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威海市文登区南海高级中学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琵琶行 课件(9张ppt)+教学设计(7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威海市文登区南海高级中学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琵琶行 课件(9张ppt)+教学设计(7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3-11 08:22:18

文档简介

姓名
于丽娟
电话
?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一
邮件
单位
威海市文登区南海高级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琵琶行
一、教材分析
《琵琶行》是高中新课标语文教材(必修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是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叙事长诗,是作者被贬为江州司马的第二年创作的。它是我国古代叙事诗和音乐诗中的“千古绝唱”。诗中塑造了一个飘零憔悴的琵琶女形象,她那幽怨的琴声和不幸的身世深深的打动了诗人,两人相似的经历,激起了他情感的共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诗歌主题鲜明、人物形象生动,抒情真切细腻,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特色。?
?
二、学生分析
首先这是一篇文言文,之前学生已有文言文学习的经验,并且文言字词并不是这节课的难点,所以对课文词句的疏通,放手学生,放在在预习课完成。
这首诗最大的艺术特点是用极富音乐性的语言摹写音乐形象,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感受音乐的美妙,体会诗人在文中寄寓的感情
我想只有让学生反复诵读和相互交流才能弥补学生在鉴赏方面的缺乏和不足。
三、教学目标
1、找出诗序文和全诗彼此对应的部分,从不同角度概括诗歌内容。
2、用朗读再现琵琶曲中的情感变化,体会音乐的美。
3、从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中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涵咏诗歌形象和语言。
四、教学环境
? ?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
□移动学习???□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微课《烟雨江南<琵琶行>》
视频名家朗诵《琵琶行》,创设美读氛围,辅助理解音乐表达的感情。?
Ppt课件展示授课思路,便于学生把握本节课的重难点。??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预习
布置预习任务
观微课
在指导下预习课文
微课
互联网
导入
从“高尚流水”伯牙与子期的故事本课,
聆听,进入本节课的学习情境。
?
ppt 展示“高尚流水”的图景,配《高山流水》背景音乐。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
?
?
?
预习检测
1、讲解重点文言知识。
2、出示问题,检测学生对文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
思考,记录
PPT出示预习检测
名家范读
播放名家范读
?
1、展示听读学习效果。
2、明确全诗感情基调
?
播放名家范读,体会文章感情变化。
自主学习,整体感知文本
提出问题:这首诗有几次描写音乐?请把三次描写音乐的地方找出来,然后朗读。从描写的角度来看,这三次对音乐的描写有没有不同?有哪些不同?)
1、朗读课文
2、组织语言回答问题
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文中三次音乐描写的区别。
合作探究
1、诗中描写了音乐的高低变化,你认为琵琶女演奏的弦律有怎样的变化?
2、诗人是怎样描写音乐的?
3、琵琶女的演奏收到了什么效果?为什么?
小组合作
用思维导图总结高潮部分音乐节奏及感情的变化。
展示评价
与学生交流,指导评价
展示合作探究成果
展台、PPT
拓展练习
比较阅读白居易另一首诗《夜闻歌者》
思考巩固
Ppt、云平台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设计思路:我在处理教材、解读文本的时候,不是面面俱到,而是抓住诗中两个关键的地方。在整体感知之后,着重处理正文的第二段,解决本节课的两个重难点问题,一是欣赏音乐美,二是体悟诗人在文中寄寓的感情。这样做教师授课重点突出,学生体悟感情深入。
课堂亮点:以诵读带动学生对文章内容及感情的理解。
学习过程评价量规表
评价
内容
评价等级及标准
评价方式
A
B
C
个人
评价
同学
评价
教师
评价
自主
学习
能刻苦钻研,积极主动交流、思考回答问题,努力争取最出色的完成任务。
能认真听讲,参与交流,努力完成自己的任务。
能认真听讲,在同伴帮助下完成任务。
合作
情况
在小组中起领导作用,吸收接纳并能给出建议,并帮助其它小组成员,贡献大。
帮助协调,推动整个小组的工作,鼓励其他成员。对最终成果有一定的所贡献。
参与了讨论、工作,并对最终成果进行了评价,对评价过程只是旁观。
参与
程度
积极举手发言,积极参与讨论与交流。
能举手发言,有参与讨论与交流。
少有举手发言,较少参与讨论与交流。
课件9张PPT。高山流水,觅知音琵琶行1、用朗读再现琵琶曲中的情感变化,体现音乐的美,有感情的背诵原文。
2、体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内涵。
三次音乐描写比较
描写次序 琵琶女 描写方法

第一次 没有出场 先闻其声(略写)

第二次 应诗人邀约而演奏 弹奏琵琶(详写 )

第三次 被诗人的感慨所感动 听众反应(略写)
再次弹奏 比喻 特征 变化
如急雨 粗重急骤
如私语 幽细委婉 急促——愉悦 大珠小珠落玉盘 清脆圆润
莺语花底 宛转流畅
泉流冰下 阻塞压抑 轻快—忧郁
冰泉冷涩 清冷凝滞
银瓶乍破 激越奔涌
铁骑突出 高亢雄壮 爆发—激愤
如裂帛 短促急迫 戛然而止明确:主要因为两个原因:?
①伤琵琶女:琵琶女愤激幽怨的曲调本引发诗人情感的共鸣,在听了琵琶女的苦楚身世?的倾诉后,更是激起诗人深深的怜悯。?
②伤己:诗人才华横溢,誉满天下,然而今朝沦落,幽愁悲愤;再加上朋友一别,更感?孤寂难耐。?琵琶曲欢乐忧郁悲愤同是天涯沦落人琵琶女年少风光晚年沦落当前心境
江州司马易居京师谪居卧病感慨万千 一个“本是京城女”,一个“去年辞帝京”,都是从京都长安来到遥远偏僻的江州。
一个是名满京都的名艺人,一个是才华横溢的大诗人,都是出类拔萃的人才。
一个因年长色衰而嫁商人,一个因直言敢谏而遭贬谪,都有由荣至衰的不幸遭遇,都同样怀着满腹的“幽愁暗恨”,过着冷落凄凉的寂寞生活。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谱就惊世名篇。小结:  
写作提示
比较这两首诗的异同点,可以从思想内容
和表现手法两方面来作对比。比较思想内
容时可结合注释,注意二者的联系,两诗
均为被贬后所作;比较表现手法不必面面俱到,
可以从篇幅、语言等方面入手,抓住重点,简单阐述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