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嘴杨巴》教学设计
宁海跃龙中学语文组 葛明霞
【设计思路】
《好嘴杨巴》向我们讲述了两位天津市井奇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杨七和杨巴的故事。由慢条斯理,发展到骤然紧张,最后是轻松诙谐——本文情节跌宕起伏,再加上“津”味十足的语言,深受读者喜爱。本文是风趣幽默的通俗小说,学生非常喜欢,但是由于内容浅显,学生阅读起来往往自感一望而知,这样的课文,我们怎样上出精彩呢?
1、抓住题目中的好字来做文章。在好字上作深 ( http: / / www.21cnjy.com )层次的挖掘。从说话的难度看:一是李中堂勃然大怒:“打落”“乱飞”“泼了一地”,众官员都“吓懵了”,情势紧急,千钧一发,这需要“敢说”。二是左右为难:说是芝麻,这等于“骂中堂大人”;不说是芝麻,“等于承认给中堂大人吃脏东西”,自己要吃大亏,甚至会掉脑袋。这需要“巧说”。三是时间紧迫:必须赶在中堂说话之前说,需要“快说”。从这句话本身看:有两个关键词:一是“不知道”:前文明明说“猜到”,这儿却说“不知道”;二是“不爱吃”:前文明明说中堂大人“不知道”,这儿却说“不爱吃”。这样说,有两大妙处:一是明确告诉李中堂这是“压碎的芝麻粒”,不是脏东西;二是给李中堂留足了面子。既没说是芝麻,也没有不是芝麻,一个“不知道”“不爱吃”,使紧张的情势顿时化解。从说话的效果看:不但使所有人转危为安,而且李中堂对杨巴“心生欢喜”“赏银百两”,从而使杨巴“威名大振”。从他人的角度看:故事开端,并不写杨巴,而是从夸赞杨七的高超技艺开始,在第五段用“但是”一转,我们就明白了写杨七是为了衬托杨巴的。杨巴说话之前,众官员“吓懵了”“一个比一个糊涂”,而杨巴“立时猜到”“一转两转三转,主意就来了”;杨巴说话之后,李中堂觉得他“机敏过人”“心生欢喜”,在场所有人“摸不着头脑”,而杨巴“心里头却一清二楚全明白”。危难之间显身手。话不在多,而在敏捷、巧妙、适时。作者有意把杨巴放在千钧一发的风头浪尖上去表现,的确收到了以简驭繁、以少胜多的效果。这部分也是课堂设计的重点。
2、《好嘴杨巴》深入浅出,可读性强。又加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课前提示、课后练习、学生用书的辅助,透明度很高。教师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地提问,学生就会将从各种途径看到的答案复述出来,当然会感到索然无味。这就需要教师避免所提问题太直太露,要做到直题曲问,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求知的热情。因此,课堂的设计以法庭审判式出现,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3、教学中的难点就是如何看 ( http: / / www.21cnjy.com )待杨巴的巧舌如簧,圆滑世故巧言令色、奴性十足。如果结合背景进行思考,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活在最底层的生意人要获得生存的权利,他们也要不择手段。不能以现在的眼光和标准要求他们,这样,可以在课堂中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你是怎样评价杨巴这个人物的?你会不会把杨巴作为你的偶像?通过讨论,学生是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设计】作者在《俗世奇人》的《刷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李》中说:“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必得有绝活。”在《泥人张》中又说:“手艺人靠手吃饭,求谁?怵谁?”但在《好嘴杨巴》中却称赞了一个手上没有绝活,只是巧于辞令的杨巴,忽略了真正有绝活的杨七。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天津卫集体性格展示
(师述:)所谓“集体性格”,指的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某一类人受地域、民族、时代、文化、职业等影响而形成的共同的性格倾向与价值追求。这种“集体性格”首先呈现为手艺人在技能上的精益求精的态度。 其二为处世态度上的自信、自立、自尊。其三为处世方略上的顺时应变。
设计意图:对立的事物互相排斥,人们 ( http: / / www.21cnjy.com )碰到这种情况容易引起思考,学习也是如此。以看似矛盾的作者观点为切入点提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学习本文的热情。
(二)整体感知
【提问设计】速读课文,看看杨七与杨巴的能耐有什么不同?结局又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教师的指向性提问使学生阅读任务明确 ( http: / / www.21cnjy.com )集中。此问让学生通过课文阅读,了解故事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根据对比可为下面“杨七上诉”环节的展开张本。
【提问设计】有一天,李鸿章悠闲地坐在自家的院子里,正向小的们讲他那次没尝上的天津名品——茶汤,他会怎样向身边的人说那茶汤的故事呢……
设计意图:简单的复述经常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流于检测学生记忆力的好坏,而这样的提问设计好处众多: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紧紧围绕课文重点环节;第一人称的叙述,学生一跃为李鸿章,大有兴趣;被摆进文本的学生在身份的转化中能更好地把握人物心理,改变角度体会杨巴的话的好处。
【提问设计】有了李鸿章的赏识,杨巴威名大震且毫不内疚,可有着两手绝活的杨七却渐渐埋没,杨七服吗?杨巴不应该内疚吗?
设计意图:此环节再显矛盾冲突,以期学生的思维开始碰撞,能对作品中的情境和形象,产生共鸣或者疑惑。
(三)研读分析
杨七上诉:杨七不服上诉,二人对簿公堂。由于杨七自觉说得不行,就用写的(诉状),而杨巴则根据杨七的诉状一一作答。
1、原告:杨七(由老师扮演)
被告:杨巴(代理人——学生)
2、答辩要求:答辩须有理有据,尤以课文中的论据为佳;因旁听者多为天津卫人士,若代理人能以课本语言风格答辩为佳。
设计意图:在对簿公堂的新 ( http: / / www.21cnjy.com )奇环境里,一改传统的教师提问而为杨巴质问,既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通过“诉状”逐步的、有序的展示,引导学生有效的解读文本,循序渐进的完成学习目标;再者代理的身份、对话的形式可以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语言风格。
【提问设计】
诉状第一条:“手艺人靠的就是手,手上必得有绝活(《刷子李》),我有两手绝活,你有啥?!”
设计意图:此设计即可回应导入环节中提到的作者的观点是否前后矛盾的问题,同时又希望将学生迅速引入到杨巴的好嘴上,为完成教学目标服务。
【提问设计】诉状第二条:“想当初众官员举荐杨家茶汤是因为茶汤黏软香甜,好吃无险。可不是因为你的这张好嘴。”
设计意图:此问题的设计更进一步,将学生引入到重点语段的分析研读上。
【提问设计】诉状第三条:“你也叫好嘴?不就说了一句话!好吗?我和许多人到现在也没弄明白到底好在哪?”
设计意图:此问题再进一步,将学生引导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重点语句的分析研读上。布鲁纳认为,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的过程。此环节教师引导学生从一句话里找根据,这样的问题可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开动思想机器,自己去发现、体会,并且通过学生的思维互相碰撞,产生更多的火花。到此也是在为实现教学重点服务。
【提问设计】诉状第四条:“当官的怕得罪中堂大人,手艺人,靠手吃饭,怕谁?怵谁?——《泥人张》”
设计意图:此设计让学生从人物悬殊的身份 ( http: / / www.21cnjy.com )入手,正确理解小人物在封建社会下生存的艰难,以及这种艰难下不得已的生存智慧,进而对杨巴的好嘴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评价。初步解决教学难点。
学生答题要点:
1、从说话的难度看:一是李中堂勃然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怒:“打落”“乱飞”“泼了一地”,众官员都“吓懵了”,情势紧急,千钧一发,这需要“敢说”。二是左右为难:说是芝麻,这等于“骂中堂大人”;不说是芝麻,“等于承认给中堂大人吃脏东西”,自己要吃大亏,甚至会掉脑袋。这需要“巧说”。三是时间紧迫:必须赶在中堂说话之前说,需要“快说”。
2、从这句话本身看:有两个关键词:一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知道”:前文明明说“猜到”,这儿却说“不知道”;二是“不爱吃”:前文明明说中堂大人“不知道”,这儿却说“不爱吃”。这样说,有两大妙处:一是明确告诉李中堂这是“压碎的芝麻粒”,不是脏东西;二是给李中堂留足了面子。既没说是芝麻,也没有不是芝麻,一个“不知道”“不爱吃”,使紧张的情势顿时化解。
3、从说话的效果看:不但使所有人转危为安,而且李中堂对杨巴“心生欢喜”“赏银百两”,从而使杨巴“威名大振”。
4、从他人的角度看:故事开端,并不写 ( http: / / www.21cnjy.com )杨巴,而是从夸赞杨七的高超技艺开始,在第五段用“但是”一转,我们就明白了写杨七是为了衬托杨巴的。杨巴说话之前,众官员“吓懵了”“一个比一个糊涂”,而杨巴“立时猜到”“一转两转三转,主意就来了”;杨巴说话之后,李中堂觉得他“机敏过人”“心生欢喜”,在场所有人“摸不着头脑”,而杨巴“心里头却一清二楚全明白”。
杨七撤诉:天津卫的生意场上,的确需要人情练达,心灵手巧的买卖人。我想明白了,我撤诉。
(四)拓展延伸
【提问设计】1、转眼到了21世纪,《星光大道》假如征选“俗世奇人”,“杨巴茶汤”也想派人去,杨七和杨巴选谁去合适呢?
2、你会不会把杨巴作为你的偶像?为什么?
设计意图:这是两个开放性的提问,一者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通过联系学生喜闻乐见的选秀类电视节目,再创积极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始终有高涨的学习热情;二者可以让学生思考现今社会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人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实现学习本文的多元意义;同时两种社会背景的对比可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小人物在封建社会下生存的艰难,以及这种艰难下不得已的生存智慧。到此才真正解决教学难点。
【教学反思】
这一堂课,所有的提问都 ( http: / / www.21cnjy.com )力求精设巧问,以学生享受思考为宗旨:对于开放性的题目,则能兼顾形象性和启发性,并不追求统一的标准答案;又有具有明确指向性的提问,让学生始终明确学习任务,围绕教学目标;还几次巧设矛盾,碰撞思维,启发思考;也能化难为易,难题浅问;始终做到直题曲问,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求知的热情……但同时这个教学设计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讨论解决:1、预设和生成是一堂好课必须具备的,预设是为了更好地生成。而这个教学设计提问因其环环相扣的特点反而会使课堂缺少变化,少了意外的收获。那么课堂的预设怎样才能留给学生发挥的空间?2、开放性的提问可以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思考,带有更多的个性色彩,但放任自流就会偏离教学目标,这时就需要教师及时的引导调控,而诉状、答辩的形式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师在此作引导提示。怎样才能让创新课堂形式扬长避短?课堂教学始终是不完美的,也正因此,我们才乐此不疲,精益求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