完成取食前的尝试次数 51 28 4
A.丙的学习能力最强
B.动物的绕道取食是一种后天学习行为
C.动物行为与遗传物质无关
D.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需建立在条件反射基础上
【答案】C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不同的动物,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
【解答】A、丙学会绕道取食所经历的尝试与错误的次数最少,所以丙的学习能力最强,A正确;
B、动物的绕道取食是由生活经验获得的,是一种学习行为,B正确;
C、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受遗传物质控制,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因此动物的行为与遗传物质有关,不是无关,C不正确;
D、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需建立在条件反射基础上,D正确。
故答案为:C。
7.(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3.4 动物的行为)下列关于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错误的是(  )
A.具有个体性 B.需经过训练、学习获得
C.由遗传控制的 D.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答案】C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解答】动物后天学习的特点: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通过学习获得的生活方式;是经过训练学习后才能获得的,是需要大脑皮层参与的个体性行为,大脑皮层越发达,学习能力就越强,不受遗传控制。A、B、D正确,不符合题意,C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8.(2022八上·兰溪期中)野马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只会在水槽中饮水,为了恢复野马在野外条件下的饮水能力,饲养员把导水入槽的橡胶管拉向水坑,诱导野马去水坑饮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野马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在水槽中饮水是先天性行为
B.野马在诱导下逐步在水坑中饮水是学习行为
C.在水槽中的饮水行为与遗传因素有关
D.在水坑中的饮水行为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均有关
【答案】A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
(2)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
【解答】人们对野马进行了野外饮水训练,野马所形成的水坑饮水行为属于学习行为,这种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故A错误,但符合题意;BC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9.(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单元试卷)如图表示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其中阴影部分表示相同点。下列哪一项可以写在阴影部分(  )
A.生来就有 B.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
C.有利于生存与繁殖 D.能伴随动物一生
【答案】C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从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共同点方面切入解题即可。
【解答】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如蜘蛛织网、蜜蜂采蜜等;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如蚯蚓走迷宫等,但是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意义都是动物为了适应体内外环境的变化,有利于种族的延续,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0.(2023八上·金华月考)一张猴子边泡温泉边玩手机的照片获得了年度野生动物摄影师大赛特别奖:一向精灵古怪的猴子在惬意的泡着温泉时抢了摄影师朋友的手机,表情认真严肃的研究起来。下列动物行为与猴子的这一行为类型不同的是(  )
A.猫听到主人叫唤就过来 B.导盲犬引导盲人过马路
C.乌贼遇到敌害喷出墨汁 D.小狗在舞台上表演算术
【答案】C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解答】“猴子在惬意的泡着温泉时候抢了摄影师朋友的手机,表情认真严肃的研究起来”是猴子由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属于后天学习行为。“猫听到主人叫唤就过来、导盲犬引导盲人过马路、小狗在舞台上表演算术”都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属于学习行为。“乌贼遇到敌害喷出墨汁”是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属于先天性行为,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二、填空题
11.(2023八上·东阳期末)大脑是人体智慧的集结,对大脑的研究被称作是自然科学的”终极疆域”。请分析:
(1)行人看到”前方修路,请绕道前行”会改变行走路线,而流浪狗却照样前行。这与人类大脑皮层中特有的   中枢有关。
(2)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常发于老年人,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等运动障碍症状。请根据模型图,简单说明引起帕金森病的主要病理原因:   。
【答案】(1)语言
(2)多巴胺分泌不足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行人看到”前方修路,请绕道前行”会改变行走路线,是条件反射,是由人体大脑中语言神经中枢控制的,语言神经中枢是人类特有的
【解答】(1)行人看到”前方修路,请绕道前行”会改变行走路线,而流浪狗却照样前行,是因为人的大脑皮层中有语言中枢,狗的大脑中没有。
(2)从图中可以看出正常人的大脑可以分泌较多的多巴胺,但帕金森患者分泌的多巴胺很少,导致了运动障碍,因此引起帕金森病的主要病理原因:多巴胺分泌不足
故答案为(1)语言 (2)多巴胺分泌不足
12.(2023八上·杭州月考)很多年前,在英格兰有一只大山雀,一次偶然碰掉了放在门外的奶瓶盖,喝到了牛奶.从此,它学会了偷喝门前奶瓶中的牛奶.不久,那里的其他大山雀也学会了偷喝牛奶.请回答:
(1)当大山雀第一次偶然打开了奶瓶喝到牛奶,这属于   行为.
(2)其他大山雀也学会了用同样的方式偷饮牛奶,这属于   行为.
【答案】(1)先天性
(2)学习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动物行为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对维持最基本的生存必不可少。而学习行为则是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适应环境能力也就越强,对生存也就越有意义。
【解答】(1)当大山雀第一次偶然打开了奶瓶喝到牛奶,是大山雀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属于先天性行为;
(2)其他大山雀也学会了用同样的方式偷饮牛奶,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后天性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13.(2022八上·舟山月考)有下列现象:①植物在单侧光照射下弯向光源生长;②草履虫摄食;③听到梅子流口水;④膝跳反应;⑤吃到酸梅流口水;⑥小明计划着假期去旅行。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   ,属于后天学习行为的是   。
【答案】④⑤或⑤④;⑥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反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解下动物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的过程。非条件反射是指不需要经过后天学习,与生俱来的行为,由动物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称为先天性行为,是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学习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不一定可以伴随动物的一生。
【解答】非条件反射是指不需要经过后天学习,与生俱来的行为,由动物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称为先天性行为,是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 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④⑤,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学习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不一定可以伴随动物的一生,属于后天学习行为的⑥;①是植物的感应性,不属于动物。②中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没有神经系统,没有反射,③是条件反射;④是非条件反射;⑤是非条件反射,⑥是条件反射;
故答案为: ④⑤或⑤④;⑥
14.(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3.4 动物的行为)仔细阅读以下材料,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随着“生态城市”的建设,生态环境获得了进一步的改善,每到冬季来临之前,弥河又见野鸭归来,鹊巢星罗棋布,喜鹊的叫声悦耳动听,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材料二随着人类对野生动物保护意识的加强和对动物行为研究工作的深入,人们发现很多野生动物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一些重要行为丢失,如野马只会在水槽中饮水,为了恢复野马在野生条件下的饮水能力,把原先导水入槽的橡胶管接向水坑,一步步诱导野马去水坑饮水,从而恢复野马的野外生存能力。
(1)材料一中列举了两种生物的不同行为,从行为的功能看,其中喜鹊的叫声是   行为;从动物获得途径看,应属于   行为,这种行为是由动物体内的   所决定的。
(2)材料二中人们对野马进行了野外饮水训练,野马所形成的水坑饮水行为属于   行为,这种行为是在   的基础上,通过   的作用,由   获得的行为。
【答案】(1)繁殖;先天性;遗传物质
(2)学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经验和学习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动物的有些行为是与生俱来的,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我们称之为先天性行为;生儿育女、传宗接代是动物极为重要的生命活动。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叫做动物的繁殖行为。例如,在繁殖季节,雌、雄性动物间会表现出各种有趣的求偶行为;动物要生存,就必须不断地从外界获取食物,这是动物的摄食行为;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域等发生相互攻击或争斗,这种行为称为攻击行为;某些鸟类具有随季节变化而变更栖息场所的迁徙行为。某些鱼类也有周期性、定向的洄游行为;喜欢群体生活的动物,如猴、狒狒、象、鹿、蜂等,还具有一系列的社会行为,这些动物的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会形成不同的等级,动物园的母狼狗喂奶是与生俱来的,先天性行为,这种反射活动,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即可完成。这是一种在相应的刺激下,不需要后天的训练(学习)就能引起的反射性反应;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 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后天学习行为,例如,我们在教室里听课、记笔记等学习活动就是一种后天学习行为。后天学习行为主要与神经系统的大脑皮层有关,大脑皮层越发达,学习能力就越强。
【解答】(1)材料一中喜鹊叫是想表现出求偶的行为,也是动物为了繁殖的行为;这是动物与生俱来的,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
(2)材料二中,野马通过训练在水坑饮水的行为,诱导野马去水坑饮水,重复训练达到了饮水的能力,是后天学习的行为,这种行为是在遗传物质影响的基础下,在环境因素的影响,通过学习和生活的经验而获得的行为为后天学习能力。
故答案为:(1)繁殖,先天性,遗传物质;(2)学习,遗传物质,环境因素,生活经验和学习。
15.(2020八上·金华期中)科学家长期在野外观察黑猩猩时发现,黑猩猩群体中有“首领” ,群体内分工合作, 有 等级现象,黑猩猩这种行为从功能上属于社群行为; 此外科学家还发现,黑猩猩能用草
根从白蚁窝中钩出白蚁。
(1)从行为的发生上(即获得途径) 来看,黑猩猩这种钩出白蚁的行为属于   行为;
(2)科学家的这种研究方法主要是   法。
【答案】(1)后天学习
(2)观察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先天性行为是与生俱来的行为,与遗传物质有关;后天学习行为是后天根据经验学习得来的,需要进行不断地强化;
【解答】 (1)、黑猩猩这种钩出白蚁的行为属于后天学习行为;
(2)、科学家长期在野外观察黑猩猩发现的这些现象,科学家的这种研究方法主要是观察法。
故答案为:(1) 后天学习 (2) 观察
16.(2020八上·金东期末)在中国,乒乓球运动十分普及,乒乓球被称为国球。在2019年4月乒乓球世界锦标赛上,中国乒乓球队又一次包揽全部5枚金牌。
(1)当乒乓球飞速地朝眼前袭来时,眼睛会眨,这种行为属于   ,是生来就有的反应。
(2)某人因车祸导致胸椎(脊椎的一段)断裂,在下肢肢体完好的情况下出现了瘫痪症状。这表明运动系统完成动作还需要在   的调节下才能实现。
【答案】(1)先天性行为
(2)神经系统(或神经)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自然界中,动物的有些行为是与生俱来的,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我们称之为先天性行为,也成为本能;所有的动物都有先天性行为。例如,婴儿饥饿时的啼哭、碰到乳头时的吮奶动作都是一出生就有的。这种反射活动,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即可完成。这是一种在相应的刺激下,不需要后天的训练(学习)就能引起的反射性反应;在 遗 传 因 素 的 基 础 上, 通 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后天学习行为。
【解答】(1)眼睛在相应的刺激下,不需要后天的训练(学习)就能引起的反射性反应,当乒乓球飞速朝眼前来,眼睛本能的眨眼,属于生来就有的先天性行为;
(2)脊髓是由许多神经元组成的,有许多躯体和内脏反射的低级神经中枢,能完成一些躯体和内脏的反射活动,而运动系统完成动作需要利用反射弧的参与,就需要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实现。
故答案为:(1)先天性行为;(2)神经系统。
17.(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 3.4 动物的行为 同步练习)不同白冠雀鸟群的鸣叫声基调相同但又有各自的“方言”。某小组对此进行研究:如果把白冠雀鸟群A的幼雏a移到另一群白冠雀鸟群B中去,待其长成成鸟时,a的鸣叫声虽然还是鸟群A的基调,但已明显带有鸟群B的“方言”特点;而如果把白冠雀鸟群A的幼雏a移到黄莺鸟群中生活,它却学不会黄莺的鸣叫声。这说明:
(1)a的鸣叫声基调与鸟群A相同,这是   行为起作用;具有鸟群B的“方言”特点,这是   行为起作用;
(2)a学不会黄莺的鸣叫声,是因为体内不具有控制黄莺鸣叫声的   ;
(3)上述实验说明:   行为是在   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
【答案】(1)先天性;学习
(2)遗传物质
(3)学习;先天性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根据动物的行为与遗传物质的关系解题即可。
【解答】(1)声调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a的鸣叫声基调与鸟群A相同,这是先天性行为起作用;具有鸟群B的“方言”特点,这是后天学习所获得的,是学习行为起作用;
(2)声调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遗传物质不同,声调不同,a学不会黄莺的鸣叫声,是因为体内不具有控制黄莺鸣叫声的遗传物质;
(3)上述实验说明:学习行为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
故答案为:
(1)先天性;学习;
(2)遗传物质;
(3)学习;先天性。
三、实验探究题
18.(2021八上·余杭月考)科学探究是学生应具备的科学核心素养之一。某科学小组利用青蛙探究“甲状腺激素是否具有促进动物生长发育的作用”,实验设计如表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
组别 实验对象 加入物质 实验条件 预期现象
甲 同期孵化、生长发育相似的蝌蚪各10只 不做处理 1000mL 池塘水 等量食物、适量甲状腺激素 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 提早发育成小青蛙
乙 切除甲状腺 1000mL 自来水 等量食物 发育停止
丙 不做处理 1000mL 池塘水 等量食物 发育正常
(1)你认为乙,丙能否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并阐明理由:   。
(2)某山区水塘里出现类似乙装置的预期实验现象——巨型蝌蚪,科学小组根据所学的科学知识推测,该地区婴幼儿易患   (填“呆小症”或“侏儒症”)。
(3)科学小组通过分析甲、丙两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4)春末夏初的雄蛙发出悦耳的鸣叫,根据行为获得的途径,试分析青蛙此行为属于   (选填“先天性行为”或“后天学习行为”)。
【答案】(1)不能,乙与丙有是否切除甲状腺和水质两个变量,不符合变量唯一原则
(2)呆小症
(3)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动物生长发育的作用
(4)先天性行为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内分泌腺和激素;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生物生长发育的功能,能够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幼年时缺少甲状腺激素,易患呆小症;本实验探究甲状腺激素是否具有促进动物生长发育的作用”,所以控制甲状腺激素的有无作为单一变量,其他的因素都应该保证相同;先天性行为是与生具有的行为,是生物的本能,包括求偶行为,繁殖行为,哺乳行为等等。;后天学习行为是通过后来的学习和经验形成的行为,需要不断的强化,否则会消失。
【解答】(1) 你认为乙,丙能否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并阐明理由:不能,乙与丙有是否切除甲状腺和水质两个变量,不符合变量唯一原则 ;
(2) 某山区水塘里出现类似乙装置的预期实验现象——巨型蝌蚪,由于缺少甲状腺激素导致的,所以该地区的婴幼儿易患呆小症;
(3)春末夏初的雄蛙发出悦耳的鸣叫,此行为是吸引异性,属于繁殖行为,为先天性行为;
故答案为:(1)不能,乙与丙有是否切除甲状腺和水质两个变量,不符合变量唯一原则;(2)呆小症
(3)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动物生长发育的作用;(4)先天性行为;
19.(2020八上·杭州月考)下表是某生物小组同学探究“菜青虫总是取食十字花科植物,这一行为是先天性行为吗?”设计了三组实验,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说明:菠菜属于藜科,白菜和卷心菜属于十字花科):
  A组 B组 C组
第一步
 
 
 
第二步 放涂白菜汁的滤纸 放涂菠菜汁的滤纸 放涂卷心菜汁的滤纸
第三步 放菜青虫 放菜青虫 放菜青虫
第四步 观察记录结果 观察记录结果 观察记录结果
(1)该小组同学第一步是采取   (选填“使用菜青虫幼虫或“取菜青虫卵隔离培养”),其目的是   。
(2)每一组应该选择菜青虫的数量是1条、2条还是10条?并说出理由   。
(3)根据猜想,最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
【答案】(1)取菜青虫卵隔离培养;防止后天取食某种植物造成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使实验具有可信度
(2)10条;排除实验偶然性,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3)青菜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这一行为是先天性行为。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采用对照实验探究青菜虫取食的植物,而对照实验又叫单一变量实验,只有一个量不同,其它量皆相同的实验,只有一个变量,即实验中所有探究的问题,是可以改变的量,为了保证只有一个变量。
【解答】(1)培养菜青虫:寻找菜青虫卵,找到后将卵隔离饲养.从卵开始进行隔离饲养的目的:从卵开始进行隔离饲养,才可能说明观察或检验菜青虫的某些行为究竟是本能,还是后天习得的行为,使探究具有可信度。
(2)探究实验一般不能只选取一个实验对象,否则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不足以说明问题,而适量选取一定数量的材料可以减少误差。
(3)结论: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
故答案为:(1)取菜青虫卵隔离培养;防止后天取食某种植物造成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使实验具有可信度(2)10条;排除实验偶然性,提高实验的准确性(3)青菜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这一行为是先天性行为
20.(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学期 3.4动物的行为)请根据以下材料,完成有关的探究实验:
资料一:繁殖期间的雄性三刺鱼腹部会变成红色,相互间经常发生猛烈的搏斗。
资料二:身穿红色衣服的人经过鱼缸时,鱼缸中腹部变红的三刺鱼会出现攻击行为,而对穿非红色衣服的人无反应。为了探究引发繁殖季节的雄性三刺鱼发生攻击行为的诱因,生物实验小组将自制的4种模型分别投入到4个鱼缸中(内有大小基本相同的繁殖期间的雄性三刺鱼各1条),观察三刺鱼的反应情况。模型形状与颜色和三刺鱼的反应情况记录如下表:
鱼缸 模型 三刺鱼的反应
1号 三刺鱼外形,腹部灰褐色 无反应
2号 三刺鱼外形,腹部红色 有攻击行为
3号 鲳鱼外形,腹部灰褐色 无反应
4号 鲳鱼外形,腹部红色 有攻击行为
(1)如果作出的假设是   ,验证该假设的最简单的实验组合是1号和2号。
(2)1号和2号、3号和4号两组对照实验的变量都是   ;通过这两组对照实验,你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3)若以鱼体外形为实验变量,上表中可以形成的对照实验组合有   。
(4)如果去掉2号、3号两组实验,只考虑1号和4号两组的实验,大家认为得出的结论会不准确,请说明理由   。
(5)雄三刺鱼的攻击行为是由它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这种行为属于   行为。
【答案】(1)红色是导致繁殖期间雄性三刺鱼发生攻击行为的诱因
(2)腹部颜色;红色是导致繁殖期间雄性三刺鱼发生攻击行为的诱因
(3)1号与3号、2号与4号
(4)1号与4号模型中包含2个变量,不符合单一变量的要求
(5)先天性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对照实验只有一个变量,就是所要探究的问题。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的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是先天性行为。
【解答】(1)1号和2号、3号和4号两组对照实验的变量都是腹部的颜色,2号和4号外形相同,体色都是红色,结果都有攻击行为,因此可以提出问题:红色是引发繁殖季节雄性三刺鱼发生攻击行为的诱因吗?
(2)1号和2号、3号和4号两组对照实验的变量都是腹部颜色,因此它们的变量都是腹部颜色,通过两组对照实验,得出的结论是红色是导致繁殖期间雄性三刺鱼发生攻击行为的诱因。结论与假设一致。
(3)对照实验只有一个变量,若以鱼体的外形为实验变量,构成对照组的分别是1号与3号、2号与4号。
(4)如果去掉2号、3号两组实验,只考虑1号和4号两组的实验,得出的结论会不准确,1号与4号模型中包含2个变量,不符合单一变量的要求。
(5)雄三刺鱼的攻击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称为先天性行为。
故答案为:(1)红色是导致繁殖期间雄性三刺鱼发生攻击行为的诱因(2)腹部颜色;红色是导致繁殖期间雄性三刺鱼发生攻击行为的诱因(3)1号与3号、2号与4号(4)1号与4号模型中包含2个变量,不符合单一变量的要求(5)先天性
四、解答题
21.阅读资料,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 自 1985 年11 月 12 日红嘴鸥首次从西伯利亚等地飞到昆明进行越冬,34 年来昆明人与这群白色精灵相遇、相识、相守。
资料二 滇金丝猴是云南省特有的物种,它是世间最美的动物之一。研究人员发现,想跟踪观察滇金丝猴非常困难,因为它们在白天的活动不规律,原因是周围环境中人类活动对其产生干扰;而在滇金丝猴国家公园中,滇金丝猴会在早上9~10 点去投喂点取食工作人员投喂的食物,吃饱喝足后又再次散去,不见踪影。
(1)红嘴鸥从西伯利亚飞到昆明,从行为的获得途径看,该行为属于   行为。该行为是由   因素所决定的。
(2)从行为的获得途径看,滇金丝猴定点取食属于   行为。红嘴鸥也具有这种行为,二者相比,   的这种行为能力更强。
【答案】(1)先天性行为;遗传物质
(2)学习;滇金丝猴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1)动物的行为按照获得的途径来看把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从行为的功能来看,动物的行为分为:取食行为、繁殖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迁徙行为等。
【解答】(1)红嘴鸥从西伯利亚飞抵昆明。随着滇池水体质量改善,市民爱鸥护鸥意识增强,“人鸥和谐”已成昆明一道亮丽景观,体现了动物的繁殖行为。不论是迁徙行为还是繁殖行为都属于先天性行为,它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2)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材料二中滇金丝猴定点取食行为属于学习行为。这种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滇金丝猴比红嘴鸥高等,所以滇金丝猴的学习行为高等。
22.成年虎鲸捕食时,用尾部叩击鱼群聚集的海水,使鲱鱼受到袭击而晕厥,仔鲸模仿成年鲸的这种捕食方式,通过反复练习,仔鲸捕猎技能逐步提高。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虎鲸是海洋大型鱼类()
(2)母鲸哺育后代是先天性行为 (  )
(3)仔鲸对鲱鱼的捕食行为是后天学习行为()
(4)虎鲸的繁殖和捕食都是适应环境的行为()
【答案】(1)×
(2)√
(3)√
(4)√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
(2)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3)动物行为是生物进行的从外部可察觉到的有适应意义的活动。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他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行为。不仅包括身体的运动,还包括静止的姿势、体色的改变或身体标志的显示、发声,以及气味的释放等。
【解答】(1)虎鲸胎生、哺乳,属于哺乳动物,错误。
(2)母鲸哺育后代,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一种哺育后代的先天性行为,正确。
(3)仔鲸对鲱鱼的捕食行为,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学习行为,正确。
(4)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一方面可以寻找食物。另一方面逃避敌害保护自己,有利于动物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繁衍,更好的适应生活环境,故虎鲸的繁殖和捕食都是适应环境的行为,正确。
1 / 1初中科学浙教版 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 第4节 动物的行为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3八上·长兴月考)帝企鹅的孵蛋任务由雄企鹅完成,雄性帝企鹅将蛋放在两只脚上,用腹部的皮毛包裹住蛋,不吃不喝地站着,等着企鹅蛋孵化出小企鹅。对帝企鹅这种行为的解释正确的是(  )
①是先天性行为 ②是后天学习行为
③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④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2.一只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给养鱼池边浮出水面求食的金鱼喂食。红雀的这种行为是()
①先天性行为 ②后天学习行为 ③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④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3.下列不属于动物行为的是()
A.孔雀开屏 B.鸟类迁徙 C.公鸡报晓 D.小狗呼气
4.(2024八上·期末)下列各种行为中,与其他行为不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
A.马戏团的猩猩、猴子等动物会打篮球。
B.狗看见手持木棒的人就吓得赶紧跑开,
C.幼袋鼠出生后会爬进母袋鼠的育儿袋内
D.家兔听到饲养员的脚步声就出来索食
5.(2024八上·期末)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描述了蜻蜓的哪种行为(  )
A.防御行为 B.繁殖行为 C.觅食行为 D.社群行为
6.(2024八上·舟山期末)某科学兴趣小组探究几种动物的绕道取食情况,实验数据如下表,对该实验结果分析不正确的是(  )
动物种类 甲 乙 丙
完成取食前的尝试次数 51 28 4
A.丙的学习能力最强
B.动物的绕道取食是一种后天学习行为
C.动物行为与遗传物质无关
D.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需建立在条件反射基础上
7.(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3.4 动物的行为)下列关于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错误的是(  )
A.具有个体性 B.需经过训练、学习获得
C.由遗传控制的 D.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8.(2022八上·兰溪期中)野马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只会在水槽中饮水,为了恢复野马在野外条件下的饮水能力,饲养员把导水入槽的橡胶管拉向水坑,诱导野马去水坑饮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野马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在水槽中饮水是先天性行为
B.野马在诱导下逐步在水坑中饮水是学习行为
C.在水槽中的饮水行为与遗传因素有关
D.在水坑中的饮水行为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均有关
9.(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单元试卷)如图表示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其中阴影部分表示相同点。下列哪一项可以写在阴影部分(  )
A.生来就有 B.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
C.有利于生存与繁殖 D.能伴随动物一生
10.(2023八上·金华月考)一张猴子边泡温泉边玩手机的照片获得了年度野生动物摄影师大赛特别奖:一向精灵古怪的猴子在惬意的泡着温泉时抢了摄影师朋友的手机,表情认真严肃的研究起来。下列动物行为与猴子的这一行为类型不同的是(  )
A.猫听到主人叫唤就过来 B.导盲犬引导盲人过马路
C.乌贼遇到敌害喷出墨汁 D.小狗在舞台上表演算术
二、填空题
11.(2023八上·东阳期末)大脑是人体智慧的集结,对大脑的研究被称作是自然科学的”终极疆域”。请分析:
(1)行人看到”前方修路,请绕道前行”会改变行走路线,而流浪狗却照样前行。这与人类大脑皮层中特有的   中枢有关。
(2)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常发于老年人,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等运动障碍症状。请根据模型图,简单说明引起帕金森病的主要病理原因:   。
12.(2023八上·杭州月考)很多年前,在英格兰有一只大山雀,一次偶然碰掉了放在门外的奶瓶盖,喝到了牛奶.从此,它学会了偷喝门前奶瓶中的牛奶.不久,那里的其他大山雀也学会了偷喝牛奶.请回答:
(1)当大山雀第一次偶然打开了奶瓶喝到牛奶,这属于   行为.
(2)其他大山雀也学会了用同样的方式偷饮牛奶,这属于   行为.
13.(2022八上·舟山月考)有下列现象:①植物在单侧光照射下弯向光源生长;②草履虫摄食;③听到梅子流口水;④膝跳反应;⑤吃到酸梅流口水;⑥小明计划着假期去旅行。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   ,属于后天学习行为的是   。
14.(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3.4 动物的行为)仔细阅读以下材料,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随着“生态城市”的建设,生态环境获得了进一步的改善,每到冬季来临之前,弥河又见野鸭归来,鹊巢星罗棋布,喜鹊的叫声悦耳动听,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材料二随着人类对野生动物保护意识的加强和对动物行为研究工作的深入,人们发现很多野生动物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一些重要行为丢失,如野马只会在水槽中饮水,为了恢复野马在野生条件下的饮水能力,把原先导水入槽的橡胶管接向水坑,一步步诱导野马去水坑饮水,从而恢复野马的野外生存能力。
(1)材料一中列举了两种生物的不同行为,从行为的功能看,其中喜鹊的叫声是   行为;从动物获得途径看,应属于   行为,这种行为是由动物体内的   所决定的。
(2)材料二中人们对野马进行了野外饮水训练,野马所形成的水坑饮水行为属于   行为,这种行为是在   的基础上,通过   的作用,由   获得的行为。
15.(2020八上·金华期中)科学家长期在野外观察黑猩猩时发现,黑猩猩群体中有“首领” ,群体内分工合作, 有 等级现象,黑猩猩这种行为从功能上属于社群行为; 此外科学家还发现,黑猩猩能用草
根从白蚁窝中钩出白蚁。
(1)从行为的发生上(即获得途径) 来看,黑猩猩这种钩出白蚁的行为属于   行为;
(2)科学家的这种研究方法主要是   法。
16.(2020八上·金东期末)在中国,乒乓球运动十分普及,乒乓球被称为国球。在2019年4月乒乓球世界锦标赛上,中国乒乓球队又一次包揽全部5枚金牌。
(1)当乒乓球飞速地朝眼前袭来时,眼睛会眨,这种行为属于   ,是生来就有的反应。
(2)某人因车祸导致胸椎(脊椎的一段)断裂,在下肢肢体完好的情况下出现了瘫痪症状。这表明运动系统完成动作还需要在   的调节下才能实现。
17.(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 3.4 动物的行为 同步练习)不同白冠雀鸟群的鸣叫声基调相同但又有各自的“方言”。某小组对此进行研究:如果把白冠雀鸟群A的幼雏a移到另一群白冠雀鸟群B中去,待其长成成鸟时,a的鸣叫声虽然还是鸟群A的基调,但已明显带有鸟群B的“方言”特点;而如果把白冠雀鸟群A的幼雏a移到黄莺鸟群中生活,它却学不会黄莺的鸣叫声。这说明:
(1)a的鸣叫声基调与鸟群A相同,这是   行为起作用;具有鸟群B的“方言”特点,这是   行为起作用;
(2)a学不会黄莺的鸣叫声,是因为体内不具有控制黄莺鸣叫声的   ;
(3)上述实验说明:   行为是在   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
三、实验探究题
18.(2021八上·余杭月考)科学探究是学生应具备的科学核心素养之一。某科学小组利用青蛙探究“甲状腺激素是否具有促进动物生长发育的作用”,实验设计如表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
组别 实验对象 加入物质 实验条件 预期现象
甲 同期孵化、生长发育相似的蝌蚪各10只 不做处理 1000mL 池塘水 等量食物、适量甲状腺激素 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 提早发育成小青蛙
乙 切除甲状腺 1000mL 自来水 等量食物 发育停止
丙 不做处理 1000mL 池塘水 等量食物 发育正常
(1)你认为乙,丙能否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并阐明理由:   。
(2)某山区水塘里出现类似乙装置的预期实验现象——巨型蝌蚪,科学小组根据所学的科学知识推测,该地区婴幼儿易患   (填“呆小症”或“侏儒症”)。
(3)科学小组通过分析甲、丙两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4)春末夏初的雄蛙发出悦耳的鸣叫,根据行为获得的途径,试分析青蛙此行为属于   (选填“先天性行为”或“后天学习行为”)。
19.(2020八上·杭州月考)下表是某生物小组同学探究“菜青虫总是取食十字花科植物,这一行为是先天性行为吗?”设计了三组实验,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说明:菠菜属于藜科,白菜和卷心菜属于十字花科):
  A组 B组 C组
第一步
 
 
 
第二步 放涂白菜汁的滤纸 放涂菠菜汁的滤纸 放涂卷心菜汁的滤纸
第三步 放菜青虫 放菜青虫 放菜青虫
第四步 观察记录结果 观察记录结果 观察记录结果
(1)该小组同学第一步是采取   (选填“使用菜青虫幼虫或“取菜青虫卵隔离培养”),其目的是   。
(2)每一组应该选择菜青虫的数量是1条、2条还是10条?并说出理由   。
(3)根据猜想,最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
20.(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学期 3.4动物的行为)请根据以下材料,完成有关的探究实验:
资料一:繁殖期间的雄性三刺鱼腹部会变成红色,相互间经常发生猛烈的搏斗。
资料二:身穿红色衣服的人经过鱼缸时,鱼缸中腹部变红的三刺鱼会出现攻击行为,而对穿非红色衣服的人无反应。为了探究引发繁殖季节的雄性三刺鱼发生攻击行为的诱因,生物实验小组将自制的4种模型分别投入到4个鱼缸中(内有大小基本相同的繁殖期间的雄性三刺鱼各1条),观察三刺鱼的反应情况。模型形状与颜色和三刺鱼的反应情况记录如下表:
鱼缸 模型 三刺鱼的反应
1号 三刺鱼外形,腹部灰褐色 无反应
2号 三刺鱼外形,腹部红色 有攻击行为
3号 鲳鱼外形,腹部灰褐色 无反应
4号 鲳鱼外形,腹部红色 有攻击行为
(1)如果作出的假设是   ,验证该假设的最简单的实验组合是1号和2号。
(2)1号和2号、3号和4号两组对照实验的变量都是   ;通过这两组对照实验,你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3)若以鱼体外形为实验变量,上表中可以形成的对照实验组合有   。
(4)如果去掉2号、3号两组实验,只考虑1号和4号两组的实验,大家认为得出的结论会不准确,请说明理由   。
(5)雄三刺鱼的攻击行为是由它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这种行为属于   行为。
四、解答题
21.阅读资料,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 自 1985 年11 月 12 日红嘴鸥首次从西伯利亚等地飞到昆明进行越冬,34 年来昆明人与这群白色精灵相遇、相识、相守。
资料二 滇金丝猴是云南省特有的物种,它是世间最美的动物之一。研究人员发现,想跟踪观察滇金丝猴非常困难,因为它们在白天的活动不规律,原因是周围环境中人类活动对其产生干扰;而在滇金丝猴国家公园中,滇金丝猴会在早上9~10 点去投喂点取食工作人员投喂的食物,吃饱喝足后又再次散去,不见踪影。
(1)红嘴鸥从西伯利亚飞到昆明,从行为的获得途径看,该行为属于   行为。该行为是由   因素所决定的。
(2)从行为的获得途径看,滇金丝猴定点取食属于   行为。红嘴鸥也具有这种行为,二者相比,   的这种行为能力更强。
22.成年虎鲸捕食时,用尾部叩击鱼群聚集的海水,使鲱鱼受到袭击而晕厥,仔鲸模仿成年鲸的这种捕食方式,通过反复练习,仔鲸捕猎技能逐步提高。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虎鲸是海洋大型鱼类()
(2)母鲸哺育后代是先天性行为 (  )
(3)仔鲸对鲱鱼的捕食行为是后天学习行为()
(4)虎鲸的繁殖和捕食都是适应环境的行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有遗传因素控制的,生下来就有,后天学习行为由后天环境因素决定的,大脑皮层参与的,企鹅的这种行为叫育雏,属于先天性行为。
【解答】A先天性行为由遗传因素决定,A错误
B.后天学习行为由环境因素决定,B错误;
C.企鹅育雏是先天性行为,C错误;
D.育雏是先天性行为,由遗传决定,D正确
故答案为:D
2.【答案】A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解答时可以从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的特点方面来切入。
【解答】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例如:蜜蜂采蜜,蚂蚁建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等。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红雀的这种行为,是生来就有的,不学就会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
故答案为:A。
3.【答案】D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动物行为是生物进行的从外部可察觉到的有适应意义的活动。
【解答】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行为,不仅包括身体的运动,还包括静止的姿势、体色的改变或身体标志的显示、发声,以及气味的释放等。公鸡报晓、鸟类迁徙、孔雀开屏都属于动物行为;小狗呼吸是生理现象,不属于动物行为。
故答案为:D。
4.【答案】C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 动物的行为复杂多样 ,按行为的不同表现可分为觅食行为、贮食行为、攻击行为(同类)、防御行为(不同类)、领域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洄游行为,迁徙行为)、社会行为、定向行为、通讯行为等;各种行为都是动物对复杂环境的适应性表现。行为帮助动物更好的生存繁衍。不同的动物会有不同的行为,这些行为有简单的也有复杂的。按获得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答】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如蜘蛛织网、幼袋鼠出生后会爬进母袋鼠的育儿袋内等。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方式,也称为后天性行为,题干中马戏团的猩猩、猴子等动物会打篮球,狗看见手持木棒的人就吓得赶紧跑开,家兔听到饲养员的脚步声就出来索食都属于后天性行为,是一种学习行为。所以此题选C;
5.【答案】B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 动物的行为复杂多样 ,按行为的不同表现可分为觅食行为、贮食行为、攻击行为(同类)、防御行为(不同类)、领域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洄游行为,迁徙行为)、社会行为、定向行为、通讯行为等;各种行为都是动物对复杂环境的适应性表现。行为帮助动物更好的生存繁衍。不同的动物会有不同的行为,这些行为有简单的也有复杂的。按获得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答】觅食行为:动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食物的行为。防御行为: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繁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筑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 社群行为:是指同种动物间或异种动物间的集体合作行为。穿花蛱蝶深深见,是蝶类在采食花蜜,属于觅食行为;点水蜻蜓款款飞,是蜻蜓在产卵,体现了动物的繁殖行为。 故选 B。
6.【答案】C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不同的动物,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
【解答】A、丙学会绕道取食所经历的尝试与错误的次数最少,所以丙的学习能力最强,A正确;
B、动物的绕道取食是由生活经验获得的,是一种学习行为,B正确;
C、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受遗传物质控制,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因此动物的行为与遗传物质有关,不是无关,C不正确;
D、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需建立在条件反射基础上,D正确。
故答案为:C。
7.【答案】C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解答】动物后天学习的特点: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通过学习获得的生活方式;是经过训练学习后才能获得的,是需要大脑皮层参与的个体性行为,大脑皮层越发达,学习能力就越强,不受遗传控制。A、B、D正确,不符合题意,C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8.【答案】A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
(2)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
【解答】人们对野马进行了野外饮水训练,野马所形成的水坑饮水行为属于学习行为,这种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故A错误,但符合题意;BC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9.【答案】C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从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共同点方面切入解题即可。
【解答】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如蜘蛛织网、蜜蜂采蜜等;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如蚯蚓走迷宫等,但是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意义都是动物为了适应体内外环境的变化,有利于种族的延续,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0.【答案】C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解答】“猴子在惬意的泡着温泉时候抢了摄影师朋友的手机,表情认真严肃的研究起来”是猴子由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属于后天学习行为。“猫听到主人叫唤就过来、导盲犬引导盲人过马路、小狗在舞台上表演算术”都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属于学习行为。“乌贼遇到敌害喷出墨汁”是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属于先天性行为,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1.【答案】(1)语言
(2)多巴胺分泌不足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行人看到”前方修路,请绕道前行”会改变行走路线,是条件反射,是由人体大脑中语言神经中枢控制的,语言神经中枢是人类特有的
【解答】(1)行人看到”前方修路,请绕道前行”会改变行走路线,而流浪狗却照样前行,是因为人的大脑皮层中有语言中枢,狗的大脑中没有。
(2)从图中可以看出正常人的大脑可以分泌较多的多巴胺,但帕金森患者分泌的多巴胺很少,导致了运动障碍,因此引起帕金森病的主要病理原因:多巴胺分泌不足
故答案为(1)语言 (2)多巴胺分泌不足
12.【答案】(1)先天性
(2)学习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动物行为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对维持最基本的生存必不可少。而学习行为则是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适应环境能力也就越强,对生存也就越有意义。
【解答】(1)当大山雀第一次偶然打开了奶瓶喝到牛奶,是大山雀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属于先天性行为;
(2)其他大山雀也学会了用同样的方式偷饮牛奶,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后天性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13.【答案】④⑤或⑤④;⑥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反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解下动物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的过程。非条件反射是指不需要经过后天学习,与生俱来的行为,由动物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称为先天性行为,是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学习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不一定可以伴随动物的一生。
【解答】非条件反射是指不需要经过后天学习,与生俱来的行为,由动物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称为先天性行为,是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 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④⑤,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学习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不一定可以伴随动物的一生,属于后天学习行为的⑥;①是植物的感应性,不属于动物。②中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没有神经系统,没有反射,③是条件反射;④是非条件反射;⑤是非条件反射,⑥是条件反射;
故答案为: ④⑤或⑤④;⑥
14.【答案】(1)繁殖;先天性;遗传物质
(2)学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经验和学习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动物的有些行为是与生俱来的,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我们称之为先天性行为;生儿育女、传宗接代是动物极为重要的生命活动。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叫做动物的繁殖行为。例如,在繁殖季节,雌、雄性动物间会表现出各种有趣的求偶行为;动物要生存,就必须不断地从外界获取食物,这是动物的摄食行为;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域等发生相互攻击或争斗,这种行为称为攻击行为;某些鸟类具有随季节变化而变更栖息场所的迁徙行为。某些鱼类也有周期性、定向的洄游行为;喜欢群体生活的动物,如猴、狒狒、象、鹿、蜂等,还具有一系列的社会行为,这些动物的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会形成不同的等级,动物园的母狼狗喂奶是与生俱来的,先天性行为,这种反射活动,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即可完成。这是一种在相应的刺激下,不需要后天的训练(学习)就能引起的反射性反应;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 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后天学习行为,例如,我们在教室里听课、记笔记等学习活动就是一种后天学习行为。后天学习行为主要与神经系统的大脑皮层有关,大脑皮层越发达,学习能力就越强。
【解答】(1)材料一中喜鹊叫是想表现出求偶的行为,也是动物为了繁殖的行为;这是动物与生俱来的,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
(2)材料二中,野马通过训练在水坑饮水的行为,诱导野马去水坑饮水,重复训练达到了饮水的能力,是后天学习的行为,这种行为是在遗传物质影响的基础下,在环境因素的影响,通过学习和生活的经验而获得的行为为后天学习能力。
故答案为:(1)繁殖,先天性,遗传物质;(2)学习,遗传物质,环境因素,生活经验和学习。
15.【答案】(1)后天学习
(2)观察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先天性行为是与生俱来的行为,与遗传物质有关;后天学习行为是后天根据经验学习得来的,需要进行不断地强化;
【解答】 (1)、黑猩猩这种钩出白蚁的行为属于后天学习行为;
(2)、科学家长期在野外观察黑猩猩发现的这些现象,科学家的这种研究方法主要是观察法。
故答案为:(1) 后天学习 (2) 观察
16.【答案】(1)先天性行为
(2)神经系统(或神经)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自然界中,动物的有些行为是与生俱来的,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我们称之为先天性行为,也成为本能;所有的动物都有先天性行为。例如,婴儿饥饿时的啼哭、碰到乳头时的吮奶动作都是一出生就有的。这种反射活动,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即可完成。这是一种在相应的刺激下,不需要后天的训练(学习)就能引起的反射性反应;在 遗 传 因 素 的 基 础 上, 通 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后天学习行为。
【解答】(1)眼睛在相应的刺激下,不需要后天的训练(学习)就能引起的反射性反应,当乒乓球飞速朝眼前来,眼睛本能的眨眼,属于生来就有的先天性行为;
(2)脊髓是由许多神经元组成的,有许多躯体和内脏反射的低级神经中枢,能完成一些躯体和内脏的反射活动,而运动系统完成动作需要利用反射弧的参与,就需要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实现。
故答案为:(1)先天性行为;(2)神经系统。
17.【答案】(1)先天性;学习
(2)遗传物质
(3)学习;先天性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根据动物的行为与遗传物质的关系解题即可。
【解答】(1)声调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a的鸣叫声基调与鸟群A相同,这是先天性行为起作用;具有鸟群B的“方言”特点,这是后天学习所获得的,是学习行为起作用;
(2)声调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遗传物质不同,声调不同,a学不会黄莺的鸣叫声,是因为体内不具有控制黄莺鸣叫声的遗传物质;
(3)上述实验说明:学习行为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
故答案为:
(1)先天性;学习;
(2)遗传物质;
(3)学习;先天性。
18.【答案】(1)不能,乙与丙有是否切除甲状腺和水质两个变量,不符合变量唯一原则
(2)呆小症
(3)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动物生长发育的作用
(4)先天性行为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内分泌腺和激素;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生物生长发育的功能,能够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幼年时缺少甲状腺激素,易患呆小症;本实验探究甲状腺激素是否具有促进动物生长发育的作用”,所以控制甲状腺激素的有无作为单一变量,其他的因素都应该保证相同;先天性行为是与生具有的行为,是生物的本能,包括求偶行为,繁殖行为,哺乳行为等等。;后天学习行为是通过后来的学习和经验形成的行为,需要不断的强化,否则会消失。
【解答】(1) 你认为乙,丙能否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并阐明理由:不能,乙与丙有是否切除甲状腺和水质两个变量,不符合变量唯一原则 ;
(2) 某山区水塘里出现类似乙装置的预期实验现象——巨型蝌蚪,由于缺少甲状腺激素导致的,所以该地区的婴幼儿易患呆小症;
(3)春末夏初的雄蛙发出悦耳的鸣叫,此行为是吸引异性,属于繁殖行为,为先天性行为;
故答案为:(1)不能,乙与丙有是否切除甲状腺和水质两个变量,不符合变量唯一原则;(2)呆小症
(3)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动物生长发育的作用;(4)先天性行为;
19.【答案】(1)取菜青虫卵隔离培养;防止后天取食某种植物造成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使实验具有可信度
(2)10条;排除实验偶然性,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3)青菜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这一行为是先天性行为。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采用对照实验探究青菜虫取食的植物,而对照实验又叫单一变量实验,只有一个量不同,其它量皆相同的实验,只有一个变量,即实验中所有探究的问题,是可以改变的量,为了保证只有一个变量。
【解答】(1)培养菜青虫:寻找菜青虫卵,找到后将卵隔离饲养.从卵开始进行隔离饲养的目的:从卵开始进行隔离饲养,才可能说明观察或检验菜青虫的某些行为究竟是本能,还是后天习得的行为,使探究具有可信度。
(2)探究实验一般不能只选取一个实验对象,否则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不足以说明问题,而适量选取一定数量的材料可以减少误差。
(3)结论: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
故答案为:(1)取菜青虫卵隔离培养;防止后天取食某种植物造成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使实验具有可信度(2)10条;排除实验偶然性,提高实验的准确性(3)青菜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这一行为是先天性行为
20.【答案】(1)红色是导致繁殖期间雄性三刺鱼发生攻击行为的诱因
(2)腹部颜色;红色是导致繁殖期间雄性三刺鱼发生攻击行为的诱因
(3)1号与3号、2号与4号
(4)1号与4号模型中包含2个变量,不符合单一变量的要求
(5)先天性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对照实验只有一个变量,就是所要探究的问题。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的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是先天性行为。
【解答】(1)1号和2号、3号和4号两组对照实验的变量都是腹部的颜色,2号和4号外形相同,体色都是红色,结果都有攻击行为,因此可以提出问题:红色是引发繁殖季节雄性三刺鱼发生攻击行为的诱因吗?
(2)1号和2号、3号和4号两组对照实验的变量都是腹部颜色,因此它们的变量都是腹部颜色,通过两组对照实验,得出的结论是红色是导致繁殖期间雄性三刺鱼发生攻击行为的诱因。结论与假设一致。
(3)对照实验只有一个变量,若以鱼体的外形为实验变量,构成对照组的分别是1号与3号、2号与4号。
(4)如果去掉2号、3号两组实验,只考虑1号和4号两组的实验,得出的结论会不准确,1号与4号模型中包含2个变量,不符合单一变量的要求。
(5)雄三刺鱼的攻击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称为先天性行为。
故答案为:(1)红色是导致繁殖期间雄性三刺鱼发生攻击行为的诱因(2)腹部颜色;红色是导致繁殖期间雄性三刺鱼发生攻击行为的诱因(3)1号与3号、2号与4号(4)1号与4号模型中包含2个变量,不符合单一变量的要求(5)先天性
21.【答案】(1)先天性行为;遗传物质
(2)学习;滇金丝猴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1)动物的行为按照获得的途径来看把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从行为的功能来看,动物的行为分为:取食行为、繁殖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迁徙行为等。
【解答】(1)红嘴鸥从西伯利亚飞抵昆明。随着滇池水体质量改善,市民爱鸥护鸥意识增强,“人鸥和谐”已成昆明一道亮丽景观,体现了动物的繁殖行为。不论是迁徙行为还是繁殖行为都属于先天性行为,它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2)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材料二中滇金丝猴定点取食行为属于学习行为。这种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滇金丝猴比红嘴鸥高等,所以滇金丝猴的学习行为高等。
22.【答案】(1)×
(2)√
(3)√
(4)√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
(2)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3)动物行为是生物进行的从外部可察觉到的有适应意义的活动。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他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行为。不仅包括身体的运动,还包括静止的姿势、体色的改变或身体标志的显示、发声,以及气味的释放等。
【解答】(1)虎鲸胎生、哺乳,属于哺乳动物,错误。
(2)母鲸哺育后代,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一种哺育后代的先天性行为,正确。
(3)仔鲸对鲱鱼的捕食行为,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学习行为,正确。
(4)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一方面可以寻找食物。另一方面逃避敌害保护自己,有利于动物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繁衍,更好的适应生活环境,故虎鲸的繁殖和捕食都是适应环境的行为,正确。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