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景德镇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西省景德镇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06 22:09:14

文档简介

景德镇市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卷
高二语文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23小题,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所有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其它区域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我们的会议之所以称为政治协商会议,是因为三年以前我们曾和蒋介石国民党一道开过一次政治协商会议。那次会议的结果是被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破坏了,但是已在人民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那次会议证明,和帝国主义的走狗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一道,是不能解决任何有利于人民的任务的。即使勉强地做了决议也是无益的,一待时机成熟他们就要撕毁一切决议,并以残酷的战争反对人民。那次会议的唯一收获是给了人民以深刻的教育,使人民懂得:和帝国主义的走狗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决无妥协的余地,或者是推翻这些敌人,或者是被这些敌人所屠杀和压迫,二者必居其一,其他的道路是没有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在三年多的时间内,很快地觉悟起来,并且把自己组织起来,形成了全国规模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及其集中的代表者国民党反动政府的统一战线,援助人民解放战争,基本上打倒了国民党反动政府,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恢复了政治协商会议。
(摘编自毛泽东《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材料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为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来自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等45个单位及特邀人士的代表(包括候补代表)共662人参加了会议。毛泽东在大会上所致开幕词中,坚定地说出了那一句标志着新中国成立的名言:“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相对于1946年1月在国共重庆谈判基础上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在那次会议上所达成的改组政府和国民大会等和平建国、民主建国意向,很快就被蒋介石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我方解放区、发动全面内战的炮火无情摧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胜利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史称“新政协会议”),意在建立起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民主联合政府”,进而建立起有助于最终形成新中国国体和政体的一种全新的民主政治制度。
毛泽东在为1949年元旦而撰写的《将革命进行到底》一文中就明确提出:在全国范围内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后,要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再上溯至1940年1月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1945年4月发表的《论联合政府》,再到1949年6月为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28周年而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在延安时期就开启了建国大业的理论思考,并逐步为迎接新中国建立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这些长篇著述,明确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明确地提出唤起民众,结成国内的爱国统一战线,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这一历史性的结论,从建国意义上延续着为历史所证明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三大法宝”思想。
“协商建国”发生在解放战争尚未结束,全国选举还不可能实行的历史背景下。“协商建国”是参加人民政协的各方充分运用政治智慧,展现政治魄力,做出政治决断的结果,本质是协商民主。
协商民主不同于选举民主。现在一些人片面强调选举民主。实质上,民主的核心内容应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享有主体地位。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在中国实行民主的核心问题是把人民组织起来、凝聚起来,摆脱一盘散沙的离心力,勠力同心,众志成城以平天下、立强国。民主与共和的国家建构任务是首当其冲的。通过整合国家权力的集中与人民权利的保障,突显出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是中国式民主区别于西方民主的重要特征。片面地强调选举,忽视人民当家作主的宗旨,反而遮蔽了民主的本来面目。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终止,作为统一战线的组织继续存在。如果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在中国的具体形式,那么“协商建国”的过程就是人民政协通过“协商民主”,以制度化方式最终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过程。“协商建国”不仅是政治协商与人民代表大会在全国范围内制度化的开端,亦是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化的开端。它开启了新中国国家制度建构的惟幕,形塑了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初始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独特的、独有的、独到的民主形式。”中国特色新型政党制度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彰显出自身的强大生命力和制度优越性。我们要“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推进事业发展。
(摘编自《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历史地位述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的末尾,毛泽东同志用长句子细致描述了“统一战线”的内涵和意义,说明“统一战线”的巨大作用。
B.开幕词中“我们”及七次使用的“人民”称呼,既表明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又拉近了与听众间的距离。
C.旧政治协商会议是在蒋介石国民党主导下召开的,是不民主的、反人民的,没有形成任何有利于人民的决议。
D.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新政协会议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以“协商民主”等民主政治形式建立了新中国。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包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单位及各界人士在内的“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的共同选择。
B.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等著述中提出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这明确了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
C.中国的民主是人民民主,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民主的本质和核心。新政协的“协商建国”是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化的开端。
D.协商民主制度源自近代以后中国政治发展的现实进程,是我国独有的民主形式,完全不是西方民主制度模式的简单效仿。
3.下列关于“政治协商会议”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政治协商”一词过去曾得到过包括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在内的各民主党派的赞同。
B.旧政协会议的召开,让蒋介石国民党统治时期的中国出现了难得的一次民主化进程。
C.新政协会议沿用了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名称,但建国理念和目标与之截然不同。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是在充分的思想准备下的制度性安排,是历史必然。
4.两则材料都提及1946年的旧政协会议,各自的表达意图是什么?(4分)
5.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思路,完成下表。(6分)
提出观点
历史背景 回顾人民政协召开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突出“协商建国”历史背景与重要性;强调新政协会议的意向、目标。
理论基础
“协商建国” 说明“协商建国”的背景和本质;与“选举民主”作比较,凸显中国式民主特点,突出新政协会议的历史地位。
总结与展望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树王(节选)
阿城
树王的叶子在烈日下有些垂,但仍微微动着,将空隙间的阳光隔得闪闪烁烁。有鸟从远处缓缓飞来,近了,箭一样射进树冠里去,找不到踪影。不一会儿,又忽地飞出一群,前后上下地绕树盘旋,叫声似乎被阳光罩住,干干的极短促。一亩大小的阴影使平地生风,自成世界,暑气远远地避开,不敢靠近。
我们向这棵树王走去。待有些走近了,才发现巨大的树根间,坐着一个小小的人。那人将头缓缓扬起,我心中一动:是肖疙瘩。肖疙瘩并不站起来,将双肘盘在膝上,眼睛直直地望着我们,一个脸都是紧的。李立望望树,说:“老肖,你说这树,从什么地方砍呢?”肖疙瘩只直直地望着李立,不说话,嘴紧紧地闭成一条线。李立招呼我们说:“来吧。”便绕开肖疙瘩,走到树王的另一侧,用眼睛上下打量了一下,扬起手中的刀。
肖疙瘩忽然说话了,那声音模糊而陌生:“那里不是砍的地方。”李立转过头来看着肖疙瘩,将刀放下,有些惊奇地问:“那你说是哪儿呢?”肖疙瘩仍坐着不动,只把左手微微抬起,拍一拍右臂:“这里。”李立不明白,探过头去看,矮短的肖疙瘩张开两支胳膊,稳稳地立起来,站好,又用右手指住胸口:“这里也行。”李立的脸一下白了,我也觉得心忽然跳起来,大家都呆住,觉得还是太阳底下暖和。
李立有些恼了,想一想,又很平和地说:“这棵树砍不得吗?”肖疙瘩手不放下,静静地说:“这里砍得。”李立真的恼了,冲冲地说:“这棵树就是要坎倒!它占了这么多地方。这些地方,完全可以用来种有用的树!”肖疙瘩问:“这棵树没有用吗?”李立说:“当然没有用。它能干什么呢?烧柴?做桌椅?盖房子?”肖疙瘩说:“我看有用。我是粗人,说不来有什么用。可它长成这么大,不容易。它要是个娃儿,养它的人不能砍它。这棵树要留下来,一个世界都砍光了,也要留下一棵,有个证明。”李立问:“证明什么?”肖疙瘩说:“证明老天爷干过的事。”李立哈哈笑了:“人定胜天。老天爷开过田吗?没有,人开出来了,养活自己。老天爷炼过铁吗?没有,人炼出来了,造成工具,改造自然,当然包括你的老天爷。”
肖疙瘩不说话,仍立在树根当中,李立微笑着,招呼我们。我们都松了一口气,提了刀,走近大树。李立抬起刀,说:“老肖,帮我们把这棵树王砍倒吧。”肖疙瘩一愣,看着李立,似乎有些疑惑,随即平静下来。
李立举起刀,全身拧过去,刀从肩上扬起,寒光一闪,却梦一般,没有砍下的声响。大家眨一下眼,才发现肖疙瘩一双手早钳住李立的刀,刀离树王只有半尺。李立挣了一下。我心下明白,刀休想再移动半分。李立狂吼一声:“你要干什么?”浑身扭动起来,刀却生在肖疙瘩手上。肖疙瘩将嘴闭住,脸涨得青亮青亮的,筋在腮上颤动。大家“呀”的一声,纷纷退后,静下来。
寂静中忽然有支书的说话声:“肖疙瘩!你疯了!”大家回头一看,支书远远地过来,队长仍站在原地,下巴垂下来,眼睛凄凄地。支书走近了,指一指刀:“松开!”李立松开刀,退后了半步。肖疙瘩仍捏着刀,不说话,不动,立着。支书说:“肖疙瘩,你够了!”说着伸出手:“把刀给我?”肖疙瘩不看支书,脸一会儿大了,一会小了,额头渗出寒光,那光沿鼻梁漫开,眉头急急一颤,眼角抖起来,慢慢有一滴亮。
支书走开,又回过身,缓缓地说:“老肖哇,你不是糊涂人,你种你的菜,树你管得了吗?农场的事,国家的事,你管得了吗?老肖,这砍树的手艺,全场你最拿手,要不你怎么落个‘树王’的称呼呢?可学生们要革命,要共产主义,你拦?”肖疙瘩缓缓地松下来,脸上有一道亮亮的痕,喉咙提上去,久久不下来。我们都呆了,眼睛干干地定着。原来护着树根的这个矮小汉子,才是树王!
真树王呆呆地立着,一动不动,手慢慢松开,刀“哐当”一声落在树根上。余音沿树升上去,正要没有,忽然如哭声一般,十数只鸟箭一样,发一阵喊,飞离大树,鸟儿斜斜地沿山势滑飞下去,静静地又升起来,翅膀纷纷抖动,散乱成一团黑点,越来越小,越来越小。
李立呆呆地看看大家,精神失了许多。大家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支书不说话,过去把刀拾起来,交给李立。李立呆呆地看看刀,一动不动。肖疙瘩慢慢与树根断开,垂着手,到了离大树一丈远的地方立下,大家却不明白他是怎么走过去的。支书说:“砍吧,总归是要砍,学生们有道理,不破不立,砍。”
李立抬起头,谁也不看,极平静地举起刀,砍下去。
大树整整砍了四天,肖疙瘩也整整在旁边守了四天,一句话不说,定定地看刀在树上起落。第四天收工时,砍树的几个人下山来,高声在场上叫:“倒喽!倒喽!”我心中忽然一松,觉出四天的紧张。李立进到屋里,找出笔墨,写一些字,再将写好字的纸贴在他的书箱上边。我仰在床上。远远望去,见到五个大字:我们是希望。其余的人都看到了,都不说话,该干什么干什么。
(有删改)
[注]中篇小说《树王》创作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知青上山下乡为背景,讲述了一群知青毁林开山、山民肖疙瘩以生命保护树王却没有成功的故事。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篇描写烈日下树王高大茂盛、树上群鸟飞鸣的景象,突出了自然的神圣与伟大,也和结尾形成对比,暗示了树王被砍的命运。
B.“肖疙瘩一愣,看着李立,似乎有些疑惑,随即平静下来”,面对李立的软硬兼施,肖疙瘩短暂的惶惑过后,内心又充满了无比的蔑视。
C.支书的出现,缓和了紧张的气氛,并向大家揭露肖疙瘩“树王”的称号,他的话语体现了对肖疙瘩情感与行为的完全理解与支持。
D.肖疙瘩与众人抗争无果,树王终要被砍。此时作者细致描绘了各种声响,既营造出紧张的环境气氛,也表现了知青们坚定伐树的心理。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肖疙瘩是全文的中心人物,作者通过动作描写、对比衬托,塑造了他沉着冷静、刚毅勇敢而内心又极度脆弱、柔软的复杂的人格特点。
B.小说以第一人称叙事,“我”作为故事的直接参与者和叙述者,用饱有情感的语言叙述了大树被砍倒的全过程,反映了新旧思想的冲突。
C.小说背景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讲述了知青们下乡砍树的经历,反映了在激情过剩的年代里,人们因丧失敬畏之心而酿成的惨痛悲剧。
D.小说文字简洁,多用节奏明快的短句来写人叙事,呈现出干净利落的行文风格,像肖疙瘩阻止砍树的一段,纯是白描,却让人如临其境。
8.“树王”这一标题看似简单,背后却蕴含着深刻含义。试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4分)
9.有读者认为阿城的《树王》“不做半分控诉,却全然传递出浓重的悲剧性”。请阐述你对这一看法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材料一: 樊绍述既卒,且葬,愈将铭之,从其家求书,得书;号《魁纪公》者三十卷,曰《樊子》者又三十卷,《春秋集传》十五卷,表笺、状策、书序、传记、纪志、说论、今文赞铭凡二百九十一篇,道路所遇及器物、门里杂铭二百二十,赋十,诗七百又十九。曰:多矣哉,古未尝有也。然而必出于已,不袭蹈前人一言一句,又何其难也!必出入仁义,其富若生蓄,万物必具,海含地负,放恣横从,无所统纪。然而不烦于绳削而自合也。呜呼!绍述于斯术,其可谓至于斯极者矣。生而其家贵富,长而不有其藏一钱妻子告不足顾且笑曰我道盖是也。皆应曰:“然。”无不意满。尝以金部郎中告哀南方,还,言某帅不治,罢之,以此出为绵州刺史。一年,征拜左司郎中,又出刺绛州。绵、绛之人至今皆曰:“于我有德。”以为谏议大夫,命且下,遂病以卒,年若干。绍述讳宗师。父讳泽,尝帅襄阳、江陵,官至右仆射,赠某官。祖某官,讳泳。自祖及绍述,三世皆以军谋堪将帅策上第以进。绍述无所不学,于辞于声,天得也。铭曰:惟古于词必己出,降而不能乃剽贼,后皆指前公相袭,从汉迄今用一律。寥寥久哉莫觉属,神徂圣伏道绝塞。既极乃通发绍述,文从字顺各识职。有欲求之此其躅。
(节选自韩愈《南阳樊绍述墓志铭》)
材料二: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历唐贞观、开元之盛,辅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魔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盖尝论天人之辨,以谓人无所不至,惟天不容伪。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鱼;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妇之心。故公之精诚,能开衡山之云,而不能回宪宗之惑;能驯鳄鱼之暴,而不能弭皇甫缚、李逢吉之谤;能信于南海之民,庙食百世,而不能使其身一日安于朝廷之上。盖公之所能者,天也;其所不能者,人也。
(节选自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长而不有A其藏一钱B妻子告C不足D顾E且笑F曰G我道H盖是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且,将要、快要,与《鸿门宴》“若属皆且为所虏”中的“且”意思相同。
B.于,表比较,比,与《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中的“于”用法相同。
C.靡,倒下、倾倒,与《归去来兮辞并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中的“靡”意思不同。
D.关,关系、牵涉,与《蜀道难》“一夫当关”中的“关”意思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详细罗列了樊绍述的各类著作,表明其文章成就之大,也在此基础上表达了韩愈自己的古文创作主张。
B.樊绍述以金部郎中身份到南方传告宪宗皇帝逝世的哀讯,回京谈及某帅治理不善,某帅因而被罢官,出京做了绵州刺史。
C.材料一中韩愈用短短9句63字就申明了自己独特的文学主张,材料二苏轼从文、道、忠、勇四个方面盛赞了韩愈的道德文章。
D.材料一有述有评,寓评于述,亲切可感;材料二以评为主,除表达对逝者的崇敬,也不乏对现实的批判。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自祖及绍述,三世皆以军谋堪将帅策上第以进。
(2)盖尝论天人之辨,以谓人无所不至,惟天不容伪。
14.为人作墓志,多溢美之辞,谓“谀墓”。材料一韩愈谀墓的目的及其具体内容是什么?(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5~16题。
筹笔驿①
李商隐
猿鸟犹疑畏简书②,风云常为护储胥③。
徒令上将挥神笔④,终见降王走传车⑤。
管乐有才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
他年锦里⑥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
[注]①筹笔驿:旧址在今四川省广元北。相传诸葛亮出兵攻魏,在这里筹划军事。大中十年(856年)冬,李商隐罢梓州幕随柳仲郢回长安,途经筹笔驿,创作此诗。②简书:指军令。③储胥:指军用的篱栅。④上将:指诸葛亮。⑤降王:指后主刘禅。传车:古代驿站的专用车辆。⑥锦里:在成都城南,有武侯祠。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起兴,写数百年后猿鸟依然畏惧军中法令,而风云却长久保护着筹笔驿的藩篱,点明诸葛亮治军有方,法令严明。
B.颈联打破时空界限分析蜀国败亡原因一一尽管诸葛亮才比管仲和乐毅,但无奈大将关羽和张飞命短,只凭诸葛亮一人之力,也无法力挽狂澜。
C.尾联“恨有余”是诗眼,作者往年经过锦里诸葛武侯庙时,触景生情,吟诵起诸葛亮的《梁父吟》,顿时觉得怨恨无穷。
D.该诗具有鲜明而独特的艺术特点,写人烘云托月,写史虚实结合,议论抑扬交替,意韵深微,别具一格。
16.清代毛张健评价此诗:“为驿作衬,兼入凭吊意。”请结合内容,从艺术手法和思想感情上作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人要有远大理想和目标,要承担起实现强国梦的重大责任,曾子在《〈论语〉》十二章》中也说过类似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学之道》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而“____________________”是说推究事物的原理后才能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
(3)但凡诗人身处异乡,每每在诗作中以“客”自居,表达自己的思乡思亲之情,于是唐代诗人写下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句子。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古今中外的各路大师们,虽学问高,本事大、 ① 、满腹经纶,但却大都不爱显摆,哗众取宠,亦不会引经据典,故弄玄虚。他们多喜说家常话,做家常人。
凯撒乃军事大师,打仗奇才,文笔也是一绝,他写的《高卢战记》,叙事翔实家常,文笔清晰简朴,是世界名著。公元前47年,凯撒率大军经过一番激战,平定了帕尔纳凯斯的叛乱。大获全胜后用家常话给罗马元老院报捷:“我来了,我见了,我胜了。”成为史上最简短也最著名的捷报。
钱钟书是学问大师,固然曾写下汪洋恣肆、高深莫测的《管锥编》,但他更喜欢用家常话与人交流。他把婚姻说成“围城”,可谓一语中的, ② ;为拒绝采访,他说:“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要认识那下蛋的母鸡呢?”不想去参加应酬,就说那是“吃不明不白的饭”。他的话语辛辣而形象,幽默而接地气,令人忍俊不禁。
白话文大师胡适,曾留学多年,学贯中西,有几十个博士头衔,但他却从不扬己露才,“言必称希腊”,而是喜欢用国人都能听得懂的家常话来交流。他的演讲明明白白,观众都能听懂;他的著作清清爽爽,读者皆可理解。无怪乎那么多人喜欢炫耀说“我的朋友胡适之”。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希腊”使用了借代手法,请以“书”为本体写一个句子。要求:句意完整,使用借代;借代贴切,表达流畅。(4分)
20.上面的语段论证还不够充分,请你选取最佳角度,在最后再补充一个论据材料,使论证更加严谨,语言表达准确流畅,不超过120个字。(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① ,言语的交际功能才能充分实现;研讨语言的实际运用,也不能脱离语境。语境可分为三类:第一是局部的上下文环境,即话语前后相毗邻的语句; ② ,或者说“情景语境”,包括言语交际行为的主题、目的、表达方式,当时当地的情景,对话双方的关系、距离等因素;第三是话语宏观使用环境,包括话语活动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等。在实际语言交际中,无论是言说者对语言的理解,还是接受者对语言的组织、使用,就会受到这三类语境因素不同程度的影响。特别是在表达中,为了达到最佳交际效果,要根据不同的交际意图,考虑不同的语境因素。
2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
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分)
四、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的同学写作时喜欢引用古诗文,如以“日月其迈,岁律更新。大风泱泱,大潮滂滂”铺排开篇,以“君不见”引出事例,用“诗酒趁年华”鼓励青春有为,用“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激励奋进……这样写有时能为作文增添文采;那么,多引用古诗文是否能让作文更好呢?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