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津县第三实验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第一课时)
课型: 课内阅读课 主备人: 张春婷 审核人: 许万军 编写时间: 2015.4.
学生姓名 学 科 八年级语文 编 号
学习时间 2015年 月 日 班 级 八年级 班 学习形式 五步三查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2、能够划分文章层次。
学习流程 具体内容
独学课前预习独学 一、初读课文,扫除生字词1、学生自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2、积累词语:⑴给下面加点字注音:萧瑟( )远眺( ) 庇护( ) 和煦( ) 吞噬( )干涸( ) 罗布泊( )荡漾( )裸露( )( ) 戈壁滩( )沧海桑田( ) ⑵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融合成一个整体,不可分割。也形容文章绘画,布置匀整,结构谨严。多用于诗文、绘画等。 ③(河道、池塘等)没有水 二、再读课文,划分层次,写出段落大意。第一部分(1—3) 第二部分(4—8) 第三部分(9—14) 第四部分(15—25) 第五部分(26—28) 三、三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罗布泊过去是什么样子,现在又变成了什么样子?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并归纳一下变化的原因。 2、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知识链接:报告文学,文学体裁的一种,从新闻报道和纪实散文中生成并独立出来的一种新闻与文学结合的散文体裁,也是一种以文学手法及时反映和评论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的新闻文体。具有新闻性(及时性、纪实性)和文学性的特征。我国从晚清开始出现报告文学。 独学要入境交流要深入展示要精彩质疑要大胆。学法指导:1、学生自读课文一遍,画出文中生字和成语,借助工具书解决。生自学,师巡视了解情况。(指两名程度差的学生上台板演。)学生自读课文,指明学生上台板演,中等学生上台指正。可以多个同学发言小组展示,教师点拨归纳
对学、群学 对学群学,先对子组成员之间交流学习成果,后群学解决疑难。 交流要主动
学生展示 展示可以依教学目标分多次展示。 分工要合理
强化梳理 学生记忆重点字词,回答课文练习一问题。 学生总结
当堂达标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远眺(tiào) 和煦(xù) 庇护(pì) B、干涸(hé) 吞噬(shì) 饶有兴趣(ráo )C、裸露(luǒ) 萧瑟(sè) 栖息(qī)D、荡漾(yàng) 罗布泊(pō) 泵站(bèng)2、下列词语中的是偏正短语的一项是( )A、人口激增 B、开采矿藏 C、急剧萎缩 D、沧海桑田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 (4)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4、文章列举了“青海湖”和“月牙泉”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教师反思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第二课时)
课型: 课内阅读课 主备人: 张春婷 授课人: 许万军 编写时间: 2015. 4
课 题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学 科 八年级语文 编 号
学习时间 2015年 月 日 学习人员 八年级 班 学习形式 五步三查
教学目标 1、品味文章语句,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2、用真挚、形象的语言,表达你对罗布泊的同情。
学习流程 具体内容
独学课前预习独学(课内 达标) 1、课文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强烈的忧患意识,有的是直抒胸臆,有的是引用数据,找出几个这样的句子,体会一下它们各自的作用。⑴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 ⑵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⑶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 ⑷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多立方米。 2、默读课文,并认真思考,假如你是一位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向人们诉说什么?请大家思考3分钟,3分钟后请同学上台演说,比谁说得好。3、请结合文中句子说一说本文在写作方面有什么特色。 独学要入境交流要深入展示要精彩质疑要大胆。学法指导:学生自学、交流,教师巡视。6分钟后,组织学生展示。若大多数学生未完成可以适当延长时间。学生口头作文,上台展示
对学、群学 对学群学,先对子组成员之间交流学习成果,后群学解决疑难。 交流要主动
学生展示 本节课展示内容较难,可以安排程度较好的同学展示。 分工要合理
强化梳理 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学生总结
当堂达标检测 仔细品味下面几个句子,说说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号称千年不死的胡杨林啊,在忍受了20余年的干渴后终于变成了干枯的“木乃伊”。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2、站在罗布泊边缘,会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露出自己的肌肤筋骨。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3“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品味其中的“又”字,说说所表达的感情?
教师反思