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夏津第三实验中学2015年八年级语文下册醉翁亭记导学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第三实验中学2015年八年级语文下册醉翁亭记导学案(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3-11 11:39: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夏津县第三实验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案
28、醉翁亭记(第一课时)
课型: 课内阅读课 主备人: 审核人: 许万军 编写时间: 2015.5.12
学生姓名 醉翁亭记 学 科 八年级语文 编 号
学习时间 2015年 月 日 学习人员 八年级 班 学习形式 五步三查
学习 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 2、正确译讲并背诵课文
重点 正确译讲并背诵课文。
学习流程 具体内容
1、一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给下面的生字注音。 滁(   )  壑(   )  琊(   )  潺(   )酿(   )  僧(   )  辄(   )  霏(   )暝(   )  洌(   )  蔌(   )  弈(   )翳(   )  射(   )  觥(   )  偻(   )2、再读课文,借助提示、注释和工具书译讲课文。解释重点词语。                ①环滁皆山也( ) ②林壑尤美( )③蔚然而深秀( ) ④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⑤名之者谁?( ) ⑥饮少辄醉( )⑦醉翁之意不在酒( ) ⑧日出而林霏开( )⑨云归而岩穴暝( ) ⑩野芳发而幽香( ) ⑾佳木秀而繁阴( ) ⑿四时之景不同( )⒀临溪而渔( ) ⒁泉香而酒洌( )⒂山肴野蔌( ) ⒃杂然而前陈者( ) ⒄弈者胜( ) ⒅觥筹交错( )⒆苍颜白发( ) ⒇树林阴翳( )(21)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22)醒能述以文者( )3.翻译重点句子。(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3)野芳发而幽香 (4)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4、背诵课文。 自学指导:1、学生独学独学要入境交流要深入展示要精彩质疑要大胆2、自读课文要求正确读准字音,把握好节奏。3、自译课文借助注释自己翻译课文,要准确翻译导学案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4、熟练翻译至少要翻译课文3遍,能够做到不借助辅导书准确熟练翻译课文。5、重点句子翻译要弄清每个词语的意思,反复练习
对学群学 先对子组成员交流学习成果,后群学,解决疑难。
学生展示 依据学情调查,确定展示内容。组内小展示,班级大展示。
强化梳理 学生梳理所学知识点,理解记忆重点知识,总结规律。
当堂达标检测 1、选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 )(2分)A.环滁/皆山也 B.而乐/亦无穷也 C.负者/歌于途 D.太守归而/宾客从也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2)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3)行者休于树 ( )   (4)临溪而渔( )3、用现代汉浯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4、作者被贬滁州知州,自号“醉翁”。细读文章,说说作者写作本文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2分)
我的收获
28、醉翁亭记(第二课时)
课型: 课内阅读课 主备人: 授课人: 编写时间: 2015.5.12
课 题 醉翁亭记 学 科 八年级语文 编 号
学习时间 2015年 月 日 学习人员 八年级 班 学习形式 五步三查
学习 目标 1、理清文章结构,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重点 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学习流程 具体内容
一.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醉翁亭记》选自《 》,作者 ,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江西永丰人, (朝代)文学家、史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是庆历六年作者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被贬为滁州太守时写的。三、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个自然段主要内容。第一部分(1段): 第二部分(2段): 第三部分(3段): 第四部分(4段): 四、阅读课文,思考问题:1.阅读第一段,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醉翁亭的位置。 2.阅读第二段,请按要求写出相应的句子:朝暮之景:①朝: ②暮: 四时之景:①春: ②夏: ③秋: ④冬: 3.第三段可以分成4层,请各用3个字概括每层意思。 4.第四段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5.结合全文概括作者到底都在“乐”些什么,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请说说本文“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中的“乐”与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的“乐”的相同点,以及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的积极意义。相同点: 积极意义: 7、背诵课文。 自学指导:1、学生独学独学要入境交流要深入展示要精彩质疑要大胆2、独立思考要认真研读课文,独立思考问题。切莫离开课文,编造答案。3、理清思路,整体把握4、先认真思考独立做答,做完后,对子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纠正错误5、概括层意从课文中找关键词语。6、第5、6小题要结合文章主旨作答。7、千古名文,必须人人背诵过关。
对学群学 先对子组成员交流学习成果,后群学,解决疑难。
学生展示 依据学情调查,确定展示内容。组内小展示,班级大展示。
强化梳理 学生梳理所学知识点,理解记忆重点知识,总结规律。
当堂达标 阅读课文《醉翁亭记》,回答问题:1、本文作者欧阳修是   (朝代)文学家。(1分)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⑴蔚然而深秀者 ( ) ⑵名之者谁 ( )3.第二段中作者按照什么顺序描绘了琅琊山的美丽景色?(2分) 4.作者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描绘了“滁人”跟随太守出游的欢乐场景。请分析他们“从太守游而乐”的原因。(2分) 5.欧阳修虽被贬滁州,却能够与民同游且“乐其乐也”。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你从中得到哪些人生启示。
(4分)一是“山水之乐”,二是“宴酣之乐”,三是“乐人之乐”。这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两篇散文都是借触景生情来抒发自己的抱负和情怀,都表述了自己虽遭贬谪却仍怀济世安民、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
他们这种不以自己的进退得失为念,而“与民同乐”思想对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只有心为民所系,关注民生才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0.北宋、宋代、宋朝任选其一即可。
11.⑴草木茂盛的样子或茂盛的样子。⑵命名或取名。
12.围绕“时间顺序”或“早晚、四季的变化”回答即可。
13.围绕“滁州百姓爱戴太守,愿意跟随太守出游;太守治政有方,百姓安居乐业。”回答即可。
14.围绕“面对困难和挫折能够豁达乐观、恬然自适、积极向上、有所作为”回答即可。
作者为我们展示了风光绮丽的自然美景之后,又在第三自然段描绘了“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四幅图画。请体会作者为什么首先描绘“滁人游”这幅画面
滁州人如此兴高采烈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这与太守的励精图治有关,写这些是为了引出下文的“太守醉”、 或者答“引出后面的三幅图画”或答“为下文写 太守醉 作铺垫。”(共2分,从任何一个角度答即呵)
作者被贬滁州知州,自号“醉翁”。细读文章,说说作者写作本文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2分)
  表达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寄情山水”“与民同乐”各1 分。) 
作者为我们展示了风光绮丽的自然美景之后,又在第三自然段描绘了“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四幅图画。请体会作者为什么首先描绘“滁人游”这幅画面。(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