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2025届高考二轮复习题型归纳与解题技巧——
题型二
小说类文本阅读
2025届高考二轮复习
新教材新高考
目录
高考题型归纳
了解高考命题趋势
高效备考
总结解题技巧
了解设问方式,明确提分关键
同类题型练习
壹
贰
叁
当堂检测学习成果,灵活运用
第壹部分
高考题型归纳
新高考Ⅰ卷文学类文本近三年考点比较:
年份 文本选择 试题类型 考查重点
2022 冯至《江上》,节选自冯至写于抗战时期的历史小说《伍子胥》。 2道选择题 2道简答题 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情节赏析、人物心理概括分析、情节效果比较鉴赏。
2023 陈村《给儿子》 2道选择题 2道简答题 内容理解、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人物心理梳理概括、文学短评思路撰写。
2024 徐则臣《放牛记》 2道选择题 2道简答题 内容理解、内容赏析、创作意图。
新高考Ⅱ卷文学类文本近三年考点比较:
年份 文本选择 试题类型 考查重点
2022 李广田《到橘子林去》,节选自李广田于抗日战争时期所作的散文。 2道选择题 2道简答题 内容理解、艺术特色分析鉴赏、散文标题理解、散文手法(细节)赏析。
2023 沈从文《社戏》(节选) 2道选择题 2道简答题 内容理解、艺术特色分析鉴赏、梳理文章内容、品味重要词语的意蕴。
2024 孙甘露《千里江山图》 2道选择题 2道简答题 内容理解、内容赏析、叙述特征。
综观近几年的新高考卷,小说类文本的命题呈现以下几大方面特点:
角度 解说
选材 以中国现当代名家小说为主,外国小说为辅;多节选自短篇小说或中长篇小说,小说主人公大多平凡而典型且身上具有闪光点,偶尔会有双文本阅读。
题型 新高考小说阅读题一般采用“两道客观题+两道主观题”的模式。从分值上看,客观题每道分值均为3分;主观 题的后一道(第9题)为6分,但前一道(第8题)各年份有所不同,或4分或6分,2021年为4分,2022年为6分,2023 年又变成4分。总分值为16分或18分。
考点 两道客观题往往分别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内容方面包括对文本的理解、 对故事情节的分析、对人物性格的概括、对主旨的理解等;艺术特色方面主要是解读艺术手法,但有时也会略有变化, 如2022年新高考Ⅰ卷将内容和艺术特色放在同一道题中考查,另一道题考查“关于文中江边人们谈论季札的部分,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两道主观题主要围绕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主题、语言、艺术技巧等方面设置。值得 注意的是,近年来新高考卷小说阅读主观题的设问方式非常灵活新颖,因文设题,切口小,考查深,有时很难直接根据 题干判断考查的知识点,需要考生认真审题,深入揣摩命题意图,准确把握考查能力点,如2022年新高考Ⅰ卷考查改写的文学效果,2023年新课标Ⅱ卷考查文中多处使用“依照往年成例”“照习惯”“照例”等的意味。
1.从选材来看,选文以中国现当代名家作品为主,以小说(包括纪实文学作品)和散文(包括随笔、书信)为主,选择视野趋向开阔,灵活多变,不拘泥,不呆板。以弘扬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
2.从价值观念来看。坚决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完全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标准。将文本和试题放在语文情境中,实现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引导学生在理想信念、精神品格、道德修养、审美意识等诸多方面得到强化和提升。3.从命题形式来看。高考因文设题、因境设题的命题思路,基础性和开放性的命题方式,反套路化和反模式化的命题趋势愈加清晰。
4.从考查要求来看。对语文必备知识和核心素养的考查是并重的,一道试题、一个选项考查的往往是多个知识和多种素养,对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考命题变化
第贰部分
总结解题技巧
一、小说选择题
小说阅读的选择题依然为四选一的形式,题干要求大多为“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其中,“相关内容”方面包括人物性格和心理的概括分析、故事情节概括及作用分析、环境特点及作用分析、小说主题概括和审美取向分析等;“艺术特色”方面包括人物描写的手法及作用分析、情节结构的技巧及作用分析、环境描写的手法及作用分析、语言风格赏析等。
常见设问方式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解题技巧指导
(1)明确题干要求,是选择正确项还是不正确项。
(2)标注敏感点。快速浏览各选项,看各个选项的敏感点是什么,并将相关的关键词标注出来。一般来说,相关内容包括:情节概括是否正确,人物形象归纳是否正确,原因分析是否符合原文,作用分析是否准确,环境特点归纳是否正确,情感主旨归纳是否正确。
解题技巧指导——选择题类
(3)找准对应点。根据选项内容,包括人物、情节、环境、情感等,回归原文,寻找对应处,逐一比对,看与原文是否吻合,分析是否有原文依据。
(4)落实设误点。根据比对,结合设误类别,判断选项是否正确。常见设错类型见下表:
一、小说选择题
设错类型 解说
情节设错 选项曲解某一情节 的作用,颠倒情节顺 序,或夸大某个情 节,甚至无中生有。
形象设错 选项中对人物性格 特点或对人物的作用解说错误,要么将 次要的解说成主要的,要么故意夸大人物作用,要么无中生有。
环境设错 选项对环境特点、作用及描写手法等的理解分析错误。
主旨、情感设错 选项对小说的主旨或情感理解分析有误,或曲解,或拔高,或无中生有。
技巧、语言设错 选项对小说所用手 法技巧的判断或解 说错误,对小说叙述 语言、人物语言的特点、风格、作用的判 断或解说错误。
二、小说形象题
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作用,要挖掘其典型性,把握人物性格特征所折射出来的社会历史的内涵,明确其对现实生活中人们思想的引导作用。小说中的形象可分为主要人物形象、次要人物形象和事物形象。而高考对形象作用的考查重点一般是次要人物形象和事物形象。
常见设问方式
1.概括人物特点:
①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一形象。②××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 ③××有哪些优秀品质
2.分析人物心理:
①本文画线部分表达了××的心情 ②请结合××情节,分析人物的心理。③××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 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④××的思绪随着……的所见所感而逐步生发展开。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⑤第×段写出了××的多重身心感受,请加以梳理概括。
3.探究人物形象的个性:
①××人物的××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②小说中主人公的某种独特的表现、追求,某个人物对此持某种态度。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4.探究人物形象的作用(含次要人物):
①××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
②结合小说主人公的形象,探究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意图。
5.探究某个物象的含意或作用:
①小说中多次出现××物象,在不同层面有不同含意,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②探究××物象在全文中在作用。
③本文多次提到××物象,请分析文中××物象的用意。
二、小说形象题
常见设问方式
必备基础知识
二、小说形象题
1.外在特征:身份、地位、职业、相貌
2.内在特征
3.故事情节: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和心理状态,再现人物的鲜明个性。因此,欣赏人物形象,可以从情节入手,据情节论人。
4.人物描写:肖像、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细节等正面描写及侧面描写。
5.环境描写:人物的成长变化、人物性格的形成与社会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什么样的典型环境塑造什么样的典型性格。如《祝福》一文中祥林嫂的性格特点就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
思想特征:进步/落后
性格特征:基本性格、辅助性格
心理特征:不断变化、丰富复杂、细腻有层次
6.人物关系、作者议论、他人评价:①许多小说作品所写的人物往往不止一个,这就要求我们准确分析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确定主次,从他们之间的复杂关系中,把握主要人物的形象特征。②作者的议论或其他人物的评价也是人物形象特征的体现。如《林黛玉进贾府》中贾母对王熙凤的评价“泼皮破落儿”“凤辣子”,就揭示了王熙凤泼辣的性格特点。
二、小说形象题
解题技巧指导
1.概括人物特点:
题干提示具体描写手法的,抓住这种 手法并结合小说具体内容作答。
题干里没有提示具体描写手法的,根 据小说描写人物的具体情况作答。
定手法:根据某种手法的特点,结合小说人物描写的具体情况,确定小说人物描写采用的艺术手法。引内容:引入小说人物描写的具体内容,作为分析的对象。
作分析:指出具体描写方式,或收到的艺术效果等。
2.分析人物心理:
多角度审视人物心理,结合文中直接或间接的心理描写,事件的背景、发展过程和结局,时间发生的特定场合等明确人物的心理特点。
【注意】人物心理可能有变化的动态过程,也可能有丰富而复杂的多样性。分清“概括”与“分析”的不同。“概括”只要求简明扼要地写出形象、性格或心理特点, “分析”则要在此基础上结合文章具体分析其缘由。
二、小说形象题
解题技巧指导
3.探究人物形象的个性:
①开门见山,直接亮出自己的观点。②从文本中找出相关的支持观点的具体材料。③围绕已定观点进行分析论述,阐明自己的见解。 要强化文本意识,个性阅读不能脱离文本。
4.探究人物形象的作用(含次要人物):
明确是主要人物还是次要人物,文中主要记述了与人物相关的哪几件事情结合文本分析人物的作用。
①主要人物的作用一般有: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折射社会现象及给人们带来某种启示;突出作品的主题。
②次要人物的作用一般有:衬托主要人物及其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和突显主题。
5.探究某个物象的含意或作用:
从文中找出该物象出现的位置,分析物象的表层含意,结合主题分析物象的深层含意。
分析作用从四角度出发: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表现主题。
三、小说情节类
梳理情节,要求掌握小说情节的结构模式、分析概括线索。传统小说的结构模式分为三类:
1.基本模式。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组成。
2.摇摆式。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大多数小说情节的运行并不呈现为一条直线,总会在某处放慢速度甚至停下来做点什么,然后回到轨道,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情节的摇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魄的魅力。
3.欧·亨利式。在结尾处揭示真相,而这个真相通常出人意料,回扣前面的情节,一切又在情理之中,从而增强小说情节的生动性。(也称突转)
常见设问方式
1.选择题(情节分析):关于文中……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概括情节: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 请依次加以概括。
3.分析线索:①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②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 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分析。
三、小说情节类
常见设问方式
4.分析情节作用:
①文中的××情节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②作者反复写某一情节,有什么作用 ③作者写某一段,对展开情节有什么作用
5.分析情节技巧:
①本文在情节安排上颇有技巧,请分析其独特之处。②小说以“……”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6.探究情节结构是否合理:
①作者在结局上的这种处理是否合理 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②有人说,这种安排是最佳选择,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 ③有人说,文中故事情节的安排不合情理,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 请说明理由。
三、小说情节类
类型 人物、事物、情感、事件、空间、时间。 结构 单线结构、双线结构(明线暗线、主线副线) 分类 明线 由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直接呈现出来的 线索。小说明线所叙述的人物故事容易集 中突出。
暗线 未直接描绘的人物活动或由事件间接呈现 出来的线索。暗线能够在更广更深的层面 上揭示出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或斗争的焦 点,使故事情节安排更加巧妙,使小说矛盾 和主题更加突出。
作用 情节 贯穿全文,使结构清晰,情节集中,使行文富于变化。
人物 突出、丰富人物。
主题 揭示、丰富、深化主题。
双线结构能展示广阔的时空,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深化主题等。 必备基础知识
三、小说情节类
①时空连“线”。
关注文本中表明时空转换的词语,把这些词联系起来就能领悟、把握文章的线索。
②以物作“线”。
有的文章,常用一个具体事物或象征事物作为行文线索贯串全文,以突出文章主旨。
③反复出“线”。
阅读时,可以通过文章中反复出现的抒情、议论的语句或富有内涵的事物去认识、把握线索。
④以情导“线”。
阅读时要细心分析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感情发展变化的轨迹,以此导出文章的线索。
⑤定“神”看“线”。
这种方法就是从中心思想的高度去审视、把握文章的线索,适用范围广。
必备基础知识——确定线索的方法
三、小说情节类
解题技巧指导
(1)看题干要求,是选正确项还是不正确项。
(2)标注关键点。将各个选项的关键词标注出来。对情节的分析一般包括:①某情节显示出的人物形象、人物心理、情感主旨、环境特点;②与此情节有关的技巧手法、语言特色;③此情节与其他情节的关系,结构上的作用等。
(3)分析并判断。根据选项内容,回归原文,关注细节表述、概括分析,判断选项是否正确。
1.选择题(情节分析):
2.概括情节:
(1)结构连贯法。厘清小说的结构层次,按“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的结构脉络梳理。如《祝福》采用倒叙,按“序幕、结局、开端、发展、高潮、尾声”的结构脉络梳理。
(2)线索连贯法。抓住线索,就可以围绕线索概括出情节发展的各个阶段的内容。如《项链》
三、小说情节类
解题技巧指导
的情节构成: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识项链。
(3)场面连贯法。有些小说中,一个场面就可以梳理为一个情节。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茶酒店遇故交 一 市场买刀寻仇人—看管草料场—山神庙复仇。
(4)细节连贯法。抓住对情节具有推进作用或对塑造人物具有表现力的细节,勾画关键词句,进行提炼、概括。
3.分析线索:
(1)明确线索。可以作为小说线索的事物很多,如时间线索、空间 线索、物象线索、人物线索、感情线索、事件线索 等,有时线索不止一条,还有双线(明暗两条)。一 般而言,反复出现的词语(人、物)就是线索,有的 标题就是线索,有的线索会在开头或结尾交代出来。
(2)分析作用。①从情节的角度回答,使情节更加集中紧凑;②从人物形象的角度回答,使人物性格更加突出,形象更加丰满;③从主题的角度回答,使主题更加鲜明。
三、小说情节类
解题技巧指导
(1)了解小说的情节,弄清楚题干所指的情节在文中所处的位置。
(2)从内容上分析,这一情节在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主旨、深化主题上的作用。
(3)从结构上分析,看该情节的作用属于以下的哪种或哪几种:①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引出下文;③为下文做铺垫或埋下伏笔;④照应前文;⑤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波澜起伏或丰富故事情节;⑥作为线索,贯串全文。
4.分析情节作用:
5.分析情节技巧:
(1)从情节叙述方式、叙述人称、情节安排模式(如对话式、嵌套式等)、构思技巧(如伏笔、悬念等)等方面分析情节技巧。(2)从人物、主题等方面分析表达效果。
6.探究情节结构是否合理:(1)直接说出自己的见解。(2)从小说情节、主题、写作时代等方面引述论据,进行分析,阐明自己的见解。
四、小说环境描写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分为两大类: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考查自然环境时,分析景物的寓意,要关注它所运用的手法,或隐喻,或象征,并结合小说背景和主旨准确判定其寓意。做这类题时要特别注意审题,注意“景物特点”与“景物描写的特点”的区别,后者要求回答的是“景物描写的技巧(手法)”。
考查社会环境时,则需注意对人物活动、事件发生、情节展开的社会背景、历史条件、地方的风土人情、时代风貌、社会关系、政治、经济等的描写,尤其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关系等。
常见设问方式
1.概括环境特点:①概括小说所描写的××环境的特点。②××段描写了怎样的社会环境
2.分析环境的作用:①××段的环境描写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②××段描写环境有何用意
3.赏析环境描写手法:
①赏析文中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②××段在描写环境时运用了什么手法
必备基础知识——环境描写的作用
四、小说环境描写
1.自然环境特点:
(1)环境方面: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暗示社会环境;③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2)人物方面: ①烘托人物心情;②表现人物身份、地位、性 格等;③暗示人物命运。
(3)情节方面: ①为后面情节的发展做铺垫或制造悬念; ②暗示或推动故事情节发展;③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
(4)主题方面: ①揭示主题;②深化主旨。
2.社会环境特点:
(1)在开头: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奠定全篇 的感情基调,或渲染特定氛围。
(2)人物出场前: 引出人物,暗示人物身份。
(3)人物描写中: 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
(4)情节中: 渲染氛围,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5)作为背景: 暗示社会背景,揭示社会本质特征。
解题技巧指导
四、小说环境描写
1.概括环境特点:梳理文中所描写的环境特点,将环境特点与文章主题关联,并用准确的词语概括环境特点。答题格式:小说通过……景物,描写了……的环境。
2.分析环境的作用:(1)从表现环境特点、刻画人物、推动情节等方面进行分析。(2)升华到突显主旨、全篇结构等方面的作用进行归纳。
3.赏析环境描写手法:
(1)描写技巧: ①白描(粗笔勾勒,突出特征)与工笔(精 雕细刻,浓墨重彩);②动静结合,虚实结 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色彩的渲染、 衬托。
(2)修辞手法:借助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来描写。
(3)写景技巧: ①感觉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②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 景、俯视、仰视等;③写景顺序——由远 及近(或由近及远)、由高到低(或由低到 高)等。
五、小说词句理解类
高考现代文阅读题中的大多数题目多与文章的中心有关,只有了解了文章的层次,把握了文章的主旨,体味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才可能将试题答得完美,这就是高考命题的“中心辐射原则”。所以,我们必须要学会结合文章主旨理解个别词句的真正含义。
常见设问方式
(1)结合全文理解某句的含义。(2)某词的含义是什么
(3)说明下面句子在文中的含义。(4)请你谈谈对文中……这句话的理解。
(1)蕴藉含蓄的词句——写原意。
①词语理解题:规范答题步骤为“……的含义是……”,做到表述清晰完整。注意词语理解题一般包括表面意(字面意)与语境意两层。
②句子理解题:可将其视为文言文阅读中的翻译题,将重点需要解释的内容用原文中的信息
解题技巧指导
解题技巧指导
给予解释,将不需要解释的内容保留即可。
特别提示:这种解释需要将词语或句子的情感或内涵解读、挖掘出来,这就必将涉及文章的感彩甚至中心主旨。
(2)使用修辞的词句——写原形。
指出所用的修辞手法,并写出修辞句的原形,同时可以点出这样写的好处。在这三个步骤中,最重要的是第二步,要结合上下文,详细给予解释,其他步骤可以根据情况有所取舍。
(3)因果关联的词句——写原因。
联系上下文,写出造成这些结果的具体原因,表述缘由的句子尽可能用原文,并保证语言清晰、准确、有条理。
五、小说词句理解类
六、小说标题赏析类
标题对于一篇小说而言,是“照亮读者眼睛的灯笼”,往往会起到摄人心魄的作用。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或是情节的高度概括,或是人物性格的突出体现,等等。标题类探究题,包含两个命题角度:一是标题意蕴理解,二是标题作用探究。
常见设问方式
标题意蕴类:小说的标题有何丰富含义
标题作用类:
①结合文本,谈谈小说以“××”为题的好处。
②小说为什么以“××”为题
③小说的标题与正文关系不大,为何以之为题
④小说的标题能否换成另一个标题
⑤如果给本文拟一个标题,你会选“××”还是“×××” 为什么
解题技巧指导
1.标题意蕴类
①点出标题所用的表达技巧, 比如: 双关比喻、反讽(反语)、反问、引用等。
②分析标题的表层义, 即把标题在文中所表示的最浅层的意思分析出来。
③挖掘标题的深层义, 深层义的挖掘要联系小说情节、人物、环境、主题等方面进行综合探究。
解题技巧指导
六、小说标题赏析类
2.标题作用类
①标题与情节的关系。看标题是否是小说的线索, 以组织全文; 是否设置了悬念, 以吸引读者;是否是对情节的概括,以点明内容。
②标题与人物的关系。看标题是否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 是否暗示了人物命运,是否是对人物性格特点的概括。
③标题与环境的关系。看标题是否交代了时间、地点、环境;是否创设了故事背景,渲染了环境气氛; 是否有深层次的社会性含意。
④标题与主题的关系。看标题是否运用双关、比喻、反语、象征等手法, 寄托情感深化主题; 是否具有某种象征意义; 是否对主题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第叁部分
同类题型练习
例题: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4小题,共16分)
碑
孙犁
赵庄村南有三间土坯房,一圈篱笆墙,面临着滹沱河自从敌人在河南岸安上炮楼,老人整天到河边去,有鱼没鱼,看看滹沱河从天的边缘那里白茫茫地流下来,像一条银带,就又奔到远远的东方去了。
“五一”以后,这里一向是常住八路军和工作人员的。这些日子,每逢赵老金睡下了,把窗户密密地遮起来,一盏小小的菜油灯挂在机子的栏杆上,母亲就纺起线来。
现在是九月底的天气,夜深了,河滩上起了风,窗户也呼打呼打地响。屋里是纺车嗡嗡和机子挺拍挺拍的合奏。
母亲忽然听见窗户上啪啪地响了两下,她停了一下纺车,以为是风吹的,这回是这么清楚,连机子上的女儿也听见了母亲把耳朵贴到窗纸上去,外面就有这么一声非常清楚、熟悉又亲热的声音:
“大娘!”
“咳呀!李连长来了!”母亲一下就出溜下炕来,把纺车也带翻了。女儿又惊又喜地把机子停止,两手接着柱板,“小心点。”
母亲摘下灯来,到外间去开了门,老李一闪进来,说:“大伯在家吗?”
“在家里。干什么呀,这么急?”
“我们有十几个人要过河,河里涨了水,天气又凉不好浮。看见河边有一只小船,叫赵大伯来帮帮忙。”
小菊听着,连忙从机子上下来到西间去了。
“十几个人?他们哩?”大娘问。
“在外边。我是跳墙进来的。”老李说。
“那你就快点吧!”大娘向着西间喊了一声。
“来了。走吧,同志。”老金已经穿好衣服,在外间等候了。
大娘掩好门,回到屋里,和女儿坐在炕上。她听着,什么声音也听不见。
风杀了,一股寒气从窗子里透进来。
老金回来,他的胡子和鬓角上挂着一层霜雪。他很忧愁地说:“变天了,赶上了这么个坏天气!要是今黑间封了河。”
一家三口,惦记着那十几个人,放心不下。
早晨,天没亮,大娘就去开了门。满天满地霜雪,树枝上全挂满了。树枝垂下来,霜花沙沙地飘落。
当大娘正要转身回到屋里的时候,在河南边响起一梭机枪。这是一个信号,平原上的一次残酷战斗开始了。
机枪一梭连一梭,响成一个声音。中间是清脆沉着的步枪声。一家人三步两步跑到堤埝上,朝南望着。
赵老金忘记了那飞蝗一样的子弹,探着身子望着河那边。他看见那一小队人退到了河边。当他们一看出河里已经结了冰,中间的水又是那么凶的时候,他们用河岸作掩护,开始向三面的敌人疯狂地射击。老金看见就在那烟火里面,先后跳到河里去了。
他们跳进结冰的河里,用枪托敲打着前面的冰,想快些扑到河中间去。但是腿上一阵麻木,他们失去了知觉,沉下去了。
老金他们冒着那么大的危险跑到河边,也只能救回来两个战士。他们那被水湿透的衣裳,叫冷风一吹
“你们昨晚上过去了多少人?”
“二十个。就剩我们两个人了!”战士们说。“老李呢?”
“李连长死在河里了。”
这样过了两天,天气又暖和了些。太阳很好,赵老金吃过午饭,就到河边去了。他把网放在一边,坐在沙滩上抽一袋烟。河边的冰,乒乓地响,反射着太阳光,小麦地直展到看不清楚的远地方,才是一抹黑色的树林,村庄边上露出黄色的炮楼。老金把眼光收回来。他好像又看见那一小队人从这铺满小麦的田地里渡过来,纵身到这奔流不息的水里。
他站立起来,站到自己修好的一个小坝上去。他记得很清楚,那两个战士是从这个地方爬上岸来的。他撒下网去,慢慢地拉上来,每次都是叹一口气。
他在心里祝告着,能把老李他们的尸首打捞上来就好了,哪怕打捞上一支枪来呢!几天来只打上一只军鞋和一条空的子弹袋。就这点东西吧
这些日子,大娘哭得两只眼睛通红。小菊却是一刻不停地织着自己的布,她用力推送着机子,两只眼狠狠地跟着那来往穿送的梭转。她用力踏着蹬板,有时她到河岸上去叫爹吃饭,在傍晚的阳光里,她望着水发一会呆,老头固执得要命,每天到那个地方去撒网。一直到冬天,要封河了,把那个小鱼场砸开,“你在别处结冰可以,在冰底下憋闷一夜的水,一下就冒了上来,他是打捞一种力量,打捞那些英雄们的灵魂。”
那浑黄的水,那卷走白沙又铺下肥土的河,长年不息地流,固执的声音,百折不回的声音。站立在河边的老人。
一九四六年春于冀中(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讲述了赵庄村普通村民赵老金帮助八路军战士渡河,战士们被敌军围堵,大多命丧冰河。
B.母女俩夜间纺线前“把窗户密密地遮起来”,母亲“把耳朵贴到窗纸上”等细节照应上文“敌人在河南岸安上炮楼”,暗示形势紧张。
C.小说精心穿插多处环境描写,比如“树枝垂下来,霜花沙沙地飘落”就既写出了天气的恶劣。
D.小说写到多种声音,“机枪一梭连一梭,响成一个声音。中间是清脆沉着的步枪声”表明两军力量悬殊。
解析:D.“表明两军力量悬殊,暗示八路军此次战败的结局”表述错误,“机枪一梭连一梭”,但此时步枪声仍“清脆沉着”。
D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在构思和表达上都有“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比如李连长只出场一次,他与赵老金一家的亲厚已然传递出来。
B.小说两次写战士们跳进冰河的场景,一实一虚,强化了八路军战斗的艰苦和牺牲的悲壮
C.小说结尾处写滹沱河“永远叫的是一个声音,固执的声音,百折不回的声音”运用比拟手法
D.小说独具匠心地运用了部分方言词语,比如“出溜”“风杀了”“黑间”“立时”等等,呈现出较为鲜明的地域特色。
解析:C.“寄寓了击退敌军的决心”错,本句寄寓着八路军战士的战斗精神和牺牲精神永垂不朽,没有体现“击退敌军的决心和信心”。
C
解析:根据小说中的描写,战士牺牲前,两手接着柱板,小心点,没有直接表达自己的欣喜之情。战士牺牲后,她用力推送着机子。她用力踏着蹬板,她觉得她的心里也有一股东西流走了,神态描写“发呆”和心理描写“心里也有一股东西流走了”,符合她内敛含蓄的形象和性格。
小说中的大娘在听出李连长的声音时,“一下就出溜下炕来;在得知李连长的人马需要帮忙渡河时她大声催促赵老金‘那你就快点吧’”;这些都可以看出大娘的性格热情爽快。在战士牺牲后,毫不掩饰心中的悲痛。如果把描写小菊悲情的句子用在大娘身上,便不符合她们本来的性格。
3.同为表现战士牺牲后群众的悲情,文中画线处描写小菊悲情的语句能不能用在大娘身上,为什么?请结合小说具体分析。
答案:不能。①小菊矜持内敛,作者用精准的动作描写如“织布”“用力”,符合她的形象和性格,得知战士牺牲后,并不掩饰内心的悲情。所以描写小菊悲情的句子不能用在大娘身上。
解析:从表层意义看,站立在河边的老人,所以题目的“碑”首先指的是在河边固执打捞;他带战士们过河,是八路军战士的见证者和纪念者。
从深层意义看,“碑”一般指刻着文字或图画。赵老金的打捞就是一种无声的纪念,是因为他亲眼见证了八路军战士的战斗与牺牲,起到了与“碑”相同的作用。作为纪念标志的“碑”,他们保家卫民的艰苦战斗与悲壮牺牲、一座丰碑,因此“碑”昭示着八路军的战斗精神和牺牲精神永垂不朽。
“碑”纪念的是八路军战士,而站立在河边的老人。他“固执得要命,他一网又一网地撒下去”,不难发现文章主旨指向军民鱼水情。这是“碑”的第三个深层含义。
4.小说以“碑”为标题,有何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案:①“碑”指在河边固执打捞的赵老金,他是八路军战士战斗与牺牲的见证者和纪念者,昭示战斗精神和牺牲精神永垂不朽,象征军民一家亲的鱼水情和拥军爱民的优良传统。
——2025届高考二轮复习题型归纳与解题技巧——
感谢观看
2025届高考二轮复习
新教材新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