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下《古代诗词三首》精品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七年级下《古代诗词三首》精品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3-11 09:08: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二十四 古代诗词三首(第1课时)
【学习重点】
1.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2.体会恰当详略叙述和成功运用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的表现作用。
【预习导学】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机杼( ) 可汗( ) 鞯( ) 着我旧时裳( )
胡骑( ) 金柝( ) 辔( ) 红妆( )
度若飞( ) 还故乡( ) 戎机(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愿为市鞍马   市:买 东市买骏马     市:集市
B.出郭相扶将   郭:外城 木兰不用尚书郎   不用:不愿作
C.朔气传金柝   朔:北方 策勋十二转     策勋:记功
D.军书十二卷  十二卷:十二本 赏赐百千强     强:有余
3.指出下列句子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
(1)对镜帖花黄。 通 (2)火伴皆惊忙。 通
4.文学常识积累
本文选自 代郭茂倩编的《 》,这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本文与《 》被称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5 开篇写“惟闻女叹息”的作用是什么?从下文看,木兰叹息的是什么?
6.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繁忙、周密有序的预备情形的几句是:

7.写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
8.写木兰一家人高高兴兴迎接她回家的情景的句子:
【当堂检测】
阅读课文,完成9~14题。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 ( http: / / www.21cnjy.com )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9.按提示将下列类型的句子各选一句。
(1)对偶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排比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夸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分别用一句话概括选文三段各自的内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选文第二段突出了木兰___________________ 的高尚品格。
12.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朔气传金柝(   )
(2)出郭相扶将(   )
(3)著我旧时裳(   )
(4)对镜帖花黄(   )
(5)出门看火伴(   )
13.翻译下列句子。
(1)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尚书郎。
(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若飞,朔气传金柝
14.找出木兰还家后的一连串表示动作的词,并说说其作用。
【拓展迁移】
15.木兰在古代被称为女英雄,家喻 ( http: / / www.21cnjy.com )户晓。现实生活中,我们身边也不乏众多的女英雄。请你举出一例,同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英雄行为。(导学:从学过的课文中找也可)
二十四 古代诗词三首(第2课时)
【学习重点】
1.记住诗人的姓名和所处朝代。
2.展开丰富的想像,将本诗改写成场景片段。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苦难。
【预习导学】
1.下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覆(fù)  陇(lǒng)  箪(dān)
B.稚(zhì)  携(xié)  饷(shǎng)
C.灼(zhuó)  敝(bì)  晏(yàn) 2.试着背诵本诗,用课文原句填空。
(1)本文选自《 》,作者 ,字 ,号 , 代诗人。
(2)妇姑 ,童稚 。相随 ,丁壮 。
(3)复有贫妇人, , , 。 ,闻者为悲伤。
【当堂检测】
诵读《观刈麦》,完成3~8题。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田家少闲(  )月 妇姑荷(  )箪食 右手秉遗(  )穗
4.把诗中押韵的字写在下面横线上。
5.诗中描写农民辛勤劳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其中“抱子在其旁”句中的“其”字指代_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听其相顾言”中的“其”字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诗中写一个农民辛勤劳作与一个贫妇拾穗有什么目的?两者之间有没有联系?为什么?
8.“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句中作者感到惭愧的是什么?“不能忘”的又是什么?这两句诗流露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拓展迁移】
9.《观刈麦》一诗叙事与心理描写融为一体,请举例赏析。
二十四 古代诗词三首(第3课时)
【学习重点】
1.理解本词通过前九句与末一句进行对比、以壮衬悲来突出主旨的特色。
2.理解这首词用梦境来抒发报国之情的抒情方法,体会词的意境。
3.体会作者抗敌报国、建功立名、壮志未酬的思想感情。
【预习导学】
1.根据课文填空。
(1)《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作者 ( http: / / www.21cnjy.com ) , (时代)著名词人。“赋壮词”的意思是 。 (2)“醉里挑灯看剑”,作者喝醉了酒,还要挑灯看剑,说明了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并说出全句的意思。
(1)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麾下: 炙: 翻:
句意:
(2)沙场秋点兵。
沙场: 点兵:
句意:
3.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
【当堂检测】
诵读下边的诗文,完成4~8题。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4.画线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
5.“沙场秋点兵”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沙场秋点兵”中哪个字用得好?
6.“ 、 。”两句反映了作者的理想和壮志,显示出大功告成时的 神情。
7.下列对“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诗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句子整齐富有韵律。
B.诗句描写了战场上壮观的场景,表达了词人征战沙场的自豪之情。
C.诗句表明词人曾任统领,带领军队驰骋沙场,英勇作战。
D.诗句表现了词人曾征战到很远的塞外,有丰富的战斗经验。
8.词人最后发出“可怜白发生”的慨叹,为什么?
【拓展迁移】
诵读下边的诗文,完成9~12题。
诉衷情①
陆 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②。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③。
【注】①这首词是陆游晚年退居山阴农 ( http: / / www.21cnjy.com )村时所作。②梁州:古陕西地,此指汉中前线。③天山:这里代指西北边境前线。沧州:水边陆地,常指隐士居住之地。这里指陆游退隐所住的镜湖之滨。
9.辛弃疾《破阵子》中诗句“ ”(填原句)与“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表达了同样的情感。
10.阅读全诗,说说作者在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1.这首词最大的特点是运用强烈的对比,请结合词的内容举一例加以简述,并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12. 辛弃疾和陆游都是亲临战场的戎马书生,也同属豪放派词人,请说说他俩的共同的风格。
二十四 古代诗词三首(第1课时)
1.zhù kè hán ( http: / / www.21cnjy.com ) jiān zhuó jì tuò pèi zhuāng dù huán róng 2.D
3.(1).帖 贴 (2)火 伙 4.宋 乐府诗集 《孔雀东南飞》
5.设置悬念,引出下文故事 ( http: / / www.21cnjy.com )情节 国家征兵,父亲年迈,弟弟幼小。6.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貉,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7.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8.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9.(1)对偶句:将军百战死, ( http: / / www.21cnjy.com )壮士十年归。(2)排比句: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3)夸张句: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10.(1)概述木兰十年的征战生活。(2)木兰还朝辞官。(3)木兰回乡与亲人团聚。11.不慕荣华富贵12.(1)朔气:北方的寒气。(2)扶将:扶着。(3)著:穿。(4)帖:贴。(5)火:同“伙”。13.(1)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做尚书郎这样的官。(2)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翻像飞一样的跨过一道道关,越过一座座山,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14.开、坐、脱、著、理、对、帖,表现了她回家后恢复女装的喜悦之情。
15.无统一答案。示例:任长霞出任公安局长,积极从事打黑斗争,是新时代的女英雄。
二十四 古代诗词三首(第2课时)
1.B 2.(1) 白氏长庆集 白居易 ( http: / / www.21cnjy.com )乐天 香山居士 唐 (2)荷箪食 携壶浆 饷田去 在南冈 (3)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 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
3.空闲 担 遗漏4.忙 黄 浆 风 ( http: / / www.21cnjy.com ) 光 长 旁 筐 伤 肠 桑 粮 忘 5.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6.贫妇 农夫和贫妇7.前者揭示了农民的辛苦,后者揭示了赋税的繁重。这两幅画面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今日的拾麦者乃是昨日的割麦者,由于官府横征暴敛,沉重的赋税使得农民破产,沦为拾穗者;今日的割麦者同样面临着破产的危机,尽管“但惜夏日长”,今天辛勤劳作,但黑暗的社会、苛刻的统治,必然会逼迫他,他也会成为明日的拾麦者。8.面对农夫和贫妇,诗人觉得自己“不事农桑”,却坐享“岁禄”,心中很觉惭愧。同时诗人也为在自己任上不能解决人民生活艰苦的问题感到惭愧,不能忘记的是农夫在烈日下拼命劳作的场景和贫妇抬穗充饥的景况,流露了作者对人民的同情。
9.例如描写刈麦场面的四 ( http: / / www.21cnjy.com )句:“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不仅展示了农民辛苦劳动的情景,而且更深入到他们的内心进行刻画,写事与写心理完美统一。记叙拾麦贫妇人诉说的四句:“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让我们感受到诗人的心灵也被耳闻目睹的悲惨景象震动了。最后,诗人对自己“不事农桑”而“吏禄三百石”感到惭愧,表达了他对农民的同情。
二十四 古代诗词三首(第3课时)
1.(1)辛弃疾 南宋 ( http: / / www.21cnjy.com ) 创作一首表达雄心壮志的词 (2)作者虽已隐居乡间,但心中仍在忧虑国事,不忘战斗生涯 2.(1)部下 烤肉 演奏 把烤肉分给部下饱餐一顿,琴瑟演奏出北疆苍凉的乐曲。(2)战场 检阅军队 在肃杀的秋风中,战场上军队正在检阅准备出征。3.统一国家,成就霸业。
4.对偶。 突出表现了雄壮的军营,表 ( http: / / www.21cnjy.com )现了将军及战士们高昂的战斗情绪。 5. 壮阔的画面。 “秋”,写出了肃杀的气氛和作战时的季节。 6.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意气昂扬 7. B 8. 作者一生抗金收复失地,连梦中也不忘抗金的战斗生活,但由于朝廷的无能,自己的理想难以实现,当看到两鬓新生的白发,感到自己已入暮年,空有一身凌云壮志,“报国欲死无战场”,只能在沉醉后驰骋沙场,心中不由涌起壮志未酬的悲情。
9.沙场秋点兵 10.怀才不遇、报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无门、壮心难酬的惆怅、愤懑。11.如匹马驰骋与貂裘蒙尘;蛮胡未灭与鬓白泪流;壮心在天山,身衰在水滨。这种强烈的对比深刻揭露了理想与现实的巨大矛盾,使人们对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壮心不已的爱国词人产生极大的同情,也使人们更形象具体地认识到南宋朝廷的昏聩和腐败。(意思对即可)
12.他们都属豪放派词人,满怀家国之愁,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们的诗词表现了对往昔战场杀敌的军旅生活的怀念,一心报国杀敌、收复河山、建功立业的满腔赤诚,反衬出报国无力,壮志未酬的悲愤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