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复习课件1—10课 (4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复习课件1—10课 (4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07 08:51:33

文档简介

(共43张PPT)
复习资料:教材、提纲、单元练习卷、两份期中练习卷
复习思路:
①搭建单元大框架
②梳理基础知识点
③重看错题再整合
④有空多刷一些题
一单元一框架
一课一突破
历史期中复习
专题一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专题二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专题三 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一单元一框架
元谋人
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
中华文明的起源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北京人
山顶洞人
长江流域:
河姆渡
黄河流域:
仰韶(半坡)、大汶口
考古挖掘:
良渚、陶氏遗址
神话传说:
尧舜禹的禅让
线索导图·阶段特征
专题一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专题一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1、了解元谋人、蓝田人、郧县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古人类活动,知道我国是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初步认识考古发掘出成果是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证据。
2、1982年北京人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北京人是世界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B.会使用火和打制石器
C.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种植水稻 D.会建造房屋和使用陶器
1、目前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良渚遗址 D.陶寺遗址
选择题技巧1:必找关键词、关键句【时间、朝代、人物、重要意义】
选择题技巧2:看清问题问什么?不要眼瞎!【正确/不正确】
专题一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3、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想要获得关于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主要通过( )
A.文献记载 B.图片展示 C.影像记录 D.考古发掘
4、考古工作者制作完成“北京人头部复原像”的主要依据是( )
A.周口店的自然环境 B.遗址中的打制石器
C.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D.北京人生活想象图
选择题技巧:问答一致有逻辑
专题一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专题一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项目 河姆渡人 半坡人
所处区域
房屋样式
种植作物
生产工具
家畜饲养
手工业
不同点
长江中下游地区
黄河流域

半地穴式房屋
水稻
干栏式建筑
骨耜
磨制石器、骨器、角器
猪、狗、牛
猪、狗
陶器、玉器、骨哨、乐器
彩陶、乐器、纺织器具、
原因:环境不同,生产、生活方式也不同。
为什么差异?
2、知道河姆渡、半坡等遗址,了解我国史前文化与社会的发展,认识我国是世界上农业起源地之一。
1、“走进稻田腰探身……深深地吮吸稻香……”请问这种场景最早会出现于什么时候?
A.北京人时期 B.山顶洞人时期 C.河姆渡人时期 D.半坡人时期
找关键词
2、“这里的房子都没有窗户,由于时间久远,房屋都看不见了,但是他们建造房屋时留的柱洞、灶洞、门槛,以及半地穴式的结构都还清晰可见。”材料中的“这里”是( )
A.北京周口店遗址 B.元谋人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
专题一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4、《周易·系辞下》记载,“黄帝、尧、舜……舟楫之利以济不通”。以下考古发现能够印证记载中“舟楫”的是( )
A.辽宁建平出土的彩陶罐 B.河南舞阳出土的七孔骨笛
C.重庆巫山出土的筒形瓶 D.陕西宝鸡出土的船形彩陶壶
3、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以及迄今已知的年代最早的木构水井是在哪个考古遗址发现的?
A.北京人遗址 B.半坡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良渚遗址
选择题技巧:问答一致有逻辑
书P11
阅读教材,查漏补缺
专题一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3、知道良渚古城、陶寺遗址等考古发现,了解中华文明有5000多年的历史,认识中华文明起源 知道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了解传说与神话中的历史信息。
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
阪泉之战、涿鹿之战
炎帝+黄帝=人文初祖,华人自称“炎黄子孙”
长江流域——良渚古城遗址
黄河流域——陶寺都城遗址
炎黄部落联盟
尧舜禹部落联盟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
中华文明起源
城市出现,有大型高等级建筑,社会阶级分化明显。
通过禅让制,将部落联盟首领传位给贤德之人。
大禹治水
部落联盟
早期国家出现
专题一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1、《饮冰室合集》中记载到:“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侯(指远古时期的部落)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为华夏族的形成作出突出贡献的是()
A.尧、舜 B.黄帝、炎帝 C.孔子 D.禹、启
2、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中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的传说。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 )
A.农耕文明 B.和谐平等的社会秩序
C.神话传说 D.采集、狩猎的游牧文明
专题一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专题二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线索导图·阶段特征
夏朝
商朝
西周
春秋
战国
奴隶制王朝
封建社会
东周
平王东迁
4、知道夏商西周奴隶制王朝的更替,了解西周分封制的作用。
约公元前2070年
约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1046年
禹建立夏朝
汤建立商朝
武王伐纣,西周建立
①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分封制
②禅让制
世袭制
公天下
家天下
盘庚迁殷
(牧野之战)
专题二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分封制(重点!)
“封建邦国,广建诸侯,以藩卫宗周”
——《左传》
周初分封诸侯国示意图
1、目的:稳定周初形式,巩固周朝疆土。
【注释】封立亲戚为诸侯之君,以为藩篱,保护周王室。
专题二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周初分封诸侯国示意图
2、分封方式和对象: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宗亲和功臣。
专题二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3、权力:封为诸侯,可以获得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
(“授民授疆土”)
“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墨子·告子》
4、义务:(1)镇守疆土
(2)捍卫王室
(3)交纳贡税、朝觐述职
专题二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5、特点:诸侯具有较大独立性,
可以再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补充:
分封方式——嫡长子继承制
正妻所生的第一个儿子拥有继承权
其他儿子受封下一级贵族。
西周等级示意图
专题二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西周等级示意图
6、实质:确立了周朝的社会等级制度:
周王——诸侯——卿大夫——
士——平民——奴隶
专题二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1、“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这是歌曲《国家》的歌词。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 )
A.炎黄部落打败蚩尤 B.夏王朝的建立
C.禅让制的实行 D.制定历法,称“夏历”
2、人们常将山东称为齐鲁大地,将河北称作燕赵大地。这源于西周实行的( )
A.行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分封制
选择题技巧:时间线索
专题二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3、1986年在北京出土了一件青铜器,内部有铭文,其大意是:(周成王)命克(召公长子)做偃(燕,即北京)的诸侯,管理从羌族到微族的地方。这件青铜器可以印证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井田制
4、《史记》记载:“禹於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约夏后,姓姒〔Si)氏。”材料反映的史实标志着
A.世袭制的确立 B.郡县制的确立
C.华夏族的形成 D.中国王朝的产生
选择题技巧:看清材料。
选择题错法:①史实不清
②没有认真看材料……
专题二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5&6、知道春秋春秋争霸、战国七雄,以及商鞅变法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革。
专题二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动变化的春秋时期
一、王室衰微(政治)
分封制的瓦解(西周已逐步走向瓦解)
周王成为名义上的“天下共主”
二、诸侯争霸(军事)
原因:王室衰微
春秋霸主:齐桓公(“尊王攘夷”)、晋文公(退避三舍)、楚庄王(问鼎中原、一鸣惊人)
评价:(一分为二的方法)
三、春秋时期经济发展(根本原因)
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铁制农具和牛耕】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礼崩乐坏”
1、周顷王继位后,王室财政拮据,竟置于无法办理襄王的丧事,他只得派人去向鲁国寻求援助,鲁国国君提供资助后才安葬了襄王。这个故事说明( )
A.诸侯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鲁国比较尊重周天子
C.周天子注重节俭 D.周王室地位一落千丈
2、铁制农具在农业生产上开始使用,是在
A.商朝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西汉
选择题技巧:基础史实
专题二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5&6、知道春秋春秋争霸、战国七雄,以及商鞅变法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革。
专题二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齐楚秦燕赵魏韩
东南西北上中下
春秋争霸→战国兼并
重要战役:
①桂陵之战(围魏救赵)
②马陵之战(增兵减灶)
③长平之战(秦与赵,纸上谈兵)
6、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
变法措施:(课本P35表格内容)
政治
1.确立县制; 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3.改革户籍制度;
4.严明法度;
经济
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2.奖励耕织; 3.统一度量衡;
军事
奖励军功
【背】结果(P35):秦国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专题二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支持者:秦孝公
2、“秦民之见战也,如饿狼之见肉也。”秦国这一社会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商鞅变法( )
A.奖励耕织 B.奖励军功 C.建立县制 D.编制户口
1、《史记》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商鞅在秦国为相十年,宗室贵戚大多怨恨他)”。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哪一项内容造成的?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C.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D.建立县制
专题二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6、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
6、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战国时期,秦国的李冰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
作用:具有防洪、灌溉、水运等作用。
使得成都平原获得“天府之国”的美称
1、史书记载“每岁插秧毕,蜀人奉香烛,把李王,络绎不绝。”材料中蜀人在播种季节供奉祭祀的“李王”功绩是( )
A.推广使用牛耕 B.制造出铁农具
C.修建都江堰 D.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专题二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7、知道老子、孔子的思想和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理解这些思想是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源泉。
学派 代表人物 学说 思想主张
道家
道家
儒家
儒家
墨家
法家
兵家
老子
孔子
孟子
庄子
墨子
韩非子
孙武
《道德经》
《论语》
《孟子》
《庄子》
《墨子》
《韩非子》
《孙子兵法》
道,无为而治
“仁”,以德治国
仁政;民贵君轻;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
顺应自然和民心
“兼爱”;“非攻”;选贤;节俭
以法治国;树立君主权威;
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专题二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1、在治理国家问题上,儒家主张教化百姓,以“礼”治国;法家强调用“刑罚”加强统治;道家反对“礼”治,也反对“法”治,他们提出“无为而治”。这些内容反映的现象是( )
A.诸侯争霸 B.变法运动 C.百家争鸣 D.民族交融
专题二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7、知道老子、孔子的思想和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理解这些思想是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源泉。
2、秦朝建立后,李斯升任丞相。他建议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统一文字。又在统一法律、货币、度量衡和车轨等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这些建议和活动的指导思想来自于
A.法家 B.儒家 C.道家 D.墨家
8、了解甲骨文、青铜器,以及夏商周时期天文、历法、医学等成就工艺的成就,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
专题二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专题二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天文
历法
科技
文化
古蜀文明丰富多彩,与中原王朝关系密切
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对后世诗歌创作影响深远。
先秦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诗经》——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春秋》——记载了哈雷彗星最早的确切记载。
意义: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成熟文字。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青铜器数量多,种类丰富,主要用于祭祀、军事等方面,成为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象征。代表器物有四羊方尊、司母戊鼎等。青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金文。
甲骨文
青铜器
三星堆遗址
《诗经》、“楚辞”
医学
战国时期人们测定出一年二十四节气
神农尝百草;扁鹊望闻问切“四诊法”;战国《黄帝内经》
1、《黄帝内经》认为人体的生理节律、气血盛衰顺应时序的变迁,是有节律地运行的,并提出对应春夏秋冬四季的养生方法。据此可知,《黄帝内经》
A.论述辨证施治观念 B.奠定中医理论基础
C.凸显顺应自然理念 D.蕴含儒家人本思想
专题二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选择题技巧:依据材料
3、妇好是商王的王后。一年夏天,北方边缘发生战争,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商王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起兵,结果大胜。这个故事最早可能记录在( )
A.竹简或木牍上 B.龟甲或兽骨上 C.丝帛或麻布上 D.宣纸上
2、郭沫若说:“一片甲骨惊天下”主要因为甲骨文是的( )
A.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 B.商代文字
C.字母文字的起源 D.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专题二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秦朝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9 中央集权制度
9 巩固统一措施
专题三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线索导图·阶段特征
9 秦灭六国
10 秦末农民大起义
专题三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9、知道秦始皇统一中国,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背诵)④统一的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混乱的局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 统一 多民族的 封建 国家。【附:商鞅变法是秦国】

②统一的战略:远交近攻,
各个击破
③统一的顺序:
韩、赵、魏、楚、燕、齐
2、汤因比在《人类与大地母亲》中指出,统一了中国的诸侯国的秦国国王嬴政采用了“始皇帝”的称号,这是因为中国历史上从未出现过一个拥有整个中华文明覆盖范围的中央集权型帝国。作者认为嬴政最大的贡献在于
A.废除分封制 B.实行郡县制
C.开创统一格局 D.建立皇帝制度
1、华裔史学家唐德刚教授在《晚清七十年》一书中写到:“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次“大转型”主要表现是
A.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B.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C.行省制取代封国制 D.郡国制代替郡县制
专题三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10、了解秦的暴政的表现,知道陈胜、吴广起义,秦朝的灭亡
专题三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①赋税沉重 ②徭役繁多
③法律严苛,刑罚残酷 ④焚书坑儒
⑤秦二世更加残暴
1.时间:公元前209年
2.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3.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4.结果:起义失败
5.揭竿为旗
1.项羽在巨鹿之战(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
2.公元前207年,刘邦推翻秦朝统治
秦末农民大起义
秦的暴政
陈胜、吴广起义
秦朝的灭亡
1、中国历史上曾高呼“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决心反抗秦朝暴政的农民起义军领袖是( )
A.秦二世、赵高 B.张角 C.刘邦、项羽 D.陈胜、吴广
专题三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2、清朝著名短篇小说家蒲松龄的书斋有一副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其中和上联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
A.刘邦 B.秦始皇 C.项羽 D.汉武帝
29题:观察题
链接新中考
29题观察题 题目:根据以下材料
题目:观察《秦末起义形势图》,以下哪个事件发生的时间最早?
A.大泽乡起义; B.巨鹿之战;
C.刘邦攻入咸阳; D.项羽分封诸侯。
上图习题,你选择了正确选项A。
请观察该题,提取至少两个信息且结合其反映的史实,说服选择了其余选项的同学。
一、提取信息准确,以下理由得3 分。
①由《秦末起义形势图》可知大泽乡起义是秦末农民起义的开端。
②巨鹿之战是秦末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战役。
③刘邦攻入咸阳标志着秦朝的灭亡。
二、用排除法分析,分析任一项得3 分,分析任两项得 6 分,分析三项得 9 分。
理由:B.①巨鹿之战发生在大泽乡起义之后,是在反秦斗争的过程中,所以排除 B。
C.①刘邦攻入咸阳是在大泽乡起义引发一系列反秦斗争之后,所以排除 C。
D.①项羽分封诸侯是在秦朝灭亡之后,所以排除 D。
三、结合史实分析:
1. 大泽乡起义:公元前 209 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迅速得到各地响应,沉重打击了秦朝统治。这一事件标志着秦末农民战争的爆发,为后续的反秦斗争奠定了基础。
2. 巨鹿之战:公元前 207 年,项羽率领楚军在巨鹿与秦军主力展开决战,以破釜沉舟的勇气大败秦军。巨鹿之战极大地削弱了秦朝的军事力量,为刘邦攻入咸阳创造有利条件。
3. 刘邦攻入咸阳:公元前 206 年,刘邦率军攻入咸阳,秦王子婴投降,秦朝灭亡。
4. 项羽分封诸侯:秦朝灭亡后,项羽自封西楚霸王,并分封诸侯。
所以答案为A。大泽乡起义在秦末历史中具有重要的开创意义,它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反秦浪潮,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